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曾子殺豬教子、孟母三遷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詳。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等,都留有家訓。還有許多形式的家書、教子詩等等。在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家規中,我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與美德,被不厭其煩的叮嚀後世子孫。
北齊士族顏之推,為了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同時也希望子弟能將士族門風維繫不墜,於是寫下洋洋灑灑二十篇,約四萬多字的《顏氏家訓》。這本家訓在其後的一千三、四百年間傳誦不息,被後世尊為家訓之祖。顏之推的苦心沒有白費,顏家子孫果然爭氣。他的孫子顏師古是唐朝註《漢書》的大學問家,五世孫又出了譽滿書林的顏真卿和名政治家顏杲卿。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訓的核心內容。
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訓》中指出:“有德者雖年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於我,我必遠之。”意思是說,有德的人雖然年齡比我小,我也會尊敬他;不肖的人,雖年齡比我大,我也必定疏遠他。從中可以看出朱熹對德的重視程度。在朱熹看來,重視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不可不慎哉!”
朱熹進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麼小也要積極而為,惡事多麼小也不能為之。不要以為自己曾經做過善事而忽視小惡,就不拘小節。忽視小惡,讓其存在和發展,就會變成大惡。不拘小節也會發展至變節;注意小節,細心修養,才能達到高風亮節。
清朝時期曾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規也告誡子弟:見利不能忘義,不能產生貪心;對待別人,不能產生漠視心、欺誆心、徇情心,更不能產生自私自利佔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
家訓中首先強調的是“修身”,其次是“齊家”,包括對老人、孩子、妻子、兄弟、僕人的對待之道。再外圍是“睦族”,旁及個人在龐大家族中的本分。出了親族的範圍後,為官之道志在君國,也是家訓中念念不敢忘的。也就是儒家經典“大學”裏所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從內容上看,各家家訓中講孝道的篇章極多,還不厭其煩的列舉各項實踐細節。家訓中一再訓誡,取得功名的子孫要分外謙卑感謝,因為若沒有祖先德澤庇蔭,哪輪得到你有今天這份僥倖?同樣道理,子孫努力奮發,為的不是彰顯個人價值,而是光宗耀祖;多做善事,則是“積德以遺子孫”。
家訓中份量排名其次的,要算“勤儉”二字了。宋朝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就是一篇經典名作。在這篇家訓中,司馬光強調“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怎麼幸運的家族,都不可能每一世都做大官,何況落拓不羈的世家子最容易敗壞先人家業,因此驕奢習氣是絕對要不得的。
“一粟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念物力維艱。”這是《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傳誦很廣兩句話,全篇訓誡的也是“勤儉”二字。
雖然強調“勤儉”,不過許多家訓中可並不贊成“遺厚財給後世子孫”。相反的,他們認為這樣有害無益,因為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司馬光對此說道:“難道聖人就不管子孫的貧困了嗎?過去那些聖賢留給子孫的是廉潔、儉樸的優良品德。”
家訓中再強調的一點就是“恭默”~謹言慎行,寬厚忍讓,不招搖惹事。像諸葛亮“誡子書”強調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點出儒者最嚮往的崇高境界。最戒慎恐懼的,則是子孫驕傲怠慢,好勇鬥狠,結果招人嫉恨,甚至惹禍上身,罪殃家門。恭默的德性,還可以表現在慎交友上,富家子弟唯恐交上酒肉朋友,不要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等等。
眾多家訓中“修齊之道”談得多,勉學讀書的篇章反倒不算最多。這些自己有著赫赫功名的寫訓者,在家訓中卻常勸子孫不必介意功名,反而視“耕讀傳家”為理想目標。
讀聖賢書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做人,並非是為了做官富貴。顏之推在“教子”篇裏提到,齊朝有一個士大夫,教他十七歲的孩子講鮮卑語和彈琵琶,還很得意孩子能“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顏之推對此表示深惡痛絕。
清朝石成金寫的《傳家寶全集》也說到,如果把子孫教成“希圖前程,指望富貴”的人,結果當了官貪贓壞法,弄到家破身亡,遺累父祖,這可不是子孫不肖,而是父母當初教得差了。
- Jul 24 Wed 2013 04:04
古代家訓共同的精髓~重德修身 (良皓)
- Jul 24 Wed 2013 04:02
佛弟子須修忍辱 (佛家)
佛法八萬四千種法門中,忍辱為菩薩六度修行之一,因為忍辱不僅是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接觸時最容易遇上的考驗,更是每個人修行中必經之磨練過程。
菩薩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種種不順或逆境,但很多時候,所謂的順境或逆境,其實取決在自己的價值觀和心念,一個正向思考、包容圓通的心境,往往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甚至在人所不能之處有所突破。
所以菩薩教化眾生:當忍受一切內外順、逆、苦、樂等境,對所遭遇的種種障礙與成就,皆能安忍,不生煩惱,自能身心安穩,成就自利。進一步來說,能化諸有情,皆令和順,是名利他。能做到所謂逆境不嗔,順境不喜,心裏還是維持原來的寧靜祥和,這就叫做“忍”。
忍辱,確實是一種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嗔火,還能融化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如果一個修學佛法的人勤習各種法門,甚至能把經論倒背如流,但卻缺乏忍辱的修養,不能給眾生歡喜心,常與眾生起衝突,這樣要如何度化眾生呢?
