《內經》中說:“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這是古人導引鍛煉的上乘功夫,這樣練,就可防止出偏差。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獨立守神的方式是以一足站立,另一足蹺起,雙手平按,同時進行深而靜的呼吸,吸入大量清陽之氣(即氧氣),呼出陰濁之氣(即二氧化碳),同時以蹺起之足和平按之手做輕鬆柔和,綿緩連貫,勻速而有節奏的動作,隨著一呼一吸一蹺一按,作深靜微徐的呼吸運動。
在心理上要不奮不抑,平衡協調,這樣,鍛煉才能站立得穩。如果稍有心浮意亂,神經緊張,不安靜,會立即失去平衡,無法進行此項鍛煉。但在開始學習時,當量力交換左右兩足,循序漸進,自能逐漸延長獨立的時間。
根據這一方法,掌握好大腦入靜,肢體活動,呼吸吐納,平衡陰陽,就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
通過鍛煉,首先可養成掌握陰陽平衡規律的能力,從而能主動控制神經上的不平衡活動,消除緊張狀態,對植物性神經與中樞神經間的不平衡活動,可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調節與控制,使大腦得到休息。
同時,全身肌肉除部分著力點緊張之外,其餘部分幾乎全部鬆弛,使肌肉一鬆一緊地進行平衡性運動。內臟器官,在不進行鍛煉時,其蠕動力既小,而且組織遲緩無力(有病之人更甚)。
《內經》中指出,臟腑不堅,就易生病。如經過整體性的長期鍛煉,則有關呼吸肌和手足的肌肉,在平衡而不緊張的運動中得到逐漸加強和發展,則內部臟器也會因深呼吸擴大了膈肌,與有關呼吸肌升降伸縮的幅度,而得到相互壓擠的運動,並因其與肌體外部的運動相一致,從而達到統一的整體運動的目的。
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 Jul 06 Sat 2013 03:56
練功要防偏差
- Jul 03 Wed 2013 03:56
內養功 (劉貴珍)
在作內養功之前,要注意幾件事情:
1.要把一切煩惱的事情放開,在作功的時候,心中不要有所牽掛。
2.精神要輕鬆,心情要愉快,呼吸要保持穩慢狀態;作功時不要緊張,如果在作功時心中有事,煩亂不安,就不必勉強作下去。
3.為了作功安靜,最好準備一間清凈的房間,避免吵擾;如條件不足,亦不必強求,室內設備應儘量簡樸,亦可張貼幾條練功信心的標語,鼓勵自己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4.有鼻塞病的先要把鼻病治好。
5.練功前先排除大小便,以免中途排便影響練功。
6.無論坐式或臥式,都要把腰帶、內衣寬鬆,使呼吸舒暢,血液循環不受障礙。呼吸不要用勁,全身肌肉要放鬆,眼睛看鼻尖或足尖時均輕閉,如果眼睛疲勞,閉住也可,閉住如感覺睡意就還露一小縫。
7.練功的姿勢要自然,坐著、立著或躺著都不要挺胸、聳肩,擺姿勢也不能拿勁。如用坐式,坐好先把身體的上身前後左右搖晃幾下,以求坐穩舒適。
8.練功期最好隔絕性生活一百天,此後適當節制性生活。
《內養功練法》內養功的具體操作方法可分為:(一)鬆弛(二)姿勢(三)默念字句(四)呼吸法(五)意守法。
(一)鬆弛
練功前的準備是否充分,及練功過程中的精神與肉體是否保持鬆弛狀態,是練好功的一個重要環節。鬆弛一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身體鬆弛~練功前可飲適量開水,排除大小便,脫帽,戴眼鏡者須摘下,寬解衣扣、腰帶、鞋帶、錶帶,有意識地使頭、軀幹、四肢、全身肌肉都完全鬆弛,從外觀形態上來看現出一種鬆靜的姿態。
2.意識鬆弛~在全身各部肌肉鬆弛後,意識上要發出準備練功的信號,心情舒暢,再開始練功。
(二)姿勢
練功姿勢要求病人體質及病情而規定,以達到自然鬆弛為度。不要因過分硬性強調姿式,而引起病人不自然和緊張,因而有必要照顧到具體病人各部器官的機能情況。
1.臥式~取側臥位(左右均可),頭略向前低,平穩地枕於枕上。上面的上肢自然伸於身體上側,手掌心向下,放於髖關節部,下面的上肢屈肘,手自然伸開,掌心向上,放在距頭約二寸遠的枕上。腰部略向前屈。下面的腿自然伸開,微彎曲,上面的腿彎曲約120度,放於下面的腿上。
2.坐式~身體端正穩坐凳上,兩腿自然分開,與肩等寬,兩膝關節彎曲成90度,兩小腿平行而垂直於地面,兩腳底踏實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適,可在凳上墊毛毯或腳下放踏板。兩手掌面向下,自然平放在兩大腿中三分之一處。兩肘關節自然彎曲、放鬆。
3.在行功中身體各部的協同姿勢~在行功中不論取臥式或坐式,身體各部的姿勢以及有關器官的配合動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必須達到協同作用,方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現將應注意事項,協同姿勢的細節問題略加申述如下:
頭頸部的姿勢要求自然平直,端正,傾斜當然不對,但緊張用力或使其接近強直似的狀態更非所宜。為了避免頭頸部的緊張,可將前額稍向前方,下頜部微向內收,呈輕度低頭姿勢。同時,前胸部亦宜微向內收,腹部稍向前鼓,兩肩自然下垂,勿向前聳起,使臀部向後凸出,背部略呈後凹,腹腔容積增大。口唇自然輕閉,兩眼雖微合,但仍露一線之光,兩視線注視鼻尖,即所稱“目視鼻準”。
(三)默念字句
在練功呼吸時,須隨同默念字句,但只是用意念(即腦子想),而不要念出聲。一般由三個字開始,根據病人情況可逐漸增加,並靈活掌握。不過,增加字數最多以不超過九個字為宜。平常用的字句有“自己靜”、“自己靜坐”、“自己靜坐身體好”、“自己靜坐身體能健康”等。其與呼吸法的具體配合的做法如下:
第一種呼吸法~默念第一個字時開始吸氣,念中間的字時停頓呼吸,中間的字句越多,則停的時間越長。念最後一個字時將氣呼出。
第二種呼吸法~吸氣呼氣中均不念字,呼吸完了開始停頓時念字。
例如:念“自己靜”三個字,用第一種呼吸法時,默念“自”字吸氣,同時舌頂上腭,默念“己”字時,停頓呼吸,默念“靜”字時舌放下,同時將氣呼出;用第二種呼吸法時,吸氣時將氣吸滿,呼氣時將氣自然呼出,停頓時舌頂上腭,同時默念字句,念完後舌放下,再吸氣,如此周而復始地呼吸。兩種呼吸法之差別,在於前者是吸後停閉,後者是呼後停閉。
(四)呼吸法
呼吸法是內養功的主要內容之一,即要鍛煉成一種腹式呼吸。如吸氣時腹部逐漸向外鼓出,隨著呼氣腹部再逐漸回收。這種有意識的鍛煉,目的在於使腹部隨著一呼一吸的動作,逐漸形成明顯的張縮運動。呼吸法分為下列兩種:
1.第一種呼吸法~用鼻呼吸。吸氣時舌抬起頂上腭,氣自然地吸入,意識中引到小腹部,所謂氣沉丹田。此時且勿用力吸氣,亦勿用力將氣壓到小腹,呼氣時舌放下。如此反覆呼吸。
2.第二種呼吸法~用口鼻呼吸,吸氣時自然地將用口吸入,意念中引導到小腹部,亦不要用力吸氣。練功開始時,可稍留餘地不要將氣吸滿,隨時再將氣自然地用鼻呼出,然後停頓呼吸和默念字句,同時舌頂上腭。字句完成,舌即放下,再吸氣。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
(五)意守法
為了容易使思想集中,起誘導作用,練功時,要使患者意識集中於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處),即所謂“意守丹田”。這樣鍛煉久了,可以排除雜念,思想集中,達到入靜。由於長期不斷的鍛煉,經過一段時間,吸氣的同時好像有氣吸入小腹的感覺,謂之“氣貫丹田”。實際上氣不會貫到腹部,乃是橫隔肌下降的緣故。此外,也可意守膈中、湧泉等穴位。
- Jun 30 Sun 2013 03:56
對練功偏差的認識
氣功有強身祛病、延年益壽的作用。但許多人明知氣功的優點,卻害怕出偏差,心理上顧慮重重。其實練功出偏差的是極少數。根據某人五十多年來的體會,有的所謂“偏差”,實際上並不算是偏差,或者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正確認識,就可以避免和糾正。下面談三個方面的問題,供練功者參考。
一、內氣運轉,宜制有度
練氣功練到一定階段,自我感覺氣在體內循經(絡)運轉,稱為“內氣”。大多數練氣功的,先在丹田感到有一股暖氣到體內流動。這種內氣運轉,一般認為是好現象。
但按照明代李梃《醫學入門》的說法:“內動運任督者,久則生痛;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門者,久則腦泄。”說明內氣運行不得法,亦可變生疾苦,當時明代盛行內氣功,李梃的論證,不是毫無依據的。因此內氣運行不止,造成不適,不論局部的或全身性的,都應重視。
糾正的方法是,停止練功,或者自己拍打胸部(空握拳或用手掌輕輕拍打),自上而下,約半小時左右。如內氣運行仍未停止,最好自己下蹲請別人在背部用兩手沿脊柱兩旁輕拍,自上而下,約二十分鐘。過十天或半月,再練原來的功法,可不再出現內氣運轉不止的情況;否則改換別的功法。在拍打過程中,如練功人感到下肢酸軟,可以站起來打,拍打完畢,練功人可以散步活動數分鐘。
二、靜極生動,動靜自然
氣功原是動靜結合的,即使內養功,也是外形似靜,而內氣循經運轉,動靜相併的。所以在氣功鍛煉的過程中,不論做哪一種功法,到一定階段,可以出現身體搖動,一般稱為“外動”。
有些人認為練功時的外動,是氣功有效的象徵,因此不是順其自然,而企圖使動象更加明顯,更加劇烈,有的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成為嚴重的偏差。例如,有的練功者,從偶動到常動,雖改變功法,仍然搖動不止,稍一安靜,四肢抖動,腹部跳動,不能控制。也有由小動到全身動,或從慢動到快動,或者開始是有規律的,漸漸變得亂動,當然也有由亂動到有規律的動(也有動得如體育技巧那樣)。
這些外動,往往在練功停止後,感到很疲勞,有的甚至瘦弱下來,面色也不紅潤。這些雖可以用靜功生動來解釋,但過分追求外動,就不適當了。一般認為練靜功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糾正的方法,在半年內,停止練功。在停練氣功的初期,前胸後背,有次序地自上而下進行輕微拍打(前胸自己拍,後背請別人代拍),同時放鬆全身肌肉,可以轉弱為強。
三、走火入魔,不喜不懼
古書告誡練功人,不走火不要入魔。要重視“火候”,如不能掌握火候,就易“走火”。這樣既練不成“金丹”,也不能祛病強身,反致偏差。火候分文火、武火。文火是用微弱的意念,柔和的呼吸;武火,是用強烈的意念,急重的呼吸。文火主溫養,武火主發動;只知溫養,或只知發動,都會破壞“陰平陽秘”,使陰陽失去平衡。
所以糾正走火的偏差,首先要做到息火(退火,散火),也就是停止意守,多用舌尖攪動口腔,滿口生津,隨即緩嚥下去,以滋陰降火。
至於所謂“入魔”,也就是練功中產生一種幻境,或見高山流水,或現成群舞蹈,或見妖艷美色,或現醜惡邪魔,甚至兇殘鬥毆、炮火流血等情景,使練功人心慌意亂,甚至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無制,癲狂、哭笑,不能理解。
