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命運是指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生活在此世間的人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命運,也即一生中具足健康、財富、眷屬、名聲、智慧等,並且擁有一個快樂和美好的人生。

然而不幸的是,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如己所願地擁有一個快樂、美好的人生。觀察世間各種各樣的人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每個人主觀上都渴望著幸福和安樂,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有人一生健康長壽,有人卻百病纏身;有人舉手之間便能賺取成千上萬的財富,有人整天忙忙碌碌、辛苦異常,所得的回報甚至難以養活自己和家人;有人眷屬和睦、一家人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有人卻整天沈浸在家庭成員的相互爭鬥之中;有人處處得到別人的歡迎和讚嘆,有人卻像烏鴉一樣人見人厭;有人聰慧異常,對事物具有清晰的判斷力,有人卻愚昧不堪,連起碼的是非好壞都難以辨別……

面對這些現象,有人憤憤然感歎命運的不公,有人欣欣然感歎命運的神奇,有人茫茫然陷入迷惑和不解,有人渾渾然沈浸於迷信之中。

但不管怎樣,人們都試圖想知道一個人的命運到底決定於什麼?是否存在著一個主宰人們幸福和痛苦的神靈或上帝?亦或人的命運根本就是隨機的、雜亂無章的?

一個人的命運到底決定於什麼呢?大覺世尊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這個人的思想、行為和語言。”

由於人們的行為和語言發端於最初的思想,思想不一樣,行為和語言就不一樣,行為和語言不一樣,命運和遭遇就不一樣。所以,從根本上說,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這個人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會有後來的百花競放和綠葉蔥蘢,更不會有後來的累累碩果;同樣,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最初的思想,人的行為和語言也無從談起,沒有行為和語言,我們什麼事情也不能承辦。

例如,假設我們要去開門,如果心中沒有開門的思想和動機,則我們永遠也不會有開門的動作。

又如,如果我們內心具有看不起某個人的思想,則行為和語言也勢必會對這個人輕慢,內心如果沒有輕慢的思想,則永遠也不會有輕慢的行為和語言。

思想是種子,行為和語言是花朵,由行為和語言導致的成功和失敗則是果實。

儒家的經典《大學》中說:“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意思是說,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本末和始終,都遵循著因果法則,如果知道了什麼樣的果是由什麼樣的因產生的,就離道不遠了!

特別,如果一個人知道了思想是行為和語言之因,而命運則是行為和思想之果,則這個人就掌握了真正的“命理”~~也即眾生的命運所遵循的運動規律。

所以,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判斷自己種種心念的正確與錯誤,以及學會對正確和錯誤的心念進行取捨。

為什麼呢?佛陀在《法句經》中告誡我們:“如果一個人內心包藏邪惡的思想,痛苦就會伴隨著他,猶如車輪跟隨著拉車的牛而滾動一般;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至善至真,那麼歡樂就會永遠跟隨著他,猶如他的身影永遠陪伴著他一樣。”

愚昧的人從來不觀察思想的重要性,也不觀察自己心中種種心念的對錯,他們總是默認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圓滿無缺的,於是總是放縱和維護自己的種種心念。

他們在這些思想的驅動下,糊里糊塗地造作種種行為和語言。當不正確的思想、行為和語言導致痛苦的時候,他們也不去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語言的對錯,而只是一個勁地抱怨外境如何不對,指責外境給自己帶來了種種痛苦。

《二規教言論》中說:“於此世間萬物中,更無如己之愛重,若不思維己過德,則與禽獸有何異?乃至營商諸瑣事,亦需問他及自察,一生所取所捨事,不問不察豈非蠢?”

每個人對自己的命運和前途都無限關注,如果不思維自己的思想觀點、乃至在這些思想觀點驅動下的種種行為和語言的對錯,那麼這個人和禽獸有什麼分別呢?我們甚至連經商這些的瑣事都要仔細研究觀察,在一生當中,我們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卻不聞不問,這不是很愚蠢的舉動嗎?

所以,一個人要想有一個好的命運和前途,要想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最最重要的就是“修心”,也即改造自己的思想觀點,努力去除心中種種錯誤的思想觀點,培養高尚的思想和行為。

如果我們對自己思想和行為的對錯不加以觀察和思考,循著自己的固有的秉性生活,則一生的命運都不會有任何改觀。正如《二規教言論》所說:“處事渾噩不觀察,雖經百年無長進。”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用他自己一生的體會和經驗告誡後人說:“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袁了凡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凡夫之所以一生碌碌無為的根本原因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過失從來不去檢點,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言語已經圓滿,不存在任何錯誤,無需加以改造,需要改造的是別人的思想和行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安於自是”中度過,因而耽擱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為了創造美好的未來,擁有快樂和成功的人生,我們需要不斷改造自己的思想,使之越來越正確,越來越圓滿!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少數人可能有頭暈、頭痛或鼻出血等症狀。有無血壓高或血壓升高之程度與症狀有無或症狀程度並不平行。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壓多年,甚至血壓很高,仍然不會感到不適。

所以,高血壓更大的危害在於它是“無聲殺手”,因此大多數的高血壓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測量發現的。

一旦發現,不論輕重,都應儘早治療。

高血壓病人的全身小動脈處於痙攣狀態,反複、長期的小動脈痙攣狀態和血壓升高使小動脈內膜因為壓力負荷、缺血、缺氧出現玻璃樣病變,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變涉及小動脈中層,最後導致管壁增厚、硬化、管腔變窄,呈現不可逆的病變。

