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的餃子落身的麵,這風俗令我幸福和憂傷。

年輕的父親是一位石匠。石匠有健康而強壯的身體,承擔單調且超負荷的勞動。石匠只與腳下的石頭和手中的鐵器有關,同樣冷冷冰冰,讓秋天的雙手,裂出一道道縱橫交錯的血口。

每個星期父親都會回家一次,騎一輛舊自行車,車至村頭,鈴鐺便清脆地響起了。我跑到村頭迎接,拖兩把鼻涕,光亮的腦瓜在黃昏裏閃出藍紫色的光芒。

父親不下車,只一條腿支地,側身,彎腰,我便騎上他的臂彎。父親將我抱上前樑,說:“走啊!”然後,一路鈴聲歡暢。

那時的母親正在竈間忙碌。年輕的母親頭髮烏黑,面色紅潤。雞蛋在鍋沿上磕出美妙的聲響,小蔥碧綠,木耳柔潤,爆醬的香氣令人垂涎。

那自然是麵,純正的膠東大滷麵。母親的手藝令村人羨慕。那天的晚飯自然溫情並且豪邁,那時的父親,可以吃掉四大碗麵。

父親在家住上一天,就該起程了。可是我很少看見父親起程。每一次他離開,都是披星戴月。

總在睡夢中聽見母親下床的聲音,那聲音輕柔舒緩。母親的賢惠,與生俱來。

母親和好麵,剁好餡,然後,擀麵杖在厚實的麵板上,輾轉出歲月的安然與寧靜。再然後是拉動風箱的聲音,餃子下鍋的聲音,父親下床的聲音,兩個人小聲說話的聲音,滿屋子水汽,迷迷茫茫。

父親就在水汽裏上路,自行車的後架上,馱著他心愛的二十多公斤重的開山錘。

父親幹了近三十年石匠,回家、進山,再回家、再進山,兩點一線,一千五百多次反複,母親從未怠慢。起身,餃子;落身,麵。一刀子一剪子,紮紮實實。

即使那些最難熬的時日,母親也不敢馬虎。除去餃子和麵的時日,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點,啃饅頭配鹹菜。

父親年紀大了,再也揮不動開山錘,而我,卻開始離家了。那時我的聲音開始變粗,脖子上喉結突出,見到安靜的穿著鵝黃色毛衣的女孩,心就會怦怦跳個不停。

學校在離家一百多里的城市,我騎著父親笨重而結實的自行車,逢周末回家。

迎接我的,同樣是熱氣騰騰的麵。正宗的膠東大滷麵,蓋了蛋花、蔥花、木耳、蝦仁、肉絲,綠油油的蔬菜,油花如同琥珀。

學校裏伙食很差,母親的麵便成為一種奢侈品。好在有星期天,好在有家,好在有母親。

返校前,自然是一頓餃子。晶瑩剔透的餃子皮,香噴噴的肉餡,一根大蔥,幾瓣醬蒜,一碟醋,一杯熱茶,貓兒幸福地趴在桌底。

我狼吞虎嚥,將餃子吃出驚天動地的聲音——那聲音令母親心安。

畢業後,我來到城市。那是最為艱難的幾年,工作和一日三餐都沒有著落。當我餓得受不住時,就會找個藉口回家,然後在家裏住上一陣子。

一段時間以後,感覺傷疤已經長好,便再一次回到城市,再一次衣食無著——城市頑固地拒絕著一個來自鄉村的只有高職文憑的腼腆單純的孩子——城市不近人情,高樓大廈令我恐懼而又嚮往。

回家,坐在門檻上抽煙,看母親認真地煮麵。母親是從我邁進家門的那一刻開始忙碌的,她將一直忙碌到我再一次離開家。

幾天時間裏她會不停地烙餅,她會在餅裏放上糖,放上雞蛋,放上蔥花,放上鹹肉,然後在餅面上撒上芝麻,印出美麗的花紋。

那些烙餅是我回到城市的一日三餐,母親深知城市並不像我描述的那麼美好。可是她從來不問,母親把她的愛和責任,全都變成了餃子、烙餅和麵。

母親看著我吃,沉默。沉默的母親變得蒼老,我知道這蒼老全是因為我。

起身的餃子落身的麵,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風俗因何而來。也許,餃子屬於“硬”食的一種吧,不僅好吃,而且耐饑,適合吃完以後趕遠路;麵,則屬於“軟”食的一種吧,不僅好吃,而且易於消化,適合吃完以後休息。

一次說給母親聽,母親卻說,這該是一種祝願吧!“餃子”,交好運的意思;“麵”,意在長長久久。出門,交好運;回家,長長久久。很好的寓意。還圖什麼呢?

