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氣功修練需要通過調身、調息和調心三種方法,來達到鍛煉的目的,目前各種功法繁多,三調的姿勢要求也很複雜,不盡相同,讓初學者無所適從。根據我的實修經驗先談談我對調身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調身的作用:
 
是在全身放鬆的狀況下,使氣血沿經絡脈道暢銷通運行。練功時,就得氣快,氣感強。(1)調身有利於入靜養神。(2)調身能調節陰陽。(3)調身可調暢氣血。(4)調身能柔筋健骨。
 
 
二、調身的要求:
 
簡單地說“形正、體鬆”!調身,即調整練功的姿勢,指練功時在行、走、坐、臥的體位姿勢下的全身放鬆,是一種隨意的氣功姿勢,從頭到四肢,乃至全身都要感到舒適為度。要注意必須經常變換體位,使之處在鬆靜自然的狀態下,以利於氣血疏通,有利於臟腑功能的正常運動。
 
氣功姿勢是入門的門徑,進門以後,則須自然無為,由外動變為內動,其它武術,體操類姿勢貫穿始終,重在外動。簡而言之,前者必須得氣,後者則無此目的。
 
那種追求姿勢繁雜,與練功目的相違背的姿勢不可提倡。這是造成一部分人姿勢十分純熟,但未有得氣之感的根本原因。關鍵在於,重內部實質,而不重外表。在循守內氣運動的姿勢下,百花齊放應稱頌的。
 
 
三、調身的姿勢:
 
無論站樁還是打坐初學者用自然勢(功法中有具體要求除外)較好:
 
站樁: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百會虛領,下頦微收,舌尖平放,唇齒輕合,沉肩墜肘,腋下虛掩,含胸拔背,腰腹放鬆,兩手自然垂於體側,雙目平視前方。
 
平坐式:選擇高度適當的凳、椅或床,臀部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平坐其上,要平穩;頭略前傾,口眼輕閉,上身正直,虛頦頂頸,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腰腹放鬆,兩腳踏地,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呈90°,十指鬆展,掌心向下,放置於大腿上。平坐為坐式中最常用的一種。除體質極度虛弱者不能平坐外,一般慢性病人和身體健康者,均可採用。年老體弱者可與靠坐式、臥式交替應用。
 
 
四、姿勢要領及原理:
 
除上述要求外,還要求“眉心舒展,面帶微笑”。這是全身放鬆大法,大家可以體會一下。至於其它作用,到一定層次就知道。
 
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最好採用略寬於肩。這樣能保持穩定(加暗示“我不大動”),避免少數人出現自發動現象。
 
兩膝微屈:不少人這個要點掌握不正確,影響效果。正確的方法是,鬆直站立後,臀部像坐板凳哪樣虛坐,重心在腳跟上,前膝蓋不過腳趾尖(體質好的人樁位可低些)。與坐式臀部三分之一坐在椅子上一樣,還有一個作用~亮開“會陰穴”、收縮肛門(高層次要求,尤其在密宗有嚴格要求,許多功法是作為秘籍是不講的,原理及效果現在不講),大家體會一下。腳趾尖最好內扣。
 
頭正頸直,百會虛領,下頦微收,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腰腹放鬆‧‧‧:這些目的都是要求體正、放鬆的,目的是讓氣路暢通無阻。如做得不好,會出許多不正常反應,糾正後不正常反應也慢慢消失了。
 
掌心向下,放置於大腿上:這個要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許多人用這個方法氣感強),它相當於“結手印”,它是五心採氣的方法。
 
在修練過程中,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姿勢正確,如感到不放鬆了,如轉轉頭、搖搖肩、鬆鬆腰‧‧‧。
 
其它的大家自己體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師父對一個人的修煉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決定了以後修煉的道路與結果。關於擇師,古人曾有一些論述,因觀念不同而並不統一,但過去人心沒有如今這麼浮躁,假冒偽劣的也沒現在這麼多。如今選擇師父,比過去更加有風險與難度。
 
後學在十幾年修煉生涯中,參訪過十幾位佛道民間的師父,其中既有真師明師,也有名不符實的存在,為了廣大同道在參訪中少走彎路,特把自己十幾年訪師的經驗寫出,為大家做個參考。
 
首先,擇師最重要的是看師父的品德與行為。一個師父的品德與行為,是他內在修行的體驗,一個修煉正道大成的師父,必定是一個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不會作出喪德敗行的不法行為。
 
看一個師父是否有道,不能只看他書上寫了什麼,嘴上說了什麼,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麼,這樣就不會被一些玄虛的理論所欺騙,縱觀當今的邪教,哪個不是理論與演講時候說的天花亂墜,可實際的行為確是為道德與法律所不容。
 
比如古往今來某些自稱明師的抄書匠,一方面滿口談經論典,一方面偽造學生自己,編造學員體會來出書騙人,更盜印各派內部教材謀取暴利,輕蔑各派祖師流傳的法本,實際行為,哪有一點道門修真人士的樣子,大家需要特別警惕。所以說,這一條是根本的一條。
 
其次,擇師要看這個師父的修煉理論,是否與佛道正統相合。佛道正統修煉,都是以心性的修煉作為重點,以道德的修煉來教導後輩,而把具體方法的鍛煉作為一個次要的手段,所謂七分修三分煉,就是這個道理。這一點是無論佛家道家都共同遵守的。那種只提倡方法,以神通長生等來誘惑後學的,不是騙子就是外道,大家一定要小心。
 
第三,擇師要看這個師父的修煉方法,是否與社會道德公德相符合。三界沒有不道德的神仙菩薩,一個不被道德公德所認可的修煉法門,必定是邪道旁門,一定要遠離。
 
比如自古至今一些邪門外道所主張的,夫妻之外尋鼎的男女法門,甚至使用童男童女的所謂丹道法門,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惜禍害別人甚至兒童,民國期間某道門高層就曾運用過這些,後來遭到國法鎮壓,乃自招惡果而已!
 
第四,擇師要看他的實際修煉水平。一個能擔當為人師者,不但要俱備高尚的品德,正統的理論和修煉方法,還要自身達到一定的修煉水準。比如丹道的傳授,如果本人沒有完成基本的玉液還丹,那麼就不俱備為學生點竅的基本能力,不能為學生點脈開關,只給學生一本教材,那是沒什麼實際意義的。
 
修煉過程會出現很多的內修景象,如果不是修煉的過來人,根本就無法對學生出現的景象做指導,以盲引盲,不等於是害人麼?這點千萬要注意。修煉的成就是真實不虛的,不是靠因章摘句所能替代的,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含糊。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任督二脈,或稱赤黑道,丹經標為人道,謂是修成長生不死之道路也。赤黑命名之由,與夫升降之理,實蘊有極深玄義。
 
衡陽道人李德洽《上品丹法》節次“坎離交媾”章曰:“坎中有一點熱氣,上衝心主,以意順下,由黃道,穿尾閭,經夾脊,透玉枕,入泥丸”閔註曰:“蓋按人身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其得名之由,世鮮知之,其實身心意三寶是也。心屬乾,乾之本位在離,其色赤,故曰赤道,實即我身任脈也。任性炎上,學者必使之下降;身屬坤,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故曰黑道,實即我身督脈也。督性潤下,學者必使之上升,意屬土,其色黃,故曰黃道”云云。
 
觀夫閔註,三道命名之由昭然若揭,而玉液功法督升任降之理亦備矣。唯是黃中一道,丹經標為仙道,蓋謂金液功夫循由之正路。謹按“黃中”,古哲所不敢輕泄,蓋此處純是先天休養之所,絕不容絲毫後凡雜人。世人輕視道法,行功即求速效,易患存想擬議之弊,故歷古丹經隱而不示。設有犯之,名謂闖黃鬧黃,其病不堪設想。良以玄竅必於此得開,一落擬議存想,則先天至清,均成後天濁物矣,尚何玄關之可言?
 
世於玄關一竅,聚訟紛紜,或謂有定位,或謂無定位,其實各具一理。有定位是體,無定位是用。學人行功到任督通後,從此先天方有立腳,漸造虛極靜篤,先天神氣忽然由中升降,此時不雜一毫思念,自然玄關大開。元神一人,乃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之妙境。且只可寂視,不可明覺,蓋謂一落後天,開者立隱,不能一得永得,神仙無望矣。
 
玄關為修道登堂入室之梯階,而開關必行之於任督通後。非謂任督不通,玄關即不開,蓋謂任督通後,則後天精氣已造粹和境地,由茲漸入。以至開玄關,自然安安穩穩,各種流弊都可免。若有上根之士,認道真切,偶感一物一事,立即掃盡萬緣,離種種邊,一切頓了,片刻之間,冰消霧散,玄關未嘗不開。獨患初基不立,雖一時得入無量化域,身心偶與造化合之,仍易旋得而旋失,不得致用,終如夢幻泡影,無濟於事。
 
古哲每示煉氣化神後,尚有還虛一著。此是先命後性說法,原係因人施教,未可以為定則,《唱道真言》嘗斥之。若夫太上心宗,則性命原不分家。行一步淘一步,總是從先天著腳,則命功止境,即是性功純處,陽神出現,不必再做煉性苦功,何等直捷。究其初功,不外無無而已。即至開任督功訣,亦無所謂卦爻斤兩,第尚中和,則行皆合道。唯躐等中透,亦所嚴禁,遺有禁升聽降成法,謂一犯之,易闖入黃中神室也。前期殷君,是余素識,平日深悉此訣,想係行功偶忽,當時欲留不及耳。
 
抱一(虞陽按:抱一乃南宋陳顯微。此處恐有誤。)陳祖,嘗示萬啟型氏曰:“目下道書,只有二部,一是《古書隱樓藏書》,一是《方壺外史》。”謂二者說理之精,無能與之比擬者,且多發人所不敢發。我人學道之初,未能得訣,且求之書,留為他口印證。敢為同修普告,希究心焉,則幸甚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氣功初學者來說,要正視這幾個問題,因為這是在你修煉的道路中必然要遇到的事情,下面就詳細說說這練氣功繞不過的六問題。
 
第一,練功要有恆心和毅力,這不是一句空話,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此言一點不假。所謂恆心就是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毅力就是百折不撓地練,當初許多人信誓旦旦,口口聲稱我能堅持我有恆心。十幾年過去了,現在還有幾人堅持練功?
 
當初有些人是為了治病而去習練氣功,身體好了,氣功也就不練了,而還有些是為了出功能的,練了一段時間,只出了一些小功能,卻未出大功能,便就此放棄。有的人則是工作太忙,俗業纏身也放棄了。還有那麼一些人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而後則在生活中經不住欲望的誘惑,酒色財氣控制不住,最終也是宣告退出。最後一種人是初練氣功時練的也不錯,但當氣功進入低谷時,則信心開始動搖,加上一些人對氣功的惡意攻擊,便退縮回去,不再練功。
 
第二,要處理好氣功健身和氣功修煉的關係。人最大的欲望就是好奇心,最大的滿足就是自由解放。人類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追求真理,得到真理。氣功修煉可以揭開人類的奧秘,可以通過內求法來獲得宇宙的奧秘,探索大道之理。
 
然而氣功健身和氣功修煉是截然不同的。人們只會接受健身祛病的養生之術,而不能接受高層次修煉的的氣功。因為一些高層次的氣功境界,是無法用現代科學去解釋的,所以經常被披上迷信的帽子,而無法登堂入室,但凡氣功修煉有素者,無不追求氣功的高層境界,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的自我,獲得徹底解放。
 
第三,現在我們沒有條件去深山修煉,也不允許這樣做,畢竟我們還是凡世間的人。在繁雜的社會中進行氣功修煉,是很難的事情,首先要把親屬之間,鄰里之間關係處理好,不然你一練功出現了某些特異現象,搞的四鄰不安不說,別人還會任加指責,這樣你怎麼能靜下心來練功呢?所以說啊,既然你塵緣為未了,就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氣功修煉放在第二位。
 
一般來說,只要你天天堅持一兩個小時的習練,無論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並結合二十四小時都不離練功態(微微意照丹田)的方法,百日之後,定能完成練精化氣的階段,結成金丹。在經過十個月的每天一個時辰的的習練,一般人都可完成練氣化神和養胎階段,氣足胎圓之後,進入出神階段,到此階段,五眼六神通便相繼出現。
 
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在修真和俗業的比重,便開始出現平衡階段,如果想修真者繼續向上邁進,進入三年的練神還虛階段,既所謂的陽神出走,也可以把自己練就成一個智力超群,做事業得心應手成就大事之人。但是一切的一切都要得法。
 