所以世尊在經典中處處勸人修行忍辱,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要忍辱,但不明白忍辱真義之人,卻錯誤地將忍辱變成含恨了,或者是忍而不發,這是隱忍而不是忍辱!為何稱為忍辱波羅蜜呢?這是需要智慧來輔助。
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對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乃至蚊蟲的傷害都能忍受,名為“生忍”。對於身體的老、病、痛,或者寒、熱這一切事情都能安住不動,是為“法忍”。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觀察生忍、法忍都是畢竟空不可得,那稱為“無生法忍”,這是菩薩圓滿六度波羅蜜的境界了。
所以,忍辱法門是修行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門功課,如果於日常修行中就無法行忍,無法克服苦受,則遑論有戒、定、慧修學了。
經由忍辱的磨練,可消磨凡夫瞋恚之氣或種種惡習,而養成慈悲、良善的心性,如此的心性乃有助於修行。但是忍辱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達到“忍辱波羅蜜”的境界,因為也只有透過,通達緣起空性之慧力而放下我、法二執後,才能達到究極之忍辱波羅蜜。
佛法是悲智雙運的。當你學習佛法,依按照佛陀的教導度化眾生、弘揚佛法時,不免有種種困難或毀謗。如果這時你還能運用般若波羅蜜,從內心裏面去化解所有的煩惱,讓度化眾生的最初發心得以不受影響,這就是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了。
修行必須以大悲心和利他心為基礎,而生起菩提心,也就是為了讓一切眾生,從痛苦中解脫而立志成佛之心。在修行忍辱的過程中,這個偉大的慈悲菩提願始終不變,這才稱為忍辱菩薩行、忍辱波羅蜜!
文章作者: 慧靜法師
- Jul 24 Wed 2013 04:00
醫分三等 (王庸)
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對中醫有很多誤解,對時下流行的很多所謂名醫的治法,認為是中醫真正的治法,其實不然。
現在中醫界很多泰斗之處方需要用大盆來煎藥,還沾沾自詡,認為別人沒有他的膽識,不敢開那麼大的藥。張仲景於其《傷寒雜病論序》中言“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我看現在醫學界亦是如此。
更有一派逢病便開大劑量附子,還自稱仲景心法,我觀察了他們的療效,凡是病則要幾個月的療程,非仲景之學,且若觀察過一段時間他的病人,就會發現吃幾年藥的亦不少,為什麼?因為附子是壯陽藥吃了之後會讓人有力氣,會舒服,亦會有一些症狀消失,但是不治病,治病後停藥多數會復發,總是說別的醫生見效快是因為治標,其實他們才是治標。
真正陽虛並不像說的那麼多,且這些派之人可以說是盡毀前人,批評葉天士、朱丹溪等輩,百年後歷史可以證明,現在紅的人都會被埋沒,而葉天士、朱丹溪依然散發光彩。
為了方便理解醫生分的三個級別,就先讓我講個故事,故事內容就是“庖丁解牛”,故事的大概我想有水平的人是知道的,若真不知道看看《南華經》便知。庖丁解剖牛就是在跳舞,而且能合上音樂的節拍,用力很輕巧,整個過程很優美,牛就能解剖開。為何?
廚子大體分三等,下等廚子解牛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牛解開,是因為他們用力砍,且多砍在骨頭上,故刀一個月就壞了;中等廚子解牛要稍用力,因為他們是在割,多割在筋上,故刀一年就壞了;上等的廚子解牛不用力,是因為牛本來身上就有縫隙(理),刀沿著縫隙走,(以無厚入有間),當然不用力,所以刀可以用一輩子。
醫生也大體可以分為三等:下等的醫師開方很大,治病很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病,如失眠則是酸棗仁等;腰痛則是杜仲等,療程很長,所用藥物均為用其主治,小病則可,大病多數不見效;中等醫師開方相對小了一點,治病也不是特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證,如有瘀血則化瘀,脾虛則補脾等,療程相對會短一些,所用藥物為其功效,小病亦可很快見效,大病則要慢慢調理;上等醫生開方很小,把治病看成遊戲一般,無論什麼病盡皆不見,正是庖丁所說“目無全牛”,甚至看不見病,而所調理的為陰陽氣機而已,所用方藥非用其功效亦非其主治,而用其性味,在他眼裏病無大小,其所醫者非病亦非證而是人。
下等的針灸師針灸用穴很多,多數那疼針哪,只能用針灸治些慢性腰腿疼,且多配合推拿吃藥等,很長時間病輕者可癒,重者無效;中等的針灸醫師針灸用穴少,多數是辨證用針,治病廣泛,療程較長;上等針灸師所用針最多不過兩三根,所針穴位甚少,多數病可頃刻見效,幾次便癒,且必須於脈診有很好研究,所調者亦為全身陰陽氣機而已。
下等的推拿師推拿用力巨大,按摩完後自己一身是汗,哪疼按哪,按完後病人多數會出現短時間的舒服,多數病只能緩解,不能治癒,且這些推拿師多數給別人推拿幾個月後,便自己落下一身腰疼、胳膊疼、指頭疼等的病;中等的推拿師用力很巧,按摩亦在穴位,用力中等,多數做幾年推拿後自己也會落下一身病(其實算是職業傷害);上等按摩師如庖丁一樣不用力,且自己的身體會像庖丁的刀一樣,永遠也不會用損傷。
我現在開方基本上可以做到用藥不超過九味藥,一般久病三劑之內多數見效,新病一劑便效。針灸取穴最多三個穴位,多數起針後病就會緩解,脈象會變化。無論什麼病我用藥就絕不用針,用針就絕不用藥。唯獨推拿我還沒領悟到很高的境界。其實我知道醫生的境界不止只有三等,還有比我說的境界還高的境界,我會努力追求。如果有人推拿能做到我說的高境界,我一定欣然拜訪。
