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了解“靜坐”時有關心理與生理的問題,首先要從心理說起。人,為什麼想要“靜坐”?這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說:“白頭歸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離世間”,未免太過籠統。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便如上文所說:為了“修道”,為了“養生”,為了“養心”等各種願望,總而言之,總有一個目的。
是誰產生這個目的?那當然會說:“是我。”那麼,是“我”哪方面的動機呢?一定說:“是心”~這裏所謂的心,大約包括了現代觀念的腦、意識、思想等等名詞。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靜坐”,或者說“靜坐”先求“靜心”,何以在“靜坐”時,反而覺得思慮營營,其心不能安靜呢?
殊不知我人的心~意識、思想,由生到死,從朝到暮,根本就習慣於思慮,它猶如一條瀑布的流水,永遠沒有停止過;只是它與生命共同存在成習慣,自己並不覺得平常就有這許多思慮,一旦到了要“靜坐”的時候,在比較安靜,向內求靜的情況中,便會發覺自己的心思太亂。
其實,這是“靜坐”第一步功效。譬如像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地、靜靜地放在那裏,加上一點點的澄清劑,很快便會發現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澱。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了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現。
又譬如一間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現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它,慢慢的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但是在這裏最可能發生的問題,便是當安靜的情況來臨時,往往便會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覺,自己便進入睡眠的狀態。有了這種情形,又怎麼辦呢?那時,你要仔細審察,體會自己,倘使是從生理~身體的勞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憊而來,不妨乾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時,再來“靜坐”。
倘使發現心力和身體,並無疲勞的現象,那麼最好起身稍作運動,或者特別提起精神,作到始終保持適度而安穩的靜態才對。
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 Mar 08 Fri 2013 03:56
小談靜坐的心身狀態 (長老)
- Mar 05 Tue 2013 03:56
修德練性說氣功 (祥光)
各家氣功都有注重功德、注重武德、醫德的規定和理論,儘管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但大致觀點是一致的。從這點來看,可知注重修德練性也是各家氣功修煉的重要內容。
現代修煉之人多數注重功法的一招一式,對“以德培道”之重要性認識不清,故不能持之以恆去修煉,因而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說修德練性,第一要做的就是:要悟清修德練性的重要性,第二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的修煉,第三要在現實生活的矛盾中修煉自己,而不是躲到深山老林中躲避現實,迴避矛盾的修煉。
因為現在是氣功普及的時代,迴避現實的修煉是無法修煉好的。一旦遇到考驗,原來所持的水平可能應付不了,也可能做不到道德的標準。因此應當有敢於入污泥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精神;別人貪,我不貪,並且反對別人貪;別人做壞事,我不做,並且反對別人做壞事,既使吃虧也甘心。這樣才能真的心凈和心靜。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能按照真道德修煉,才能練成真功夫。要想修德練性,應認識和注重以下幾點:
一、不貪名,不貪利,不貪身外之物
貪為練功之大忌。名利地位直接影響著人的物質生活,人們難與錢財完全斷絕關係。練功人除卻正常的物質生活,不可多貪。有得必有失,貪了不該得的東西,必有原來不該失的東西失去。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為貪名利花耗了時間和精力,必然在學練上少花時間,也必然耗費精氣神。練功人要去掉貪心,能知足常樂,有取有捨,對身外之物(名利、地位、財產等)看得很輕,不在乎,這樣才能練好功。
二、練一身正氣,沒有邪念
練氣功道德要學會做人。人正,氣才正。人有一身正氣,沒有邪念,才能練好功。懶、饞、色、名、利、嫉妒等均為邪念。
三、言必信,行必果,講真話才能做真人
練功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對小孩子講話也應如此才行。一滴水可以見太陽。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人講不講信用,講不講真話。練功人要練到古人之質樸,哪能有虛偽、講假話、言而無信之舉?說真話、辦真事、守信用,才有可能練成真人。
四、講醫德,發揚人道主義
練氣功能為人解除痛苦,有功能者應發揚人道主義治病救人,不可以功能謀取暴利,乘人之危。應多行善事,助人為樂,不斷建功立德,把從氣功收來的錢用在發展氣功事業上,多建功德才是修煉長功的正道。
五、不恃強凌弱,不以功欺負別人
氣功界中常有門戶之見,好鬥、好爭是無德的表現。有人恃強凌弱,無非為了證明我比你高明,我這個功比你那個功高明。在氣功會上打來打去,在別人做實驗時他去干擾。殊不知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他欺負比他弱的,可有高手來打抱不平,這種人就受懲罰了。因此有德之人不以強凌弱,謙虛、謹慎,虛心向別人學習,以禮貌待人。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你。廣結善緣,多幫助別人,才能有寧靜,才能練好氣功。
六、胸懷寬廣,性情似水
胸懷博大、心胸開闊的人能原諒別人,能容忍別人。這種人站得高,看得遠,不計較小事。即使反對過自己的人,也能注意團結他們一道工作。性情柔似水,待人和氣,遇事不急、不怒。能謙讓、能委曲求全,甚至能以德報怨,這樣才能練出涵養性,練出高尚道德來。
七、尊敬師長,虛懷若谷
尊師是美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把老師當父母才對。有的人求師時甜言蜜語,過後認為自己高明了,可以罵老師,可以剽竊老師的功法出書、賺錢。這種人連起碼的人格都沒有,更談不上當練功人。有的人認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誰也比不上他。驕傲自滿,狂妄自大,不知天外有天。真人不露相,總有高人在後頭。練功須知這個道理,堅持謙虛待人,虛懷若谷才能學到東西,才能不斷提高。
八、遇事能解,不生真氣
修德練性好的人沒有私利,遇到什麼生氣的事、難事都能看到事的發展的另一面,都能泰然處之。因為他們德高、有知識,懂得辯證法,故遇事能按宇宙規律去分析,懂得真道理,遇事就都能解得開,不生真氣。能不能解難事,有沒有涵養性,也是檢驗一個人修德練性程度的標準。故在修煉過程中總會有許多事來磨煉,要耐心耐煩地受磨煉,認真地修煉自己才有希望練好。
九、樂善好施,像水一樣養萬物而不求報
道德高尚的人對別人總想給予,無道德的人總想多貪別人的;“我的是我的,別人的也是我的。”德高之人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像水一樣養萬物而不求報。水中養了很多很多的微生物、植物、動物,可謂養了萬物。但水不求報答,它無所求。道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樣儘量幫助別人,但不求報答。因為他做好事沒有想到別人的回報,也沒有想到為自己建功德,這時德才真正高了。
- Mar 02 Sat 2013 03:57
小論靜坐 (長老)
靜坐可以讓大腦皮質得到充分休息,達到中醫所說的“澄心”、“澄神”的效應。據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弟子顏回就經常練“坐忘”功法;《莊子‧在宥》篇中亦載有古代養生家廣成子的“養生靜坐法”。宋代陳直《壽親養老新書》的“述齊齋十樂”中,則將“澄心靜坐”列為十樂養生法之一。古今醫家和養生家們都認為,通過靜坐,能夠使人體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氣血順暢,從而達到益壽延年之目的。
時至今日,一個強身健體的“靜坐養生熱”正在風靡全球。科學家們也對靜坐的作用機理和效應,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科學研究證實,靜坐的養生保健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強肺功能;二是提高心肌功能;三是調整神經系統功能;四是協調整體機能。
實踐證明,靜坐對多種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經官能症、頭痛、失眠、高血壓和冠心病等。還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礙,治療現代極易多發的心身性疾病。腦力勞動者因用腦過度而造成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少寐、頭昏、乏力,影響工作、學習及正常生活的,最適宜採用此種康復療法。近來有人提出,靜坐還有增強消化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及潤澤肌膚的功效。
那麼,怎麼樣運用靜坐法來祛病強身呢?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場地力求適宜。
靜坐的環境不容忽視。應選擇無噪聲干擾、無穢濁雜物、無他人攪擾,而且空氣清新流通的清靜場所。
二是選擇最佳時間。
靜坐的最佳時間是晨起或睡前,每日兩次,每次應練三十分鐘。當然,那些終日伏案的腦力勞動者,就不必侷限於此。古代推崇靜坐法的學者大都認為“靜能生慧”。如此張、馳結合,既可養身養心,又有利於調整精神狀態,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把握坐姿要領。
靜坐者取端正坐姿,端坐於椅子上、床上或沙發上,面朝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顎;前胸不張,後背微圓,兩肩下垂,兩手放於下腹部,兩拇指按於肚臍上,手掌交疊捂於臍下;上腹內凹,臀部後凸;兩膝不併(相距10厘米),腳位分離,全身放鬆。確定正確坐姿和調整軀體放鬆的過程,即是靜坐中的所謂“調身”。
四是在“靜”字上下功夫。
入靜的目的在於“澄心”。靜坐是靜與坐的有機結合,一個“靜”字至關重要。所謂入靜,就是排除一切雜念,即靜坐中的“調心”。初學者往往不易排除雜念,所以要學會“澄心”之法:心如平鏡深潭水,一眼見底不聞聲。你可在心裏默默誦念:“入靜好,入靜寧心,入靜健身。眼望鼻,鼻望口,口望心,心無雜念,益智長生”等等心語。通過自我心理暗示,慢慢掌握入靜之法。總之,應求自然,行於不經意之間,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三結合”境地,進入似有似無、似睡非睡的忘我虛無狀態。這樣就會感到全身非常輕鬆舒適。
當靜坐結束後,靜坐者可將兩手搓熱,按摩面頰雙眼以活動氣血。此時會頓感神清氣爽,身體輕盈。正所謂:澄心靜坐,怡養身心,常習不懈,永保康寧。
- Feb 27 Wed 2013 03:56
初學丹家氣功六大問 (長老)
一、修道和修德是何關係
問:修煉強調修德,認為“無德不養道”,試問修煉和修德有何關係?
答:傳統丹家學說認為,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靜潔白,空洞虛無。下生之後,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修。
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凈化心靈,去妄歸真,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相反,若無修德之熔煉,則心神不清,性地不純,如此心態,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
所以修煉強調修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
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丹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環境。
因此丹家修煉所提倡的修德,並不侷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昇華自己。
《老子》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二、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問:丹家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答:丹家修煉,貴乎煉炁。《黃帝內經素問》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但是這裏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志所生之氣。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丹家所秘,這就是~“靜則炁生”,這個“炁”,乃是丹家修煉所用的先天之炁。
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丹家修煉的基本原理。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丹家寡欲,而抱神守靜。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不假人為,方合先天,倘無持靜之訓煉,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煉意不凈,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丹家修煉,須以靜功入手。
三、修煉是否應盤膝打坐
問:丹家修煉,是否就應當盤膝打坐?