這也由於平時觀看黃色小說,聽人講杜撰傳奇;以致把幻境當作真境;有的還朝思暮想,一意追求,這樣不但未復康樂,反而增加痛苦,糾正的方法,就是覺悟這種幻境,停止練功,端正思想。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確是至理名言。
- Jun 27 Thu 2013 03:56
放鬆的層次與境界 (寧錄)
氣功修煉,要求鬆、靜、自然,這是氣功修煉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要求。鬆靜自然的層次、程度越高,功效才越快、越大。其中鬆〈即放鬆身心之意〉是練好氣功的前提,放不鬆,就入不了靜,靜不了則氣功境界的大門可望而不可及,這樣的修煉,宛如竹藍打水、緣木求魚,最終白費功夫,毫無所成。然氣功修煉中的放鬆並非簡單易事,須經過長期修煉或有明師指導、帶功誘導,方能一步一步真正體驗到鬆的一層一層境界。
我總結多年練功的經驗與體會,將氣功修煉的“鬆”歸納為七個層次,一層一層深入。現簡單介紹如下,供同道參研,希望對那些多年來一直執著於形體動作修煉,而功力無所進步、智慧無所增長的人們,有一些啟示與幫助。
一、軟組織鬆
氣功流派眾多,各家各派又有許多不同的練功方法,但從功法的基本形式上講,則離不開調身、調息、調心三個要素。其中調身又是第一步,所謂調身就是在不同的功法中,根據不同的修煉目的與要求,擺成一定的姿勢形態。其中良好的姿勢形態既有利於凝神入靜,培育元氣,又有利於放鬆身心,氣運血行。
將身體姿勢擺成妥當安穩,舒適自然之後,就開始有意識地,使全身從頭到腳的軟組織一段一段、一點一點放鬆,並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不斷加深放鬆的程度。當然在放鬆身體的過程中,精神心理也要放鬆,只有精神心理放鬆、不緊張,身體才能真正放鬆。這一階段的修煉,是比較艱苦乏味的,因為它不僅沒有多少練功的樂趣,反有形體上的不適〈姿勢不協調,動作彆扭而造成肩背沉重,腰腿酸麻等〉,還久久不見比較高深的、很明顯的氣功效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方面初練氣功,精神尚為放鬆,心理尚不能入靜,雜念紛紜,此起彼伏,情緒不寧,煩躁不安,心息不能相依相隨,身體不能協調統一;另一方面,由於不同的功法對姿勢有不同的要求,要保持某種姿勢,必有一定的肌肉群暫時處於或輕或重的緊張狀態,這與“放鬆”有些矛盾,要消除這種局部緊張對人體心理的影響還有一個過程;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初練者元氣尚不充足,身體心理都容易疲勞。
不過,只要刻苦認真,耐心磨練,不久輕鬆舒適的感覺就會出現,那時姿勢端莊自然,動作協調自如,只覺全身軟組織像棉花一樣疏鬆、柔軟,氣血流暢,身酥體酣,一切疲勞、酸脹、疼痛等蕩然無存。
這是放鬆的第一層次~軟組織的放鬆。在這一階段的修煉過程中,身體皮膚等軟組織會出現諸如酸、麻、熱、脹、痛及涼、寒等感覺,此時當順其自然,不引不導,見怪不怪,任其自生自滅~這些要領對於一般練氣功者早已是耳熟能詳,故在此不作闡述。
二、白骨無肉
軟組織放鬆到上述程度後,如果有明師指導,傳授其它相應功法,或者自己有意無意地、凝神專注地做放鬆修煉,不久,會在某一時刻突然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身體表面沒有了皮膚、肌肉等軟組織,身體內部也沒有了內臟等組織器官,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具白色、光滑的骨骼。
起初是偶爾出現~有時轉瞬即逝,有時持續片刻,後來一旦進入氣功狀態,則此“白骨”隨即呈現,且不消失。在此境界中,有時感覺陰森森甚為恐怖,有時感覺白花花一片迷茫,有時心裏沉寂如死水,了無生氣,有時心裏萬分失落而不知所措‧‧‧但總的說來,心理上比上述第一層次時的安靜、冷清多了,身體的本體感覺也淡化多了,“鬆”的層次自然也上升了一個台階。
三、關節開離
繼續修煉,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意,或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注不亂地觀想此白骨,有明師指導配合相應呼吸更妙。不久,全身各關節之間,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相繼產生了一種無形無相、若隱若現的“氣”,且隨功力的增加逐漸濃厚、膨脹而形成氣團,產生一種壓力、張力,使各關節和脊椎等骨骼間隙,因氣團膨脹而在一定程度上脹開、增大。這時不僅全身神氣飽滿,內力渾厚,而且呼吸細緩均勻、綿綿深長,彷彿無有窮盡。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謂的“專氣至柔能嬰兒乎”的情形吧!
四、骨體虛化
繼續修煉,在上述基礎上,或有明師指導授以其它相應功法〈如禪道化身功等〉或者有意無意地以安詳、恬靜的心態,專注不亂、持續不斷地觀想、體證上述情景。不久,但覺關節之間和脊椎等骨骼間隙之間的氣團越來越濃厚、渾滿,其壓力、張力越來越大,膨脹力越來越強,且繼而把身體僅剩下的骨骼逐漸虛化、融合〈就像日光照射,白雪消融〉,最後骨骼消失,全身只剩下這一團“和氣”,無骨無肉,無形無體,身心光明,圓融靈妙。心裏只覺其樂融融,舒適通泰,內觸妙樂,暢快無比。
五、影相之體
繼續修煉,身體這團“和氣”逐漸淡化,膨脹、舒適感逐漸消失,只剩下一個具身之形而不具身之質的立體影相〈就像電影、電視中的人物,看起來是真實的、實在的,實際上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合形成的〉。修煉到此境界,心中明朗清凈、少有污染,思想意識時常處於忘我的境界,因而智慧通達,不受小我的束縛限制。而且從此不論何時何地,閉目睜眼,行走坐臥皆覺身是幻影,可有可無,似有似無。
六、虛無之體
繼續修煉,影相之體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思想”表明自己的存在。這時,仔細體查自己的身體,只是一片並無實在可言的虛空〈比如坐在椅子上不覺有其身,行走在大街上不知有其形‧‧‧儘管看一看身體分明存在,摸一摸身體也還實在〉。不僅如此,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大的如星月天體,小的如周圍的車船行人,房屋建築,乃至室內的門窗桌凳等〉雖見其形、覺其真,但在自己感覺中總是虛幻之體,毫無實在可言,與虛空無異,古人禪語“萬古長空”之境似與此相似。
進入了這種境界,身無其形,空妙無礙,彷彿能隨心所欲地四通八達,邀遊無限天地之間;心無污染,靈明妙覺,宛如明鏡照物,物來則鑒,物去則空。需要說明的是,進入此境,一定要發心立願,慈悲為懷,“但願眾生皆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否者,心懸無際,無有著落,自障道行,難見真心本性,易入“頑空”、“枯木”之境,絕無功德圓滿之日。
七、心物一體
繼續修煉,心理諸根清凈。性相莊嚴深妙,心靈清凈安詳,見物生喜,親切友善,無物心空,恬靜安寧。而且物我一體,了無分別,心物不二,渾然圓融,見物即見己,念物即是身~想到山,彷彿自己就是那座山,看見水,只覺自己就是這些水‧‧‧進入這種境界,方知“平常心即是道”,煩惱處也是禪,所謂“青青翠竹悉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 Jun 24 Mon 2013 03:55
先天炁的體會 (道叟)
先天炁:一,指功修之中,神炁完全合一後,身心歸入虛無混沌的無知無覺,但又絕非枯木頑石之靜態;二,指在虛無中忽生一動一覺,神炁皆動,且神在炁先,其動至精微而無形無象,此種之動需元神才能感知到。此時,神炁一體,神在即炁在,炁行即神行,功修到此,說明行者已入於先天地上修煉。
先天炁與先天陰陽相對應,先天陰陽乃自然而然,完全不假後天人為,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無所尋處。行者要尋找它,則它消失無蹤。如著意(後天心神)迎接它,則又消失無蹤,如果先天真陽生起時,一念轉濁,則其陽迅速變為後天。
《道德經》曰:“迎而不見其首,退而不見其尾”。無來無去,無頭無尾,真陰者,乃先天元神,真陽者,乃先天祖炁,其實,先天元神也就是先天祖炁,異其名而同其實也,若有二者之分別,則不名先天,而叫做後天。
丹經上先天陰陽一般是指真胎息的那種運化狀態。所謂:神在炁中,炁抱神外,蓬蓬勃勃之清明生機充滿一身內外。但此為至精至微無形無象之生機。而且此時,修煉者口鼻呼吸俱無,此種元神感知的氳氤無形無象之“狀”,即可稱之為先天陰陽,此時似覺非覺,切不能起常態之明覺心,此種氤氳之機乃真陰真陽之餘炁也。
總之,虛無覺生乃為先天真陰,虛無炁生乃為先天真陽,先天真陽真陰自不內不外“處”生起,於不內不外“處”消失無蹤而無所尋處。或有謂坎腎陽生謂之真陽,離內心神之陽生謂真陰,此說實離道遠矣,勉強可稱之為後天中之先天,後天之真陰真陽,但絕不是先天真陰真陽,行者此處需辨明白,方不墜入方所與邊見及對待。
此先天真陰真陽方為煉丹之真種子。得此“一點”並不斷保養煆煉之,則可還丹矣。
- Jun 21 Fri 2013 03:56
女丹功精修密要 (若濁)
女丹功守中丹田,這個位置上有胸腺,胸腺是控制人體衰老的內分泌器官,他分泌的胸腺素是一種長壽素,胸腺還產生淋巴細胞,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所以,修煉女丹功,可逐漸鍛煉胸腺內分泌功能,從而使人重返青春,返老還童,延年益壽。
男、女性別不同,練功方法不完全一樣。受月亮影響,女性月經周期變化自身有規律性。正由於此,女子練功三年功成,較男子迅速。
第一步,收心養氣。
跨鶴坐,具體是左腿盤回,用腳後跟抵住外陰,堵住氣不外漏。右腿向前伸直。兩手手心向下,分別放在兩個膝蓋上。身子直起,全身放鬆;抬頭,兩眼向前平視,將遠處神光慢慢收回,收到兩眉之間輕輕閉上。舌抵上腭,口水滿口後分三次嚥下。意念在自身宇宙場,即自己身體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距身體一臂遠,圍繞自身是一個圓。)。盤坐時間半小時以上,上班的可選擇早晨五至七點時練,不上班的隨意。以上練三個月。
第二步,斬赤龍。
何為斬赤龍?龍者,女子之月經也。斬龍者,即用特殊方法煉斷月經,使之永遠不復再行也。若問女子修道,何故要先斬斷月經?此為道家之秘傳,無上之玄機。非世界各種宗教、各種哲學、各種生理衛生學所能比擬。斬赤龍方法如下:通過計算自己的月經周期,在月經到來之前五天開始練,共練三天。離月經到來還有兩天和月經期間不能練。盤坐,最好是雙盤。身直,全身放鬆,閉眼。意念在兩乳之間乳溪穴。兩手抬起掌心向內,距兩乳一拳遠,兩掌與兩乳平行;雙手掌向左劃動三十六圈,然後再向右劃動三十六圈,共七十二圈,收功。每個月只練三天,每天只練一次,約六個月就可斬斷。
第三步:與男子同功。
