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種是頭沉、頭緊、頭脹等。
 
這反應怎麼處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緊張,意守過重,或意守部位偏高,意識太強,自我強迫入靜,以致精神、形體未能做到整體行為的放鬆所致,要排除這些不正常的反應,可配合長呼吸進行放鬆,消除緊張。
 
 
第二種是頭昏眼花。
 
這種反應是由於練功時不自覺地低頭,過於緊張後出現的,有的還會昏昏欲睡。應該先自己檢查一下練功時是否放鬆,或頭是否過於低,要隨時進行糾正。如不行,可將眼放開一條縫,見一絲光,或休息一會。如果效果還不大,可用雙手分揉前額,至太陽穴,揉壓太陽穴,梳推頭頂,按揉百會、風池等穴位,這樣就可以消除頭昏眼花的現象。
 
 
第三種是練功時全身濕熱,大汗淋漓。
 
出現這種症狀主要原因還是由於身體不放鬆,精神緊張,雜念太多,致使心情急燥引起的,放鬆了,呼吸自然了,心靜就自然涼了。
 
 
第四種是練功後出現腹脹、胸痛,後仰時胸、腹發緊。
 
這個反應是練功時過度緊張、過度用勁、憋氣所致,可暫停習練,充分放鬆,讓動作、呼吸自然放鬆,在胸腹部痛的肌肉處用手揉捏推摩或拍打,一般會較快消除的。
 
 
第五種是出現口乾舌燥。
 
初練功者由於吸氣時間加長,或吸氣後停閉時間較久,致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活動加強,從而使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受抑,以致出現口乾舌燥。如果練功前患有胃腸功能障礙等症,也會反射出現唾液分泌受抑制現象。如果有上述反應,可改變呼吸形式,可將呼氣時間加長,吸氣自然就少。所謂氣功界不傳之秘之一,就是“短吸長呼’。另外,練功時不要用口吸,要鼻吸鼻呼。胃腸功能障礙者,通過練功,症狀可逐漸減輕消失,也可在練功時適量喝水。
 
 
第六種是練功後出現遺精。
 
某些人在練功後遺精頻繁,感到困乏無力、精神不振。這種現象由於精神緊張,造成神經系統活動紊亂所致。也有的是由於意念會陰或下丹田部強度大,時間長引起的,如果是因意守部位低,對生殖系統有較大影響,可將意守會陰與下丹田改為意守中丹田。
 
 
第七種是練功時氣向上衝,有時還有頭痛、頭暈等不適的感覺。
 
出現這現象多是由於意守部位太高,或意守的方法不正確引起的,也有的是急於打通大小周天,強以意領氣運行所致。出現上述情況,首先應檢查一下意守方法是否正確,意守部位是否太高,強度是否過大。一般應意守胸部以下。另外,練習大小周天時,應循序漸進,不可強行以意引氣。上述現象較輕的可改練放鬆功,一切順其自然,嚴重的可暫停練功,待以上現象消失後再練。
 
 
第八種是站樁時出現腹脹。
 
這現象主要由於因呼吸用力,或胃腸氣體不能吸收和排除所致。也有的是意守下丹田強度偏大,使腹內腸管功能一時紊亂引起的。如果是因為呼吸不當,可將腹式呼吸改為自然呼吸,練功時間縮短,減少對意守部位的強度,如果不理想,可暫時停練,做好揉腹按摩,消除腹脹。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聽息法》這一種靜功,導源於莊子著作。陳櫻寧先生根據自己六十多年的經驗創導而成,並寫成冊子,但未刊印發行,後經閻海整理而成。本書摘用其中慨述及莊子聽息法部分。
 
 
一、概述
 
所謂聽息法,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這種聽呼吸的方法是莊子書上的妙法。初下手時,只用耳根,不用意識,不是以這個念頭代替那個念頭,更不是專心死守鼻竅或肺竅(兩乳間的膻中穴),也不是聽鼻中有什麼聲音,而只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讓它瞞過,就算對了。
 
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等,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識去支配它。這樣聽息聽到後來,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了,漸漸地入於睡鄉,這才是神經得靜養,和神經衰弱恢復到健康過程中最有效的時侯。這時就要乘這個機會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強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這對病和健康有損無益。
 
睡醒之後,可以從頭再做聽息法,則又可安然入睡。如果是在白天睡了幾次,不想再睡了,則不妨起來到外面稍微活動,或到樹木多、空氣新鮮的地方站著做幾分鐘吐納(深呼吸),也可做柔軟體操或打太極拳,但要適可而止,勿使身體過勞。然後,回到房內或坐或臥,仍舊做聽息的工夫,還可能入於熟睡的境界。即使有時聽息一時不能入睡,只要堅持聽息就對全身和神經有益處。
 
一般說來,聽息法、可以根治失眠症,毫無流弊,而且與黃帝《內經》上所說的“陽入於陰”的理論相合(按黃帝《內經》“靈樞大惑篇”載曰:“衛氣常留於陽,則陽氣盛,不得入於陰、則陽氣虛,故目不瞑”)。
 
前人書中常有“心息相依”這一專門術語,但多未說明.如何依法。蘇東坡主張先用數息法,後用隨息法(見《東坡誌林》卷一)。朱子則主張用《楞嚴經》“觀鼻端白”法(見《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但數息法要用意去數,不能純然無念。觀鼻端白法要開眼去觀,時候久了,兩眼難免疲勞。只有莊子聽息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做也不會疲勞,才真正能合於心息相依這個規則。
 
莊子聽呼吸法原為性命雙修的基礎,古今註《莊子》者,幾乎沒有一人把這層工夫,全部明白開示於後學,他們多數是由於不懂,少數是出於保密,遂致此法埋沒兩千餘年,幾乎滅絕。
 
這是道家學說的優秀遺產之一,應該發揚繼承下來,若僅用以療病,似乎未盡其用,老年人如有條件在閒暇時,可進一步深造,探討這門高深的修養學術。年青人由於知識不足,條件不備,切不可冒昧急進,蠻練,以免弄巧成拙,貽害自己。年青人治好了病,適當堅持練功,保持精力充沛就可以了。
 
 
二、莊子聽息法
 
《莊子》“心齋法”(《莊子》第四篇“人間世”篇)上載道:“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莊子這段話說的完全是靜功的做法。這裏試解各句含意及其做法如下:
 
(一)“若一志”~當開始練功時,意念要專一,不要有雜念干擾,否則功夫很難做得好。
 
(二)“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意念歸一就開始用聽字訣做功。普通所謂聽,係指用耳聽音,此處所說的聽,卻不是此意。關於這點,在古今各家註釋的《莊子》書上都得不到明確的回答。
 
這裏所說的聽,是指聽其中呼吸之氣。大家知道,凡是呼吸系統正常,呼吸不發生障礙的人,鼻中氣息都沒有聲音,所以說“無聽之以耳”。雖然沒有聲音,但自己卻知道鼻中氣息一出一入,或慢或快,或粗或細,縱然是聾子也會有所感覺,所以說“聽之以心”。
 
(三)“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上面說過,心所聽的對象是鼻中呼吸之氣、而氣所聽的對象又是什麼呢?若說用氣來聽氣,在理論上說不通。究應做何解釋?
 
這裏是指聽息工夫做得時間久了,心和氣已經打成一片,分不開了,氣已不能再做為心的對象了,亦即再不能說用這個心聽那個氣了,所以說“勿聽之以心”。
 
這時身中的神和氣雖然團結在一起,但尚未達成混沌境界,還稍微有點感覺。這樣繼續做下去,並不需要很多時間,自然就完全無知覺了。從有知覺到無知覺這一短暫過程中,與其說用心聽氣(“聽之以心”),使心和氣相對立,不如說“聽之以氣”了。這裏雖仍說“聽”,實際上就是不要再著意於“聽”了。俗話說“聽其自然”、“聽之任之”等等,這幾個“聽”字含意已非用耳聽,正是莊子這幾句話最好的解釋。
 
(四)“聽止於耳,心止於符”~初下手練功夫時,要注意在“一”字訣(“若一志”)上。等意念歸一之後,就注意“聽”字訣。此後再進一步就要用“止”字訣,就是要停止聽。
 
這時的功夫,漸漸進入混沌的境界,身中是神氣合一,心的知覺已不起作用,所以說“心止於符”(“符”作“神”解)。這種神氣合一的境界是無知覺的,外表上看來和睡著了一樣,但內部的情況是不相同的。
 
(五)“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做功最後進入虛的境界。這個虛是從不知不覺中自然產生的,不是用意識製造出來的。全部功夫都是後天還到先天的。這一步工夫應該從先天境界去體會。一般做靜功,只要做到這一步,亦即神氣合一(“心止於符”)的境界也就足夠了,不必再進一步追求先天境界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煥深先生有篇“談南懷瑾‘還精補腦’之認識”的文章,並提出南懷瑾先生的觀點:“只要做到絕對的清心絕欲,讓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環而歸於平淡,就可自然而然達到不還之還、不補之補的境界了”。這就是南懷瑾先生所說的“還精補腦”。
 
但是,我們知道,僅有清心絕欲這一句形容詞,是不能指導道家修煉的。因為在道家修煉中,清心是分幾個步驟的,絕欲又是分幾個層次的,這些是需要詳細說明的。在道家的修煉中,確有許多境界,但卻沒有南懷瑾先生提出的“不還之還、不補之補”的境界。
 
境界是修煉之中的層次說明,每一個境界代表一個高度:如破知障、過玄關、嬰兒現形、嬰兒入鼎等都是境界。在每過一個境界後,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思想、認識、性情等都會有一個飛躍。而“不還之還、不補之補”指的僅僅是還精之時的一個狀態,還精在修煉中是修身的基本功夫,離入境尚有很大一段距離。因此,“不還之還、不補之補”不能稱為境界,更不能與境界混為一談。
 
還精補腦究竟存不存在,什麼是還精,怎樣補腦,他需要怎樣一個轉換的過程,還精補腦是否就是“精液來補充到腦漿”或什麼物質跑到大腦裏去等等,在修煉之前都必須知曉。否則,修煉只能成為盲目的練習,是不可能練出真功夫的。
 
事實上,還精在修煉中只是一種方法,補腦則是修煉得到的一種結果,從還精到補腦是有一個過程的。還精首先是在身體上的修煉,道家修煉是從身體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精化氣的過程。精在身體上指精液,精化氣這種轉化,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精液蒸發了變成了氣(如水變蒸氣),而是如木生火一樣有質的變化,火是一種能量,氣也是一種能量。
 
在“精化氣”這一過程中,隨著不斷地轉化成氣,精液在精囊中逐漸減少,剩下的精液變成了白色塊狀的“固體”,這是沒轉化凈的表現,精液在精囊裏是不動的,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讓精液逆行到大腦,或“劫”回去。
 
所謂“勿搖汝精”。“固精”等等都是指精液的不動,如果“精動”就會造成“精搖心動,心動生情,情發心熾”,從而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合,如果是修煉,男女雙方必須是在不動心的基礎上。試問有誰能夠真正做到?如果不能,就不是真正的性命雙修,只能成為世間之樂,根本無法達到修煉的目的。
 
在修煉中達到精化氣的關鍵就是破除欲念。在欲念中情欲是最難過的一關。人在破除欲念後,再依法修煉即可以精化氣。精在人體上是根本,在修煉之中卻算不了什麼高層次。如鐘離翁曰:“涕唾精津氣血液,七般靈物總皆陰,若將此物為丹質,怎得飛神貫玉京!”一語道破其在道家修煉中,不過是身體上的修煉而已。而在身體中的任何修煉都不過是強身健體而已。
 
在欲念絕了以後,人的一切思想行為不再為欲望所困,即心不隨物轉,又加上身體中的精氣神(此中的精氣神是指在人身上自然存在的精氣神,是沒有質的變化的)充足,這時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的修煉,即真精氣神的修煉。
 
進入修煉的第二個階段後,真精即會產生。如張伯端《悟真篇》謂:“陽裏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贏。勞形按引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舉世漫求鉛汞伏,何時得見虎龍降。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源是藥王。”此中指明真精能生氣,氣能生神,榮衛一身,精為一身之根本。
 
但此時的精已經不是指精液,而是指真精,也可稱為元精,真精的本身是無形無質的東西,如張三豐《無根樹》云:“無根樹,花正佳,月月開時玩月華。金精旺,耀眼花,莫在園中錯揀瓜。五金八石皆為假,萬草千方總是差。金蛤蟆,玉老鴉,認得真時是作家。”此中即指人的真精無形無象,非色非空,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守,只可神會,不可口言。所以在修煉至第二個階段時,已經達到了超越身體,而進入精神境界之中。
 
在第二個階段中,已經進入了無形無質的修煉,此時也可認為是精神中的修煉,也可以稱為入境。在境界中才進入了真正的修煉(佛家或道家)。道家修煉的最終目標是獲得精神上的大自在,達到精神上的大自在所需的基本條件就是悟道(道家的道指事物的本源,一種能生成萬物的東西。事物的本源的實質僅是存在於理論之中)。因此,悟道的過程就是補腦的過程。補腦不是補充腦子,他是得到一種道,一種理,一種智慧。那麼,道家在修煉中是如何補腦(生慧)的呢?筆者試作下列評述。
 
精化氣:真精本身是一種無形無質的東西,在修煉之時,可以化氣,氣的本身可以看成是“能量”(能量只是一種形象說明,並非真有什麼能量,即使有也不是在人身上的理解)的儲存方式。“精化氣”的目的是為了供給“神‘使用’”的。氣化神:神是一種“用”,他是生命存在的表現。所以氣化神是“能量”再轉化的方式,也是氣這種“能量”的作用。神本身的外在表現,也可以看成“能量”儲存使用的過程。
 
神還虛:虛空中不儲存任何能量,太陽一類的恆星每秒鐘都釋放出很大能量,但這些熱能如果儲存在虛空中,虛空的溫度會不斷上升。事實上虛空的溫度確是恆定的。因此可以說虛空不儲存任何能量。太陽釋放出的能量到哪裏去了?在地球大氣層內就可以收到一小部分。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只有如地球這樣的存在物,才能證明太陽釋放能量的存在。如果沒有地球一樣的存在物,就不能證明太陽釋放能量的存在。事實是太陽釋放能量是經過虛空才到達地球的,而這種經過,虛空本身卻毫無變化,這就是虛空的作用,這是一種永恆。煉神還虛的意義也是如此。神類似於太陽的這種“用”,他如果生生不息地使用下去,必然要損耗殆盡。只有如“虛空”才能永恆。
 