答:丹家修煉,非必盤坐。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遠道千里。
丹家修煉,不拘外形,行、立、坐、臥、蹲、跪、趴,橫豎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抱臍下之珠,臥則調丹田之息。”
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於丹田。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坐於凳上,雙手相疊 (或掐訣),放於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臥,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試觀華山“睡仙”陳摶老祖,壽享一百一十八歲高齡,終生以睡功作為修煉手段,至今華山希夷洞內,猶存其臥功睡像。又如“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真人,面對大海站功九年,人稱“鐵腳先生”,而入於大妙,功成道備,大著靈異。皆可證明,丹家修煉之成就,並不取決於一定盤腿打坐。
四、舌頂上顎位置與作用
問:舌頂上顎的位置在何處?其作用何在?
答:舌頂上顎,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顎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丹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煉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
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閤齒,保養神炁。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嚥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顎,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五、做功的朝向何方為宜
問:做功的朝向,以何方為宜?
答: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係不大。丹道所煉者混元之炁,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丹經云:“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
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可以有所分別。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採取生炁。
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養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巳午二時面向南方,申酉二時面向西方,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丑時面向東北方,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
六、做功的時間如何選擇
問:做功的時間,應當如何選擇?
答:做功的時間,對於初學者來講,可以有所選擇,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認為子、午、卯、酉四正時,正是陰陽二炁相互消長的特別時機,因為子時純陰生陽,午時純陽生陰,卯、酉二時陰陽相勝。此時做功,便於體察陰陽二炁的動靜,兼又多在工作之餘,也便於自我安排。
如果針對專習丹功來講,當以子、丑、寅三個時辰為要,因為子時一陽初升,丑時二陽來臨,寅時三陽開泰,皆為煉炁之特殊時辰。
故應於子時做功,以俟陽炁之來復,則效驗易得;丑時乃為二陽來臨,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時不能保證起來煉功,寅時生出三陽,自身陽炁旺盛,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應當於寅時醒後即起,開始做功,以採取陽炁。否則此時醒而又臥,陽炁即散,不復為我所用,則修煉失去良好時機矣。
- Feb 24 Sun 2013 03:56
練氣功口乾喉癢嗆咳的問題 (翡翠)
通常情況下,在學練氣功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入靜時,都會出現唾液分泌增多的現象,這是練功時的一種正常反應。然而,也有少數初學者,在練功時卻出現口乾、喉癢、甚至嗆咳等情況,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練功反應。當練功出現這種情況後,應及時採取得當措施予以糾正。
分析造成這種異常反應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精神過於緊張。氣功鍛煉時應遵循的第一條練功要領就是鬆靜自然。這裏說的鬆不僅指形體肌肉的放鬆,而且還包括精神放鬆。精神放鬆是帶動全身放鬆的必要前提,是學習氣功要過的第一關。但是對於多數氣功初學者來說,在一段時間內難以主動地將精神放鬆下來,其中某些人甚至越想放鬆反而越緊張起來。
我們知道,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經主要是副交感神經,而人體從練功開始到入靜的過程,正是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的過程,這時的唾液量多而稀薄。反之,處於緊張狀態時,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唾液的分泌量減少,從而出現口乾的現象,繼而喉部發乾、發癢,可反射性地引起嗆咳現象。
引起口乾、喉癢的另一個原因是張口呼吸。練功時的呼吸方法有多種,例如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等。但是有的初學者呼吸方法不當,採取用口呼吸的方法,亦可引起口乾喉癢的情況。如果呼吸方法不當,又伴有精神緊張,則更不可避免地出現口乾、喉癢、嗆咳等異常反應。
知道練功異常反應的原因,就可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這種異常反應的措施。首先要改正錯誤的呼吸方法,另外要做到的是放鬆精神。這裏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初學氣功者採取臥位,精神放鬆,完全任自己的大腦向著平時睡眠的感覺方向發展。為避免入睡,可將兩肘支於床上,前臂與床垂直。這樣,如果練功時出現困倦,前臂可因肌肉鬆懈而突然倒伏,這樣則可使頭腦又保持清醒。
通過這種鍛煉,可以無拘無束地放鬆精神,從而避免交感神經興奮造成的口乾、喉癢、嗆咳等反應。同時,通過這種鍛煉,可以使初學者逐步掌握好從清醒達到入靜的方法。當熟練掌握後,可將這種入靜方法應用到其它姿勢的功法鍛煉中。
- Feb 21 Thu 2013 03:58
氣功修煉中的功德 (翡翠)
各家氣功都有注重功德、注重武德、醫德的規定和理論,儘管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但大致觀點是一致的。從這點來看,可知注重修德練性也是各家氣功修煉的重要內容。
現代修煉之人多數注重功法的一招一式,對“以德培道”之重要性認識不清,故不能持之以恆去修煉,因而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說修德練性,第一要做的就是:要悟清修德練性的重要性,第二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的修煉,第三要在現實生活的矛盾中修煉自己,而不是躲到深山老林中躲避現實,迴避矛盾地修煉。
因為現在是氣功普及的時代,迴避現實的修煉是無法修煉好的。一旦遇到考驗,原來所持的水平可能應付不了,也可能做不到道德的標準。
因此應當有敢於入污泥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精神;別人貪,我不貪,並且反對別人貪;別人做壞事,我不做,並且反對別人做壞事,既使吃虧也甘心。這樣才能真的心凈和心靜。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能按照真道德修煉,才能練成真功夫。要想修德練性,應認識和注重以下幾點:
一、不貪名,不貪利,不貪身外之物
貪為練功之大忌。名利地位直接影響著人的物質生活,人們難與錢財完全斷絕關係。練功人除卻正常的物質生活,不可多貪。有得必有失,貪了不該得的東西,必有原來不該失的東西失去。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為貪名利花耗了時間和精力,必然在學業上少花時間,也必然耗費精氣神。練功人要去掉貪心,能知足常樂,有取有捨,對身外之物(名利、地位、財產等)看得很輕,不在乎,這樣才能練好功。
二、練一身正氣,沒有邪念
練氣功道德要學會做人。人正,氣才正。人有一身正氣,沒有邪念,才能練好功。懶、饞、色、名、利、嫉妒等均為邪念。
三、言必信,行必果,講真話才能做真人
練功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對小孩子講話也應如此才行。一滴水可以見太陽。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人講不講信用,講不講真話。練功人要練到古人之質樸,哪能有虛偽、講假話、言而無信之舉?說真話、辦真事、守信用,才有可能練成真人。
四、講醫德,發揚人道主義
練氣功能為人解除痛苦,有功能者應發揚人道主義治病救人,不可以功能謀取暴利,乘人之危。應多行善事,助人為樂,不斷建功立德,多建功德才是修煉長功的正道。
五、不恃強凌弱,不以功欺負別人
氣功界中常有門戶之見,好鬥、好爭是無德的表現。有人恃強凌弱,無非為了證明我比你高明,我這個功比你那個功高明。殊不知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因此有德之人不以強凌弱,謙虛、謹慎,虛心向別人學習,以禮貌待人。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你。廣結善緣,多幫助別人,才能有寧靜,才能練好氣功。
六、胸懷寬廣,性情似水
胸懷博大、心胸開闊的人能原諒別人,能容忍別人。這種人站得高,看得遠,不計較小事。即使反對過自己的人也能團結他們一道工作。性情柔似水,待人和氣,遇事不急、不怒。能謙讓、能委曲求全,甚至能以德報怨,這樣才能練出涵養性,練出高尚道德來。
七、尊敬師長,虛懷若谷
尊師是美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把老師當父母才對。有的人求師時甜言蜜語,過後認為自己高明了,可以罵老師,可以剽竊老師的功法出書、賺錢。這種人連起碼的人格都沒有,更談不上當練功人。有的人認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誰也比不上他。驕傲自滿,狂妄自大,不知天外有天。真人不露相,總有高人在後頭。練功須知這個道理,堅持謙虛待人,虛懷若谷才能學到東西,才能不斷提高。
八、遇事能解,不生真氣。
修德練性好的人沒有私利,遇到什麼生氣的事、難事都能看到事的發展的另一面,都能泰然處之。因為他們德高、有知識,懂得辯證法,故遇事能按宇宙規律去分析,懂得真道理,遇事就都能解得開,不生真氣。能不能解難事,有沒有涵養性,也是檢驗一個人修德練性程度的標準。故在修煉過程中總會有許多事來磨煉,要耐心耐煩地受磨煉,認真地修煉自己才有希望練好。
九、樂善好施,像水一樣養萬物而不求報
道德高尚的人對別人總想給予,無道德的人總想多貪別人的;“我的是我的,別人的也是我的。”德高之人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像水一樣養萬物而不求報。水中養了很多很多的微生物、植物、動物,可謂養了萬物。但水不求報答,它無所求。道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樣儘量幫助別人,但不求報答。因為他做好事沒有想到別人的回報,也沒有想到為自己建功德,這時德才真正高了。
- Feb 18 Mon 2013 03:57
下丹田的秘密 (天華)
