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丹道氣功 (4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氣功的特點主要有:
 

一、發揮練功人的意識能動性。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變被動為主動:歷來的治療方式基本上都是醫生給患者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患者總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氣功療法則是患者通過親自練功,自己為自己治病,變被動為主動。

(2)、變外部為內部,變他養為自養:傳統的醫學重視的多是向外界尋求保健治療的方法。例如不斷合成新藥代替舊藥;研製新的疫苗去預防傳染病,生產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這種只注重外部療法的醫學模式,忽視了人體自身內部條件的重要性。事實證明,人體內部存在著一種潛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制,認識、掌握和利用這一規律,為人類自身的保健醫療服務,是氣功鍛煉發揮意識能動性的又一體現。

(3)、變物質為精神:以往的醫療多採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這些均屬於物質治療。而氣功療法要求練功人修心養性,強調自我精神調節,改善情緒,培養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呼吸、形體、心理鍛煉的有機結合

呼吸、體勢、意念三類鍛煉方法,也稱作練功的三要素,其中意念鍛煉是統帥,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古人所說的“全憑心意練功夫”,就概括地表達了這個思想。意念的鍛煉實質是一種心理鍛煉,但不同於普通的心理療法。體勢的鍛煉更重要的是對形體、體力的鍛煉,即所謂的“外練筋骨皮”。氣功鍛煉有多種呼吸方法,主要是用來吸引注意力幫助入靜的一種手段。練功時將心理、姿勢、呼吸的鍛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三、心身同練整體觀

氣功是一種自我心身鍛煉方法,亦即精神與形體同練。也可陶冶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的性格。心身同練的另一層含義是氣功鍛煉的整體性。氣功鍛煉時所產生的效應對全身各系統組織、器官及心理同時都有調整作用,而不是只對一個內臟、一個系統起作用。
 

四、調動和培育人體生理潛力

潛力屬心理學範疇,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變化及潛力的調動。這種變化之劇烈,甚至可以引起人體的形態實質發生改變。這種心理~生理~形態反應環節正是傳統養生氣功具有療效的重要機制。換句話說,傳統氣功的作用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體現在對人體潛力的調動與培育上。研究掌握並利用這一規律,等於在中醫寶庫中挖掘和發展了一門更高一級層次的治療理論與方法,也是對現代醫學的一個補充。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認為:“精氣”是萬物本根。後人稱為精氣學說。

戰國後期稷下(古地名,在今山東臨淄縣北)道家提出“宇宙的本源即精氣,宇宙萬物都是由精氣產生的,精氣是一種極微細的構成萬物的物質元素。”

管子認為:“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名氣‧‧‧(《管子‧內業》)這段話說明:作為物質的精氣,結合起來就產生萬物。世上沒有鬼神,人們認為鬼神的東西,實際上是精氣的變化。得到真氣的人,就能成為懂得養生之道的人。

莊子認為:“人之生,氣之聚氣,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遊》)他對這種目所不能見到的最細微物質“氣”,作了進一步描述;其大意為無形物質是有形物質的本根。所以稱之為無形,只是因為它在潛藏時,人們不易覺察到,但它確實是無形地存在著的。

正因為有它的存在,事物才能從無形中油然而變為有形。萬物都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無中生有”的本源在於精氣。莊子這種生死“氣化”的觀點,是含有樸素唯物論因素的。
   
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哲學家王充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論衡‧自然》)他認為萬物是由於“氣”本身的運動而產生的,不存在有意志的創造者。天地是包涵氣的物質實地,萬物就是由物質性的氣產生的,其中也包括人體。他說:“人,物也,萬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論衡‧辨崇》)。人的生命和精神也是以“精氣”作為物質基礎的。人是稟受了元氣中的精微部分即“精氣”而生成的。(《論衡‧超奇》)。

他還認為:“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無有不死,以其生故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陰陽不生,故不死。”(《論衡‧道虛》)。由元氣凝聚成的人和萬物,有生必有死,而作為元素的氣是不生不死,永恆存在的。氣與天地、陰陽一樣是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氣這種永恆的物質,是一切生命賴以生長、生存的基礎。
  
古代著名醫學專著《黃帝內經》的理論不僅認為“氣”是物質的,而且認為“氣”具有無限的生命力。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就是構成人體的“氣”具有生命力的表現。

人體生命力的強弱,生命的壽夭,都在於元氣的盛衰存亡;人體新陳代謝的生化過程,稱之為氣化生理。生命現象,本源於氣體的升降出入。這些都是說“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人體的生命動力。

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萬物當然包括人在內,“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說明古代醫家把人看成是物質世界的一部份,肯定了生命的物質性。