第四,理通法自明,古人說的好:“理不圓通,莫論修真,”要懂得參透真理,在理上,下一些功夫,平時要養成多看多問多學的好習慣,特別是一些修煉方面的經典著作,在書中找尋明師,如果有條件拜尋一些得道高僧,那更好,結合自己的實証實修去領悟求道的真諦,獲得正果。一句警句如獲至寶,也使人頓開茅塞,當然,書中的知識自己要善於把握哪些是對己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要弄清楚。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一句話就能使人如接天梯。
 
第五,錢~這個現代經濟社會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沒有錢你將寸步難行,氣功事業也不例外,說白了就是要在商海中爭生存,在商海中修煉,如果處理不好商海求生的關係,練功效果必會大打折扣。這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吃穿住行哪一樣不需要錢,按照我國傳統觀念,練功之人不應求財、求物,但這種問題和修道的傳統觀念,發生了蹩腳的碰撞。
 
有些同道朋友一聽說學功要收費,就有意見,其實這是很不正確的觀念,氣功師也要生活,不能光靠採氣活著,租場地教功要收錢,書本印刷也要錢,別人可不會認為你是搞氣功的就給你開綠燈,這不現實。所以啊無錢不足以養道,不是為錢,卻一定要有錢,沒有道資道良,便修不成道。
 
第六,戒除煙、酒、色、情。酒是穿腸的毒藥,色是刮骨的鋼刀。煙使氣濁,酒則亂性情,唯有清心寡欲,坦蕩無求,平心靜氣才能獲得長生,求得正果。練功的第一個階段是戒色,第二個階段是戒酒,或者不飲酒。如果連戒酒戒煙的決心都沒有,求道修真這麼難的事,怎麼能成?談修煉就是一句空話。至於色,這是人的兩大天性之一,我們不主張禁止性生活,但要節欲保精,不可縱欲。
 
如任其洩漏,就不能保證精旺、氣足、神明,必然過早的衰老。老年人更應該知道這個道理。添油接命頤養天年。練功過程中出現的漏精現象不必驚慌,屬正常現象,精滿自溢嘛!只要不是後天的欲念引起的漏精就不用擔心。對於情志,要保持平衡,出現情緒波動之時,切不可練功。平時要常常面帶微笑,善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待人和氣穩重,心存善念,加強自身修養,心情寬闊,豁達。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做靜功,雜念紛擾,這種情況對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心中有念,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心理工科慣性。以至於有人錯誤地認為,心中無念的境界根本不能達到。其實平時不覺得心中有念,及至做功之時始覺念頭攪擾,這已經是心中初步進入靜態的一種標誌,因為惟其心中有靜,才能體會至念頭之動。那麼對於這些起伏不定的念頭如何處理,才能達到一念不生的入靜狀態?根據筆者的經驗,這裏講述幾種道家修煉所用的方法:
 
一、有念即止
 
靜坐之中,始終保持警惕,如有雜念生出,隨即除去,這樣即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當下無念,即是清靜。或者有的念頭,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麼可以先考慮一下,有了結果馬上停止。這樣心中不抱負擔,停上之後一般不會再來。倘若還有其它事情需要考慮,仍用這個辦法解決之。實在考慮不好的問題,就先放下再說,不必苦思冥想,耽誤做功。這樣逐漸減少,自然達到無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經》日:“損之又損,直至於無為。”損者減少之意,無念即無為境界。
 
這種做法的好處,比較便於掌握。但是就怕雜念太多,腦子不斷地思考問題,此起彼伏,按下葫蘆又起瓢,弄的不可招架,一加急躁,雜念更多。所以還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試行,短時間內能夠達到一定的作用。
 
二、收回忘掉
 
這種方法,屬於心法,需要有點悟性才能做到。靜坐之時如有雜念,即用微意收歸身內,然後忘掉,一忘而雜念自無,可以想像自身如同大冶洪爐,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雜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爐即為消熔。這樣雜念生出,即收歸身內,“忘”了之後,化為烏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漸漸導心入靜,自臻清靜無為之妙境。為什麼說修煉需要悟性,這個“忘”字需要“悟”(領會)了才能做到。所謂“忘”,非是一般人什麼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對於自我心性層次的一種調節,即由雜念叢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靜地。
 
馬丹陽祖師曾言:“心者,非同貓狗蠢然無心也。務在存心於清靜之域,而無邪心也。故俗人無清靜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同也。”此中“無心”“忘”之本義。邪心即邪妄之心,可見“忘”字非貓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無心之忘,乃是修煉所要深入的一種境界。以“忘”的境界來行持入靜,這是中華道家獨有的心法。
 
三、順其自然
 
這種方法,是一種易簡法門,即不加任何意念,自衛然入靜。假若浮遊亂想,縈繞心懷雖然雜念不重,但是暗裏許多,一時分辯不清,如同亂絲無頭,用“有念即止”法難以清理,用“收回忘掉”法難以控制。這時就不用管他,只須自己靜坐不動,順其自然,聽其自生自滅。只要自心將其置之不理,這些雜念也就成為“假想”,因為念自心生,心中靜坐不理,雜念失去市場,也就無奈我何,只有仍歸自心,化為靜念。
 
在做功中只要身體穩坐不動,任他雜念自動起伏,經過一段時間的 “假想”之後,雜念自然也就平息下去,而自然歸於靜境。中間猛然一覺,心念全消,此時身心自靜,舒暢難言。就像不聽話的孩子,淘氣玩耍,大人勸其回家安分,反而和大人較勁,這時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了後,無處可去,不用勸說,自然乖乖地回家了。這種順其自然的辦法,有一點須要注意,倘若惡念,必須馬上用第一種方法除掉,絕不姑息,否則其害更強烈。
 
以上三種辦法,以最末一種方法為上善之法,第二種辦法為中善之法。因為做功夫的時候,雜念紛擾,已經夠人厭煩,再加上去除雜念這個心念,又是一個念頭,譬如兩個人在那裏吵架,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難分難解,旁邊又添上一個強制勸架的人,三個人鬧成一團,如何能夠解決問題?勸和原是好意,總要等他們二人火氣將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動人心,則一勸自然平息。如果勞神費力,強迫壓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這些用法都要因勢利導,如果兩人爭吵激烈,非用強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強制使之平息。
 
比較起來,上述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有念即止”,屬於意念法:第二種屬於“收回忘掉”,屬於微意法;第三種“順其自然”,屬於無意法,我們練習止念入靜的功夫,當然以不動意念(或微用意念)者為優。故以第一種為下善,第二法為中善,第三法為上善。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使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偏差,古今皆有之。即古謂“著魔”出偏。古人練坐禪(打坐)怕“著魔”(即狂幻不止),常有明師一旁監護,是為護功。這就是說大動不已出偏。即陽性反應(神經錯亂)。另有一種陰性反應(即九竅不通,窒息而死),這種出偏一般人缺少了解。有的反從宗教迷信角度出發認為這是“得道升天”了。
 
《內經·素問‧生氣通滅論》中說:“陰不勝其陰,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禁,九竅不通”。這段話就是指練功發生偏差的原因。
 
現在一般練功出偏都以陽性反應為主,臨床症見:輕者頭痛、胸悶、腹瀉、狂舞,重者精神失常。可見練氣功而出偏差,深受其害者,不乏其人。那麼氣功偏差究其原因何在? 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為師不明,誤人子弟
 
有的教功師自己不求甚解,以錯傳錯,以訛傳訛。有的則自鳴清高,故弄玄虛,將練功中出現的幻覺進行大肆宣揚,將學者引入邪途,使人想入非非。更有甚者,宣揚迷信,使人著魔入邪。
 
 
(二)學者自惑,急於求成
 
有的學功者認識不足,好高鶩遠,道在近而求諸遠,道在易而求諸難。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或者朝秦暮楚,功法頻換。當然,還有些是因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不適合練功,或不適合練某種功而換功的。
 
 
(三)不明其靜而強求其動
 
練功應以清靜為本,無欲才能靜。練靜功者先要摒除一切私心雜念。只有無欲,才能入靜。有不少練功者為片面追求氣盛,狂熱地導引氣機發動,在內氣尚未充盈之時,急於求成,導致氣機出現各種紊亂狀態。練動功者如不明動靜合練互用之理,盲目追求所謂動,勢必走向反面。練功者首先要明動靜之理。蓋動極當靜,不靜則陽盛而傷神;靜極當動,不動則陰盛而傷氣。動靜失宜,則有陰陽偏盛之患。練動功須以動求靜,動中有靜,自然而練。
 
 
(四)不明其柔而強練其剛
 
練硬氣功者首先應請教明師,務必獲得正確的方法。有許多學功者欲求神奇硬功,單純追求,急於求成,以致產生偏差。練功者應明剛柔之理,剛柔兼具,是謂陰陽合德。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剛柔相濟,是為得其自然。具體應掌握以意運氣,以氣撥力,內外兼修,半練半養等運動原則,而有的練功者出於無知的虔誠,以為不必避忌,肆意習練。
 
殊不知天有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如不知避忌,處置無方,均會種下各種偏差的禍根。故練功者應明天時、地利、人和之宜,應避天之六淫、人之七情之忌。如:練功者應選擇風和日暖的清晨為最佳練功時間。春、夏、秋應早起,冬季必待日出方練。
 
至於練功場所,應儘量選擇景物清幽、花木相映,或青山綠水之地。忌在荒山、墳地,或陰暗潮濕之處練功。風、雪、雨、霧、雷鳴、電閃之際,應避免練功。又如生活方面,應節制“七情”、“六欲”。在情緒波動過大的情況下要避免練功。
 
 
 
練功一旦出現偏差,應請有經驗的氣功師幫助糾治。如無此條件,也可服用適當的鎮靜藥物先予抑制。除此以外,介紹以下十八種常見偏差簡易自糾法:
 
一、心臟病患者功後出現心跳。或因巨響、幻覺受驚嚇,產生心驚、心慌難受者。糾治方法:端坐、鬆身、靜心,搓熱勞宮穴,左手置在左膝上,右手輕輕拍打左手內關數次。再搓勞宮穴,右手置右膝上,左手輕輕拍打右手內關數次。繼以右手拍打左手神門數次,再左手拍打右手神門數次。
 
二、因出偏心神不安,心驚失眠。糾治方法:於睡前搓熱勞宮穴,上下擦耳後安眠穴數次;再搓勞宮穴數次,分別拍打兩手內關、神門各數次;再搓熱勞宮穴,分別拍打足三里、湧泉穴各數次後就寢。
 
三、因精神緊張,造成功後頭昏腦脹。糾治方法:搓熱勞宮穴,上下搓風池數次;再搓熱勞宮穴,分別拍打左右手內關各數次。
 
四、因意守太重腹脹,臍痛。糾治方法:端坐,閉目垂簾,內視意守兩腳大趾片刻。搓熱勞宮穴,拍打足三里數次。
 
五、動怒心煩練功,功後肝區發悶脹痛。糾治方法:傍樹,面東站立,邁出右腳,蹺起腳尖,意守大敦,意想肝區,脹氣從大敦穴排出。
 
六、功後發冷。糾治方法:搓熱勞宮穴,拍打左右內關各數次;再搓熱勞宮穴,拍打足三里數次。
 
七、功後胸悶,脅痛。糾治方法:①搓熱勞宮穴,右手放在左胸,由上往下向右上方圈揉胸部數次;再搓熱勞宮穴,以左手放在右胸,由上往下圈揉胸部數次。②張口呼氣默念“呵”字音數次;撮口呼氣默念“噓”字音數次。③搓熱勞宮穴,拍打左右手內關各數次。
 
八、功後嘔吐。糾治方法:搓熱勞宮穴,拍打左右手內關各數次;再搓熱勞宮穴,拍打足三里數次。
 
九、前後陰漏氣。糾治方法:①揉腹引氣歸元,男子以左手(女子以右手)魚際穴貼在臍上,右手內勞宮貼在左手外勞宮(女子以左手內勞宮貼右手外勞宮)。由左下向上繞臍轉圈,稍停,意想“五心歸一”,把兩腳心、兩手心、頭頂心的氣用意引入臍內。②小便時提肛。
 
十、氣沖病灶不適感。糾治方法:鬆靜站立,從頭到腳依序放鬆,以意念打開湧泉穴,意想身上不適之氣,下行從湧泉穴排出。
 
十一、功後燥熱,大便秘結。糾治方法:①搓熱勞宮穴拍打足三里數次。②端坐、垂簾、內視,意守兩腳大趾隱白穴片刻。
 
十二、功中小腹、兩腎火煎難受。糾治方法:放棄意守,或意守小腹丹田改為湧泉穴。
 
十三、功後頭昏腦脹,有重壓感。糾治方法:以五指輕敲頭部、繼五指如爪形,抓甩頭部病氣數次。
 
十四、自發功收功後餘動不止。糾治方法:①男子以右手(女子左手)拍打左肩井穴,再以左手拍打右肩井穴,一左一右為一次,反覆進行數次。②男子以左手(女子右手)輕放頭上,封住百會穴,散步片刻。
 