盤坐時間逐漸在三個小時以上。開始盤坐時先擴場,呼氣,自身宇宙場外放,放射到宇宙天邊,與宇宙天邊之真氣相接;吸氣,自身宇宙場和宇宙天邊之真氣,從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通過全身毛孔進入到小腹即下丹田(子宮內)。在做外呼吸的時候,內呼吸同時進行,呼氣乳溪穴之真氣入下丹田,吸氣下丹田之真氣上行至乳溪穴。半個小時後,將內外氣收回到下丹田。這時要做“默運五行”,可以做六遍、十二遍、二十四遍都行。做完“默運五行”後,閉著眼睛向前看,看有沒有景?有沒有物?看不見的往遠想,想曾經去過的最遠的地方;然後將神光和意念收回到兩眉之間,進入天目穴向後走,到後天鏡,看看後天鏡亮不亮?迅速將神光從天目穴射向遠方向前看,看不見的往遠想。就這樣反覆做幾遍後,將神光收
回到兩眉之間,意念在自身宇宙場。(注意:這是在訓練開天目)盤坐時間要逐漸延長,腿疼要堅持住,越疼越長功。
習練女丹功之前,要練平衡功、默運五行。只有練平衡功的人,手掌勞宮穴才能打開。做默運五行時雙掌真氣才能打入內臟,將納進來的五行樹氣,同自己的五臟之氣相互運化成混元真氣。
已絕經的女性如何練,也有辦法。即“經絕引還法”。盤坐,兩手手心向下,分別放在膝蓋上;全身放鬆,閉眼。意念在子宮。約兩個月左右,可用試紙試一下,如呈紅色,即是月經來也。然後再用斬赤龍之法斷之。
- Jun 18 Tue 2013 03:56
人體之氣的分類 (祥光)
人體之氣根據組成部分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不同可大致為四種:
元氣: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最重要、最根本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的組成主要是腎所藏的先天精氣,同時也依靠後天水穀精氣的補充。正如《景岳全書》中所說:“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
元氣根於腎,它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作用於人體機體的各個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因此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
人體元氣充沛,各臟腑經絡功能就好,生命力就旺盛,人體素質就強健。反之如果人體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營養不良導致元氣生成不足,或因久病、勞役過度、房室不節等使元氣耗損太過,就會形成元氣虛衰而導致臟腑、經絡功能失調的病變。
宗氣:
宗氣是由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穀之精氣,與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相互結合而成,它積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宗氣的盛衰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與脾胃的運化功能。《靈樞‧五味》中說(宗氣)上“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下“蓄於丹田,注足陽明之氣街(相當於腹股溝部位)而下行於足”(《類經‧針刺類‧解結推引》)。
宗氣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都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心脈以行氣血。凡氣血的運行、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視聽的感覺能力、心搏的強弱及其結律等,皆與宗氣的盛衰有關。
所以《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其病在中,‧‧‧絕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這說明宗氣具有推動心臟的搏動、調節心率和心律等功能。
營氣:
營氣是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的,它行於脈中,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素問‧痹論》中說:“營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營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營養和化生血液兩個方面,所以《靈樞‧邪客篇》說:“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衛氣:
衛氣是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中的部分所化生的,它行於脈外,活動力強,流運迅速,運行於皮膚、分肉之間,護衛肌表,防外邪入侵;溫養臟腑、肌肉、皮毛等;同時調節控制腠理的開合、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恆定。正如《靈樞‧本藏篇》所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把膚理。司開合者也,”又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潤柔,腠理緻密矣。”
營氣與衛氣都是水穀精微所化生的,營在脈中,主內守而屬於陰;衛在脈外,主外衛而屬於陽。營衛二者協調時,人體才能正常的腠理開合、正常的體溫、正常的防禦能力,才能“晝精而夜寐”(《靈樞‧營衛生會篇》)。如果營衛不和,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或多汗,抗禦外邪能力低下,以及“晝不精而夜不寐”等症。
除以上四種最主要的“氣”之外,人體還有臟腑之氣(如心氣、肺氣、胃氣、腎氣等等)經絡之氣。臟腑之氣與經絡之氣是元氣所派生的,元氣分布在不同的臟腑和經絡,即成為某臟腑之氣或某經絡之氣。
練氣功可以吸取大自然的真氣,大自然之真氣對於人體之氣的補充是最重要的,因此練氣功勝於一切補氣之良藥。如練功實踐中:
衛氣虛的人通過練氣功可以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改善冷天手足冷等現象。
營氣虛血虛的人通過練氣功可以提高血色素、血小板、紅血球的數量等,改善貧血情況。
宗氣不足的人常有心臟搏動失常;心率或心律失常等症,或有語言、呼吸障礙,通過練氣功可改善部分人的心電圖,使其心率、心律恢復正常,可改善部分人呼吸、語言不利的情況。
對於元氣不足的人練氣功尤為重要,練氣功可以調動人體潛能,溫煦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增強人的素質,使人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
在中醫學中人體的生理功能與抗病的能力稱為“正氣”;體內致病物質或使人致病的外界因素都稱為“邪氣”;體內多餘的、不正常的水液稱為“水氣”。練氣功的目的在於增強正氣,排出邪氣,使人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長期不受邪氣干擾,人體陰陽相對平衡,就有健康長壽的可能性。
- Jun 15 Sat 2013 03:56
獨特的補腎功法 (王郡)
交人要交心,澆樹要澆根。
在人體上,腎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中醫講的很清楚:腎主元氣,主陽氣;主水;主精髓;主生殖,為先天之本。換言之,只有腎臟功能的強盛,人類才能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說白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腎臟的一生。反過來,腎臟一但出了毛病,就會泱及整體機能的運化。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連鎖反應。
輕者:腰酸腿疼,四肢無力,四體不溫,胸悶氣短,心慌、盜汗,失眠、多夢,頭暈、頭痛,沒有食欲,消化不良,便秘、脫肛,面色無華,皮膚粗糙,髮枯、脫髮,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功能障礙。多種婦科疾病等等。
重者:影響生育,喪失勞動能力。腎衰,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從古至今,人類無時無刻,都在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的尋找如何才能使腎臟更加強壯,更具有戰鬥力和抗衰減能力。以及如何能夠在短時期內,使腎臟即能得到快速修補;又能簡單、高效、實用,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的方法。
筆者先後學習中醫、易經和修煉數種氣功。在多年的診病、調病、治病中,尤其在推拿按摩中,將這三大精華融合到一起,取得了很多意外、而且又神奇的療效和收獲。而最大的收獲就是;經過反覆推研,創編出一套既簡單易學、又速效實用的“養腎法”。不論什麼程度,什麼職業,什麼階層。也不論是男還是女;是老還是少。保證你一教就會;一學就通;一用就靈。
這套“養腎{元}法”,是經筆者多年實踐和傳授多人並充分得以印證。它的養腎、調腎、補腎、固腎的效果非常快速明顯。它完全有別於其他養腎、強腎的方法。且既不用打針,也不用吃藥。也不受時間、地點、場所、天氣的影響,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時間可長可短、可快可慢。快者數分鐘即可見效,它是一種對身體只益不損、純純脆脆、真真正在的綠色“養元法”。
方法如下:
一、站、坐、臥均可。首先全身放鬆,排除雜念。
二、頭正、身直,含胸拔背,面帶微笑。
三、從肚臍處慢慢的往裏吸氣,同時往裏收腹“有前腔貼後腔的感覺”。感覺有一束熱氣從肚臍進入,到達後腰“不可呼出皮膚”。
四、待吸滿後,停留片刻,然後緩緩呼出,同時腹部慢慢鼓起。{開始的一至三下可意想將全身的病氣、一切不適之氣呼出體外,之後不再呼出皮膚}。
五、時間緊湊時,可做三次,六次,或者九次不等。時間充足時,可做九次;三個九次;直至九個九次。