虛人道:神在虛中也只不過是存在的一種形式,這些相互轉化無窮無盡,可以達到一種永恆,而這種相互轉化生生不息的本源,才是真正的永恆。就如知識一樣,他儘管經過了結繩記事、龜甲、木簡、紙張、硬盤、光盤等等,但知識是永恆的,這些只是“知識”的表現方式。因此修煉的本身而達到了又一個高度,入道以後的外在表現,就是達到了悟道的層次,再修煉下去即為神人。
 
縱觀道家的修煉全過程(本文只是依一條線索的淺顯說明,旨在說明補腦的過程),即是悟道的過程,也就是補腦的整個過程,還精補腦是道家修煉的概括說明,他在每個層次中都有不同的所指。因此,只有清楚地認識道家的修煉過程,或經歷過道家修煉的具體行程,才能清楚地認識還精補腦,而不能簡單地認為,還精補腦就是腦中的結構發生變化,或有什麼東西進到腦子裏去。
 
修煉的本身是需要經歷幾個層次的,每一個層次都有嚴格的劃分,而當今治學的最大弊病就是層次不清。如南懷瑾先生前面說到的,“只要做到絕對的清心絕欲,讓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環而歸於平淡,就可自然而然達到不還之還、不補之補的境界了”。此中“清心絕欲”是道家修煉的入門方法,而“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環”則又是醫學上的認為,“不還之還、不補之補”又是類似於佛家“入不二法門”的說詞,這樣詮釋“還精補腦”,作文章可以,欣賞也可以,但依此修煉恐怕是不行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守意明目
 
自然站立,兩腿與兩肩平行,自然呼吸,仰首望天大約一分鐘,再低頭望地一分鐘。然後合目靜坐。坐時以三分之一臀部坐於凳子上,兩腿分開與肩平,膝關節成30度角,兩臂下垂,兩手掌自然放於膝關節,十指鬆開,勞宮穴對準髕骨之上。合目時,上眼皮輕輕放下。舌頂上齶,意守上丹田(印堂穴)、閉目養神,使眼睛清涼,視力倍增,意守二分鐘後開目,雙目微開,引光入目,可滋補眼珠。
 
 
二、視物明目
 
自然站立,舌頂上齶通任督,意守天目穴。然後向遠方找一目標(樹木,房舍等)瞪大眼睛遠視半分鐘,再近視(亦找一目標)半分鐘。如此交替進行,使晶體增厚變薄,牽引晶體睫狀肌受到刺激,逐漸變為柔軟,使其恢復調節遠近功能。
 
 
三、引氣熨目
 
1、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略寬於肩,兩臂從體側慢慢揚起,舌頂上齶,兩臂再向左右胸前成前平舉,翻掌,使掌心向上,十指鬆開,意守勞宮,兩肘微曲,彎肘關節,兩臂向頭部提舉,使兩手臂勞宮穴對準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貫氣十五秒鐘,兩手掌離眼睛5釐米,合目。然後兩臂緩緩恢復原姿勢。如此反覆十二次。外氣運於眼球,手掌心與眼中均產生熱脹感覺,此乃外氣進入眼中通達氣血的效應。十二次貫氣完後,即以兩手掌覆蓋於兩眼之上,手指在上,默數三十,然後收功。
 
2、收功:將覆蓋眼睛之兩手掌沿兩邊面頰而下至下頜時,合掌,左右手食指在承漿穴部位相對。然後十指向下,沿胸前任脈往下至腰間帶脈,向左右分開,沿腿兩側放上,張目。
 
 
四、鬆緊吐納
 
自然站立,兩足與肩平行,舌頂上齶,意念雙眼。開始合目靜坐,自然呼吸,鼻吸口呼,吸氣時眼球收緊,呼氣時眼球放鬆,反覆三十六次。
 
 
五、點穴吐納
 
合目靜坐,意念雙眼,舌頂上齶,自然呼吸。
 
1、按攢竹:以兩手拇指尖同時取穴,手法從輕到重。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2、按睛明:食指尖點按睛明穴,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3、按絲竹空:以兩手拇指同時取穴,手法從輕到重。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4、按瞳子繆:以左右手拇指取瞳子繆穴,向順時針按十八次,逆時針點按十八次,意念將外氣貫入該穴。
 
5、按天應:以兩手拇指同時取穴,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6、按睛明:以兩手拇指同時取穴,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7、按承泣:以兩手拇指尖同時取按承泣穴,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輕揉三十六次。
 
8、按四白:以兩手拇指尖同時點按四白穴,按時吸氣,鬆時呼氣,共三十六次,然後輕揉三十六次。
 
9、旋轉定穿眼:合目凝神,眼球向左右轉動十四次,定神片刻,雙眼忽然睜開,注視前一點約三十秒鐘。
 
10、按太陽:合目凝神,自然呼吸,以兩手拇指輕揉雙側太陽穴各三十六次。
 
11、浴面:將兩手掌心搓熱,吸氣,兩手由承漿穴沿鼻柱直上至百會穴,經後腦按風池穴,過後頸,沿兩腮返承漿穴,呼氣為一周,共三十六次。
 
12、收功:合目,以左右手大拇指按住太陽穴,定位不動,以左右手指輕揉左右眼皮共十六次,然後張目起立。
 
 
六、輔助功
 
點耳穴以左右手大拇指取點以下穴位:
 
腎穴一分鐘,肝穴二分鐘,脾穴二分鐘,內分泌區一分鐘,目穴一分鐘,眼穴二分鐘。點耳穴時間在早上、晚飯後、睡前,每天練功三次,一個月為一療程。
 
 
七、練功要求
 
1、練功要思想集中,無雜念,各式均要合目為宜。
 
2、每天早起晚睡各練一次。如視物疲勞,可隨時增加練功次數。
 
3、取穴要準確,練功後穴位以達到微熱及酸麻感為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刻意地去追求口訣是不對的,前人所傳的口訣,只不過是讓後人認識到修真是為了什麼,和怎樣去觸摸到那一層。唯一個“靜”字足矣,龍門派所修靜功,便是由此而來。至於哪些基本的姿勢就不多說了,大家一定知道的。
 
口訣的定義是對人體內部的思維、筋脈、神經、血液等等,產生一種潛意識的作用的語言,但是,古人所學習文學的方法,和我們現在學習文學的方法略有差異。比如說:古人看文言文很容易,就像我們看現代文一樣,所以他們的口訣用文言文表現出來,他們通過誦讀和默想這些口訣,效果要比現代人強太多了,反而我們通過誦讀和默想那些口訣,所產生的效果要弱很多。
 
所以說,不要去刻意的追求什麼口訣,只要明白了口訣的意思和意境,大家完全可以,只去思考和想像那些口訣的意思,然後配合基本的姿勢方法,從而開始你的修真之路。而所有的修真方法,最為有效,也最保險的方法,就一個“靜”而已。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照修煉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所謂“道不可須臾離也”,修佛學道,不是打坐的幾個小時的事情,也不是心血來潮的衝動之舉,只有通過“觀照法”,才能時刻與道合真。觀照法,不是修煉出什麼特別的功能~能夠被修煉出來的任何功能,都可能退化。但只有生命的本質,有修沒增,沒修不減,再也不用擔心失去,也無所謂得到,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真正地放鬆。
 
在現在的修煉領域,名詞紊亂,大多數人所謂的“觀照法”,其實是在用“觀想法”,而不實真正在使用“觀照”。只有正確認識、清晰領悟真正的“觀照法”,才能一日千里。
 
所謂的“觀照”,其實應該是“返照”。由於約定俗成的關係,我們也用“觀照”這個詞,但需要正確理解其中的內涵。事實上,觀照這個詞,不如“返照”這個詞貼切。
 
當我們看眼睛看到事物,其實是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球,刺激視網膜,形成生物電流,刺激腦細胞,形成影像。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反射”過程,是太陽光照射事物,並將光線反射進入我們的視覺系統中。我們平常的“觀”,只是對這個電流的分析處理,和習慣合成。“反射”是外面事物的光線,對事物的反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而“返照”是我們自己發出的“光”(在不同層次上,表現為精、氣、神),照射到事物後,返回來進入我們的意識精神中。
 
“觀想法”並不是不好,“觀想法”是修煉神通的方法,但“想”什麼,各家各派各有不同,形成不同的功效。而“觀照法”,則是修佛修道的方法,反而破除所有假想。意識在觀照狀態下非常清晰,這些神通的幻象反而不能產生,因此用觀照法修煉,初級階段很難出神通,但一旦出神通,往往都是大神通,是道通。
 
站在高度看問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神通本來就是一種幻象,從高往下看,是虛幻不實的,但從低往上看,卻又實實在在,如同這個世界一般真實不虛。因此,佛家禁止神通惑人,只有拋開神通的誘惑,才能得道成佛,獲得真正的身心解脫。
 
所謂的“觀照”,有幾個要點。首先,就是要有東西“照”。在肉體看事物的層次,是太陽光照射在物體上,反射的太陽光,進入眼睛成像。在物質層次,“觀源”就是陽光(或其它物質性光源)。同理,在精的層次,要用“精”來照;在“氣”的層次,要用氣來照;在“神”的層次,要用“內光”來照。不同層次,使用不同的“觀照源”。
 
其次,反射回來的信息,不要進行任何處理,用最原始的狀態去體會。觀照,總有個過程,從模糊到清晰,但人們總喜歡把模糊的東西,用思想把它描繪清楚,形成觀想出來的“影像”。這樣,對於事物的敏感程度,就永遠停留在“粗糙”的水平上~因為大腦已經添油加醋了,不再需要很清楚,就會出現圖像。但如果進行觀照修煉法,就必須允許模糊,不形成意象,而是接受什麼感觸、什麼味道,就如實接受,不形成可以言語可以描繪的思想意識。這就是佛家所講的“無相”。
 
第三,觀照是有層次的,不同的層次不同的修煉方法。但原理跟最粗淺的“視覺系統”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可以使用任何一個層次來進行修煉,但是如果使用初級觀照法,效果會比較明顯,但層次不高,要不斷調整提高;如果使用高級觀照法,則效果比較不明顯,需要長期堅持,積聚足夠的“禪觀之力”(外光、精、氣、神‧‧‧的程度),對事物進行照耀,達到一定的量,自然就會出現一種“明悟”,跟事物產生一種“合一”的感受。
 
“觀照”是生命的品質。人比動物高級,就是在這方面深入。每個人天生俱備觀照的品質,只不過層次不同,就如同近視八百度和近視五百度、三百度的區別,雖然每個人的觀照層次和程度不同,但每個人都擁有“觀照”。
 
人比動物高級,動物的雌雄結合是生殖繁衍的需要、是大自然的需要、是種族延續的需要‧‧‧而人則在種族繁衍的基礎上,還帶有個人感情,為什麼呢?因為人有自己的“光源”去發現生活,並不是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光”的。這種光越強,人就越獨立於群體,越不依靠外面的光。
 
“光”是一種電磁波動,振動低的時候,也表現為“音”(當然高振動也可以稱為“音”,這裏這樣說,是為了照顧大多數人對音的習慣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修煉者是從“音”入手,無論是光、音、精、氣、神,都只是程度不同的振動,都可以作為“觀照源”。如同蝙蝠認路,它不是通過光線來看路的,而是通過發射某種波動,然後接受反射得到前面事物的信息?在蝙蝠的眼中,世界是不一樣的,它的視覺,不會因為白天黑夜而有影響,因為它的“光源”來自自己。
 
觀照,不是普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一種“眼看”、“心想”、“感受”‧‧‧觀照超含了這些內容、超越了這些內容。觀照是一種意識的“在”,不同層次,意識表現為不同狀態:精氣神。
 
當進行“觀照”的時候,只要把心沉浸在“源”上,自然就會在周圍形成波動,如同蝙蝠認路,會有超卓的靈感。正如前所說,人是本身俱備初步的“觀照”品質的,否則也不會生而為人。因此,修煉觀照,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這種生命的品質,產生自身的再次進化。
 
人的本能觀照層次在“精”層次上,但只是很初步的程度,而且不同人也不一樣。每個人天生本能會追求更好的修煉層次,因此大多數人會本能追求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較高的學歷‧‧‧這些欲望其實是“神”性的吸引力的扭曲和表面化。當普通人通過學習工作生活,經過一定的學習修養努力,就會表現出過人的魅力、感染力、吸引力、感情化。這種人再繼續修煉,就會表現出有思想、有毅力、有氣質、有影響力、思維化‧‧‧
 
其實無論是有沒有學佛、道、醫、儒、武,或者有沒有打坐練功,其實都一樣,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來修煉自己。所以佛祖才要大家“平等觀”。不要以為我學佛,就比別人有智慧,就比別人層次高。只不過是修煉方式不同,對自己的行為認識深度不同而已,修道者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丹功,古時稱玄功。武當內功,是以性命雙修入手,經過修煉,達到平陰陽,調氣血,打通大小周天,內丹大成,祛病延年,健身長壽,以終天年的目的。此即古人稱的“得道成仙”。
 
武當百日築基功,也是練好武當武術的基礎內養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武當內功共有四步功法,即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這幾層功法一層比一層高妙。
 
百日築基功是第一步功法,即練精化氣小周天功法。它包括調息、守玄、排濁、洗臉收功四節動作。要領如下:
 
第一節:入靜調息
 
面對正南,全身放鬆,排除雜念,高度入靜。自然盤坐,左腿在外,右腿在內。女人右腿在外,左腿在內。上身正直,頭正頸直。雙手捂膝。口齒微閉,舌抵上腭,雙目微閉,意守丹田。丹田即臍下二寸、內三寸處。女人意守中丹田膻中穴,即雙乳連成一線中間內三寸。呼吸輕細自然。靜靜打坐二十分鐘。
 
第二節:意守玄關
 
意守玄關,也叫意守祖竅。其位在兩眉之間,丹經上叫“靈台”,亦稱“方寸”。入靜調息二十分鐘之後,雙手掐子午訣(即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為午訣,右手拇指從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第四指根紋子訣上,其餘四指合抱在外,成雙手合掐子午訣式),放在小腹前。心存呼吸,意守玄關,呼吸自然。其它要領不變,男女一樣,時間三十分鐘。
 
第三節:退符排陰
 
此動作也叫“以意排濁”。當“意守玄關”做完後,兩腿伸直,雙手分開,分別放在左右兩膝上,手心向上。舌尖放下,嘴也張開,雙眼睜開,目視兩足尖。意守雙足湧泉穴,想全身的病氣、濁氣、陰氣、毒氣不斷地從湧泉穴流出。如此不斷地以意排濁,時間十分鐘。
 
第四節:仙人洗臉
 
此式為收功動作。散開意念後,兩腿收回盤坐或不收回均可。雙手掌互相搓熱,雙手用手掌在臉上從上往下按摩。頭後至頭頂用十指抓點頭上各穴。即拇指從“風池穴”開始,一直上行至頭頂“百會穴”。前下後上,反覆做三十六次。最少九次,然後收功。時間大約五分鐘。
 