十五、天目脹痛,如貼膏藥。糾治方法:施術者五指成爪形,運氣於手尖,向天目穴抓排數次。
 
十六、功後休克。糾治方法:施術者向患者施功,點按中沖,向百會穴放外氣,並拍打左右內關數次。
 
十七、功後貪睡、厭食,兼有發燒。糾治方法:盤坐、放鬆入靜,舌抵上顎,自然呼吸。片刻後,先以右手按摩左腳心(湧泉穴)數次;再以左手按摩右腳心數次。
 
十八、功中矢氣現象(即漏氣出偏)。糾治方法:在練功中若有矢氣排出之後應微提肛,不要有意用力外送,當順其自然。並揉腹及腎俞數次。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前曾見倪振飛先生“元神及其衝舉方式”一文,認為“神識出竅”就是“升仙成佛”,此見地大錯,有必要糾正之。倪先生所實證的是“神識出竅”之事,此事只是修道途中的過程而已,與真正修得道果尚有十萬八千里之遙,更不可能“升仙成佛”。若以此為尊,實為坐井觀天。
 
“神識出竅”也不是什麼“佛道千古不傳的無上秘法”。在道家著作《伍柳仙宗風唱道真言》《性命法訣明指》《性命圭旨》《道鄉集》中都有明確指示。“神識出竅”又分為“陽神出竅”、“陰神出竅”兩種,道書中多有闡述。
 
現錄《唱道真言》說明之:“陽神脫胎之先兆,有光自臍輪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既脫之後,則金光四射,毛竅晶融‧‧‧一聲霹靂,金火交流而陽神出於泥丸矣。出神之後,全看平日工夫。若陽神純是先天靈氣結成,則遇境不染,見物不還,收縱在我,去來自如。一進泥丸,此身便如火熱,金光復從毛竅間出,香氣亦復氖氖,頃刻反到黃庭,雖有如無,不知不覺,此真境也。若平日心地未能虛明,所結之胎,絕非聖胎,所出之神,原帶幾分駁雜,一見可懼則怖生,一見可欲則愛生,殆將流連忘返,墮人魔道。此身既死,不知者以為得仙坐化。誰知陽神一出而不復者,殆不堪問也。”
 
“問:陽神陰神之別如何?師曰:陰未盡而出神太早,謂之陰神。既出之後,亦白逍遙快樂,穿街度巷,陸水登山,但能成形,不能分形,但能遊走人間,不能飛騰變化。若盛夏太陽當空,則陰神畏而避之,是以雖帶仙風,未離鬼趣”。
 
南懷瑾先生對此問題的論述尤為明徹中肯。在與弟子金滿慈合著的《參禪日記》中謂:“所謂陰神,只屬於自己看得見,自己知道,甚至進一步,只可以自己看見聽見,乃至接觸到外界與自身以外,物質世界之種種事物與人物,所以叫做陰神。如是陽神,便是此色身(肉身)之外,確實有具體而且也為別人可見可對‘聚而成形,散而為氣’之變化身”。
 
不知倪先生出的是什麼“神”?而對未徹悟道果而能“神識出竅”者,南先生有如此評價:“即使能使精神飛越,的確如另有一我,可與此身乍離乍合。一般外道~包括瑜伽術等,皆落此偏差,仍認此妄幻為另一真我,甚至可以出神人化。其實皆屬無慧無智之自欺而已”。
 
最重要的是在其弟子金滿慈功用達到開頂衝關超越梵穴輪時(看倪文,此時讓神識出竅,便為“衝舉成仙”),他即刻指示弟子:“此時乃真正開頂衝關超越梵穴輪。如能不隨境轉,捨四大之身而勿把捉,忘時空觀念,即立地圓融。如著意修神識,即有陰神出竅現象,大須仔細。頂軟乃實境,會如嬰兒未封頂時現象。”
 
南懷瑾先生為什麼不讓弟子修神識?為什麼“大須仔細”?南先生是禪宗的一代大德,有真實的見地和豐富的實證經驗,其著作句句珠玉,我們不可不重視之!而倪先生卻以“出神”為能事、樂事,並認為神識一出竅,就是“升仙成佛”,則大癡!大妄!“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之所能為”,“饒君聰慧過顏閡,不遇真師莫強猜。只緣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佛經道典早已言之,升仙成佛豈是易事!
 
倪先生說:“當修煉者意識到元神該返航時,即以超光速返回鑽進行者的軀體,行者的肉體即刻恢復了常態知覺。此時,修煉者的驚喜、享樂、解脫之感無法用語言形容。”真正得解脫了嗎?從文中看,對“神識出竅”事,已有了愛戀之心,這是修道解脫的障礙。此處應檢查出來,割捨之,才是真修行!如在此處不慎重,神識出竅,把握不住,散人他趣,現有生命即可失掉,這正是道家所謂“尸解”,不知者以為得道,其實謬也。所出神,被因緣業力牽引,轉入輪迴,來世能否再得人身,都不一定。
 
《楞嚴經》:“有一種仙,‧‧‧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人諸趣”。所以人要真修行,真解脫。如今生未成就,臨命終時,自己能作主,投胎奪舍,轉世再修,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怎能說下品?在禪宗《指月錄》中,有神通的和尚不少,但與悟道証果卻了不相干,“神識出竅”又何足道哉!有了點神通,整天在空中飛著玩而求解脫的人,不是佛,而是魔!佛法大戒之!
 
而佛也絕不是倪先生所說:“修到飛行法身的行者”。給佛下定義,是困難的,因為他的境界不是能用常情能夠推測的。勉強來說,佛應是已徹底了悟清凈圓滿的法身本體,修行功德般若智慧都極其圓滿,而能發起無緣之慈、同體之悲的人,才有資格稱為佛。一些自己以為已成了“佛”的人,其實仍是凡夫。而佛家“法身”一詞,有它深廣的含義,不能與道家的“道胎”、“元嬰”、“元神”等名詞生拉硬扯在一起,相互註解。
 
道家大成就確是“衝舉升仙”,而此升仙乃是“化形而仙”,並非倪先生的“出神升仙”。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功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可以發出“外氣”。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發放“外氣”的能力呢?只要你在練功的時候,或者平時安靜的時候,輕輕意守十指尖或掌心,能感覺到指尖或掌心有電麻感;兩掌心或指尖相對時,能感覺到有吸引或排斥的力量‧‧‧即知道你有發氣的能力了。
 
另外,練功者在練功時或平時安靜的時候,能感覺身上有明顯的氣流感者,都具有發氣的能力。功夫越深,發出的氣越強,持續的時間也越長,治病的效果也越好,受功者感覺也越明顯。
 
許多人以為發放“外氣”對自己損壞很大,其實並不會。功夫比較淺的人適量發放外氣,對自己也是沒有多大影響的;雖然有些人發放“外氣”之後,會覺得疲勞或者有點頭暈,只要休息一會或者練練功,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而且可以感覺到氣感比原來還要強;有時候病人的“病氣”會順著手指或者手心侵入體內,會感覺到兩手冰涼甚至全身發冷,這也不用害怕,離開病人之後,“病氣”會自動退出來。
 
假如實在是很冷,也可以喝一些熱水熱茶之類的東西,照常練功,“病氣”會自動退出去的,不必特別去排“病氣”,可以意守手指尖或腳趾尖。當“病氣”退完之後,你會覺得全身很熱,氣感比原來要強。功夫高深的人,就有發不完的“外氣”,越發氣覺得氣越強‧‧‧
 
我義務為人治病已經20有餘年了,深知“外氣”治病的妙處,希望練功者學而致用,造福大眾。特將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發氣治病方法介紹如下:
 
病人可以站、坐、臥任何一種姿勢,雙眼輕閉放鬆全身,不必刻意入靜,最好想像自己好像睡著了;假如,大腦老是安靜不下來,就順其自然去想你所想的吧。但切記不要想自己有什麼病、病在什麼地方、能不能治好‧‧‧總之,不要想跟治病有關的事情,想其它的事情就不大有關係。
 
發氣者要心平氣和,一般以站的形式。平時慣用右手的人最好以左手發氣,當然也可以左右手同時發氣。發氣時先意守自己的手指或掌心,等氣感出現後,就對著病人的“病灶”,距離以二十公分到五十公分左右。發氣者要放鬆入靜跟平時練功一樣,不一會兒會感覺到手和病人之間,有一種吸引或排斥的力量,你可以順著這種力量輕輕的推進或者拉開,治療時間長短,看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
 
治療過程中也可以對著病人的手指尖或腳趾尖,發一些氣。治療結束的時候,就對著病人的下丹田或者肚臍發一些氣就行了。我所謂的發氣,其實不用想像氣從手上發出去,只要感應手和病人之間那種吸引或排斥的力量,就會自動傳過去了。這種發氣方法是最有效最正確的。治療結束之後,發氣者輕輕意守下丹田一會兒,然後搓搓雙手就行了。
 
注意事項:一般來說,有病的人首先要去醫院做徹底的檢查,可以用針藥治療的,儘量去用針藥治療;有些慢性病,針藥已經無效了,可以嚐試“外氣治療”;有些病人很有信心,也可以用“外氣治療”配合藥物治療;有些發氣者功夫高深也可單純用“外氣治療”,無需藥物。
 
順便談一談“發放外氣”的真偽辨別:
 
⑴隔空發放。
 
⑵無須外物輔助。
 
⑶外氣能夠穿透一切。
 
⑷外氣治療時,有一定氣感效應。
 
⑸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⑹有功夫的人,不貪錢財,謙虛謹慎,心地善良。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息”一詞,源頭很遠。《後漢書‧方技傳》已描述東漢王真鍛煉內功,能夠達到運用胎息和胎食的地步。李賢作註時引《漢武內傳》說,王真“習閉氣而穀之,名曰胎息。習漱舌下泉而嚥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斷穀百餘日,肉色光美,力並數人。”此人具有這樣的功力,應屬不假。
 
閉氣吞氣,是上古傳下來的“服氣術”。嚥舌下唾液,古稱“玉液煉形”,本是上古就有。這些健身方法,可以入口促進“辟穀”的成功,幾個月只喝水,不吃飯,照樣正常生活,至今氣功鍛煉有素的人,也能辦得到。可是服氣術並非“胎息”,李賢的詮釋並不準確。
 
東晉葛洪《抱樸子‧釋滯》提到“行氣”的種種功效,有時能治百病,甚至能“延年命”,但那必需達到“胎息”的高境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嬰兒在母腹內並不存在呼吸問題,“胎息”狀態,就是返還到那種原始的狀態。這一詮釋,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也有相同認識:“胎息者,不以口鼻呼吸者也。”(見《道樞‧枕中篇》所錄)可是怎樣才能達到這麼高的層次?正統《道藏》命字函收有《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其中抄錄了一段“胎息口訣”(不知出自何代?),對胎息有詳細解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通氣,故謂之胎息矣。綿綿不間,經三十年,以繩勒項,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臍中。水底坐,經十日、五日亦可矣。”
 
極端高超的煉者,可以完全不用氣管和肺部來進行呼吸。不過,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長期練習:“想身在氣中,口鼻俱閉,心存氣海中,胎氣出入,喘息只在臍中。如氣急,即鼻中細細放通息。候氣平,還依前用心為之。以汗出為一過。亦不限過數。”
 
這種鍛煉方法,仍是強行閉氣,其結果會弄出一身汗。顯然,這麼弄下去,恐怕很難真正達到胎息的境地,最多能使呼吸加長,肺活量增大而已,若不得法,還會損害健康。但此篇收錄的《胎息雜訣》引《經》語,倒有幾句關鍵的話:“胎息之妙,功在無思無慮,伴合自然。心似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脈暢、關節通矣。”從這裏的提示來看,胎息絕不僅僅是強行閉氣所能達到的。
 
《道藏》所收《諸真聖胎神用訣》摘錄了不少古聖先賢關於胎息的言論,但內容都比較籠統,提示也較為朦朧。《鍾呂傳道集》中呂洞賓祖師的話卻透出真信:“胎仙就而真氣生,真氣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煉氣,煉氣以成神。”指出胎息境界,已是修道進入較高層次的現象,是一種向更高層次鍛鍊的高級方法。
 
南宋曾慥(至遊子)《道樞‧胎息篇》,錄有先賢一段論述:“胎息之根源,不出不沒,狀如雞子,色猶水精,由念而有。動轉之時,內氣不出,意因其發而有去來。”表明胎息與結胎、結丹有一定關係。
 