該方法簡單、直觀、收效快。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明顯感覺到發熱、膨脹,甚至出現抖動現象。練習過後,馬上就能感覺到神清氣爽,精神大振。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功”。不論你多麼忙碌,或者正在做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論你是多麼精力充沛和毅力頑強。都需要抽出閒暇之餘,做一下調整、修補和充電。任何一種物質,過度疲勞和透支,所帶來的後果,都是慘痛的,追悔莫及。
“養元法”除養元補腎之外,對好多的慢性病都能調養。中醫講:“腎得補,五臟自安”。足以說明腎臟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又講:“肝腎同源,盛者同盛,衰者同衰”。按照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又能看出腎臟的強弱,對其它內臟所產生的影響。好比一棵樹,只要樹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其它毛病都不在話下。
“養元法”在美容方面也有著獨到的奇特效果。尤其是女士,只要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面色紅潤,皮膚細膩,毛髮光亮,身態輕盈等美妙之感覺。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有婦科疾病的女士,效果尤為明顯。在這方面有很多實例,不一而論。
“養元法”的收功方法說明:“讓雙手快速搓熱,拍頭。由前向後,由輕到重,由慢到快。然後將雙手的指尖相對,由面前向下至小腹處,同時意想:頭上之氣降落至“丹田”中。雙手疊按在小腹處,收氣片刻即可。
- Jun 12 Wed 2013 04:04
氣功功法有種類
氣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功法各異。氣功養生的方法不止為醫家獨有,還散在儒家、道家、釋家(佛家)、武術家及民間俗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練功方法。面對眾多的功法,初學氣功的人往往覺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如果將所有功法按不同標準歸納一下,就很容易從總體上加以把握。
一、以動、靜作標準:可以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
其中靜功還可按姿勢分為臥式、坐式、站式,具體功法如放鬆功、內養功、站樁功等等。
動功大多採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樁、太極拳、五禽戲等。也有坐著練的動功,如坐式八段錦。特殊情況下也可躺著練動功。動功還可按是否有規範化的動作招式節段程序,分為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非套路動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隨意分為散手功和誘發功。
二、以姿勢作標準可分為:
臥功~躺著練的功法。
坐功~一般坐著或盤腿坐練的功法。
站功~站著練的功法。
行功~行走中練的功法。
三、以練功注重的手段作標準:可分為調息功、調身功、調心功。
1.調息功:又稱吐吶功,是側重於呼吸方式鍛煉的一類功法。
2.調身功:又稱形體功,是側重於體勢、體力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筋骨肌肉的鍛煉,而稱之為外功。通常叫做“外練筋骨皮”。
3.調心功:也稱意守功,是側重於意念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體內意念的鍛煉,而稱之為內功。通常叫做“內練一口氣”。
4.按流派來源為標準:可分為醫學氣功、儒家氣功、道教氣功、佛教氣功、武術氣功等。
5.以應用目的作標準:可分為書畫氣功、音樂氣功、舞蹈氣功、戲劇氣功、表演氣功(雜技)、體育氣功、醫療氣功、丹道氣功、禪定氣功等。
6.以發源地為標準:如峨嵋氣功、武當氣功、少林氣功、崑崙氣功等。
7.以機體主被動狀態為標準:可分為主動氣功與被動氣功。主動氣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練功來健身治病的。被動氣功則指通過別人幫助,使自己功能狀態得到調整,來健身治病的一種治療形式,被動氣功亦即通常所說的“外氣”治療。
- Jun 09 Sun 2013 03:57
太極子午運丹功 (馬濟民)
太極子午運丹功係道家修身養性、性命雙修之秘傳內功術,為歷代秘授單傳。
本功法特點是意氣相隨,動靜兼併,具有簡便易學、適應症廣、不出偏差,且老少皆宜等優點。對諸虛百損、精虧元冷、食欲不振和各種婦科病有較好療效。特別對成幼遺尿、腎虛哮喘、以及性能力低下、性功能障礙症候之改善(尤其對房事後精力的恢復)功力突顯。
通過臨床實踐顯示本功法對高、低血壓,便秘、腹瀉等相反病症起到良性雙向調節作用。值得強調的是,此功法在改善老年人,由於腎虛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方面的顯著療效,已被大量實踐所驗證。
練功方法:(本功法分為松立式動功和盤坐式靜功)
一、松立式動功:
姿勢:松靜站立(兩腳同肩寬),舌頂上腭,沈肩虛腋,含胸拔背,腳趾抓地,成太極手勢(雙手重疊男左女右)貼於中丹田(關元穴),氣沈意守中丹田。
呼吸和運丹煉氣法:接上式靜立、口中默數三十六次呼吸後開始運氣(吸氣)上丹田(膻中穴),下丹田(會陰穴)微微提閉,鼻吸鼻呼,做到細緩深靜、平悠均勻。在吸氣的同時,重疊於中丹田的兩手隨吸氣儘量分開,沿腹部兩側劃圓停疊於上丹田。同時兩腿隨吸氣稍微彎曲。當氣吸滿後隨呼氣分開,沿腹部兩手又向下劃圓及起立同時進行。氣呼完後雙手又恢復起勢重疊於中丹田。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次,連續做三十六次後接靜功。
二、盤坐式靜功:
姿勢:自然盤坐或兩腳心相對坐在床或墊子上,要求舌頂上腭、含胸拔背、沈肩虛腋,並將兩手疊於中丹田,形成意緊。
呼吸和運丹煉氣法:採用鼻吸鼻呼腹式呼吸法。做法是用意念領氣經上丹田達中丹田。此時小腹自然凸起,呼氣時意念領氣趨向下丹田,小腹漸凹進,此時輕輕提閉會陰。要求呼吸自然深緩,細悠均勻。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
三、收功:
氣歸中丹田,兩手搓熱後沿腰脊上下用拳眼擦摩三十六次,接著左右手各順逆時針方向按揉中丹田三十六次,隨後將舌頭放下,並在口中劃圓式攪動三十六次,以意將口水分多次嚥入下丹田後結束。
四、練功時間:
在子時和午時最佳,也可在清早和晚上各練一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鐘。
五、練功禁忌及注意事項:
首先要清心寡欲,排除外界繁事干擾,儘量杜絕情緒波動。生活起居規律化。飲食清淡為宜,選擇空氣清新、幽靜之場所為妙。
1.飯後一小時內避免練功。2.雷電交加之際不宜練功。3.練功治病者在百日內,應暫停房事。4.煙酒害身,抵消功力,應戒除。5.練功中出現頭痛、頭昏、胸悶,或腹脹、腹痛等反應,多由於呼吸用力,急於求成造成,應儘量調整呼吸,自然放鬆。
六、練功效應:
練此功到一定時候,會出現中丹田或下丹田部位發熱跳動,或大腿內側熱流竄動或衝向湧泉穴。大部分男性發生陽舉現象,或循經出現冷、熱、麻、跳、癢等,皆為正常反應。還有部分人出現眉間、天目穴閃光,甚至出現透視功能。一定時候,內氣將會沿脊柱順經貫通任督二脈,乃至十二經脈。
此階段體質、精神、功能往往發生顯著變化,堅持下去,會逐漸達到食量和睡眠減少但精神反而旺盛的階段(所謂精滿不思欲,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
- Jun 06 Thu 2013 03:56
修金丹的四大關鍵竅穴 (熊春錦)
修金丹首先要懂得關竅,否則無從下手。現將修金丹的四大關鍵竅穴做一介紹,供有志者參考。
一、陰蹺(爐)
陰蹺一竅,其位置在前陰和後陰(肛門)之間的會陰穴之內上方。在會陰穴的深層處,是人體內環境修持階段的丹爐設立之地。它的顯態生理解剖位置實際是指前列腺體,並非皮膚淺表部位。如不明此而妄守淺層,易招致“底漏”之患。
此竅為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此竅又稱為鐵壁關,在有為狀態下無法開啟,只有在無為狀態中得性的幫助才易於打開。此處在修真生理組織學中,與玄元組織結構經絡、八脈的主支相聯接。此處一動、八脈皆通。
陰蹺一竅又稱為下玄關,一旦開啟便稱下玄竅。此竅雖然位置在會陰穴內上方,但是上經中脈而通泥丸,或經督脈、任脈通達泥丸,下經腎經而透湧泉。丹經書中的桃泉、虛無穴、復命關、死生根等名稱,都是此竅的異名。
傳統丹法的修持,將此竅列為秘竅。前列腺體形如板栗狀,其下稍前方是精液和尿道匯合的三叉路口。房事或遺漏時,精液一旦衝過此名為陽關的三叉路口,則全身疲倦,四肢酸軟,此乃元精泄漏的必然現象。能封固此竅,無為先天的慧劍插在三江口或用其它有為方法臨爐封閉此竅,則可令元精不泄,元氣不漏,逆煉為丹。
此竅與現代生理解剖學頗為吻合。前列腺所分泌的激素稱為前列腺素,是一種青春激素,功用極為廣泛,對維持生命機體的平衡狀態舉足輕重。它所分泌的液體與精蟲混合稱之為精液,是順行生人的物質基礎。老年人此腺體大都萎縮或者肥大性改變,必須將其重新激化恢復生機。
金丹實踐者的內丹以元精為基本藥材,元精的內萌昇華就在於此地的開啟。此竅是爐,此竅是產藥的基地。掌握此竅,則明丹爐所在,藥源所出。此地乃生藥的秘竅,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產生元精與攝取元精的源頭,補虧損堵漏泄的機樞。丹道中的內藥、外藥、小藥、大藥可以說都源於此地。“產藥川源處”之秘,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此竅。
張紫陽宗師的八脈經,評論此竅云:“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採之唯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中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這段話中的一個 “採”和 “先”實際泄盡了此竅的全部天機,唯人不識或曲解為後天有為有作之法,而生出旁門之法。
陰蹺是以前列腺這一位置為體,作為丹爐,以生精採藥為妙用,封住濁精之泄漏,攝取先天元精為丹材。此竅在築基階段的作用是生精補虧損;在煉精化氣階段的作用是採取丹藥收取元精。精有清濁之區分,先天元精為清,後天之精為濁。濁精之提煉,因先天後天混溶、只宜作還精補腦之用,其提取方法以捉、貼、閉、吸四字訣這一有為方法為總樞。
先天元精,純為先天,非有為之作用,機至其竅自開,一股陽和真氣自然循中脈上升、下降於前列腺和臍後神氣穴之間,稍一著意,其竅自閉。元精的產生發動,其樞機是胎息,在胎息中出真息則鐵門自開,元精自然升降於內天地之間。