想想母親的話,該是有些道理的。平凡的人們,再圖個什麼?出門平安,回家長久,足夠了。

然而母親很少出門,自然,她沒有機會吃到我們為她準備的“起身的餃子落身的麵”。

可是那一次,母親要去縣城看望病重的姑姑——本計劃一家人同去的,可是因為秋收,母親只好獨行。

頭天晚上,我和父親商量好,第二天一早要為母親準備一盤餃子,可是當我們醒來時,母親早已坐上了通往縣城的汽車。

頭一天晚上,我幾乎徹夜未眠。我怕不能夠按時醒來,我怕母親吃不到“起身的餃子”。然而我還是沒能按時醒來,似乎只打了一個盹兒,天就亮了。

可是,父親的那些年月,我的那些年月,母親卻從來未曾忘記,未曾耽誤哪怕一次“起身的餃子”。

很多時候,我想母親已經超越了一個母親的能力,她變成一尊神,守護父親和我。

然而她卻是空著肚子走出家門的。家裏有她伺候了大半輩子的丈夫和兒子,卻無人為她煮上一碗餃子。

起身的餃子落身的麵,這習俗讓我憂傷並且難堪。

母親是在三天後回來的。歸來的母親,疲憊異常。我發現她真的老了,這老在於她的神態,在於她的動作,而絕非半頭的白髮和佝僂的身體。

走到院子裏,母親就笑了——她聞到了蛋花的香味、小蔥的香味、木耳的香味、蝦仁的香味——她聞到了“落身的麵”。那笑,讓母親頓時變得年輕。

母親吃得很安靜,很鄭重。吃完一小碗,她抬起頭,看看我和父親。母親說:“挺好吃。”

三個字,一句話,足夠母親和我們幸福並珍惜一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任是金山銀山,高官顯位,一旦大限來時,又何曾帶得走一點?只等那光陰逝去,便化作一杯黃土,空留茶餘笑談而已……

一者,抱一,精一,專一。所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就是一,調息閉氣,下手專修,不輕置換,就是一,陰陽相合,神不外馳,心不妄動,密密配合,就是一,得天地之精華而還於黃庭神室,使長生有基,就是一,能清淨是一,能無為是一,能修善也是一,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便是如此!

要修道,則必要先靜其心,以備日後之吞吐元氣,孕育元神,這樣才可培養道基。同時更要堅其志,常人有負石而求道,石雖頑而日損月損,終有去石而得仙之日,不然一旦功行漸深、心魔降臨,只怕到時魂飛魄散、形神皆滅。

大道之路,浩瀚不測,個人所得所失,渺小如塵,朗朗胸襟,當如日如月,往事皆去不言悔,此身盡付一笑中。

何為道?道在哪?自古求佛問道者何止萬千!到頭成就者又有幾何?天地無極,乃蒙鴻未判之勢;大道無形、無名、無問、無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莫可得而知之,莫可得而行之。人在其間,當順之,順應自然,無為而為,於平凡中往往蘊涵著永恆之道,紛繁雜擾中總能求出真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乃是大道之源。古來多少人以逆天為名,卻不知一步走錯,歧路何止千里!終不落個好下場。

道無二,有天地為證。大道無常,天地玄黃,修道順天逆天皆在一念之間。為仙佛魔,仙求飄渺,佛求慈悲,魔求隨意。人求道,道求己否?天地有道,道有千萬,求一即可。

我心中有我,故我存在,但卻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關他人,乃是不以外物生滅而變化。而我內心生起一念,錘煉我精神,使我與浩渺的天地產生聯繫,共鳴,看到與以前看到不一樣世界。

世人,充滿多欲與好奇心理。欲之最大者,莫過於求得長生不死之果實;好奇之最甚者,莫過於探尋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間而掌握宇宙之功能。故修道亦是一種極端,若本心不清不淨,本身無德無功,則求道便只能是水中撈月,可望不可及。

所以,一心想要脫離塵世,去追求天地大道,卻無疑是捨本求末之舉,其結果可想而知。

但看世人人情濃而道情微,所以塵生塵滅,方死方生,輪迴不休;道人當修人道而入仙道,以道馭情,情不妨道,才能得長生久視之果。全真入世,一是修道為己,二是立德為人。德之果反饋給道者,成陰德,是一種玄妙信號,可轉化為修煉中能量及仙道各種好因緣、福果。

大道無言、無聲、無形。修道者在這道路上無限接近道,越是接近,就越是細微和歸一。一,可在陰陽之間隨心所欲變化。故不必過多追求內外完美,陰陽轉化只是一念之間而已。所謂制之一處,無事不諧,有此一意不散之堅凝道心,變自身忘我合一之境。

瞑耳瞑目觀自在,清神清意守黃庭,心心專一至精誠,自然江邊春水生。只要心心專一,忘死忘生,自然有無限生機,無窮之圓滿。

道者唯有明心見性,寧靜而致遠。只有時刻保持一顆澹泊怡然平常心,才能真正立起道心而無疑無惑。迅速邁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彈奏的時候加持力很強。想要用它來醉人是再好不過了。所以自古以來多是些女孩子練一練好賣藝。

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會特別感動人,而往往感動的也只是彈琴人自己。

一些大師也曾彈出過加持力很強的曲子,讓人覺得如聽萬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從古琴的結構和發展歷史來看,古琴真正的意義不在於技巧和感人,而在於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個彈琴者最終的歸宿。

所以古箏比較傾向於是彈給別人聽的,

古琴則更傾向於彈給自己聽。

古箏一彈,就會有許多人被吸引過來聽,

而古琴的知音卻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箏~悅耳,

古琴~悅心;

古箏如“花旦”,

古琴則是“青衣”!