以上四個動作大約五十至六十分鐘。可先從四十分鐘開始,以後逐步延長練功時間,以不超過兩個小時為好。有時間的人,也可以久做幾個小時,能入大定之功為更高。以上只是基本的要求,具體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功法總訣:
 
上丹端身坐,巍巍不動型。
 
鬆靜空定靈,修煉大丹功。
 
天橋休搭緊,兩眼莫圓睜。
 
河圖抱在臍,全身都放鬆。
 
耳聽無弦琴,鼻息不聞聲。
 
女子總訣:
 
仰頭起邪火,埋頭陰氣生。
 
鬆靜空定靈,修煉女仙功。
 
心悟往呼吸,意悟昭靈宮。
 
若是心意散,應守靈台中。
 
時刻要勤坐,自然性覺通。
 
一、功法的特點:
 
1.古老正宗,簡單易學。此為正宗武當打坐功法,古老原本,大道至簡,哲理玄妙。練功之後,奧妙無邊。
 
2.調息守玄,排濁留清。練功之中,將身體內的陰氣、濁氣、病氣排出體外,平陰陽,調氣血,通經絡,歸本還原。
 
3.治病治本,諸病同除。坐功入靜練得好,可以一靜治百病。練功能補氣還原,對心臟病、肝病、高血壓、肺病、腦血管病,胃腸病、膽病、糠尿病、白血病等多種疾病的防治,都有作用和益處,可以稱之為諸病同除。
 
4.順其自然,不出偏差。此功正宗原本,自然為主。練即有,不練即無,不出偏差,學者可以放心。練功後受益無窮,激發潛能得大智慧。
 
二、練功要求:
 
1.誠信如一,持之以恆。誠信練功,持之以恆方見功效。常年持功不停,功效更著。
 
2.動靜結合,陰陽互補。靜功為陰,動功為陽。打拳練武為陽,百日坐功為陰。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動一靜是真功。動靜結合大道成。
 
3.面對南北,時間適當。練功方向上,要求面對南與北,莫對東與西。每日一至二次,一次四十至六十分鐘為宜。
 
4.靜地練功,以防驚嚇。選靜地練功以無人干擾為好,防止因受驚嚇而出病。初學之人更應選擇清靜之地練功為好。
 
5.有病停功,癒後再練。臨時患有感冒等小病時,要停功不練,對症治療後再練功。練功到一定程度,極少患病。
 
6.心情不快,不可練功。心情不快時,生氣上火時,不可練功,以防氣走偏。
 
7.飽饑停功,以防傷氣。過飽練功,容易傷氣。過饑練功,容易傷力。飯後一小時後方可練功。
 
8.雷雨霧天,停功不練。下雨打雷天,易受驚嚇,不可練功。霧天為毒氣,不可練功,而且要飲白酒一至二口, 以解毒氣。此法十分重要,“霧天飲白酒,十人九不知。時時要注意,才不傷身體”。
 
9.出現反應,順其自然。練功到一定時候,身體產生出一系列的變化反應,有冷、熱、麻、脹、酸、跳、疼、幻、大、小、空、無、輕、重等十四種感覺,均為正常,不可害怕。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練功中出現出汗、腹瀉、流淚、發笑、脫皮、嘔吐、抖動、想哭等,也均屬正常,都是排濁現象。過一段時間後,一切會自然消失。正因為原來身體有病或隱患,練功後才有這些現象。
 
以上九條注意事項做到了,練功就會順利。最後,還需提醒練功者,需遵守道家的一貫指導思想,即清凈、無為、不爭、退讓、養生、全形、方可神形俱備,祛病成功,延年益壽。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講究取天地之造化,與天抗衡。明確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通俗地講就是對生命進行自我控制。內丹功法是歷代大智大德們,所總結的自控生命、改造自身的經驗結晶,有著嚴密的內煉程序。唯有得到每一層次的驗證才能升段修習,不可超越,盲走捷徑,反誤自身。
 
內丹修煉,從何處下手?這是修道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陰符經》有“機在目”之語。呂祖《太乙金華宗旨‧逍遙訣第八》也謂,煉功“樞機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內丹修煉的宗旨在於“主靜立極”,“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張伯端語)。而伏制兩目,即為收心求靜的捷法,入手修功的捷徑。
 
兩目是役神之宅。目若不制,則易神馳於外,邪魔劫舍。兩目微閉,眼不亂動,神光內照祖竅,自可入清靜界。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云:“心求靜,必先制眼。眼者,神遊之宅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靜矣。”所以求靜之本,機在於目,制目則心神自靜耳。
 
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聽心息,是為和合四象,皆是安神求靜的有效方法。故訣曰:“目不亂視,神返於心。神返於心,乃靜之本”(引自《青華秘文》)。《黃庭遁甲緣身經》云:“目,明也,而主於陽”。道家學說認為,人的一身關竅皆屬陰,唯有人的兩目一點真陽獨存。
 
所以道家內功十分重視兩目的修養,用兩目所存之陽化卻全身之陰。因此《青華秘文》又云:“人一身皆屬陰,唯有一點陽耳。我以一點之陽,自遠之近,轉之又轉,戰退群陰,則陽道日長,陰道日消”;“至於陰盡陽純,而丹始能升於泥丸,決然奮歷,真人於斯而始見矣”。
 
清‧黃元吉也說:“夫人一身之中雖是神氣為之運用,要不若兩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長存。故昔人謂一身皆是陰,唯有目光猶屬陽。須常常收攝,微微下照,則精氣神自會合一家。到得丹田氣壯,直上泥丸,遍九宮,注黃庭,自然陰氣消盡而陽氣常存,猶之太空日照,雲露自消歸無有”。
 
運用兩目之陽戰卻群陰,應貫穿於內丹修煉的全過程。若使目光真陽卻陰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依法修兩目之神光,使其目中陽氣增長。故初修內功當練兩目之光,讓兩目光合二為一,方能有所應用。
 
 
一、修兩目之光
 
兩目輕合,用意念假想兩目向遠方遙看,使兩目光在遠方交合凝結於一點。聚精會神地觀察這個點片刻,慢慢將兩目光合一的點用意拉回,收歸於兩目間的祖竅之內。凝神意守於祖竅,目光內視祖竅,祖竅或有一亮點出現。若沒有亮點顯現,亦可用意存想有一亮點懸浮於目前。待存想構思完畢,用意念使亮點快速推送到身外宇宙深處。目視片刻,待光亮穩定後,再用意拉回收於祖竅。
 
《性命圭旨》云:“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光是神的表現,神散即光散,神聚則光聚,神定光即定。如此反覆推送、拉回三次後,即一意守定祖竅,聚光匯神。
 
吾身小宇宙屬陰,身外天空大宇宙屬陽。採身外陽氣聚於內,可補助兩目之陽。呂祖《太乙金華宗旨》中載有“迴光磨鏡”之訣,云:“存誠妙用,尚有訣中捷訣。乃於萬緣放下之時,唯用梵文∴字。以字中點存諸眉心,以左點存左目,右點存右目,則人兩目神光自得會眉心。眉心即天目。乃為三光會歸出入之總戶。人能用三目如梵文∴字然,微以意運如磨鏡,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現目前。”
 
伍柳傳人趙避塵傳有“外文武火金木合併法”:用兩目凝視香頭,以後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提五臟之病化涕淚流出。從而四相和合,五行攢簇,迴光返照,日月合壁,保持眼睛明亮不花。更有圓睜兩目,採外日月精華,增益兩目陽氣者。兩目為內日月,採取外日月陰陽二氣,補就內日月之損耗。
 
兩目神光存想祖竅,自有外光如日耀於目前,但切不可貪看外光。越是貪看欣賞此光,則光越是向外發越而不能內斂,反而會耗損元神元氣,功後反感兩目昏花。黃元吉《樂育堂語錄》云:“學者每每好貪外光顯示於雙眸之前,以為金光煥發即修真之效驗。豈知天道貴收而不貴發,人道又何獨不然?”又云:“此件功法渾無難事,只須稍有意思將目光收斂之足矣”。
 
 
二、築基採藥
 
兩目之光漸凝合二為一,方可行“迴光返照”、“凝神入氣穴”之功,以陽光招攝元陽真氣。元‧俞瑣《易外別傳》中云:“天之神發乎日,人之神發乎目。愚謂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內煉之法,以目視鼻,以鼻對臍,降心火入於氣海,蓋不過片晌功夫而已。”神光是兩目合二為一所化的光,是目光和意念(真意)的載體。用兩目神光內視,沿人身任脈下降而入於丹田氣穴之內。
 
凝神入於氣穴之內,神光如若太陽輻射大地,蕩掃氣海內的陰氣,剎時覺丹田中金光照耀,進入無我之境。意識只存於丹田光中,一意不散,神不外馳。元精受到神光的輻射,昇華化為元氣而騰於氣穴。如若一縷輕煙,氤氳轉動,機妙無限。趙避塵《性命法訣明指》云:“蟄氣之法是將祖竅前翕聚那一點陽神祖氣歸於氣穴之內,名為凝神入氣穴。”
 
閔一得《道藏續編》錄有“內照之入手”法訣,引腦中元光下降氣海,以兩目神光穿三關九竅,待氣動陽生,元氣愈產,元陽內聚,自有採小藥之景,應用採精收氣法攝回,修補命基。察其陽動,下手採藥。神光下照海底會陰,谷道上提。吸氣用目光,攝取海底之金,以意提氣上升乾頂,目光轉動,上視泥丸;呼氣目光下照,沿任脈返歸於坤爐,此為有為的採煉外藥,用兩目神光卻任督兩脈的陰神,陰盡陽純歸坤爐耳。
 
 
三、大藥服食
 
三百六十周天數足,外藥採足盡化為氣,眉間電光二掣,是止火停小周天採煉之候。小藥即成,需採取大藥,過關服食。明‧伍守陽《仙佛合宗語錄》曰:“此時用火,尤當入定,而單用眸光之功。時以日間用雙眸之光,專視中田;夜間用雙眸之光,守留不怠,如是以採之,大藥自生。《陰符經》所謂‘機在目’者,此也”長春子邱處機偈云:“金丹大藥不難求,目視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無上下,一團生意在雙眸。”
 
大藥團成,六根震動,內氣團萌動而過三關,駕河車而運九陽之氣於九天之上,金液還丹,服食返歸丹田。大藥飛騰下走三關。皆自然而然之力,非我識神妄意的搬運。唯有一意靜守,隨氣而行,是氣在前,神(意念)在後緊隨也。三關髓阻不通,大藥遇阻不動,只是一意不生,凝神不動,目光內照不動處。以待其氣動。氣足自動衝關。即隨其動機而有兩相知之微意,兩目一旋,輕輕引上,自然度關(參見《仙佛合宗》)。大藥自脊柱底而升上乾頂,歷經二十四節脊椎,需用兩目內視,節節通過,內視歷歷分明,可奪一年二十四氣之功。
 
 
四、溫養胎仙
 
大藥服食後,珠落黃庭。自應合中下二田為一圓明之鏡,行十月之功溫養胎仙,煉氣化神。化神溫養全賴以兩目寂照,輻射中下二田的虛空境界光灼灼,圓陀陀,只存寂照一元神,這是涵養元神的要訣。如失寂照,則兩田中二氣不暢不旺,不能資養元神。故兩目神光不可須臾離開丹田。《大成捷要》說,十月溫養“只憑一點虛靈性光,安居於丹還中宮之內,以溫以養”。
 
十月胎仙足驗,氣足神全自可超內院,進行“陽神出遊”的訓練。神遷於上田,與中下二田混融化成虛空之大鏡,以涵養元嬰。得見出神景,自可進行出陽神。《大成捷要》:欲出陽神,需先調光罩頂。凝聚兩目神光,大定大靜。用三昧真火燒化頂骨,轟開天門,透出一道金光,大如車輪,罩於頭頂。待光輪隱定後,調出法身端坐於光輪之中。法身周圍若有餘陰,或有陰魔來擾,即用劍光斬除。
 
陽神初出,不可久留於外,真意攝取金光,將法身收回本宮,待陽神補足再出。陽神外遊自近至遠,經三年哺乳即可遍履五湖。收神、送神的機樞,亦全憑兩目之光,目光所至,法身即去,無論多遠只片刻間耳。九年面壁,煉神合道,不行一切有為有作之法,唯靜定虛空。功德圓滿,全身關竅透出萬道毫光,遍徹於九天九地之內。
 
古云:“蓋人初結胎時,天一生水,先生黑睛,而有瞳人屬腎;‧‧‧由此觀之,則五臟精華皆發於目也。因師指竅之後,見婦人小產,牛馬驢落胎,並抱雞之蛋,俱先生雙目,而臟腑皆未成形。予始知目乃先天之靈,元神所遊之宅也”(《性命圭旨》)。據筆者所知所聞,自下手收心至最終合道,均不離兩目的作用及神光的運用。機關打開,大道自在目前。
 
南谷子云:“至道不遠兮,恆在目前。”《判惑歌》云:“這骨董,大奧妙,妙在常有觀其竅。此竅分明在目前,下士聞之即大笑”(《性命圭旨》)。道家內功是否“機在目”,還請練功者自證自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道修煉,貴在收積虛空中清靈之氣(即先天一氣)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氣配合煉養之,為時既久,則神氣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什麼是先天一氣呢?如何體察到這無形無質的神秘力量呢?又如何去採攝、收集、合煉呢?本人根據先輩的啟示,經過長期的、反反覆覆的研究探索和上百次的驗證,找到了一種簡易安全的、適合現代人修煉的接通先天一氣法。具體介紹如下:
 
先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讓自己的心神和形體都鬆靜下來。待心平氣和後,慢慢地、輕輕地移神至臍外離皮肉不遠的虛空處。其要領是似守非守,勿忘勿助。這樣能儘快進入靜態,而且比其他方法更容易產生胎息。不用多長時間就會感到呼吸十分輕微,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無口鼻呼吸存在,很快進入胎息初成狀態。
 
在練功初期,可能僅有丹田溫熱、氣機微動等等感覺。但時間一長,功景效驗就大不一樣了。正如黃元吉先生所云:“丹田之氣滾滾轆轆,渾渾淪淪,悠悠活潑之機,一出一入,真氣與天之元氣兩相通於無間,生精生氣生神即在此處。”再練下去,整個丹田內外就會形成一個大氣團,感到有兩個極點,一個是臍外,一個在命門外,這兩個極點都有很強的聚氣感。
 
