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並不是人人都能學的,當然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學中醫的。《內經》中便有“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對於不適合學中醫的人無論你怎麼教他都是學不會的。何以知其可傳?
 
《內經》中亦有介紹:“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專業,說話語速非常快,動作非常麻利的,適合做中醫教師,傳播中醫的“論”(注意:老師只能傳論,不能傳經,因為即使你把經告訴學生,學生沒有體悟也領會不成,因此經必須要自己讀,自己領悟,不可偷懶)。說話沉穩、心思縝密,才是做針灸或是開藥方的最佳人選,因為只有沉靜的人才能靜下心來讀經典,只有讀了經的醫生才成為大醫的資格,歷代大醫均為如此。
 
我有個方法可以用來看一個人是否適合學中醫:方法很簡單,只要你和他同坐一屋,你與他面前放一盞茶,相處十幾分鐘,你觀察他是否有躁動。如果這個人一會撓撓頭,一會抖抖腳,蹺二郎腿來回換則不適合學中醫,因為這樣的人靜不下來,靜不下來就體悟不出《內經》的奧妙。
 
如果和你共坐的那個人,坐了半個小時一動也不動,連茶水也不碰,那這個人也不適合學中醫,或者是已經得道者,因為學習中醫需要強大的興趣,如果一個初學中醫的人就心如止水,沒有對真理追求的熱情也不適合學中醫。只要一個人對大醫有無限的嚮往,同時又能塌下心來讀書,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會是個好醫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經常在餐前吃番茄
 
番茄不該飯前吃,番茄應該在餐後再吃。這樣,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產生腹痛、胃部不適等症狀。
 
 
二、胡蘿蔔與蘿蔔混合做成泥醬
 
不要把胡蘿蔔與蘿蔔一起磨成泥醬。因為,胡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蘿蔔中的維生素C完全破壞掉。
 
 
三、過量食用胡蘿蔔素
 
雖然胡蘿蔔素很有營養,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過多飲用以胡蘿蔔或番茄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蘿蔔血症(尤其是幼兒),使面部和手部皮膚變成橙黃色,出現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穩定、煩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實,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表現。
 
 
四、香菇洗得太乾凈或用水浸泡
 
香菇的營養被洗沒了,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在接受陽光照射後會轉變為維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五、吃未炒熟的豆芽菜
 
豆芽質嫩鮮美,營養豐富,但吃時一定要炒熟。不然,食用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適反應。
 
 
六、過多地吃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和鋅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排出體外,影響鈣和鋅在腸道的吸收,容易引起缺鈣、缺鋅。
 
 
七、吃沒用沸水焯過的苦瓜
 
苦瓜中的草酸會妨礙食物中的鈣吸收。因此,在吃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補充大量鈣的人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八、把綠葉蔬菜長時間地燜煮著吃
 
綠葉蔬菜在烹調時不宜長時間地燜煮。不然,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將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可能食物中毒。
 
 
九、速凍蔬菜煮得時間過長
 
速凍蔬菜類大多已經被涮過,不必煮得時間過長,不然就會爛掉,喪失很多營養。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黃帝內經》將養生與治理國家來相比,說心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狀態就是君主,君主開明則國家協調,養生也是一樣,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活了七十四歲,遠遠超過了李白和杜甫,儘管他體質很弱,但心態很好。樂觀、自娛,對物質的追求看得很淡。有詩為證:“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2001年2月8日去世,終年一百零三歲。其養生四十八字訣為:“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頭部宜冷,足部宜熱,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百歲老人袁曉園有一顆平常心,她在《百歲感懷》這首詩中寫道:“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人間哪有不老藥,順其自然過百年”。最終活了一百零二歲。
 