古往今來,對下丹田的位置和狀態,眾說紛紜。下丹田是收攝“元精”的重要位置,也是“煉精化炁”階段入門的關鍵。傳統的道家,對於下丹田的說法有很多,但要麼敝帚自珍,要麼得少為足,並不全面。很多人雖然通過傳承口訣,自己修成了,但只要對生命科學沒有深入研究,這種自己摸索成就的道路,是不全面的,無法傳授其他人的。
下丹田的位置,之所以出現這麼多說法,關鍵在於男女的下丹田各不相同,有沒有修煉丹田也不同。這裏就要講一講天華生命科學對下丹田的認識,也是要捅破一層“窗戶紙”,揭示下丹田的真義。
人的身體的物質精華,無論男女都是從兩腎生出,腎的精華一離腎就分陰陽,即“腎水和腎氣”,腎水並不是水,而是一種向低層次轉化的物質性基礎能量;腎氣則是一種向高層次蒸騰的能量,一般都蒸騰而上,與心氣結合。
男的腎水會流到“會陰”,性生活時,會通過精液的方式,泄漏掉。女的腎氣會透入子宮,充盈其中,腎水則流向卵巢,形成月經。
作為“下丹田”,是收斂“元精”(古代把“元精”稱為“外藥”,需要採收)的地方,也是煉丹的鼎爐。因此,下丹田就要俱備土的屬性,陰雌守靜,化育生養萬物。這樣的位置,才能被叫做“丹田”。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結構不同,女性有一個物質性的結構~子宮,子宮是孕育兒女的地方,之所以這個地方能夠孕育子女,就是因為子宮俱備了“藏氣化育”的特性。因此,女性的下丹田,是有物質結構的,就是子宮。
而男性不同,男性沒有子宮,男性腎水下流聚在“會陰”,“會陰”古稱“三江口”、“陰蹺”,是體內經絡氣機的樞紐,這種地方氣機活躍,是不能夠作為丹田的。但這個地方是男子得氣之源,因此在《靜修秘要》中,有提到要儘快得氣,就要守陰蹺,也就是守會陰。
而要煉丹,得氣只是一個步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孕育精氣,淬煉成丹的地方。所以男人其實是沒有下丹田的,需要經過“開關展竅”,在下腹部虛擬打開一個無形的能量區域,作為孕育內丹的“田地”。
雖然男的在未修煉之前,沒有下丹田的,但卻有得氣的地方,稱為“氣海”;而“氣海”的氣機根源,則是在“會陰”。只有經過特定的修煉,才能打開天機,在氣海的位置,開闢出一個能量運動和轉化的區域。
而女性的“下丹田”就是子宮,因此,女性在“元精”生出的時候,能夠自動採納,這也是為什麼說,女丹修煉事半功倍,這就是女性煉丹的優勢。男人不生小孩,也就沒有這個優勢。
那麼,什麼是“開關展竅”呢?就像是一桶水,水面平靜,當用手一攪動,就會出現漩渦,於是水桶的水,表層的就會和深層的產生交流和運動。這就是“開關展竅”,就是通過陰陽對立運動,打開一個通往其他層次的“竅門”。天華文化中,稱這種通過陰陽對立運動打開的竅門為“天機”。
當然這種運動,並不是簡單的水平的能量旋轉,而是一種陰陽對立的運動,也因此,有些氣功在肚子上想像轉動輪子,作為聚氣法可以,但如果沒有練到“開竅”階段,其實都是在作“流水搬運”的表面功夫。
男人修煉內丹,就要“開關展竅”,那麼就有個問題了,是不是每個男人“開關展竅”後,“下丹田”的位置都不同?其實不會的。因為這個“下丹田”,是不能靠“意識”、即“識神”來開啟的。
古代道家稱意守下丹田,要勿忘勿助,似守非守,若有若無,直到某個時候,突然下丹田一震,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這些是道家的說法,其實就是“丹田開竅”的景象。
而下丹田開竅以後,進入下丹田的也就是“元精”,古代有把“元精”稱為“先天之氣”的,這是不同於“先天一炁”的,這點要注意。由於不靠每個人的意識來開竅,因此,每個人所開的竅,都必然是天地自然的規律,自然規中,不偏不倚。
當然道家還有其它的方法“開關展竅”,但這一道關卡很不容易過,大多數人,只要沒有玄關開竅,都只是進行“流水搬運”的表面功夫。而女性跳過了這個過程,很容易就能上手,女丹修煉優勢很明顯。“天華生命科學”在“開關展竅”方面有更精闢的見解,也有更為簡潔高效的手段。限於公眾模式,這裏就僅僅點到為止。
- Feb 15 Fri 2013 03:56
為何初學氣功時腸鳴、排氣增 (翡翠)
初學氣功的人,尤其是集體練功時,經常可以聽到練功人的腹部,不時出現較響的腸鳴音,甚至從肛門排氣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這是一種正常的練功效應。這種情況是因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引起的。
神經生理學告訴我們,調節內臟活動的神經機構總稱為植物神經系統。也有人根據內臟活動一般不直接,受大腦主觀意識的支配,而稱之為自主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又可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大部分。
除某些器官外,多數器官內臟,是接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神經支配。胃腸就是較典型的接受雙重神經支配的內臟。一般情況下,當交感神經興奮時,可引起胃腸平滑肌抑制,收縮力減低,使胃腸活動減弱。相反,副交感神經興奮,則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其收縮力增強,造成胃腸活動增強。
實驗研究表明,當練功進到入靜狀態後,可出現一系列內臟功能活動的變化,例如心率減慢,血壓降低,唾液和淚液分泌量增加,胃腸道活動增強等。這些內臟活動的變化,都是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的結果。
也就是說,氣功鍛煉直接影響了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具體表現在消化系統為胃腸道平滑肌收縮有力,活動增強。胃腸道功能的這種變化,具有推動食物和腸腔積氣的下行的作用,就造成初學氣功時,腹部不時出現較響的腸鳴音,以及從肛門排氣增多的情況。這種情況隨著功法的熟練和胃腸功能的協調,會逐漸減弱消失。
初學氣功時腸鳴排氣增多的情況,在中醫認為,肝鬱氣滯的患者中表現的更為明顯。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怒氣傷肝,使肝失疏泄,導致氣鬱、氣滯等氣機失調病變,出現胸脅腹脹痛等症狀。從神經生理學看,當生氣或情緒激動時,直接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在消化系統可造成胃腸運動減弱,消化吸收降低以及腸腔積氣,出現脹痛的症狀。
當患者學練氣功進到入靜狀態時,因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功能活動被調整最大的,就是功能處於失調狀態的胃腸道。通過胃腸活動由弱變強,消化吸收功能提高,以及腸腔積氣的排出,肝鬱氣滯的病症隨之消失。
由此可見,氣功引起的腸鳴排氣反應,不僅是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的過程,也是中醫所論述的開鬱導滯,調暢氣機的過程。
實際練功中,某些人拘於面子,該排氣時不好意思排出,常可引起腹脹、腹痛的不良反應,有礙練功深入。對此應有正確認識,不必過慮。亦可選擇家中或其它完全可以放開的環境,使之自然。
- Feb 12 Tue 2013 04:00
何謂“一念代萬念” (翡翠)
念,指意念。練氣功時意念有正念與雜念之分。正念是誘導、保持與深化入靜狀態的意念;雜念是影響練功入靜的雜亂念頭。所謂“一念代萬念”是指用主動保持的恆定的正念,代替或排除頭腦中不斷湧現的散亂的雜念。
對於初學氣功的人來說,“一念代萬念”是一種練功要求。它要求練功人採用意守的方法不斷地排除雜念,使意識逐漸地進入氣功狀態。對於達到了入靜狀態的人來說,“一念代萬念”則是指其所處的意識狀態。古人們將這種意識狀態描述為“照心不滅,念心不起”,“一念不起,一意不散”,“以一念化萬念”。
“注意”可分為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以此為依據認識“一念代萬念”的實質,正念是有意注意~一種自覺的、有預訂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而雜念則屬於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產生的無意注意。
練氣功就是要將有意注意的對象置於意識中心,並保持注意的穩定性,這時的注意廣度主要取決於意守的對象。與此同時,那些散亂的雜念在練功人主動的意志活動下,逐漸退於注意的邊緣,直至到達注意的範圍之外,這時練功人的意識狀態,正如古人描述那樣是“萬念不泯,一靈獨存”。
從高級神經功能活動的角度分析,一念代萬念的心理生理學機制,與自我催眠狀態密切相關。古人早對氣功入靜的現象進行了準確的總結,認為入靜狀態是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這種既不是普通的清醒,又不是普通的睡眠,而是處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過渡狀態,心理學早有定論,稱其為催眠狀態。
在形式上稍有區別的是,心理學所講的催眠,多是催眠師利用暗示手段來催眠受試者,而氣功中,則是練功人自己利用暗示手段來催眠自己,屬於自我催眠而已。
眾所周知,催眠是大腦的部分睡眠。在催眠實施時,受試者的大腦皮層,除與催眠師聯繫的部位保持著清醒與興奮外,其它部位處於睡眠抑制狀態中。練氣功的情形與催眠完全一樣。當達到入靜狀態時,練功人大腦皮層,除自知自己是在練功的部位保持清醒外,其它部位處於睡眠抑制狀態。從而實現一念清醒興奮,萬念睡眠抑制。
總之,一念代萬念是古人通過練功實踐,總結形成的一句比較準確、生動的練功術語。然而只有賦予其現代科學的解釋,才能使人們不僅準確,而且更深入地認識一念代萬念的機理實質。
- Feb 09 Sat 2013 03:58
初學氣功注意事項 (翡翠)
~練功前~
一、要作好練功的思想準備,使情緒安定下來。
二、練功的周圍環境要保持安靜。
三、練功時,光線要調整好,不可光線太強,避免刺激雙目。空氣要流通,但須避免直接吹風。
四、如有較明顯的局部疼痛不適等症狀影響練功進行,可先採取一些對症治療措施,使症狀緩解,再開始練功。
五、練靜功時,應事先準備好臥功、坐功的床和椅。床一般用木板床為宜,易固定身體不搖晃。坐椅要高低適宜,使腿近於平行,臀部下面一般要加軟墊或毛毯等,以利久坐而不易疲勞。
六、宜先排除大小便,以便舒適入靜。
七、宜寬衣鬆帶,練功服裝以寬鬆為宜,除去手錶、眼鏡等飾物。
八、練靜功前,可先做幾節保健功如叩齒、練舌、摩腹等,可以幫助集中思想。
~練功中~
一、練功中如雜念過多,無法排除時,可暫停練功,使身體活動一下或做幾節動功,可幫助排除雜念,待雜念減少後再練功。
二、對練功中產生的各種特殊感覺,應不追求、不恐懼,聽其自然出現和消失。對某些特殊感覺的產生有疑問時,可於練功後向氣功指導人員反映,以求解決。
三、如練功中突然發生巨響,切不要驚慌。若練靜功,可暫停練功,做一下三線放鬆功後再繼續練。若練動功,稍為鎮靜一下,即可繼續練原來的功法。
~練功後~
練功結束時,練靜功者由靜到動,練動功者由動到靜,都要有“收功”的緩和過程,不可突然停功,以免感覺不適。具體做法是:先作全身恢復正常活動的思想準備,約一至二分鐘。然後慢慢地睜開眼睛,活動一下肢體,兩手心相對揉擦,待兩手擦熱後由頭面至頸至腹,做一次全身按摩,再轉入正常活動。
此外,婦女月經期間可停止練功數日。或在練功時,將腹式呼吸改為自然呼吸,將意守下丹田臍下改為意守中丹田膻中,這樣可減少因練功而引起的經期延長和經量增多。男性練功者應正確對待練功中的“精滿自遺”現象。如遺精次數過頻,每週超過二次以上,可適當採取藥物治療和採用“提撮抵閉”的治療方法,或用兜擦功,使遺精次數減少。
練功期間,還應避免性生活過多,防止消耗精力,損傷元氣。另須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保證充足睡眠。
首先,初學者要對氣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氣功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也就是說學習氣功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那種指望通過突擊,一蹴而就的方式是不可能學好氣功的。
也不能錯誤地認為氣功可以包治百病,並因此完全放棄其它治療手段。氣功療法既有它的適應症,也有它的侷限性。有的病可以氣功療法為主,有的病只能以氣功療法為輔。
練功過程中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練功時尤其是學功初期出現的種種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並積極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應找合格的氣功師父指導入門。這樣由於方法得當,可以少走彎路。沒有氣功師父指導,往往因不得要領而出現雖練功時間長,但收效不大的結果。另外,有氣功師父指導,能防止偏差或發生練功“走火”現象,無師練功易出偏,這就不但不得其效,反損其身。一定要認真領會練功要領,格外小心,有問題及時請教,及時解決。