再繼續往下練,這個氣團會慢慢擴大至全身,心神也隨之進入恍惚杳冥的狀態。只覺得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混混沌沌,妙不可言。也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經脈關竅都在大震中開合,就在這突然大震的一瞬間,你會切切實實地體察到,那種似曾相識又說不清在哪裏見過的神秘力量。雖然誰也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它,但自己心中明白。
 
正所謂“只可自愉悅,不堪持贈君”;此時遍體酥軟、清純、舒適。此乃先天氣施化己身,真陽熏蒸人體之驗。要及時採攝、收集。所謂採收,也是不採自來,不收自收,保持功態,對境無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即可。接著就會有丹田熱氣團沿督脈周天運行之驗產生,進入神氣合煉階段。
 
如此修煉,少則二月三月,多則一年半載,百會、命門和會陰三點一線就會有反應。特別是頭頂百會穴,幾乎二十四小時有氣動感、進出感。人體經氣已足,故無論你注意哪一個點,其他兩個點都會立即有反應,子午卯酉四個時辰,氣機會自行發動,運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小周天功夫,練氣功者沒有不知道的,它可以用來證明練功效驗和層次。為了迎合初學者追求大小周天的迫切願望,因此一些好事者製造出了所謂的“速成小周天”等法,標榜“速成”,宣稱數日或數小時可通。究其實質,不過意念通之,追尋氣感,憑空想像,被幻想惑以為真實。因無物質基礎,終為水中月、鏡中花罷了,流弊百出。
 
徐海印,民國年間從學於西派第三代體真山人汪東亭,盡得真傳,著有《天樂集》。今就海印子所論“小大周天”一節摘錄於後,獻於同道借鑒。
 
海印子曰:“予謂人身本一小天地,氣血周流一晝一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於乾坤之大天地”。然後可以“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而得“超凡入聖”之機用。茲分而言之,小大周天之名可有三種解釋:
 
其一,小周天乃氣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行周天。然所謂氣行、神行者,皆在入靜時行之,只是功夫深淺不同。何以言之?當煉精化氣時,以我虛寂,感召外來真陽,入我身中。當真陽來時,渾身上下俱感酥軟而轉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識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時我身與虛等,心與空等,天地之虛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於乾坤之大天地。以盡虛空遍法界之真陽,養我一身,徹內徹外,透頂透底。呂祖所謂“白雲朝上闕,甘露灑須彌”者,正是氣行周天之景象也。
 
葛仙翁曰:“離火激海,坎水升虛;玉液灌溉,洞房流蘇;天機真露,萬籟難如”。《參同契》曰:“修之不輟休,庶氣雲雨行,淫淫若春澤,液液象解冰,從頭流到足,究竟復上升,往來洞無極,怫怫被谷中”。三豐翁《道情歌》云:“待他一點自歸伏,身中化作四時春;一片白雲香一陣,一番雨過一番新;終日綿綿如醉漢,悠悠只守洞中春;遍體陽精都剝盡,化作純陽一塊金;此時氣絕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龍眉子《金丹印證詩》曰:“朝朝金鼎起飛煙,氣足河車運上天,甘露遍空滋萬江,靈泉一脈泛長川。”斯皆氣行周天之法驗也。
 
當煉氣化神之際,神息具定於虛空之中。先天真陽,入我色身,周流一匝畢後,因主人翁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隨即出色身而來至虛空,抱我主人翁,因神定而氣隨定,神氣同定,久則氣盡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虛空,是即胎圓之證也。入此大圓寂照之門,以性空三昧。圓融六大。六大法性,與我性平等無二,自他不隔,物我一如。於是能入水火、透金石,起種種不可思議的神用,皆神行周天之法驗也。
 
所以氣行、神行,而有小大周天之別。小周天者,煉精化氣之三昧也;大周天者,煉氣化神之三昧也。此一說也。
 
其二,依據小還、大還而分之小周天、大周天,是同一氣行,而復有小大周天之別也。何以言之?當小還之時,身內是坎離,功夫到虛極靜篤,外感先天純陽真氣,入我色身,補足我破體後之損耗,是以我純陰感彼純陽。純陽真氣到時,渾身俱感酥軟、麻木、跳動。能周身酥麻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漸採漸集,氣足止火,復成童體。斯時離宮填滿,身內已成乾象,純乎先天。再以我乾陽,感彼虛空中乾陽,身內先天與身外先天,彼此凝集,是合內外兩重真陽而成大還。功夫到此,定力已達二至三小時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陽,與我身中乾陽相會合,即為行一次大周天,直至大丹告成。此小周天、大周天,因小還、大還而得名也。
 
小周天者,從後天返先天時所用也;大周天者,從先天返出先天之先天時所用也。同一寂定,同一氣行,功夫淺深不同,色身效驗,亦有區別。小周天僅能易髮,大周天能易齒、易血,及至易骨、易髓、易瞳,嶄然一新。所謂我猶昔人,而非昔人也。小周天乃安樂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聖之功。小周天僅息住而脈未必住,大周天乃息住而兼脈住。此皆淺深不同之點也。
 
其三,依據小、大天地而分小周天、大周天。人身乃一小天地,身外虛空是大天地。修士做到恍惚杳冥,虛無混沌,定久陽生。陽氣衝開百脈,上至頂而下至踵,一氣周流,始卒若環。此就人身之小天地而言,故云小周天。倘恍惚杳冥,虛而又虛,渾身酥軟、麻木、跳躍,即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俱受外面乾陽鑽入。斯時虛極靜篤妙合太虛,色身已成真空,一任太虛中乾陽真氣,橫衝直撞,徹內徹外,透頂透底,通行無礙。此就合乎太虛之大天地而言,乃謂之大周天。
 
是故由前之說,學者先行小周天,然後行大周天,即了事矣。
 
以上三說,皆屬言理。其實功夫一到大定,外則乾坤會合,內則坎離交媾,小周天、大周天同時進行。所謂“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也。崔公《入藥鏡》云:“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不標大小周天之名,而實際則大小周天均已包括在內,最為簡當,學者宜注意焉。訣曰:心息妙合,抱德煬和,真氣熏蒸,養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證,唯斯為勝”(摘引自陳毓照《西派功訣泄密全書》)。
 
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說:“若予言傳他大周天、小周天,彼即興高采烈,余曰:無有大小周天,此種名目,盡是伍衝虛造出來的”。又說:“小周天名稱,突出無名,諸道書唐宋以前皆無有也,至伍衝虛乃大加發揮,如小藥、大藥等皆是也”(玄隱外史筆錄《體真山人丹訣語錄》)。
 
實質說來,海印子所論述的三種周天,均是在大定真靜中的色身感受罷了。因此,大可將大小周天名目放下,不用強求大小周天通否,水到渠成,功到自然通。《入藥鏡》所謂:“但至誠,法自然”。
 
師曰:“一部丹訣全旨,只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而已”。又說:“一部丹訣只是一個定字”。所以,必有真靜才能有真應,心息妙合,而入於大定之中,陰靜之中而生陽動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在內則七返而坎離相媾(身內景象),在外則九還而乾坤會合(身外景象),大小周天同時並進(內外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合併矣,即《悟真篇》所謂“內通外亦須通”,呂祖《指玄篇》謂:“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也),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矣。
 
張三豐在《玄機直講》中說:“夫靜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功夫在內,不獨十月然也”。蓋即指此耳。丹道功夫,貫始貫終,安分層次?概分大小周天者,易於講理也,故望丹道學友勿侷限於術語名目,宜融會而貫通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丹法門,以“太陰煉形”丹法為諸女丹經闡述最多者,可以參考《西王母女修正途》、《大女金丹訣》、《女金丹》、《壺天性果女丹十則》、《女功正法》、《坤元經》等典籍中的記載。關於女丹修持要點和基本步驟如下:
 
 
一、持戒凈心
 
丹家每言人之墮入輪迴,皆因淫根未拔。按佛教輪迴說之解釋,人之業識投胎轉世時見父母淫媾而受感應,投胎以生,受男之感應遂化為女,反之則化為男,故人對淫欲,習染最深。人身即從淫事而來,故每個人心靈深處都隱藏著淫欲之性,故儒學為張大道德觀念講“萬惡淫為首”,而西哲弗洛伊德則將“性本能”作為人的精神活動的核心。
 
丹道和密宗之教人修持,偏偏用性欲牽引入道,而入之性能量實為修煉之本,順行則以淫事傷精,逆行則來藥煉精而雙修雙成。女子丹法以清凈為本,切戒欲火焚身,如《紅樓夢》裏的妙玉一般走火入魔。女子之心,原是易動易滅,且多有心胸窄狹者,故初入靜時魔障多,如死守一竅,必生厭煩,故而雜念紛起,離道愈遠。
 
因而丹道入手,男曰“煉己”,女曰“克己”。“克己”則須拜師時立下大願,發下重誓,以戒律束縛身心。女子丹法,切記火候要輕,不可強練硬行,不可拘執不化,要自始至終心和氣暢,鬆靜自然,其樂融融。
 
女丹初功其內效在於調心舒暢,其外效在於健身美容,密宗修煉亦將女子視為智慧和大樂的象徵,故女士入手不可向“苦節不可貞”的路上走。其戒律要在端方正直,慈愛忠厚,不妒不悍,必敬必順,立願守盟,堅心行持,尊師重道,多積善功。女子以溫良方正、福慧雙全者為上等資質。
 
凡人修道,必誓以終身,明師之恩過於天地、重於父母,故馬丹陽富甲一郡而甘心服侍王重陽,伍衝虛灑掃力役二十載而切問丹訣,抱樸子謂傳法必有盟文使天地鬼神知之,陸西星《三藏真詮》稱“天鑒在茲”也。
 
女丹凈心,可用“懺悔法”,以慧劍斬斷情根,以一個“誠”字思過凈業。有心悖理為惡,無心失理為過,過貴乎思,思則檢查身心口業而凈之,夙興夜寐,朝乾夕惕,唯道是從,如此清夜思維,晨昏省醒,俾可私欲悉捐,萬感俱泯。
 
女子坤元取象於土,丹家修煉全藉戊土、己土,土性專一,其用貞常,有柔德之正,即須正心誠意也。女子於四威儀中,寂照內觀,由靜生慧,以定為宗,取《老子》“地得一以寧”之義,先清心寡欲,割斷塵緣,掃去妄念,心心在道,視己若死,直到天君泰定,返乎先天,先天則無男女之分矣。
 
如此不動妄心,唯動覺心;覺心常照,妄心常空;本體如如,真心乃見;操存捨妄,猶是工夫;操捨兩忘,心齋獨得。此之謂“性不徹者命難存,戒不嚴者功不篤”。
 
 
二、煉形化氣
 
女子屬陰,月象也,水性也,花質也,其本命在天癸。月經分癸水、壬水,壬水為信,癸水為潮。少女初生,自有一點初經,含於內牝,如星如珠,乃是先天至寶,丹家稱白虎首經中一點先天真元大藥。若少女自幼溫良,性潔體貞,不聽淫詞艷曲,情欲未萌,此初經可不變赤珠,不化天癸,不用斬赤龍功法,直達仙境。
 
無如凡間女子無知,童性喜動,現代社會又多物欲,氣動心搖,真元不固,此星星天寶,油然融化,其熱如火,破扉而出,稱作“天癸”。女子十四歲天癸至,月經初潮,大都在月之初三,以應“三日月出庚”之義;或在十五,以應“月生甲”之理,實即月亮一月一圓,月經一月一來。
 
每經行二十七八天之時,氣動血融,壬水先生,月信將至,女子必腰痛身軟,頭昏欲眠,不思飲食,乃是信至潮未至,壬水生癸水未到之候。此為女工修煉最佳時機,可採癸前壬水。至月經潮到,癸水赤龍,三十時辰而止。訣云:“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金水過時徒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功,樹頭樹底覓殘紅。”
 
待月經將盡未盡之時,癸凈壬現,先天真一元炁復在真陰動時,又為女工修煉最佳時機,可採癸後壬水。馬丹陽《女金丹詩》云:“行上為真行下偽,留香去臭分壬癸。後天血化白如膏,直到純陽消籍鬼。”又云:“潮前潮後用神功,一點機關悟—衷。”“上”即乳房,分清壬水、癸水,用功時機在“潮前潮後”。
 
《女金丹》云:“女子自二七經行,一月一度,運行不息,與月之晦朔同度,不差時節。若差時刻,病作矣。故月月花開,時時經行,其所以行此經者,陽變為陰也。陽既變陰,則不可運,若亂行妄運,殺人不少。須在羝羊末觸藩籬之先,信至時用工。”信至時氣至血未至,正好用功;至兩日半經血已過,以白綾試之其色金黃,再續前功。
 
女丹亦用《參同契》之“兩孔穴法”,相互關照,一為兩乳中間之炁穴,一為子宮血海(下丹田)。血液屬陰,其質重濁,藏於子宮血海;血中之氣機屬陽,氣質清靈,上升於乳,女丹修煉先辨清濁。《女功煉己還丹圖說》云:“此段工夫,要分真假清濁。如煉假陰濁氣,必成疾病,醫藥罔效。果然真陰發動,周身如綿,醉漢相似,此時血海中如魚吸水—般,其樂景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斯為真陰發現之真境也。”
 
女子煉形之工,一在以陰補陽,二在回經返乳。女子有經無乳者,乃腹內無胎,血脈按月來潮;若有乳無經者,乃有嬰兒食乳,血脈上升於乳而化甘汁,此所謂“上有漏,下有漏”。
 
女工煉形化氣,須先以導引術築基,以醫藥調理身體,待至體健神全,丹功入手仍要自己按摩全身,疏通關節,調暢血脈,為斬赤龍作準備,以便回經為乳,煉液化氣。
 
首先要以內視法,打通頭頂百會穴和足底湧泉穴,“茍或天谷不熱,氣不上行;湧泉不熱,氣不下行,必須意注目視,上下其力以引之,認定二穴,不可少有差錯”。要點在“以目始意,以意始氣,以氣凝神,以神煉真,道天達地,無往不靈”。
 
其煉形功法當於子午二時,跨鶴而坐,緊閉泉扉(陰道),叩齒嚥津,兩手托天聳肩三十六次,鼻引清氣嚥下重樓,直至子宮血海,略凝神復運至尾閭,升上夾脊,透入泥丸,復自泥丸沿鵲橋引下重樓,送至兩乳之間炁穴。停聚良久,使津化為氣。復以兩手運兩乳,旋轉三十六次,將氣運至血海。
 
若行到丹田血海之中,氣機溫暖,自然有清氣一縷,升至兩乳。此時不可動念,仍依前式復歸血海。此氣乃血所化,其下降血海時,血海中必如魚吸水一般,四肢若醉,體樂難支。此時須拿定主宰,凝守中宮,停聚良久,復自然沿夾脊衝上泥丸,化為玉液,再下重樓還於兩乳間炁穴而止。
 