著名的佛學大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因病於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歲。他在九十二歲時作《寬心謠》一首: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喜歡,女也喜歡;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閒也樂觀;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看看當今,和別人比較,已經成為經濟社會中人們生活的一種習慣方式,而比來比去,你總不可能是第一。你有錢,你比得過比爾蓋茲嗎?你有權,你能調動多少軍隊?你很美,你能有章子怡的風光嗎?有人說,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大半源於攀比。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於是厭世,於是頹廢,於是抑鬱,於是想到自殺。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是人類的第二死因。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這氣,就是指心情,中醫有句話,“氣有餘,便是火”。所以,很多疾病大多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我非常欣賞下面幾句關於處理人間世事的六種態度:凡事由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人在當今世上,說不比是不可能的。但關鍵是如何比較,與什麼比較?我說,對於在職的中青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地位,要比知識的佔有量,要比對社會的貢獻,要比人格的修養。對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身體,要比快樂,比輕鬆,比誰活得自在。有人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滿肚子油水或墨水,給人的評價硬是不同。油水豐足的人,常與肥胖畫上等號,絕不是個好詞兒。反之,墨水多的人,則是“有東西”的尊稱,代表書讀得多。其間相去,不啻萬里。只是墨水真的能吃入肚子裏嗎?著實讓人十分好奇。
 
在我國的歷史上,喝墨水有自願的,也有被罰而不得已的。如果是後者的話,通常只有自認倒楣。假如真的是自動自發,那就得視情況而定了。
 
無論在南朝梁選舉進士或北朝齊課試舉人時,凡是沒考取或字寫得不堪入目的,都會被罰喝墨水。故唐人杜佑撰的《通典》上,便指出:北齊在甄試之時,罰“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之事。到了隋朝時,處罰的範圍,竟包括了會計人員。《隋書‧禮儀誌》即有“正會日,侍中黃門宣詔勞諸郡上計;勞訖,付紙,遣陳土宜。字有脫誤者,呼起席後立。書積濫劣者,飲墨水一升”的記載。這種整人手法,直教人匪夷所思。
 
不過,身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以下筆不假思索著稱。宋吳氏的《林下偶談》稱其“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酣飲,引被覆面臥”。意即他老兄在痛快地喝完墨水後,一覺而起,不假思索,下筆神速,同時一揮而就,時人謂之“腹稿”。這也就是肚子裏墨水多代表學問好的典故由來。
 
據了解,古時的墨,是“以松煙用梣皮汁解膠和造,或加香藥等物造”,不僅多食“無毒”(李時珍語),而且可以入藥,能治十六種病。香墨尤為此中的上品,其製法依宋人李孝美的《墨譜》所記,居然要用甘松香、藿香、零陵香、白檀香、丁香、龍腦香及麝香等香料。由此觀之,墨水的味道,想來應不錯才是。
 
在清人的飲饌筆記中,有兩道以香墨入饌的佳餚,一是朱彜尊所撰的《食憲鴻秘》裏,有“素鱉”一味,利用墨水調和麵粉,以代鱉裙,看來還可接受,另一則是童岳薦《調鼎集》中的“黑汁肉”,就駭人聽聞多了。其做法為“香墨磨汁”,加醬油、酒煨肉,據說吃起來“別有一種滋味”。我想這黑漆漆的一方肉端上桌來,甭說吃了,光看就令人倒盡胃口。所以,如何以盤飾襯托,讓人覺得賞心悅目,鐵定是其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
 
我國最好的香墨,出自安徽徽州。倘用它充作烹飪的調味料,味道是否會更勝一籌?這我可不敢保證。但您如有興趣做些復古菜,不妨就從黑汁肉小試身手。說不定在玩出心得後,“一舉成名天下知”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氣功是要達到防病治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但是少數人在練功中出現一些偏差,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糾正經驗和方法,不僅沒有去病,反而增加痛苦。因而有的人對氣功能治病喪失信心,甚至將氣功說得一無是處。其實,這並不是氣功本身的問題。氣功既能使人出偏差,說明練功已經產生作用,不過這個作用不是想要達到治病的目的。
 
這是剛剛開始的一種現象,因為剛開始練功的人,身體裏有各種不同的病灶,氣血不調和,經絡不暢通,五臟六腑不通順,或新陳代謝的功能紊亂,練起功來就會出現各種反應,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練功的人不要怕,通過糾正就會好的。如果練功的人能夠按照氣功的要求去練功,就不會出現偏差。
 
