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練與養是練功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氣功鍛煉中既要重視“練”,更要重視“養”。
 
“練”,是指在練功時,有意識地調整身體,擺好姿勢,放鬆身體,調整呼吸,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等一系列的過程。
 
“養”,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經過上述一系列有意識地鍛煉以後,所出現的身體輕鬆舒適、呼吸柔和綿綿,注意集中的靜養狀態,氣功界稱此為“入靜”。
 
練功人在這時就要有意識地使自己保持在這種狀態中,不斷地繼續進行調整,使之能深入發展。
 
有關研究發現,在這種狀態中,機體的功能漸趨協調,免疫功能也會有所增強。這種靜養狀態,有時可以持續較長時間,有時往往一會兒就過去了。練功人可以在這方面積累經驗,不斷改善。
 
“養”的另一層意思,是指在進行一系列鍛煉後,還不能達到上述的靜養狀態,但如繼續堅持下去,反而是一種消耗,會造成疲勞,引起緊張,因此這時可休息一下,準備再練,或結束練功。
 
氣功鍛煉過程中“練”和“養”是一個辨證的關係。若練功不認真,不注意調身、調息、調心,當然不可能取得效果。但若一味地“練”,而不考慮“養”,功效也不佳。
 
臨床上常見到許多練功人,由於心情過分急切,往往在一次練功中從頭至尾,不間斷地進行“意”和“形”的調整控制,結果與主觀願望相反,造成不適和疲勞,體力無法支持。
 
每一次練功過程常常是“練”和“養”交替進行、相輔相成的。
 
在練功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後一般進入了鬆靜狀態,這時如感到有些疲勞或呼吸不暢,就可以不再去注意“三調”,充分體會和享受鬆靜帶來的輕鬆舒適感,稍過一會兒可以再採用一些方法進一步調整,使氣功狀態進一步深化。
 
這樣“練”中有“養”,可以使火候恰到好處,不致帶來不適;“養”中有“練”,可以使養的時間延長和品質提高。如此做對練功人,體力的調節和功效的提高則大有益處。
 
動功與靜功都有內養作用,但從功效上來講主要是依靠靜功。對於身體虛弱和身患多種疾病者,尤要多以養為主。
 
“養”也需要情緒平穩、思想樂觀、勞逸結合、飲食有節、生活規律、睡眠充足等等的配合。練功人應特別注意平時的情志修養,情緒波動往往會引起氣血紊亂。
 
臨床上常可見到這種情況,病人練功很認真,功法掌握的也不錯,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因一時情緒波動,往往干擾練功的順利進行,病情也會出現反複。因此,練功人一定要在練功同時注意休養生息,對年老多病者尤顯重要。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修煉的過程,就是不斷平抑自己這顆紛繁複雜、躁動不已的凡心,最終使其性顯現的過程。如何降伏自己這顆躁動不已的凡心,這是修心的關鍵。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物質世界上,心為物役,外感六欲,內傷七情,要想降伏這顆凡心談何容易。“有我”,對“我”的過分執著。
 
一個修練氣功的人必須隨時注意積累自己的福德,要廣結善緣。須上結天緣,要順應自然規律;中結人緣,要形成真誠而和諧的人際關係;下結地緣,要與萬事萬物和諧相處。這樣我們就可以與周圍世界結成一個良好的精神網絡系統。
 
如果我們能夠隨時隨地不斷修持自己,不斷省察自己,我們就會逐漸地解脫對“自我”的過分執著。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觀心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可靠的修心方法。
 
所謂“觀心”,就是用自己的凡心去靜觀這顆躁動不已的凡心。這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方法。當我們這顆凡心躁動時,我們必須立刻警覺,必須馬上跳出圈外.從另外的角度觀察內心.我們的注意力就會由內而外,由此及彼。
 
這一轉化實際上是一個釜底抽薪的過程,這-過程本身將會較大程度地削弱各種妄心。對於整個宇宙人生要採取這種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地態度,我們的氣功修煉才能逐漸進入較高的層次。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把握個人的命運,完善自己的人生!造福人類,造福宇宙!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顯現元神,在道家生命修煉體系中,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飛躍。無論是釋家的悟空,還是道家的內丹,都涉及到“佛子出遊”和“元神出竅”問題。這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是生命修持的最終歸宿。下面談談修持千乘修光功元神出竅的實際體驗。
 
 
一、元神是客觀存在的生命的特殊現象
 
 
道家修煉內丹成就的道胎、元神,釋家稱之為佛子,身外身。道家把煉到元神出竅的行者,稱之為“升仙”;釋家把修到“佛子出遊”的行者,稱之為佛。元神出竅、佛子出遊的真訣,是道佛千古不傳的無上秘法。
 
那麼,元神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樣的呢?從修持千乘修光功唯象角度看,道家關於“小真人”和佛家關於“放光如來”的叫法比較直觀一些。我稱之全息人體內光能量團顯嬰體,簡稱氣光嬰。所謂全息,是這個內舉向量團顯嬰體,帶有修煉者自身的全部智慧和所有信息。
 
要常人相信看不見的元神,是由自身中的性光和命光交融凝聚而成,雖有較大難度,然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要在煉功愛好者中有恆心者,學到的真法真訣,一般經過一定時間修煉,就能在天目中時常發現一顆“圓陀陀,光灼灼”的金丹,我們稱此為氣光胎。
 
再將氣光胎移到下田,經過生長,發育成熟,就能在元神出竅時清楚地看到它衝出體外,遨遊真空的動人情景。
 
 
二、元神衝舉飛升的方式
 
 
如果有緣得到培育元神的特殊方法,再經過一段時間修煉,會在某次氣辭中,無意間突覺真氣向下田匯聚,迅即將五臟真氣聚為一股浩氣,經中脈向腦腔衝去。瞬間,迅雷霹靂,頭頂或似一池銀浪,滿頂金針;或似紫焰彌空,紅光遍界。
 
隨著“春雷”一聲,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到了,那個精心培育的元神出世了~一道白光或金光從天目或天門中,射出一個與己無異的“身外身”,它比凡嬰更加奇特可愛。行者在內視中清楚地看到元神乘雲駕光遊離於身外;或在室內飄浮,或在近空盤旋,或在宇宙縱橫馳騁。仰臥式,元神在飛行中好像躺在水晶飛機裏,仰視可見太陽、虛空;俯視可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非常有趣。
 
元神在衝舉飛行時有三種姿勢。一為臥式飛升,二為坐式飛升,三為立式飛升。這三種姿勢,哪一種最易衝舉成功呢?經我們實證,感到臥式飛升最佳,坐式次之,立式飛升極少。
 
飛空的元神返回軀體時特別神奇。當修煉者意識到元神該返航時,即以超光速(憑真意感覺)返回鑽進行者的軀體,行者的肉體即刻出定恢復了常態知覺。此時修煉者的驚喜、享樂、解脫之感,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其酥軟喜樂之感,道稱“產長生藥”,是祛病健體,養生長壽的“真寶”。
 
而日本當代研究東方文化的醫學博士春山茂榮認為:在功態冥想中,修持者會大量分泌促進身心健康的“腦內嗎啡”,這是對我國道家文化瑰寶的有力佐證。
 
 
三、顯現元神的有效捷徑~種胎育嬰
 
 
1、道胎妊娠心理
 
凡胎在母體內發育成熟的過程為妊娠,始於卵細胞受精,終於胎兒從母體中產出。道胎在煉功者丹田裏成熟的過程為氣光妊娠,始於氣光(人體內光)交融結珠,終於元神衝舉飛升。
 
因此,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從不信到相信,是健康的道胎妊娠心理。因為不信,對修煉者來說是關穴封固,強烈不信則為耗能傷氣。相反,相信者即為開穴蓄能培氣。
 
白玉蟾對道胎妊娠點化最為後人理解:怪事教人笑幾回,男兒今也會懷胎,自家精血自交靖,身裏夫妻是妙哉。”杭州靈隱寺兩幅石刻畫所描述的“佛子”出遊景和道家元神出竅圖完全一樣。
 
釋道儒三教在修煉高層次功法中,都認為氣光胎是客觀存在的虛實體,當代光功修士的無數實修驗證,也證明了這個特異生命現象是能夠在較短時間裏修成的。因此,道胎並不是先祖們憑空編出來糊弄後人的把戲。
 
 
2、道胎發育生理
 
婦女從受精發育為成熟胎兒,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認識這些妊娠反應,才能指導妊娠期的保健。煉高層次修光功的行者,從人體氣光交融受精到發育成陽神、元神,肉身也會產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有的甚至是巨大的變化。
 
比如,氣流常動,下田生暖,天目顯光,“春雷”震響等等,丹家美其名日“瑞兆”。認識這些變化,對於正確把握培育、溫養、乳哺聖嬰的火候,指導道胎妊娠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得不到真法真訣者,此時就會塌丹台,丹飛胎傷,嚴重影響道胎的顯形和飛升。
 
之所以煉功者成千上萬,修成大道者寥寥無幾,是因為絕大多數行者,不但不知道胎妊娠期的養育保護,反以開發功能,耗用氣光能量為樂趣,致使氣光胎乳養不足而不能長大顯形,痛失大道於一步之遙。
 
 
3、道胎的形成
 
(1)氣光(人體內光)受精。
 
古人認為,神與神交合,能生神。此神是性之真神與命之真神二光合一而成。從我們的實踐看,煉功者懷道胎形成機理是這樣的:每個人身中就存在著雌雄同體的性光和命光,性命二光的交靖手段是在真意靈念的攝合下,吸引、交合、凝聚,一旦交融成功,就會結成許多像細菜籽大小的圓亮點,此即為人體內受精氣光。
 
(2)道胎。
 
受精的氣光經過較短時間的培育,首先在天目鏡中發現一個成熟的,似鴿眼大小的圓形內光能量團。我唯象地稱其為氣光胎。它在發育中顯現三種形態:
 
一為初合型~流星式帶尾圓光團,古人稱之為“元嬰”初光。它在天目中所見與夜空中的流星十分相似,光團圓頭拖著長長的光尾巴,形狀像發光的拼鮮,不停地在行者眼前挑逗;當你用心注視時,它瞬間消失,好像新婚的新娘一樣害羞。此為性命二光受精後正在生長裂變。
 
二為陰陽型~複色圓光。它有兩種形式:一是半個圓亮半個圓暗;二是外圓光明,內圓光暗。
 
三為和合型~透明圓光團。“逐盡群陰放光明,五丹凝成純陽金”。古人稱其為“道胎”。“光圓為仙成佛”,道呼“玄珠”,佛叫“寶珠”。《性命圭旨》描述此內景為“一顆金丹何赫赤,大似彈丸黃似橘”。
 
千乘修光功的最基本原則是妙用顛倒,光功入的道胎受孕在腦部上田,凡人卵胚受精著床在子宮,受孕位置一在上一在下,此為仙凡第一顛。
 
(3)元嬰。
 
修煉凝聚成道胎以後,育胎顯形的關鍵是什麼呢?
 