另外,初學者要根據自己的疾病種類、病情輕重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法,辨證施功,方可見效快。一般說來,各功法都有相應的適應症。某些功法對某些病的療效更好些,選擇對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病重老人可選臥功、坐功,病輕者可選站立、行走的功法,老年人可選養氣功,不同內臟的病變,也可選用相應的加強內臟功能鍛煉的功法。
一般說來,選好功法後,就應潛心練習,不宜同時練多種功法。如果朝三暮四,幾種功法互相影響,會影響練功效果,容易出偏。
在初學階段,要按照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循序漸進地把基本功練好。切不可東看看,西問問,把時間花費在“尋奇求新”上。因為在基礎不穩,或是根本還沒入門的情況下看多了,問多了(例如看了許多練功方法,問了許多練功效應和變化)非但無益,反而可能造成自己在練功認識上的混亂,影響練功。
其它的注意事項,如時間的安排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工作情況靈活安排;練功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新。練功期間性生活要有節制,尤其是重病人更要注意。婦女經期練功時間不宜過長,暫停運動量大的功法,不要意守下竅,也不要向下體引導過多的意念活動。
最後,要科學地安排生活,疾病的痊癒、療效的鞏固和健康的保持,有賴於許多因素,除堅持練功外,還要注意精神方面的修養,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和其它治療方法的配合使用等。
- Feb 06 Wed 2013 03:56
內丹功的六大功效 (胡孚琛)
內丹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內丹氣功以人體精、氣、神為修煉對象,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脈、追求人體的和諧有序為入手工夫,那麼,修習內丹功法究竟會獲得什麼效果,這也是我們研習內丹學必須考慮的問題。據我考察,內丹功法,至少可以產生六點功效。
其一是它可以改造修道者的人生觀,促使修道者在行為上與道相合,從而建立起新的行為模式。道學不僅有一套人生觀,而且有系統的社會倫理觀。修習內丹的人,建立起對道的信仰,遵奉道學,必然在行為上發生一系列變化。修道者接受了道學自然超俗、守中執要、適性逍遙、慈忍和平、無為而治,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有中和之氣象,便是“載道之器”,可以授予內丹法訣,使之在修煉中體驗到道的境界,其行為自會更加與道合真。
如遇到那些天性淡泊不俗、福慧雙全的人,便是“上根利器”,宜予入道修丹。反之,那些心胸狹窄,自私多欲,險詐惡毒的人,皆與丹道無緣,如授予丹訣必遺害社會,此所謂“傳之非人,必受天譴”!
一個人在信修丹道前後往往判若兩人,修丹有成後更會現出仙風道骨,這都說明內丹學有重新鑄造人格的功效。
其二是丹道能變化人的氣質,控制人自身的情緒。內丹的重要關竅,都是人體內分泌腺集中的地方,內丹功法首先激發這些器官(如生殖器官、性腺、前列腺、腎上腺、胰島腺、甲狀腺、肝、膽、胃、胸腺、松果體、腦垂體等)的內分泌和神經,促進人體微循環,使全身建立起一套高度和諧有序的新程序。
修道者使自己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微循環系統都發生新的變化,從而在人體深層,建立起一套穩定的“一得永得”的自調諧程序,這套程序和宇宙的自然節律相一致,能在高層次上參與自然界能量、物質、信息的大循環。丹家通過這套程序對自己的心身進行控制,使之與道相合,從而達到自主調整情緒、保持良好心境和變化個人氣質的目的。
例如丹功修煉在“活子時”到來的時候,某些關竅部位會分泌出一種類嗎啡樣的激素,使人產生周身酥綿如醉、忘我銷魂的快感,進而使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這樣,修習內丹的人,改變某些不合道的規範的脾氣和習慣,形成一種豁達、開朗、中和的氣質,能應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保持樂觀情緒和良好心境。
其三是修習丹道可以清洗自己隱藏下來的心靈創傷,重新發現和認識“自我”,從而使自己的心靈獲得解脫,達到開悟的境界。丹道承認人都有生前胎兒期的記憶,而人生的重大創傷、痛苦、不良刺激等,都會在人的深層記憶中留下印痕。人的潛意識中好像有一捲錄影帶,它將這些人生的悲傷、痛苦、意外刺激透過常意識的層次,轉錄到潛意識的錄影帶上,而潛意識中的這些印痕,又會強有力地影響人的常意識,使人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錯亂。內丹學是一種凝煉常意識、凈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心理程序。
丹家將元神稱作“主人公”,是人真正的“自我”,因之內丹學又是一項重新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的心理系統工程。丹道在開發出人真正的“自我”後,就會將潛意識中,錄有心靈創傷的錄影帶清洗乾凈,消除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良印痕,從而真正使人的心靈獲得解脫。
這樣,內丹家在高度入定中透過潛意識的魔障,解除了各種心魔(如色魔、富魔等)的武裝,從而大徹大悟,達到道的境界。這樣丹家就修煉到禪宗開悟的層次,使自己成為開悟的人,得道的人。這樣使人的心靈在理性和非理性層面,都得到正常的充分發揮,避免了一切心理障礙和精神錯亂,真正感受到道家適性逍遙的滋味。
其四是丹道可開發出人體生命潛能,激發人腦的深層智慧。人體中本來隱藏著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遺傳下來的億萬年的記憶,包括生物進化史上的生命潛能。人腦的舊皮質區,包括網狀結構和丘腦等部位中,保存有人在三十六億年(特別是近二十七億年)生物進化中遺留的尚未開發的信息庫,其中無疑存有巨大的生命潛能和心靈潛能。
丹功通過凈化人的潛意識,將潛意識凝煉為陰神,就會突破時空障礙,產生預知等前識功能。丹家修煉到將元意識開發出來並凝煉為陽神,就會打開人體遺存的信息庫,釋放出生命潛能,獲得超越時空界限的神通。丹經中普遍有“六通之驗”、“心能轉物”的記載,人體生命潛能包括心靈潛能的開發,目前尚屬正待著手研究的問題,但一些習丹功者深層智慧得到激發,出現預知、遙視、心靈感應的功能當屬事實。
其五是可以改善人體素質,祛病健身,激發人體青春活力。修習陰陽丹法的人,激發起本身的性能量和生命力,往往產生駐顏留春之效,在一定程度上返老還童,使人體機能返還到十二年前(以性功能為指標)。陰陽丹法築基功中之兜腎囊、黃河逆流功、鹿功、鶴功、“十六錠金”功、回春功等,皆為壯腰健腎的要術,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清凈功夫往往把一些危及生命的不治之症壓制住,延長幾十年壽命,到老年內氣不足時再發病。內丹功法將人體先天的精、炁、神稱作藥物,一旦丹功煉出內藥,這些自身產生的內藥會調節人體的生理機制,治癒疾病。丹家認為外界的中草藥、抗生素等都有副作用,自身的內藥才是金丹大藥。內丹學是最高的心身醫學,它無疑會消除一切心身性疾病,通血活絡化瘀,使人精氣暢通,心理和諧,保障人體心身健康。
其六是內丹功法可以使人延年益壽,進而超越人體生命的界限。歷史上一些著名高道,遠如彭祖、老聃、容成公、安期生等,近如孫思邈、葉法善、呂洞賓、陳摶、劉操、石泰、張三豐等,皆修煉有成而獲高壽,名垂史冊。僅就清代有年代可考的龍門派丹家而論:王常月(1520至1680)、沈常敬(1523至1653年)、王永寧(1597至1721年)、範太青(1606至1748年)、白馬李(1615至1818年)、高東籬(1621至1768年)。內丹學可以延長人體壽命的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呂洞賓、張三豐屢有靈異,應屬真正修成丹功達到仙人境界者。
也有的丹家不求靈異,但可以老年不煩子女照料,身體健康;至後事安排定,人生心願已了,便無疾而終,丹家稱之為“自了漢”,這是最實際的功效。丹家還有自己預定死期,乃至投胎奪舍的說法,非局外人所能知。內丹最後一著“虛空粉碎”撒手功夫,聚則成形,散則為?,在邏輯上超脫了生死。丹功的這一境界,和密宗大圓滿功法的虹化現象有相似之處,而虹化現象在禪密中人所共知。
超越人體生命界限是人體生命科學正待研究的課題,內丹學提供了一條探索人體生命奧秘的實驗途徑,這當是內丹學的真正價值所在。至於長生不死、肉身成仙、拔宅飛升之說,目前尚無證據。
我的研究可以承認“陽神”、“陰神”在一定程度上脫離肉體而存在,但它們不是道教理想中的永恆神仙,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終究要“消失”到茫茫的宇宙中,復歸為先天一炁。世界上凡是產生出來的東西最終總會死亡,歸於物質、能量、信息的永恆變換之中,長生不死的人是難以存在的。我們進行內丹學的研究要以科學立基而不靠神學誘惑,不能企望得到我們無法實現的東西。
- Feb 03 Sun 2013 03:56
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 (祥光)
人體之氣對於人體來講,除去構成人體,維持人的生命之外,還有多種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致可歸納為五種生理功能。
一、推動作用
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它對人體的推動作用表現在:激發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促進血的生成,推動血的運行;促進津液的生成、輸佈和排泄。
因為氣有以上推動激化作用,當人體氣虛時,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如心氣不足,胃氣虛,肺氣不足等,就是臟腑功能減弱的表現。《靈樞‧決氣篇》中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氣虛就會影響到血的生成,使人體血虛。因為“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虛時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就會產生瘀血。
津液的生成靠脾氣的運化,胃氣的消化吸收,飲食物中的五穀精微被攝取後,要靠脾氣的作用運化到肺,由肺氣輸佈到全身和腎氣的作用,排泄津液中的液中之濁。
練氣功不僅有排邪氣的作用,而且有補氣補血的作用。通過練氣功改善了氣虛狀況後,氣的推動作用加強了,人的生長發育,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就會趨於正常,人體的血液生成和運行情況、津液生成和輸佈情況都會趨於正常。
二、溫煦作用
人體的熱量來源於氣。人的體溫是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的。人的臟腑、經絡也必須在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和津液等體液也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進行正常的循環。這正是“血得溫而行,得寒則凝。”如果氣的溫煦作用失常,就會出現喜暖畏寒、四肢不溫、體溫偏低,血和津液運行遲緩引起的血凝和水液代謝停滯,水腫、痰飲等。
人在練氣功後由於陽氣足,就會比常人更不懼寒,顯得比一般人能量大、熱量高。
三、氣的防禦作用
氣的防禦作用主要體現在護衛人的肌表,防禦外的入侵。《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指人在氣虛時由於衛氣不足,人的抗病能力、免疫能力都會降低,邪氣就會侵入人體。如果人體氣的防禦作用較強,這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練氣功的人由於衛氣足,對外邪防禦作用強,對於風、寒、暑、濕、燥、火、疫癘等外邪有抵抗力,有免疫力,因此不易受邪患病。