其功法要點是在月信前、經凈後之真陰動處,以心息相依、神炁相抱,微微運行。將先天—炁,自子宮血海之中,上升入兩乳間炁穴,使之化行周身,以呼吸調節火候,使炁繫息住,謂之“煉形”。《坤元經》詩云:“眼看乳間(炁穴)心在田(血海),息調來往自綿綿。兩天半後真陰動,恰在機中運火煎。”
 
又有按摩乳房之《煉乳訣》云:“左日右月一陰陽,鼻息內行名運罡。欲得陰陽歸日月,必須真火煉雙掌。”以雙掌聚真火煉乳,可先輕輕捂住雙乳,稍待片刻後僅以雙掌在乳前虛空間繞圈作揉乳動作,不必真觸及雙乳,以免刺激性欲。這種雙掌在兩乳前轉圈虛擬揉乳,以體驗內炁運行之感受的功法,其虛實亦因人而異,但火候必須輕靈合度。
 
此段功法,—在迴光寂照,二在呼吸之運用。《女金丹》云:“欲尋真人之息,須調後天呼吸之息以尋之。”“故息調則氣和,息住氣不散。”關鍵是調息要達到“沖和”景象。伍衝虛所謂:“夫妻並肩,陰陽合一;晝則同行,不前不後;夜則同住,不逼不離,如斯了悟,方是沖和三昧。”此即心息相依、神氣不二之景。其中迴光返照,亦以安舒自在為火候,以防氣鬱。
 
且未得大藥,不可久照,恐入魔道,但用十分之一時返照,以瀟灑自在為火候,以突見電光石火、慧光發現為景。伍衝虛又云:“火候誰云不可傳?隨機默運入玄玄。達觀往者千千聖,呼吸分明了卻仙。”足見火候之要,當於真息中求之。如此息從心起,心靜息調,神息默運,息息歸根,形質外煉,元和內運,金丹之能事畢矣。
 
 
三、斬龍全功
 
須選吉日,焚香拜祝,至誠不二,入靜室端身正坐,兩手交叉捧乳,垂簾塞兌凝神,心守炁穴,意默血海。如此靜候血海中真陰之動機,有意使動不是真動,乃是欲念,必得無意自動,方可煉之。
 
如體弱血虛,則於靜中凝神入乳間炁穴,兩手輕輕揉乳二十四次,將血海之氣微微吸起三十六口,升入乳間炁穴,仍以兩手捧乳,迴光返照,靜候血海中真陰動機。如若不動,再行揉乳二十四次,轉摩臍腹三十六次,口中嚥津三次,照前迴光,虛極靜篤,調息舒暢,萬勿意引其動而入欲念傷損神氣,火候要合度。
 
此時宜用真意涵運,將口中津液嚥下,引入血海,凝聚一刻,由血海穿尾閭沿夾脊升至泥丸,再經鵲橋嚥下重樓至乳間炁穴乃止。在炁穴停聚良久,以意化津為氣,稱作轉輪法,配以揉乳、摩腹之功,再運至血海而止,每坐都要轉。如此每日三坐,功至百日,血海中氣機溫暖,神機自動,有清氣一縷,上衝心舍,升至乳間炁穴。
 
如此行功既久,經血自調,每月依時而至,則預先算定月信將至和經血將盡之期,焚香靜坐,待真陰自動,先天一炁發露,如魚吸水,身體酥綿快樂,似有不可忍之狀,速迴光聚氣於海底,採取生機之藥後升前降入炁穴,煉液化氣,煉陰返陽,運火用符,烹煉為氣,落乎炁穴,散乎周身。如此血海真氣常生,每日真陰機動二三次,即運轉二三次,三百日功純,血自化炁,赤龍自斬。
 
此功倘不用火行符,其氣仍化為赤血,枉費前功;若用火過當,行符差錯,又致血崩之疾;必防危慮險,使氣歸血海,化血成氣,故經血由赤變黃,由黃變白,由白化無,方謂之“斬赤龍”。
 
斬龍之工,略分四步。一是心息相依,神炁不二,上至炁穴,下至血海,呼吸悠揚,聚內外之氣,打成一片,凝煉不散,由乳運化。鼻引清氣和口中津液嚥下,在炁穴盤旋,以先武後文之火入乎丹田,運息烹化,覺沿帶脈一圍腰中生熱,靜守自然,周身脈絡通暢,稱“玉液煉形”之功。
 
二是繼之迴光照定血海,暖氣自生,待熱如湯煎,涵伏片刻,自然穿尾閭過夾脊入泥丸,稍停片刻,此炁化為美液過鵲橋降下口中,和舌下津液過重樓送入炁穴,運息烹煉,由乳汁經絡流通全身,煉液化氣與內息合一,妙化自然,稱“金液煉形”之功。
 
三是在信至潮未至前,運息凝神,採血海真一之炁,與自己靈覺合一,升入炁穴,涵默烹蒸,散化周身,稱“索龍頭”之功。
 
四是在接近三十時辰癸盡壬生之際,血海真陰自動,迴光照定丹田暖氣,使聚不散,露出先天真一之機,引之過尾閭後升前降落入炁穴,氣化舒散周身,稱之為“擒虎尾”之功。如此壯者二年,弱者三年可補破舟,赤龍斬斷,乳頭縮如男子,方成乾體,丹基始立。
 
《女丹合編》載慈悲古母詩云:“迴光返照兩乳間,修神注在金鎖前(眼觀兩乳之間炁穴,神注兩腎之中,五臟各有精華,而精元獨藏腎海,此即人身之樞紐,百脈總會之地,三車搬運之始,男女修真之要害。如此河車自然運至中田,以補破體。)。二日半後黃變白,移爐換鼎煉成仙。”
 
斬龍之功,以女子年齡、體質而定。少女初潮未至,故無須斬龍,一步到煉炁化神之大周天。老年婦女至七七之期,血枯經盡,須按摩乳房再生血元,無中生有,重培生機,待恢復月經再斬之。
 
《女金丹》云:“如何養之使復生血元?亦不過收心養性、養氣凝神而已。不二元君曰:‘本是無為始,何期落後天?一聲才出口,三寸已司權。況被塵勞耗,那堪疾病纏。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迴旋。’”斬龍之功完成,女子就可以參照男丹修持,和男子丹功無甚差別矣。
 
 
四、採取生藥
 
女丹以溫運和化之斬龍功法,轉變為趁機收取之採藥功法。其功法首要無知無念,凝神入兩乳間炁穴。先以口鼻之外呼吸,催動自身體內之氣機。女子斬龍後經血化為玉液,自兩乳間隨氣機運行,流通百脈,滋潤全身。
 
此時以外息催動內息,使玉液歸根,並以內息凝定,結成還丹。如此以外息催動內息闔闢往來,逆升頭頂為進火,進火為採取;順降腹部為退符,退符即烹煉。吸則降火,呼則升水,上至炁穴,下至丹田(血海),靈覺靜中生動,用神抱氣,運意隨息。
 
《入藥鏡》云:“起巽風,運坤火”。運呼吸之氣即起巽風,鼓動槖籥消息,向爐中吹噓,風生火焰,精化炁生。採此生炁,即是採藥。先採心腎之氣煉之促生外藥,再採丹田之中外藥煉之引生內藥,終採內藥煉結而成大藥。外藥先生後採,內藥先採後生;無外藥則內藥不生,得外藥而內藥方就。煉心腎之氣,採外藥、內藥,皆用穿尾閭、過夾脊之後升前降的小周天火候進火、退符,至採大藥方用大周天火候煉炁化神。
 
女子靜坐至丹田熱氣初來,急運呼吸用意涵包凝煉,使之穿尾閭上行到泥丸,少停片刻,由明堂入炁穴溫溫然順落丹田,體若蒸籠,團聚不散。如此日日加工,一吸降火為溫,一呼升水為養,用心火腎水以內息綿綿熏蒸,六門緊閉溫養生藥。一年之間,恍兮惚兮,毛竅若癢,骨節若綿,丹田物動,便是生藥之景。
 
女士藥生,先天元炁一片熱起,異香遍身,神明自覺,緩緩收煉,意抱光定,運息團聚,不使外泄,直至眉上明堂放光,霎時之間見一火珠從明堂射出一丈多高,如閃電一樣,此乃基成得藥之真境界。此時須將元神穩坐中宮,如龍護珠,如雞抱卵,直至大靜大定,炁足神完,火珠不現,小丹凝結,外藥生於丹田血海之內,則採外藥引生內藥。待真陽逆入炁穴,須防危慮險,一念不生。
 
外藥採之本難,只怕當面錯過,內藥養生甚易,不過靜中久候。丹家一覺藥生炁到,即趁其生機,採而取之,收而聚之,轉河車而煉之,神抱氣住,在丹田封固運動真息,心火腎水溫養日久,方生內藥。女子採得內藥,色似桃花,膚若玉脂,一片神清氣爽之端莊自在景象,一望而知。
 
 
五、煉結還丹
 
女子斬龍之後,真元陽炁在丹田血海之中烹煉。此元陽真炁,熱如湯煎,神依息住,融聚涵蓋,時恍惚杳冥,癢生毛竅,四體如綿,此生內藥之景,急備火工在不老不嫩中速採而煉之,以免遺失。
 
其煉功為真息內運,吸降心中真火以養之,呼升腎中真水以溫之,子進陽火,午退陰符,卯酉沐浴,用小周天火候,意隨神照,用息運煉,使其坎離交媾。其煉結之功在先,法以呼吸綿綿,內運真息,不過微藉口鼻,神火隨息,返照烹蒸,文火溫溫,如鶴胎龜息,久而真炁凝為一團,內結粟米之珠,圓灼光明,盤桓活潑。
 
煉結之功成,再行煉還之功。煉還之時,要死心如灰,性清如天,六門緊閉,調合性情,定息運氣以抽鉛,行火煉形以添汞,以呼吸輪轉,河車搬運,先天大藥凝結,後穿尾閭過夾脊經泥丸移爐換鼎,落入乳間炁穴,稱作煉還之功。
 
丹還炁穴,坎離交媾完成,再行大周天火候,使其乾坤交媾。此時神依炁和,意涵息住,似有似無,若覺不覺,唯用內息,綿綿若存,呼吸外隨鼻口,出入若不在鼻口,又似未離乎鼻口,息運意覺,神明自知。其中百日生大藥,移爐換鼎等功法,可參照男丹行之。
 
 
六、會合胎息
 
大藥入炁穴,神炁凝結,乾坤交媾,進入煉炁化神階段。此時以意引元神下降,息運元炁上迎,於乳間炁穴之中神炁會歸一處,如夫妻結絲羅一般,漸融漸合,終於凝為一體,結為聖胎。如此神即炁而凝,炁即神而住,如懷孕一般而成胎。結胎而後之息,謂之胎息,即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不得息不成,息不得神無主,神息相依,是真胎息。
 
人身本有二氣,一為元炁,一為呼吸(息),二氣如“太極圖”般配合相包,合為一息,謂之“伏炁”。“胎從伏炁中結”,將後天口鼻之息默運為先天臍輪之息,用大周天火候靜養胎中生息,以胎息養仙胎,為十月溫養之功。
 
此時行“真空倒機”之法,即以“真人之息以踵”的工夫制伏呼吸,須前對臍輪後對命門,上自丹田炁海沿沖脈下至二足心湧泉穴,真息自然震蕩運動,口鼻無息。這樣依持身中元炁使息入胎,以胎息養胎神,入悠悠大定的先天狀態。
 
人有一分呼吸,便有一分生死,今逆修返還呼吸之息復歸未生前之仙胎息所,不入生死之鄉,炁滿不思食,自然避穀,氣息似在臍輪又似在虛空,覺有終無,如“活死人”,胎息功成。詩云:“未死學死終不死,逢生殺生永不生。不死不生真人妙,涅槃一證大功成。”
 
 
七、調養出神
 
馬丹陽《女金丹詩》云:“生生化化讓人為,這點靈明卻不虧。自性如如觀厥妙,靈丹接就正斯時。”調養大丹出陽神是入定之功,以完成煉炁化神、調神出殼之步驟,使靈明性體變化自如,約需一年時間。
 
先行百日養胎之功,將“胎從伏炁中結”之胎息功,變為“炁從有胎中息”之“胎中生息”功。入定時由胎內運息鼓動,引胎隨動,息住胎中,呼則升水以養之,吸則降火以溫之;火不覺乎始有終無之起止,息不覺乎外人內出之往來,百日相合如一,神炁大定。
 
繼之再行百日“五炁朝元”之功,即以五臟真氣隨息入胎中凝煉,以全藥力,使胎生神。復加百日,化去胎中之息,方能養全胎中之神,元炁渾蒸,炁化為神,陽神大定,直至滅盡胎息,稱為“堅固胎神”之功。
 
三百日胎神大定,謂之“胎圓神全”,到化至無一息之動,稱作“滅盡定”。至此須將胎神由炁穴向上遷移至泥丸宮,自性如如的太和元靈真性朗照腦中。陽神一名嬰兒,在腦中盤結數周,自然衝開天門,霞光三耀,電閃雷鳴,泥丸出一縷清氣如煙到空際,嬰兒端坐其上,開眼重見人世,即為“陽神出殼”。隨之調養出胎嬰兒,先是多入少出,繼而漸出漸遠,其時須道伴護持色身,不可驚動以傷神體。
 
 
八、待度飛昇
 
陽神出殼,嬰兒現形,必經三年哺乳,九年絕陰,方始成熟。其功法須將陽神煉絕五臟陰氣,合成純陽一片,丹家自《抱樸子內篇》即相傳人之陽神入宇宙中,易被外太空之罡氣破壞,必須煉至純陽,方能抵禦三十三天上的罡氣,來去自如。
 
修煉之人即入真空大定,煉到出在定中,入也在定中,嬰兒老成,三千功滿,八百果圓,自可待度飛昇。飛昇之日,沐浴更衣,拜辭道友,焚香入定,見其頂出靈光,悠悠直上,或有香風慶雲,鶴唳鸞鳴,仙樂繚繞,漸入高遠,則女修成功,達到仙人境界。
 
女子丹功,斬赤龍之後,略同男工,其百日採大藥,七日過大關休歇一場,十月養胎,調神出殼,男女丹訣一致,所謂“男女修丹首不同,陰陽煉法理相通。初工清凈為根本,築基先須斬赤龍。”唐朝汾州刺史崔恭之女崔少玄(號月華君)有詩云:“綠鬢朱顏曾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開簾瞥見梅花發,一段春光莫放遲。”“不求外護不參禪,眼底蒼桑任變遷。丹徑須知從直上,玄珠只在我胸前。”
 