一是移胎換穴。就是將道胎從上田轉移植入下田培育,這項修持的關鍵是順利轉移。
 
二是溫養育嬰。育胎顯形方法:一為陽施陰化。即用灌、採、吸和融等方法,將以太陽能和先天氣為主的天陽之氣,從天門等穴採入,經中脈儲蓄在下田為主的氣光庫裏,成為不斷化陰增陽的熱能。二為交融提煉。即用凝照辦法將採儲的精氣粗物質,加工轉化為細物質。在道胎提煉蓄存營養素加工轉化為細物質時,特別要注意“爐溫”(即煉功火候)。火太冷,轉化不成精微物質,火太熱,反而耗損氣。衡量火溫以內視所見火焰亮度或體感下田溫暖為準。
 
三為培育乳哺。顛倒逆反“六根”功能,息息歸臍,胎息露象,精心照料道胎,“嬰”兒自會時常顯形露面。關於培育時間,古人都認為需要十個月,以我們傳功的實踐來看,通常需要六個月,最快的面授四十五天。乳哺成敗的訣要是能固漏,正常性生活的第二天,要及時採陽補足,不影響育嬰。因為動情的精液為濁精,不動情的陽舉才是真精,後者必須逢機即採,提精補腦。
 
道胎顯嬰時有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顯現模糊的凡嬰狀。即在天目鏡中內視到元嬰的身,有些朦朧感,好像似有非有,此為精氣不足之象。
 
第二層次,清晰顯現凡嬰狀。即在內視中,時常發現或坐或臥或站的元嬰縮影,人形上基本無光,這仍為能量不足。
 
第三層次,顯現氣光嬰。見到白光人形者功夫淺,金光人形者功夫高。
 
第四層次,顯現會活動的氣光嬰。即練動功又練靜功的行者,有時會在內視中看到氣光嬰在下田裏起、坐、打滾等嬉戲的動相,可愛極了。單練靜功者一般只看到坐臥靜相。
 
第五層次,全息氣光嬰衝舉飛升。氣光嬰衝舉出殼時,“春雷”轟頂,白光飛濺,紅光遍界,金光普照,迅即,氣光嬰自由遨遊於藍天白雲,大千世界。
 
凡嬰由子宮經陰道往下產出體外,氣光嬰經中脈陽道由下往上衝飛出殼,此為仙凡第二顛。
 
(4)元神。
 
初成的元神仍需行者如雞抱卵似的精心乳哺,悉心照顧,千日不懈,才能順利發育。養護元神的辦法:一是採熔氣光,為元神提供充足的精微營養物質。二是放飛回收元神三年,不斷提高元神自由出入的飛返能力。在訓練中,總以乳養元神為主,外出飛遊(每次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為輔,直至老成為止。功夫到此,古人名曰“天仙”。
 
凡嬰出生後,不能再入母體,但元神飛行完畢,必須重歸行者體內,此乃仙凡第三顛。
 
(5)未成熟道胎與過期元嬰。
 
道胎的發育成長跟凡人受精卵一樣,也有一個成熟與未成熟的問題。受精氣光滯於行者上田,在內視中只見玄珠,不見頭、面、身形,雖經行者辛勤乳哺,但因得不到真法而不能顯形。
 
氣光蓄存足的行者,氣光胎也能自由調出旋入,仙遊千山萬水,為實證者研究人體科學提供了證據。唯一遺憾的是,行者一輩子見不到自己的本性真面目。古人把修到這類功能的行者稱之為“陰神”。究其原因,是行者未拜真師,未得真訣所至。
 
過期元嬰。光功者若將道胎順利移植於下田,再經歷半年至十個月的精心乳哺以後,一旦遇到雪花飄飛於天目,為元嬰出竅之機。當出不出,則為過期元嬰,此是為定之所縛。古人對“有景而不出胎”者,“謂之守屍鬼”。此真乃枉費時日,枯坐瞎練,是未得真師真訣也。
 
(6)元神飛升口。
 
修中脈者,元嬰衝舉飛升有兩個出口:一是靜臥至無為態中,從天目穴衝舉而出;二是在坐或站式功態中,像發射火箭那樣從天門穴衝舉升天。丹道周天修持者,若在下田育氣光嬰成功,因沒有完成上遷中田、上田之所的修持,則有極個別丹家直接從肚臍眼衝舉出竅的實證。
 
 
開發元神,有利於人類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首先,它有利於人們祛病延年,強身長壽。凡修到元神出竅的修煉者,必須進行一項脫胎換骨的工程,祛病療疾,打通全身經脈;採氣聚光,提高再造的身體素質。
 
中青年健體容顏,精力充沛;老年人築基補漏,返老還童,福享天年。其返老還青的依據,是功態冥想會分泌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荷爾蒙(見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榮的《腦內革命》一書)。
 
其次,可以探索人類和自然界的奧秘。一旦元神出竅成功,修煉者都會獲得某些特異功能(副產品)。這對於研究人的潛能和人類的起源,對於探索人和自然界的關係等問題,都具有無法評估的意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節陰陽
 
氣功對陰陽平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中醫學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於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氣功鍛煉入靜後,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進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氣功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
 
氣功的補陽作用也是極其廣泛的,根據“腎虛”的理論分析,觀察到腎陽虛者,練功後出現四肢由厥冷變暖,尿酮類固醇恢復到正常水平,血漿三磷酸腺苷、環腺苷酸含量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等變化,都是氣功補陽作用的體現。
 
氣功調整陰陽動態平衡的作用是通過“抑亢扶弱”的雙調制效應而實現的,此作用在不同層次水準上表現出來,這就是氣功治病,保健的機轉所在。
 

氣功益智
 
如何增加人的智慧?這是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實踐證明,氣功是增強智力的一項有效措施。因為人們在氣功鍛煉的過程中,總離不開意守;而在意守過程中,腦的活動功能可能發生質的變化。
 
例如,我國早已對學生採用了“增智靜坐”方法。就是在上課前靜坐幾分鐘,以調整大腦功能。既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深處的意識活動,使學生的大腦活動處於最易學習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
 
益智氣功的方法很多,但總的原則是根據,在校學生和其他腦力勞動者的作息和工作規律;針對他們用腦和用眼時間長,易患神經衰弱和近視等疾患;鍛煉時間不多等特點,以現代醫學科學和心理學關於大腦解剖、生理、心理及保健理論和傳統氣功理論來編撰的,以“存想”為主的練功方法。
 
通過益智氣功的訓練,可使練功者在學習或工作時能迅速進入最佳興奮狀態,以達到開發智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能的目的。
 
在練功時,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如需煥發精神時,可做寅時振陽功;如需提高上課聽講品質時,可選用上課聽講功;如需在課間迅速解除疲勞時,可做課間移精換氣功,如需在課後及時複習、很快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時,可練課後複習功;如考試前需加強記憶時,可做臨考強記功。總之,可依具體情況而擇功,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一個想學氣功的人來說,面對繁多的氣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對呼吸、姿勢、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從何入手。或雖學練氣功很長時間,但進展不大。更有甚者,還有人走火入魔,練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沒有很好地掌握練功要領造成的。
 
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學好氣功,也必須掌握好相應的規矩。這個規矩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練功要領,其內容包括鬆靜自然、意感相依、動靜結合、上虛下實、練養結合、循序漸進等。
 
掌握好練功要領的必要性在於,可以幫助學功人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常言說: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而與醫、儒、道、佛、武等各家有淵源關係的氣功,門派與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流傳下來的各派功法外,近年來伴隨氣功熱的興起,又湧現出許多新創編的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練功要求,可謂“法無定法”。但從實質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勢、意念三要素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過是三要素的具體要求上有所差異而已。
 
各種功法都必須遵循總的練功要領來進行,所謂“萬法歸宗”。了解這一點,就可以透過繁雜的表面現象,抓住實質來認識氣功,並以此指導練功實踐。
 
掌握好練功要領,還可以幫助學功人,鑒別所學功法在創編上是否合理,有助於避免異常效應和能夠選擇正確的功法。在近年來新創編的眾多功法中,有不少功法在設計上存在問題。按照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練功,容易出現異常效應。
 
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兩腳如踩棉花,或無論病情怎樣,一律要求意守鼻尖,這都違背了練功時必須做到“上虛下實”的基本要領,會使人出現頭重腳輕,上實下虛的反應。
 
掌握好練功要領,就俱備了功法鑒別能力,可以避免因功法不當引起的偏差。
 
除功法不當可以引起偏差外,有時功法合理,但練功人沒掌握好練功要領,也可造成偏差。這類人往往片面地或錯誤地理解練功要領,不能全面正確地處理好,練功時心與身、鬆與緊、意與氣、動與靜、上與下、虛與實、養與練等關係,把握不好分寸火候,從而出現練功偏差。
 
如果開始練功時就先掌握好練功要領,按照練功要領進行鍛煉,就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避免出現練功偏差。
 
總之,練功要領是每一位初學氣功的人都必須首先學習和掌握好的氣功理論內容。
 
理論上有了正確的認識,等於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在指導具體的練功實踐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並打好牢固的基本功。反之,學功時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不僅因不得要領而進展緩慢,事倍功半,而且也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學習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基本的過程,即從不懂到懂,從懂得少到懂得多,從不熟練到熟練。學練氣功也是這樣,一般要經過入門、掌握、熟練自如這三個階段。實際上,這三個階段也遵循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
 
對於一個為了治病健身而打算學習氣功的人來說,在他決定學習以前,總要聽到或看到一些有關氣功的介紹,對氣功的概念及作用有一點兒粗淺的認識,然後尋找老師或氣功書刊,開始進行初級階段的理論學習和功法鍛煉,這一階段是初級入門階段。
 