簡言之~~

古琴可定我意,

古箏能醉我心;

古琴看破紅塵,

古箏看淡紅塵。

箏和琴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琴是集中華傳統文學、美學、哲學、音樂精華之大成者,但因其深邃的思想意境不易為人理解,故而知音難覓。甚至不同的琴家之間也未必能形成共鳴。
 
箏比較通俗化,雅俗共賞,她通過清脆委婉的音色與韻味以更直接的形式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了人們,為人所喜愛。

應該說,古箏在從古琴中吸取養份豐富自身的同時也把古琴介紹給了更多人。古琴也應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加快創新與發展的步伐,給自身注入新世紀的新內涵,奏出更美的韻律。

聽琴讓人想到了孤崖上的傲梅,空谷中的幽蘭,浮雲下的竹海,清溪旁的水仙......

箏是御園裏牡丹,晴日下的杜鵑,朝露中的石榴....

聽箏,隨其音漂浮情海,心事蕩漾;

聽琴,至則物我兩忘,至則清靜無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熱;有人總是面色紅潤,有人怎麼養都是臉色發暗……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體質差異。辨清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才能將體質調整到最佳狀態。
 

《氣鬱質》:“林妹妹”喝玫瑰茶

特徵表現:體形偏瘦,多愁善感,不愛合群,常感到情緒低沉,無緣由的嘆氣,易失眠。

養生推薦:玫瑰茶、檸檬茶、金橘茶。用乾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解鬱、理氣活血的作用。
 
金橘可以泡茶,也可以吃,同樣能夠理氣。檸檬茶則能改善人的抑鬱情緒。此外,可以多選擇黃花菜、海帶、山楂等具有行氣解鬱作用的食物,多參加群體活動。
 

《特稟質》:“過敏人”用靈芝粉

特徵表現:常說的過敏體質,容易對藥物、食物、氣味、花粉等過敏,常見病有麻疹、過敏性紫癜、過敏性咳嗽和哮喘等。

養生推薦:靈芝粉。經常吃些靈芝粉可以達到一定的預防過敏作用。夏季細菌容易滋生,要注意保持居室通風和衛生。
 

《痰濕質》:“大肚子”喝冬瓜湯

特徵表現:大腹便便,晚上睡覺鼾聲如雷,平日裏腦門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膩。容易出現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

養生推薦:冬瓜湯。冬瓜有利尿、祛痰的功效,夏季常食還可以清熱解毒。痰濕體質的人一定要控制甜食和油膩食物。
 

《陰虛質》:“口乾族”吃木耳桑葚

特徵表現:容易口乾、皮膚乾、眼乾、大便乾,總覺得很缺水。體形多瘦長,不耐暑熱,容易失眠。

養生推薦:木耳和桑葚。黑木耳和銀耳都是補陰的食物,桑葚也有很好的補陰作用。
 

《濕熱質》:“口苦族”吃野菜

特徵表現:經常出現口臭或感到口苦,容易長痔瘡和粉刺,面部和鼻尖一般都是油亮亮的,性格比較急躁。

養生推薦:荸薺芹菜汁、涼拌馬齒莧。將荸薺、藕和芹菜一起榨汁喝,有很好的清熱利濕作用。另外,將馬齒莧用開水清燙一下後加調味料涼拌吃也很好。

夏天如果大量吃辛辣食物或燒烤等,容易積蓄體內的濕熱,體內的熱毒排不出去,就會找出路,誘發濕疹、小痘痘等。所以,濕熱體質的人夏天要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例如綠豆、黃瓜等。
 

《陽虛質》:“怕冷族”喝杜仲茶

特徵表現: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特別是胃、胳膊和膝蓋處容易感到涼颼颼的,經常手腳冰涼。夏天不喜歡吹空調,肌肉不健壯,性格多沉靜、內向。

養生推薦:杜仲茶。當歸羊肉和杜仲茶都有補陽的作用,不過當歸羊肉火氣大,夏天不宜吃。陽虛體質的人夏天要少量吃西瓜、荸薺、綠茶等生冷寒涼食物。
 

《血淤質》:“愛長斑”吃山楂

特徵表現:不到五十歲就長出淤斑,女性則表現為痛經,皮膚較粗糙,眼睛裏的紅絲很多,牙齦易出血。

養生推薦:山楂紅糖水。山楂能活血化淤,紅糖可以活血補血,二者配合對於調理血淤有不錯的效果。另外,血淤體質的人還要多吃黑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辨證感冒分類~