不少人說練功前經常感冒,練氣功後很少感冒。這正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四、固攝作用
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氣對血、津液等液體物質具有控制作用,防止過多分泌或無故流失。如果氣虛,氣之固攝作用失職,就可能產生各種液體外溢和流失。
氣有固攝血液,使血液循脈而行,防止其逸出脈外的作用。如氣虛不能攝血就會產生各種出血症。如血崩、嘔血、鼻衄、肌衄等(包括子宮功能性出血、支氣管擴張吐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中氣虛者。)
氣有固攝津液,使體內水液正常輸佈和排泄的作用。如氣不固津,就會產生氣虛自汗、多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泛吐清水和瀉泄滑脫等症。
氣有固攝腎精的作用。如果氣不固精,就會產生男子遺精、滑精,早泄等症。
五、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精、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氣化作用將人攝入的飲食物轉化為水穀之精氣,然後又分化生成氣、血、精、津液等。飲食物經過消化、吸收精微部分,剩餘部分轉化為糟粕,排出體外。津液經代謝、除濡養身體各部分之外,有一部分化為汗液從毛孔排出;另一部分化為尿液,經腎與膀胱的作用排出體外。
由於精、氣、血、津液都是從飲食精微所化生的,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因此有“精血同源”、“津血同源”、“血為氣之母”等說法。如果氣的氣化作用失常,就會影響到氣、血、精、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到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到汗液、尿液及食物糟粕的排泄,從而形成各種代謝失常的病變。
練氣功可以調動人體潛能,又能從大自然攝取能量,是有利於人體內物質代謝和物質轉化的。因為練氣功總的效應,是調節人體內陰陽不平衡之處,能使之趨於平衡。因此要調動人體潛能促進人體氣化作用,促進氣、血、津液和精的化生及其代謝,練氣功是十分理想的辦法。
練氣功既可以排出病氣(冷的、熱的、濕的、燥的、麻的等等各種邪氣),又可以補其不足(津血為陰、氣為陽)。氣功促進氣化作用是據人體情況而定,陽虛補陽,陰虛補陰,氣功對人體的生理變化有雙向調節作用,永遠是趨向於平衡的,而且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 Jan 31 Thu 2013 03:56
盤坐腿麻與對策 (道本)
開始練靜功時,盤坐對不少人是很難過的一關。坐不大一會兒,腿就又脹又麻。那種滋味真不好受,常常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收功。
脹代表著血流不好,麻代表著經絡阻滯。越是年齡大的人,或者是腿腳有病的人,麻脹的感覺就越明顯。
隨著功力的提高,能夠盤坐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盤坐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變得輕鬆自在,而且盤坐時那種舒適的感覺,讓人久久不願下坐。
人的根結則在頭,而兩足則是支撐人體的枝幹。盤坐,使人兩足由伸展狀態變為盤曲,減少了真氣的散失,使真氣得以更多的向頭面根結回歸,加強了任督二脈的真氣運行。同時,盤坐時的下肢封閉,又會帶來下座後下肢反射性的舒張。一張一弛,像唧筒一樣加強了兩足之經絡的氣血運行。這樣長期練功的結果,能使兩足逐漸變得柔軟、輕捷。
《道德經》說,歸根曰靜。過去我對此反複研讀,也難解其意。隨著修煉體悟加深,終於感受到其真諦。
頭為根結,足為末梢。當我們以盤坐式練功時,兩足由發散狀變為盤曲,這樣可以一時封閉真氣下行,使真氣更好的集中向頭部根結回歸。頭部根結為生命中樞~神識之居所。神要達到高度入靜,必須要有足夠的真氣量回歸於此,充實於其中。否則,真氣不足,神失所養,必然渙散,就無法實現清靜。我們看到初學者,之所以不能很好入靜的根本原因,就是真氣尚未充足,不能滿足對神識的能量供應。
因此,《道德經》“歸根曰靜”一句話,道出了高度入靜的真諦,那就是真氣源源不斷、川流不息的回歸於腦髓中。修煉要歸根,讓真氣回歸到大腦這個根結中。
盤坐是練靜坐時最常採用的一個姿勢。由於盤坐時兩腿交叉在一起,封閉了不少流向下肢的真氣和血液,可以滿足上半身更充足的真氣供給,因此對更快打通任督二脈有利。但是,初學功者,常常受到腿麻的困擾。本來正練到興頭上,卻因腿麻無法忍耐,不得不提前收功。因此而影響了整個練功進程。
為什麼會出現腿麻?腿麻是因為盤坐的姿勢阻遏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結果。
可是,為什麼初學功者非常容易出現腿麻,而經過長期練功之後,即使盤坐很長時間也不出現腿麻呢?還有,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什麼有時出現腿麻,有時又不出現呢?
同樣在盤坐姿勢封閉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前提下,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就決定於氣血的充盈狀態了。
在盤坐出現腿麻時,我們可以仔細體會一下,腿麻實際上可以分為麻與木兩種感覺。麻,是一種尖銳的、針刺樣的、電流通過般的、比較清晰的感覺。木,則是一種鈍重的、向外膨脹的、模糊性的感覺。麻木的感覺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往往是木的感覺在先,麻的感覺在後。木的感覺比較好忍受,而麻的感覺則難以忍受。
麻的實質是氣不足,木的實質是血不足。木的感覺先於麻出現,是因為血是有形的,最易受阻。而氣是無形的,氣受阻是在血行受阻後,氣失所養所致。人體的血容量相對處於恆定狀態,而真氣量卻是一個變數。因此,盤坐能保持多長時間腿不麻,主要由真氣量所決定。
如果睡眠充足,身體機能處於良好狀態,則真氣充實有餘,就能保持長時間盤坐而腿不麻。若睡眠不足,或身體處於疲勞狀態,真氣量不足時,盤坐就容易腿麻。因此,從另一個方面說,根據盤坐時腿能保持不麻的時間上,還可以間接了解當時的機體狀態。它往往和自身的主觀感受是一致的。就是說,當主觀感覺身體狀態不好,疲勞乏力時,盤坐時也容易腿麻。相反,當主觀感覺精力充沛,身體狀態好時,盤坐時腿也不容易麻。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腿麻的根本原因是氣血不足。
腿麻時採取什麼對策為好?怎樣做才能儘量減少腿麻對練功的影響呢?首先,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良好,真氣化生有源,使真氣旺盛,腿就不容易麻。其次,在身體疲勞、困倦的狀態下,不要勉強練功。應該先睡上一覺,養足精神再練。
在疲勞、困倦狀態下練功,不但容易出現腿麻,而且容易昏沉,練功是無效的。因為練靜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真氣能量的,通過消耗真氣做功,來產生新的、更多的真氣。在機體真氣不足的情況下,勉強練功的結果,會使真氣由於消耗而更加不足,新的真氣無法產生。
如果初學者避開了上述兩種情況,在盤坐時仍避免不了腿麻的話,在中途變換一下姿勢,或略微做一下調整,也是可以的。隨著功力的不斷提高,真氣越發充足,經絡越發通暢,腿麻出現的時間也就越來越晚,甚至坐很久也不再出現腿麻了。
- Jan 28 Mon 2013 03:56
靜坐與前後腦的反應 (翡翠)
在靜坐的過程中,當氣機達到後腦的時候,也可以說是一大進步的階段,雖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煩而複雜的階段,極須小心與理智的審擇,需要真能了解習靜和修煉的“助伴”方法,例如:需要懂得醫學上的氣脈、針灸、藥物以及其他許多“助伴”的功夫和知識等。
所謂值得欣喜的,是說過了這一關,便可打通中樞神經與大腦神經部分的氣脈,而漸入佳境了。所謂麻煩而複雜的,是針對一般體能衰頹、或腦神經已有病態而尚未發覺,或者是先天性即帶有精神病態,和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關,便發生許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來說,也很可能發生類似高血壓的難受感覺。
其實,絕不會有高血壓的可能,只是感覺上難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聰明,再安用守意於上丹田~腦部,便會導致紅光滿面,而發生高血壓的徵兆了。一般世俗的觀念,往往認為紅光滿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那真是大有問題的事,切切不可錯認。
其次,當氣機到達後腦時,耳根很可能就會聽到內在奇異的聲音,以及耳塞、耳鳴等的感覺。這種現象,都由於氣機到達後腦時,腦神經部分的氣脈將通未通,因此受到氣機的震盪而發生的腦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夠清明,便會引發潛意識深處種種的幻覺。
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無論任何宗教)的人,他便會幻覺為神異的聲音,千奇百怪,難以縷述,但總不外與見聞、知覺、經驗有關的事,彼此互相穿鑿附會而已。甚至,有時候證之於小事,好像也頗靈驗,因之便認為是他力(仙佛或主宰、先知等)的靈感聲音,或誤以為是神通中的耳通。
其實,這就是證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確具有靈驗的感應功能,而這些反應只不過是一種小小證驗的現象,並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對大事也絕不靈驗,如果妄信為真,必成魔境。若能不隨境轉,或者時常嚥津納氣,放鬆頭腦的感覺(這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氣下降,便可安然過此一關,而轉入前腦。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內功、密宗的體功,以及瑜伽術的調整方法,再借助醫藥的輔佐,那就更好了。
但到此必須注意,有許多學習靜坐的人,在靜坐的過程中,氣機發生了變化時,心念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感覺的境界牽制,尤其到達腦部的時候,對感覺的注意力更為強烈,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緊、橫隔膜上縮,甚至,連帶而有胃口不開,食欲不振、大便不暢,或大便秘結等暫時的現象。
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劑或通便藥等,也有幫助,但無論是中藥成西藥,最好要有醫學的知識和經驗,例如: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心臟與小腸、膀胱等又互為表裏。有時為了調治便秘,運用氣功而舒暢肺氣,就能不藥而通。心臟緊張過分,有時會引發膀胱的變化,與小便的異常,例如:驚恐過度,不知不覺便會遺尿,或小便頻繁,俗說嚇得屁滾尿流,便是表明心理足以影響生理最明顯的事實。
學習靜坐的人,倘使沒有真正實驗到家的過來人的指導,應該多多參照醫理,大致也可以幫助你不會出太大的毛病。
在靜坐的過程中,當氣機到達前腦時,當然已在通過後腦之後的階段。此時反應的現象不如在後腦時複雜。它的反應,最有可能而極普通的現象,便是前額左右兩邊太陽穴的氣脹,兩眼皮有重垂而昏昏欲睡的感覺。
如果體力氣機較為充沛的人,便感覺後眉心和鼻根(山根)之處,有鼓脹或輕微刺激的感受。但雜念紛飛的情形,到此便自然減少而微弱,雖然神思與心境,並不清明,而帶有輕度昏沉的感覺,但較過去發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壓力,已經迥然有別。
唯一不好的象徵,便是容易引起眼睛的充血,而使眼膜有紅絲如發炎的現象。並且到此往往眼觀光景,或如一團太陽之光,或如月亮之光,或如點點螢火之光,有時閃爍不定,有時固定不變,不論閉眼或開眼都如在目前。甚至,在這些光影中,可以看見人物並預知未來的事,因此,有人便認為這就是眼通的神通境界。