專門闡述胎息方法的經典,無過於自唐代的達摩祖師《胎息銘》,全文不長,但卻不太好懂:“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離形去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元氣。神行則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兩句表明胎息與結胎的關係,前提在於“伏氣”。但氣又怎樣來伏?最早有幻真先生為《胎息銘》作了一點註解:“凡胎息用功後,關節開通,毛髮疏暢,即但鼻中微微引氣,從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後氣續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於徐徐。雖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於喉中,微微而散。如此納氣,亦不流散矣。”中心思想是從調息著手,讓呼吸輕微細緻,感覺全身毛孔都在呼吸(體呼吸狀態),慢慢就進入胎息的境界了。
 
世傳《胎息銘》中,也有幻真先生寫的一篇,只說“三十六嚥,一嚥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從這些話來看,仍似服氣功法,並非胎息方術。唯有中黃真人的銘文,貫徹了達摩的用意:“天門常開,地戶須閉。息息綿綿,勿令暫忘私。吸至於根,呼至於蒂。子謂之神,母謂之氣。如雞抱卵,似魚在水。結就聖胎,自然蟬蛻。”這段文字,體現出“神氣相注”的宗旨,近人借禪家的說法,便是“心息相依”。
 
《水火真經》有云:“欲從心起,息從心定。心息相依,息調心靜。”功夫是將調心入定與調息相結合,其間沒有任何主觀上的強制行動。張景和《胎息訣》說:“真玄真牝,自呼自吸。引以為戒春治魚,如百蟲蟄。浩氣融融,靈風習習,不濁不清,非口非鼻。無去無來,無出無入,返本還原,是真胎息。”講得最為深刻。
 
在眾多道教丹經中,大部分將胎息放在丹功修習的較高階段來講,如《性命圭旨》和《闔辟證道仙經》講胎息,都放在涵養本源的築基功夫後面“蟄藏氣穴”、“凝神入竅”階段來敘述,因此說得深奧,比較原則:“胎息之根,呼吸之祖。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息妙凝之時,入無積聚,出無分散,體相虛空,泯然入定。”“本體共存,神與氣合,緊緊不離。是名外煉,而不失去胎息。”
 
明初張三豐《玄機直講》,對修習胎息的方法,在丹經中是講得最切實而明白的一種,而且在講入手功夫時,就引入了胎息的攀登步驟,特別可貴:“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息。斯時也,於此念中活活潑潑,於彼氣中悠悠揚揚。呼之至上,上不沖心;吸之至下,下不沖腎。一闔一閉,一來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漸漸兩嗵火蒸,丹田氣暖,息不用調而自調,氣不用煉而自煉。氣息既和,自然於上下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是為胎息。是為神息,是為真槖籥,真鼎爐,是為歸根復命,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表明胎息的前段,是息調心靜的“正息”;待丹田有熱氣凝聚的感覺之後,自然會有不出不入的胎息狀態出現。這些話,就把胎息的修煉過程正確地闡述清楚,可以看出完全與閉氣、服氣是兩碼事。
 
筆者的體會是,胎息狀態是不能主觀追求的,越是主觀追求,就越是達不到,反會離開更遠。在修習丹功過程中,經過調身、調息、調心所謂“三調”階段,心神靜定下來,接著便看重在調整呼吸、澄清雜念方面下功夫。當呼吸達到靜細之後,可以不去管它,但繫心於丹田的止念要求,必須一直貫徹下去。胎息的關鍵,從根本上說還在“止念”這種努力上。
 
當心地十分澄清之時,會忽然感到知覺漸漸泯滅,自我意識下沉到一種坐忘紅塵世界的地步。這時,並不覺得自己身體的存在,而暫時生活在虛幻的環境中。儘管出現此種感覺,也許時間非常短暫,但已覺得不需要再呼吸了。儘管氣息出入已相當輕微,此時卻忽然中斷了。明知沒有呼吸的自我運動,卻不感到氣悶、氣短,相反卻飄飄然,十分舒適。我認為,這種狀態,就是胎息的狀態。如果一旦冐出任何雜念,則此態便不復存在。
 
因此,胎息是一種客觀表現,並非主觀追求的結果。這一點特別重要,因此在先賢的進行教導之下加以補充,千萬不可人為助長。
 
胎息狀態,在剛剛入門修習丹功時,不可能出現,因此不必刻意追求。追求是有害無益的,須相信“功到自然成”。進入胎息狀態的基礎,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成就,例如身心大定,丹田覺暖,津液滿口等等,特別是雜念的減少,是出現胎息的前提。如果沒有達到這些進步程度,胎息狀態一般不會出現,所以也不必去企求。
 
如果在丹田部位有了特殊的感覺,這種感覺因人而異,不一定雷同;此時便有了出現胎息的條件。主觀感受確像丹田部位可以呼吸一樣。這樣,口鼻的呼吸功能,似乎被代替了。一旦出現胎息現象,表明丹功修習有了較大的進步,可以向更高層次攀登。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功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有的人說子時好,有的人說午時好,還有說早上卯時好,或傍晚酉時好等等。還有什麼時間好呀?有人答活子時好。什麼叫“活子時”?它怎麼來的?沒有“正子時”,哪來的“活子時”。活子時是練功達到一種狀態時,自己產生的一種特點。比如“一陽生來”的時候,每個人到來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也許晚上來,有的也許是早上來,或其它什麼時間來等等,所以叫“活子時”。但“正子時”是每天晚上子時,都必須要練功。
 
有關子午功或卯酉功這方面的內容,在《呂祖全書》中有所介紹。《呂祖全書》“靈寶畢法”裏講了,為什麼子午卯酉四個時辰練功好,那是因為人有土命、本命、金命等不一樣的“命”。這些時間都是這些“命”沐浴的時間。長生、沐浴、冠帶、靈官等等,都是其中間的“沐浴”階段,是等待的時候,是“洗刷”自己的時候,把自己身上的這些臭氣、臭思想都洗刷掉,所以這裏的沐浴的意思是等待、乾凈的意思。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你練功的時候,按《易經》講,要選擇一種相對穩定、相對平衡系統。那麼你就要找適合你的那種生理完全平衡,同時又沒有外界干擾的時到去練功,外界環境陰陽基本平衡的時候,練功效率最高。假若你練功時,外界有較強的干擾場來干擾你,你生理上就要很自然的調節自已,而適應外界的變化。那麼調節得不適應了呢?你就病了,為什麼節氣前後輕易得病,容易死人呢?就是這個道理。
 
大自然變化很快、很大、很劇烈,“場”的變化也很劇烈;那麼你需要趕快地調整自己來適應外界這個場。有的時侯,你的身體太弱了,你在調整自己的過程中間,還沒有等調整得與外界平衡的時候,你的能量已經消耗光了,所以你也就不在人世了。外界場要一亂,就要消耗你自己的能量,同時你首先要消耗能量來適應外界的條件。古人為了長生住世,按道家的方法就應節約使用自己的能量,找一個相對穩定的場,外面幾乎沒有什麼干擾的時候練功。外面沒有干擾場,完全靠自己身體內裏氣血運行,既節約能量,又容易熟悉自己身心的規律。
 
大家都知道,子時是陰盛之極,一陽剛出生的時候,也就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下午六、七點鐘以後,慢慢地天就黑了,到子時,天就開始向天明的方向轉化了。此時是既不陰又不陽的過程,是陰陽平衡的時候。午時正好是太陽照度最亮之時,也是開始向黑夜、向陰的方面變化的時候。那麼從陽光的照射、熱量上講,也是照度、熱度開始減弱的時候。為什麼此時天氣還要熱一段呢?因午時之後還有一段積累的熱,所以最熱不是在午時,而在未時。這個時候即陰陽交替,陰陽幾乎是平衡、對峙的時候,既不陰又不陽,陰到最盛時,感到頭時,就不陰了。也就是一陽剛剛要出生,還沒有出來的時候,這時候陰陽平衡。卯時是太陽剛剛升起來,還沒有升出地平線的時候,天剛剛開始發亮,已經不是黑天了。這是個呈陰陽平衡的時候,會出現一點朝霞之類的天象。酉時是太陽剛剛要落山之時,是由陽轉化成陰的時候,這也是陰陽轉化正好平衡的時候,所以這四個時辰,都是一種相對的陰陽平衡、穩定的時候。
 
因此,這些時間練功是最有益的,因為從大自然的外界來講,它是陰陽幾乎平衡的時候,此時沒有強大的外界干擾場,沒有陰陽偏盛之急。你這個時候坐在那裏練功,是不會消耗,體的內部能量去和外界尋找平衡,那麼自然的外界,也沒有場干擾你身體內部的氣血平衡,這時候你就利用你體內氣血自然地運行,就能比較清楚、容易地認識和掌握,自身氣血的運行規律。
 
當然在生活過程中,這四個時辰練功,各有各的好處和特點,但是一般情況下,選擇子時為練功的時間,被人們採納的最多,而且效果也最好。它既是陰陽平衡的時候,也是一陽生的時候,同時它又是半夜的時候,此時人的條件反射正是大腦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時候,所以大腦非常容易入靜,因此為練功最好的時辰。而到了卯時,卯周末位,本性同層卦,震卦用於升發的時候,此時你不去運動鍛煉,身體還往外釋放能量呢,結果你早晨還要練功,把體內能量都浪費了,這是讓你沐浴的時候,不應是練動功的時辰。
 
本來大自然是平衡的,你不但不利用這個時刻來平衡自己,還在這平衡的時候亂動,等外界條件不平衡時,你又要靜下來,結果外界反而給你體內干擾的亂動,那你還練什麼呢?你總要選擇好的時間條件練功吧!
 
早晨練功還有一個缺點,一般上班的人,早上起來,做早餐、叫醒孩子等‧‧‧這些事情做完以後,趕緊練功、入靜,還要擔心可別趕不上這趟車,遲到了,耽誤上班獎金別受影響‧‧‧。這樣練功能靜下來嗎?我從來早上不練功,原因就是沒法靜下來,靜不下來,那不是浪費時間嘛。還不如晚上多練兩個鐘頭,早上多睡兩鐘頭,不挺好嘛。晚上反正有得是時間,多練會兒,入靜時間又長,人靜深度也深,效果也好。
 
下午下班時練功好不好?按中醫講,這時候是腎氣最盛的時候,練功是不錯,你要再練靜功,靜下來,可以使腎臟儲存更多的能量,提高堅力。可是這一下班,心裏想著家裏得買菜做晚飯,孩子放學還等著呢。你急得要命,坐在那練功心裏能靜下來練功嗎?好不容易抓了點時間,練了幾分鐘,一看時間晚了,趕快往家跑,剛才好不容易靜下來的心靜,這一緊張、一急躁,體內平衡又被破壞了,因此往往此時練功效果也不好。
 
中午一般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供練功用,剛吃過午飯從生理衛生上來講練功也不大好,等你休息過來的時候,也該上班了。但是不管怎麼樣,你中午抽個十分八分鐘,放鬆一下也是不錯的。我那時在學校裏練功,就是選擇中午練的時間較多。因此你要想盡一切方法,自己來擠這些時間;還要保證你練功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和那個場,能使你自己的心情,及自己身體的場,相對的穩定下來,效果就非常好。
 
當然有的人早上起來動習慣了,起床就喜歡運動、練動功,但是早上練動功最好時間不要太長,一刻鐘到二十分鐘,然後再練四十分鐘至一個小時的靜功,把元氣收一收,這樣就比較好一些,比較完整圓滿一些。關鍵是你自已的心情要靜下來.就像外面的場一樣,外面的場很好,都是相對平衡、陰陽平衡的時候,沒有任何干擾你的因素,這時你自己本身就不應該給自己,再製造心理不平衡因素了。
 
練功過程中,身心一定要平衡、要穩定。外面的場穩定是好事,自己的心理場首先也得穩定,外面的場,比如環境比較亂,但是天場比較靜,你還要抓住天場的時機,因為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這個時候機會是最好的,所以晚上子時練功,我認為是最好的時候。當然午時練功也很好,卯時和酉時,主要是由於大多每人都是有工作的,假如沒有工作的時候,卯時和酉時也是很好的時候。但是這四個時辰都是練靜功,是“沐浴”的時候,因為它都是相對陰陽平衡的時候,此時最好不練動功。如果非要練動功,在此時辰一開始的時候練一下,練個一刻鐘、二十分鐘。然後馬上靜下來,可以練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靜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什麼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即大自然)與人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相應相合的統一整體。天是一個超巨系統,人是一個子巨系統;人具足天的全部信息,天的信息亦可在人身上體現出來。研究人的生命現象不能從自然界剝離出去,只能在天人一體的整體關係中去把握。人身是一個小天地,宇宙亦是一個大人身。這是觀察人體生命的根本立場和方法論。
 
天人合一理論是上乘修煉的理論基礎。它既是天人整體觀的哲學凝煉,也是修煉到高層次的境界。
 
 
二、天人合一理論的主要內涵
 
精華大致有兩個方面:
 
(一)人天同源、同質。
 
天人合一理論認為,天地萬物並非本來就有,其產生之前,有一個根本的始源,這就是道所派生的先於天地萬物的元氣,即先天一無灬。無灬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富有能量、載有信息的精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物質,“無灬”是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
 
天體演化和現代生命起源研究者認為,原始宇宙空間主要原始物質是以氫形式存在著,原始氫在宇宙空間發展、凝聚而形成原始星雲。原始星雲中巨大氣體埃塵進一步凝聚,產生了幾十億顆恆星,凝聚體中心溫度逐步提高,密度加大,於是開始了氫熱核聚變反應,放出巨大能量,形成星系。
 
借助熱核反應,氫聚變為氦,生化了宇宙中的各種元素,逐步形成了諸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種元素,尤其是對生物物質重要的元素,如碳、氮、氧、磷、硫、鐵等。這些元素稱之為致生元素,它們最初覆蓋在地球上,在適宜的溫度和動力下,反應形成各種原始的分子,包括水、氫分子、甲烷、氨等,並從致生分子轉化成有生單體,又進一步過渡到有生多體,乃至人類的出現。
 
達爾文曾說:要談生命的起源,你倒不如談元素的起源,因為兩者是一樣的。我們把天人合一理論中的“人天同源同質”觀點與現代科學論點比較,何其相似!
 