高血壓促進小動脈病變,而小動脈病變後管腔狹窄又促進了高血壓。

~養生指南~
 

一.調暢情志:

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一小時後最好能休息五~十分鐘,可做操、散步等調節自己的神經。心情鬱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通過輕鬆愉快的方式來鬆馳自己的情緒。最忌情緒激動、暴怒,防止發生腦溢血。
 

二.飲食起居有節:

應節制日常飲食,少吃脂肪、甜食、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五克,鹽能使水分滯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應控制食量及熱量,減輕體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睡前用溫水浸泡腳,避免看小說,看緊張恐怖的電影電視。保持大小便通暢。性生活使人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神經血管緊張,甚至可引起中風,應節制性欲,慎房事。
 

三.戒煙少酒:

煙鹼(尼古丁)可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環擴張,增加血管彈性,有一定好處。提倡戒煙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則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四.勞逸結合:

如從事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注意勞逸結合,爭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響。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負重、長跑、搬運重物應予禁止。但輕體力勞動是可以的,長期臥床並無好處。
 

五.堅持鍛煉:

應堅持打太極拳,練氣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外圍阻力而使血壓降低。
 

六.堅持服藥:

對中、晚期高血壓病,堅持服藥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種藥物產生耐藥性而失效時,應及時更換其他藥物。不遵醫囑,隨意停藥,會使血壓急劇升高而發生危險。平時應經常測量血壓。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及體徵,如面紅目赤、咽燥聲嘶、癤腫四起、紅腫熱痛、口腔糜爛、牙疼腫脹、煩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紅苔黃、尿少便乾、發熱出汗等。

這些表現在中醫上屬於熱症和火症的範疇,其原因多是風、寒、暑、濕、燥邪,侵入機體生熱化火的結果。此外,臟腑機能失調、精神過度刺激、生活喪失規律,也能引起上火。

從西醫角度來說,上火表現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潰瘍、眼瞼炎、結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膚癤腫、蜂窩組織炎等,也見於結核病、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上火可按病因病機不同,分為兩類症候,即實火和虛火。

實火多由於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所致,此外,精神過度刺激、臟腑機能活動失調亦可引起。

實火患者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身熱煩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可有芒刺、脈實滑數。治療上宜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多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綜上所述,實火和虛火不僅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不同,而且治療原則及具體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實是虛,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熱敗火,則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

因此,上火時,首先分清實火還是虛火後,再決定治療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具有清熱敗火作用的食物種類較多,一般針對上火時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幾類:

(1)清熱解毒類:
如菊花、黃瓜、板藍根、番茄、竹筍、綠豆、豆腐、芹菜、荸薺、菱角、馬齒莧、金針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適用於各種實火症候。

(2)苦寒制火類:
如苦瓜、苦菜、厥菜、絲瓜、田螺、茄子、小米、蕎麥、兔肉、田雞等,可以寒涼之性化熱降火,多用於實火症。

(3)利濕瀉火類:
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麥、莧菜、甜瓜、赤小豆、黑魚、鴨肉、鯉魚、鲫魚、泥鳅、萵筍、綠豆芽、雞內金等,適用於各種實火症候。

(4)攻下實火類:
如大黃、知母、黃連、黃芩、香蕉、芹菜、馬鈴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蘿蔔等,適用於小便短黃、大便乾結、口乾口苦、腹脹納差等症候。

(5)涼血斂血類:
如蓮藕、梨、荸薺、生地、木耳、黃鱔、糯米、藕粉、薺菜、玉米鬚、芒果、鰻魚、竹葉、白茅根、馬齒莧等,可用於鼻衄、便血、尿血、牙齦出血等血熱妄行的情況。

(6)甘溫除熱類:
如黨參、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棗、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窩、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櫻桃、石榴、烏梅等,適用於氣虛火旺的病況。

(7)滋陰降火類:
如甲魚、海帶、紫菜、海參、菠菜、豬血、豬肝、紅糖、烏雞、南瓜、蛤蜊、銀耳等,多用於陰虛火旺、五心煩熱、潮紅盜汗、夜不能寐等症。

(8)補臟熄火類:
如黑豆、山藥、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鴿蛋、鹌鹑、雀肉、鱔魚、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適用於因臟腑虛弱、陽氣不舉所致的各種虛火症候。
 

進行上火食療時,應當注意遵循下列一般原則:

(1)飲食種類要以鬆軟稀酥、易於消化和吸收的食品為主,副食菜肴以蒸炖煮燒的種類為主,少食爆烤煎炸一類難消化的油膩之物。

(2)多攝入水分,以補充機體上火發熱時水分的喪失,並可促進新陳代謝,生津利尿,加速毒素的排泄和熱量的散發。

(3)不吃辛辣燥熱的食品,如辣椒、乾姜、生蒜、胡椒、濃茶、煙草、烈酒、咖啡、大蔥等,以免生熱助火、灼傷津液、加重病情。

(4)實火者宜多食寒涼清熱食物,如綠豆、茄子、冬瓜、絲瓜、苦瓜等,忌諱助陽興熱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雀肉、高梁、龍眼、櫻桃、杏子等。