有許多人因先入為主的觀念,深入佛學道術的所知障,如執著圓陀陀、光爍爍等形容術語,就當為真實,而認為這種光明,就是自己性光的顯現。禪宗呵斥為光影門頭,道家認為是幻境,就是對此等初期的現象而言。其實,這是因為氣機在腦神經裏閃爍不定,所以由心念之力與腦波的震動互相排盪磨擦,而發出的暫時變化現象,並非真實。
至於光色的不定,那是由於腑臟之間潛在有未發病症的象徵,例如:腎臟(包括生殖神經等部分)衰弱有病,往往便反映出黑點的黑光;肝臟衰病,光的反映則是青色;心臟衰病,反映則呈紅色;肺部衰病,反映白色;脾胃衰病,反映是黃色;膽衰病,反映是綠色;如果配合神秘的測驗,凡是黑色光景者,主災晦,青色主憂悲;紅色主橫逆;綠色主魔障;黃、白最為平安而吉祥。
不過這也並非一成不變的定法,須知“一切唯心”與“心能轉物”的道理,“但得正身心,魔境可轉聖”,只要在自己一念的邪正之間,深自反省檢點心裏的思想和行為,力加懺悔,才是正理。如果眼球充血不散,必須配合醫藥,自然有利而無害。
其次,停留在前腦的氣機,有時因不適當的調整和導引,便順勢而衝向鼻端,引發鼻竇神經潛在的病症,就會經常流青鼻水,變成鼻竇炎的現象。有一派的道家,認為這種現象,便是精氣走漏的毛病,必須要緊搐鼻子,使其元氣不漏,才不會喪失至寶,其實,這種現象,是不是精氣走漏,姑且不加辯論,到此緊搐鼻子,倒不失為對治的良法。
不過,如何緊搐,那是一大問題。最好而最有力的治法,必須經過醫學的證驗,確認這種鼻水並不帶有濃汁或其他病菌,則只要凈出鼻水,然後倒吸再流的液體回去,如此多嚥幾天就可不藥而癒,另入佳境了。否則,也有人因此而多年流青鼻水而難以痊癒,因此而引發其他的病症。
過去我親眼看見許多出家的和尚或道士,以及修道學佛的人,作功夫到此都犯有此病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於是便學唐末高僧懶殘與寒山子的”寒涕垂膺”來自作解嘲,真是“其鼻可同也,其愚不可及也”。筆者過去也曾經在此過程而受三年之患,終因“天啟其牖”才自知其調理而轉入勝境。思之,不禁為後之來者一嘆!如過此一關,便有內聞檀香氣味,和各種香氣的反應。那都是發自內臟正常的體香,並非完全是外來神秘的氣息。
- Jan 25 Fri 2013 03:57
丹家道言淺近說 (翡翠)
(一)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復返無為”而已。
(二)內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煉己為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
(三)《繫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家層次,一步趕一步工夫。何謂窮理?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閒而保氣,守精神以築基。一面窮理,一面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力一,則大道成矣。“以至於”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內,特無誠心人,再求訣中訣以了之也。
(四)“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足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浦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躍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
(五)心上於臍下曰疑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鉆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傑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六)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諸聖真一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七)學道甚難,傳道亦不易。傳道尤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煩,學道者可不耐煩乎?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萬無一成。孔子曰:“知幾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為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欲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八)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訣曰:玄關火發,杳冥沖醒,一靈獨覺者是也。丹家云:“一念從規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
(九)學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絕則道心見。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家園也。頂真學道,要把道當為奇貨可居,乃有效驗。
(十)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性在心內,心包性外。是性為定理之主人,心為棲性之廬舍。修心者,存心也;煉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築基也;養性者,澆培勤鄂,務使內藥成全,即煉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無思無慮,心與性內外坦然,不煩不惱,此修心煉性之效,即內丹也。
(十一)世有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者,為無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於道,自然無事於心;人若心重於道,自然心輕於事;人若心濃於道,自然心淡於事。守其性兮不散亂,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雜念之擾哉!礎!理勝欲則存,欲勝理則亡。
(十二)潛心於淵,神不外遊。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息機以純心。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遊,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薰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十三)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迴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賊慎幽獨,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後人欲易凈,天理復明,千古聖賢仙佛,皆以此為第一步功夫。
(十四)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長工夫者。
(十五)凝神調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十六)修煉不知玄關,無論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從何下手?玄關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
(十七)古仙云,“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心返入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十八)初學必從內呼吸下手,此個呼吸,乃是離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十九)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繫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遊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了,總是要勤虛煉耳。
(二十)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唯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二十一)《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二句,可渾講亦可析講。渾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則虛是虛無,極是中極,靜是安靜,篤是專篤。猶言致吾神於虛無之間,而準其中極之地,守其神於安靜之內,必盡其專篤之功。
(二十二)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覓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寬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書,千條一貫;以真心尋道,萬殊一本。然人要用他應事,就要養得他壯大,就要守得他安閒,然後勞而不勞,靜而能應。丹訣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後復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誰云鬧中不可取靜耶?
(二十三)遊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遊行於城市雲山,當以氣遊行於通身關竅內乃可,不打坐於枯木寒堂,須以神打坐於此身妙竅中乃可。
( 二十四)學道以丹基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醇儒,然後入山尋師,了全大道。彼拋家絕妻、誦經焚香者,不過混日之徒耳,烏足道!
(二十五)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湍。火不外熒,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則精智涸之徵,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沖,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二十六)凡人養神養氣之際,神即為收氣主宰。收得一分氣,使得一分寶,收得十分氣,使得十分寶。氣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不換一分,道人何必與世上爭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屬火,代辦火種,忿恚一生,氣隨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連母帶子一齊飛散。故養氣以誠忿恚為切,欲戒忿恚,仍以養心養神為切。
(二十七)功名多出於意外,不可存取祿之心。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預貪效驗。每逢打坐,必要心靜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內呼吸做功夫。
(二十八)煉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盞飯可也,再求飽不可也;一片涼可也,再求大涼不可也;數點蚊不足畏也,必求無蚊不能也。自微及巨,當前即煉心之境。從苦中求甘、死裏求生,此修道之格論也。
(二十九)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為行之地也。知茍不正,行於何往?知茍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訣!