但是有極少數人出現偏差,原因主要是在他們在練功時沒有掌握好氣功的基本原則、要領和注意事項,或存在急於求成的心理,以致造成頭昏腦脹、泰山壓頂,或頭帶金箍、昏沉欲睡、胸悶憋氣、心慌意亂、脖後緊縮、雙肩沉重、丹田鼓脹、氣團纏身、胸背寒熱、氣機亂竄、失控大動、漏氣遺精等現象,氣功界將這些現象稱為練功中的偏差(古人叫做“走火入魔”)。
 
出現這種現象,糾正的方法不外有兩種,一是練功者自己糾偏;二是氣功老師給予糾正。兩者都能解除練功者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
 
一、出現偏差原因
 
1.氣貫頭頂,頭暈腦脹,精神失常,不能控制。其原因主要是不得練功要領,用意領氣,使勁催氣,精神緊張,肌肉用勁,經絡緊縮,因而形成氣往上衝,積聚頭部,不能及時下降。
 
2.氣往上衝,出現胸悶、憋氣、心慌意亂等症。主要是姿勢不準確,全身沒有放鬆,特別是意念用的太重,或是機械地進行呼吸。
 
3.氣脹橫逆,到處亂竄。練功時腹部、腿部等處的肌肉沒有放鬆,致使元氣運行到此處時,因為經絡不暢通,結果造成氣脹亂竄,有時伴有痛感。
 
4.氣機失調,陣寒陣熱。冷如寒冰,熱如湯煮。初學不得要領,心情迫切,急於求成,沒有按照練功要求進行,致使練功時操之過急,錯誤地緊緊地以意念引氣,結果形成氣機紊亂。在一般情況下,首先全身燥熱發汗,繼之又冷得全身發抖,以致耗氣傷神,身體疲倦。
 
5.忽然受驚、心跳、心慌,甚至遺精、漏氣等症。這是在練功的“入靜”中,突然受到一聲巨響,或者有人猛然呼喊,或者有異物觸身致使受驚,引起氣機紊亂,形成心跳、心慌等症。
 
6.在練功中不由自主地動起來。無論是站樁或是坐功,如果身體突然不由自主地動起來,請不要驚慌,這是由於在氣功的狀態下氣機發動的結果。手腳產生舞動的現象,應當順其自然地動作,意念不要制止它,意念也不要支持它動,思想要保持安靜。意念守住丹田,不去想它動與不動的事。這樣動完了,就自然地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後,用收功法將元氣收回丹田即可。
 
7.練功時手腳發涼是什麼原因?原因有兩種。一是在練功中體內臟腑的血液循環暢通,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強,產生大量的熱能散發出來。由於內熱增高,體外溫度較低(特別是冬季練功),兩者之間的溫差增大,“涼”的信息傳給大腦,所以手腳發生涼的感覺。二是內氣散發體外,而體外溫度高於體內溫度,所以自身涼的信息傳給大腦。故而手足有涼的感覺。
 
二、自我糾偏法
 
1.頭昏腦脹、泰山壓頂等症:全身由上往下逐漸放鬆,心領氣往下到湧泉穴。如此反覆行之,直到頭腦清爽時為止。練完後用左右雙手的大拇指按住左右的風池穴,兩手的中指同時按住太陽穴,旋轉揉動三十至五十次。
 
2.胸悶、心跳或氣脹橫逆等症:把意念放在兩手掌後腕橫紋上二寸的內關穴上,口中向外“噓”氣,吸氣時不去管它。如此反覆行之,胸悶和心跳等症自然就緩解了。
 
3.腹痛、腹脹、小腹悶熱等症:把意念放在兩側膝眼外下三寸足三里穴上,意守不動,呼氣長,意想病氣從這裏出去,吸氣不去管它,疼痛自然消失。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的那個遙遠時代,靜靜的大地,奔騰的黃河,黑色的山巒‧‧‧在那略顯蒼涼的天空下,誕生了一位與孔夫子齊名的偉大思想家~孟子。
 