大吃冷飲、洗冷水澡、久吹空調……因涼而起的夏季感冒,困擾不少人群。很多人會把夏季感冒籠統地稱作“熱傷風”,其實夏季感冒除了熱感冒以外,還有一種暑濕感冒。

根據暑夾濕的多少,中醫將夏暑感冒細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臨床上以後者居多。
 

~暑熱感冒~

酷熱久旱時多患。暑為火熱之氣,傳變迅速,故患者表現為一派裏熱徵象,並常伴有氣虛、陰傷的徵候,如身熱、微惡風寒、口渴、心煩、汗多但汗出熱不退、咽痛、倦怠乏力,或有骨節酸痛、頭昏或頭痛、小便短赤等,舌紅、苔黃、脈浮大而數。

治宜清熱祛暑、益氣生津,兼以和胃。以竹葉石膏湯為基本方,隨證加減。常見的中成藥有暑熱感冒沖劑、清涼沖劑和銀黃注射液等。
 

~暑濕感冒~

俗稱“熱傷風”,雨濕偏盛時多患。暑為陽邪,性炎熱,主開泄升散;濕為陰邪,性重濁黏滯。暑濕合邪侵襲機體,既傷肺衛之表,又困脾胃之裏。症見身熱不揚、微惡風寒、汗少、頭重身困、脘痞納呆、惡心,或見口黏膩或口乾不欲飲、心煩、倦怠、小便短赤、大便泄瀉,苔薄黃膩、脈濡數等。

治宜清暑祛濕解表。以新加香薷飲為基本方,隨證加減。常見的中成藥有祛暑丸,暑濕感冒沖劑、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和小兒暑感寧糖漿等。
 

~夏季感冒如何預防~

首先空調使用須注意。

夏季空調開得過猛,室內外溫差過大,常會引發感冒影響健康。建議人群減少在空調房間裏的時間,一般空調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4℃最為適宜。

其次要經常洗手。

有研究顯示預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儘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再次吃蔥蒜預防。

夏日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時保持良好心態,增強自身抵抗力。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蔥、食醋也有防治感冒的功效。

夏暑感冒可用中藥預防。

當令季節,可取藿香、佩蘭各5克,薄荷2克,輕煎取汁代茶飲,日1劑,連用3~5天。同時,有條件的家庭可煲一些綠豆粥、蓮子百合粥、荷葉粥、紅棗粥等,這對防暑降溫有很好的功效。

夏暑季節,感冒患者常出現症狀與一般的風熱感冒的症狀、治法、方藥都有區別,亂吃退燒藥沒有好效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

勇於放棄是一種氣度,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們能懂得取捨,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那該有多好。

別讓自己心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

別讓自己心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泄,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裏。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

為什麼有人說傻瓜可愛、可笑,因為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隨心所欲地快樂著,傻傻的笑著。

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把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那麼的難。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其實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是你自己的修養不夠,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你會很痛苦。學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你才會讓自己輕鬆自在。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不要看到別人過得幸福,自己就有種失落和壓抑感。其實你只看到了別人的表面現象,或許他過的還不如你快樂。

人的欲望是無止盡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人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整天裏忙碌著,奮鬥著,得到了,開心一時,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完美其實才是一種美,只有在不斷的爭取,不斷的承受失敗與挫折時,才能發現快樂。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著太多的虛榮心。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又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人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著太多太多的誘惑,我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對著諸多的誘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會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話又說回來,有了知足心,哪會有上進心?時代在發展,生活在繼續,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滿足於現狀,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裏,那還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呢?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沒有知足心。每個人對幸福的感覺和要求都不相同,一個容易滿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層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對就越難。越是在底層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從底層跨越的層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強烈。”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期盼,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這樣的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體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會影響心情,會扭曲心靈,會危及身心健康。

其實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會及時地調整,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得其樂。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裏,生活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得一點不累也不現實。

不同時代的人有著不同的精神狀態,以前,我們的物質生活很貧窮,但精神狀態卻很好;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卻匱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歡鑽牛角尖,讓自己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慮得太周全,這就造成了我們活的累。

為了尋找幸福,我們會許下一些諾言。可當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有些諾言是虛偽的謊言。但細想一下,就是這些虛偽而善良的謊言讓我們對幸福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歸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覺,需要自己細細去體會。幸福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以為就在咫尺,轉眼卻還在天涯。平靜的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喝起來淡而無味,卻不知道正是它的純淨無暇才讓我們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這樣的飄渺不定卻也真實的存在著。對幸福開始漸漸的有所感悟,看看身邊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緒。再看看自己,還不是如此,有開心的時候,也有落寞的時候。人生數載,面臨著許多考驗,也會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許多的成功和失敗。

人,永遠是矛盾的主體,經常處在猶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夾在世俗的單行道上,走不遠,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個難以琢磨的生靈,最了解自己的永遠只有自己。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開心是過一天,煩惱還是過一天,那為何不讓自己開開心心地過上一天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恩深滄海原無量‧且訴十重眾苦辛
 