(三十)學道之士,須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藥物也。毋逞氣質之性,毋運思慮之神,毋使呼吸之氣,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動於何時,真神生於何地,真氣運於何方,真性養於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細言之也。
(三十一)氣慧者神自清,氣即人身之時神表也,有何難知?特患心不靜定耳。進氣是修道第一步要緊工夫,若不靜心細參,則不能知終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時時有瑣碎之心,而不團聚,故本一心分作數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學道總要誠一,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戰。
(三十二)凡下手打坐,須要心神兩靜,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自形於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獨。
- Jan 22 Tue 2013 03:56
不同層次的不同修煉方法 (玄益)
不同層次的修煉手段是有不同側重的。
在“形”的層次,要懂得“動形”,運動相關肌肉,就如運動員,需要經常運動,保持體形。這是最粗淺的體育運動了。
在“精”的層次,要懂得“聚精”和“運精”,激化肌體各個部分,包括內臟器官等深入的形體層面,通過“聚精”“運精”,鍛煉更加深入的層面,深入控制自己的身體。例如一些瑜伽的形體活動、太極拳、站樁、內家拳、命功等等‧‧‧運動不激烈、但對身體的鍛煉更加深入的健身活動(當然有些活動配合意念,同時對氣的層面也進行鍛煉)。
在“氣”的層次,要懂得“意念”和“借假修真”,通過“意念”調控生物場,控制生物磁電效應,然後透過想像出來的“假象”~即生物電磁場作為框架,來凝聚控制精氣的聚集和形成範圍,從而產生具體的事實。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一些修煉。
在“神”的層次,就不能再用意念了,要懂得“凝光寂照”~即觀照。在這個層次,任何想像,都會成為創造出來的假想,如同做夢般,真實不虛。如果認為某個效果要怎麼煉出來,那麼就會真的這麼被煉出來,那麼是不是因為這麼煉,才出這個效果,還是這個過程和效果,本身就是被設計出來的?在高層次,你認為很難就很難,認為很容易就很容易,認為要這麼樣就這麼樣‧‧‧所以古人說“萬法唯心”。在這個層次,需要的警覺就是~不去“認為”什麼是什麼、必須要怎麼樣才怎麼樣,一切順其自然!這個層次是“法無定法,頓悟為法”的層次。
在“虛”的層次,就不能停留在“觀照”了,則要用“返照”。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再看一些問題,就一目了然了,就不會對一些問題有所爭執了。所有的修煉法門,包括佛家、道家、密宗‧‧‧,都是在不同層次接引不同的人,到了高層次,都是萬法歸一。
狹義講,性命雙修的“命功”,指的是精、形層次方面的內容;“性功”是氣以上層次的內容。廣義講,性功,涵蓋了所有的層次,都是意識在不同層次的體現。
現在人,經常落在“性命雙修”的執著上,打坐練功就自稱“實修”,參禪悟道,行持佈施就是虛妄。事實上,所謂“實修”,就是在什麼層次,修什麼內容。在形層次,形實精虛,則實修就是“形”。在精層次,精實氣虛,則實修就是“精”。在氣層次,氣實神虛,則實修就是“氣”‧‧‧。不同層次的要求和理解,可能差別很大,例如從精層次跨越到氣的層次,要有這個悟性,才能明白氣是靠意念來調控的;而從氣的層次到神的層次,則變化更大,如果再用意念調控,那麼永遠束縛在氣的層次。
要分層次看問題,不要自己修到“氣”的層次,就看不起修“精”層次的人,認為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每個人站在不同台階上,不要因為別人跟自己不同,就否定別人。或者要把自己修氣的經驗,強加給對方,這樣把別人搞得更加混亂。而喜歡爭吵,和分個對錯的人,是平面地看問題,沒有認識到事物的層次性、複雜性。
漸法,就是規規矩矩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修煉。對於普通人,對於精可能感覺還實在點,對於氣、神,可能感覺到太虛、太玄了,那麼就從精開始修煉,多煉命功,命功煉久了,自然會對“氣”更加敏感。而有些慧根比較好的人,比較敏感,他們對“氣”有感覺,有信心,那麼這些人可能可以從“氣”層次開始修,在修煉氣的過程中補足精層次的內容,再往上突破。從低處著手,先快後慢,容易出效果,但需要不斷突破,否則容易陷入在特定層次上。
頓法,就是直接修煉神。佛法修煉,本身就是從神開始的。通過對佛法的領悟,和在生活中的行持,不斷磨練意識。從高處著手,先慢後快,不容易出效果,但一旦出效果,都是大神通,大智慧。但普通根器的人,按照常規方法修佛,往往要好幾輩子才能徹悟空性。如果能相互結合漸法和頓法,那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其實,本土的道家,從老子莊子開始,原本就是上乘頓法。只不過古人很聰明,能懂得把修持具體化,分化到各個層次,接引中根和下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出自老子《道德經》。道家的內容可能有很多糟粕,畢竟事物分化以後,應用和認識,就越來越複雜,專業性就越來越強。而大道是不斷凝練濃縮的,是越往上修越簡單,大道至簡。
因此,剛修煉的人,會覺得很複雜,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入手,但只要深入了,就會越修越簡單。最後,甚至放下所有的思想概念法門,安住無量光中。大覺之音“心地無相法自透,性天有覺道先通,身似白雲常自在,意若流水任西東。”
明瞭這些層次,修煉就會很快。很多人之所以修煉幾十年都進展不大,因為很多時間都用在兜圈上了。如果要把精層次都學全了,再上氣層次;到了氣層次,把氣層次都學全了,再上神層次‧‧‧,那麼,幾百輩子都不夠用。這些在某個層次很久的人,看來好像博士,很權威,也可能很出名,但不是真正明瞭的人。
明瞭的人可能沒有太多知識,如同六祖慧能,連字都不認識,但他開悟了。別人要問佛經的事情,他會讓人先念出來,然後他再解惑。現代人可能會笑,你都不知道,怎麼會明白?事實上,你只有先在高層次明白了,才會在低層次“知道”。漸法修煉就是先積累“知道”,達到“明白”的;而頓法修煉,是先“明白”,再“知道”的。
- Jan 19 Sat 2013 03:56
“氣沉丹田”淺釋 (苗建中)
氣沉“丹田”是氣功與太極拳運動常用的術語,也是太極拳運動不可缺少的規矩。太極拳運動的第一個動作就要求做到氣沉丹田,太極拳鍛煉要求的“丹田”具體在人體的什麼部位卻沒有明確地講明。從氣功的角度來講,人身稱為丹田的部位有三個。一個是上丹田,位置在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第二個是中丹田,位置在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第三個是下丹田,位置在肚臍部位的氣海穴。
“丹田”乃是練功中的常用術語,尤其是中國的道家功,講就的就是煉“丹”。丹乃是一種經過煉製而成的藥,所謂的“田”乃是煉藥的爐和場地。所以說丹田這個詞只有在練功中有用。練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丹田的位置怎樣分佈也有不同的說法。太極拳講的氣沉丹田該如何解釋呢?位置又應該在何處呢?下面將本人對太極拳中丹田的理解,做個解釋。
“丹田”講的丹在練功中有金丹、銀丹、仙丹、等說法,也就是說丹是一種非常好的藥。是通過練功而得來的,根據練功的時間長短,功夫的高低,決定丹藥的質量和層次。這丹藥還必須有“田”才能煉成,這個田絕不是指的單一點,一點不能成為田。田應該是一片或一塊,從字形上看田字是口中加一個十字。口乃四方也,十乃中正也,那麼這個田就應該是一個有立體面積的整體。田是煉丹的地方,丹如果沒有田就不會有丹的存在,所以丹與田是不可分開的,雖是兩個概念卻又不可分開。
丹田在練功中的作用,是把練功者的神意與人體各部臟腑、經絡、肌肉產生的氣,與呼吸相融合,提煉成一種內氣。內氣為人體所用能提高人體的質量,促使人體健康。練功者還可以把內氣轉化為內勁,用於武功使人更有力量。提到力量,人體的力必須在地球的協助下才能發揮出來。如果人體懸在空中,就任何力量也用不上了。太極拳也是一樣,只能在地面上練 。拳論講:地面是主宰,腳掌是賓輔。就是說要想把拳練好,必須借助地力。
太極拳講究力起於腳,那麼腳是怎樣借助地力的呢?腳掌蓄氣的穴位是腳掌中間的湧泉穴,人體的本力通過湧泉穴和地面發生關係,就是把人的作用力,強加給地面,通過地面產生一種反作用力。這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融合的力再通過湧泉穴,反饋到氣海穴。通過加工再上行與脊背,貫注於手掌的勞宮穴,再發放到指尖。這就完成了太極拳要求的力起於腳、行於腿、蓄於腰、發於脊背、行於手指,節節貫穿的步驟。太極拳論講的在下不在上也就是這個道理。
地球有吸引力,也有助生力。如大樹紮根於地下才能枝榕葉茂。練太極拳要站在地面上,接觸地面是腳的湧泉穴,要想全身放鬆,一定要把意念通過湧泉穴放入地下。所以太極拳的下丹田應該在腳底的湧泉穴,下丹田的作用是聚力。太極拳中丹田應在氣海穴,中丹田的作用是聚氣。太極拳的上丹田在頭上的印堂穴,上丹田的作用是聚神。
太極拳是動功不同於打坐禪功,坐禪是會陰穴接觸地面,下丹田可以是氣海穴與會陰穴命門穴相交的部位。靜功與動功的區別也在於此。
- Jan 16 Wed 2013 03:57
素食的修真意義 (熊春錦)
一、素食營養不良論者須知
道德修真,一貫堅持自然素食齋戒的飲食原則,並不主張和提倡強迫性的素食。能否及時自然而然地進入素食狀態,這是檢驗修行者,是真把式還是假把式的試金石和鑒別參數。如果自身心中的志和願達到要求時,常常會因為師們一段文字或者幾句話,就可以將自己帶入終生的素食狀態中,從此啟動自己身國內,本來就客觀存在的素食機制。個人只要堅持道德實踐,就可以源源不斷攝入不同品級的道光德能,滋養和維繫性命的健康,絕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
二、樹立慈悲愛心是進入素食的心理前提
修真明德者能否茹素,念念在“愛心”中,心是關鍵。心是真慈悲,還是半真半假慈悲?一試即可知也。只有真實的“愛生”者和“護生”者,才能進入和保持長期自然茹素的生理機制狀態。愛,並不難;難,就難在不愛陰我私欲心而博愛眾生,真愛眾生。許多人的所愛,都用錯了地方而不知、不覺。愛己,乃是苦難之途而不覺。迷之深矣、久矣,則很難顛倒此假轉為真。
三、莫把身國作墳場
食葷腥者,所食的並不單純只是動物的屍體,而是把它們的幽精和七魄統統都收納進入了體內。動物的屍體越“生猛鮮嫩”,其幽精七魄也就越生猛而具有活力。這些信息體都深深滲透於我們的細胞和體液之中,它們都成了我們的冤親債主,成了我們身國中的大量“新移民”。我們這個可憐兮兮的“小邦寡民之國”根本容納不下它們,它們在我們身國中修屋築樓,運用我們身國中有限的資源,開發它們的生存環境,這也就成了必然的現象。身體膽固醇的升高和血脂的上升等等病理現象,那都只是表象而已;它們在體內“開荒種地”,抽取“石油”,開採“煤炭”,建造“工廠”,那才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它們與體內原本攜帶的怨親債主結成大聯盟,成為我們內身國健康建設的反對派,這才是根本。它們與我們身國中的幽精和七魄臭味相投,彼此呼應於對生命健康的破壞,這才是內在的實質。由於人們不修真明德,對這些身國內有趣的“民情民意”,的確也就“老死不相往來”,只能坐收其惡果。