天人合一理論還認為:構成人天萬物的先天一無灬是宇宙中永恆的長生基質。這一論點,又與現代核物理學的發現不謀而合。普通物理證實了元素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組成;核物理學則進一步揭示原子核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中都有光子和中微子等,而光子和中微子的壽命無窮大!
 
人天同源、同質的論斷已被現代科學證實。
 
(二)人天同一生成程序。
 
人天同源同質,那麼,生成的程序和規律是否一樣呢?老子最先提出宇宙的生成規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無形、無名、無為。所謂無形,是指無具體的形相,不能以感官覺知;無名,是指不能用語言概念來表述,稱其為“道”,也屬不得以的“強名”;無為,主要指無主觀意志。道的基本特性是:虛無、自然、柔弱。道是萬物的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是一種根源性的實在。它無始又無終。
 
“一”是指道派生的先於天地的元氣,即先天一無灬。“二”是元氣內蘊的陰陽。“三”是指陰陽相交相蕩而生的五大類屬性的物質,即五行,由五行而生萬物。那麼,人的生成程序又如何呢?順尋不易,逆推則成:
 
形體(包括細胞)是由最精微的元素構成,既形由精生,這個形即是老子宇宙生成模式所指的終極產品“萬物”中的一類。精則是那個模式中的“三”,即五大類屬性的物質之一。現代科學已證到這一步,但再往前推,就無能為力了。而傳統的人體科學,卻在內修中悟證到下面幾步。
 
精由無灬生,而無灬是由陰陽二氣合和而成的,故“無灬”即是老子宇宙生成模式中的那個“二”。炁又由神生,“神”是指能夠主宰生命的智慧能量體,它即是老子宇宙生成模式中的“一”。神又源於虛無,這個虛無即是道。我們把逆推的結果順過來看,就是:虛生神,神生無灬,無灬生精,精生形。
 
這個人類的生成模式,雖然尚未被現代科學證實,但我們相信,釋迦牟尼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指出一碗水中有億萬個微生物,已被科學證實;呂洞賓早在唐代就指出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的光源來於太陽,也被現代科學證實;那麼,中國古代人體科學的成果之一~“人類生成模式說”,也遲早會被現代科學證實。
 
現在,我們把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與人體生成模式聯起看,則會得到以下的結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虛生神,神生無灬,無灬生精,精生形。結論是什麼呢?
 
人與天的生成程序也是一致的!他們有著共同的規律。就是這個發現,才使人類醒悟:如果找到了逆返歸元的規律和方法,人類是不是就可以回歸於道,超越生死了呢?天人合一理論的內涵還有“天人至象”,“人與天地同一運轉規律”等。這裏不再贅述。
 
 
三、天人合一理論對修煉的指導意義。
 
修煉的終極目標是超越生死,回歸於“道”,而道的基本屬性是虛無、自然、柔弱。修煉的過程無非仿道而已。
 
虛無是調心之要,達到物我雙忘的境地,才是入靜的高級境界,才是與道合一、相契無間。
 
自然,是調控身、心、息通用的原則,有順應天地萬物之本然,不勉強不違逆之意;在修煉中,勿忘勿助,火候順乎自然;在服氣中,不強調閉抑,強調調息順乎自然。
 
柔弱,是指調心令柔,謙和忍讓;在調息時深細勻和、致柔、漸漸臻於胎息;調身令柔是修煉的基本原則。
 
用“天人合一”觀指導修煉,不貪求,不躁進,沒有誤導,重在驗證。有可行的操作技術,有經得起檢驗的效果,不神不秘,令人信服、信賴和歡迎。
 
修煉者若都能從人天同源、同質、同一生成程序的另一面來思考問題,就會徹悟“逆煉歸元”之道的奧秘,醒悟人生,“朝聞道,夕死可矣”,“上士聞道,勤而習之”,發精猛之志,達天人合一境界,從根本上超越自我,超越物性,完成對生命的透悟,並最終超越生命的束縛,達到精神上的大自在、大解脫。
 
 
四、如何進入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人體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的融合。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入靜定之境,進入虛無狀態。在虛空這個層次上,人天是溝通的。先天之炁從虛無中來。虛無的標準狀態,即是恍恍惚惚,似睡非睡,無人無我,物我兩忘。
 
進入天人合一,還要從思想上徹底破除顯性經驗、觀念,為修入隱性高境界開啟方便之門,打開天人合一的隧道。
 
進入天人合一,要把逆煉歸元的理法全部掌握,通過實證實修使生命修煉進入嶄新的境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規律,這一點可以說是顛撲不破的。然而,養生延年,以至追求長生不老,這是包括上至歷代帝皇將相、方仙術士,下至平民百姓所夢寐以求的夙願。他們深知生老病死的必然規律,也更進而深信“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正是在這種現實思想的促進下,道家產生並形成了一系列健身、養生及獨特的“種、採、煉、養”等高級全神內養功法,隨著道教的興盛,這一系列方法逐步為社會各界所接納採用,成為當今氣功,這具有傳統東方特色的保健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現行的功法不下八千,可謂五花八門,然若按其派系流源區分,卻不出道、佛、儒、醫、武五大家。其鍛煉的方法數以千計,也可概括為“動”、“靜”及介於二者之間的“樁”。
 
煉功、學功,更包括教功者,不能不懂得氣功流源,也不能不明確“動”“靜”“樁”及“坐”“臥”“行”的具體功能作用。了解各家功法功能及動靜等方法的作用。擇功而學方能達到保健、防病、祛病、養生的目的。
 
傳統的氣功跟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某一個側面說,傳統的氣功是賴以宗教這一土壤,得以生存發展的。而宗教的信仰,直接影響到氣功的具體功法及功能作用。
 
如道教煉精化氣,精氣化神,煉神還虛,以羽化飛昇,長生不老為追求。佛家內修以禪定入靜調心,頓悟生慧,外煉以易筋導引,發聲壯內,以強身抗暴為目的。儒家主張中庸,忠孝為本,注重存心養性,深造自得,以養浩然之氣。醫家則以經氣導引吐納,疏通經絡、防病祛病為主要目的,武家煉氣則重在煉勁發力,強身護體。
 
各家功法都有其共通之處,並且相通吸收,取長補短,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本人認為作為大眾性的保健養生方法,各家功法沒有彼此之分,而作為專業的修煉,則應重點選擇,尤以道家功法最為深妙。
 
動功的作用是導引氣機,疏通經絡,活動關節,是功前功。靜功才是內養,方能延年益智,激發潛能。樁功則是對症治病的方式,同時也是動靜之間的過渡橋樑,所謂“要想把髓洗,先從站樁起”,就是這個意思。
 
不論哪家,作為一套完整的功法,動、靜、樁三者應該配套協調。據計,在目前的氣功偏差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原因,是該功法自身功能結構的不健全引起的。因而在進行氣功鍛煉的過程中,動、靜、樁三者應兼顧,此尤若醫生開藥方中的君臣配偶也。學者不能圖一時方便,學習功能結構不健全的功法。選擇完整、健全的功法是保健養生治療的前提。
 
明確上述道理,根據實際對症擇功,煉功,即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然氣功並非靈丹妙藥,也並非一套功能治百病,也並非每套功法都適宜每一個人鍛煉。
 
教功、學功者除了懂得要對症擇功外,在鍛煉過程中更應善於“取捨”。一套功法固然不能治百病,也同樣不能貫串治療的全過程,即使是“對症”的功法,由於“藥力”的限制,隨著疾病的進一步康復,固有的“藥力”已不能再發揮療效。故學功者應進而學煉深層功法,才不致停滯不前,也方能勇猛精進,此為氣功治療之精要也。
 
學功除了明動、靜、知取捨外,在氣功的實際運用過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是關於“意守”。本人認為,氣功的保健治療與煉“功夫”不能混為一談,治病康復過程的意念方法應是:“順其自然”“意隨氣走”或從“神守指掌”入手,“似守非守”,而絕不能“以意導氣”“意守丹田”。
 
經云:“人經不同,脈絡易樣。”每一個人的經絡和氣血都有差異,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書上的經絡線路來按圖導引,以意領先,不單不能達到疏通經絡,反而會人為的紊亂經絡,客觀上使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偏差,難怪有部分學功者怕談“意守”。
 
我誠懇地提醒康復練功者“順其自然”“意隨氣走”“神守指掌”,在功中,自我體會到本身的經絡軌跡,否則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自然,那些反過來強調氣功不用意念,更是不對的,其道理很簡單,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精神活動“氣”從何來呢?練功之不用意念,猶如人之沒有思維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要學練我所講的修功方法的同道,都要注意收功方法,我所講過的方法一定要收功,下面我講氣功收功方法。我講的收功方法大同小異,收功方法,無論是講的哪一種練功方法,都可以採用同樣一種、同樣一些收功方法去收功。
 
收功方法:兩手抬至胸前,呈一個抱球的姿式,相距十到二十公分左右,掌心相對,虎口向上,五指微微彎曲,微微分開一點,小指頭微微撐直,不要用多大的力氣,微微用力,用意念抬著,這是收功的準備。深呼吸,數呼吸的次數,女同道數十二次,男同道數十四次,呼吸各算一次,就是兩次。
 
吸氣的時候,雙手緩緩地往中間推(合攏);呼氣的時候,雙手緩緩地向外拉。就這樣反複的往中間合,往外面拉。重點是意念推拉。可以輕輕地閉上眼睛,數次數,並體會身上的感覺,並體會掌心、手指是否發脹,發麻或其它的感覺。就樣數十二到十四次的時候,就正式進入收功的動作。
 
兩手合掌,掌根挨著自己的胸部,指頭向著前面,不要向上。要睜開眼睛,正式收功的方法,從這個地方開始,都不能夠閉眼睛,一定要睜開眼睛。
 
第一點,雙腳用力往地下踩;盤腿坐的同道、坐著在家裏、躺在床上練功的同道腳要用勁。
 
第二點,雙腳的十根趾頭用力往下邊抓。
 
第三點,雙腳大指頭往下邊抓。
 
第四點,雙腳的小指頭往下邊抓。不容易用上勁,但要用意念要用勁。
 
接下來第五點,雙腿用力收縮。
 
第六點,雙臀部用力收縮。
 
第七點,前後二陰用力收縮。
 
第八點,用力收縮小腹。
 
第九點,雙手用力。
 
第十點,牙關緊閉,全身用力。
 
第十一點,深呼氣三次。想著全身的病氣從全身的毛孔排出體外,特別是從雙腳下湧泉穴排出去。只注意數呼氣,在這個時間要想全身的毛孔、穴位打開了。緊接著數三次吸氣,要想全身的毛孔關閉了,不再受外界干擾了。數三次聽氣,這個時候容易聞到香味。
 
就這樣呼氣三次,吸氣三次後,緊接著雙手快速搓掌,將雙掌搓熱以後,將手掌對著眼睛、輕輕地挨著眼睛,想一下有光線經過手掌進入眼睛。眼睛要睜開,不能閉。想一下保護視力、改善視力。
 
接著雙手延額頭向上擦,至頭頂正中的百會穴止(同時深吸氣);再延著面部往下擦(同時深呼氣),雙手擦到下頦下邊合到一起,指頭挨著下頦,再重新延著面部往上擦(同時深吸氣),至頭頂正中。不斷反複重複這個動作。女同道做六次左右;男同道做十左右,要儘量深呼吸,標準像打哈欠一樣。就這樣反複做六至十次左右,就比較新鮮了。
 