在金丹實踐方法中,陰蹺一竅在內藥外藥會合而成大藥之後,精化盡凈,其作用就基本完成,而消失其隱態修真生理功能作用。
陰蹺一竅的把握,是在動態之中掌握,隨機而動,不必死守,進火退火,抽添運用,屆時需臨爐機動施為。修持時均先以武火烹煉,繼而以無為的文火溫養。
所謂武火實指運用意識有為的呼吸方法而言,其目的在於採光採氣於大宇宙之中,納回體內小宇宙中烹煉,補充和激發體內之元精元氣,或用此有為之法勾引起體內元精元氣萌動。再則藉此滌除意識中的雜念,以利身心進入無為入靜定的境界。
文火實指不管呼吸,似守非守,知而不守的昏昏默默、寂然照之的無為狀態。文火是修真方法中的最主要方法,只有在文火中才能進入先天境地,由靜而定,由定而慧。武火只是一種過渡性方法,基礎性方法,一般不宜過久過重,應靈活掌握,免生弊端。
文火與武火之間還有一種火候這就是“溫火”。溫火是指重在意念活動而兼顧呼吸,以意念活動為主的一種修習方法。溫火可以作為鍛煉初期的過渡性技術使用。
爐中要有火,火的實質是心意,心意又分意念和真意。武火以識神的意念為用,文火以真意為用。這二者之間應注意其辯證關係,臨爐靈活運用。
點火就是以意念內觀注視,火必須借風助才猛烈,有氣才燃燒。風就是指呼吸之氣,武火要有風助。文火要有氣,此氣指真氣,最妙者為胎息之氣,純在無為之中獲得。
武火實指呼吸隨意念上下出入,吸氣時送入,吹燃爐中之火或到達到實踐方法要求之處。文火貴在知而不守,無為而為,在先天自然狀態中生妙。
火候抽添之法則是:火烈則抽,火寒則添。火烈指後天智識太重,意念太過於專注,或武火呼吸法未依術數而行持過量而言,抽即指調整減弱之意。火寒則添,火寒指意念散漫,智識昏沉,進入睡眠,以及雜念蜂起,心猿脫鎖,意馬離栓兩種狀態。添,指再運用武火呼吸方法,驅除陰魔睡意,以及烹除雜念,重鎖心猿,再拴意馬,使意不散亂,神不外馳。一有雜念,就運用武火退此陰符。雜念一除,仍用文火靜養默照。此乃掌握火候之秘訣。
二、丹田(鼎)
丹田有上、中、下的區別,修真先從基礎開始掌握。這裏所論乃下丹田,又稱為正丹田。
下丹田的部位各派學說不一,部位略有差異、但不出下腹部範圍。實質上,下丹田的座標所在是臍後約一寸三分處,臍與命門聯線上,前三後七之地,也是此線與百會和會陰連線的交結點處。正如丹經所云:“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黃金鼎。”《脈望》亦云:“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處,蓋仰面而取之也”這一介紹則準確無誤。
但是,為什麼近代很多學者解釋不一呢?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從事 “煉外丹”的實踐活動,不明內丹理論即外丹理論的體內化移,所以解說不清。現在介紹一下傳統方法中升汞(輕粉)的提煉過程,大家就很容易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
輕粉的提煉是以水銀為母材,將水銀注入坩鍋之中,坩鍋口覆蓋一個底部粗糙的陶碗,再將四周用泥封固,然後在坩鍋下以武火(大火)、文火(小火)反覆烹煉。火候掌握適當,則坩鍋內的水銀就會充分昇華。精華全都凝結於覆蓋在坩鍋口上的陶碗底部,結成霜狀物。此乃輕粉,可作為藥物用於治療疾病。
古人用煉輕粉“外丹”的程序來比喻修真人的內丹實踐,就將會陰內的前列腺稱為爐,恥骨平面以上的一片小腹區域為坩鍋。因為人體腹部側面觀為半圓形,所以形似半邊鍋狀。丹經云:“半邊鍋裏煮江山” 即指此意。
臍後一寸三分處的神氣穴,就正相當於覆蓋在坩鍋上的陶碗之內頂底部。鼎者,頂也。這個字的諧音何其玄妙!若無師指恐怕終生難悟其真意。此處乃精氣神精華凝結之所在,下丹田的秘密就在於此,一舉此例,其理自明,不必輕信人言矣。
丹田這一名稱,一方面是因為臍腹腰圓周走向之帶脈,在字形上構成田字之外廓,而中脈與臍和命門之連線構成十字,其狀似田字,故名為田。此處乃結丹之地,所以稱之為丹田。
丹田又名神氣穴,神為性寶,氣為命根。它的前面是臍輪,人之有臍,如天之北辰,故名天樞,又名神闕。臍通五臟,修持到一定層次,臍就是性體往來出入的門戶之一,臍亦可稱為神門。它的後面正對命門,腰部之命門實乃人身了命的關鍵所在。人身最薄弱之處也在於此地,其中有的關竅穴道極不易修通。此地乃了命之門戶,故稱之為命門。
在金丹實踐中,神藏於丹田之中,性命相抱,命以涵乎性,性以御乎命,前後連貫。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真。《符圖學》中云:“畫圖不知竅,惹得陰神笑”。此竅實指此丹田一竅。
丹法中築基在此,得藥在此,結丹在此,育神在此,培嬰在此,此竅實乃修真人的最大秘密關竅,不可不知,不可不識。
《悟真篇》云:“嚥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裏所說的藥,就是指陰蹺關這一鐵門打開時自然上升的元精之氣,真種子就是性體,鐺就是指坩鍋。實踐的初級階段,鍋內難有真藥,所以運用外採之光氣和金津玉液代之,藉此步驟勾引出真藥。
三、玄關秘竅
玄關一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解說大都偏執於體和位置,這是錯誤的。玄關其實並無定處,玄者杳冥之象,非肉眼可見,乃是通玄之處;關者,未開為關,既開則為竅。修養的高層次,處處是玄竅。
玄關一竅,無體而有用。丹經云:“此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谷,應在本身中求之,不可求於它也。所以無體可尋,尋則著相。”
玄關之地,以識神去找是找不著的,它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自然發動開啟而顯現的。古代丹經千比萬喻未曾明說,吾今奉獻給有志者。
玄關一竅,由玄關變為玄竅是有檢驗指標的,一種就是氣現,一種就是光現。顯現的先決條件是在無為狀態中,恍惚杳冥之中,某處忽然開啟,衝出真氣或者呈現色彩光明,那麼此處即玄竅,把握其妙,即能通玄。
金丹實踐特別重視下玄關的顯現,因為這是產藥的重要徵象,所以丹經中論述較多。近代許多人偏執於此而解釋,這是種偏見。
關於下玄關一竅,南宗二祖石杏林講得比較直接。其詩云:“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下玄關竅的出現是伴隨活子時而出現的,開啟時必有陽舉。所以明代李虛庵先生詩云:“一陽初動即玄關,不必生疑不必難,正好臨爐依口訣,自然有路透泥丸。”一陽初動的正意並非陽舉,而是陰蹺初開之意。
總而言之,玄關一竅的顯現,氣現是修命的重要物質基礎,光現是修性的重要物質基礎。玄關一竅的展現必需很好地把握和運用,才能進入性命雙修的妙境。
四、上丹田
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的顱腦之內,相當於天目穴後約一寸三分處。天目穴現代人強釋為祖竅或者直稱為玄竅,將後天與先天混同一起而論,不似先輩們那樣謹慎,頗有牽強附會之意。
丹法中將天目穴至泥丸的區域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明堂、洞房和泥丸。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這一區域,這一部分的腦組織正好是大腦額葉區。現代醫學尚未揭開此區域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大腦深層的功能就更不知曉了。對於金丹實踐者來說,此區域的修真生理學組織功能是明確的,其玄妙無窮,古代稱為玄宮。如果大藥落於此處,則稱為玄宮丹。
人的頭部為百陽之會,俗稱六陽魁首。全身的陽經均匯集於頭部,尤其是額部可稱為陽中之陽,人體最不畏寒處為額部,最畏寒處為臍部,此兩部位的陰陽特性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由於額區陽氣凝集,所以此處最易見光,玄關一竅也較容易開啟。所以丹法中很多門派將此處作為修持的重要門徑。
腦為神府,此處也是五氣朝元匯集之地。五色彩光最易在此翕聚,性光較易顯現。由性入命的修持方法大都在此見光,打開此玄關一竅,然後迴光返照於內,“太陽移在明月中”,收歸氣穴凝聚培生性體或擊開鐵門採藥煉丹,實現性命雙修的功程。
我國古代前輩們多用“目前”,“眼前”來暗示此玄竅的性光。如呂祖云:“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陳泥丸先生云:“終日相隨在目前。”修真者若能識此得此,就可從見性入手,必能盡性以至了命。
以上所介紹的是金丹實踐中最重要的四個秘竅,明此四秘竅的部位、功能,對修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很好地掌握並在修持中加以運用。
- Jun 03 Mon 2013 04:02
性命雙修,功德並重 (祥光)
古人云:“修道不修德,必定要著魔。”這說明古代練功的人都非常重視道德修養,儒、道、佛諸家都要求從心性上下功夫。儒家提倡存心養性;道家則要求修心煉性;佛家講明心、見性、斷惑、正直。以上講的都是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直性,不使受各種影響而蒙蔽、迷惑。
從現代的氣功角度來講,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達到高層次水平。不僅在練功當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提高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做到遇到各種刺激都不受干擾,始終保持體內中和之氣。
為了練好氣功,必須加強道德修養。“性命雙修,功德並重”,這是氣功鍛煉的一句名言。然而,並非人人清楚功與德的關係。一般地說,功與德的關係是:練功先練性,守氣更守德,功在一時練,德於一世修;修性為根,守德是本;心純功自正,德長功自進。總之,練功人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質的修養,才能使練功有所收獲。
練功,真正進入氣功狀態是一個不長的時間,但強大的練功後盾~心性道德、思想品質、胸襟志趣、立身處世~的錘鑄,則從來沒有時間限制,一天是這樣,一生也是這樣。實德,才不虛功。
調身、調息、調心併為氣功鍛煉三要素,調心是主要的。因為意要隨氣、引氣、固氣、養氣、練氣,意還要採氣、聚氣、化氣、氣化等。整個氣功過程基本體現的是個心理機制。心理平衡,真氣自身就能暢達運行,人靜也自會向高層次遞進;心理不平衡,其它兩調也難做到。所以平時的練性、練心、練德直接決定著功時的成敗。
- May 31 Fri 2013 03:57
靜修中如何用眼
用眼,一些很簡單的行為,但是其效果最好。以靜坐、靜站、靜臥,甚至穩定的移動‧‧‧等姿勢舉例。
一、先睜著眼,然後很輕鬆的垂下眼皮,閉眼。眼皮不用力,眼睛不亂動。安住於閉眼的瞬間。
二、睜眼,往前下看。看前方三尺處的地面。即是很好的休息之法。
