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滿肚子油水或墨水,給人的評價硬是不同。油水豐足的人,常與肥胖畫上等號,絕不是個好詞兒。反之,墨水多的人,則是“有東西”的尊稱,代表書讀得多。其間相去,不啻萬里。只是墨水真的能吃入肚子裏嗎?著實讓人十分好奇。
 
在我國的歷史上,喝墨水有自願的,也有被罰而不得已的。如果是後者的話,通常只有自認倒楣。假如真的是自動自發,那就得視情況而定了。
 
無論在南朝梁選舉進士或北朝齊課試舉人時,凡是沒考取或字寫得不堪入目的,都會被罰喝墨水。故唐人杜佑撰的《通典》上,便指出:北齊在甄試之時,罰“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之事。到了隋朝時,處罰的範圍,竟包括了會計人員。《隋書‧禮儀誌》即有“正會日,侍中黃門宣詔勞諸郡上計;勞訖,付紙,遣陳土宜。字有脫誤者,呼起席後立。書積濫劣者,飲墨水一升”的記載。這種整人手法,直教人匪夷所思。
 
不過,身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以下筆不假思索著稱。宋吳氏的《林下偶談》稱其“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酣飲,引被覆面臥”。意即他老兄在痛快地喝完墨水後,一覺而起,不假思索,下筆神速,同時一揮而就,時人謂之“腹稿”。這也就是肚子裏墨水多代表學問好的典故由來。
 
據了解,古時的墨,是“以松煙用梣皮汁解膠和造,或加香藥等物造”,不僅多食“無毒”(李時珍語),而且可以入藥,能治十六種病。香墨尤為此中的上品,其製法依宋人李孝美的《墨譜》所記,居然要用甘松香、藿香、零陵香、白檀香、丁香、龍腦香及麝香等香料。由此觀之,墨水的味道,想來應不錯才是。
 
在清人的飲饌筆記中,有兩道以香墨入饌的佳餚,一是朱彜尊所撰的《食憲鴻秘》裏,有“素鱉”一味,利用墨水調和麵粉,以代鱉裙,看來還可接受,另一則是童岳薦《調鼎集》中的“黑汁肉”,就駭人聽聞多了。其做法為“香墨磨汁”,加醬油、酒煨肉,據說吃起來“別有一種滋味”。我想這黑漆漆的一方肉端上桌來,甭說吃了,光看就令人倒盡胃口。所以,如何以盤飾襯托,讓人覺得賞心悅目,鐵定是其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
 
我國最好的香墨,出自安徽徽州。倘用它充作烹飪的調味料,味道是否會更勝一籌?這我可不敢保證。但您如有興趣做些復古菜,不妨就從黑汁肉小試身手。說不定在玩出心得後,“一舉成名天下知”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