一重恩,虧我娘,懷胎我,在腹中,茶不思,飯不想,面黃肌瘦,吃一樣,怕一樣,腹中饑,餓斷腸,這恩情,想當初,苦我娘親。

二重恩,虧我娘,要分挽將身側,一陣痛,一陣疼,疼痛難當,疼一陣,緊一陣,痛昏去,疼煞了,這恩情,想當初,苦我娘親。

三重恩,虧我娘,兒在腹中,要奔走,爪指輕痛,蹬衣胞,兒落地,母昏沉,喉中氣斷,死過去,又還魂,險些兒,見閻君,想當初,苦我娘親。

四重恩,虧母親,生下我,才放心,代兒子,取乳名,謹記八字,未滿月,出香房,穢污臭,最難當,這恩情,想當初,苦了親娘。

五重恩,虧我娘,洗尿屎,和衲子,水成冰,透心涼,十指凍破,熱好挨,冷難當,不顧臭,不顧髒,這恩情,想當初,苦了親娘。

六重恩,虧我娘,每日間,餵乳養,兒啼哭,娘心慌,連忙抱起,哄孩兒,上街坊,拿銅錢,去買糖,想當初,苦了親娘。

七重恩,虧我娘,到晚來,抱在懷。同兒睡,臥尿塘,蓆子濕,這邊濕,睡這邊,那邊濕,睡那邊,兩邊濕,睡身上,想當初,苦了親娘。

八重恩,虧我娘,出天花,兒生上,見標兒,不來漿,爺娘怕,敬痘神,許燒香,請先生,求藥方,怎敢忘,苦了親娘。

九重恩,虧我娘,兒頑耍,放蕩行,前門望,口中喊,身上冷,穿衣裳,肚中饑,吃茶湯,這恩情,苦了親娘。

十重恩,虧我娘,請先生,上學堂,哄孩兒,上書房,休要頑耍,寫好字,娘有賞,還要做,新衣裳,這恩情,想當初,苦了親娘。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弟弟和媽媽從日本打來長途,要我抽空回家勸說爸爸。媽媽很無奈:“說了幾百回,他總是不聽,還是你去試試吧!”

我回老家。十一月的故鄉,景象蕭條,冬意濃濃。

我在縣城下車,搭公車回村。在路上,打他的手機:“爸,等一會兒到路口接我。”他正在堂哥家幫忙脫玉米,笑呵呵地說:“好,好。”

公車停下,薄薄的暮色裏,看見推著小摩托車的他,穿著一件黃色的軍大衣,頭髮花白。我叫:“爸。”他趕緊發動車子,催我先回家。

我問他家裏生火沒有,他撓頭笑笑:“有電磁爐,做飯也快。”打量我衣衫單薄,他要脫大衣。我瞧見旁邊的飯店,拉他進去。

溫了一壺酒,炒了兩盤熱菜,我們面對面坐著。

“爸,家裏該生個爐子。”我斟酒。他滿不在乎,說:“我身子結實,煤球又漲了一分錢。我總不在家,用不著。”他徐徐地喝酒,一臉安然。

飯店裏很靜,白瓷的小酒壺咕嘟咕嘟冒著熱氣。

他看著我,緩緩地抿一口酒,微笑。頭頂傾瀉而下的橘紅燈光,罩住他滄桑的臉、明朗的眉目。一剎那,我有點恍惚。

《二》

小時候,我和媽媽較親。媽媽在村裏的小學做教師,舉止優雅。而他,文化太淺,常常用錯詞。我撇著嘴巴糾正,嫌他的言行和媽媽不相配。

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我總是以媽媽為榜樣、為驕傲。

農村的四季,他整天開著拖拉機四處忙,偶爾碰面,他就問:“丫頭,我變了沒有?”仰頭看他,滿面塵土,黑髮上汗珠晶亮,雖然微笑著的他很迷人,我還是不喜歡。

看我撅嘴,他放聲大笑,說養女兒就是不行,他老了要指望弟弟。

年幼的弟弟被我牽著,聽故事。見我不高興,趕緊巴結我:“我聽姐的話,不管爸。”他一愣,繼而猛地抱起我,發瘋地旋轉。

大家在一旁驚呼,他大叫:“丫頭掌握我的命呢!”

年幼的心就在一瞬間,柔軟下來。

《三》

讀高中時,我瘋狂地迷上小說三毛,想四處流浪。

學校在鎮上,我幾天不去上課家裏也不知道。後來,班主任找到他,他就在學校門口等我。那天,飄著小雪,他站在大門口一動不動。

一見到我,他就拉過我的手看。我從小皮膚不好,天一冷,雙手就腫得像饅頭。“怎麼不戴手套?”他責備。

我不說話,等待他的下文。他拉我進鎮上的小飯館,叫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讓我趕快暖暖身子。

看我狼吞虎嚥,他伸手摸摸我的頭:“丫頭,你媽可不逃學。”我不說話,此刻,我的偶像是三毛。吃飽喝足,我們相隨著回家。鎮上離家有三里地。

路上,我鼓足勇氣說:“爸,我還是想去山西。”他猛地止步,問:“你不讀書了?”