三、睜眼,平視前方的某個物體,甚至是一個小點。身心放鬆,即可定心沉氣。我們一般看東西視角容易偏低,記得這裏是平視。
四、睜眼,泛視。眼睛不動,而儘量擴大視野。發散視線,鬆弛眼睛,不再是視物時的緊張,身體也隨之得到放鬆。
五、閉眼,往內部前上看。看眉心,然後停住,並放鬆。不想也不要用力。
六、閉眼,往外部前上看。如遠眺天邊。不想也不要用力。
- May 28 Tue 2013 03:56
丹法守竅淺談
守竅是道家修為的重要方法,在今天很多煉功的人尤其喜歡,但是大多不得要訣,致有局部之功而無全體之力,甚至某些要竅守不得法,反成陰陽偏失之弊,尤其丹道的守竅,與一般氣功大不相同,作用更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明於此,以為意守丹田、存想丹田就是煉丹功,若以熱氣為周天,以意想紅丸為大藥,以氣團感覺為結丹者,皆類此弊。
守竅不得法,會導致真元外泄,一時氣感強烈,以為周天打開,實際是耗損真元,徒生幻相,與丹功證驗差之天淵也。
同時呢,也有一些煉丹功的認為,守竅之法乃局部之功,非先天之道,一著色身百無是處,乃有寄神身外之法,心息相依於外,忘身大定,本屬丹修之一脈正法,但若一味以忘定為法,真機現前不能得機得竅,當面錯過,乃是失機。遇有水火失調,仍一味忘身不管,實非妙法。不明諸竅功用,如何內運玄機。
記得曾與師有一段話,假期去見師父,問師父做什麼,師說守了守竅,我時正有此偏見,於是奇怪問師,守竅不是後天有作有為之法嗎?師說,離了守竅不得真陽,玄關一竅守不得嗎?三關九竅,每一竅都有大用,過去的人根器好,有好多人只是守了個大竅就得道呢。
於是為我說諸竅體用證驗,又舉三豐真人話“七返九還之法,下手興功,先將上竅陽裏真陰,入內金鼎氣海之中,與下竅真陽配合‧‧‧”,及“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等與我略說,乃知守竅有種種大用,無怪乎丹道以爐鼎(只以清修說)為一大秘密也。
丹道在初關時,尤其重視守竅,雖然各家自有法訣,但大體是要守竅的,進入中關後,才逐漸轉入無為階段。所以,守竅是丹修的一種基本的功夫,它不僅僅是為煉丹功所用,實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調心煉意的過程,竅若守不好,就去做無為的功夫,往往到頭落空,基礎不紮實,很難昇華。
人體的竅非常多,除去一些特殊作用的重要關竅外,最重要的還是傳統所謂的三關九竅,前輩對此大多都有略略的點破,但很少明說,把它當作秘密天機嘛,雖然沒有透徹地說盡,但對初步的修學者是足夠了。
我師教我的入手方法,就是所謂“門徑一竅”,前人有云:“山根一地,亦名玄牝,於此內觀,學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內辟,神由黃道直達中黃,自覺寬廣高深無際,乃為內玄牝。從此寂體如初,直可深透造化玄牝,遂與元始祖竅一鼻孔出氣而頭頭是道,豈僅尋著一身祖竅者。故丹道之妙,始基於此。”
我後來見到印度一些古老的瑜伽修法,也有從這裏下手的,可見這個雖然只是方便之一端,但卻是很好的方便法門。關於此竅的守法,大略說,先要凈心定氣,心神清凈才可以守,一開始最好是心息相依守在身外,待有變化後才入竅守竅。另外,不論什麼竅,最好是由此竅為過度再去守,不要直接去守,因為這裏是神出入的門戶,雖然廣義說神是無處不可以出入的,但最主要的道路是這裏。
尤其是下竅,守時要把握好真機,守竅是在竅開後才有竅可守,所以往往前人都直接稱為“凝神入竅”,而不是在竅外去守,之所以說意守丹田是假口訣,就因於此。三關九竅,各有大用,在丹道的不同次第會體現出不同的境界和功能,三關九竅的修為,實際是丹道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與密宗的三脈七輪相映成趣,所以丹道得真藥後,要在此中運煉。
當然,如果是泥水,不含真金,如氣通周天之類,也是沒有什麼用,三關九竅你過一百遍也是老樣子,只是自己玩感覺而已,沒有真正的身心效驗。
祖竅能不能作為入門的門徑呢?對有的人而言,守這裏是不合適的,而且,這裏也不適合在心意沒有清凈前就守,因為只有清心寡欲之後,才有清空之神光可凝,一團燥火是不可以用的東西。但對很多人而言,這裏的確是很好的門徑,這個問題,實際涉及很多的丹道基本原理,是有它的道理的,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一無是處。
凝神入氣穴,古來丹書指為妙訣,然其中卻是有次第的,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做成的,丹法哪有那麼容易得先天呢。因為我們要入氣穴,首先要竅開才能入,這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才是入。而許多人往往誤會認為意守丹田就是凝神入氣穴,這是大錯特錯,這哪是入呢?而且,在入前,要有個凝神在前,神若不凝,散於外界,是不可能入氣穴的,即使遇到竅偶然開,也會錯失良機。
另外,凝神與意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操作,意守,是集中注意於某處,而凝神則是凝斂我本來之明漸返,而脫離於任何一處~若明於此,可知以祖竅為門徑、為標月指,是有道理的,因為神的出入雖然遍及六根,但在眼而言是最常用的,從此處作為路標,凝清空之神漸返,是很容易見效的。
所以丹書有“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的“小四相和合”的口訣,大致上都是即六根為標月指而離於六根來操作的,這就是“不迷性自住”,當然,“性住氣自回”,神氣不散於外,而能逆返歸元,才有“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的造化。若以意守丹田為口訣,則始終落在竅外,離丹道遠矣!
“昔日逢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知凝神入氣穴之法,自能入丹道正途。
- May 25 Sat 2013 03:56
靜定法理探討 (寧錄)
氣功修煉,靜定是貫穿整個修煉過程的根本大法。古籍浩如煙海,所述靜定方法有很多種,單是佛家的就有上千種之多!正所謂方便有多門!修煉就是要通過特定的方法,將精氣神三元歸一,達到混沌境界。但是無論靜定方法有多少種,大致可分為三類:意守類、觀想類、導引類。
一、意守類
意守,即以一念代萬念的方法,通過注想一處來收攝心神,達到平心靜氣的效果。主要的方法有:丹道的意守丹田;佛家的念佛法,觀音法,耳根圓通法;道家的內視返聽法等等。
這些方法,都是比較高級而且實用的法門。比如意守丹田,一開始就是講修練者要心猿意馬想丹田,為什麼要心猿意馬呢?因為修煉氣功的人,開始收心並不是一下就能夠收回的,要有個逐漸的過程,也就是由遠及近,慢慢把心神收攝回來。然後注想丹田,一心不亂。
念佛法則是要求所念誦佛號之時,一心稱念,不間斷,不加雜,凈念相繼,達到心念合一,達到靜定的效果;觀音法有十幾種之多,主要分觀想和關注(意守)兩部分。而意守則主要是關注聲音,如海濤聲,木魚聲,誦經聲等,漸漸與所關注聲音融為一體,達到靜定的效果。其他的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觀想類
觀想,也叫觀象,顧名思義,就是觀察想像的意思。比意守法門要高級一些。主要是通過觀想某個特定的目標,來達到定心止念的效果。比如三密的本尊法,凈土宗的凈土十六觀,密宗的咒語觀想,還有佛家的觀想佛像,觀想蓮花等。
觀想時,靜坐冥想,將修煉者的心神凝聚於所觀之象。不散亂,所觀之象要觀成栩栩如生一樣,是典型的借假修真。如觀音法門,所觀之佛號,字字金光閃耀,從心念中閃現。和三密之語密類似。
三、導引類
導引主要是在動功修煉中,意念導引真氣引向身體某處。在修煉中,全神貫注於所導引之意念,達到動中靜定的效果。丹法裏的小周天也屬於導引加觀想。大周天也一樣。
我國成語裏,有嘆為觀止,全神貫注,聚精會神,都是從古老的修煉裏產生出來的。嘆為觀止,不是說某演出很精彩因此而感嘆。而是說修煉的觀想和止念功夫很難修,所以望而興嘆。
- May 22 Wed 2013 03:58
學習任何氣功八個最重要的環節 (長空)
對於初學氣功著來說,只要掌握了要領,就可一步步的練習,可繁雜的動作、呼吸要領、各個步驟的意念,都是在考驗初學者的毅力和恆心。那麼氣功難道就沒有捷徑可尋嗎?氣功應該是有捷徑可尋的,當然也不是告訴你一個秘法之後,馬上就成仙得道了,這也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也不太符合常理。話少說,鑒於初學者甚多,我整理了一下資料,同時也結合我自身的練功體會,只要掌握住這八個要點,練功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不論是練習哪家哪派功法,都要求習練者要放鬆,放下萬緣,心如止水,如果練習靜功部分,身心都沒有放鬆下來,人雖坐在那裏,可腦子早跑到九霄雲外去了,就是坐上十個小時,收到的功效也是微乎其微,相反,真心放鬆入靜,哪怕是半小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關鍵在一個“鬆”字上。
第二,就是一個“靜”字,前提的鬆~到現在的入靜階段,對於外界的信息似有似無,反應比較遲鈍。又心平寧靜而後過渡到定,只有定才能生智慧。
第三,無論是練哪家功法,都要專一,不可朝秦暮楚,這山看著那山高。功法不在多,貴在精,理不在多,貴在明,講了一大車道理,其實真正有用的就那麼一句話,大道至簡。明理的老師才是真正的老師,不然大話一大堆,真正說到關鍵處,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豈不誤人子弟。
第四,練功都講究個“火候”有意無意便是真意,切不可執意。練功不能太執著,太呆板,要靈活。“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可見這個意念是何等的重要。練功的時候要靈活掌握自己的情況,隨機妙用。古人有句話說的非常恰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第五,守戒重德。練功先練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戒律的約束,是成不了道果的。丟掉自己的私心雜念,放下心中的煩惱,不要為了一些小事就斤斤計較,只有捨掉常人不願捨去的東西,才能夠得到常人無法得到的東西,但是此話說出來挺容易,但做起來是很難的。放棄小我得大我,放棄大我得無我,放棄無我方為永恆我。