(5)虛火者應注意補充銀耳、百合、桑椹、蛤蜊肉、龜肉等補益滋陰食物,不宜多食生冷瓜果以及各種寒涼食物。

(6)要重視“辯證施食”,分析上火虛實,有針對地進行食療,選擇清熱敗火的食物。 如果不分實火還是虛火,一概而論,則往往得不到好的療效,有時甚至還會加重病情,“火上澆油”。這就是一些患者不注意辯證施食,盲目自診自療而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澤庵宗彭禪師是日本江戶初期臨濟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通詩歌、俳句、茶道,為東海寺之開山祖師。

某天,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幅裸體的仕女畫,故意請澤庵宗彭禪師在畫上題詞。商人心想,澤庵宗彭禪師一定會很尷尬的推辭。

沒想到澤庵宗彭禪師不但沒有拒絕,還一面欣賞著畫中的美女,一面讚嘆說:“多麼好的一幅畫啊!”

禪師隨即在畫上題字:“佛賣法,祖師賣佛,末世之僧賣祖師;有女賣色身,消眾生煩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綠花紅,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是想看禪師笑話的商人,看到澤庵宗彭禪師如此心胸坦蕩,磊落自在,反而慚愧不已。

澤庵宗彭禪師一生提倡“無念無想”的禪風,所以即使是為一幅裸女畫題字,也能自在地題偈“心不留亦影不留”,讓不懷好意的商人為之折服。

在禪者的眼中,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有如過眼雲煙,因此心不會為女色所牽動,更不會令其產生一絲的“念想”,因為他早就泯除人我、淨穢、男女等等差別妄想,而能自在無礙。

有些人喜歡追逐感官聲色的刺激,希望從中得到享樂,但是當這些感官享受一過,反而更讓人覺得寂寞空虛。人若時時受到這些外境的聲色驅使,內心是永遠得不到安寧的。

反觀禪者,心不隨外境所轉,所謂“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心不在萬物上染著,縱然萬物圍繞,也依然可以身心清淨無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也空,地也空,物換星移山海熔。
 

日也空,月也空,歲歲年年幾秋冬。
 

生也空,死也空,來來去去不由衷。
 

男也空,女也空,忽男忽女輪迴夢。
 

命也空,運也空,造化都在定數中。
 

風也空,水也空,心行美惡化吉凶。
 

君也空,臣也空,改朝換代天下公。
 

將也空,帥也空,轉眼荒郊黃土封。
 

父也空,母也空,合眼陰陽兩朦朧。
 

兄也空,弟也空,莫為家產互交攻。
 

姐也空,妹也空,愛別離時添愁濃。
 

子也空,妻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情也空,愛也空,癡迷一場快如風。
 

緣也空,債也空,緣了債償各西東。
 

疾也空,病也空,身乃苦本業力衝。
 

醫也空,藥也空,心病還須心藥通。
 

名也空,利也空,何人見它死跟從。
 

金也空,銀也空,聚斂到頭有歸空。
 

得也空,失也空,榮辱過後壽亦終。
 

成也空,敗也空,莫以成敗論英雄。
 

古也空,今也空,綿綿史話誰爭鋒。
 

真也空,假也空,霧裏看花花自紅。
 

你也空,我也空,法性之中本相同。
 

佛也空,魔也空,正偏妙覺此為宗。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重陽(公元1113年~l170年)金代人,字知明,號重陽子,咸陽人。是全真道的創立者,傳說於甘河鎮遇異人,得修煉秘訣。於是棄妻離子,在終南山一帶修道,後住山東昆箭山,在文登等他講道,收馬任、丘處機等七人為徒(後稱“北七真”),並制定道士出家制度,而稱為“全真”。

後來,丘處機正式建立全真道後,尊王重陽為教祖。王重陽在氣功修煉上有許多獨到之處。最能顯示他的功法特點的,還是他向馬征。孫不二傳授的靜坐之法。

王重陽在向弟子傳授功法時說:

“靜坐忘情,止念心死神話,厚鋪坐褥,寬解衣帶,於子時向東微微盤膝打坐,握固端身,叩齒嚥津,舌抵上顎,耳以返聽,微開其目,半垂眼簾,以神光返照於臍下,故曰玄關。

靜坐之工,須止妄念,有一毫妄念,則神不純陽,而功難成也。

厚鋪坐褥者,使可耐坐而身不倦也。

寬衣鬆帶者,使氣得以行往也。

子時者,乃陽氣發生之時也。

面向東者,取生氣也。

盤膝而坐者,收養神氣也。

握固者,即拳手以兩拇指掐第三指,為忘形也。

唇齒相叩,使重樓無耗氣之患,口乃氣竅,口開則氣散,故宜閉之耳。

返聽者,耳通精竅,逐於音聲,故返聽而不聞。

微開雙目者,使不坐於黑暗也。

目為神竅,目傷於色,神從色散,全開則神露,全閉則神暗,故半垂簾也,目光自玄宮返照於臍下,猶天之日月光明而生萬物也。

寡言語以聚氣,使氣不漏於口,絕音聲以養精,使精不漏於耳,空色相以凝神,使神不漏於目,故謂之無漏真人也,”

這裏把靜坐的姿勢、各種注意事項說得一清二楚,而且通俗易懂。

王重陽指導弟子練功有方,他見孫不二枯行死坐,就及時提醒她說:“道理精微,道法無邊,一體貫通,萬派朝宗,要活活潑潑做來,自自然然行去,方為有功。要知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似你這樣死坐,使陰陽不能相通,怎有產嬰兒?若要這個,不離那個,你要那個,依然不離這個。