另外,女丹修煉入手,調理身心疾病為第一要事。先要請中醫用藥調理氣血,使月經正常,經絡暢通,心情寬舒,體健無病,再行修煉。其次,要以易筋經、八段錦等動功導引術活動經脈,先在動中求靜,化動入靜,務使氣血暢通,再行按摩靜坐。同時,要習避穀法,以調理經血之疾。避穀法為女修之捷徑,且可治療白帶多、經痛等疾患。
 
再者,女子血旺則氣旺,因之入手不要急著“斬赤龍”。斬龍功法之揉雙乳,可採用發熱的雙掌在兩乳前虛擬繞圈的手法,是否接觸雙乳要因人而異,因功法進度而異,火候一定要輕靈適度。
 
復次,女子靜坐練功,凡身有隱疾或患有惡疾者,反倒易產生出神的幻覺,能眼見異物預知後事,便以為自己修煉出了神通。有的女子靜坐多年,滿口佛法禪理,眼有光感,身覺異象,甚至見到嬰兒現形,從而走火入魔者多有,此皆孤陰寡陽未沾雨露之弊。
 
女丹之修煉,會將隱藏在心底連自己也不曾確知的微細心理激發出來,其暴露的欲念與社會倫理道德之差異令入瞠目結舌。女子孤修比夫妻雙修更多魔障。丹道是科學,不是社會倫理學,應以人體科學的規律疏導之。糾正的方法宜以鉛伏汞,以炁凝神,性命雙修,陰陽交配,消陰煉陽,陰盡陽自純,幻覺遂不再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丹道氣功的源頭,向上可追溯到黃帝時期,具有五千餘年的歷史。昔黃帝曾問道於廣成子,事載《莊子‧在宥》篇中,盡泄修真之底蘊。道教學者陳櫻寧先生評曰:“這段文章,把長生不死的道理和盤托出,玄妙無倫。凡後世丹經所言,煉己築基、周天火候之說,無不在此。”
 
但是,後世的丹經道書,大多未能繼承此直捷純正的宗風。翻開一部《道藏》,五千四百餘卷,篇篇鉛汞對峙,卦象滿文,隱語璧喻層出不窮。初學讀來,宛如盲人摸象,無從下手。
 
《悟真篇》渭:“饒君聰慧過顏閡,不遇真師莫強猜。只為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道家丹學貴在從師,必依真師口訣,臨爐下功,方保無虞。若捧本丹書作為教材,按圖索驥,萬無一成。首先,古人撰著丹經,以示門人者,必耳提面命,逐句講解才能貫穿運用。其次,丹經多是一家之言,或言天元,或言地元,或言人元;或言清靜,或言陰陽;或言頓法,或言漸修;致言權法,或言實法,或為一時糾弊所撰著者。
 
丹經閱多了,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大多丹經互相抵觸或相互矛盾,無所適從。古云: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所以,古人重訣不重文。即使將所有丹經搜購齊全,若無明師指點,也只是鑽得進去,走不出來,被迷困在丹經的文字遊戲中。
 
再者,丹道之學,本是“虛無大道,無著真宗”,而丹經之中取象作譬,立言設相,尤其多見於論火候一事。火候者,必須是自己練功體會的才是真。丹經中每言功中是何異景,有何異象,讀之害人不淺。每言火候,“外陽舉時即是藥生之候”,遺害最深。導致學者先入為主,心中有了形象,頭腦中建立固定摸式,往往憑空想像追求,由此多落魔道,不能自拔。
 
前輩云:“假開關,空打坐,無有麥子推甚磨”,蓋言此也。在致虛靜篤之中,藥苗才生,即去檢查外陽動否,則著相生情而發生泄變之虞。這也是古聖不肯將火候留於文字的原因之一耳。《金剛經》謂“凡有所相,均是虛妄”,認不得真。
 
因此,首務之急,應求得真師口訣,丟下丹經,務實下一番功夫,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再去看丹經才無妨礙。以訣印書,知書之真偽;以書印訣,知訣之正偏,可矣!吾勸初學,莫將大好時光盡浪費在鑽研丹經上面去。
 
《馬丹陽修真語錄》中講:“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不如一切不讀,觜盧都地養氣,最為上乘。”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必須功夫純熟方可著丹書,總之要胸中灑脫,無疑滯。不然必受其害‧‧‧”又說:“不讀丹書,工夫總做得快。昔我與懷經(柯葆真)、(孫)元博三人同時下功,元博是不讀丹書的,三人工夫第一個快”,所以“丟下丹書,一心下功,最要緊。”
 
若看丹書,宜選取一些淺顯易懂、點透究竟的,如《心印經》、《日用妙經》、《胎息經》.《呂祖百字碑》、白玉蟾《玄關顯秘論》、《修仙辨惑論》和張三豐《道言淺近》等。有益於修行,無損於心思,若能細細玩味,受益良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初坐雙修
 
凡上丹之時,必先身閒心閒,行所無事,等到心平氣和,呼吸微細,然後盤足,雙手附膝,二目空前,何也?心即性也,氣即命也。未坐之先,將坐之際,必先有此一段蘊蓄工夫,萬緣放下,沐浴洗心,如冬之退藏,與天地合其德也。現在普度宏開,道在火宅;修真之子,人事多勞。若無此蘊蓄工夫,上座之際,清濁未分,煩火必起,雖勉強做去,效力無多,其甚者則有損而無益也。所謂身心俱閒者,即雙修之發端也。所謂心平氣和者,即雙修之下手也。至於平視之際,收取陽光,與日月合其明也。神團光聚之時,各種消息依次而起,如春之萌動。守竅以後,猛火鍛煉,如夏之暢發。及至氣機微和,七月秋涼,八月秋分,瓜熟蒂落,退藏封固,又復由秋而冬,與四時合其序也。修煉必識層次,此其一端也乎!
 
 
二、平視雙修
 
或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煉精、煉氣、煉神,全賴此火。故以二目平視空前,即雙修也。二目迴光守竅,即雙修也。豈知雙修之理,在陰陽之扣合,而不在奇偶之排列。彼禪門之頑空枯坐,何嘗不盤二足,扣兩手,兩耳內聽,兩目內視耶?其百無一成者,無非不得陰陽扣合,交相為用之理也。歷代祖師,言垂簾而不言平視;言平視而不言垂簾。蓋以無上口訣,非時不傳,此中大有真理,洵不可以不辯。二目聚五臟六腑之精,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者也。當平視之際,全用陰陽扣合之理,乃得生生造化之機,而君火、臣火、民火發火之源頭在是。夫道也者,一陰一陽之謂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盡人而知。獨於上坐之時,平視未久,多將二目合閉,孤陰不生,此之謂也。有時二目平視雖久,而過去、未來、現在
雜念遊思,又纏綿不解,神不團者,光何能聚,獨陽不長,此之謂乎!夫光也者,發於目而為陽者也;神也者,發於心而為陰者也。光者,火也;神者,亦火也。光陽火而神則陰火也。平視而不團神,與團神而不開目平視,以收足陽光。孤其陰而獨其陽,試問生生之理安在?久而不悟,終必老死無成。故平視恰到好處時,必須心清神足,目正光平,心目之間,平正之際,有竅竅相對之妙。心與目同其明,神與光一其致,二火同宮,陰陽扣合,生子生孫陽和暢發,方能做到當前空寂,不識不知之境界,而後有光可迴,有神可聚,神與光紐結不解。凝聚竅中,而後有皎日臨空之象。返照工夫,相因而見。爐火至此,其有不燃之理乎?師尊云:“現在漸法,須步步踏實。第一步做足,方可說第二步。果能平視得力,以下工程乘機
起矣。”故平視時之雙修工夫,尚未做到,絕不能言及迴光修性、返照修命之工夫也。
 
 
三、守竅雙修
 
平視既久,已恰到好處,光迴竅中,起種種感覺,得種種消息。使不乘機而利導、依法以行持,心於目不同其明,神與光或未一致,或則守竅不緊而散其神,或則緊閉兩目而陽光隔斷,陰邪阻滯,幻妄叢生,認假作真,是謂虛延歲月,修真之子而有是弊者,當亦猛然覺悟矣。從前修士,未嘗不知凝神迴光之說,而其神終多未凝,光多未回者何也?蓋下手之初,即言勿忘勿助,自自然然,活活潑潑,及垂簾守竅之時,陰氣一動,受其壓迫,二目為之緊閉,深鎖重門,永無開日。此師尊所以大聲疾呼曰:“閉目者,盲修瞎煉,老死無成。”《玉符直指》曰:目照不可不知也,知其目照,則心照皆為目照也。目為陽而心為陰,心目之分,陰陽之判,是不可以不慎,交相為用,則得之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法以“心息相依”為“起火”,以“神息兩忘,泰然入定”為“止火”,此為通用普遍的口訣,無論在“煉精化氣”時、“煉氣化神”,以至“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時,均可運用之。
 
蓋“止火”者,無非停止用助長之“武火”耳。若不究明此訣作及時運用,煉精時到陽生勃舉不知此訣,則往往發生泄漏之變。若陽關不能閉,則丹基不能完成。
 
又如第二步煉氣時,不知此訣,雖氣足不能結丹,結丹後不能養丹而使丹足行大周天。
 
第三步煉神時,不知此訣,定力不純,心光不圓,亦不免有滲漏之患,必致退滯小果。古人有“見漏”、“情漏”、“語漏”三種滲漏之說,及不離定境而現威儀之說,皆為勘驗性定神全之要旨。是否能恰到好處掌握好“止火”的關鍵時刻和秘密機要,亦最為切要。否則便不能防危慮險,煉性入微,事事無礙。
 
為了便於掌握,以免臨機慌亂,特列汪師(汪東亭)《體真山人丹訣語錄》數則於後,互相發明,聊作參考。
 
一、“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必轉入神氣相忘,方能入定;茍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為重要”。此“忘”字即“止火”秘訣也。
 
二、“做到陽生,恍惚中覺外腎微動,速即去外邊(心息)相依,要如電快,不可遊移,不可轉念。(心息)依到微時,再須一定。定到定不住時,然後罷工。不可外腎倒後即起身罷工,務須連續一定(此定即止火也),則所感先天於身中,後天各得其所矣。若陽生後即罷工,則先天難得,尚未在身中安定(所以有泄精之變)。故陽生後一定是要緊的(定即止火,實為採藥法訣也)”。故曰採取火候,唯在“陽前一定,陽後一定”八字。
 
三、“先天大道,神氣合一。故動亦神氣一,靜亦神氣一。因心息相依而入定,是神氣同定於虛空中而入定,極真空之境矣(如此深入定境,即止火之要求,氣亦得而泄哉)。及其靜極而動,動乃自動。故氣一動,神即一覺(即‘子動午覺’之說),所謂時至神知者,乃神氣同動也。動則外馳,逐妄則為二。動而不妄馳,速即在外相依,則仍舊合一,仍為先天,故謂之定續定(此煉氣時止火之訣也)。心息相依,便神定也”。又曰:“神氣大定時,氣動神覺,即將離定,而欲分二(將泄氣矣)。我即在外面相依,所以繼續此定(此‘止火’真訣),不致分而為二,故仍合一。”
 
四、“世人不知虛無二字作何解,即入頑空一流。豈知虛無二字,乃修身之要訣,性命雙修之微旨也。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而神自清,忘其形而氣自靜也。”故能真虛無,便能真止火也。
 
五、“你有息在外邊依,無息在外邊定,只此二言了耳。有息無息,你不須去安排,要順其自然。有了(息)你就在外邊(心息相)依,無(息)了則在外邊定(此即煉神之止火訣),是為真空煉形”。
 
六、“因陽氣至足時,周身皮肉跳動,如蚤在身上咬,此時便須忘,以便把火止住。及到忘不能忘時,或起而徐行,或略看道書,把身心徹底移開,以不忘之法以忘之,是比心息相依更深層次的止火封固法也”。此重秘機,人鮮知之,故特別提出,供給丹道朋友參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正確區分反應與偏差
 
在練功中及練功以後,會產生許多感覺,出現各種反應,凡能自行控制和消除,或練完功以後自然消除,或在短期內能消除者,這些不是練功偏差,而是練功的正常反應。由於有些練功者沒有弄清,把兩者混淆起來,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
 
練功者不論選擇何種功法,都會有反應。反應的症狀和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和錯綜複雜的。因此,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出現的一系列反應症狀,是關係到練功者能否堅持鍛煉的一個問題。對反應症狀沒有認識,誤以為是練功偏差,就會影響練功者的信心,甚至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練功反應,是指練功者在練功的整個過程中,機體不斷調節和適應時所發生的各種不同的反應症狀,此與練功者的體質、性別、年齡、功法、練功程度、病情、情志變化、經絡敏感程度等的不同,而所發生反應症狀也不同,症狀的輕與重、症狀出現的時間也不同。
 
二、練氣功反應
 
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反應不一,下面以幾種常見情況進行說明:
 
1.身體疲勞與酸痛。在練功初期,由於坐、站,功後感到下肢與肩胛部酸痛和乏力等。可能由於該部放鬆不夠,肌肉緊張,或盤坐、站立時間長,身體沒有活動之故,故開始練功時必須使全身肌肉各部放鬆,作些有關準備活動。但不要練功的時間過長,可逐漸增長時間。
 
2.呼吸短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是由於呼吸不適,用力過強,腹式呼吸不適,及姿勢不準確之故。因此初練時必須先從自然呼吸開始,姿勢也要自然放鬆。
 
3.心跳加快,呼吸不暢,煩燥不安,不能入靜。這是由於練功過於緊張,或停閉時間過長,呼吸用力過強,或者精神不愉快所引起的。可以暫停練功,休息片刻,待心情安定下來再練。
 
4.有人在練功時肌肉發癢,肌肉跳動,雜念紛紛,思想不易集中。這些可以不必介意,繼續練一個時期,此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5.有人在練功後,有的病灶反而疼痛加重。這是氣衝病灶。遇此情況,應予忍耐,經過一個時期,不僅不再痛,病情反會大有好轉。
 
6.有人練功後有饑餓多食,發生胃酸過多,是由於飽食後進行練功所致。所以練功必須在飯後一小時後進行。
 
7.練功時間,如發現感覺臀部沉重,肩有壓力,都是練功成效的象徵。如發現有冷、熱、輕、重、痛、癢、濕、滑等多種現象,不要害怕,堅持練功,即可消除,不可因此停止。
 
8.練功的時候,有的人不由自主地發生身體搖動現象。如搖動後身體舒適,症狀減輕,就是好現象。
 
9.練側臥式如發現大便次數多者,應當變換姿勢,並將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大趾。
 
10.練功中發生幻視、幻聽的時候,心理不可放棄丹田,要精神穩定,不可恐懼多疑,否則導致弊害。
 
11.遇到一般感冒的時候,不要停止練功。多喝些開水,繼續練功可以治癒。嚴重感冒再配合服藥。
 
12.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練功。可能出現月經比平時多,這樣可減少練功時間,把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心部。如月經再多時,可停止練功。如月經提前,也別害怕,過幾個月就會好的。
 
13.婦女因是胸式呼吸,練功用腹式呼吸,開始可能產生一些不適。如兩脅痛,容易疲勞等,可把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心窩處,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14.練功中發生頭痛、頭暈、頭沉等現象。這是由於練功急於求成,呼吸用力,或在練功時生氣,感情衝動,心情不安,恐懼所致。一定要輕鬆自然,逐漸鍛煉,有一個過程;心情不好要停練。
 
15.練功時口腔唾液增多,不可以吐出,要嚥下去,能助消化。
 
16.當練到一定時期,有的人會發生四肢或軀幹亂動的現象。如果動的輕微,時間不長,自己可以隨時控制者,這對身體有益,可以不必介意;但如果動搖的過甚,時間過長,影響食欲,精神疲憊,不能自行控制者,是屬於偏差,應暫時停一段時間練功。
 
三、練氣功何謂偏差?
 