之後雙手虎口相交,男性左手握著右掌;女性右手握著左掌,將手掌壓在肚臍上,想一下全身的光線經過手掌進入到肚臍裏面,再想一下體內的光線進入到肚臍裏面,在肚臍深處匯集成一點閃亮閃亮的光,再想一下有光線圍著肚臍旋轉,女同道順時針旋轉二十四或三十六次,男同道反時針方向旋轉二十八次或七十二次都行,不要數次數,只是想一下這個細則就行了。
 
最後想一下收功了,雙手輕輕地拉開,恢復自然的姿勢,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收功方法。做完一次收功後還不徹底的,身體某部位還有較大反應(某些同道情緒不好時練功),某些同道暫時收不下來,收功不徹底,可按收功要求,心平氣和地重新做三到十次左右,一般都能收下來。如果實在收不下來的,可以採用強迫收功方法收功。
 
簡要的強迫收功方法是:
 
一是情緒不能緊張,要意念全身“散、軟、癱”,要堅信一定能夠收下來。
 
二是改變體位,站著練功的可以坐著收功;坐著練功的可以躺著收功。
 
三是緊接著男同道用左手掌、女同道用右掌輕輕拍打頭頂的“百會穴”六至七次左右,再用這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指頭,輕輕揉按兩眉毛內側的“攢竹穴”六十次左右,再輕輕地揉摸雙眼球數次,再稍用力揉按“迎香穴”數次至發脹發麻止,用中指指面用力左右按揉“人中穴”數次、再接著揉按前頸部“天突穴”上一寸左右的部位,揉按至咳嗽數聲為止。這樣一咳嗽,體內內臟的某些氣機就可以得到調節。
 
接著用該手的虎口對著胸口的“羶中穴”,輕輕地擊打六至七次左右,再接著雙手放在腰間,兩手相距一拳的距離,用力握拳,兩大姆指的指甲要掐在食指的“商陽穴”上。雙手保留這個姿勢,再放在軟肋偏右一點腰肋的部位。那裡也是兩個重要的穴位,叫“密戶穴”。壓在這兩個穴位上,這也是練氣功的另一個“窗口”,就容易收功了。
 
伸腰,再勾腰深呼氣,再伸腰深吸氣,反複做六至七次左右,接下來,雙手半握拳勾腰,用虎口的前面,稍稍用點力捶打腰背部,由下往上,再由上往下,反複捶打六至七次左右,或者數拳頭的次數,二十四次左右。接下來,保留半握拳的姿勢,伸腰坐直,掌心對著胸部輕輕地來回左右捶打二十四次左右,或者是來回捶打六至七次左右。再往下捶打腰、捶打小腹部位,左右來回捶打二十四次左右,或者是數來回次數六至七回。
 
就這樣捶打了以後,再回到前面的雙手合掌,接著快速搓掌、搓面。這就是簡單的強迫收功方法。如果做一次還不能徹底收下來,可重複多做幾次,一定能夠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一個想習練氣功的人,都希望早日入門,早日獲得理想的效果。氣功入門方法多如牛毛,許多人練了多年氣功,卻入不了門。筆者今天詳述自己的腹式呼吸氣功上的經驗和練法,以期拋磚引玉!
 
首先以馬禮堂先生的六字訣作為呼的下手方法。本文只強調練其六字訣,不強調練其六字訣的動作,有條件者倒也無妨都練。如此練習半個月左右,意識上自覺已能注意每一呼的起落動向了,心也向靜邁進了一步,意識上也有個念頭能輕輕掛在呼吸上了,這就是初步的效驗。
 
不可懈怠,繼續練,某一日功中忽然感到不想練六字訣了,反而因此不練更能入靜一些。此時,可以闔上念六字訣的嘴,只是把很輕的意念放在每一呼上,同時很微弱的默念六字訣,一呼一念。
 
經過一定時日,可以穿插進數息,從一數到十,只數呼氣。在熟練與適應後,慢慢降低六字訣的比例,增加數息的比例,以便全面過渡到數息上。如果又出現不適感,須用六字訣重新調好呼吸,才可練習數息,這一點千萬注意。
 
當數息的習練越來越輕鬆自然時,慢慢的,呼氣越來越細,越來越長了,如蠶絲般;不知不覺中,小腹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有氣動感,有蠕動感,慢慢的,氣越來越在小腹中往來了,一呼有一呼的感覺,連吸,小腹也能有所響應了。當然這些只有練功中才有,只有自己知道。對呼的感覺既自然又強烈。這就步入腹式呼吸了。
 
此時的呼吸,已能充足肺。丹田和全身各個細胞,非常舒服,練功的時間自然而然的延長到一小時以上,而且通病在很想睡覺的時候,也能越練越有精神。這段功境,一定要保持住,而且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否則很容易曇花一現。
 
現在,要注意陰陽平衡了,數息,不光數呼,也要數吸。通常是先分開練,等到功夫穩定,就可以呼吸同時數。不過為了自然,再自然,穩定進步,還是建議大家分開練,分開練容易越練越舒服。此時一定要注意道德、理論的修養,努力用功不退。持之以恆地天天練功,避免因懈怠而退功。
 
數息功修習之日久,日漸純熟,心念能任意從一數到十,完全無心,則數息功成。此時精滿亦再不漏,一切夢遺之患不藥而癒。夢境日益清凈,此為築基功夫有眉目矣。這時若能斷絕性行為,功夫會突飛猛進,再近一個新境界,否則會停步不前。若又有所不自檢點,還會功境下降,甚至嚴重的,一落千丈,又生疾病。
 
數息到最後,覺得數息也有輕微負擔於心,若到此境自可放棄數息,只管一心隨著出入的微弱呼吸,這就叫隨息。呼出覺得虛空不可得,吸入亦復如此,內外身心無分別對待化作虛無,從而內心異常清凈,直至心息雙亡,澄然一片,一靈獨覺。
 
如是佛門居士,此時可隨息念佛,自然更上一層樓。練功者至此,身心發生大變化,記憶力異常,精力大增,睡眠減少,頭腦格外清醒。其他練功者,自可繼續原來喜歡的法門進行修練,從此平步青雲矣!氣功大門從此得入!
 
當然本文最終目的是真正的腹式呼吸,即胎息。限於篇幅不再介紹。只要多讀書自己不難領會,即使胎息練成,不要以為氣功練成了,因為離禪定開慧尚有遙遠距離!但要上路,也有一點本錢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方三世,一切法門,一切修行人修行都離不開禪定。
 
何名禪定?身心不執不迷不住即為禪定。又名三昧定境,三摩地。不入四禪八定,三昧定境,難以成就。但欲入四禪八定,八萬四千種三昧定境,必須先打通氣脈。但氣脈怎麼樣才能通呢?只有六根清靜,不逐六塵,不散亂不昏沉,正念堅定,人身的元氣才能生機不絕,旺盛圓滿。當心靜久不動,元氣一步一步的積累,到在一定的量後,氣脈自動會被旺盛的元氣打開。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氣脈,轉河車。此類功法萬不可學,很容易走火入魔。為什麼?因為元氣就如電視機的電源,氣脈就如電線。你不充電接電發電,直接修氣脈,那很容易弄壞“電線”,造成“電線”錯亂而短路。更何況,如果元氣不足,“電源”不足,就算打通氣脈也沒多大用處。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打通氣脈的方法:那就是心靜,六根靜,不求不迷不急,靜靜等候,等到精足氣足神足時,氣脈自然會通,三昧定境自然會入,絲毫強求不了。世上不管什麼法門,離開了心去修,離開靜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無所住,心無所求,心無所迷地坐禪,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氣脈?可不可以計算出來?
 
絕對準確的時間是算不出來的,但大致的時間可以算出來。那如何計算?要計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怎麼算?這有密法,我公開也無妨。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得先了解人身的結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
 
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玉液,把這口玉液嚥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
 
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乾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乾的。只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要計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氣脈初通,即365×9=3289,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說:百日築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這是個基數。這個基數是對十六歲童身未破,身體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堅定的人的數字。
 
如果是大於十六歲十年左右,則365×10。如果大於十六歲二十年,則365×11。如果大於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類推。如果身體處於亞健康,則再加一倍。如果身體體弱多病,則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只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泄一次精,當補9口真氣。每遺一次精,也要補9口真氣。每見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人見色心動真氣元氣則散。每微動三回嗔心,就要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真氣所化的玉液加邪火就變成痰,沒有用了,所以人萬不可動嗔心。因為大動嗔心,傷元氣更大,要補一口到九口真氣。如以上加減,即能算出你要坐禪多少座,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築基,才能氣脈初通,打開任督二脈或奇經八脈。
 
如果要氣脈大通,轉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蘊,就不是這樣算的了。這樣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礎,先行功德的。這個修道基礎,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應該完成的。連這個最本的基礎,都沒有完成,你現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於打通氣脈,證六神通,出菩薩意生身,是不是太急了?
 
三千五百座是最基本的!很多人一聽,可能想:那我不是要坐十年八年?其實,如果精進的話,並不用多久。如果你每天精進,一天用功十二小時,二個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個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築基。
 
你要知道:佛法修行在於心,心靜即是坐禪,心無所求即是坐禪,六根不隨境轉即是坐禪,心中無我執即是坐禪。修坐禪者,當如是修禪。如果是上根利器,日夜用功,行住坐臥心皆定,那二個七七減半,即一個七七即可成就。
 
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閉關打七七,專念一句佛號或一個咒,專參一個話頭或專坐禪,於七七四十九天內氣脈大通,並悟道證果的很多,在書上可查出一大堆。但世上上根利器極少,也沒有這麼大的道心。像閉百天關,一天用功十二小時,另十二小時吃飯睡覺,剛好完成三千多座。
 
如果像世尊一樣日夜禪定,日夜用功,剛好七七四十九天左右完成。365×9=3289刻鐘(每刻二十分鐘,以一刻為一座。),而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用功就是3528刻鐘。去零為整,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完成三千五百座,填滿身上365個大穴每穴9口真氣。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決心,那就二個七七,一百天完成。再不行,就每天六小時,二百天完成。再不就行,就每天三小時,這三百天左右,一年完成。如果你能完全三千五百座,不能悟道證果,氣脈大通,一般來說,至少都可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再這三千五百的基礎上,再精進,就不會像初修行一樣了,雖然不能入大定,但入個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難的。
 
如果你心不能靜,真氣元氣化不了,四大五行轉不了,那可以專念一句佛號,專持一個咒。但如果想念佛持咒的同時,還能轉化四大,那宜金剛誦,不宜過於大聲,或則氣散體外。如果真氣化不出,可試念大悲咒,專一遍大悲咒就能化一小口真氣,如果專心念一刻鐘大悲咒,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當然其他咒語也可以,我個人的體驗,持過很多咒,以大悲咒及寶生陀羅尼化真氣元氣神速。楞嚴咒行不行?好不好?當然行!當然好!只是我不會念楞嚴咒,因為太長,沒有體驗過。但效果必定是好的,因為關鍵是心專不專一,對修的佛號或念的咒信心夠不夠。
 
修行,就是修心修身修行為。修心,斷惑證真,斷意識流,見不生不滅法身,是智慧,是見地。修身,轉四大五行,破身見身障,破五蘊,是功夫,是定力,急不來,非一步一步腳印不可。修行為即修一切心口意善,修六度萬行,磨習氣,積福德資糧。修心修身修行為,就是法報化三身。
 
若說悟道難,那轉身之四大五蘊更難。君不見歷史上很多祖師悟道了,住茅屋專修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謂悟後起修。若說轉身四大五蘊難,那佈道行道更難,什摹是佈道行道?就化身千百億,度千百億眾生,要把正法傳開,建教團,建道場,還要看眾生的根基,因機設教,比轉身四大五蘊更難千百倍。
 
我之前曾說,三千五百座是築基功夫,是修一切法門的人都應該完成的。閉關日修夜睡,一百天剛好可以完成。如果日夜用功,七七四十九天可完成。上根人可在此七七四十九天內成就。那築基之後,再進一步修持,若破四大五蘊,氣脈大通,那要坐多久?如何計算?
 