- Jul 24 Wed 2013 03:59
易致癌的八項不良生活方式
癌症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不良的生活方式極易誘發癌症。而且研究發現,40%以上的癌症可以通過健康飲食、適度運動、控制體重而加以避免。
胃腸科專家介紹,以下八種生活方式是導致癌症多發的主要原因:
1、鹽攝入超量。食鹽和鹽醃食物將增加胃癌的發生率。
2、吸煙。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過三成以上的癌症發生,與吸煙密切相關。
3、蔬果攝入過少。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機率。
4、每天運動少於30分鐘。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癌危險性。
5、飲酒。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險顯著升高。
6、紅肉攝入過多。具體來說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攝入過多會增加患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危險性。
7、缺乏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能降低媽媽絕經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同時還能預防兒童超重,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8、常飲含糖飲料。含糖飲料喝多了可導致肥胖,肥胖已成為導致癌症的“罪魁”,33%的癌症發生在肥胖人群。
- Jul 24 Wed 2013 03:58
請您不要活得太累
人只能活一次!千萬別活得太累!如果我們能夠持有一顆平常心,坐看雲起雲落、花開花謝,一任滄桑,就能獲得一份雲水悠悠的好心情。
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態,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最美好的心情來對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會充滿陽光,洋溢著希望。
每天每夜人們都在庸庸碌碌的忙著自己的生活,不管你付出的貢獻或大或小,不管你的職責或重或輕,那都是你的使命,不要輕視那並非華麗的,但是對於你卻是珍寶的只有在這裏才會找到!
不要那麼輕生,想想自己已經很幸福了,還有許多許多人根本連生命都似乎無法維持住,可他們還是那麼頑強的堅持著,珍惜自己那無比寶貴的生命啊。
在考慮問題時,要多些知足少些計較,畢竟人是一個永遠不懂得知足的種族,只要知足就會快樂!
身體累,有足夠的休息時間,總會恢復的。可是心累,真的是好難復原,好難,好難!
在生活中充滿了酸甜苦辣,面對這些問題,只有忍耐,這是生活對我們的考驗,對於生活給予我們的壓力有兩種態度需要我們去接受:一種是快快樂樂地主動接受,另一種就是悶悶不樂地被動接受。
接受的態度不同:一種是放棄,它所造成的結果當然也不同。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十年,為什麼我們不能快快樂樂的活著呢?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脆弱的一面,活的累也是我們經常的一種心態,但我們還得活下去。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是最佳的選擇!
人的一生,窮也好,富也好;位尊也罷,位卑也罷;再怎麼過也是一生,到頭來,都會化為青煙一縷,黃土一堆!人這一生,誰也逃不了恐、驚、憂、思、愁、苦、悲、傷、喜、怒、哀、樂;免不了生老病死。
所以,生命就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大禮物,好好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的健康,珍惜友情、珍惜你真正的愛情!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在短暫的一天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以及家庭的和諧,還有親朋好友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經營去妥善的處理。要想面面俱到,或者是恰到好處,其實真的好難。不管是哪樣你處理的不好,都會給自己帶來煩惱和不快‧‧‧‧‧‧。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敗,也會遇到不盡人意的事情,問題是要看你怎麼去面對。
要想做個快樂的人其實並不難。首先要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其次就是要有個平常的心,對於名利和金錢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刻意的去追求,應該抱著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態度。
其實一個人快不快樂完全在乎他自己,如果你要找快樂也許它就在你的身邊,否則煩惱也會光顧你。再說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生,其實一切都是守恆的。