凡是由於練功,機體出現異常現象,或者出現不良反應,造成痛苦,有損身心健康,自己又不能控制和消除,而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在短期內不能緩解者,稱為練氣功偏差。
 
一般情況,在練功中不能下結論是否出了偏差(除了大動不止),大部分在練功以後按上述情況來衡量較為合適。
 
假如練功真的出現偏差,首先要有正確認識。它與體育鍛煉後出現肌肉酸痛,甚至有些損傷,例如過度運動引起肌肉牽傷,以及用藥的不良反應,以至過敏性休克一樣,只要認識了,加以預防,練功是完全可以減少發生或不發生偏差的。
 
(一)練功中出現偏差的原因
 
1.緊張:精神及軀體沒有完全放鬆而有所緊張,以及怕練功出現偏差而造成緊張等。
 
2.過度與急躁:呼吸過度深長,以及急於求成。把呼吸加深加長等,過度或急於意守、盲目用意念引導,通過大小周天出現的某些反應:過度加長練功時間,急於把功練好或把病治好;過度強調某種姿勢及架式急於發放外氣。總之,做任何事都不能過度(吃飯過度還會有不良反應)及急躁,練氣功更是如此。
 
3.沒有很好地掌握氣功的方法及原理,對氣功書中的一些描寫沒有理解,或者沒有及時找有關氣功老師加以指導。
 
4.練功環境、空氣不好,或突然受到驚嚇刺激。
 
5.經絡敏感的人(練的效果很快,也容易出偏差)及神經質(神經衰弱、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最容易出偏差。
 
6.練功與其它鍛煉一樣需要準備活動,不要生了氣練,心理安定下來,排除二便,飯後不要馬上練;又與其它鍛煉一樣需要整理活動(注意做好收功)。如果不注意上述二點,也容易出偏差。
 
7.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質,神經類型,病情,選擇自己所練的功法。否則也容易出現偏差。
 
8.用意念引導氣運行路線不對頭,或不求循序漸進及自然安適,心理上追求新異感,或把大動作為目標等。
 
9.意念太過或不及,守竅的意守太緊,則易造成氣不能循經絡自然運行,而凝聚於頭頂、胸背、腰腹或四肢等部位,出現局部的脹、悶、重、痛,甚或嘔吐、肢腫等不適。
 
(二)練功偏差的臨床表現
 
練功偏差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可概括為精神和軀體兩方面:
 
1.精神方面
 
表現情志和精神方面的改變。例如,煩燥不安、焦慮、憂鬱、易怒、悲傷、哭或笑,行動失控、幻想、幻聽、幻視、幻景、強迫觀念、失眠等。
 
2.軀體方面
 
(1)頭部出現頭痛、頭暈、頭重、頭輕、頭脹、頭昏、頭癢、頭部有氣感、頭自動等。
 
(2)胸背部出現胸憋悶,心慌氣短,呼吸不暢,胸部氣滯,兩肋脹痛,呼吸紊亂,胸背疼痛、脹沉、跳動、氣串感、癢等。
 
(3)腹腰部、陰部出現便秘、腹瀉、腹痛、腹脹、食欲不振,腸鳴、腰痛、腰沉重、腰腹部氣串感、丹田熾熱、遺精等。
 
(4)四肢出現大動或小動,四肢無力,兩腿脹痛。
 
(三)練功偏差的診斷
 
1.凡是由於練功引起的痛苦,不能自己控制而短期內又不能消除,而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者,均考慮練功出現偏差。
 
2.練功者經絡敏感或神經質出現上述現象更應考慮。
 
(四)練功偏差的治療
 
1.一旦出現偏差,應暫時停止練功,而後找出偏差的原因,針對原因糾正,或請教氣功老師幫助糾偏。
 
2.應做好事先預防,熟悉出偏的原因,掌握好練功的基本要素,並不斷請教氣功老師。
 
3.常見出偏原因及防治。
 
(1)頭部出偏差常見原因及防治:意守過重或意守部位偏高,應先放棄意守,或把意守部位放低。因呼吸用力憋氣者,應改為自然呼吸,或任其自然。
 
丹田無氣感就強行以意引氣,治督脈闖三關(尾閭、夾脊、玉枕)時,造成升至頭部不下者形成衝頭,練功到一定程度,丹田部位氣感( 發熱、脹、腸鳴等)充足以後,再微微用意順其自然引。
 
(2)胸、背、腰、腹、會陰部出偏常見原因及防治:因呼吸用力或意守強度過大所致胸悶、氣短、呼吸不暢,應改為自然呼吸,順其自然及停止意守,或改為似守非守。
 
因含胸過度或故意挺胸聳肩,應改為全身自然放鬆。
 
因腹式呼吸或閉氣過長引起腹脹、胸悶,應改為自然呼吸,不要做停閉呼吸,或做自我揉腹功。
 
心跳、心慌,由於閉氣過長,默念字過多,挺胸和彎腰過度,或練功過長而疲勞,呼吸太用力,都能引起心跳、心慌,應糾正姿勢,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3)四肢出偏的原因及防治:多因功前追求外動,或對外功進行不同形式的暗示誘導所致。應消除恐懼心理,做放鬆功,放鬆心理及全身,同時試練站式下按式:十指用力張開伸直,意念集中到手指,搖動手腕,抖動手指,或施行拍打法。
 
(4)精神出偏原因及防治:多因功中受驚,或刻意追求功中奇異影象。作功時宜選安靜的場所,以防驚功。如已驚動,可停功數日,待精神緊張狀態消除後再練。在練功時,有時會出現大動不止的情況,影響身心健康,嚴重者可造成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
 
其治療方法是,練功者沿垂直方向向下大動時,即用雙手高舉於百會穴之上,兩手中指在頭頂接觸,兩掌迅速作搓動;沿垂直方向向上大動時,則用兩手中指在小腹前接觸,對準兩湧泉穴連線的中點,兩掌迅速作放鬆搓動;左右旋轉大動時,雙手在胸前合掌搓動。
 
如果大動後,由於精神緊張,練功者對這樣簡單的動作已難以完成,此時可請氣功老師可以發放外氣點穴。或者用手指從其後枕部開始,向下沿脊柱旁肌肉群慢慢、輕輕地劃動,直到尾骨,這樣可以使自發動者的動作幅度明顯變小,動作頻率明顯減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練功中出現的現象哪些是正常反應?
 
練氣功時身體會出現一些感覺,如酸、麻、脹、涼、熱、重、癢、蟲爬行等,稱之謂“八觸”。這些都是正常反應。練養氣功也會有這些感覺。下面分別述之。
 
1.頭皮發癢。頭為三陽之宗,平時經絡不甚通暢。練氣功使真氣運行旺盛,就會刺激頭皮發癢。遇到這種情況,萬不可停練氣功而抓癢,最好是置之不理,待經絡通暢,癢自然會消失。
 
2.身體某部位發麻。行功時在經絡似通未通之際,常在臟腑經絡某一部位或四肢某一部位產生麻的感覺,應繼續練下去,經過十數日方能消除。
 
3.熱感。練習氣功有時會在身體某處產生熱感,這是內氣流衝之表現。熱的部位因人而異,有的先出現於頭部,衝破泥丸宮,轉而入天心,下華蓋、玉堂,過中庭而入巨闕,再通過三脘,下神闕,歸於海底。有的先充實衛氣,濡潤皮毛,達於四肢,充滿丹田,轉入督脈,上升泥丸宮,再由天心下承漿,沿任脈下行,歸於海底。內氣充滿周身後,某一部位的病灶,則有真火灼灼而發生痛熱感,沉屙宿疾由此而逐漸消除。
 
4.脹。練氣功在入靜之後,真氣運行,就感到皮膚發脹,尤其是四肢,感覺最靈敏,面部也會有發脹感覺。這種感覺,有的鍛煉一兩天就發現,有的十數天才發現。總之,這是氣通經絡的第一步感覺,比較容易覺察。
 
5.大。在行功過程中,有時感覺身體很高大,這是真氣通暢,微小的經絡擴張,身體各部出現充實膨脹的感覺。待氣充全身,通行已久即自然消失。
 
6.小。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異常矮小,這是真氣由外入裏,集中於丹田而出現的一種幻覺,不久就會消逝。
 
7.輕。練功入靜後,在真氣運行過程中,有時覺得身體輕飄飄好像飄浮在空中,像要起飛的狀態。這多半在吸氣時出現,因為吸氣時真氣是向上的。
 
8.重。練功入靜後,真氣下行,隨呼氣而下入丹田,有時感覺身體異常沉重。多數初練者有這種感覺。
 
9.涼。有不少人在談到意境時,在心腎交通之後,出現過“涼徹心脾”的舒適感覺。這是任督循環,天地交泰,腎陰充足,腎水上潮的表現。
 
10.亮。氣功練到一個相當階段,有的人天心會發現亮光,時隱時現,像閃電一樣。有人認為這是經絡暢通,機體生命活力旺盛,生物電活躍的緣故。
 
11.矢氣:練功時,有時呼氣時感到有股熱流由上而下,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加強,會出現矢氣(即放屁)現象。
 
上述現象不是每次練功都能出現,也不是每次練功時所有的感覺都同時出現。所以練功者不必去追求。
 
二、練功中的哪些現象屬於不良反應?
 
如果是練功不當,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反應:
 
1.原有的病情加重,並出現厭倦練功的現象。這裏首先要說明一種情況,正常練功時原有的病情可能會出現反覆,如自我感覺不好,或某些生化指標不正常。像有肝病的人,練六字訣時,可能出現肝區疼痛或肝功化驗指標偏高等現象。中醫認為,許多疾病發生的過程,就是邪正鬥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練六字訣使身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形成正邪相爭的局面,從而造成局部或全身的各種病理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練功者大可不必驚慌,應堅持練習下去。臨床實踐證明,經過幾次反覆,病情會趨於好轉,最後達到痊癒。但是如果原有的病情過分加重,反應十分強烈,而且產生厭倦練功的現象,這就是不正常的現象,應暫緩練功,檢查原因。一般來講,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練功過度,耗氣傷血,形成氣機失調,陰陽失衡,
引起病情加重,出現體虛氣衰的現象而厭倦練功。所以在出現病情反覆時,練功者應審慎對待,即不要驚慌失措,亦不可盲目自喜。
 
2.頭昏腦脹,胸悶脅滿。這種不適之症主要是由於呼吸方法不對而造成的,如呼吸頻率過快、過慢、過於執著,或形成胸式呼吸等。
 
3.氣塞氣滯,內氣亂竄。這是由於“以意領氣”沒有掌握好,或時機不成熟強行意領,或意領時意念過重,或不懂經絡而瞎領所致。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常見偏差
 
1.頭暈、頭痛:初學氣功者,一因急於求成,二因呼吸用力不當、不勻,以致氣衝頭頂,血壓升高,出現頭部脹痛、眩暈。
 
2.失眠、健忘:體質虛弱者,在練功時功法選擇不當,如該做動功的去做靜功,該做靜功的去做動功;在練功時呼吸和動作不協調;特別是練自發功時不掌握要領,不注意勞逸結合,常常會引起失眠、健忘。
 
3.胸悶、胸痛:常見於呼吸時用力:呼吸間隔時間過長,以致憋氣,或練動功時呼吸和動作不協調。
 
4.腹脹、腹痛:常見於呼吸用力,人為地向丹田屏氣,或飯後練功。
 
5.腹瀉、腹痛:練功時不注意環境條件,受到風寒,或受有毒氣體的影響,或吃冷飲後練功,都會引起腹瀉、腹痛。
 
6.陽痿、遺精:常見於體質虛弱,或本身患陽痿、遺精者,功法選擇又偏於靜功,忽視動功和強壯功鍛煉,以致陽痿、遺精疊現。
 
7.腰酸、背痛:常見於氣功初學者,腰背部不夠放鬆,練動功和硬功時,呼吸、意念、姿勢、動作不協調,也會發生腰背酸痛。
 
 
二、糾治方法
 
普遍採用氣功按摩法治療氣功偏差,治療時術者將左手按在患者患部或鄰近穴位上,由左勞宮發放外氣,使患者局部有溫暖或酸、脹、重壓、氣流等感覺,再通過術者右手在患部作按摩,常用方法為:
 
1.頭暈、頭痛:椎前額區、拿頂後的兩側,點按太陽、印堂、風池穴。
 
2.失眠、健忘:推眉心、項後,點按安眠、神門、風池穴,並囑患者行梳頭功。
 
3.胸悶、胸痛:推運八卦(由內向外平推胸部和兩脅)。點按膻中、內關穴。
 
4.腹脹、腹痛:推軟腰(腰椎兩側)、摩腹部,點按氣海、足三里穴。
 
5.腹瀉、腹痛:擰臍圍、摩腹部,點按關元、足三里穴。
 
6.陽痿、遺精:摩腹部、推尾閭,熱運丹田,點按關元、曲骨、三陰交穴。
 
7.腰背酸痛:拍背部,按腰眼,拿肩中,點按八髎、委中、承山穴。
 
 
三、防偏常識
 
1.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內不能練功,以免氣行逆轉,出現腹脹腹痛。
 
2.功前需排除大小便,使腸道通暢,膀胱放鬆,腹部鬆弛。這樣容易氣貫丹田,運氣流暢。
 
3.功後不可馬上喝冷水、吃冷飲,否則會刺激腸胃,引起腸胃管的突然收縮,以致腸胃功能紊亂,產生急性腹痛、腹瀉等。
 
4.練功後不要馬上用冷水洗手、洗澡。人在練功時,大量的血液通過心臟流向肌肉皮膚,練功後突然受到冷的刺激,皮膚、肌肉中的血管、毛細血管就會驟然收縮,使回心的血流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的負擔,影響心臟的健康。
 