這一階段的功法鍛煉雖然能知道些要領,但還難以達到要領要求。身體的肌肉難以放鬆,顯得僵硬。精神興奮,好像越想寧靜雜念越多。練功中感到肩臂沉重,練功難以堅持很長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後,逐漸會有新的體會和認識產生,便有可能進入到中級掌握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肌肉可以在自我意識的調節下,完全放鬆下來,精神也可以進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靜狀態,主觀上可以感覺到全身舒適,心情舒暢,客觀上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統的功能變得協調,從而起到健身防病、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並因此而對氣功產生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三階段則是氣功鍛煉的高級階段,練功人經過此期反複的訓練,已能熟練自如地進到入靜狀態,其生理機制是一個新的條件反射建立起來了。練功中只要一給予條件,立即就能進到入靜狀態。尤其是這一階段可以發揮意識能動性,做到意感相隨,使體內練功中產生的感覺,能隨意念要求出現或運行到病變的部位,名之為“氣至病所”。
 
實現上述三個階段的關鍵是反複實踐,即堅持練功。不經過艱苦的鍛煉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可能親身體會到氣功的奧妙,也不可能對氣功有確切的認識。
 
反之,氣功鍛煉又必須具有正確的氣功理論作指導,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的實踐不僅帶有盲目性,而且也不可能使練功階段深入下去,搞不好甚至還有可能引起練功偏差,造成練氣功不僅沒能治病,反而增加了一個氣功病的惡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拳理來講,太極拳是以道家哲學、中醫術、陰陽學、力學等理論為基礎的一種玄妙的拳法,它是由調心、調身、調息、統一協調貫徹始終的一種強調精氣神統一修煉的技藝。它不僅是一種形體運動,而且還是一種對人的生理、心理全部調節,使之達到完全合理自然的一種運動。
 
如三豐祖師在“太極拳要訣 ”說“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生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太極也。太極,無極而生,陰陽和合而成,一氣分為二氣為陰陽,陰陽合為一氣為太極,故太極乃陰陽動靜離合也。陰陽分離則死,陰陽二氣合為一氣則生。
 
人,乃精氣而生,精氣而養;精生於食,氣生於精,精滿性意則起。順之為能生人,耗盡,則氣無依、神無托,人無本而死;逆之,則精能化為氣,氣化為神,神氣相抱,而生道貌、生仙。“逆”不是違背的意思。是化,是收回性意之意也。
 
太極論中有云“神宜內斂,氣宜鼓蕩”。只有神內斂了,心意才能收回,神態才能放鬆,氣才能定,神才能閒,才能做到精滿而化為氣。則氣才能生,才能養,如此體內之氣才可以與宇宙空間的自然氣體相鼓蕩,相感應,才可以取天地之氣而補充內氣了。
 
自然氣充就了,氣能在體內靈活,才會順暢才可以增加身體機能新陳代謝,促進更新循環。然而說太極如果拋開它技擊的一方面,那麼它就是“神仙”長生術,中醫術。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它,修煉它,久而久之,就可以達到延年益壽,返老還童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礎篇
 
 
一、什麼是內丹功
 
內丹之學是道家煉養的主要法門,是以人身精、氣、神為藥的內煉功法。
 
二、內丹功種類
 
道家把內丹劃分三種:(1)天元丹法(2)人元丹法(3)地元丹法。
 
關於天元丹法有兩種說法:(1)以清靜為主,以修性為主,修命為輔,功成後成天元大丹。(2)雖然是以清靜為主, 但終要以人身內修為主,故仍然要以人之煉精化氣為主要入手功夫,還不能脫離命功的修為,故還是金丹範疇。
 
天元大丹,是指服食靈物而成道,是可遇不可求的。
 
人元丹法就是以金丹為範疇,以煉精化氣為入手功夫的方法。
 
地元丹法以服食外丹為入手功夫的方法,傳統上將它劃分為外丹法。
 
三、金丹內功的源流

金丹內功的起源當追溯於戰國時代的關尹子。道家歷代相傳關尹子得老子傳道後,歷遊天下,成道於武當,後傳於李亞,李傳鍾離權,鍾離傳呂岩,呂岩傳王重陽成少陽派,陳摶得關尹子之隱傳,習成後,傳文始派。武當金晶子得關尹子武當之隱傳,始開武當丹派之先。
 
四、武當密傳丹派金丹內功的特點
 
武當密傳丹派金丹內功在理論、方法上始終保存了先人的古樸、簡捷、實效性強的特點。
 
其中以武入道的特點,則有別於其他內丹流派。
 
五、為什麼要以武入道
 
金丹內功所煉者:精、氣、神,而結丹則更需要。武功樁法在這方面有其獨到之處,通過站樁可以使修煉者的內氣充盈、經脈暢通,筋骨強健,內臟堅實,內積法財,從而為內煉成丹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為什麼要動靜雙修
 
功夫可分為動功、靜功兩種。動功又可分成行功、樁功兩種。靜功主要指的是靜坐。傳統理論認為:動功(樁功)主要是用來煉氣、開經絡的,靜功主要是用來養氣的,或者說是用來調整人身體內陰陽二氣,使之平衡的。因此,煉功者要動靜兼修。
 
 
怎樣煉好靜功?
 
一、為什麼要練靜功?
 
靜坐會使心情平靜,心氣平和,血脈暢通,疾病便不易發生。靜坐更是各門派修真的通用法門。靜坐是金丹內功的主體,樁功以練氣為主,靜功以養氣為主。練功應動、靜同修為好。
 
二、怎樣煉好靜功?
 
靜功俗稱打坐或禪定,主要通過禪定內練之法來達到修身的目的,要練好靜功,首先要做好“三調”,即調心、調身、調息。
 
三、怎樣煉好跏趺盤座法?
 
道家靜坐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種:即單珈盤式、雙跏盤式、散盤式。
 
(一):雙跏趺坐,又名跏趺坐,有兩種方法:

(1)是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坐。

(2)是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名降魔坐。
 
如果初學靜坐,或年事已高,難以做到,那就不必勉強,可改用半跏趺坐。

(二):單跏趺坐,俗稱單盤膝坐,也有兩種方法:

(1)只將左腳置於右腿上,右腿則不動,為如意坐。

(2)只將右腳置於左腿上,左腿則不動,為金剛坐。
 
初學者,應該從單盤式開始,逐步過渡到雙盤式。過渡的方法是先進行左單盤式靜坐,然後再進行右單盤式,兩次進行的時間相同。中間下坐要進行活動練習。如果單盤也做不到,可將兩小腿交叉於兩般的下面,名散盤坐。然後再過渡到單盤式,逐步過渡到雙盤式即可。
 
四、什麼是三調?
 
所謂三調,即道家把煉靜功開始的準備工作劃分為三種內容來進行調整,即:調身、調心、調息,此三種共稱“三調”。
 
五、“三調”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調身
 
道家把調整身體姿勢的過程稱為調身。所謂“身不調則氣不順,氣不順則心不定”。通過調整身體的姿勢,使身體處在最佳的舒適狀態,則更利於內氣的流動,從而達到修身的目的。
 
(2 )調心
 
道家稱“心”者:智之舍也,所謂的“心”是指思維意識之所。對於一般人來說,思維意識是雜亂紛飛的,就像心猿意馬一樣,最難調伏。要達到靜功所要求的抱元守一的目的,就必須使雜亂紛飛的思維意識排除掉,使意識歸一。這一過程稱為調心。
 
(3)調息
 
道家稱人命在呼吸之間,息調則心定,息亂則人病。通常把息分成三種,即“凡息”、“淨息”、“道息”。雜息是指常人平時的呼吸,如《莊子‧大宗師》所謂“眾人之息以喉”。淨息是在意識控制下有規律的呼吸,即“凡息”、“數息”、“踵息”等。道息是指入定中出現的息,是無為之息。通常可分“胎息”、“混元息”、“原息”等。
 
六、坐時如果身體放鬆不下來怎麼辦?
 
在靜坐開始的時候,寬衣解帶,端然正座。然後把身體左右搖晃幾次,挺直。再進行鬆肩墜肘,這樣身體就放鬆下來了。
 
七、調息時呼吸氣短不勻怎麼辦?
 
調整呼吸是靜坐入手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靜坐調息時,經常出現呼吸氣短不勻的情況,而這時候越是想把呼吸調整好,就越調不好。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習靜功者應當從打坐開始就調息,方法是:上座後,先進行深呼吸二至三次,要使吸進之氣一直沉入到丹田內,再行功即可。
 
八、什麼是放鬆調整法?
 
在靜坐準備開始的時候,要進行放鬆功夫的練習,使自己的身體達到最佳的舒適狀態,這種方法叫做放鬆法。具體做法如下:
 
頭部放鬆~頸部放鬆~兩肩放鬆~兩臂放鬆~兩手放鬆
 
前胸放鬆~腹部放鬆~兩胯放鬆~兩大腿放鬆~兩小腿放鬆~兩腳放鬆
 
後背放鬆~腰部放鬆~兩胯放鬆~兩大腿放鬆~兩小腿放鬆
 
行功時依次默念上述詞句並同時放鬆該部位。放鬆三遍或以身體舒適為度。
 
九、什麼是丹田?丹田的種類?
 
醫學大辭典裡提到:“人身臍下三寸曰‘丹田’,為男子之精室,女子胞宮所在地,可為修煉內丹之地”。傳統理論認為: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體內腹中。
 
丹田可分上、中、下三個部位。下丹田以練氣、中丹田以養胎、上丹田以練神。
 
十、意守丹田守不住怎麼辦?
 