這意思就是練功打坐不能灰心枯坐,更不能陷入頑空之中,必須要明白陰陽之理,識造化之機,否則難以了道。這個陰陽指的不是男女,也不是指男女互採互補,而是指自身中的陰陽,乃屬清修之法。

孫不二一時不解,曾私下詢問丈夫馬任(丹陽)。馬任則向她解釋師父所說的寓意:

師父屢對我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離了陰陽道不成,這個陰陽指的是陽火陰符,並非指男婚女嫁。

“這個”,是說如此妙理,怕你不悟,“那個”,是說這般玄機,嘆你不識。

孤陰獨陽者,比喻水火不能既濟也。

總而言之,修道之人,要水火相濟,陰陽貫通,方可還丹。

黃婆者真意也,以真意會通陰陽,真意屬土,土色黃,故喻之為黃婆。

西家女兌金也,東家郎震木也。

金非木之子不剋,木非金之子不生,修道者必須以意會通,如媒婆之說合兩家,使金木相逢,兩無間隔,如夫妻之好。

“洞房”是指丹庭,使金木歸於丹庭,金為魄,木為魂,魂魄相依,如夫妻一般。

若有所感,凝結其中,如懷胎一樣。

十月者,十月數足,溫養者火候也。

精氣凝結,以火候鍛煉成丹,“足”就是滿的意思,工程圓滿,嬰兒(指真氣所化之神)降生,此神從泥丸宮出來,上朝金闕而為真人豈不是神仙?

以上所述,把靜功從人手到成大道的過程說得清清楚楚,今日讀來,足可使人振聾發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益。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修道,召神請將,一定要用「令牌」,這「令牌」是一切法均要施用的。「令牌」相當於開車的「匙鎖」,等於是法旨一般,請神召將時,將「令牌」拱起,雙手結斗印或雙白鶴訣,將「令牌」夾住,或供在法案之上,或神將未至,可將令牌擊法案三聲,一般的神將就得喼喼前來聽令。

自古以來,「令牌」屬於機密之一,一向是不公開的,有「令牌」的一定是受籙的大法師,而「令牌」又分等級,要看屬那一天宮,那一派的令牌,這其中的差別甚大。(令牌亦視為衣缽傳承的法寶)。

在道教文獻中,較早且比較全面記載道教令牌的是《道法會元》,該書卷五七有“論令牌”一節,是講授使用令牌的原因,怎樣製造令牌,祭令牌的方法。

其云:凡行五雷大法,申發表章,祈晴請雨,止風禱雪,驅役神鬼,掃除妖氣,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號令,則將帥不行,吏兵不肅。五雷大法中,若不師受法令,何以驅使鬼神、祈晴禱雪。上則誤太上之法,下則誤生靈之望。

這就是說,在道教思想意識中,於施行五雷大法的法事活動中,無論是向神界申發表文章奏等道教文書,還是祈晴請雨、止風禱雪,或者是驅役神鬼、掃蕩妖怪邪氣、發符治病、差遺符吏,法師都必須使用令牌來發號施令。

若不如此,就無法申明號令,諸神將帥不會依科行事,有關吏兵也不會整肅聽命。因此,該文強調,如五雷大法中沒有法師施法發令,就不能驅役神鬼、祈晴請雨,上則違背太上之法,下則失生靈之望。

由此可明《道法會元》所述施行五雷大法,令牌是不可或缺之法器。此處所說的令牌實際就是雷法中施用的五雷令牌。

該文述及製造令牌方法,云:凡欲造令牌,先選吉日,齋沐身心,奏聞上帝,申牒雷霆所屬去處訖。用棗木節,或石榴木,或柏木,餘木不可用,長三寸,闊二寸九分,上圓像天,下方像地。於甲乙日採木,庚辛日造,壬癸日黑書、丙丁日朱書上面五雷號令四字,逢丁日命工齋戒開之,用皂紗袋之。

這裏講的是造令牌的程序。

第一:選擇吉日齋戒沐浴,使身心雙淨,然後向上帝奏聞造令牌之事,並說明所役雷霆部屬和其去處。

第二:選擇製造令牌的木材,限定為棗木節、石榴木、柏木三種,其它則不能用,規定令牌長三寸、寬二寸九分,牌形為上圓下方,以象徵天地。

第三:限定從採木到開木刻製的日期,甲乙日採木,庚辛日製造令牌形制,壬癸、丙丁日分別在牌上面書寫“五雷號令”四字,前者為墨書,後者為朱書。以上為道士設計程序,刻工則要在逢丁之日齋戒開刻,刻好用皂紗袋裝盛。

製造完成後,還要祭令牌,其云:取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乃六龍會日,於高原或罕人行處祭之。用大雞一雙,先擇淨地,用竹五竿,依五方插之。如無竹,用木亦可。以皂錢,不以多少,掛於五方竹上。安淨盞五雙、淨盤五面,列於五方。用烏蛇一條,如無蛇,以皂紙造蛇一條,以手裂為五段,安在五方皂錢下,並用劍刺雞冠取血,滴五方盞內和酒。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訖,將祭物埋於祭所太歲方下,焚化皂錢,祝遣雷神訖,收牌袋之,勿令一切人見,頓於法壇中供養。