大姨在山西,我一直想去找她。這件事和家裏商量過幾次,均無結果,但是我去意已決。“丫頭,太遠了。”他說。

清冷的夜色裏,我不敢看他。我的緘默,就是我的態度。

他什麼也沒說,走在我的前面,一步一步,有些踉蹌。

沒多久,我就擅自抱著書包回家了,躺在床上慪氣。媽媽苦口婆心,要我好好讀書。我以沉默抗拒。

他從外面回來,滿身的雪。一伸手,是張火車票,終點站是山西的某個小城。

我翻身而起,有點不信。媽和他吵,說他自作主張。他呵呵笑:“丫頭大了,自己飛吧!”然後,替我收拾東西。

小站,他送我上車。安置好我的行李,他央求旁邊的旅客照顧我。車廂裏鬧哄哄的,我提醒他下車。他掏掏口袋,又塞給我一把零錢。

轉身,低聲說:“丫頭,到站記著下車。”

《四》

我再回家,是因為一個男子。

我和男子,青梅竹馬。只是他太過優秀,我感覺有點配不上他,總躲著他。可我在山西三年,他就等了三年。

後來,弟弟要出國,爸來山西接我回家。有意無意地說起男子,春天和別人賽摩托車,出事故死了。我不敢相信,可看他不像在開玩笑。

我拉他到一旁問。他神情黯然,說是真的。

我只覺眼前發黑,整個世界頃刻間土崩瓦解。

大病未癒,我要求和他一起回家。

弟弟已經辦好了出國手續,家裏正在大擺宴席。媽媽很高興,買來一箱箱的煙花,分給孩子們燃放。

我看著煙花在空中絢麗綻放,淚流滿面。世界,總是有悲有喜;而我,卻再也看不見心愛的人。此生,注定孤單。

聽見腳步聲,我回頭看,是爸爸。

“丫頭,天涼,少站一會兒。”他艱難地措辭,用眼角的餘光瞥瞥荒草萋萋的墳茔。我心裏發疼,只有他知道我的心事,而我,卻無法訴說。

“看看也就算了,你的日子還長。”他說。

我沒回答,我想,他不會懂得我對男子的感情,豈是說忘就能忘記。

弟弟要帶他和媽媽一起出國。他堅決不走,說水土不服、語言不通,一定要留下。

我知道,他和我一樣疼。我疼心愛的人已不在,他疼我沉迷悲傷無法自拔。他之所以不肯和媽媽一起走,就是放心不下我。

他無法左右我,只能在家裏等著我,然後,陪著我,成全我。三年,這成為我們父女間唯一的秘密、唯一的默契。

可突然有一次,我在月色下看見他的影子,微微佝僂、瑟瑟發抖。他解釋說,是月光扭曲了他板直的脊背,是夜風吹皺了他的影子。

清水月光下,我仔細打量他,星星點點的白髮在夜裏搖晃,彷彿迷路的孩子,無依無靠。我說:“爸,明年我不來了。”

他看看我,又看看男子的墳茔,許久說:“丫頭,他要的就是你好好的。”其實我明白,爸是要我好好的。

我起身,牽著他的手回家。雖然他未至蹣跚,但我的心中,滿滿的都是疼惜。他老了,再經不起我三番五次的折騰,即使為他,我也該安心生活了。

我叫:“爸。”

他沒應聲,只是用老繭硬硬的手緊緊握握我,回應懂得了我的心意。

《五》

院子裏結了一層薄薄的冰,他拽著穿高跟鞋的我在上面小心地滑了滑,我開心地笑,他慈祥地笑。

打開院子裏的燈,他在院子中央燃起一堆柴,招呼我過去烤火。

火光熊熊,我們依偎著坐在小椅子上,我說:“爸,其實我還是像你,弟弟像媽。”

他呵呵地笑,說像他好,有福,以後找的男子一定會像媽媽,有才華而且儒雅。我知道,這是他多年來對我的願望。

我說讓他去日本,媽媽等得很焦急。他沉默了一會兒,竟抽起煙來。

我仰臉,天上的星星,猶如璀璨的珍珠。“爸,過去你也說要靠兒子養老的,去吧,他們都等著你。”我突然很不捨。

他只是拼命地抽煙,抽著抽著,就開始咳嗽起來。

我很想抱抱他,告訴他我的依戀和難過。

是的,我不願他遠渡重洋丟下我。可我知道,父女和父子不同,父女從一開始就注定別離的結局,而父子,則是一生相守。

“一眨眼,你們就大了。丫頭,我還是想和你在一起。”他把煙頭扔進火堆,輕輕地抱住頭。

熊熊的火光映照著他的臉,他蜷縮在小小的椅子上。

我想起他在我生命每一階段出現的模樣,從俊朗漸至滄桑,我一點點長大,他一點點衰老。最後,成為我永遠的痛,看著痛,想起也痛。

“等我嫁人,接你來我家住。”我想自己應該安撫他,就像過去他對我那樣。果真,他抬頭欣慰地笑一笑。

我輕輕地攥住他的手,和他一起看夜空中的繁星。無論此後他在哪裏,我在哪裏,我只想陪他一起坐著,手手相握,心心相通。

願時光,不老去‧‧‧‧‧‧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者遼闊浩氣也,能量之源泉也;地者廣博柔美也,生命之福地也。