要學會遺忘,快樂的空間越多,煩惱的空間就越少!只要自己過得開心活得自在,你的生活就會很精彩。
- Jul 24 Wed 2013 03:57
紅木家俱兩大疑點三招巧鑒別
紅木樹種生長周期長、資源稀缺,向來被視為高級木材。近年來,紅木原料和紅木家俱的價格更是節節攀升,紅木家俱市場魚龍混雜,普通消費者難辨真假,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疑點一、瞞天過海
根據相關標準,紅木家俱銷售標簽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地、生產廠的廠名、主料、輔料、漆質、質量等級、產品標準編號、配套件數、計價單位、銷售價格。不過,很多商家對標準規定的內容少標或不標。一些品牌紅木家俱,標簽不僅缺少生產廠名、質量等級、漆質等信息,甚至連最基本的材質都沒有說明。還有的雖然在銷售標簽上標註了產品名稱、主要材質、單位、產地和價格,但缺少質量等級、配套件數等基本信息。
疑點二、以次充好
紅木家俱即使是同類木材,由於具體材種和產地不同,價格也有較大差異。如紅酸枝木類中的“絨毛黃檀”和“交趾黃檀”,前者主要產自南美洲,後者主要產自東南亞中南半島,由於生長環境和材種的不同,材色方面有所差異,像絨毛黃檀大多帶黃色,而交趾黃檀材色方面比較厚重,為紫紅褐或暗紅褐。
【專家提醒】
一、聞氣味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家俱,除了全實木家俱外,多數都有人造板部件。因此在選購時特別要聞氣味。如果使人流眼淚、打噴嚏,說明家俱的甲醛釋放量比較高,可能有問題,不要去購買。
二、看報告
消費者向經銷商索取質量檢驗報告,看看家俱的甲醛釋放量是否在標準允許的範圍裏。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俱中有害物質含量》規定,木家俱中甲醛釋放量每升不得大於1.5毫克,如選購的木家俱甲醛超標就不要購買。
三、觀品相
老紅木家俱的銅活件如果是原配的,應該被手摩挲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銅活件包括面頁、合頁、鉸鏈、拉手、包角、鑲條、鎖面等,有些材質較好的家俱還會選用白銅打造,時間長了會泛出幽幽的銀光。有些銅活件上會鏨出各種圖案,有動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工藝之精,是今天的銅匠很難仿得像的。
紅木家俱相比較於梨花木家俱,是中國人喜歡的家俱種類。紅木家具材料貴重,風格端莊,還有中國人的信仰在裏面,百年的平安、富裕和恆久的表達。所以,紅木家俱市場在國內家俱市場中算是比較熱門的,不斷有經銷商加入這個圈子。
因為做紅木家俱生意的利潤很高,而且紅木家俱品種豐富,一般的消費者難以識別,正是基於此,開始有一些商販有了壞的主意。我們都知道,不同材質的紅木價格相差幾倍,巨大的利潤空間誘惑著不良商販。
那麼,紅木家俱製造中,造假者是如何摻假的呢?使用椴木、水曲柳、樟木等非紅木類木材上漆,呈現出和紅木一樣的品質效果,很多似懂非懂的消費者就會上當。還有一種巧妙地欺騙手法,聲稱是紅木家俱,的確也是紅木,但殊不知家俱背板卻用的是水曲柳、樟木的材料,很多不知情的消費者就上當受騙了。在越南花梨木中摻入緬甸花梨木,又或者是在紅木中穿插其他廉價木材,只在表面做一些處理。
國標中規定,在生產紅木家俱時,允許使用少量、不影響整體結構和美觀的“白邊”(木材的邊材,硬度比心材低且價格便宜),但一些商家根本不止白邊,全都用在紅木家俱的製作上,這也屬於摻假。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紅木家俱投訴率越來越高,家俱協會的有關人士提醒,如果紅木市場上的假貨泛濫,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挫傷消費者購買紅木家俱的欲望,造成雙輸的局面。
在這裏,總結了購買紅木家俱需要注意的九點,供大家參考。
一、看木紋。
優質的紅木家俱,表面會呈現出清晰精細的木紋,而劣質的木質家俱,木紋幾乎看不見。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要求反轉家俱,看清楚底部沒有上漆的真實原木,以辨別真偽。如果發現木材有蟲眼、掉沫,說明烘乾不徹底,這樣的家俱不能買,因為蟲眼會越咬越大。
二、看密度。
“密度高的上等紅木,就像嬰兒的皮膚一樣,毛孔很細;相反,密度低的普通木材,毛孔就很粗大了。”
三、看質量。
按等級分,最稀有的要數越南黃花梨,小葉紫檀等;其次是老撾酸枝,緬甸花枝等;然後是刺猬紫檀,再次一些是非洲花梨等。相同大小的兩塊原木,如果其中一塊比較重,就表示那塊紅木比較優質。要注意查看產品價格標上簽材質欄中,是否按國家標準規定標註紅木材質;查看銷售人員提供的質檢單位出據的紅木材質鑒定報告。目前市場出售的紅木家俱主要有兩類:①全紅木家俱~家俱的各種木質部件(除鏡子托板及托板壓線條外)均應採用國家標準規定的紅木材質;②主要部件紅木家俱~產品外表可視部位採用同一紅木類樹種,內部及隱蔽部位採用非紅木類優質木材。
四、看雕工。
一件上乘的原木,也必需配合完美的雕工,才能成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全人工雕刻當然是首選,功力深厚的木工會按照木材的原貌、木色、木紋去設計家俱,雕刻圖案應完整清晰、層次分明,線條均勻優美、和順統一,輪廓對稱、立體感強,表面光滑平整。還要留意接駁位即榫頭,要嚴密牢固,無鬆動和裂縫。
五、看含水量。
處理後的原木大概含水量為10%-30%,最好是在5%。一般沒有測試儀器,消費者可以用手摸摸家俱底面或裏面沒有上漆的地方,如果感覺發潮,那麼含水量起碼在50%以上,根本不能用。另一個辦法是可以往木材沒上漆處灑一點水,如果滲透的慢或完全不滲透,說明含水量高。
六、看油漆。