意守丹田說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守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初學者來說,越想守就越守不住,主要的原因是思想波動大造成的。不妨用下面的辦法來試一試:
 
(1) 在練功前,先喝一點熱水(以不燙嘴為好),將熱氣直接送入丹田,使丹田裏產生熱乎乎的感覺。有助於意念的專一。
 
(2)在練功前,可以用手來拍打丹田處,讓丹田處有明顯的痛感,就會使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之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術所謂“心”,指思維器官及其剷生的思想、意識、精神等。俗稱“心思”、“心神”。
 
武術運動強調“心”在運動中的主宰作用,要求“手足運用,莫不由心”(吳殳<<手臂錄‧峨嵋槍法>>)。
 
太極拳喻此為“意氣君來骨肉臣”(見<<十三勢歌>>)。
 
要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便利從心”(見<<十三勢行功心解>>)。
 
少林拳喻之云:“心者,君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而後臣民效指揮如意之勢”。要求“意之所動,氣即赴之”。
 
“神清而後操縱進退得其宜”(見<<少林拳術秘訣>>)。
 
八卦掌將意喻為行軍作戰的令旗和號令燈,要求以意帥氣,以意帥形(見姜容樵<<八卦掌>>)。
 
形意拳的內外六合,以心為首。
 
武術的“心法”,就是指這類用“心”支配氣息、動作的方法。心法並不是唯心的東西,它是指導武者在運動實踐中,通過親身體驗悟得的以心馭體的方法。以它指導習武實踐,能使思維器官的活動和肢體活動有序配合,做到“心動形隨,神形兼備”。
 
武術心法包括凝心、用意、傳神。
 
 
凝心:
 
指心思凝聚、專注不二,遇危處亂皆“不動心”。具體做法是排除雜念,集中思維於練武。在練內功和靜功時,也有不以動作規格等為心思凝聚點,而通過數息、聽息來達到凝心的。
 
<<少林拳術秘訣>>云:“數息之功,即不動心之道”。“數息之法,聽氣之出人,拋卻萬念,默記其度數,或由一數至五,或由一數至十”。重複默數,使心思專注於此,而達“凝心”。
 
聽息,是指集中注意力感覺氣息的出入和在體內的流動,而達到“凝心”。強調數息“不可記數太多”,聽息“不可著力”。
 
 
用意:
 
指以意念啟示和支配氣息和身體運動。用意的主要方法有循規用意法、尋感用意法、臨敵用意法、馭體用意法等四種。
 
“循規用意法”,是以意識支配肢體按照動作規格進行運動。運用此法先須明確動作的技術標準,再以意導動。
 
“尋感用意法”,是以意體會訓練時的身體感覺,再以意支配這種感覺按一定要求繼續下去。如在練內功時,先體會體內氣息流動的感覺。當獲得這種感覺後,就以意識引導這種氣感歸蓄丹田,或引導它流注身體某部,或向外發放做功。又如,練動功和拳術,體會空氣給身體的阻力的感覺;練推手時體會皮膚與對方接觸獲得的感覺;還有假設自己是在水中練拳,在稀泥中行進,尋求肢體運動受水的沉、浮、飄蕩的感覺,或受桸泥阻滯、黏拖的感覺等。
 
“臨敵用意法”,指以臨敵感支配動作練習。具體做法是,未動時,似以意窺測假設敵手的進攻意圖,或尋找我可進攻的部位;動作時,好像在針對敵手招法進行攻防。
 
“馭體用意法”,是以意識統帥協調全身內外各部的運動。一般來說,就是以意領氣流注於運動部位,意到氣到,氣到力生,引導形體進行動作。
 
 
傳神:
 
指通過眼神、表情和外形動態,表達出演練者的武術意識,及其個性心理特徵,是練習者內心意識活動與外部肢體運動統一,個性心理特徵與技術風格統一的綜合表現。
 
武術意識是武術動作的“神”。它產生於對武術動作本質特徵的理解。例如,對動作攻防特點的理解,對不同動作的勁法特點的理解,對不同動作技法和神形特點的理解等。
 
由這些理解總和而成的“武術意識”,作為習武者的主導性心理活動,支配著一般心裏活動,進而支配肢體運動,達到內意與外形統一,使動作表現出武術意識。
 
動作本身的“神”,或稱“神韻”,或“味”,也就表現出來了。“個性心理特徵”是區別於他人的氣質和性格。練習者將它融入動作,通過動作表現出自己特有的氣質和性格,使動作具有獨特的風格,練習者的“神”,也就藝術化地表現出來了。
 
演練者能將自身的“神”和動作的“神”,交融地表現出來,才是武術心法“傳神”功夫的上乘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功過程中,筆者在閱讀古代許多修真求道之人的論述時發現:他們都把見到本性靈光視為成佛得道的標誌。“阿彌陀佛”譯意為無量光,“紫氣東來”則是對老子氣質的記述,說明佛道兩家的創始人都是修光之大成者,同時也說明了修光的重要性。通過選學我國傳統修光功法,上自身領悟,果然前輩不誤後人,不斷出現種種奇光異景。
 

一、舍利子

它是修光中最早從玄關竅裏如飛碟般出現的一點靈光。氣功家喬長春先生解釋得最為清楚。他說:“玄關非凡竅,一點陽精生在此,練功造化也在此。久而練之,突然跳躍而出的一紀飛升之物即是先天元性。練功家叫它胎元真種子、粟米玄珠、牟尼明珠、舍利子等。它實則一活物體,能與宇宙通靈。”

仔細觀察,它一經產生,就似乎在玄關定居。初出現時,形如粟米,色似明星。無論練功、工作、休息,只要思想稍一放鬆,它就像流星般閃爍而出。一旦注意它,就立刻隱匿無蹤。它在運動中還不斷變化,光彩照人,且行動帶有輕微聲響,但始終是一顆獨往獨來。其作用與宇宙通靈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因為它像一顆金燦燦的通訊衛星時而出現在藍天裏、紫雲間或太陽周圍。至於能否帶回宇宙高能信息和高能物質,還有待驗證。
 

二、性光團

它是修光中逐漸在印堂前凝成的一個光團。練功界有的稱為“丹光”,有的稱為天目通之“慧光”,有的稱為人腦開發的“輝光”,總之都可歸納為性光。筆者所見的是一個內有金色圓心、外呈藍紫色、如電如露的美麗光盤。向藍天看,它像一個白色雲球;向白天看,它像一個紫色雲球;從紫光中看,它像一輪金色的圓日。它與舍利子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時可見舍利子闖入這個光盤中一展風采。它與舍利子不同的是,始終穩定在印堂之前,所發揮的作用也明顯得多。

性光團的作用:一個是它的透視與放映功能。無論做動功或靜功,只要進入狀態,通過它進行透視,隨時都可以看到如自己模型般的聖嬰和元神出竅的法身。開始一般由於身心調整,不斷出現佛祖觀音、龍虎怪獸、青山綠水、古廟天宮等幻象,就是它像轉播彩色電視連續劇一樣,一幕幕五彩繽紛地放映出來的。而這都是在臨睡前頭腦清醒的情況下收看的,完全不同於睡後做夢。

二是它的採光與射光功能。如採納日光,通過它向太陽一吸,光盤中立即顯示一顆顆蛋大金丸。此謂之日精,可以著意吞入丹田。如此反複數次,立覺周身彩光四溢。還可以將此金丸向任何一處轉射。射向室內掛圖,則只見一團金光而看不到原有畫面;射向樹林;大片綠葉被染成紅葉;射向廟宇,頂上立即升起一團金光,閃耀之後,再化成一串串紫色氣球。

奇妙的是,這些氣球無論出現何方,都一律慢慢流歸於太陽之中。特別令人驚奇的是,它還能直接向太陽對射。對射幾下之後,太陽周圍很快佈起一紫紅雲邊,日身就像嵌進紫雲的一面天藍水晶圓鏡,裏面泛起潮水般的耀眼銀波,堪稱天人交輝的千古奇觀。筆者起初誤以為是強光照射下眼花繚亂的幻覺,但經千百次驗證,並請有看光功能者進行對證,結果全是實情。
 

三、五色光

人體本來是一個會發光的系統,只要修光得法,人人都可激發出五色光來。實踐體會,五色光並非依次出現並相互代替,而是因一定條件出現並在體內共存的。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修光。

白光、金光具有很強的射性特點,一般在動功中修練採光、制光、發光,都必須把左右腦半球交替一下,或不停地眨動眼睛,才能看到閃電般的強光。這種強光古書中講可以擊敗魔術妖法。嚴新先生曾經說海燈法師給功時往往突然射出一道白光。此光當然也可用於為他人治病。

綠光是一種不穩定的中間色,發出去就像地球儀一樣夾雜在其它光色之中。想專門採納,發出綠光總是未能成功。

穩定柔和的是藍光和紫光,一般在靜功中修煉。佛家把藍光視為避邪祛病之祥光,釋迎牟尼修煉的五色光盤就把藍光作為排濁功,後被藏密花教發展成為專治疾病的藥師佛修持法。這個光團,修煉得好就可祛病延年。筆者修煉此光,入靜後胸中如電視機螢幕打開一樣美麗、原有肺氣腫、肝硬化、腎陰虛、盜汗、前列腺尿血等嚴重疾病均已痊癒,已經大量出現的鬢邊白髮和老年斑也逐漸消失,方識藍光之神效。

紫光則更上一層樓。它不僅穩定性強,而且覆蓋面大,只要進入功態,也同時進入了紫光世界。恍懈中自身如脫離了地球引力,緩緩上浮到紫色大虛之中,只覺得自身已融入美妙無比的茫茫宇宙,忘記了還有自身的存在。更為有趣的是,與宇宙融合良久之後,並未施加任何意念,自身又自動緩緩下浮,且伴隨著一股紫露甘霖不停地噴灑全身。等到收功之時丹田已是紫氣充盈。

經此天人合一境界,自身融入宇宙之中,更不會再有七情六欲之干擾,實現斷諸煩惱,身心淨安。這對人體細胞的活躍和陰陽平衡的調整,無疑是一種最大的修為。此情此景,只有真正修成紫光者才能體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是前人對氣功作用的總結概括。下面介紹一下練氣功對健康者的益處。
 

一、預防保健:

《黃帝內經》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表明練氣功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強身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練氣功具有明顯的消除心身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等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日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心理緊張程度也隨之越來越高。長期的心理緊張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引起機體生理功能失調,導致功能性甚至器質性病變。

因此,善於在緊張的節奏中學會適時地鬆弛,對健身和防病都是非常必要的。氣功鍛煉恰好能有效地達到這個作用。實踐證明,長期練功的人不容易疲勞,平時總感到精力充沛,很少患感冒等病。
 

二、陶冶性情:

傳統氣功強調練功要修心養性,即優化人的情緒、意志與性格等。這既是練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過氣功鍛煉能逐漸得到的直接效益。

實踐告訴我們,人們在氣功入靜狀態下,會體驗到非常愉快和舒適,不僅有身體的舒適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暢,整個心身都沉浸在一種超脫的意境中。

長期堅持氣功鍛煉,就能達到陶冶情操、開闊心胸、培養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強心理適應能力的作用。練功還可使人感到做事得心應手,效率增加,而且有利於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開發智能:

氣功實踐可以開發人的智能,這一點在古代氣功典籍中有很多明確的論述。隨著氣功研究的深入,逐步證實了氣功的這一作用。

通過氣功鍛煉,能使大腦的疲勞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覺敏銳,記憶力增強,思維能力提高,從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關專家認為,氣功有可能成為提高人類智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延年益壽:

中醫認為人到老年,陰精虛衰,真元漸虧,身體各種機能都逐步減退。也有一些人因種種原因未老先衰。實踐證明氣功能夠調動和發揮機體內在潛力,推遲或延緩衰老,防治老年智能減退,增進老年人身心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此外,氣功還可以廣泛應用於書法、繪畫、歌舞、競技、體育、演奏樂器、雜技訓練等多種領域,可以幫助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增強心理穩定性,消除緊張心理,調動生理潛力,提高其所從事活動的效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氣功鍛煉過程中,機體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產生一些與平時不同的現象和感覺。這些感覺多數是正常的,對人體有益無害。但在某些情況下,練功也會出現異常的反應。本篇針對正常反應講起。

正常反應也稱良性反應,是練功後由於氣血運行暢通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對機體達到有益的作用,分正常感覺和效應感覺兩種。
 

一、動觸現象

練功中會出現一些平時感覺不到的特殊感覺,在《童蒙止觀》中記載有“痛、癢、冷、暖、輕、重、澀、滑”等八種感覺,也稱“八觸”。現代把自發動與氣感稱為練功中的動觸現象。

這些感覺出現,多在身體局部,且多為短時間出現後又自行消失。這可能與練功後氣血運行流暢以及大腦入靜後的感受性增強有關,對練功和機體沒有不良影響,所以屬正常感覺。但是對這些現象應不追求、不助長,否則感覺過分強烈會影響正常生活,便成為偏差,所以要聽其自生自滅。
 

二、效應現象

在練功後的效驗,往往表現為某些生理現象,能說明健康狀況和療效有所提高。

1、遍身或局部溫熱出汗

由於練功時特定的放鬆姿勢和深長的呼吸、意念的集中、血液循環的增強、末梢血管擴張,因而四肢和全身皮膚溫度上升。練功到一定程度時,意守部位的血流量經測定可增加30%左右,皮膚溫度可提高2~3℃,也有的呈現熱氣遊走的感覺。

練功中有溫熱感和微汗出現象者比較普遍。據統計約佔正常反應的60%~70%。臨床上多見練功者原來手足冰冷,冬季尤甚,練功後手足變得溫熱。手足乾裂者,練功後其症狀也明顯減輕或消失。

2、唾液分泌增多

在練功中由於放鬆入靜,舌抵上顎,尤以內養功練呼吸時伴隨舌的上下起落,對唾液腺的刺激更強,因此能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又由於練功中採用腹式呼吸,激發了胃腸活動,也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待唾液分泌量增多至滿口時,可分次嚥下,以意送入丹田。

通過嚥津嚥氣,可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對治療各種慢性消化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如內養功治療胃潰瘍及多種慢性胃病效果較好。

3、腸鳴、矢氣、噫氣

練功時由於腹式呼吸增強,膈肌上下運動幅度加大,推動了內臟運動,胃腸蠕動明顯增加。故練功者在練功時往往自己可以聽到腹內咕咕嚕嚕作響的腸鳴音。也有的矢氣(即俗語所說的“放屁”)現象增多,或噫氣(打嗝)現象也增多。

在X光下觀察,練功時胃腸的緊張力和蠕動力明顯提高,排空時間明顯縮短。由於練功後胃腸蠕動功能和唾液分泌功能均有增強,故對治療慢性胃腸機能減弱的消化不良和習慣性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4、食欲增強,食量增加

練功時深長的腹式呼吸,直接對腹腔臟器胃腸肝脾,起柔和的按摩作用,調整了胃腸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增強食欲。

一般練功到一定階段後,身體瘦弱者的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據報道練功三個月後,體重增加最多者可達十公斤。大多數練功者可增加五公斤左右。而對於原來體形較胖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深長的腹式呼吸則可使其饑餓感消失,有助於控制飲食。

5、新陳代謝的改善

由於練功中姿勢的放鬆,呼吸深長,以意引氣,內臟功能和大腦功能均得到調整,促使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練功後會感到全身舒適輕鬆,精神活力增加,四肢全身溫熱,皮膚光澤,面色紅潤,毛髮指甲生長比平時迅速,有的還可白髮變黑,即所謂“返老還童”現象出現。

由於新陳代謝的改善和體質的好轉,中青年練功者還有性機能增強現象,這也是練功中的正常反應,但應加以控制,避免過度消耗精氣,影響身體健康。
   
6、全身舒適,頭腦清晰

練功中由於放鬆入靜,使大腦皮層機能活動,逐漸進入興奮集中狀態,其興奮的周圍漸入於抑制擴散狀態,增強了全身放鬆及大腦的休息,使皮層細胞恢復機能,因而出現了全身舒適、輕鬆愉快的感覺。練功到一定入靜階段時,多數有頭腦清新、記憶力增強、精力旺盛的感覺,這是練氣功者都有實際經驗和體會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常反應也稱不良反應,在練功中由於對練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未能正確掌握,所以在練功中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頭昏腦脹、胸腹脹滿、氣不歸原等各種反應。這些異常反應的出現,影響練功的進展和健康,故稱不良反應。

遇有此種情況出現時,應及時從各方面調整、糾正。一般在短時期內,大約一週左右,即可自行消失。

如出現異常反應後,未能及時糾治,異常反應進一步發展,長期不消失,即會造成偏差。故有人認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即為“偏差”。一般異常反應有如下幾種:
 

一、雜念叢生,心意散亂

練功者由於平時的內外環境的紛擾,或練功前心思負擔過重,精神緊張,未能做好心理準備工作。致使練功時雜念紛擾,千頭萬緒接踵而來。初學者練功時,愈急於入靜,愈不能入靜,愈想排除雜念,反而雜念愈多,以致精神更加緊張,甚至不能繼續練功。這多是由於用意過重引起的。

在練功中雜念紛來時,應順應自然,不要勉強抑制,經過一段時間,約二十至三十分鐘,靜觀雜念出入,雜念逐漸會減少。或當雜念繁多時,意守呼吸用數息法,即在練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數,或默念字句法,進一步把全身放鬆及心情放鬆,即可使雜念逐漸減少。

如雜念過多,煩躁不安,可暫停練功,散步片刻,待心情平靜後再開始練功。
 

二、胸悶憋氣,呼吸不暢

練功中由於姿勢不當,如收腹挺胸或含胸過甚,或呼吸用力過強,勉強追求深長細勻的呼吸,用力氣沉丹田,或停閉呼吸時間加長,意守呼吸過重等,均可造成胸悶憋氣、呼吸不暢。

如有上述症狀出現時,應找出原因加以改正,重新調整姿勢。如挺胸者應調整胸部肌肉放鬆,呼吸過重或閉氣時間過長者應改為自然呼吸。如由於意念過重者,應將意守強度減低,改為似守非守。這樣使姿勢、呼吸、意念均調整到放鬆和順乎自然,胸悶等現象即可得到糾正。
 

三、心慌心跳

少數練功者,在練功中出現心跳加快或自覺心慌,有的是偶爾出現,也有的持續時間較長。臨床觀察心慌者,多由於練功時思想有顧慮,姿勢不自然,全身未能放鬆,呼吸用力或停閉呼吸時間過長引起。尤其是心臟神經官能症或有心臟病的患者發生較多。

如遇有此種症狀發生,應及時解除心理緊張,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待心慌平靜後,再進行練功。如因心臟神經官能症或心臟病引起者,可平時適當加服鎮靜劑或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等藥物以助糾正。
 

四、頭昏、頭脹、頭痛、耳鳴目眩

練功中出現頭昏、頭脹、頭痛及耳鳴目眩的症狀,多由於情緒緊張,用意念強度偏大,或勉強用意念導引氣血上頭,或意守部位偏高,如意守上丹田(印堂或百會),或強行呼吸閉氣引起。

如出現此症狀,應放棄意守,採取自然呼吸,待頭部症狀消失後,再繼續練功。如意守部位過高,應改為意守下丹田或湧泉穴。一般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練功,應意守下丹田,不守上丹田。
 

五、腹脹、腹肌疲勞

練功時出現腹脹、腹肌酸痛的最常見的原因,多因於有意鼓腹,追求深長的腹式呼吸或吸氣後停閉時間過長,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腹肌緊張,腸胃運動受抑制而引起。

糾正的方法首先是改為自然呼吸,減少腹肌的緊張用力,即可消除。如腹脹明顯者,可暫停練功,作腹部自我按摩或改為臥式、半靠位練功。這樣較易使腹肌放鬆,腹脹腹酸逐漸消除。
 
 
六、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的症狀,多見於練功初學者,由於姿勢不正,未能沉肩含胸和鬆腰鬆腹所引起。或初學者體質虛弱,練功時間過長,超過了體力支撐的限度所引起。

遇有此種情況,應暫停腹式呼吸,身體微向前俯使胸腰部肌肉放鬆休息一下,再繼續練功;如是練功堅持時間太久引起的,應適當將練功時間縮短,待體力恢復後,再逐漸加長練功時間。
 

七、昏沉、睏盹、欲睡

練功初期由於環境安靜,雙目微閉,全身放鬆,思維活動減少,大腦興奮性減弱,形成了睡眠的有利條件。故初練功者,易於出現睏盹入睡的現象。從生理學上來說,睡眠是大腦皮層的廣泛性抑制擴散,而氣功的意守入靜,則是皮層機能的興奮集中,二者截然不同。

練功中出現昏沉睏盹的原因,一是由於意念未能集中,興奮性尚未提高時產生昏昏欲睡的現象;一是由於練功前過度疲勞,勉強練功所形成的。

如有昏沉欲睡現象時,可微開二目,或將身體晃動幾下,以驅散睡意,振作精神,再繼續練功。如再重新出現睏盹欲睡時,不易克服,說明與疲勞過度有關,應停止練功,安心睡一覺,待醒後疲勞解除時再度練功。
 

八、肢體疼痛麻木

初練功時,由於內氣未充,氣血運行尚未暢通,加之練功者急於求成,可能出現肢體或局部麻木或輕微疼痛感覺。如麻木疼痛的症狀感覺很輕,可以繼續練功,不去管它,待練功進一步後氣血運行增強,麻木疼痛自會消失。如仍不能消失,可暫停練功,做一下局部活動和按摩後自會消失。
 

九、發冷感

練功中突然出現身體發冷,甚至寒顫發抖,這可能是由於體質虛弱,內氣尚未激發出來的表現,一般不要為此異常現象恐懼,可繼續練功,多能在短時間內自行消失。如不能自行消失,可以加強鼻息法,以鼓動氣血流通,或暫停練功,活動一下,待冷感消失後再繼續練功。
 