天宇宙之天,天之東太陽耀閃,天之西月光流灑,天分晝夜陰陽,地承天之變化,晝出夜歸,早開晚閉,地生萬物,水潤生命;思維、行走、飛翔、爬動又或靜止緩移皆隨天地之道法;太陽東升西墜,晝夜不可反,水流不可擋,高山不必削,人心隨自然。

天地動靜陰陽可決定生命之久遠。天讓無數生命感受陽光的溫暖、明亮和天之高遠深邃,地讓我們收獲豐富的糧食、無窮的寶藏和燦爛的人生。天有旺盛的陽光,也有柔和的月輝,讓生命鮮豔活潑,充滿生機和柔美。

若無天之光芒,何來地之絢麗。地有滋養潤育柔和之生氣,讓生命萌生柔美強大。可以說是天地之氣帶來萬物的生機,也帶來世界的光彩。天地人合為一體,萬物歸為一心,精氣神不離不棄,生命就有了存活的長久與根本。

陽氣強盛生命之旺茂,陰氣呈強生命之虛弱。陽者極陽,陰也;陰者極陰,陽也,二者互為因果,各有變化出沒。強者不一定恆強,弱者不一定恆弱,假以時日柔嬰變少年,血氣正方剛;度以春秋壯男成老叟,白髮如絮飛。

人與天地相比,一小物也,雖有智慧和思想可以超越肉身,可以與大自然相比達到一個較為完善美好的境地,但仍要不離不棄永遠順合天地之意,達到人事相安和諧。

天地人皆有氣韻、神采、精髓。天之氣韻蔚藍也,地之氣韻翠綠也,人之氣韻風度翩翩也;天之神采陽光紅霞也,地之神采百花紅果也、山峰流水也,人之神采紅潤喜色也;天之精髓晝長也,地之精髓火山岩漿也,人之精髓雄起、激昂也。精氣神使萬物強盛,無氣哪來神,無神哪來精。精氣神應屬陽光、紅色、血脈、溫暖也;氣暢神定,神定精足;又曰:凡氣定神閒者,精必獲之靜養,生命也因之延長。

氣,行俠者、飛虹也;韻,歌舞曲聲優美也;氣通而韻美,神采自然飛揚,精力充沛無敵。凡如此者生命哪有不強盛,身體何來之病衰?

人之心病、思想毛病乃是生命長久之大敵,心情愉悅,百病自除,可謂樂觀、大度、開朗、豁達乃為生命長久的絕佳補品。

氣大者天地之氣,行大氣者天地也;人之氣順合天地之大氣,清晨採朝氣清爽新鮮之氣,夜晚採寧靜安神之元氣。不可採盛夏之暑氣、暴熱之氣,不可採隆冬寒冷之氣。

要通達天地之竅門,避惡氣而納入善氣、和氣、芳氣、柔氣、喜氣、陽氣、正氣、紫氣。氣順而脈暢,脈暢彌覺精神旺盛,意守元氣於丹田,靜養心神於大腦,補精髓於腎門。

喜天地在於晨,樂大地在於春。清晨是生命的又一次開始,春天是生命的再一次萌發。曙光春色乃精氣神的源泉動力也。

地有地氣,天有天氣。地氣乃無形的有熱感的升騰之氣,天氣陽光也,雨水、雲電也,人氣力量之蘊涵、情感之聚合、思想之追隨、意志之激發;地上萬物皆有其不同的氣韻,花木有茂盛絢美之清香之氣、豔麗之氣,植物有一身青翠雅氣,動物盡顯一副天生的野氣;水有柔和秋波蕩漾之氣、奔瀉之勢,山有挺拔俊秀巍峨壯美之氣;人有天地萬物之靈氣,地有元生之真氣,腳心可感之採之;天有浩瀚之陽光明亮溫暖之氣,心神與肉體皆可納之受之。

氣可採可吸,神可守可養,精可補可填。居高處採暴露之陽氣,立低處沾濕潤之陰氣。陽氣太盛,易剛易火易脆,居高者吸陽氣不可太滿,可適當到綠蔭下河畔上行走;陰氣太多易弱易軟易冷易蒼白,處低矮深谷者,應少納陰氣,多到陽光照射的地方活動,使陰陽平衡,氣通而神安。

氣,空氣也,百味也,風行氣之形,吹之能動,靜之則無影無蹤;和風瑞氣也,巨風臭味惡氣也。人吸柔和之風氣,納新鮮之氧氣,生命存活於百歲之外;避巨風退惡氣,保衛生命之正氣,喜氣,元氣,生命可長久矣。

氣息尚存,其身之神在魂在精在;若氣息全無,則魂神化為烏有,精體化為空無,生命化為無形。

由此我們要常定氣保息,凝神淨心,養精蓄銳;納新鮮之朝氣、和氣、仙氣,吐周身之晦氣、濁氣、黴氣;讓氣如長虹,神如日月,精如山脈,任三者飛越、電馳、卓立,以待生命長久。