他背著“以民為本”的行囊,積極奔走於各國的諸侯王公之間,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那些“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百姓們,爭得一份“衣帛食肉”、“不饑不寒”的安樂與祥和。他那獨具慧眼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堪稱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文明寶庫中的一枝奇葩;那機智敏銳的論辯藝術和獨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不愧為兩千多年來士大夫的楷模。
 
追求理想境界,嚮往理想人格,是人生最高之理想。孔子主張,在物質生活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應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人生需要的最高層次。他的社會道德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孟子作為孔子的繼承者,便更進一步:“我知言,吾善養吾浩乎之氣。”為此,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孟子的這種“塞與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感動了多少仁人志士,至今依然在激勵著我們。
 
我追尋著孟子的足跡,踏進了孟子的精神家園。雖然他沒有蘇秦那種風度翩翩地往來於六國之間的顯赫與威風,也沒有莊子那種漠然一切而又熱愛一切的灑脫與激情。他所擁有的只是一腔“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遠大抱負,和把自己的價值觀看作如同身家性命一樣的氣節。
 
一位如此才華橫溢、機智善辯的士大夫,只要稍稍向王侯將相們彎彎腰,便可像蘇秦、張儀那樣權傾朝野,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抑或只要稍稍灑脫一些~“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與我何干,他也能生活得安逸閒適。然而孟子苦苦的抱定著自己的志願“天下之民匹夫匹婦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之溝中”。
 
這正是孟子的心聲,代表著他“自任天下之重”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人只要能夠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所作為,而不夢過一生,那麼他的人生便充滿輝煌。
 
或許,在那個諸侯混戰、強者為王的動蕩時代,大多數人奉行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而孟子奉行的卻是“有道則出,無道則隱”。在自己的理想有望得以實現的時候,就矢志不移、堅持不懈地追尋著。一旦理想實現不了,他也能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滿腔抱負與才華刻在竹簡上,為後人留下一篇篇好文章。
 
孟子的一生,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但是人心險惡,才華往往遭到嫉妒、排擠等無聊至極的陷害和打擊,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但他依舊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這種前人所不曾說,後人所不敢說的吶喊。難道他不怕被殺頭麼?大丈夫正義在胸,便能無所畏懼、鋒芒畢露;即便被殺頭也是死得其所。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亦能從羈絆中自拔,從無奈中奮起,衝破藩籬,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我崇拜孟子,他能把追求理想當作人生的第一需要,同時又有著“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的豁達胸襟。或許這就是一個人何以能名垂千古而不化的秘訣。
 
古代聖賢穿越多少世紀,跋涉多少山水,用共同的人性和智慧凝成的文字,與我們談玄論理,描懷述景。朱光潛說:“悠悠的過去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之所以還能認出這漆黑的天空,全賴藝術家和思想家所散佈的幾點星光。”孟子便是這樣一顆星光熠熠的啟明星。
 
走近孟子,知道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就會發現我們自己身在何處,志在何方,而那過去的部分~一個人的過去和一個民族的過去~便會深深地融進我們的血肉中,滋養著我們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經。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在世時,教導在家居士把收入分作四份:一份用來日常開銷;一份作為積蓄;一份投資生財;一份廣行佈施。佛陀還教導我們,佈施之法,是解脫道的初緣;佈施之福,是解脫道的資糧。而解脫道便是步入佛道的前方便。
 
我們在佈施時,若能將自己佈施的發心轉向與解脫道~不貪、不著的發心相近,那麼一方面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必然獲得佈施之果~人天尊貴的富貴果報,這些受施者,都會成為你成佛之道上的善知識、善因緣,成為我們的學法伴侶。
 
《菩薩藏論》云:“若能行佈施,菩提不難得。”廣修佈施之人,有以下幾方面的益處:
 