十、身體過熱感

在練功中有時全身或局部突然灼熱似火燒,熱流有時上衝或流動,這種現象多在短時間內消失,可能是入靜後對局部內氣變化敏感增強所致。如係內火過盛引起,可做退火功,兩眼先注視鼻尖,再轉移注視膻中,再注意力轉移至臍至膝,每部位注視各二分鐘,最後注視大敦穴約八分鐘,再意守大敦穴約四分鐘,可以引火下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氏童子功為武林泰斗萬籟聲所傳。萬老指出:童子功,是門人為了通俗自編的。實則名為:煉精化炁。這炁字,即代表無形的氣。精在人身,有如汽油之在汽車內,為人身發動之本。
 
少林童子功練法很簡單,側身而臥,以左右食指塞兩耳孔,以不透氣為度,閉目,閉口,輕合齒,用鼻呼吸,吸氣時不要管它,由鼻呼氣時,想像氣從肺部流到了兩腳板,如此二、三次即可。然後仍是自然呼吸,練至很舒適,三四分鐘,覺口內生津,此時嚥下。如此積精充盈,身體自健了。
 
睡前、起前,均可習之;中夜、午睡將起,亦可習之,是很容易練習的。不要故意呼吸鼓氣,一練就半小時,反而練壞了!要注意一定要放鬆,任其自然‧‧‧一次練十分鐘就可以。
 
這一功夫,是以前道家修持之士不傳之秘!一試便知。未成婚的學生、青年,可在陽舉時練,練至陽氣安頓便可止。慢慢鬆指放手,停一會兒或起或臥。有家室之人,房事後練一次,即可及時復元。
 
古人云:“順者凡,逆者仙。”順者縱慾者耗傷人生之精力,無益長壽。逆者常人知之不多。人的性生活要有所節制,若房慾控制不住,可照上練少林童子功法,就迎刃而解。逆者有利於心身健康,能練精化炁,將元精化為元氣,而回精補腦。
 
故此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而且還可以治遺精早泄和控制生理衝動。
 
意淫對人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危害。中醫名著《景嶽全書》中說:“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有所動,腎必應之。”《太上感應篇直講》中說:“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腎、大小腸、膀胱),榮華百脈,及慾(間)火一動,合聚流通,都從命門(附於腎上)出來,極是可怕。”

 
意淫則精氣外泄,長此以往也會腎虛,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些沒結婚或沒有性生活的年輕人也腎虛的原因。

明代保陽子曾說:“大凡見美色而起貪愛,使身體奔逐於聲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色的陪伴,因此淫慾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內心之慾。凡貪愛於美色,身心二欲就纏綿不斷,最是損精傷氣,因而容易感染疾病。
 
如果能遠離色(間)慾,那麼精氣不露泄,腎水自然滋生,並可上交於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上炎,而可以下交於腎。水火能獲調劑,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滅。這就叫善調身心,不用藥而可使疾病霍然痊癒。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的功法種類繁多。但在鍛煉時不管哪一種功法,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即稱為練功要領。掌握了練功要領,才能提高練功品質,少走彎路,減少一些練功中的不良反應,使練功能沿著正確軌道順利前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練功要領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鬆靜自然

鬆與靜是在練功過程中始終都要貫徹的原則,也是練功入門的基礎。

所謂鬆,是指形與神、身與心的放鬆。在練功的姿勢中,不論靜功和動功,都須有一定的肌肉群處於緊張支持狀態,以維持固定的姿勢,在保持姿勢要求的前提下,全身各部肌肉要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因此在姿勢上要做到兩眉舒展、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鬆腰鬆胯等,都是為了使全身肌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而設的。

在姿勢放鬆的同時,還要求精神意念的放鬆,即在練功中要解除一切思想緊張狀態,消除顧慮,使自己有意識地處於一種非常輕鬆舒適的狀態。

另外,在練功中,還要做到呼吸的放鬆。呼吸要達到深、長、細、勻,氣沉丹田。這種呼吸狀態,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肋間肌、膈肌、腹肌放鬆的狀態下,逐漸訓練形成的。

如果憋氣使勁、鼓腹挺腰等用力強練,就會出現胸脅脹滿,腹部脹痛的緊張症狀,反而達不到呼吸深長細勻的要求。這都是呼吸未能放鬆形成的。

所謂靜,是指在練功過程中,保持情緒的安寧。靜不是絕對的,是相對動而說的。人在清醒狀態下,大腦時時刻刻都在緊張地工作著,它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安靜休息,以消除疲勞,恢復機能。氣功的入靜就是使大腦達到休息的目的,以恢復大腦機能。

氣功的入靜休息與自然睡眠和普通休息又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特殊的功能狀態,又稱為氣功態,是在靜中有動的情況下達到大腦休息,增強腦功能的一種特殊方法。

靜除了內在的情緒安寧之外,還包括外部的環境安靜。如果能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可以避免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以保證入靜。

鬆與靜兩者又是互相促進的,放鬆可以幫助入靜,入靜又可進一步促進放鬆。故鬆與靜是不可分割的。

所謂“自然”是指練功的姿勢、意念和呼吸等各方面,要順乎自然而不能勉強硬練,過度追求。但順乎自然又非聽其自然、放任自流,而是在意識的引導下,根據鬆靜的原則進行鍛煉。這就是所謂鬆靜自然的整體原則。
 

二、動靜結合

是動與靜的相互配合,這有兩種含義。一方面是指在練功方式上動功與靜功相互配合。因為動則生陽,靜則生陰,各有所偏,所以專練靜功或動功會有陰陽失調之虞。如能二者相互配合,動靜兼修,內外並練,自當更有裨益。

動靜結合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練動功時,要掌握動中有靜,即在外形動作的條件下,思想安靜,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動作上及呼吸運氣上,即所謂以靜馭動,動中有靜。

練靜功時,在思想安靜、意念集中的條件下,可促使內氣產生,使氣血運行的感覺更為明顯,這種內動現象又更能促使思想的集中,即所謂靜中有動。故動與靜是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

應如何掌握動靜結合的鍛煉,這要根據練功者自身的具體情況而定,年齡、性別、體質、病情、練功進度等都要考慮在內。如年齡較大的,體質較差的,病情較重的,可以先練靜功,待體力恢復、病情好轉時再加練動功。如以保健養生為主的,可以動靜兼練。體力好的以練動功為主,體力差的以練靜功為主。

在練功的動靜時間次數上,也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而適當掌握。一般早晨可以先靜後動,以利於白天投入工作;晚上可先動後靜,以利安眠入睡。如在療養期間或已休息者,在下午可以加練動功或靜功一次。一切根據具體情況,以中醫陰陽辨證為指導,靈活掌握運用。把動靜結合起來,更能增強效果。
 

三、意氣相依

“意”是指在練功中意念的運用。“氣”是指在練功中呼吸的運用,和內氣運行的感覺。意氣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故在氣功鍛煉時,一是不要片面強調以意領氣,專門在呼吸動作上下功夫,如故意延長呼吸和故意停閉呼吸等,這些都是主觀意識上強調“以意領氣”的現象。呼吸的深長細勻,應在練功過程中情緒安寧、意念集中的基礎上,自然出現。清代薛陽桂在《梅華問答編》中說:“心靜自然息調,息調自然神凝,所謂心息相依,息調心定者也”。所以練氣要想達到呼吸的深長細勻,不是主觀強行練出來的,而是循序漸進練出來的。

二是不要片面強調以意隨氣的感覺。在練功中由於內氣的增強,會出現各種特殊感覺,如沿經絡走向的氣流感、電麻感。有的偶而出現後又消失,有的經常出現。如果認為這些感覺是特殊效果,是練功的最終目的,用意加以追求,把思想完全集中在這些感覺上,就容易“走火入魔”。

因此在練功中對待各種感覺,要任其自然出現、自然消失,不過份地把意念力集中到感覺之上。而對已出現的各種感覺既不恐懼,也不留戀。這樣才能使意氣相依的舒適感覺自然產生。
 
 
四、練養相兼

練與養是練功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練”是指進行氣功的鍛煉。經過鍛煉後,會出現身體輕鬆舒適、呼吸柔和綿綿、意念集中和思想平靜的鬆靜舒適的狀態,即氣功中的“入靜”狀態。

“養”是把這種“入靜”狀態有意識地保持下去,並使之不斷地深入發展,境界更加深化,時間更加延長。這樣不斷積累經驗,又練又養,練中有養,效果就更加提高。
   
“養”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練功之後平時的養功,以及練功期間的養生。練功到了一定階段,為了長期保持養功,可使意念輕微地存於丹田部位,似守非守,所謂“養氣存神”,“復命歸根”,這樣就能使真氣不致耗散,日積月累,自然神旺氣足。

所謂“養生”是指練功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刻刻注意養生之道。如《內經》中“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安作勞”。由於平時修身養性的加強,對練功養功當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五、火候適度

所謂火候適度是指在氣功鍛煉時,對調身、調息、調心要掌握好適當的強度。如火候不到,難以收效;如火候太過,物極必反,會起相反的作用,甚至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如在意念的掌握上,要做到“若有若無”,所謂“有意似無意,無意又有意”。如果意念過強就是火候太過,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呼吸的掌握方面,也有必要以適當的強度進行鍛煉,才能達到深長細勻的呼吸狀態,內氣才能產生和運行。

如果呼吸時完全任其自然,與常人一樣地“自然呼吸”就是火候不及。如有意加強呼吸,勉強用力,就是火候太過。二者都不能達到目的。

在姿勢的掌握方面,既要全身放鬆,舒適自然,又要有最低限度的支撐力以保持身體的穩定平衡,才能進行練功。如果全身肌肉完全鬆弛,趨於鬆懈無力,即是火候不及;如有意挺胸收腹,四肢用力,使用僵硬,就是火候太過。都影響練功效果。

此外,在練功的時間和次數上,也要做到火候適度。如每次練功都要留有餘力,不要勉強延長時間,以免身體過累,情緒不良,致效果不好。一般病休者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多一些,每次練功的時間以不超過一小時為宜。總之,要根據各種實際情況,適度掌握運動量,避免太過與不及。
 

六、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氣功是一種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一般來講,在短期內學—些基礎知識和一些基本的鍛煉方法是可能的。但要想得到進一步的效果,必須在初練的基礎上,長期堅持鍛煉,不斷積累經驗和成果,才能達到目的。急於求成,或由於基礎不穩,或由於練得過多過猛,所謂拔苗助長,非但不能得到效果,反而產生很多不良後果。