油漆部分要光滑、平整、不流唾、不起皺、無疙瘩。邊角部分不能直棱直角,直棱處易崩渣、掉漆。家俱的門子裏面也應著一道漆,不著漆板子易彎曲,又不美觀。檢查完表面,還要打開櫃門、抽屜門看裏面,內料有沒有腐朽,可以用手指甲掐一掐,掐進去了就說明內料腐朽了。開櫃門後用鼻子聞一聞,如果衝鼻、刺眼、流淚,說明膠合劑中甲醛含量太高,會對人體有害。
七、看配件。
挑選梳妝臺、衣鏡、穿衣鏡等帶鏡子類的家俱,要注意照一照,看看鏡子是否變形走色,檢查一下鏡子後部水銀處是否有內襯紙和背板,沒有背板不合格,沒紙也不行,否則會把水銀磨掉。
八、看價格。
“一分錢一分貨”這一金句用在紅木家俱上也是不假,不要抱著“撿便宜”的心態購買紅木家俱,也不要抱著投機的心態。選購時多比較同類木質家俱的價錢。
九、看文件。
一般正規的商家有正規的紅木家俱銷售文件,上面明確寫著紅木材質的學名和拉丁名。在簽訂紅木家俱購買文件時,除要標明是“全紅木家俱”還是“主要部件紅木家俱”外,還須註明是哪一類紅木材質(如花梨木、條紋烏木、雞翅木、酸枝木等),不能僅註明“紅木”,在購買文件或發票上註明樹種名稱和產地。
此外,在選購時,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帶上內行的朋友一起去有信譽的銷售賣場。多走走、多看看就能找到真正優質的紅木家俱了。
- Jul 24 Wed 2013 03:56
談氣功反應與偏差
一、正確區分反應與偏差
在練功中及練功以後,會產生許多感覺,出現各種反應,凡能自行控制和消除,或練完功以後自然消除,或在短期內能消除者,這些不是練功偏差,而是練功的正常反應。由於有些練功者沒有弄清,把兩者混淆起來,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
練功者不論選擇何種功法,都會有反應。反應的症狀和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和錯綜複雜的。因此,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出現的一系列反應症狀,是關係到練功者能否堅持鍛煉的一個問題。對反應症狀沒有認識,誤以為是練功偏差,就會影響練功者的信心,甚至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練功反應,是指練功者在練功的整個過程中,機體不斷調節和適應時所發生的各種不同的反應症狀,此與練功者的體質、性別、年齡、功法、練功程度、病情、情志變化、經絡敏感程度等的不同,而所發生反應症狀也不同,症狀的輕與重、症狀出現的時間也不同。
二、練氣功反應
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反應不一,下面以幾種常見情況進行說明:
1.身體疲勞與酸痛。在練功初期,由於坐、站,功後感到下肢與肩胛部酸痛和乏力等。可能由於該部放鬆不夠,肌肉緊張,或盤坐、站立時間長,身體沒有活動之故,故開始練功時必須使全身肌肉各部放鬆,作些有關準備活動。但不要練功的時間過長,可逐漸增長時間。
2.呼吸短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是由於呼吸不適,用力過強,腹式呼吸不適,及姿勢不準確之故。因此初練時必須先從自然呼吸開始,姿勢也要自然放鬆。
3.心跳加快,呼吸不暢,煩燥不安,不能入靜。這是由於練功過於緊張,或停閉時間過長,呼吸用力過強,或者精神不愉快所引起的。可以暫停練功,休息片刻,待心情安定下來再練。
4.有人在練功時肌肉發癢,肌肉跳動,雜念紛紛,思想不易集中。這些可以不必介意,繼續練一個時期,此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5.有人在練功後,有的病灶反而疼痛加重。這是氣衝病灶。遇此情況,應予忍耐,經過一個時期,不僅不再痛,病情反會大有好轉。
6.有人練功後有饑餓多食,發生胃酸過多,是由於飽食後進行練功所致。所以練功必須在飯後一小時後進行。
7.練功時間,如發現感覺臀部沉重,肩有壓力,都是練功成效的象徵。如發現有冷、熱、輕、重、痛、癢、濕、滑等多種現象,不要害怕,堅持練功,即可消除,不可因此停止。
8.練功的時候,有的人不由自主地發生身體搖動現象。如搖動後身體舒適,症狀減輕,就是好現象。
9.練側臥式如發現大便次數多者,應當變換姿勢,並將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大趾。
10.練功中發生幻視、幻聽的時候,心理不可放棄丹田,要精神穩定,不可恐懼多疑,否則導致弊害。
11.遇到一般感冒的時候,不要停止練功。多喝些開水,繼續練功可以治癒。嚴重感冒再配合服藥。
12.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練功。可能出現月經比平時多,這樣可減少練功時間,把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心部。如月經再多時,可停止練功。如月經提前,也別害怕,過幾個月就會好的。
13.婦女因是胸式呼吸,練功用腹式呼吸,開始可能產生一些不適。如兩脅痛,容易疲勞等,可把意守丹田改為意守心窩處,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14.練功中發生頭痛、頭暈、頭沉等現象。這是由於練功急於求成,呼吸用力,或在練功時生氣,感情衝動,心情不安,恐懼所致。一定要輕鬆自然,逐漸鍛煉,有一個過程;心情不好要停練。
15.練功時口腔唾液增多,不可以吐出,要嚥下去,能助消化。
16.當練到一定時期,有的人會發生四肢或軀幹亂動的現象。如果動的輕微,時間不長,自己可以隨時控制者,這對身體有益,可以不必介意;但如果動搖的過甚,時間過長,影響食欲,精神疲憊,不能自行控制者,是屬於偏差,應暫時停一段時間練功。
三、練氣功何謂偏差?