第一,佈施能克服我們內在的慳貪和吝嗇。每一個人都會有貪心,有吝嗇心。對治慳貪和吝嗇心的有效方法就是佈施。
 
第二,佈施可以克服我們對財物的貪著。一個肯佈施的人,他對財物的貪著就會比不肯佈施的人要小。如果經常修佈施,久而久之,貪著心就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淡,而一個貪著非常重的人,他看什麼都好,什麼都捨不得。
 
第三,佈施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一個人的福德從哪裏來?只有通過佈施,種福田,才能在未來的生命裏得到福德。
 
第四,佈施可以使我們把今世的財富帶到來世。一個人一生的福報是非常有限的,他這一生有多少福報,跟他前生種下的業力相關。假若不會佈施,這些福報就像銀行裏的存款一樣,用完就沒有了。生命無常,人的生命過了一天,就意味著向死亡靠近了一天,而且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生命隨時隨地都有死的可能,一口氣不來,雖有家財萬貫,死時還是兩手空空,一分錢也帶不走。面對這種現實情況應該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乘我們還健康,乘我們還有多餘的財物,趕快修佈施,趕快去救濟窮人,趕快去孝敬父母,趕快去恭敬三寶。把這些財物儘量拿出去做好事,這樣我們才能在將來獲得無窮無盡的財富,才不會被凍死餓死。與此相反,那些愚癡的人,由於沒有智慧,只知道自己享受,有錢就沒有節制地亂花,就像有些暴發戶一樣,有了錢之後,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該怎麼用了,甚至有吃一頓飯竟然揮霍了二、三十萬塊錢,結果是暴富暴窮。所以一個人賺錢是靠能力,靠機遇,靠福報。而一個人花錢卻要憑智慧,有智慧的人才會懂得花錢。
 
一個人如果不行佈施,他是絕不能作利他之事業的,因此也就決定不能成佛了。相反的,如果能行佈施,則生生世世可以永斷惡鬼趣,永離諸貧窮,能斷諸煩惱,享用不盡,受諸快樂。
 
 
 
文章作者:慧靜法師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
 
腸道中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於平衡各菌群,維持腸道健康。但如果飲食不規律,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益生菌就會轉變為致病菌,引起腹瀉、胃潰瘍等疾病。而經常打嗝、腹脹、放屁多而臭等現象,就是腸胃中的「髒東西」在作祟。尤其是大腸,本身就是一個很髒的器官。因為體內最終代謝的廢物,也就是大便會進入大腸中。尤其對便秘的人來說,大便中的多種毒素會被腸道反覆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導致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等。
 
清潔方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腸道通暢。比如,多吃蘋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過於精細,多吃粗糧;外出旅遊時,容易便秘,可以喝一點蜂蜜;工作壓力大、久坐也會導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運動一下,保持好心情。
 
 
【胃】
 
胃裏有一種名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不乾凈的飲食是它的主要源頭,全世界約50%的人胃部都有這種細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潰瘍患者體內都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大多數人感染後沒有什麼症狀,但10%至15%的感染者會得胃潰瘍。
 
清潔方法: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當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不佳時,會使胃酸分泌增多,會有反酸水、燒心、惡心等不適。此外,要少吃過甜、鹹、辣、酸、冷、燙的食物。
 
 
【肝】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最大的腺體。美國邁阿密大學肝臟病學首席專家保羅‧馬丁指出,肝臟就像一個化工廠,除了能分解攝入體內的酒精外,至少還有二百五十種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腸道,將腸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謝物質,帶回肝臟進行「解毒」。如果經常喝酒或者大口、連著喝,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可能造成酒精中毒。除了酒精,暴飲暴食、吃得過於油膩等飲食習慣會使肝臟變得很「髒」。「比如說,導致過多脂肪沉積在你的肝臟上,肝功能也會受到損害,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保羅‧馬丁說。
 
清潔方法:每天運動十分鐘。發表在2009年《肝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十分鐘,就能保證肝臟在最好狀態下工作。喝酒時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美國公共衛生研究院酒精研究小組的研究發現,即使限制飲酒次數,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喝得總量反而更多。吃飯有規律。一日三餐按點吃,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肺】
 