這是現知最早的有關道教令牌祭祀的完整記錄,其可以分為四點。

第一:祭牌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需選用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因為它們是六龍會日,祭地要在高原或罕見人跡之處。

第二:祭祀用物。有大雄雞、竹竿五根或木竿五根、皂錢、淨盞五雙、淨盤五面、烏蛇或皂紙蛇一條、劍、酒等。

第三:祭祀方法。擇淨地,把竹或木竿及盞、盤置於五方,將皂錢掛竿上,把烏蛇或皂紙蛇裂為五段,安皂錢下,用劍刺破雄雞雞冠,將血滴在盛酒的五方盞內。

第四:溝通鬼神。法師與雷神為誓,請五方蠻雷,上香酌酒畢,然後將祭物埋在祭所的太歲方下,接著焚燒皂錢,祝遣雷神訖,收起令牌,裝在袋中,不能讓他人看見,將令牌安於法壇中供養。

在《道法會元》卷五七《論令牌》之後,還記載有《行持下令》、《開道咒》,是講使用令牌的程序和咒語。

其云:先存自身為五雷使,次呼青龍孟章居吾左,白虎監兵居吾右,朱雀靈光居吾前,玄武執明居吾後,存四神各執火輪,隨方服色,降立左右前後,默咒曰:摧山倒嶽,覆地翻天。萬神齊諾,呼聖集仙。敢有妖魔奉命不虔,滅以黃鉞,斬以镢天。令持在手,永鎮吾權。急急如上帝律令敕(隨敕字下令一聲)。

這段話的意思,法師在使用令牌發號施令時,要先在腦海中存想自已身為五雷使,接著要召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居自已左右前後,存想四神各執火輪。然後默念咒語,咒文大意是表示自已的神力,如果妖魔不聽號令,將被斬滅。令持在手、永鎮吾權,即是表示自己手持令牌,永遠擁有發號施令之權。

注文:“隨敕字下令一聲”的意思是,在默念咒語結句“急急如上帝律令敕”時,隨著最後的“敕令”念出,法師同時要用手中令牌,猛擊法案發出聲響,即所謂下令一聲。

誦《開道咒》,法師要先存“火大神”在前作為法中開道神,其云:火晶飛鳥,鳳嘴龍鱗。飛符前路,剪除妖氛。敢有妖孽,斷宗滅形。神威到處,食鬼吞精。急急如律令。

次厲聲云:出吾身中罡風騎置吏、驛馬上章使、飛龍騎吏各二人。出合居前者居吾前,合居後者居吾後,合居左者居吾左,合居右者居吾右,五雷院中掌執傳令功曹使者,為吾傳香,召院中某神及某處城隍土地正神,各各居吾壇下,聽吾指揮。

次念戒神令云:咨爾神眾,歸聽予誓,粵自中古,皇天照鑒於我下土,魑魅魍魉,敢有肆威以亂常曲,書不掩跡,流滿川源,妄生疫癘,妖孽病民。上清震悼,啟佑下民,假我真人,肇播道法,夷厥妖氛,乃人乃物,乃蕃乃息,惟予鮮德,厥法是岸。凡予所告,不敢以私,惟恐違天之命。凡予所指,不敢以私,惟恐致天之罰。秪畏明威,實始自予,矧爾有眾,咸雷霆選中之神,被敕佐予,疇敢荒怠。惟爾堅忠正直,耀厥威靈,乃敷摧山嶽,乃變佈風雲,仗法以行,乃無前旁疇,或援戈以抗,遇敵勉哉以行,上聽命令,爾毋妄行,毋苟止,毋私忿,毋侵擾,毋遵邪志,毋泄陰機,毋敢不肅爾躬,毋敢不善爾器,僅是其爾躬有戮。嗚呼,豈不勉哉!爾眾用命則功不爾蔽,不用命則罪不汝赦,故誥以陳,汝宜聽之毋怠。

上引這段文字,在《道法會元》雖名為“開道咒”,但其實際是三項內容。

第一:是開道咒語,即飛符前路、剪除妖氛。

第二:是出神、召神命令,所出者為法師身中之神,所招者為五雷院中神及城隍、土地之神,是命令這些神來到雷壇之下,聽命於法師。

第三:是法師的戒神令,帶有與所使之神盟誓的性質,即所謂“咨爾神眾,明聽予誓”。令中一方面告誡諸神,必須聽從法師的命令,即所謂“被敕佐予”,“上聽命令,爾毋妄行”;另一方面是法師向諸神表示自己在執行天之所命,沒有私心,即所謂“凡予所告,不敢從私”,“凡予所指,不敢從私”。
 

要知「令牌」之應用,極是莊嚴,正是:

面天罡,取正炁,握斗訣,上瑤台。香焚才熱於爐中,瑞氣高飄在象外,揮起百煉七星劍,灑銀河萬派之泉,掌都天大法之權,行天條禁戒之律,密運則山川鼎沸,呼吸則雷霆炎上。法言鬼懼神欽,令下則兵隨印轉。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武滅佛

佛教自東漢末年由中亞地區傳入中國以後,走過了一條崎嶇坎坷的道路。

最初只是在上層社會傳播,影響力非常有限。東漢末年以後,戰爭連綿不絕,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到生命無常,無所寄托,佛教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由此得到廣泛的傳播。

按照佛教的要求,教徒是不參加營生的,依靠信眾的供奉生活。而統治者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從事勞動生產,但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寺院,不事勞動,自然會導致土地荒蕪,經濟增長緩慢。