又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世間最寶貴的是人,人是天地之精氣相合而產生的,按照宇宙間的規律而成長生存的,因此人活著還須要不斷吸取自然之大氣。

中醫學認為精氣是生命的本原物質。這種精氣先身而生,稟受父母的精氣,稱之為先天之精。內經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素問‧真匱真言論》):“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靈樞‧本神》)。父母之精氣相合,形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如果沒有精氣就沒有生命。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髮長。”(《靈樞‧經脈》);“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靈樞‧天年》)。這是中醫學對於從精氣發展為人的過程之論述,說明精氣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
   
同時氣又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運動變化及其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過程稱之為“氣化”。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有機體內部陰陽消長轉化的矛盾運動。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沒有升降出入就沒有生命。故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這就是說人的生命活動,無非就是氣升降出入的生化運動。人的生命活動是氣的生命力的表現。人體生命的“生”與“死”也就寓於升降出入的矛盾運動之中。

練氣功的實質是增強氣化運動,增加各臟腑功能。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學術上相互承襲演化,功法上相互交叉滲透,有時很難明確地按某種單一標準進行分類。按照我國傳統氣功功法的特點,可綜合歸納為五大流派,即以形體動作為主的導引派,以呼吸調控為主的吐納派,以凝神練意為主的靜定派,以意守默想為主的存想派和以周天運氣為主的周天派。
 

一、導引派

狹義的導引是以運動肢體和自我按摩為特點,可以概括整個動功。導引可分為體操型、按摩型、自發型三類。體操型注重健美鍛煉,動作連貫,具有疏通經絡、強壯筋骨之效,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之類;按摩型是以推、拿、揉、捏、按、壓、擦、擊、拍等常用手法以通利氣血、扶正祛邪,如延年九轉功、保健功、老子按摩法、洗髓金經等;自發型功法,是由靜極生動、往往由“小動”到“大動”直至“劇動”,有時出現按摩拍打動作,具有活動筋骨、暢通氣血、祛病健身的作用,例如近代之靜動功,自發五禽戲動功、禪定舞蹈等。
 

二、吐納派

是以呼吸鍛煉為主,達到練氣、行氣的目的。主要是呼吸精氣、吐故納新。其中又分為納氣法、吐氣法、胎息法三大支流。納氣法又稱閉氣法,以練吸為主。吐氣法是以練呼為主的呼吸法,如《養性延命錄》中指出的六字訣等。胎息法是一種緩慢微弱深長的呼吸法、結合想像呼吸由臍出入或由毛竅出入,故又稱臍呼吸、體呼吸。
 
   
三、靜定派

靜定派是指意念集中,專注一境,凝神內斂,達到心如明鏡止水,一塵不染的境界。儒家的坐忘,道家的抱一、守中入靜,佛家的禪定等都屬此類。
 

四、存想派

是用一種想像的方法,以集中意念,而達到治療作用的靜功方法。存想可以與體內的內景或大自然的外景相結合。如返觀內視臟腑經絡,或想像體外的天地自然景色,觀日月星辰,雲霞飄渺之象,山川景色,海闊天空之象等等。
 

五、周天派

周天派起源於古代內丹術,故又稱內丹派,它是在意守丹田的基礎上,意氣相依,使內氣感覺沿任督經絡路線周流運行為特點的一派功法,一般又分小周天、大周天。道家內丹術廣泛而形象地運用了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學說,為我國歷代醫家所重視。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從動靜的角度來分

氣功可以分為動功、靜功、動靜功三大類。

所謂動功,是將意念活動,各種調整呼吸的方法與肢體運動(包括自我按摩、拍擊)結合起來的一類功夫。特點是外動內靜,動中求靜,以調身導引為主。

所謂靜功,是以站、坐、臥等外表上靜的姿勢配合意念活動和各種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類功夫。(其中意念活動包括如何修德練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導氣等等)。特點是外靜內動,靜中有動。如站樁功、內養功、坐禪等。

所謂動靜功,是以靜功為基礎,由於氣血的運行和意念的作用進而產生靜極生動的現象,以至出現各種動功的動作或騰飛等現象。
 
   
二、從氣功流派的角度來看

大致可分為六類:即釋、道、儒、武術、醫家、民間,其中儒家在這個問題上是信奉道家學說的,實際上只有五類。
 

~佛家氣功(釋)~

佛教自東漢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中國,經三國兩晉到南北朝的四五百年間,佛經的翻譯與研究日漸發達,到隋唐逐漸產生天台、華嚴、唯識、禪宗、淨土、密宗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許多宗派。佛家氣功起源於佛教,有的在民間得到傳播,它的功法不能與宗教信仰劃等號。由於佛教中分成不同宗派,他們各自的修煉方法也隨之分成不同流派的氣功功法。佛家氣功是以坐禪和意念活動為主的。能產生一些氣功功能和練成舍利子等。
 