第六,練功要用有風吹雨打都不動搖的恆心,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相信自己,要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吃苦精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持之以恆,始終如一,必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第七,練好氣功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動力,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險阻,都要去克服它,絕不氣餒,勇往直前。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進入到一種狀態,一種良好的境界。才能長功開慧。
第八,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別人,忘掉苦惱和憂愁,重新樹立自己的人生價值,時常審查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多學習別人的優點,無論他的年齡有多大,哪怕是一個孩子,只要他有長處,都可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面帶微笑,用善意去面對他人,包括你的敵人,消除你心中的嫉恨和妒忌心裏。有句對聯不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雖然做到上述幾點有些難度,但是只要你真真正正地做了,哪怕是一點點,也是有收獲的。
- May 19 Sun 2013 03:56
何謂靜功和動功?兩者有何關係 (長老)
氣功中“靜功”與動功的區分,是以練功時軀體的空間位置是否變化為標準的。
“靜功”是指練功時軀體在空間的位置保持不動的一類功法。雖從外形上看不動,精神也很寧靜,但人體內的臟腑機能在定向性的意念活動影響下,都在不停地調整運動,即所謂“靜中有動”、“外靜而內動”、“形靜而內神動”。
“動功”是指練功時,軀體在空間的位置不斷地發生變化的一類功法。雖從外形上看不斷地動,但精神活動卻保持相對寧靜,即所謂“動中有靜”、“外動而內靜”、“形動而神靜”。
靜功可按不同流派和練功目的分為許多種,如醫家吐吶功法、道教周天功法、佛教禪定功法、儒家靜坐功法等;亦可按練功姿勢分為臥式靜功、坐式靜功、站式靜功。
動功按不同練功姿勢可以分為臥式動功、坐式動功、站式動功、行走式動功等。還可按有無規定套路,分為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兩大類。
所謂套路動功,是指動作具有規範化的要求,從起功到收功的整個過程都有規定的程序。一招一式,一節一段,都必須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序做。非套路動功則沒有規範化的動作程序要求和節段招式,練功時可憑當時的感覺和心意,來相對隨意地運動。非套路動功還可進一步分為散手功和誘發功。
散手功:是指在純熟地掌握套路動功的基礎上,練功時完全打亂原套路的節段程序,並在招式上也不像套路動功那麼典型,僅保留原招式的某些風格,具有既取消了原套路和招式,又內含與原套路和招式似與不似的韻味特點。
誘發功:也被一些人稱為自發功、引動功、靜動功等,是完全不受套路和招式限制,憑藉入靜狀態時,體內出現的感覺隨意運動的一類功法。
雖然可將氣功功法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不同類別,但兩類功法也有很多共性。如在練功手段上,均要求調息、調身、調心;在練功姿勢上,均要求放鬆、自然,而且兩類功法中的動靜都是相對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當然,靜功與動功在目的性、作用用途,和適用範圍等方面,也各有所主。例如靜功雖然對形體也有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寧靜心神,培育真氣來調整臟腑氣機,使整體功能活動協調平衡,來達到健身治病的功效;動功雖然也要求精神寧靜,但更多的是通過身體的運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通利血脈,舒筋壯骨,使形體更健壯。
不論是學習靜功,還是學習動功,都要求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因而,入靜的快慢及入靜程度的深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練功效果的大小。有些人常常不易入靜,可以先通過練習動功,使注意力能容易地集中到,不斷變換的動作所要求的意念中,然後再轉練靜功,就比較容易達到入靜的目的。
- May 16 Thu 2013 03:56
火候概述 (寧錄)
火候就是做事或修煉要把握的那個額度,不及不行,過傷也不行。要按照規律來。
火是心,候是度,修煉中是借外丹以火煉丹的術語,實際上是指意念強度。過火,就是用意念過了。修煉全賴火候,不僅要了解,而且要掌握細則。自始至終,成敗關鍵。
火候分為內火候、外火候、採藥火候、結丹火候、溫養火候、降丹火候、胎丹火候、服丹火候、修性火候、修命火候、文煉火候、武煉火候等,素有“丹傳萬卷,火候六百”的說法。
現在給大家解釋起、止、升、降、鬆、緊、收、放、凝合、沐浴、溫養、點火,諸火候的介紹及用法。
起:即起火,主要用於啟動意念。
止:即止火熄火。主要用於入靜或階段目標實現時。比如丹成止火。
升:即行火中的上行,主要用於運轉周天、中脈升降、移胎換穴、元神出竅等。
降:即行火中的下行,主要用於神光內照,神氣交合、周天運轉、中脈升降、移胎換穴等。
鬆:即文火。呼吸如斷卻連續,主要用於沐浴、溫養、升發真氣、入定、培育元陽真氣、三年哺乳養育元嬰{元神}、大寂滅。
緊:即武火。用於築基,煉精化氣、神氣交合、閉門等。
收:即返觀內照{視}、迴光返照、收斂心意、採光聚氣。用於靜定、聚氣、明心見性等。
放:即排氣、發放內氣、放下萬緣。用於內氣外放,元神發射和大寂滅等。
凝合:是凝神和真氣合一的火候。用於受精、結胎等環節。
沐浴:是洗心滌髓,日精、月華籠罩全身的火候。用於養育元神。
溫養:是熏蒸的火候。用於睡功、養丹、以及修煉中的各環節。
點火:是胎息、靈熱、拙火定中的開始。特別用於元神出竅。
火候調節要訣:平衡,自然,調整,靈活。
- May 13 Mon 2013 03:56
氣功鍛煉的基本技術要領
氣功鍛煉的基本要領可以概括為三調一守,三調一守又可以進一步闡釋為十二個字:鬆靜自然(姿勢),返觀內照(意念),專氣致柔(呼吸),抱中守一(意守丹田或者穴位)。
練功“三調”即調意、調息、調身,始出《童蒙止觀》。一些人把三調作為氣功鍛煉的三種獨立的方法,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它割裂了氣功鍛煉中三調之間的密切聯繫,這種錯誤相當常見,許多對氣功的誤解和曲解由此而產生。實際上,氣功鍛煉是調身、調息、調心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三者是一個密切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氣功鍛煉的三個主要技術要領或者稱為氣功三要素。
此外,意守丹田在氣功鍛煉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和重要性,它對於練習者打開經脈系統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有關論述功理的文章,或者把它放在調意部份,或者乾脆不談,因此確實有突出強調意守丹田的必要,它應該作為氣功鍛煉的一個獨立的要領。因此,氣功鍛煉的技術要領應該概括為三調一守。
三調一守是是對氣功鍛煉技術要領的集中概括,反映著氣功鍛煉的基本形式和特點。三調一守貫穿於氣功鍛煉的全過程,因此對於如何練氣功和能否練好氣功至關重要。
三調一守的技術要求分別詳述如下:
一、調身。身是身體,調身就是調整身體到一定的狀態。具體來說,就是採取和順自然的練功姿勢,站、坐、臥皆可,將身體調整到最舒服、舒適、舒暢的狀態。調身以鬆靜自然為原則,關鍵在於放鬆,要注意將周身上下,包括肢體、肌肉、關節,完全、徹底地放鬆。
調整具體涉及姿勢動作和肌肉鬆緊兩個方面。調身在氣功鍛煉中是基礎,要求簡單,也容易做到。身體放鬆,經脈的運行才能順暢,如果身體緊張或者受到壓迫、反關節等,經脈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典型的表現就是,身體緊張和受阻礙的部位發生肢體麻木甚至疼痛等。但是,調身的作用不能誇大,在以靜為主的氣功鍛煉中,姿勢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對於調神和調息來說,處於相對次要地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主觀上,由於一般人對於經脈感到虛無縹緲,對氣功鍛煉是疏通經脈的實質不理解,對於調神和調息在疏通經脈中,扮演的核心和關鍵的角色缺乏認識,這很容易導致鍛煉者,更看中氣功鍛煉的表面形式,即動作和招式,錯誤地把招式看成氣功鍛煉的核心,氣功鍛煉中居於核心地位的調神以及非常關鍵的調息,反而不被注意或者注意和重視遠遠不夠。
客觀上,經脈現象被發現已經歷經數千年,但是對這一現象,及其實質所進行的科學研究的進展十分有限,迄今對現象的了解尚不完全,對揭示實質的目標距離更遠,這導致了一些人對經脈和氣功的聯繫諱莫如深,或者少談,或者根本不談。
他們主觀上的動機是想拉近氣功和科學的距離,以“科學”為本,但是這樣做在客觀上恰恰遠離了氣功鍛煉的科學本質,經脈是目前的科學水平和研究手段還沒有能力揭示的科學。由於主客觀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對氣功的理解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功法,害人不淺,它把氣功鍛煉引入歧途,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誇大調身的作用,以動作為核心,是氣功鍛煉中的花拳繡腿;根本不提調神的核心作用和呼吸的關鍵作用,所謂的氣功動功就變成了體操;將動作編排作為核心,調神和呼吸降為配角,這樣的氣功鍛煉,有些本末倒置,混淆了鍛煉的重點,導致氣功鍛煉不得要領,其後果就是誤導鍛煉者,使他們在鍛煉過程中難以登堂入室,真正領略到氣功的魅力和收獲氣功鍛煉的果實。
為數不少的人因為不得要領,雖然堅持氣功鍛煉,卻始終不能打開丹田,見證通經行氣的氣功奧秘,甚至終其一生也不知經脈為何物,連氣功的門都沒有跨入。
突出動作,忽視或輕視調神和調息的作用,是當前氣功鍛煉中的一大流弊。這裏強調注意對調姿作用的正確認識,不是要降低調姿的作用,也不是貶低動功的功法,而只是針對當前氣功鍛煉中比較突出的流弊而言的,是要讓調姿回復它在氣功鍛煉中的,應有的恰當的地位。
當然,如何能在正確理解氣功鍛煉三調的關係的基礎上,恰當地編排一些簡單的動作,這樣的動功是值得肯定的,它和靜功可以相輔相成,也可以提高鍛煉者練功的興趣和與靜功互補。
二、調心。古人認為心主神,主思維。心代指精神或者意識,調心就是調整人的精神和意識活動,達到氣功要求的入靜狀態。