於是,一些統治者為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實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便採用極端的手段——滅佛,拆除寺廟,毀掉佛像,令僧人還俗。

在中國歷史上則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滅佛運動影響最大,並稱“三武滅佛”。
 

北魏太武帝第一次滅佛

公元426年,鮮卑拓拔人拓拔燾統帥的北魏大軍,終於結束了北方自西晉末年開始的16國亂世,統一了黃河流域,完成了自己的霸業。

為實現以少數拓拔人統治多數漢人的目標,拓拔燾在完成統一北方大業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推廣中原地區已經開始流傳的佛教,並且將佛教定為國教加以公認。

佛教信徒對太武帝的這一舉措推崇備至,稱太武帝“明睿好德,乃當今如來”。

佛教成為國教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興建寺廟的熱潮。僅東西兩魏,皇帝下令修建的寺廟就有47座,王公貴族修了800多座,民間州府修了13700多座。整個江北,似乎成了一個佛國。

佛教的急速興起,給本土的道教帶來了嚴重衝擊。北方天師道的創始人太平真人寇謙之在三思之後,向太武帝獻上一部道經,以表示歸順。

太武帝身邊的重臣崔浩,自幼信奉道教,便趁機向太武帝進言:本土的皇帝怎麼能受外來宗教的約束呢?並多次在太武帝面前稱佛教為“胡教”。

於是,太武帝也開始宣揚道教,並於公元442年正月“備法駕”,設道場,宣揚天師道。同時頒佈詔書:凡50歲以下的和尚都要還俗,服徭役,納稅賦。太武帝興道限佛措施的實行,使朝廷與佛教僧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445年,蓋吳為反抗太武帝的統治,在古城長安起義,各族人民和僧眾都紛紛參加。

太武帝得報,便親自出兵長安,討伐蓋吳叛軍。不料想,平叛的將士在長安城的寺廟中發現了大量藏匿的武器弓箭和刀槍,在一些寺廟中還發現了和尚與民間女子淫亂的密室和大量的錢財珠寶。

太武帝得知這一情況,龍顏大怒,隨即頒佈了一道滅佛詔令:“先盡誅天下沙門,毀諸佛像。今後再敢言佛者,一律滿門抄斬!”

於是,一場空前的滅佛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開來。
 

北周武帝第二次滅佛
  
在南北朝時,北周的開國皇帝孝閔帝宇文覺和明帝宇文毓很虔誠地信佛,佛教在其境內長盛不衰。

公元561年,明帝宇文毓駕崩,宇文邕繼位為北周武帝。他是一位勵精圖治、負有遠見的皇帝,平時身著布袍,夜寢布被,無金寶飾物。他如果發現宮殿內有華绮裝飾,便會立即下令撤去。他的後宮,僅有嬪御十餘人。

他致力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每次征戰,都身先士卒,深得將士崇敬。他性格果決,能斷大事,有統一天下的雄心。

面對興盛的佛教,他認為:人民信佛,供養出家人會不專心於生產;出家人沒有財產,不從事物質生產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於是,北周武帝想廢除佛教。

一日上朝時,武帝召集群臣、名僧及道士,討論三教的優劣,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定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討論中,佛、道兩教辯論非常激烈。高僧智炫在辯論時力挫道士張賓,武帝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淨,智炫答道:“道教之不淨尤甚!”

北周武帝說不過和尚又恨道士不爭氣,不再進行辯論,直接頒佈詔書:“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僧尼)道士,並令還民。”詔令發佈之後,立即實施。

蜀新州果願寺僧僧猛,進京與武帝論述不宜滅佛,靜藹法師也面見武帝論其滅佛之過,都被武帝派人逐出。

公元577年,武帝滅北齊後,把廢除佛教的政策推廣到北齊境內。武帝親自到北齊國都——鄴城,召僧人入殿宣佈廢佛令,下令在原北齊國境內滅佛。

當時僧眾五百餘人,俯首聽命,獨慧遠和尚厲聲抗辯說:“陛下今恃王力,破壞三寶(指佛、法、僧),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論貴賤,陛下安得不怖?”武帝聽後大怒,眼睛直瞪著慧遠說:“只要百姓得樂,我也不怕入地獄!”隨後,嚴厲的廢佛活動在原北齊國境內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

結果,四萬多所寺廟被賜給王公作宅第,一切經像盡毀於火。寺院財產、簿錄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釋放。近300萬僧尼全部被勒令還俗。
 

唐武宗第三次滅佛
  
佛教在受到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打擊後,並沒有在中國消亡。到了唐朝,經太宗時的玄奘天竺取經,憲宗時的迎取佛骨,佛教地位得到明顯提升。到唐代宗、肅宗時期,宮裏專門開設有道場,養有數百個和尚拜佛念經。

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登基。此時,佛教勢力的影響十分強大,全國大中型寺院將近5000座,小型廟宇更是多達40000餘座,僧尼近30萬人,寺院奴婢達15萬人。

全國寺院佔有良田數十萬畝,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相對封閉的莊園,寺院內部的經濟大權掌握在住持手中。

僧尼們極少耕種,而是靠農民耕種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發放高利貸作為經濟來源,這種做法使寺院經濟得以迅速膨脹起來,以至達到了“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的程度。