凡是由於練功,機體出現異常現象,或者出現不良反應,造成痛苦,有損身心健康,自己又不能控制和消除,而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在短期內不能緩解者,稱為練氣功偏差。
一般情況,在練功中不能下結論是否出了偏差(除了大動不止),大部分在練功以後按上述情況來衡量較為合適。
假如練功真的出現偏差,首先要有正確認識。它與體育鍛煉後出現肌肉酸痛,甚至有些損傷,例如過度運動引起肌肉牽傷,以及用藥的不良反應,以至過敏性休克一樣,只要認識了,加以預防,練功是完全可以減少發生或不發生偏差的。
(一)練功中出現偏差的原因
1.緊張:精神及軀體沒有完全放鬆而有所緊張,以及怕練功出現偏差而造成緊張等。
2.過度與急躁:呼吸過度深長,以及急於求成。把呼吸加深加長等,過度或急於意守、盲目用意念引導,通過大小周天出現的某些反應:過度加長練功時間,急於把功練好或把病治好;過度強調某種姿勢及架式急於發放外氣。總之,做任何事都不能過度(吃飯過度還會有不良反應)及急躁,練氣功更是如此。
3.沒有很好地掌握氣功的方法及原理,對氣功書中的一些描寫沒有理解,或者沒有及時找有關氣功老師加以指導。
4.練功環境、空氣不好,或突然受到驚嚇刺激。
5.經絡敏感的人(練的效果很快,也容易出偏差)及神經質(神經衰弱、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最容易出偏差。
6.練功與其它鍛煉一樣需要準備活動,不要生了氣練,心理安定下來,排除二便,飯後不要馬上練;又與其它鍛煉一樣需要整理活動(注意做好收功)。如果不注意上述二點,也容易出偏差。
7.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質,神經類型,病情,選擇自己所練的功法。否則也容易出現偏差。
8.用意念引導氣運行路線不對頭,或不求循序漸進及自然安適,心理上追求新異感,或把大動作為目標等。
9.意念太過或不及,守竅的意守太緊,則易造成氣不能循經絡自然運行,而凝聚於頭頂、胸背、腰腹或四肢等部位,出現局部的脹、悶、重、痛,甚或嘔吐、肢腫等不適。
(二)練功偏差的臨床表現
練功偏差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可概括為精神和軀體兩方面:
1.精神方面
表現情志和精神方面的改變。例如,煩燥不安、焦慮、憂鬱、易怒、悲傷、哭或笑,行動失控、幻想、幻聽、幻視、幻景、強迫觀念、失眠等。
2.軀體方面
(1)頭部出現頭痛、頭暈、頭重、頭輕、頭脹、頭昏、頭癢、頭部有氣感、頭自動等。
(2)胸背部出現胸憋悶,心慌氣短,呼吸不暢,胸部氣滯,兩肋脹痛,呼吸紊亂,胸背疼痛、脹沉、跳動、氣串感、癢等。
(3)腹腰部、陰部出現便秘、腹瀉、腹痛、腹脹、食欲不振,腸鳴、腰痛、腰沉重、腰腹部氣串感、丹田熾熱、遺精等。
(4)四肢出現大動或小動,四肢無力,兩腿脹痛。
(三)練功偏差的診斷
1.凡是由於練功引起的痛苦,不能自己控制而短期內又不能消除,而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者,均考慮練功出現偏差。
2.練功者經絡敏感或神經質出現上述現象更應考慮。
(四)練功偏差的治療
1.一旦出現偏差,應暫時停止練功,而後找出偏差的原因,針對原因糾正,或請教氣功老師幫助糾偏。
2.應做好事先預防,熟悉出偏的原因,掌握好練功的基本要素,並不斷請教氣功老師。
3.常見出偏原因及防治。
(1)頭部出偏差常見原因及防治:意守過重或意守部位偏高,應先放棄意守,或把意守部位放低。因呼吸用力憋氣者,應改為自然呼吸,或任其自然。
丹田無氣感就強行以意引氣,治督脈闖三關(尾閭、夾脊、玉枕)時,造成升至頭部不下者形成衝頭,練功到一定程度,丹田部位氣感( 發熱、脹、腸鳴等)充足以後,再微微用意順其自然引。
(2)胸、背、腰、腹、會陰部出偏常見原因及防治:因呼吸用力或意守強度過大所致胸悶、氣短、呼吸不暢,應改為自然呼吸,順其自然及停止意守,或改為似守非守。
因含胸過度或故意挺胸聳肩,應改為全身自然放鬆。
因腹式呼吸或閉氣過長引起腹脹、胸悶,應改為自然呼吸,不要做停閉呼吸,或做自我揉腹功。
心跳、心慌,由於閉氣過長,默念字過多,挺胸和彎腰過度,或練功過長而疲勞,呼吸太用力,都能引起心跳、心慌,應糾正姿勢,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3)四肢出偏的原因及防治:多因功前追求外動,或對外功進行不同形式的暗示誘導所致。應消除恐懼心理,做放鬆功,放鬆心理及全身,同時試練站式下按式:十指用力張開伸直,意念集中到手指,搖動手腕,抖動手指,或施行拍打法。
(4)精神出偏原因及防治:多因功中受驚,或刻意追求功中奇異影象。作功時宜選安靜的場所,以防驚功。如已驚動,可停功數日,待精神緊張狀態消除後再練。在練功時,有時會出現大動不止的情況,影響身心健康,嚴重者可造成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
其治療方法是,練功者沿垂直方向向下大動時,即用雙手高舉於百會穴之上,兩手中指在頭頂接觸,兩掌迅速作搓動;沿垂直方向向上大動時,則用兩手中指在小腹前接觸,對準兩湧泉穴連線的中點,兩掌迅速作放鬆搓動;左右旋轉大動時,雙手在胸前合掌搓動。
如果大動後,由於精神緊張,練功者對這樣簡單的動作已難以完成,此時可請氣功老師可以發放外氣點穴。或者用手指從其後枕部開始,向下沿脊柱旁肌肉群慢慢、輕輕地劃動,直到尾骨,這樣可以使自發動者的動作幅度明顯變小,動作頻率明顯減慢。
- Jul 21 Sun 2013 04:03
大儒周敦頤 (李恂生)