四、體內葷食信息的清理是個漫長而艱苦的基礎工程
即使是堅持茹素的修真明德實踐者,在其性命的再造過程中,對原來吸收進入體內的動物信息體和物質,本身也需要一個長時期的過程,才能徹底清理乾凈。一個中途半路才開始進入茹素的修真明德實踐者,要經過三年時間,才能清理乾凈血液中動物的成份;需要五年的時間,清理乾凈腸道壁和肉體組織器官中的動物成份;要經過十年的時間,才能清理乾凈骨頭中的動物信息成份。堅持茹素,都尚需要如此長的時間,才能徹底完成清理身內的清凈過程。如果不保持齋戒,又如何能清理命體?又如何能真正地清除疾病的本因?入骨三分地分析一下自己的生命,把握住正確的實踐理論,別被陰我心神和口欲牽著鼻子跑,這才是根本。
五、葷食修行萬劫陰靈不入聖
不茹素,身國中的陰性性體系統就永遠是身國內的霸主!身國中的陽性性體系統就永無出頭之日,真我將被深封庭院,陽我將如奴似婢,胎光將被軟禁,爽靈將被挾持。即使偶爾培個元神出來,也是灰頭土臉的山大王。不僅不能引領你西行取經,相反會與群魔拜把子而稱兄道弟,最終是萬世陰靈難入聖。地穀養形是自然之德,切莫將此種營養進行錯誤認識,不要建築在以其它動物的生命為代價的基礎之上。養命的營養,應當注意;但絕不可以違背天德、地德、人德、物德而為之。違背了,就必然會自食其果報。
六、明理惜時勤苦實踐
少數人曾堅持素食而後來又主動放棄素食,此類的果報常常會相應加重。高度重視正修正道大系統理論的完整性和科學性,見微如巨,修真修心。愛眾生,慈愛關愛所有的眾生,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性命是每個人自己的,愛自己就不能以陰我私心之愛而愛,這種“愛”是真害。生命的健康,必定要在真正明白德理和道理的基礎上,真實地信受奉行,才能產生作用。否則再好的理論和方法,在修真隊伍再呆多少年,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時間是海綿中的水,只要用心擠,就會有空閒。不濟,就會自然揮發掉,實為可惜。心,才是修真明德的根本;心念一轉,素食面臨的一切問題,就都將迎刃而解。祈願所有的道德修真者,明理知法,真修實煉,勤苦實踐。祈願所有的道德修真者,共同努力,實踐,再實踐。
- Jan 13 Sun 2013 03:55
怎樣才能入靜 (辰子)
神經生理學角度來看,各種內外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都可經腦幹網狀結構等組成的非特異投射系統,彌散地傳導到大腦皮層,引起廣泛的興奮,達到維持清醒的作用。所以各種具有阻斷這一神經衝動傳導的措施,都有促進入靜的作用。
從接受外部刺激產生外部感覺的環節來講,這些感覺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覺等,其中80%以上的感覺信息來自視覺和聽覺。因此可以通過輕閉雙眼,以及選擇安靜的環境練功等措施,來阻斷視覺、聽覺刺激,減弱神經衝動幫助入靜。
當然,對於那些有益於入靜的良性視覺、聽覺刺激,仍可保留和利用,如悅耳的輕音樂、悅目的君子蘭花等。
其次是採取阻斷機體內部刺激的措施。這類措施可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主動地放鬆肌肉,這樣可以減少因肌肉緊張,引起的肌梭向中樞傳導的神經衝動。一般來說,臥式靜功最能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因此初學氣功者可以先練臥式靜功。但是初學者由於自控能力差,在躺著練靜功時很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所以也需經過一段時間鍛煉,才能恰到好處地將意識保持在,不同於清醒與睡眠的氣功入靜狀態。
另一方面是調整好練功時的精神狀態:
首先要避免情緒激動,當情緒激動時練功是無法入靜的。
其次是避免主觀上急於求成,一味想放鬆入靜,反致精神緊張,有礙入靜。
除上述兩種應避免的精神狀態外,還有三種良性精神狀態調節手段可以被利用來幫助入靜:
其一是練功時要保持心情舒暢。
其二是練功時要採用合適的意守方法。意守的方法很多,可以只選一種,也可以選用多種依次進行。不論是選用一種還是多種,都要做到“似有意,似無意”,“勿忘勿助”、“勿貪勿求”。而急於求成,用意過強,在氣功中稱之為“著意”,則是入靜的重要障礙。
其三是主動地利用良性自我暗示手段。例如可想像寧靜的夜晚,站在綠草叢中‧‧‧
以上方法運用時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急不躁。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隨著方法的熟練,會形成一個有利於自我心身平衡的條件反射,到那時,入靜就不再是難事了。
- Jan 10 Thu 2013 03:55
話說胎息 (岳龍)
胎息是道家的一種重要的煉養術。練功實踐證明,胎息功對於培育元氣,涵養精、氣、神,治療五癆七損都有顯著效果,還可延年益壽,故而歷代養生家極為重視,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因儒、釋、道、醫等各家的理論基礎不同,因而對胎息的認識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今試就胎息的幾個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胎息的真義~
胎息一詞,現認為最早出於晉代葛洪的《抱樸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認為胎息是練功達到一定境界,而出現的無需口鼻呼吸的一種狀態。《大成捷要‧胎息經註》中認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把胎息看成是練功中,神氣相合於下丹田,而達到的一種高深的氣功態。
更多的人則把胎息看成是一種呼吸方法,如《萬密齋書十種‧養生四要》所說:“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強調練功者要最大限度地減慢呼吸頻率,以達到“胎息微微,若有若無”的境界。也有人指出胎息即內丹,如《胎息銘》中說:“假名胎息,實曰內丹”,從而把胎息與內丹混為一談,否認了胎息的獨立存在性。
那麼,究竟怎樣來認識胎息呢?從人體的呼吸生理來看,人體呼吸過程可分為內呼吸與外呼吸兩種。
外呼吸是指人體本身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它包括以下三種類型:①借助於人體呼吸系統,經口鼻、氣管、肺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②人在胚胎之時,通過臍動脈、臍靜脈和母體進行氣體交換。③人體的皮膚、毛孔、喻穴等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
內呼吸則是指人體的細胞呼吸,即人體細胞經過細胞膜從體內環境中攝取氧氣,經過氧化還原代謝後,又向體內環境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
有關的研究表明,經過氣功鍛煉,可使人體體表的固有換氣功能得到強化,並使內呼吸顯著增強,從而使人體的口鼻呼吸大大減弱,出現綿綿若存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完全停止。這個時候練功者可感覺到全身毛孔完全張開,身體內外融為一體,有飄飄欲仙之感,恰如蘇東坡在《蘇沈良方》中所談到的“一息自住,不出不入”。
由此可見,所謂胎息,只不過是人體在高度入靜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本能,是通過氣功鍛煉而使人體的內外呼吸和諧一致,充分發揮其功能的一種生理狀態。它並不像一些文獻所說的那麼神秘,只要持之以恆,方法正確,任何人都可達到這種境界,從而有效地降低人體能耗,延年益壽,增色美容,強身健體,並可促進人體潛能的開發。
~胎息的層次~
從上巳知,胎息是人體已退化的自然本能,通過一定的鍛煉途徑重新激化起來,這是一個比較長而艱巨的過程,因而胎息修煉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根據練功的反應及要求不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當練功者按照正確要求,持之以恆地修煉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感覺出現,如癢、麻、涼、脹等。皮膚敏感度提高,呼吸頻率降低,綿綿若存。隨著氣感的進一步增強,練功者會有內氣氤氳,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此時皮膚、細胞的呼吸功能顯著增強,意味著胎息真正開始,亦即胎息的第一層次。
進入胎息狀態後,練功者要排除一切雜念,在恬淡虛無中,人體的自然本能被激化,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已通過人體的皮膚、毛竅、俞穴、細胞膜等直接進行交換,從而產生了更高層次的活動,口鼻呼吸自然完全停止,進入胎息的第二層次。
當胎息持續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出現內氣不出、外氣不入的混沌狀態。人體的一切高級神經的感知活動就會完全停止,進入神氣合一的高級氣功念之中,此時,人體的許多潛能被激發,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奇妙景象和特異功能。修煉者千萬不可迷戀於這些景象,貪圖特異功能的奇妙效應,而是要做到身心兩忘,使這些奇景怪相復歸於虛無之中,人體生命固有的無限生機得以充分展現,是謂胎息的第三層次。
~胎息的練法~
胎息的練法很多,一般分閉氣、調息兩大類。
閉氣法關鍵在於人通過有意識的抑制呼吸,來達到多入少出,從而積極培育元氣,以證胎息之果的目的。這一類方法最典型的是葛洪所述:“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一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而不動‧‧‧,日還一日耳”這種方法若無明師指點,往往會造成強行憋氣,為避免出現各種意外傷害,學者宜慎用。
調息法則是通過數息、隨息等方法逐漸使神氣合一,達到口鼻呼吸停止的境界,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通過調息安神而實現胎息之境地。具體方法可參照《勿藥元詮》所述來修煉:“調息之法,不拘時候,隨便而坐,平直其身,縱任其體,不倚不屈,解在寬帶(腰帶不寬,則氣不流通),務令調適,口中舌攪數遍,微微呵出濁氣(不得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顎,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全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則徐徐舒放手足,勿得促起。”這樣勤奮修習,到一定程度後,自可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團,鼻息微微,若有若無,八脈齊通,遍身舒適,如胎兒在母腹中之呼吸。
一般來說,調息法比閉氣法要靈活方便得多,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因而比較適合於廣大氣功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