這個簡單,說出來只怕你堅持不了。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當如下計算:
 
人身365大穴,對應地球公圍太陽一周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故當以365大穴乘最大數9,人身有五行五大五蘊,人身如果除了五行五大,身上不會留一滴水一絲毛,故應當再乘以5,即365大穴乘大數9乘5大,即是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的數。然後五行五大的五,乘之前再加一,再乘,就是破四大五蘊的基數了。
 
為什麼要加一再乘?因為未成道前,難免偶爾會泄精漏丹,動嗔傷丹,所以要加一倍補之。即365×9×(5+1)=19710座。如果你閉關三年,每天坐禪六小時,剛剛是19710座,一座一刻也不多不少。
 
古人提出百日築基,七七四十天關,三年關,其實是根據人體的四大五行,五臟六腑,三脈七輪來定的,不是亂定閉關時間的。
 
你如果說:“那不過外道之說!”那你生病後,吃藥或推拿按摩針灸為什麼會病好?如果你修行,忽略了轉四大五蘊身障的重要性,那是浪費時間,做表面功夫而已。如果你否定人體結構對修行的重要性,科學性,那是愚昧愚癡,法執太重,應該清醒了。
 
你說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為什麼會痛?你說色即是空,那你隱個身給我看看!為什麼隱不了?因為你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很多大德往生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發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為他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你若真想證道證果,先發願坐三千五百座。至於是心靜無求無執地保任,還是專念佛號或是念經持咒,看各人根基及因緣。
 
如果道心更大,那就閉關三年再說,就算沒有證果,沒有大徹大悟,至少都煉出了定力,不可能毫無收獲的。
 
如果你看了此文,還是不能放下諸求諸緣,安心坐禪念佛持咒,你該當何罪!修行人應當知道:每浪費一天,生命就短一天。每老一天,精氣又泄了一部分,又更比前一天更難打通氣脈,更難轉四大五行五蘊。
 
修行的同修們,莫浪費光陰,放下所求,忍耐初坐禪的腿痛心散亂昏沉攀緣,修行去吧!
 
我所言論,不作聖解。是對或非,君自參悟。
 
 
 
編者註:
‧‧‧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
本文出自原稿,未知是否筆誤,或另有它意,請閱者自行取捨參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代科學稱之的特異功能,實際就是古已有之的神通功能,古代稱之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現代科學界將這六神通功能冠以現代詞匯,以避“迷信”之嫌,而且分得更為詳細,更為便於理解。
 
但是,人們尚未能觸及特異功能的本質進行分類。特異功能就其來源,實際上應該分成兩大類比較貼切,即內源性特異功能和外源性特異功能。
 
內源性特異功能:是指對每個人與生俱來,客觀存在的特異功能,加以開發和使用。內源性特異功能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潛在能力,問題是你是否將其開發出來,和是否掌握開發的方法。人類在遠古時代,處於青少年期,特異功能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據對史料的研究,可以看出,黃帝、顓項、帝嚳、堯、舜、禹,以及夏、商和周朝的一些皇帝,如周文王、周武王,都具有很強的特異功能,歷史上不見於史料的特異功能者則更難以數計。
 
內源性特異功能,其實是氣功修煉者功力上長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但絕不是終結。所以歷代先師們均告誡學者切勿追求神通,有了神通也要慧而不用、慎用、少用,修業才能達到上層境界。
 
青少年中,通過定向性的開發培養,均可誘發出特異功能。這涉及到氣功八卦生理學,限於篇幅暫不詳談。青少年中所培養和誘發的特異功能,一般多是單項性的,而且不夠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不進行氣功修煉“補漏”,大多數人會逐步消失功能。這是因為體內的“元精元氣盈則虧”這一自然法則,被天地所反奪的緣故。
 
內功修煉所出現的特異功能,層次分明,內容完整,功力層次越高其內容越全面,功能越穩定。
 
外源性特異功能:外源性是指在自身有一定的基礎(氣)的前提下,由外界獲得的他力、他法,並能運用自如的特異功能,這就是流傳了數千年而未見其斷滅的道家法術。
 
道家法術是藉符籙(符號)、咒語(真言)、指步訣,來完成特異功能表現形式的方法。道家法術具有傳書天界、息災、祈福、除疾、修道、增益等六大特殊功效,還具有對自身損耗少,不影響功力進境,又可替他人消災除疾積德助道的特點,可產生奇妙的效應。
 
道家法術是為幫助修道者順利完成修道仙業,而設的一種利人利己的高級技術方法。所謂“佈氣”、“外氣療法”在正宗的修道派中是棄而不用的。我們修道者中有句名言:“上士道煉神,中士道煉氣,下士道煉精。”精和氣只是煉神的基礎物質,是一種動力燃料,如同汽車的汽油,如果任其滲漏揮發,你的生命之車將永遠無法達到下一個更美好的目的地。
 
我國目前雖然存在著不少的煉氣士,他們因為內氣經常外泄,儘管苦煉多年還未達到神修的境界,因此對神修的真正高級氣功大師,表現出的許多玄妙、奇妙功力、功能現象的不可思議,不能去接受,這樣在氣功界內部發生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氣功師,也互相攻擊、否定的奇怪現象。這是一種無知淺陋的表現,井底之蛙豈知外面的天地奇妙多彩?
 
對道家哲學思想的一知半解,嚴重阻礙了這些同道的精修進境,無疑是一種悲哀。一般的武術師(煉精之士)對練氣士的外氣傷人於無形、隔空擊人,感到驚奇,這在氣功未普及以前是不好理解的,甚至以為是邪術。但是在今天大家卻習以為常了,因為達到這一層次的人數與日劇增,已屬相當普及了。現在又出現煉氣者對煉神者的驚奇否定,這並不足以為怪。請稍待時日,讓實踐去檢驗其真偽吧。
 
道家法術的初乘、中乘,是先師們為了方便積修、入世助道而設,這是其初衷,後來由於歷史的演變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相對於內源性特異功能而言,它的層次是不高的。因為其所運用的不是自身的元神,而是憑藉符咒驅使潛意識體(俗稱孤魂野鬼),層次高點的可指揮有封號的神祇,通過他們來完成各種特異功能形式,例如:耳報法、五鬼搬運法等等。
 
我國道家法術,基本上分為上、中、下三乘,每一層次在能量和效應上,均存任著很顯著的差別,雖然其目的都是突破太極弦做功,但難易之別尤為明顯。
 
法術之初乘:也可稱之為念力法術,這種初乘之術,是純以念咒、禱告、書符等技術方法為用,依靠真言和符號所凝集的能量產生效應發揮作用。這種初乘之術,能量不高,效果並不十分明顯,它是依靠反複念誦和書寫獲得的信息能量。初乘法術大都在民間和一般宮、觀之中流傳和運用。
 
法術之中乘:中乘法術是氣道門的重要技術法門。這一層次的法術,是按照一定程序方法進行內修煉氣,加上掌握必要的法術技術方法,二者相結合運用的法門,一般的符籙門派大都屬於這一層次。“符無正形,以氣為靈”,就是中乘層次的重要鑒別特點之一。
 
法術之上乘:上乘法術是神道門神修者之術,是元神或聖神所持之術,法無痕跡可循,全由元神或者聖神所學習運用,所掌握的符號大都是先天類結構符圖,其能量巨大和明顯,“一點靈光便是符”為其特色之一。
 
因為法術有易學煉易成功的特點,歷史上曾有過較大的發展,而形成獨立的符籙派,例如正一教,就是其中較大的一派。我國民間迄今仍有一些只有初步氣功功夫,卻能熟煉運用符咒,表現特異功能的人物。
 
這種憑藉符咒驅使鬼神,來表現出特異現象的功能,可以稱之為外源性特異功能。當然,如果能調神、分神的修煉者,同時也掌握了符咒法術,那無異於猛虎添翼,錦上添花。
 
這種分類法只是在大的範圍上進行區分,目的是使大家便利了解和研究。嚴格說起來,內源性特異功能中,許多特異表現自身並無能力完成,還是要求助靈空中的上師幫助,或者他們主動進行幫助,這裏就不多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通中脈是需要巨大能量的,而且必須建立在自身十二正經,以及奇經八脈暢通的基礎之上的,自身的經絡不通,是不可能通中脈的,就是說中脈的暢通是有次第、有層次的,不承認氣通身體的層次性,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氣通中脈的,這些東西是需要實踐去體認的,千萬不能單純的理論分析。
 
如果按自己單純的理論分析去指導修行,往往會打亂自身能量的自然流通次序,時間長了,必然會出偏,即使不出偏,也不會有長足的進步,很可能事倍而功半,是很不合算的。
 
首先,中脈不單純是一條經脈,更是場性的融合。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人體的經絡可以用“線”去形容它,我在實踐中感知氣在經絡中運行時也類似線形(只是比喻),其運行是如環無端的,從一條經絡到另一條經絡,沒有終始。
 
疏通一條經絡,便形成一個氣場,經絡通了,該經絡所屬的臟腑,以及臟腑所關聯的肌肉、筋骨等等,也會相繼疏通,自然就形成一個氣場。隨著經絡一條條的相繼疏通,身體逐漸就形成多個氣場,但這些氣場之間頻率是不相融的,各有各的固有頻率,這種各自固有的頻率,是維持自身生命活動(氣化反應)的基礎。
 
只有這些經絡及相關的臟腑、肌肉、筋骨等等,相繼全部被疏通了,真氣(能量)才能走中脈,這就是一種規律,是規律就有其普遍性,規律是應該順從的,適應它,掌握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練功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練功就要善於運用這種規律為自身服務,絕對不能違背,違背是要吃虧的。
 
那真氣怎麼走中脈呢,真氣疏通全身後,氣走中脈是自然的,這時不需要你去有意識的引領,只要主動練就行了,應該怎麼通就怎麼通,順其自然,以這樣的方法練功就永遠不會出偏差。所以師法自然的練功原則,是要貫穿練功過程的始終的。
 
我自己的切身體會是:全身都暢通後,到這個階段能量就很大了,等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能量達到極點後,便從頭部百會穴開始,由上而下依次灌通,不受任何阻礙,最後從會陰穴沖出,這時天、地、人三才合一。至此,命功便告一段落,下一步便是以性(意)功為主的修煉,是高級功的事情,在此就略過。
 
上面說過每一個氣場之間是不相融的,頻率不同,那場性之間能不能相融,或者說怎樣相融呢?答案是必須相融,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中脈。
 
中脈是各種氣場頻率的匯合處,匯合後,中脈的場性就顯示“0”頻,就如同各種顏色的光融合後,形成白光(無色)一樣,氣場頻率的融合也是這樣,處於“0”頻率,內視其氣也是白色的。0頻是一種形容,現在氣功還處在唯象階段,只能這麼說。
 
既然是“0”頻,那麼自然就能和天地間的元始能量(天地之元氣)合一,從而互相感應,同步共振。到這時,發放外氣才能真正的不會傷及身體。宇宙中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為已經同步,當身體內的真氣因發放外氣而減少時,宇宙中的能量自然就會補充身體,直到飽合。或者乾脆直接運用外界能量為他人療疾。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醫方集解‧勿藥元詮》中指出:“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人道,小用可以養生。”由此而知,靜功在過去的年代中是較為普及的。儒釋道三教都各有靜功的修煉法。
 
有關靜功的修煉學習方法,各家有各家的傳授,三教九流泛化於俗,因傳承不同,層次上有很大差別。如果僅停留在外表上觀看,不去切身的體會,可以說外行人不容易分出靜功的流派與高低妙有之別。
 
動功則不然,稍有武學知識的人,也能依據經驗辨別其水平。一切事物都是智仁相見,一些內功修持精深者,則能從動作與身形的動勢變化,看到演練者身中的循經如何。佛家以此而生定慧,道家以此而煉丹道,儒家以此而養浩然。三家雖有區別,但均依靜坐而形其業,守其真,智開洞天,遂通妙境。
 
略於分類,動功可以演化為武學、劍真,靜功亦是人道一途,與動功互為補充,進入丹道修煉、修真全形、觀光修脈、調攝身心、養血安神、益壽延年、開發智慧‧‧‧均需要依靠靜功修持,靜功不可缺。
 
應當強調“由動人靜”,才屬順理成章。古人認為,練外功強化元神,聚斂元氣,打通脈道,形成循環,進入太乙循經專修階段,是丹家密持的體證。修煉內功之初,循經不完整,構不成完善的循環,不能稱為循經現象。以循經現象為基礎,進行分經流注階段,以其達到修持中的循經跡象,繼而形成自身完整的金氣日月經天,即傳統所指的金氣周天,身中日月亦是天地之象。
 
明‧九脈合真後,丹道修煉形成新的完整面目。武學與丹道結合在一起,武學為丹道開闢了捷途,“以武演道,合於數術”。周潛川先生在《氣功藥餌療法與偏差救治手術》一書中說,舊傳丹經靜功有九種次第的呼吸調氣法,依法而修為,每百日完成一個次第,至三年後可以大功告成。這種方法繁雜,不易深入。如由調息一法下手,很長時間才能入靜,靜後生定慧又不知何年何月。
 
