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對中醫有很多誤解,對時下流行的很多所謂名醫的治法,認為是中醫真正的治法,其實不然。
現在中醫界很多泰斗之處方需要用大盆來煎藥,還沾沾自詡,認為別人沒有他的膽識,不敢開那麼大的藥。張仲景於其《傷寒雜病論序》中言“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我看現在醫學界亦是如此。
更有一派逢病便開大劑量附子,還自稱仲景心法,我觀察了他們的療效,凡是病則要幾個月的療程,非仲景之學,且若觀察過一段時間他的病人,就會發現吃幾年藥的亦不少,為什麼?因為附子是壯陽藥吃了之後會讓人有力氣,會舒服,亦會有一些症狀消失,但是不治病,治病後停藥多數會復發,總是說別的醫生見效快是因為治標,其實他們才是治標。
真正陽虛並不像說的那麼多,且這些派之人可以說是盡毀前人,批評葉天士、朱丹溪等輩,百年後歷史可以證明,現在紅的人都會被埋沒,而葉天士、朱丹溪依然散發光彩。
為了方便理解醫生分的三個級別,就先讓我講個故事,故事內容就是“庖丁解牛”,故事的大概我想有水平的人是知道的,若真不知道看看《南華經》便知。庖丁解剖牛就是在跳舞,而且能合上音樂的節拍,用力很輕巧,整個過程很優美,牛就能解剖開。為何?
廚子大體分三等,下等廚子解牛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牛解開,是因為他們用力砍,且多砍在骨頭上,故刀一個月就壞了;中等廚子解牛要稍用力,因為他們是在割,多割在筋上,故刀一年就壞了;上等的廚子解牛不用力,是因為牛本來身上就有縫隙(理),刀沿著縫隙走,(以無厚入有間),當然不用力,所以刀可以用一輩子。
醫生也大體可以分為三等:下等的醫師開方很大,治病很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病,如失眠則是酸棗仁等;腰痛則是杜仲等,療程很長,所用藥物均為用其主治,小病則可,大病多數不見效;中等醫師開方相對小了一點,治病也不是特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證,如有瘀血則化瘀,脾虛則補脾等,療程相對會短一些,所用藥物為其功效,小病亦可很快見效,大病則要慢慢調理;上等醫生開方很小,把治病看成遊戲一般,無論什麼病盡皆不見,正是庖丁所說“目無全牛”,甚至看不見病,而所調理的為陰陽氣機而已,所用方藥非用其功效亦非其主治,而用其性味,在他眼裏病無大小,其所醫者非病亦非證而是人。
下等的針灸師針灸用穴很多,多數那疼針哪,只能用針灸治些慢性腰腿疼,且多配合推拿吃藥等,很長時間病輕者可癒,重者無效;中等的針灸醫師針灸用穴少,多數是辨證用針,治病廣泛,療程較長;上等針灸師所用針最多不過兩三根,所針穴位甚少,多數病可頃刻見效,幾次便癒,且必須於脈診有很好研究,所調者亦為全身陰陽氣機而已。
下等的推拿師推拿用力巨大,按摩完後自己一身是汗,哪疼按哪,按完後病人多數會出現短時間的舒服,多數病只能緩解,不能治癒,且這些推拿師多數給別人推拿幾個月後,便自己落下一身腰疼、胳膊疼、指頭疼等的病;中等的推拿師用力很巧,按摩亦在穴位,用力中等,多數做幾年推拿後自己也會落下一身病(其實算是職業傷害);上等按摩師如庖丁一樣不用力,且自己的身體會像庖丁的刀一樣,永遠也不會用損傷。
我現在開方基本上可以做到用藥不超過九味藥,一般久病三劑之內多數見效,新病一劑便效。針灸取穴最多三個穴位,多數起針後病就會緩解,脈象會變化。無論什麼病我用藥就絕不用針,用針就絕不用藥。唯獨推拿我還沒領悟到很高的境界。其實我知道醫生的境界不止只有三等,還有比我說的境界還高的境界,我會努力追求。如果有人推拿能做到我說的高境界,我一定欣然拜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