在廬山區譚家畈天花井山西北栗樹嶺下,有一處明清風格的墓葬,墓前有潺潺濂溪,南望是錦繡廬山,負陰抱陽,視野開闊,古樸典雅,這就是濂溪墓,安葬著一代儒家大師~周敦頤。
周敦頤(1017至1073)字茂叔,湖南道州人(今湖南道縣),謚號元,世稱周元公、濂溪先生。周敦頤一生主要在江西做官,從二十四歲始先後任分寧(今修水)主簿、南昌縣令、虔州(今贛州)通判、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等,他為官清正,其人品學識,受到當時與後世人們的普遍尊崇,如黃庭堅說:“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的哲學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等。他繼承了孔、孟、董仲舒、韓愈的儒家正統思想,並吸取了佛道思想的主要內容,融會貫通,開創了宋代理學,經過弟子程顥、程頤等的繼承完善,後又經朱熹的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正統哲學思想,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周敦頤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九江創建了濂溪書院,在修水、萍鄉、贛州、南昌也創立了濂溪書院,開江西書院史之先。他在廬山蓮花峰下所築濂溪書院文脈綿延八百餘年,對培育人才,傳播文化起了巨大作用。
周敦頤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是宋代理學詩派的開風氣者,詩文作品風格雅正、古樸平易。著名的作品有《愛蓮說》、《遊大林》、《題濂溪書堂》等。
周敦頤一生多次來九江,在九江任職有兩次。第一次是北宋慶歷元年(1041),任分寧(今修水縣)主簿;第二次是熙寧四年(1071),任南康軍知軍,熙寧五年(1072)卸任,回濂溪書院定居讀書講學,次年病逝於此,享年五十七歲,葬在廬山北麓的栗樹嶺。墓側還有他母親、妻子的墓葬。在他母親鄭氏夫人的墓誌銘中,記載了周敦頤的一段話:“吾後世子孫,遂為九江濂溪人,得歲時奉夫人之祭祀,也無憾矣。”這說明他是多麼熱愛九江。
濂溪墓,歷經各朝各代的修復盛極數百年,有墓道,有碑亭,有牌樓,流水潺潺,蓮花綽約,是明代江州十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遠道而來,歌詠憑弔。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在社會各屆和周氏宗親的努力下,如今的濂溪墓已初具規模,修復了愛蓮堂、光風霽月亭以及石坊牌樓,濂溪墓後有弧形照壁,分別鐫有《愛蓮說》、《通書》、《太極圖說》。
二零零七年六月十九日九江市在廬山區周家後灣,舉行紀念周敦頤誕辰九百九十周年,暨濂溪墓文物復原工程竣工慶典儀式,參加者包括來自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加拿大,和國內的三百餘名周氏後裔代表。濂溪墓已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九江的歷史文化名人,周敦頤在九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富。
一是煙水亭的擴建與命名。周敦頤曾在甘棠湖上眺望湖光山色,十分欣賞,於是築亭於湖中一土墩之上,取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詩意,命名為浸月亭。其子周壽在此基礎上續建亭閣,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1660)巡道崔掄奇修復煙水亭,並建“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以世代供奉。
二是濂溪書堂的創建和光大。宋嘉佑六年(1061),周敦頤四十五歲時任職贛州,途經九江,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書院創辦之初帶有濃厚的私人講學交友的痕跡,後來基本上由官府辦學。九江濂溪書院歷代屢有興廢,數易其址。二零零六年四月,九江學院濂溪講壇開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國學大師、文壇泰斗文懷沙,中科院院士嚴陸光,中國工程院院士程天民,臺灣原新黨主席謝啟大女士,著名作家王劍冰等都發表了精彩演講。
三是《愛蓮說》的精神影響。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在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鑿池植蓮,名為愛蓮池,並作《愛蓮說》,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周敦頤受到歷代人們的讚許,《愛蓮說》也成為千古傳誦的名作。
濂溪之水,涓涓長流;蓮池之花,香遠溢清。一代大儒周敦頤,雖不是九江人,但他卻根植九江,其子孫後代生於斯長於斯,而後輻射江浙、港粵,走向世界。他為九江文化所作的巨大貢獻,世世代代銘記在九江人民心中。
- Jul 21 Sun 2013 04:02
深信因果才能心平氣和地面對一切 (佛家)