在所有器官中,肺的自我保護能力最差,可以說是最受委屈的一個器官。吸煙是肺部最大的污染源,正常人的肺是紅色的,煙民的肺則完全被熏黑了!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所有吸入的有害物質,都可以看成附著在肺上的髒東西,肺肯定是所有器官中最髒的一個!其次是空氣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可能將漂浮的顆粒、有害氣體帶進體內。雖然肺葉上排列的細小纖毛能將一些污染物、細菌清掃出去。但如果長時間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即使再堅強的肺,也會受不了。此外,人們的衣食住行、四季交替都對肺有影響。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等,嚴重的還會導致癌變。
 
清潔方法:多吃蘋果。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表明,經常吃蘋果的人咳嗽、生痰的機率比不經常吃的人低33%,這是因為蘋果皮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能減輕肺部的炎症反應。陰霾天氣少出門。如果要出門最好戴口罩,儘量避開早上這段時間。多喝水,不吸煙。如果經常處於吸煙環境,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出體內有害物質。有數據顯示,八成肺癌的成因是煙草,因此建議不要吸煙。
 
 
【膽囊】
 
膽囊具有儲存膽汁的作用,用來幫助消化脂肪,還可以吸收其中的水分,讓精華物質發揮最大的作用。愛吃肉、久坐等習慣容易讓膽囊產生廢物 :膽結石,最常見的有膽固醇結石和膽紅素結石,前者易形成堅硬如石的物質,而後者多呈泥沙狀,多與膽管內入侵的細菌等「髒物」有關。
 
清潔方法: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穀物、地瓜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少坐多活動。否則容易引起腹壁鬆弛,內臟下垂,時間久了會壓迫膽管,使膽汁排泄不暢、沉積而形成結石。便前便後都要洗手。腸道感染後,一些腸道細菌、寄生蟲就會遊走至膽管、膽囊,從而引起結石。
 
 
【腎臟】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內分泌,一旦腎功能出現問題,會導致排水不暢,毒素出不來,這時多餘的水分和積蓄下來的毒素,對全身健康都有影響,產生相應症狀,叫做尿毒症,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憋氣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清潔方法:少吃鹽,多喝水。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攝入太多鹽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不僅能預防腎結石,也有利於尿液變淡,從而保護腎臟。每天一杯橙汁,可以增強尿液中檸檬酸水平,減少結石機率。切忌亂吃藥。引起尿毒症的五大原因是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多囊腎和亂吃藥。
 
 
此外,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衛生死角」,那就是胰腺。它位於上腹部,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與肝膽、胃、十二指腸和脾臟相鄰。胰腺雖小,但與生命息息相關。近幾年,胰腺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表現是疼痛、惡心、嘔吐、黃疸,嚴重的甚至致命。因此建議要少喝酒、不要暴飲暴食、避免外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檸檬
 
檸檬的酸味是以檸檬酸為主,檸檬酸是促進熱量代謝過程中的必參與物質,而且也有消除疲勞的功能。
 
注意:檸檬極酸,不宜直接單獨食用,可以加在涼拌沙拉或菜中。胃病者不宜喝檸檬茶。一次吃檸檬不宜過多,否則檸檬酸會損傷牙齒。
 
 
二、苦瓜
 
苦瓜維生素C含量居瓜類蔬菜之首,且糖和脂肪的含量都非常低,比較適合肥胖者食用。吃生苦瓜變瘦,最主要的原因是苦味抑制了人的食欲,且苦瓜本身熱量不高,人體攝入的能量減少,自然就消瘦了。每天二至三根生苦瓜,洗凈去籽,必須生吃,堅持二十天以上,不用節食,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據說能瘦十幾斤。
 
注意:苦瓜有抗生育的作用,苦瓜蛋白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抑制子宮內膜分化、干擾胚胎著床。苦瓜對正在懷孕(孕早期和中期)的人有影響,吃多了可能導致流產。所以正在懷孕或者計劃懷孕的朋友,千萬要小心哦。
 