還有另一種傾向是練功鬆懈散漫,放任自流,不能持之以恆,可能開始有一定效果,但療效難以鞏固。這些都是練功沒有循序漸進,長期堅持的結果。另外還要避免見異思遷,不從身體的具體情況和實際病情出發,常常亂換功法,朝練夕改,盲目追求所謂“高級功”,結果一事無成,一無所得。

所以練功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忌氣惱、煩躁

許多病都是由生氣、惱怒、煩躁引起,因為情志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久之會產生病理狀態。練功者如不忌氣惱、煩躁,有可能多年練功而毀於一旦。
 

二、減少房事

人身三寶是精、氣、神,練功使精、氣、神旺盛,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練功人如果不節欲、房事多,必然耗精,引起腎陰不足和腎精虧損。如此下去非但練不好氣功,恐怕會患多種疾病。有些人練功效果不明顯或長功慢多與此有關。練功應以減少房事為宜。
 

三、忌貪念

練功須忌貪財、貪名、貪利、貪酒、貪色‧‧‧有貪念則心不會靜下來,因此練不好功。有貪念就會有貪的行為,就可能招來許多麻煩,引起許多矛盾。貪為邪念,練功應當心正、心淨。貪為萬惡之首,有貪念心就不正,就會犯錯誤,犯錯誤就會受懲罰。因此練功人忌貪十分重要。
 

四、忌任性

練功提倡順其自然,任何事物都是按客觀規律發展的,超越客觀規律以主觀想像行事則謂任性。例如:通大小周天應是水到渠成,功到自然通。如果功夫不到,強行以主觀意念通就不自然了,就可能將氣血積聚在某一處,或產生頭痛、頭暈、或某處疼痛、脹滿。另外,日常處事也忌任性,任性容易鑽牛角尖,容易氣惱引起氣亂,影響練功效果。
 

五、忌“假”

練功要練“真氣”,忌假的意念和行為。因此練功要先練做真人;說真話、辦真事,誠實做人,才能練出真氣。練功中一些做作的言語行動也是要不得的。
 

六、忌驕傲自滿,忌自吹自擂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有本事的人往往謙虛謹慎,沒有多大本領的人反而容易驕傲自滿,自吹自擂,誇大自己的功能,給病人治病大包大攬,打保票等。這都是練功者應禁忌的。須知醫學上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世界上的事是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因此任何時候說話、辦事都應留有餘地,切忌江湖氣干擾了自身的修煉,引起不良後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違反練功規定

有些功法不能幾種同練,因為信息高的功法之間,信息不同會產生較大的反應。有些練功者認為所練功法越多越好,因而不分青紅皂白,將幾種功同練,也有的早上練一種,晚上練另一種;或半不同功法中的特點硬拼湊在一起練。

那樣練即使把原來各種功法中的精華,湊在一起成為一種,也是大雜燴,也不一定能有練一種功法的作用大,弄不好還會出偏。因為這裏有一個“氣合”與“氣不合”的問題,氣不合時不僅會互相抵消,有時還會產生不良反應,更有甚者就會出偏。
 

二、練功時意念太執著,不自然

練氣功的目的不外乎健康、長壽和開發智力、出功能四種。要達到這四種中的任何一種目的,都要首先練得自身體內的經絡暢通、氣機升降平衡、氣血運行正常等等,從而達到體內“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所以人練功最好的狀態是要達到嬰兒在母體內那種先天的、自然的、沒有七情、六欲干擾的平衡狀態。如果練功的意念太重、太死,破壞了人體原有的“自然平衡”,就會產生一定症狀,就會引起練功出偏。

練氣功時的意念作用是較強的,練功人的意念能夠影響氣血運行,敏感的人尤其如此。因而練功時的意念活動應當是“點到為止”,不可過多、過重。這其中的火候正是練功的奧妙之處,有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這正是練功中要下功夫的地方,絕不能掉以輕心。

例如:站樁功有一種意念是:人好似在淋浴,溫水輕輕地從頭上淋下,一直流到腳。有的人練得恰到好處就能感到似有水從頭上淋下,漸漸感到體內氣血在流動,非常舒適,病也漸漸好了。而意念過重的人太執著這個意念,反而不能產生這樣好的效果。
 

三、練功中受驚嚇

練氣功最安靜的時候也是最怕受驚嚇的時候。因為人在似睡非睡半睡眠狀態時體內比平常更接近陰陽平衡,如果突然受驚嚇打破了體內陰陽的平衡,人就會感到不適應。

《內經‧素問》中說:“驚則氣亂”、“鞏則氣下”;突然受驚會使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因而感到驚慌失措,心悸恍惚。恐懼過度會使腎氣不固,氣泄以下,因而會產生二便失禁,腰酸腿軟,遺精等現象。如果受驚嚇之後這些症狀長久不消失,繼續練氣功又無效,這就可能是出偏了。
 

四、精神受刺激

練功的人在大氣、大怒之後,或精神受刺激、或長期精神鬱悶、或原來有精神病的人練功往往容易出偏。

因為按照中醫理論肝在志為怒,大怒則傷肝。肝在五臟之中是主疏泄的,肝傷則疏泄失調,氣機不暢,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就會產生氣鬱、氣滯、氣逆。

又因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因而氣機不暢又會產生氣滯、血凝之疼痛。如心前區疼痛、胸脅串痛、頭痛身痛等。

由於肝經通巔頂,大怒則肝氣上升,肝火上頭,因而有的出偏人有頭沉、頭脹、頭痛如裂、頭頂似冒火等症。

又由於肝開竅於目,肝藏魂,魂魄與精神有密切的關係,又對視、聽有影響,因而大怒傷肝後有的出偏者有幻聽、幻視或有幻覺,能看見稀奇古怪的可怕的幻影等。

練氣功的人在突然受刺激、非常悲痛的情況下,也容易產生出偏。這是由於肺主氣、肺藏魄,大悲傷肺,肺氣不足,則全身正氣亦不足,邪氣上升,就可能引起精神不正常,精神恍惚等不良反應。

過分受刺激的普通人也可能引起精神不正常,但是這與練功人出偏不同,是病症。練氣功者過分受刺激,如果自身不能控制就有可能出偏。
 

五、練氣功的環境不好

練氣功的人在不清潔、不安靜的地方練功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時會產生出偏,因此練功時要注意選好練功場地。

不要隨便找一個地方就練,因為有些地方表面不髒但地氣不清、陰氣(如潮濕、污穢之氣)過重,在這樣的地方練功之後就容易頭暈或產生不良幻覺。如在空氣污染、噪音嚴重的廠房裏,墳地邊,臭水坑旁,沼澤地或其它有濁物、濁氣之處練功,也有可能出偏。
 

六、功德不夠,心理狀態不健康

練氣功出偏的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他們本身的功德不夠,思想上有邪念引起出偏的。
如有的人老想著用黑氣打別人;有的人老想著爭名奪利;有的人偷了東西老怕被人發現;有的人老想著低級趣味的事等。由於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影響了練氣功,心不正氣也不正,心主神明,神明亂了,自然要出偏。

因而有的人看見有黑氣朝自己壓來,有的人老看見有人來給自己獻皇冠,有的人老覺得有東西捆住手腳,有的人看見有美女來找自己等,諸如此類的現象,大都是思想意識不健康引起出偏的。

最常見的“出偏”大致有這六種,還有一些更為複雜的出偏原因。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玄關是指兩腎之間的虛空之處,而兩腎之間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階段卻不能使元炁走周天運行。

元炁一引一走,像水蒸氣受冷變成水珠一樣,就變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動裏面就虧,元炁虧就傷神,神不安寧血就會散亂,如果大周天開了,守著它煉還可以。而在小周天階段所煉的還是後天之氣,後天氣跟元炁相差太遠,兩者根本不相融,小腹裏這時結的丹氣永遠引不入這個虛空之所。

也有人說把玄關竅看作是身中一竅,也就是虛空之所。全身的虛空之處,這句話是大周天之後的境界。

而大周天不開,全身虛空之處感覺不到,只有經脈全部開通,身體被氣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時,才能形成一個整體,在其裏面便有一個像“細胞核”的東西。大周天開後,身體與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這兒,或在那兒,這要看自身與外界的整體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為標準來劃分的。

在小周天階段的玄關竅是什麼?正常人的氣脈不是很通,達不到“融”的狀態,也不會產生脹感,不脹就不足以達到破。水多了才能決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後才能闖,從門內闖到門外去。一般人還沒有這些徵兆時,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與外界相通。

而氣脈通之後,氣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從會陰穴開始闖開,但會陰為卑下之地,清陽之氣採不來,而且也不能用會陰採氣,一採就感覺到發悶、發脹、發痛,所以對會陰幾乎都是棄置不用。為什麼?因為它與中脈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脈不通,中脈是無法應用的。

而這個竅在任督二脈的範圍內,一般都在印堂位置,這裏藏神,感覺最深,修煉不是講究意嗎?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揮意的地方。另外這裏還有上鵲橋的關係,氣脈走的時候,不那麼方便,停留的時間長,氣化的時間也隨之而長,化完之後骨竅就開。

僅這兒開了還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轉化,裏面同樣也有變化。其實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也已經通了,所以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已經通了,所以走印堂時會有電光閃現,並伴有雷震之聲,這是玄關竅開的過程。

其大致的位置就在兩眉中間偏上,也因人而異,與自身的素質、狀態、健康的情況和氣脈的充盈程度有關;也因闖開時修煉的地點不一,而對自身上的影響也不一樣,致使開的位置有差異。

開了之後,說明自身與外界有一個地方可以溝通能量。而原來僅靠鼻呼吸、靠口飲食等才可以獲得外界的能量。開之前有陽光三現之說,像小火花、閃電一樣,三是虛數,代表不特定的多次。

開了之後氣就會由此湧出去。這時候氣脈所走就像水在一個管道裏流淌,源源不斷、周流不息,也並不是指氣到了這兒其他處就沒有了,幾乎是平均的。

氣吐出之去後,會本能地吞回來,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過來時,到玄關竅時有一種發涼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時有可能還往外吐一點,然後再回來,一般是三圈之後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會有氣進來。

一般修煉講究環境,選擇氣場好一些地方,避開風水很差的地方。風水差就是氣脈不充盈,不均衡,不調和,不祥和,找到風水好的地方修煉,全身有一種靜地境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中無念之正覺,是謂元神。古代丹家常把元神叫做性,以它為生命活動的主宰。五臟精華皆聚於目,而人的一身皆屬陰,唯有兩眼屬陽。

因此,練內丹功時先練雙目的神光。仰仗這點真陽,方能不被群陰所剝。古人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