氣弱神傷精散,生之疲態,命之敗象。自然有花謝葉落預示生命的一種結束,但隨時又芽生蕾動,使生命再一次萌發,氣韻又多一發端;只要我們氣足、神清、精強,生命裏的綠芽會時常萌動,也時有花開月明。

氣暢快而豐厚,神奇妙而紛呈,精爍爍而堅韌;生命從此長長久久,伴隨天地至永遠。其何而不樂?何而不悅?我們不嘆時光飛逝,不懼空間如何,不畏悲苦愁憂。

記得彭祖八百歲,仙山道洞命長久,依山傍水親自然,陰陽相合氣韻佳,食補氣補長精神,而今還留長生方。更有莊子天地遊,不知夢與生,一身輕盈翩翩出界外,神遊四方,尋天問地,與大自然相擁相抱,自有無窮樂趣,閒逸飄然,充滿奇思妙想,一神仙聖人也。

人之氣度非凡者、大氣者,皆人中龍鳳,傑出卓越,如領袖、統帥、元首、宗師、大師、學者、跨國老總,有的思想璀璨,有的功勳卓著,有的收獲豐稔,有的才氣超凡;凡氣盛者,神采飛揚,精力充沛,入世可戰紅塵,出世可悟春秋。
 
悟道修行一切隨緣份、結因果,無論出世入世,只要心誠意到,皆可參透人生一二,悟出幾許禪理玄機。因此我不出紅塵彌覺人生紛雜而深奧,萬物真實而有玄妙,一切深遠而有貼近,可追尋可探索,可感之認之熟諳之。

人類生存於天地,天地萬物接納於人類;人類乃天地之精靈,萬物之智者;納天地萬物之靈氣,創萬世之奇蹟,揚古今之文明;助天地萬物自然進化,喜人類發展飛越,攜天地同行,邀萬物共進!

天地之道乃人之道,天地之氣韻乃人之氣韻;天地在動靜中往返,人在生活中出入;動能使氣暢,靜能使神養,動靜之中看精之盛滿,身之強壯,心之豁達與愉悅。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門上書心字,窗上書心字;

長嘯住庵人,不知庵外事。
 

出家人的清規和戒律是什麼?

出了家,還貪名利,愛虛榮,自私自利又自大,算什麼出家人?

有何功德可受十方供養、尊崇?

一襲袈裟穿得再光鮮,也不如內心清淨光鮮。
 

黃龍下三代的草堂善清禪師在黃龍祖心禪師門下參學時,問黃龍:“出家,是出離紅塵煩惱欲望,如何真正戒除貪、嗔、痴的污染,讓自己有清淨心靈?”

黃龍祖心禪師把手中的拂塵一揮:“你見過貓捉老鼠嗎?貓兒眼不眨,身蓄勢,四爪一蹬,毫毛倒豎,奮力挺身撲起,一攫便中。你要是像貓一樣專注,心無雜騖,六根自然清淨,再好好於二十四時中念念精進修行,讓自己心念純一,那就能戒除紅塵污染了。”
 

楓林裏的紅葉飄了又枯,溪流裏的綠苔雪凍了又化,一年後,草堂善清禪師終於心念純淨,不再有雜騖雜污的妄念了,就寫下一首得道偈:

隨隨隨,昔昔昔,隨隨隨後無人識;

夜來明月上高峰,原來只是這個賊。

意思是說:跟隨從前的妄心與雜念走,離修行越來越遠,就永遠迷失自己了。

一回頭,才發現,修行賊原來是自己的痴迷心靈。
 

後來,在白雲悠悠飄浮又飄浮,大雄殿的青瓦蒼翠又蒼翠之後,草堂善清禪師升任住持,升堂,為大眾開示自己的心路歷程:“你們想了解生命的奧秘嗎?想做清淨的出家人嗎?

我告訴你們,清淨的出家人要俱備四個條件。哪四件?就是:要有祖師的口鼻,要有金剛眼睛,要有獅子的爪牙,要善用和尚的殺生拐杖,你們了解嗎?”

檀香緩緩上升,在他面前悠悠飄逸,他又說:“說祖師話,呼吸祖師氣息,一出一入都作祖師化身,是祖師口鼻;看世間事物要事事講佛法,物物是佛物,一見一聞都用金剛眼目判斷,是金剛眼睛;對世情貪欲能斷捨,對名利煩惱不執著,一動一靜不受世間牽絆,是獅子爪牙;能自救自度了,還要救世度人,彌殺彌慈,用和尚的殺生拐杖助人殺邪去惡。

俱備這四樣,就可以壁立千仞,縱橫變化,否則死守經論,必一事無成。

在我黃龍門派裏,修行到淨境的人,不用祖師口鼻、金剛眼睛、獅子爪牙和殺生拐杖,只用一把拂塵開路,也能讓群魔遠遁,佛心現前。

放下拂塵,也能安穩自在,隨緣放曠。名利、色心,你我都有,能轉迷成悟,捨得,放下,才是出家人呀!”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