 
三、黃瓜
 
黃瓜的含水量為96%至98%,它不但脆嫩清香,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含有膠質、果酸和生物活性酶,可促進機體代謝,能治療曬傷、雀斑和皮膚過敏。黃瓜還能清熱利尿、預防便秘。新鮮黃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因此,常吃黃瓜對減肥和預防冠心病,有很大的好處。
 
注意:一定要吃新鮮的黃瓜而不要吃腌黃瓜,因為腌黃瓜含鹽反而會引起發胖。此外黃瓜中維生素較少,不宜用黃瓜當三餐吃。因此常吃黃瓜時,應同時吃些其他的蔬果,以及一些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如豆漿、豆腐等。
 
 
四、番茄
 
番茄中含有有豐富的果膠等食物纖維,讓人很容易有飽足感,纖維不但無法被腸消化,還會吸附多餘脂肪一起排出。番茄中的茄紅素可以降低熱量攝取,減少脂肪積累,並補充多種維生素,保持身體均衡營養。同時番茄糖分少、熱量低,每100克只有16大卡,多吃也不會發胖。飯前吃一個番茄,其中含有的食物纖維不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減少米飯及高熱量的菜餚攝食量的同時,阻止身體吸收食品中較多的脂肪。番茄獨特的酸味還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以幫助番茄中的食物纖維,在腸內吸附多餘的脂肪,和廢棄物一起排泄出來。
 
注意:由於番茄的果肉內含有膠質,和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空腹食用會與胃酸起化學反應,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阻塞胃引起腹痛。因此,食用番茄時切不可貪嘴。每天三至四個即可。對於寒性體質或胃腸虛弱的人,則可選擇加熱過的番茄或番茄汁。
 
 
五、西瓜
 
西瓜能夠利尿、幫助消化、消水腫。西瓜的水分含量,真不是普通水果所能比得上的,它94%以上都是水分,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腎臟功能維持正常的運作,消除浮腫的現象。西瓜中的胺機酸,有利尿的功能,但並不是頻尿,反而是幫助你噓噓的次數減水,而尿量增多,身體的毒素能夠順利被排出,新陳代謝自然就會好。
 
注意:西瓜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是其營養成分比較單一,僅有少量蛋白質和纖維素,其餘皆為糖分和水分。故不宜用西瓜代替一日三餐來減肥。此外,雖然西瓜本身不含脂肪,但是西瓜含有大量糖分,吃得過多也是會轉化脂肪的,半個較大的西瓜,產生的熱量相當於三碗米飯。吃西瓜減肥的女性要注意啦,不可貪多哦。而且晚上睡前四小時也不宜吃西瓜,過多的糖分會讓胰島素上升,合成脂肪。
 
 
六、葡萄柚
 
“葡萄柚飲食”是一種三十年前在西方國家,備受女性推崇的減肥食譜。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種飲食方法確實有其獨特減肥療效。每日正常三餐都吃上半個葡萄柚,可平均減掉1.62千克,效果好的可減掉多達4.5千克。
 
注意:葡萄柚性寒,體質較虛寒、血壓較低或胃寒患者不宜食用。服藥時別吃葡萄柚,尤其是心絞痛、降血壓、降血脂、抗組織胺等藥,因為葡萄柚汁含有黃酮類,會抑制肝臟藥物的代謝,導致藥效增強而發生危險。因此在服藥前後應間隔兩小時再吃葡萄柚,比較安全。葡萄柚為高鉀食物,尿毒症或洗腎患者不宜多吃,以免加重腎臟的負擔。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不炫耀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誇讚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大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它作為萬物的立足地。
 
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想解釋點什麼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釋起來,卻發現任何人解釋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甚至還會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釋,便成為智者的選擇。那麼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關鍵是要大智做事大愚為人!
 
大智做事大愚為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於人,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繁枝茂葉,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經風雨。而低調做人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大智做事大愚為人,就是要不喧鬧、不嬌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捲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而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那只是膚淺的行為。
 
大智做事大愚為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嬌不狂。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