這就是說,借空洞的玄牝,養虛靈的元神,能養得元神長不死,自能長生不老,卻病延年。在筆者練功實踐中,無論採取交姤、烹煉、溫養、結丹,無不靠元神之光觀照之功。昔人云: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亦至焉。

元神之光的用處,實有助於掃除周身陰邪,使陰盡而成純陽之體。那麼,元神之光怎樣練呢?筆者認為,初練功時,使二目合併視正中,不用意力的看祖竅穴外邊的光,觀到雙目中心發脹,或者目前模糊不清時,就是神和氣集中的現相。

再閉目轉眼珠,聚成神氣元形,沿眼眶周圍按順時針轉圓圈,轉九圈後,開眼吸天光入腦,再閉目轉圈,如此四次後:睜眼轉眼珠,轉六圈後,閉目觀祖竅穴,再睜眼轉圈,如此四次。再閉目返光,內視祖竅穴內虛空境界,等待口中津液充滿時,會同祖竅內之氣,嚥入臍下氣穴中。

用目光內視氣穴十分鐘,收功坐下。這樣練百日之後,覺祖竅穴內含有小氣丘,就是元神的初光。

只覺有虛靈的元氣,而不顯光,用它照視氣穴,及生精、採藥、煉藥、結丹、運通大小周天。

在運轉大周天過程中,入靜的程度達到小定境界,不覺鼻息出入,只有內氣細微緩慢活動的現象,此為胎息產生的露象。此時元神之光懸照當空。如果心念稍動,元神即化為識神,入定的佳境即受到破壞。

因胎息是修養元神的動力,必須特別注意。胎息達到化境,好像周身似有氣機包住,渾如與太空同體。發展到這種佳境時,要進行靜養元神的丹胎功。

因元神本來性體,萬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所以要滅動心,不滅照心。無論在虛極靜篤,混混沌沌,或恍惚杳冥之中,這個覺照之心,總是起著主宰的作用。

在練靜養元神丹胎功中,以滅動心為主。其練法是:入坐之後,把神光放到中下二田的虛境中,永照虛空不散,若一起動心,急速滅之。做到經常守中致虛,先存後忘,神自凝,息自定,達到入小定。

練到祖竅穴出現跳動,遍及全身跳動,如同炒豆粒一樣,從此全身毛竅都開,先天氣充滿全身,神氣靜定,元神日旺。這就是古人說:真空煉形,達到妄念不生,情意不起,內不見身心,外不見世界,粉碎形體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常動常覺,常應常靜,不怕萬事紛擾,都用元神主宰之。

如是內外養元神,練到心內虛明,昏睡全無,有光從下丹田升到目前如月。一會兒又有日光現出,性命二光合在一塊,懸在祖竅穴前邊,這是元神的神光顯景,急用真意翕聚它,開目仰鼻吸神光入腦,會同口液嚥入中丹田收存。

從此感覺祖竅穴裏的神光圓大,能照滿全身,生出極大智慧,一切洞明,但必須有慧不用,如果玩弄聰明,定傷元神,慧多定少,則發狂慧,要防這種危險。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今的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似乎都換上了速成症:英語速成班、鋼琴速成班,還有快餐等等,無比的浮躁,而這股浮躁之風,似乎和健身也形影不離,什麼百日速成等等的,下面就關於道家內功的速成展開談一談。

什麼是金丹?這是一個看似簡單,而事實上卻又極為複雜的問題。今天,人們對於金丹的認識,大多模模糊糊。煉丹者一方面不下苦功鑽研,懵懂求學,人云亦云;一方面迷信、懶惰,異想天開。居然癡望金丹從天而降。這些都無疑阻礙著金丹之學的健康發展。所以破除迷信,實事求是,乃金丹大道的當務之急。

縱觀我中華數千年來之傳統文化,“道”的哲學思想起源最早。從黃帝軒轅到堯、舜、禹三代之時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再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老、莊之學及神仙方士。都在當時社會起著學術主導地位。歷來修道與煉仙,都是有區別的。

修道者,清靜沖虛而已,循老、莊之學去便可。而煉仙,則必煉金丹。

也就是說,早期的修道是以超脫精神,養性逸志為主,而早期的煉仙,則先以天地間自然生成的靈藥芝草,延益壽命。然後再假以地元爐火,煉燒時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金石砂汞之變),須臾蛻出自身束縛,瞬間透入虛空精微。最後以法身服食金丹,化形成仙。此時的金丹為有形變化之物,俗稱外丹。

爾後,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東晉葛稚川著《抱樸子》,皆是大演此道。當然《參同》也顯黃老內養之玄。“葛鮑雙修”(葛稚川與夫人鮑元)更是囊括同類陰陽與虛空陰陽的種種精義,為夫妻俱仙的無上上等法子。

由此可見,仙與道既然有區分又有聯繫。自魏伯陽、葛洪以後,便漸漸合流為一了。到了晚唐時期,忽有呂岩純陽祖師崛起於道教之間。其已完全摒棄外丹服食,而專尊內丹之修持。
自此之後,內丹學就一直沿用外丹術語,將最終煉成之物稱作“金丹”。
 
呂祖之後,便張伯端開其南派,王重陽創其北派,陸潛虛定其東派,李涵虛成其西派。都是不脫離性命功夫的內丹之學,且皆稱“呂祖法脈”。

由於漢晉時期的仙、道合流,以及唐以後的內丹的盛行,所以就自然形成了我們今天“煉金丹=修真”的模式。

那麼內丹學中所稱之“金丹”到底指什麼呢?由於各派丹法體系有異,也就必然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而大致上有兩種區別:一為境界,一為實物。

如朱雲陽云:“金者,不壞之法身;丹者,圓成之實相。”便是境界類的。

又紫陽張祖云:“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一粒又一粒,至烈天寶是也。氣化三才,元一遍滿虛空;大地生人,龍虎無量,自然充塞宇宙。一切本是大道精微,學者萬莫臆其象。)這便是實物類的。

但又必須知道,此物人人具有,個個圓成,絕非後天有形之相,雖為物,但在先天耳!呂祖云:“還丹本無質”,須解其意。

修丹之法均在返還交媾中變化。西派功訣之最初的身內陰陽交媾,即從後天中初次返還到先天的功夫,叫做“鑽杳冥”,也即築基之事。以開山祖師李涵虛之姿稟,也只敢說鑽杳冥長達七八年之久,然後稍有把柄。

又,清嘉慶年間得證果之閔一得真人,聰慧超越古人,並結有宿世奇因,更得有《三尼醫世》功訣,苦修十年,方才入道;又苦修十年,方才精進;再修十年,方才提升;末後更加苦修十年,方才移陰陽於身外,而金丹始成!

就今日世面最流行的“伍柳丹法”而論。最初煉己還虛,復歸無極之處,完我本來之性體。對境無心,萬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見山川無山川之跡,見人我無人我之相。然後才凝神入氣穴,返觀內照,合先後二天之氣而返為一氣。初關煉精,又全賴前面修就之真意採煉,更須待到陰陽交,微陽產。否則便是“假開關,假打坐,無有麥子妄推磨。”

達此方為“百日築基”,而真實之修煉時間,至少也需兩年左右。以後周天運轉,河車搬運,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更是高過築基百倍、千倍之艱難!所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也就不言而喻了。而末後粉碎虛空之九年修養,更須集具數十年的磨煉!

唯雙修之栽接功夫,其驗立竿見影,哪怕百二十歲,只要有一口氣在便可還丹!然而其所謂“結丹”,不過是以己之琴劍追攝後天鼎中所生先天之氣,以氣周行營衛,補我之血,待氣血補足,剝陰留陽,令血化精,精化汞,再使內、外丹合己。

內丹即真汞,再與精神兩相湊合,完滿陰精。而後又採後天鼎中外藥,以點制陰精,化為真汞。之後緊閉六門。外丹即真鉛。也就是仙師所謂借彼家陽鉛以制,完成半斤真汞一事。至此方為人仙。而這裏所謂之結丹,也不過一程序罷了,距還丹所結之聖胎,相差甚遠。而僅達此人仙地步,若非數年功夫,也難以成功。

綜上而論,即便是各種條件準備充足,而又遇有奇特因緣,也至少需要數十年的努力與奮鬥,方才有望煉成金丹。沒有信心與恆心的人,又怎麼能夠超脫生死呢?

大約是受快餐文化的影響,如今教練金丹的,幾乎都在疾呼速成。似乎不能速成的,便是假的,便是歪的,便是些極低級的東西。孰不知功夫是練出來的,即便是極具天資稟賦的紫陽張祖、純陽呂祖、三豐祖師等也得習練多年,方才成就金丹。至今大師之中又有幾人能超越先祖呢?

且功夫修練如同農耕裁作,有一分耕耘,即有一分收獲,多一份功夫,即多一份收獲。在功界尚未聞有無勞而獲之事,且丹家修煉,全是功夫次第,有一步功夫,即有一步見地可得,過來人,自知全非虛語。

至今現世的所謂大師之流焉有幾多能證效驗、得證象、達境界、獲見地者?正是不知,方才胡言亂語謂之種金丹、點金丹、快速結丹,以此騙得幾錢。實乃害人不淺,難道就不恐遭天譴嗎?自也難逃報應。

還記得幾年前“特異功能”在大陸流行。一時之間,妖魔鬼怪紛沓而至,自稱“大師”者比比皆是。第一日,方才聽說有異士能替癌症患者搬運腫瘤,第二日,馬上就有人在報紙上聲明,能搬天安門城樓於上海!時至今日風雲一時的“大師”又有幾人聲名依舊呢?

曾有後學求教於道家研究專家李遠國先生,金丹能否速成一事。先生笑曰:“金丹豈能速成。荒唐!”

早在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即云:“諸術甚眾多,千條有萬餘,前違黃老,曲折戾九都。”

旁門左道的混雜,於道家歷來就有。《抱樸子》所列妖言惑眾之輩亦甚多。當時有人自稱已有四千多歲,見過堯、舜、禹、湯,並曾數次見到堯飲酒過量的大醉之狀。之後又狂妄捏造虛誕之事,說親自看到孔子出世,還用手撫摸其頭頂,並許諾孔子將來可以做個聖人。如此無恥之輩居然也能擠身道域,難怪今日的大師們都要信口雌黃了。

由斯可見,今日世面上所謂之“快速金丹大道”、“快速結出金丹”等等,也不過是狂妄之輩的荒唐之舉!只可惜其中有志誠之士,一心向道,而反讒言所虞,誤入歧途。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