在朝廷內部,有30多名僧人被封官重用,其中不乏有司徒、司空、國公等一類的顯官貴爵,有的甚至被封為將軍而參與軍機事務,涉及國家軍事機密。至於那些雖無官爵但與權貴交往密切因而氣焰囂張的僧人,更是屢見不鮮。

由於僧侶隊伍日漸形成的政治勢力,衝擊了正常的國家政治秩序,加之大量青壯年為了逃避賦稅徭役,紛紛投奔佛寺,使國家兵源日趨緊張,財稅收入日益減少。對此,朝中大臣們十分憎惡,剛剛登基的唐武宗也感到擔憂。

偏好道術的唐武宗登基後不久,即召請道士趙歸真等81人入宮,在三大殿修金箓。第二年6月慶陽節,武宗又設齋請僧人、道士講法,結果兩名道士被賜紫,釋門大德卻什麼也沒得到。

這本來只是樁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一個明確的信號已經發出了:新皇上不喜歡佛法。在中國傳法的天竺國僧人聞此極為不滿,未經同意便擅闖內宮,面見武宗請求回歸本國。

見他驕狂的模樣和舉動,武宗大怒,當即詔令將天竺僧人收禁5日,不放其歸國。天竺僧人的狂妄傲慢,在武宗心中埋下了最終滅佛的種子。

很快,一個接一個對僧人們發難的詔令由皇帝簽署、發佈,一樁接一樁的災難降臨到佛教徒的頭上。

公元842年,唐武宗開始沒收寺院財產。

公元843年,唐武宗下“殺沙門令”,僅因為謠傳有藩鎮的奸細假扮僧人藏在京師,被京兆府在長安城中打殺而死的裹頭僧就有300餘人。

公元844年,唐武宗敕令盡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還俗。

公元845年,唐武宗又對滅佛的成果進行了鞏固,勒令全國東西二都可以留寺兩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節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5至30人不等。其他寺廟全部拆毀,僧尼全部還俗。

在武宗發動的一系列滅佛運動中,全國共有4600座佛寺被毀,其他有關佛教建築被毀4萬餘座,勒令還俗的僧尼達26萬之多,沒收寺院土地達數千畝,收寺院奴婢為兩稅戶達15萬人,沒收寺院財產則無以計數。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思1:每天八大杯水保健康?

每個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樣,喝多了不但無益健康,還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人體攝取的水份除了經由排汗或呼吸時排出外,仍需經由腎臟來代謝,如果水喝得太多,腎臟排水量增加,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易讓腎臟功能衰竭,反而易影響腎臟的健康;而且,體內的電解質會因為被太多的水稀釋,引發電解質不平衡的危險。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卻忽略了在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水份,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飲料都帶有水份,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須低於1600到1950毫升,否則就會飲水過量,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迷思2:多吃蔬果遠離醫生?

很多人聽說多吃蔬果有益健康,或怕胖就完全拒吃肉類,只吃青菜餐或水果餐,有些人甚至一起床就喝一大杯全部由蔬菜水果打成的精力湯或麥草苗汁,其實這樣不僅無助於健康,反而有害健康。目前發現不少人因為蔬菜水果吃得太多而引發高血鉀心律不齊,甚至致命的病例。

蔬菜水果含的鉀較高、鈉比較低,對於吃得過鹹的現代人來說,可降低鈉攝取量,有助於控制血壓;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腎功能已經降低,吃太多蔬菜水果造成腎臟無法及時排除鉀離子,導致心律不齊,還會有急性腎衰竭的危險。
 

迷思3:洗冷水澡可增加血管彈性?

老一輩的人會認為洗冷水澡可增加血管彈性,主要是因為洗冷水澡時,人體的表皮肌膚會快速收縮,接收到冷刺激的大腦會促使腎上腺素快速分泌,全身血液急速回到內臟,以為這樣可以鍛煉血管。

但專家說,這只是一種錯覺,洗冷水澡並不能增加血管彈性,而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因為患者的部份血管已經狹窄或產生粥狀病變,洗冷水澡反而會讓血管急速收縮而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
 

迷思4:白米是死亡食物?

專家表示,那是舊觀念裏的傳統白米,傳統白米因為過度精製,把所有的胚芽等營養素全都去除掉,當然會是完全沒有營養的空熱量澱粉。而現在米的種類很多,經過改良後,都儘量保留營養成份,只要洗米時別洗得太乾淨,即使是白米也含有很多營養。
 

迷思5:早睡早起身體好?

隨著年齡增長,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愈早,所以老人家會傾向早睡、早起,較符合自然生理時鐘。

年輕人(尤其是仍在發育的青少年)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即可;但最好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因為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是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這時候若不睡覺,正在發育的年輕人會長不高,成年人則容易變老。
 

迷思6:吃鹼性食物保命?

人體各個部位的酸鹼度都不一樣,尤其口腔要負擔起食物進入體內最初步的消化過程,所以含有唾液澱粉酶、溶菌酶等激素,因此呈弱酸性;如果吃食物時口腔呈鹼性,澱粉很難初步消化成易吞的食糜團,或許會造成消化不良。

胃部更酸,由於胃要消化各種食物,所以PH值是2.0到2.5之間,如果高於這個酸鹼值,反而會消化不良;尿液也是弱酸性,鹼性太高代表含有氨,表示腎臟代謝變差。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酸性或鹼性食物都是人體必須的,多鹼不一定多健康,但是不吃酸性食物,肯定會營養不良。
 

迷思7:多運動保年輕?