丹道功夫演於文武兩途,皆能人道,開悟。習靜功者必得參悟功譜、內景文編,啟動真元靈性。口誦譜文心無煩亂,可以迅速入靜。對古代文學、詩詞、曲賦亦要深入領悟,“元氣存身真富貴,文章行世大神仙”。儒家功夫已溶於詩文書畫之中。“精衡治世,寓意垂仁”。古之文人墨客,皆有劍俠英風。王羲之是武夫習文,李白、陸遊是文人習武。
 
陸遊“學劍四十年”,“六十年間萬道詩”。陸遊曾在他的詩文中這樣描述:“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躍三千尺”;“龍泉三尺動牛斗,陰符一編役鬼神”。青年時代的陸遊,為了實現滅亂復國的理想,曾走出書房,到社會上去求師尋友,習武學劍。陸遊的師父是一位人稱“白猿翁”的老俠士,陸遊追隨他多年,從他那學到了一手精湛的劍術。
 
最使陸遊感到自豪的是,在一次圍獵時遇上了猛虎,同行的三十多人都被這山中之王嚇得面無血色,紛紛撥轉馬頭逃命。陸遊聞訊策馬趕來,挺身而上,與猛虎展開了一場搏鬥。幾個回合之後,只聽得一聲慘叫,猛虎倒在地上,陸遊的利劍深深地刺進了它的心窩,詩人的白袍和貂裘也沾上了野獸的鮮血。人們稱讚陸遊不愧是文武雙全的奇才。陸遊曾把這段經歷用詩文概括為“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至今傳軍中,尚愧壯士顏”。由此可見,他們既是學者、詩人,又是劍客、俠士,身在儒道兩家,備受後人敬仰。
 
《黃庭經》是道家的通俗讀物,其中以內景功夫為主,煉五臟神。五臟神存思於心,茲呈內煉:‧‧‧與四肢百骸可以納於腦。腦為九宮之神,統率周身,煉神存思,均係靜功操修,誠為大道之專修也。另有符篆、丹文、吐納、服氣、餐霞、默祝、禮拜、沐浴、服食辟谷等道家修養之儀軌、方法與器物。
 
《黃庭經》這本道家通俗書籍,今天能讀懂的人已經不多了。道家的真傳,幾乎一般人都無從知曉。九脈合真之後,修真呈現新的面貌,靜功的修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先聚斂真氣,真氣昇華出現光,才是修真起步。有循經現象,後形成循經跡象。首先練動功,才有修持靜功的基礎,感到金氣上沖至巔頂,是肘後飛金晶的現象。
 
真元修真法的靜功如何入門呢?道家真傳的功夫,在修煉時要佩用龍牌虎符、金牌玉牒。外行人不知道也不會用。入坐時採用這個特殊的方法“令人神往”,元神剎那間行數萬里。“令”指揮人的神,坐中讓自己的神到該去的地方。“令”的作用很大,得“令”而行。武當山留下的龍牌虎符,是一幅楹聯“白虎手執喧花斧,青龍把握斬妖鋒”。這個楹聯的特殊力量,可在靜功中體會到。
 
由於大家的氣脈不均衡,開始入坐先打一二次太乙混元訣,權衡一下全身氣脈,進入真元修真法系統的修持。龍牌虎符和指訣的力量對避免修行者出偏,十分有效。
 
傳統的修為,在練功的場所掛上龍牌虎符,這樣的環境,對練功者來說,提高了層次,這種作法是設壇場。諸葛亮南屏山設壇臺借東風,佈石陣,與此類同。還有《修真圖》,也可作為壇場,好似一座大廈的圖紙,修煉就是按照圖紙施工的過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十二經脈是運行氣血的,並相互連貫構成“如環無端”的氣血流注關係。
 
根據實踐經驗,經脈運行氣血最弱的時間是:肺經15∶00~17∶00,大腸經17∶00~19∶00,胃經19∶00~21∶00,脾經21∶00~23∶00,心經23∶00~1∶00,小腸經1∶00~3∶00,膀胱經 3∶00~5∶00,腎經5∶00~7∶00,心包經7∶00~9∶00,三焦經9∶00~11∶00,膽經11∶00~13∶00,肝經13∶00~15∶00。
 
患者在這段時間內易發病,因氣血運行弱,其相應的臟腑抵抗力也必然弱。如腎陽虛弱的患者,黎明前5∶00~7∶00,由於陽氣不足,陰寒又盛,不能蒸發脾陽,脾氣虛弱,升降失調,就常拉肚子,又叫“五更瀉”。又如肺病患者,午後(15∶00~17∶00)潮熱,心煩,易怒,喘咳,反復咯血等。
 
因此,在氣血運行弱的時間練功,以促進氣血運行,調動內氣,增強元氣,平衡陰陽,就能防止或減少疾病發作,也利於疾病的治療。
 
又據《脈度運行考》校註所載氣血運行的時間:督脈0∶22~1∶33,任脈1∶34~3∶00,肺經3∶01~4∶07,大腸經4∶08~5∶43,胃經5∶44~8∶17,脾經8∶18~10∶22,心經10∶23~11∶29,小腸經11∶30~12∶50,膀胱經12∶51~15∶09,腎經15∶10~17∶14,心包經17∶15~18∶21,三焦經18∶22~19∶57,膽經19∶58~22∶31,肝經22∶32~0∶21。
 
上述氣血運行時間即是氣血在經脈中運行最強時間,此時練功能增強氣血運行速度,強盛元氣,沖擊病灶,打通經絡,平衡陰陽,治癒疾病。
 
把握住練功方向,方向選得正確就能加快疾病的痊癒,否則,選錯了方向就會影響或加重病情。為什麼呢?
 
中醫學認為:人患疾病的基本原因是“五氣”造成,即:風、火、濕、燥、寒。“五氣”直接關係到人的“五臟”,即心、肝、脾、肺、腎。“五臟”聯繫著“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御“五位”,即東、南、中、西、北。古代醫學家把人的五臟生理活動的特點與“五行”、“五位”相聯繫,並應用於臨床治療。
 
如肝喜條達(有生發的意思),木有生發的特性,東為太陽初升的地方,象徵萬物甦醒,故以肝屬“木”為“東”;心有溫煦的作用,火有溫熱的特性,太陽升到南方為最熱,故以心屬“火”為“南”;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中為中央,象徵調解作用,故以脾屬“土”為“中”;肺有肅降作用,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太陽至西方將落,象徵萬物收斂,故以肺屬“金”為“西”;腎有滋養全身的作用,水有滋潤的特性,北屬陰為水,故以腎屬“水”為“北”。
 
這樣,古人不僅講明了“五臟”與“五位”的相互關係,也給患者指明了練功的方向,即可根據臟腑病情的虛實,是虛證還是實證,以背對虛,面朝實,就是患者的正確練功方向。
 
因為背屬陽為收,攝取。如因腎虛所致疾病,即面南背北進行練功,以增強腎氣,達到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上濟於心,心(火)之熱能以溫脾,脾(土)化生水穀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樣就達到五臟相互資生的良性循環,身體也就自然康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道家法術,就必須觸及到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世界上是否確實存在鬼神?如果迴避這一關鍵問題,研究工作就根本無法入手,那無異於緣木求魚。因為修習法術是從不迴避鬼神的,這項技術就是要同鬼神交朋友,打交道。有緣者,是容易接受的。因為他們可能不僅看到過鬼神這種層次的物質體,說不定還看到過仙師,接受仙師傳功授法。
 
道家功法的承傳從前就是兩條途徑;一條就是仙師傳授;還有一條就是明師指授。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靈魂是抱著模棱兩可或者大搖其頭的態度。對於這一關鍵問題,人類是以“眼見為實”作為行為準則的。
 
氣功修煉者人人都應該是態度嚴謹的科學家,對未知事物採取既不輕率相信,也不輕易否定的態度,進行嚴肅認真的研究、實踐探討、驗證,這才是科學的態度,而不應該盲從,不應該成為習慣勢力的奴隸。
 
迷信中含有科學,科學中也存在著迷信,這是辯證的方法論。氣功科學研究是幫助我們,從宣傳迷信的帽子中解脫出來的關鍵,是真知還是迷信,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得出結論。結論應該在研究之後,而不應該輕率地論斷於嚴密研究之前。
 
當然,這種研究,目前還不宜大張旗鼓地開展,而只適宜於氣功界內部進行研究和論證,科學研究畢竟是一部分有志者的事業。
 
靈魂之謎,幾千年來一直困擾著人類。在西方,靈魂研究機構多於牛毛,有的甚至由國家出資進行研究,而且業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例如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等等,但是西方的研究,始終停留在靈魂這一淺層次的水平上,並沒有發生質的突破。
 
靈魂、神、仙等現象,實際上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能夠認識並把握它,可以說是一種科學的超越、時代的超越。真正的氣功修煉是否入門,其關鍵所在:就是看你的神是否調出體外,你自己是否能看見另一個你的存在。否則,你只是停止在煉氣的水平上,還沒有真正入門。而且這一階段的氣是絕不應該外發的,它只能防身保命強健你自己的身體。
 
大氣功師的許多氣功科學試驗,實際上是由其神來完成的。例如嚴新他從來只說發功,因為說發氣那是自欺欺人,說神又有迷信之嫌。他在一次做試驗時曾講過這麼一句:“今天這功老在外面轉,不願意進容器。”
 
什麼叫功在外面轉,不願意進容器,這個功並非外氣,並非一種場輻射,氣功師發出來它就對物體起作用,氣功師停,它就消失,這個功就是可以獨立遊離的神。
 
易經繫辭中指出:“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這段話對我們理解幽明、生死、鬼神三種現象是十分精闢的。
 
西方迄今仍停留在研究靈魂(鬼)的低層次水平上,可是我國的道家先哲們,早在幾千年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全部理論體系,並且總結了從靈魂到陰神,由陰神轉變為陽神(陰神陽神合稱為元神),由陽神轉變為聖嬰,由聖嬰培育成仙的幾個層次,它反映的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和超越的全過程,不僅如此,先哲們還設計了多種,完成這一飛躍和超越的修煉具體方法。
 
儘管目前的科學技術水準,尚不能對此進行驗證和解釋,但這只是時間問題,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家文化中尖端科學的精髓,將為人類放出異彩。君不見,僅僅幾個大氣功師所做的一系列科學試驗,已經讓物理、化學、醫學各學術界的專家們瞠目了麼?
 
道家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科學研究體系。限於歷史條件,道家先哲們沒有先進的科學研究設備儀器進行研究,但是他們選擇了自身,在人體科學研究上完成了超越時代的研究,取得了超越時代的科學研究成果。這就是我們目前還只能初步解釋外氣的原因,也是我們時至今日,才可實測描繪到經絡圖的原因‧‧‧
 
道家的人體研究之所以能取得超越時代的成果,其關鍵就在於不迴避神秘現象,反而牢牢把握它,從研究無形物質入手,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由有形(人)進入無形(魂、神、仙),再完成無形質的質的飛躍,而超越時間和空間,直達最高峰。
 
道家的“三才”論認為,天、人、地三種物質只有人居中,是半陰半陽之物,天是純陽,地是純陰。
 
人在十六歲之後開始損耗半陽中的乾卦一道道陽爻,陽爻變陰爻,陽爻耗盡,其半陽變陰,成為坤卦,成為純陰之物,而死亡入地為鬼。上士聞道勤修實煉,將半陽中破損成陰爻的復補成陽爻,第一步先修煉回復到半陰半陽狀態(返老還童),然後繼續勤修將半陰的坤卦一道道陰爻復補成陽爻,補完陰爻則完成純陽之體,則為天,為仙矣,可與日月長存。順為鬼逆為仙,機關竅妙卦爻間,即此意也。
 
所謂鬼和仙,只是人的另一種特殊存在方式,當然其質量、能量均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它們都是太極弦另一側的有質之體,是三維空間以上的生命體。
 
空間系統實質上又分為許多子系統,如按傳統術語講,這三個子系統就是天神、人鬼、地祗三個子系統。屬天神這一系統的有天帝,日、月、星、斗、宿、風、雲、雷、雨等諸神;屬於地祗的有社稷、山川、五嶽、四瀆等神;屬於人鬼的是指人類各姓氏的祖先以及人們崇祀的聖賢等。
 
我們所要理解掌握的是,道家學說不迴避否定鬼神,而是肯定並且全力研究,從而得以形成世界上唯一的一部,完整理論體系和哲學思想。
 
我們現在著手研究道家法術,不僅不能迴避,相反應該深入其中研究,才能取得成果。希望大家首先在思維上,完成超越時代、超越近代科學的跨越,再投入研究道法的實踐,辨出真偽,採擷精華,拋棄糟粕,弘揚科學精髓,摒棄迷信。請牢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