練功的實踐證明,經脈系統的順暢運行,與人的意識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思想寧靜是經脈通達的最佳環境,有利於促進人體經脈系統正常生理機能的發揮,意念配合呼吸還可以疏通經脈,療疾治病。具體在氣功的鍛煉過程中,氣功態下的意識是打開丹田、實現通經行氣的密鑰所在,是真氣發動、經脈運行的統帥和首要動力,因此調心在氣功鍛煉中居於其他因素無可比肩的核心地位。
沒有意識的參予,沒有熟練的調心技巧,就沒有氣功,就無法打開經絡,真正領略氣功的魅力,所謂無意不為功。從古到今,氣功鍛煉者都十分重視調心的重要性,諺云,要想不老,還精補腦,又有說“子欲不死修崑崙”,《黃庭經》認為“腦神精根字泥丸”,道家內丹派主張,“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先修心”,這些都可謂是來自氣功練功實踐的真知灼見。
調整意念,就是要把精神活動,調整到精神活動高度單一和純凈的一種狀態,符合鬆、靜、自然、空靈、恬淡虛無的要求,氣功術語稱之為入靜。與平常狀態下的心猿意馬相反,氣功態要求無憂無慮、收心斂性、意守丹田、專注一境、心曠神怡,慢慢達到虛無的境界,即意念高度集中狀態下的一種無為中的有為的精神境界。
訓練有素的練功者可以做到迅速入靜,“純氣之守”,甚至達到靜極虛空的境界,即若有若無,一境皆無,空而“忘我”,物我兩忘,虛無縹緲,天人合一,這是氣功調心的最高境界。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無為自化,清凈自正,為而不爭,慧而不用,方可得道。莊子認為,“唯神是守”(《刻意》),“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談而無為,動而以天行(隨其自然),此養神之道也。”這些論述堪稱是氣功調心的經典之論,和最佳指導原則。
調心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一般來說,要達到意識純靜、單一的氣功態要求,既需要有恰當的方法,還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在長期的練功實踐中,人們發明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莊子》中提到了守一、心宅、守舍、坐忘等方法,此外,還有冥想法、數息法等。調心雖難,但是經過努力是可以掌握的。
三、調息。古人稱一呼一吸為一息,調息就是調整呼吸。呼吸和經脈的運行關係十分密切,呼吸為經絡的運行提供輔助動力,對經絡的運行和順暢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
氣功狀態下的呼吸建立在一般呼吸的基礎上,以自然呼吸為基礎,但是又和一般狀態下的呼吸不同,具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在平常的生活中,人們很少特別地去注意呼吸。實際上,常態下的呼吸並總是處於一種恆定的狀態,而常常伴隨著人的精神狀態、情緒、行為活動等發生變化,所以關於呼吸的狀態,有風、喘、息、定的所謂四像之說。
氣功調整呼吸,就是要調整到一種穩定的息的狀態,經過練習進一步達到定的境界。氣功對呼吸的要求可以高度概括為四個字,即勻、細、深、長(輕、柔、靜、暢)。
具體來說,勻是均勻,細是細微,深是深入,長是悠長(輕是用意不用力,柔是柔順,靜是安靜無聲,暢是通暢)。呼吸要均勻,就是一呼一吸的時間要大致相等。呼吸要儘量細微,宛如一線,細若遊絲。呼吸要深,吸入的氣,不僅深入肺部,還要配合意念,達到腹部,送到周身四肢百骸,猶如在晨風中自然地吞吐新鮮的空氣,又如品聞鮮花的芳香時,放鬆陶醉、回味悠長的深深呼吸;呼吸要悠長,長長地吸,長長地呼,吸氣要深,吐氣要盡。勻、細、深、長實際上是相互聯繫的,勻容易做到細,細自然深,深自然長。
總體上,氣功調息就是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把呼吸調整到一種至柔至順的狀態,一呼一吸之間,深細悠長,柔順通暢,如行雲流水,無絲毫無阻隔,息息相連,綿延不絕,像老子所說的那樣,“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既要儘量地調整到勻細深長,又要兼顧自然的原則,要微調漸進,不要急躁,不要過於刻意追求,要在調整與自然之間取得一種平衡。從古至今,在練功的實踐中,人們總結了許多的調息方法,但其中也良莠不齊,一些方法帶有對呼吸形式上的刻意追求,違背了人的生理和自然的原則,如強調憋氣、逆呼吸等,既不利於疏通經脈,也容易出偏,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調整呼吸的實質是幫助疏通經脈,為經脈的順暢運行提供條件。練功的實踐證明,勻細深長的呼吸,是使經脈順暢運行的條件之一,對於疏通經脈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打通經脈後,練功者自會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這也是為什麼,把調息作為氣功鍛煉的一個關鍵要素的原因。
有一種說法,認為呼吸只是幫助入靜,這種看法沒有把握氣功調息的實質,貶低了呼吸在氣功鍛煉中的作用。呼吸可以幫助入靜,這是一個方面,但是它起的更關鍵性的作用不是輔助入靜,而是在疏通經脈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所以說,氣功鍛煉中調心是核心,調息是關鍵。
四、意守丹田。意守丹田主要指下丹田,古人稱為抱中守一。意守丹田在氣功鍛煉中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黃庭經》說,“至道不繁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意思是說,練成氣功並不繁難,要訣就在於意守丹田(存真),全身四肢百骸都是神氣的出入之所,可謂精闢之論。
丹田,是道家內丹學派的一個術語。廣義上指人體經脈線上的主要穴位,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說,在氣功的高級階段也泛指人體任何穴位;狹義來說,僅指下丹田。
在氣功鍛煉的初級階段,意守下丹田,可以幫助入靜,但更重要的作用則是,它是打通經脈的不二法門。如果把經脈系統比喻為一條龍,那麼意守丹田就是畫龍點睛。不意守丹田,就很難打通經脈,使登堂入室、通經行氣遙遙無期,甚至永遠不可能,練功者只能永遠停留在練功的初級階段。
在打開丹田和主要經脈後,就進入了氣功鍛煉的中級階段,這時的丹田的涵義就擴展為指主要穴位了,在高級階段,百脈通達,意到氣到,這時候任何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丹田,所謂全身無處不丹田。
意守丹田在練功的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要求。打開經脈前,要求意守下丹田一處,且經常性地意守,所謂一呼一吸,息息歸根,意守丹田在這一階段主要是作為打開經脈的主要手段發揮作用;打開經脈後,意守丹田就不侷限於下丹田,而是全身各個局部的重要穴位,包括上、中、下三丹田和其他部位,意守丹田的主要作用也轉向主要是疏通經脈了。意守穴位在中、高級階段會常常需要用到,是疏通經脈的重要手段。意守一經或者人體某一部位的主要穴位,如同綱舉目張,會收到疏通經脈的奇效。
但是,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在沒有打開經脈的初級階段,意守部位最好是下丹田,由於局部經脈結構的原因,與下丹田相比,中丹田和上丹田並不是得氣通徑的最佳部位,長期意守容易導致胸悶和頭昏。二是在打開經脈後,意守丹田就不能像打開經脈前那樣,經常性地意守一穴或者一個部位了,而應當根據練功的需要靈活地意守。
請注意,這時如果再固守一穴,有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甚至出現偏差。因為在打開丹田和經脈後,意念在意守穴位時的作用強度和效果已經大大增強,意念已經能夠直接調動經氣和經脈,所謂意動氣動,伴隨意念發生著主觀可感的高強度的經氣聚散的活動,意念常駐一處容易導致局部意守部位的經氣過度聚集,經脈活動過於活躍,從而破壞經脈系統的平衡,導致局部經脈過於活躍,意念難以控制,以及氣脹不適、難受等後果。
- May 10 Fri 2013 03:56
有何功法可快速打通任督二脈 (長老)
根據自古以來所有求道的文獻,沒有一位大師或道人提供給後世,一種所謂「打通任督二脈」的方法。是否由於現代科技進步、醫療水準提升,而可幫助這些求仙、求佛、求道的人開任督二脈、成就特異功能呢?很明顯的這是不可能的,而廣告宣傳的「替人打開任督二脈」的說法,只是讓人暫時進入虛擬的狀態中,並不是真的替人開任督二脈。
自古以來練功夫的人都是花了很長的時間,而現代人居然只須花一些錢,用兩、三個月甚至是兩三天便可學成,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現在有一些氣功廣告宣稱可替人快速打通任、督二脈而神通自現。這廣告實在很吸引人,但是真實性有多少呢?其實這樣的說法只是一種假想。
從古籍中可知,以前求道的人也不斷地嚐試尋找快速的方法。從抱樸子中可知葛決一輩子學仙,在他前期是在中央機關向太醫們學習鍊丹、修道的方法,學了十多年由於不能突破,便離開了這全國最大的道院,而去尋找其他快速的方法,葛決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到他四、五十歲時才悟出學仙學道沒有快速的方法。
功夫是要一步步累積出來的,更沒有一下子打開任督二脈的方法。只可能有遊走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中脈氣輪的方式,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打通。人的任脈位在前部,由丹田向上經氣海至舌根,而督脈在人的背部,任督二脈貫穿了人體所有的經絡、輪脈,而這些經絡又通達至五臟六脈,而在經絡、輪脈與任督脈相交的地方便形成類似電阻的點。
人體所有的經絡、輪脈構成一無形的網路,而電阻便是在網路上,若人體經由鍛練,氣的能量便增強,網路的通暢度便強,這樣才能發揮其應有的運轉及功能。人的丹田就是丹爐,就是一部機器的發電機。要靠鍛練、養氣才能累積能量才有足夠的電力,這樣人體中無形的網路運作才能正常,人才能健康及發揮其應有的能力。
若是靠觀想的方式,由於無法形成足夠的能量場,氣量便少,網路的運作便緩慢。但是現在的氣功道場中,教導學生的多是用觀想的方式,這種用心的方式,無異是催眠的效應而形成感應。所產生的是虛離的幻境這是假象。唯有將身體變成丹爐,氣才能真正的運作,這樣才能達到養生及潛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