適度的運動確實會讓人神采奕奕,但過量運動則會出現反效果,讓人更疲憊。運動過量反而會讓體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而加速老化,運動以每天三十分鐘至六十分鐘最適宜,超過六十分鐘則會使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數,像血脂、血糖等,趨向不健康。

當然,一次運動十分鐘,每天三次,也可達到每天運動一次三十分鐘約70%的效果。
 

迷思8:多喝牛奶為健康加分?

國人的鈣質攝取量向來不夠,多攝取鈣質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但是鈣質攝取太多也可能引發問題。如果吃了高鈣飲食後出現便秘,或是胃脹氣,表示鈣質攝取太多。

一次補充太多的鈣會影響體內的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攝食3000毫克以上鈣質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較常人高。血鈣太高也會引起皮癢、多尿、腎負擔加重、不規律心搏等問題。
 

迷思9:喝養生茶增強免疫力?

專家表示,很多人喜歡喝菊花茶、青草茶、甘草水、黃芪枸杞茶、金銀花茶等茶養生,但有些茶飲屬清熱解毒的藥性,應該是在感冒或是感染期中飲用,如平時喝太多,還會讓體質越來越虛寒。
 

迷思10:多纖維多健康?

纖維雖然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由於有很多都是粗纖維的青菜,人們懶得細嚼慢嚥,便囫圇吞棗地吃進肚,這對於消化性潰瘍患者來說,很容易傷害胃腸黏膜。

另外,許多抗癌的營養素如脂溶性維生素A、D、E、硒、鋅、鈣、錳、銅等,以及可以降低“壞膽固醇”的必需脂肪酸,很容易被食物中的纖維給帶走,所以多吃高纖食物,不一定有利健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墮胎或小產連續發生三次以上者,稱為“滑胎”,即“屢孕屢墮”或“數墮胎”。現代醫學稱為“習慣性流產”。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最常見的原因是稟賦虛弱以致胎不成實。其病理主要為腎虛受胎不實,衝任不固;或氣血虧損,源流不繼,以致發生殞墮。

母體先天不充,或後天受損,以致女精不健;或父體先天、後天原因以致男精不壯;或因男女雙方皆不足,或近親婚配,影響胎元發育,不能成實。

此外,因氣血虧損,不能蔭胎,或由素體陰虛,因妊而虛,內熱傷胎,以致屆孕屢墮。

還有因孕後起居不慎、房事不節或情志不調,或稍有勞作便致滑墮者,但亦是胎元本弱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原因,早期有黃體功能不全、精神因素、垂體功能不足、染色體異常、精子缺陷等;晚期常見原因是宮頸內口鬆弛、子宮畸形、子宮肌瘤、母兒血型不合等。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屢孕屢墮,甚或應期而墮,體質纖弱,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面部黯斑,或心悸氣短,月經或有不調,或滑胎後又難於再孕,夜尿頻多,舌質彈嫩、苔薄白。

(2)鑒別診斷該病的診斷主要是迥過病史的了解,凡連續自然墮胎或小產三次以上者,可診為滑胎。滑胎的臨床經過可表現為胎漏、胎動不安,亦可開始便勢已難留而為墮胎或小產。有些滑胎患者甚至每孕到一定月份則自然滑墮。確定妊娠,了解病史,很容易把本病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西醫治療~

①注意休息,增加營養,禁止性生活,補充維生素B、C、E等。治療3N必須超過以往流產發生的妊娠月份。

②黃體功能不足者儘早應用黃體酮預防流產。治療持續到妊娠第九週至十週。
對高泌乳血症合併黃體功能不足的患者,可試用澳隨停。
對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合併黃體功能不足者,應給以甲狀腺素治療。
腎上腺雄激素過多者,給以糖皮質素。

③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等,應在未妊娠前先行矯治手術,術後避孕一年。

④宮頸內口鬆弛者,應在未妊娠前作宮頸內口鬆弛修補術。如已妊娠,最好在妊娠十二週~二十週行子宮內口縫紮術。至妊娠足月有臨產先兆或擬作選擇性別宮產時,再拆除縫線。
 

~中醫治療~

補腎益腫,調理衝任。補腎固衝丸:菟絲子240克‧續斷90克‧巴戟90克‧杜仲90克‧當歸90克‧熟地150克‧鹿角霜90克‧枸杞90克‧阿膠120克‧黨參120克‧白术90克‧大棗50枚(去核)‧砂仁15克。煉蜜為丸,每丸3克,一日三次服,每次二丸。
 

~輔助療法~

(1)單方驗方
①赤小豆末,用酒五毫升調服,每日二次。
②酸漿水和水少許,頓服。
③車前子研末,用酒五毫升調服,每日二次服。

(2)針灸療法取針腎俞、脾俞、關元、足三里。
 

~預防與保健~

滑胎宜在未孕之前進行調理,經檢查不屬器質性原因,並排除男方因素,則宜以補腎、健脾、養血、固衝調治,或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若有月經不調者,當先調經;若因他病而致滑胎者,當先治他病。

若滑胎患者已受孕,應積極予以保胎,可按胎漏、胎動不安之法治療。

若胎元難保,則按墮胎、小產處理。

患者不宜懷孕過密,兩次懷孕時間最少相隔一年以上。以利預培其損,恢復健康,增強體質。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