   
~道家氣功~

這道家是以先秦老子、莊子關於“道”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傳統的看法認為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以後發展的一些信奉老子的道教組織都公認老子是道家的鼻祖。

實際上老子也是學習了他的前人的修煉思想,才總結出“道”與“德”的學說來。幾千年來崇拜“道德”學說的人們按照這種理論來修煉自己,有的組織了宗教,加進了其它目的,但是都有共同的修煉內容。

總的來講道家氣功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是按照“恬淡虛無”、“清靜無為”來修煉的。老子認為:人要表現柔弱,不要剛強;人要表現愚魯,不要聰明;人要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老子認為柔弱就能謙下不爭,愚魯就能棄華取實。一切依循自然。

道家最崇拜“道”,老子認為“道”是包含萬物之理,沒有形狀,沒有聲音,沒有實體,並且永恆不變的。“道”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能表達明白的,“道”要靠心靈去領悟。

宇宙的本體是“無”,當道產生創生的作用,萬物就隨之而生,可稱為“有”。這“有”就是“道”的作用。人應無為、無事、無智、無知、無欲、無我、無私、才能達到“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認為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樣。水有三種特性,第一是能夠滋養萬物,它施與萬物而不取;第二水性柔弱,順自然而不爭;第三水處於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像水施與萬物一樣博施不望報;像水處於卑下之地一樣為人謙下;像水淵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虛靜沈默;水照萬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誠,絕不虛偽。水性柔弱,能方能圓;人能效法水的不爭,就能產生“利萬物”、“謙下”的效果,這樣就接近“道”了。
   
道家認為道德修養分為道、德、仁、義、禮、智,合於道的社會,一切需自然而行。並認為人應愛惜身體、生命,不應過份追求名利,為得到名利必定耗費精氣神,失去生命是得不償失的。

天道無私,只利於萬物,而且儘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更富有。因為聖人能效法“利而不害”的天道,而表現“為而不爭”。結果天下莫能與之爭,施者比受者有福,不和人爭奪功名的精神,就是一種偉大的道德行為。
 
   
~武術氣功~

是以氣功為基本功達到防身、技擊目的之功,一般稱為武功。其中包括靜功、動功、推手、點穴、發力、技擊訓練、實作等。
 

~醫家氣功~

是以醫療健身為目的之氣功,吸收融合各種有利於防病治病的自我鍛煉方法,這裏與道家、佛家氣功是交叉的,道家、佛家氣功可以健身,也可以給人治病,醫家氣功中也有關於道家、佛家練功進修煉的成份。比如“恬淡虛無”、“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清心寡欲”等等。對於這些,我們應從唯物的角度積極地從科學的方面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
 
   
~民間氣功~

指散在於民間的多種功法,包括除佛家、道家氣功之外的家傳、師傳的各種氣功。民間氣功與醫家氣功、武術氣功有交叉。我國氣功源遠流長,功法浩如煙海,號稱三千六百種,可見我們中華民族氣功的雄厚基礎。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數氣功有這樣的過程;首先是人體接收宇宙大氣,通過修德練性、意念集一的動靜結合、遵循功法的自我身心修煉,人體內部逐漸起了變化。

從意念的“靜”求得心平氣和,氣行津行,因此口中津液生,津精都為五穀飲食精微所化生,許多功法規定將練功所生之津咽嚥下,意念中將津咽送至丹田,以補腎精。

精為先天之根本,也是產生元氣(真氣)之基礎、來源,因此精可化氣。氣與血的關係是“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氣滯血凝,血為氣室,血為氣母,練功後氣血都會充足,氣血都會正常循經、循脈運行,人的“神”就旺。

因為“兩精相搏謂之神”,又因“精血同源”。氣來源於精,故精、氣、血都充足則神旺。

經過長期氣功鍛煉,人的意念可以起作用,練到真正全身經絡暢通、氣血平和、精氣神都旺盛而又可潛藏於內時,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強,漸漸會感到一切都是空的,如身體、四肢都空了,或不存在了,達到入靜、入定的程度,此時人體可達到陰陽相對平衡的最好程度。

練功的高級階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修德練性,功德越高,功夫越深,以德培道,才能得到功,鞏固功能,最後達到功德圓滿。

功德圓滿不僅可以健康長壽,而且可以從“無為”達到“無所不為”,即有各種氣功功能。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並不是針對某種疾病或某個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療法,而是以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來獲得療效的。

這就是說,氣功並不是直接地取得療效,而是通過發揮人體的潛在能力而實現其種種作用的,其機理複雜而又全面。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正氣,補益元神