5.在過度疲勞或劇烈活動以後,不能馬上練功,以免虛弱,或引起氣急胸悶,並因此導致不良的後果。
 
6.在暴風雨和雷鳴閃電時不能練功。練功時,人體內的生物電能起很大的變化,這時練功,大自然的雷鳴閃電將對人體起有害的作用。
 
7.要節制房事,防止縱欲傷身。房事後不能馬上練功,以免走失真氣,甚至滑精。
 
8.有內外傷出血時,禁止練功。
 
9.各種炎症的急性發作期、肺結核活動期,以及各種癌症有廣泛轉移或劇痛時,禁止練功和自發功。
 
10.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或有嚴重心律失常,或安靜時心跳在每分鐘一百次以上者,禁練動功和自發功。
 
11.孕婦及婦女月經期不宜練動功和自發功。
 
12.空氣不暢或有有害氣體的地方不宜練功。
 
13.練功要排除“七情”的干擾,因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練功前要心平氣和,和顏悅色,練功時才能達到心境清平,意氣合一。
 
14.在練動功和自發功前最好先練靜功,調勻呼吸,以免練功中產生胸悶、氣急。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練功過程中有不同的反應,有不適應感、生理效應、心理反應以及個別的偏差反應等。分述如下:
 
不適應感:常出現在練功初期,如憋氣感,姿勢重心不穩,不能輕鬆自如,輕度疲乏,思想不易集中或容易入睡等。處理原則:不必擔憂,要有信心,循序漸進。呼吸逐步拉長、加深;摸索適合自己的姿勢重心;功前儘量不做容易過度興奮的事;擺脫紛紜雜念,訓練意念集中於丹田。
 
生理效應:初期及練功期間均可產生。反應多種多樣,如因腸蠕動增加的腹瀉,因消化功能的提高而出現的饑餓感和體重增加,因深呼吸鍛煉使肺活量和胸圍增大,血循改善而有全身或局部的熱流感,以及可出現輕、重、癢、澀、浮、沉、軟感等。處理原則:既要認識生理效應是好的,但又不要刻意追求這類感受,要由其自然形成。否則易分散練功精力和出現弊病。
 
心理反應:即精神方面的自我感覺,在練功各階段均可產生。其特點是沒有器質性的變化,也無客觀的體徵可查,時輕時重,感覺不定,甚至說不出有那些具體的不適,一旦理解即可頓時減輕或消失。如自覺全身放出強烈的白光,上下通明,此後全身感燒灼痛,練不好功了;在似睡非睡狀態中出現幻聽幻覺:氣運行時某一經絡中有不疏通的感覺;由於書籍和傳說的影響,出現離奇感覺難以消失,等等。處理原則:針對產生這些反應的原因,指導其正確理解反應的形成過程,以有說服力的論證,誘導解決。
 
偏差反應:偏差是少見的。只要及時糾正,不難解除。茲介紹常見的幾種反應的產生原因和糾正方法:
 
一、呼吸過度用力引起
 
急於求得深呼吸,刻意追求其深、長、細、緩的呼吸,呼吸次數過少,停閉呼吸或默念字句中追求過長者,吸氣過速,或一次吸氣中分二次以上連續吸氣的不適應生理的假呼吸。姿勢過度彎曲影響呼吸法進行,練功時間過長和衣著緊縮或未鬆開腰帶等,均可產生氣悶、呼吸短促、呼吸之間有補償性的深大呼吸出現,或短暫的潮式呼吸出現,有疲勞、心悸、心慌、難以入靜等現象,不能堅持一次練功的結束。處理原則:呼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二、姿勢不正確引起
 
(1)盤坐式,彎腰,易氣阻,姿勢不穩,上身隨呼吸呈不倒翁式的搖動,腰酸。
 
(2)平坐式,臀部過分靠近椅背,即坐得太近,兩膝距離過分靠近(應與肩同寬),彎腰,可出現重心不穩,腰酸,氣急或呼吸吃力。
 
(3)側臥式,下肢過度彎曲或用力伸直者可有呼吸不暢,疲乏。
 
(4)仰臥式,肢體過分伸直或頭部過低,可有乏力、頭脹出現。
 
(5)站式,時間過長,兩手抬得過高,兩腳距離太窄或兩膝過分彎曲,可產生疲勞、氣急、搖擺、血壓升高或跌倒。處理原則:教功時要著重指出,應該預防上述情況的產生;練功者發現上述問題應及時糾正。
 
三、意守不正確引起
 
目視鼻準或兩眼閉合用力,練功中有心事牽掛,引氣向上(如伴有呼吸用力,枕部過低,練功時間過長等),可產生頭痛頭暈,煩燥不適。處理原則:兩眼輕閉或微露一線之光,自然而不用力;有難以排除的牽掛時,可運用不同的意守法或暫收功片刻再練;在練功中切忌氣衝頭部,任督二脈交流也應任其自然。
 
四、進食不當引起
 
練功過程中食欲增加,過多攝入食物,會造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時常出現排便感等。處理原則:不能過早、過量增加飲食,尤其對老人及脾胃薄弱者,更須注意。
 
五、體力與練功功法、時間不適應引起
 
體弱、有病、老年練功者,如取站式,或練功時間過久,會產生頭暈、心慌、疲勞、發抖,以至昏倒等。處理原則:根據每個練功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功法和練功時間。
 
六、病情與功法不適應引起
 
例如:
 
(1)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期:不宜作深長呼吸,這樣容易引起出血。宜作放鬆功或靜呼吸。
 
(2)血壓過高時,不宜作站功,這樣容易摔倒或導致血壓更加升高。宜作放鬆功或枕部墊高的仰臥功。
 
有些病在病情嚴重期根本不宜作氣功,如:高熱、出血、鼻炎等,應待病情緩解或治癒後再練,否則肯定使病情加重或妨礙練功。
 
以上所談的氣功反應及處理,只是舉例而已。練功反應複雜多變,不可能在一篇短文中概括無餘。希閱者舉一反三,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在練功中出現的反應,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氣功是要達到防病治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但是少數人在練功中出現一些偏差,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糾正經驗和方法,不僅沒有去病,反而增加痛苦。因而有的人對氣功能治病喪失信心,甚至將氣功說得一無是處。其實,這並不是氣功本身的問題。氣功既能使人出偏差,說明練功已經產生作用,不過這個作用不是想要達到治病的目的。
 
這是剛剛開始的一種現象,因為剛開始練功的人,身體裏有各種不同的病灶,氣血不調和,經絡不暢通,五臟六腑不通順,或新陳代謝的功能紊亂,練起功來就會出現各種反應,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練功的人不要怕,通過糾正就會好的。如果練功的人能夠按照氣功的要求去練功,就不會出現偏差。
 
但是有極少數人出現偏差,原因主要是在他們在練功時沒有掌握好氣功的基本原則、要領和注意事項,或存在急於求成的心理,以致造成頭昏腦脹、泰山壓頂,或頭帶金箍、昏沉欲睡、胸悶憋氣、心慌意亂、脖後緊縮、雙肩沉重、丹田鼓脹、氣團纏身、胸背寒熱、氣機亂竄、失控大動、漏氣遺精等現象,氣功界將這些現象稱為練功中的偏差(古人叫做“走火入魔”)。
 
出現這種現象,糾正的方法不外有兩種,一是練功者自己糾偏;二是氣功老師給予糾正。兩者都能解除練功者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
 
一、出現偏差原因
 
1.氣貫頭頂,頭暈腦脹,精神失常,不能控制。其原因主要是不得練功要領,用意領氣,使勁催氣,精神緊張,肌肉用勁,經絡緊縮,因而形成氣往上衝,積聚頭部,不能及時下降。
 
2.氣往上衝,出現胸悶、憋氣、心慌意亂等症。主要是姿勢不準確,全身沒有放鬆,特別是意念用的太重,或是機械地進行呼吸。
 
3.氣脹橫逆,到處亂竄。練功時腹部、腿部等處的肌肉沒有放鬆,致使元氣運行到此處時,因為經絡不暢通,結果造成氣脹亂竄,有時伴有痛感。
 
4.氣機失調,陣寒陣熱。冷如寒冰,熱如湯煮。初學不得要領,心情迫切,急於求成,沒有按照練功要求進行,致使練功時操之過急,錯誤地緊緊地以意念引氣,結果形成氣機紊亂。在一般情況下,首先全身燥熱發汗,繼之又冷得全身發抖,以致耗氣傷神,身體疲倦。
 
5.忽然受驚、心跳、心慌,甚至遺精、漏氣等症。這是在練功的“入靜”中,突然受到一聲巨響,或者有人猛然呼喊,或者有異物觸身致使受驚,引起氣機紊亂,形成心跳、心慌等症。
 
6.在練功中不由自主地動起來。無論是站樁或是坐功,如果身體突然不由自主地動起來,請不要驚慌,這是由於在氣功的狀態下氣機發動的結果。手腳產生舞動的現象,應當順其自然地動作,意念不要制止它,意念也不要支持它動,思想要保持安靜。意念守住丹田,不去想它動與不動的事。這樣動完了,就自然地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後,用收功法將元氣收回丹田即可。
 
7.練功時手腳發涼是什麼原因?原因有兩種。一是在練功中體內臟腑的血液循環暢通,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強,產生大量的熱能散發出來。由於內熱增高,體外溫度較低(特別是冬季練功),兩者之間的溫差增大,“涼”的信息傳給大腦,所以手腳發生涼的感覺。二是內氣散發體外,而體外溫度高於體內溫度,所以自身涼的信息傳給大腦。故而手足有涼的感覺。
 
二、自我糾偏法
 
1.頭昏腦脹、泰山壓頂等症:全身由上往下逐漸放鬆,心領氣往下到湧泉穴。如此反覆行之,直到頭腦清爽時為止。練完後用左右雙手的大拇指按住左右的風池穴,兩手的中指同時按住太陽穴,旋轉揉動三十至五十次。
 
2.胸悶、心跳或氣脹橫逆等症:把意念放在兩手掌後腕橫紋上二寸的內關穴上,口中向外“噓”氣,吸氣時不去管它。如此反覆行之,胸悶和心跳等症自然就緩解了。
 
3.腹痛、腹脹、小腹悶熱等症:把意念放在兩側膝眼外下三寸足三里穴上,意守不動,呼氣長,意想病氣從這裏出去,吸氣不去管它,疼痛自然消失。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偏差是指在練氣功過程中,因缺乏氣功老師的正確指導,練功方法、練功要領等掌握不當,而出現人體氣機紊亂,精神、情緒、行為失常等引起身心異常反應的病態。臨床表現:偏差的症狀主要為軀體和精神症狀兩方面。
 
軀體症狀:表現為頭昏,頭痛,頭脹,心悸,胸悶氣急,腹部脹痛,腰痛,肢體麻木,異樣感覺,手足抖動,以及各種氣機紊亂,造成酸脹冷熱感覺不舒、消化不良、遺泄、出汗等變化。
 
精神症狀:失眠緊張,焦慮恐懼,呆滯遲鈍,健忘多夢,心神不寧,興奮激動,情緒抑鬱,多疑迷惑,消極悲觀,嚴重者出現幻覺,手舞足蹈,外動失控,或哭或笑等。下面簡單談談預防措施:
 
一、學練氣功首要問題,是選擇正確的學功途徑。通過氣功書籍進行自學者,應細緻揣摩,掌握要領,全面領會,當練功中出現各種反應和問題,仍須在當地請教有經驗的氣功老師指導,正確處理練功正常反應,亦是防止出偏差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練功者須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道德修養。凡盛喜盛怒,離合悲歡者,“七情”失和、心理失常者,大都不易入靜。有時發生異常練功反應,宜暫停練功,待心舒意暢,情志中和,心理失調得到調整之後再練為宜。又,練功前後,切忌與人大吵大怒,擾亂自身氣機活動。
 
三、自練氣功時要掌握好“三調”。目前在各地推廣的功法種類很多,每種功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具體要求,但其宗旨都離不開調心、調身、調息這三項基本內容。掌握三調的關鍵是鬆靜自然原則。它是一切功法的內核,只要能夠真正做到精神寧靜,身體放鬆,呼吸悠暢,順乎自然,用意微微,若有若無,循序漸進,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而不發生偏差。
 
四、對於練功中出現的感覺和景象,最好聽其自然。在練功初期,三調還不能協調兼顧,常會出現疲乏、瞌睡,身體傾斜不穩,肢體受壓部位酸麻脹痛,注意力不集中,雜念紛至沓來。此時不可求功心切,急躁不安,強力著意死守,而要耐心堅持下去,局部多加按摩,調整姿勢。隨著入靜加深,又會出現皮膚麻、癢、寒、熱、蟻走感、電閃感、肌肉跳動、丹田緊縮或鼓脹病灶部位疼痛等,這些都是內氣增長,氣血循環加強、神經系統應激性提高的表現,可繼續安心練功。隨著入靜進一步加深,出現內氣運行感覺明顯,及一過性幻覺、幻景,這些都是氣功入靜狀態下的臟腑,氣化功能增強的反應。對於這些內外景感受,都不要求去品味體驗,更不要追求,否則日久會致執幻為真而患“入魔”之病。
 
五、練功要有良好安靜的環境,特別要防止人為製造的突然聲響。強烈的外界刺激有可能引起驚動,輕者頭暈、心慌、惶恐不安,重者神魂癲亂,有的氣息遍身散亂,有的氣滯於身體局部。功中一旦受驚,要從容對待,或收斂心神,停止練功,或開目不恐慌,做幾口深呼吸自我暗示,待氣機平和、情緒安定後再練。
 
六、忌油膩飽餐後入功。一般安排在飯後三十分鐘後練功,食宜清淡素食。
 
七、清心寡欲,要忌房事前後練功。
 
八、練功要專一。練功者最好有造詣深的氣功老師指導,認定功法,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切忌見異思遷,不遵師訓,道聽途說,亂試功法,或數法並練,淺嚐輒止。
 
九、女子月經期仍可練功,改意守點為膻中或湧泉穴。經凈後仍恢復原狀。月經量多或超前者可輕守膻中。反之守略中。
 
十、練功時間以晨起後效果最好。要持之以恆,至少每日一次,或早晚各一次。練功時間三十分鐘左右最宜。
 
十一、功法選擇,須辯證施功,因人而異,練功反應處理要靈活機動,隨時自我作心理調整,不能千篇一律,即使在異病同治的功法中亦有小異。練功要適可而止。
 
十二、氣功老師不僅能教功,並能防止偏差,出了偏差能糾治。這才是合格的氣功老師,使學練氣功者放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