佛講的三世因果是真實存在的。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事。很多人都想不開:“我為他付出那麼多,做了那麼多事情,怎麼沒有回報呢?”你沒有得到回報,因為你沒有真正付出。
你所謂的付出表面上是為了他,實際上就是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這樣付出,實際上是在還債,肯定是前世你欠他的,前世他對你有付出,你對他沒有回報。所以今生你對他有回報,他對你沒有回報。來世也一樣,反過來他欠你,又要來還你,就這樣不斷地欠,不斷地還,欠債還債,報恩報怨。所以沒有什麼想不通的。
喜歡和討厭也是一樣,有的人討厭你,有的人喜歡你。你要求每一個人都喜歡你,每一個人都不能討厭你,有一個人討厭你,你心裏就不舒服~這都是自己心裏的一種奢望。喜歡和討厭是相對的,有喜歡就肯定有討厭,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討厭你。
你喜歡一個人,他卻不喜歡你,這時你不要想不開,應該明白:這不是無緣無故的,肯定是前世他喜歡你,而你討厭他,這是你們之間的因果。如果你心裏想不通,繼而痛苦煩惱,這就是不相信因果。
沒有修行,沒有達到開悟、證悟的境界,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都是因果關係。想不開,想不通,心裏總是倍受折磨,煩惱痛苦,這都沒有用。那怎樣才能徹底改變這些現狀呢?必須要通過佛法,通過修行。你求菩薩、求神,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當你深信因果,並且懂得了因果關係,明白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之後,才會心平氣和地面對這些事情,然後你會發自內心的、特別高興的願去付出;你不要任何回報,沒有任何要求,盡心盡力的、心甘情願的去為他做事,去關心他,照顧他,你慢慢才能了這個緣,才不相欠,才能解脫。
通過修行,我們最好能超越因果,最起碼也要轉變因果。轉變因果就是要懺悔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徹底斷惡行善,這樣我們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得以解決,我們的生活最終才能有所轉變。
超越因果就是你開悟、證悟了,真正能夠了知並且體會到萬事萬物,山河大地,一切法都是無常,都是空性,都是如幻如夢的,若有這樣好的見解與智慧,繼而不再去疑惑執著,你不但會超越因果,而且你可以不受任何的因果。
當你真正明白並且深信了這些道理,你一定會想得開,想得通,這就是開悟,你真正用心去落實了,做到了,這就是解脫。
文章作者:達真堪布
- Jul 21 Sun 2013 04:00
淳於意學醫對我們的啟示 (王庸)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與淳於意為同時期人,在《史記》中記載了淳於意的學醫經過,為第一人稱記錄,可見為淳於意自述而司馬遷做的記錄,現摘錄於下:
自意(淳於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裏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
文的大概其意思是淳於意學醫多年,治病亦多年,起初用藥多不驗,亦當有很多驗者,可見其說自己不驗的醫生是多麼的難得。
後來又跟隨公乘陽慶學習,老公乘陽慶看到淳於意是可造之才,然後告訴他“盡去而方書”,就是忘掉所有以前學到的知識,然後傳授他先古遺書,多年的學習方書沒有使淳於意成大醫,然而學習先古遺書一年後醫技便大增,三年後就成大醫了。
而現在好多學醫者學了一輩子了,還是頭疼治頭,或自詡水平高,而實際治病療效很差,偶有幸中病則誇誇大吹,終不得法,甚是可惜。看來學醫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忘掉後世所有的醫書,苦心鑽研上古遺書,一年便可成才,三年便可成大才。
而所謂的上古遺書其實就是《黃帝內經》,淳於意所學的大部分篇章《黃帝內經》中都有收錄,可見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看《黃帝內經》。
然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亦讀《黃帝內經》,甚至有的就以教授這門課為生,可見他們對此書很熟悉了,為什麼還是不能看病,或看病療效不好呢?其實就是他們用後世的理論來解釋《黃帝內經》,凡是用後世的理論能解釋合理的語句,都已經失去了原句子的本身含義。
尤其是很多人把《黃帝內經》解的天花亂墜,像解天書一樣解這本很實在的書,古人很實在的,有一說一,只要你能忘掉後世所有的醫理,包括所有的基本定義如陰陽、五行等,從新看《黃帝內經》,以一份天真的孩童之心來讀此書,你就會發現《黃帝內經》所說處處真實不虛,無有任何的掩飾,將真理直接告訴我們,越學越有趣,慢慢的就會明白怎麼看病。這是學醫最近的捷徑,如果連這條捷徑都不想走,還想要更簡單的,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實大道就在眼前,如果早幾年有人告訴我這個捷徑,我就不會走那麼多的冤枉路了,我希望不要有更多的想學中醫的學者走冤枉路,有的走了一輩子也沒走進門,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