這是氣功強身保健延年益壽及治療各種虛勞病症的基礎。氣功鍛煉通過意守丹田、“呼吸精氣”及其他一系列相應手段,使機體精足、氣充、神全。

實驗研究也已證明,氣功鍛煉能明顯提高或調整人體的免疫機能,無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特異性免疫還是非特異性免疫,練功者均比常人為佳。
 

二、平衡陰陽,協調臟腑

調和陰陽是氣功作用的主要原理。練功者通過改變呼吸方法、意守方法配合相應的軀體動作,實現對陰陽、臟腑的調整作用。氣功療法中的整體作用、雙相作用,正是通過這一機理而達到的。

實驗研究所揭示的氣功能調整植物神經的張力,佐證了氣功對人體陰陽具有調整作用。就臨床而言,氣功治療高血壓、潰瘍病等多種疾病的基礎,以及氣功鍛煉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消除疲勞的原因概出於此。
 

三、疏通經絡,活躍氣機

古人將氣功稱為“導引”,又說“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概括了氣功對氣機的作用。氣功中的一些現象如氣通任督、氣衝病灶等,則體現了氣功對經絡氣血的作用。

實驗也已證明,氣功功能態下,機體的末梢循環加快,指端血管容積增大,血液黏度降低,腦血流量及肝臟等其他臟腑的血流量增多。
 

四、發掘人體潛能

人體尚有許多潛在能力還未被發掘、利用,如何開發潛在能力,是人體科學中的一大目標。

氣功鍛煉所顯示出的某些跡象,如較大幅度地提高記憶力、自我控制能力及培養、引發某些超常能力的作用,似已初步提示,它具有開發潛能的作用。但氣功在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及作用的途徑等問題,目前仍不太清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

放下誦讀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之談,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恆河沙子的數目一樣多,誰說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樣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

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心中妄念”,一個不能接受客觀現實的人,不能正視別人的反對見解,就是作繭自縛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那個唯我才能指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儘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放下,才有廣闊的胸懷去容納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腦保持平靜的心態;放下,才沒有我慢心的生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道至簡,直指人心,當你自己放下了自己的私心雜念,當你超出了自我欲望的牢籠,當你真正忘記了自己的思想,忘記了自己的意識。在此刻你真正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你就立刻能夠溝通宇宙間的超常能量,達到宇宙在我中,我在宇宙中,我與宇宙同體,息息相通,和超常信息交流共振共鳴‧‧‧

大道無形,大道無法,大道自然,返樸歸真。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功能自然顯現;百脈自然暢通‧‧‧

古今成大器者,都是肯在煉心修德和放鬆入靜上下功夫的人。

人們總想,那些在修煉上有大成就者,一定是煉了什麼高功秘法,得到了什麼高深莫測的訣竅,似乎找到了這些就能一日得道,卻不知道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成大器者也並非煉什麼高級秘法後才成功的,而是在求道的途中,歷經了許多曲折與磨難後,才始悟出“大道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體內,心裏。才始悟大道至簡至易,大道平常的真諦。

其實他們都是放下貪多求雜的欲望,專心一意修煉自己,肯在放鬆、入靜、入定上下功夫的人。

當一個人通過修煉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昇華,道德水準不斷提高,他的心已不是以前那個渺小狹窄的心了,他的心在修煉的進程中日漸寬闊起來。

一開始,可能只是在練功入靜中產生出那種悲天憫人之情,但隨著功夫的加深,他的大慈大悲之情就會像天才作家和詩人的靈感一樣不斷地從心靈深處湧溢而出,這時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就會發生很大的轉變,他對宇宙、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已遠遠超出以前的那個“我”,超出常人了。

可能他還要和常人一樣去工作,去濟世救人,也還要吃飯穿衣,但他對功名、利祿、榮辱得失看得已經越來越淡,常人的那種怨恨、嫉妒、憂慮、煩惱‧‧‧在他的心中已經越來越少。

他心中充滿的是~~對生活、對社會、對人類、對宇宙的熱愛和真情。他的心胸變得像大海,像宇宙一樣博大寬闊。隨著功夫的更進一步提高,他會整日處於大慈大悲,忘我無私的精神狀態中。而這種狀態正是一種宇宙高等級生命的狀態,一種天人合一態。

這時他的心已經和萬物息息相通,融為一體了。即是一種人人與我同體、物物與我同根的大公無私的的境界。這時,物與我,公與私的分別在他的心中已經淡化了,甚至消失了。

此時,他對世間的花草樹木、冰雪、土、石都充滿著至誠的善意、敬意,他以天、地、萬物為師。天、地、萬物都會給他靈感、熱情和啟迪。當他處在這種大慈大悲、物我皆忘的高尚境界,修煉的本質就是修心養性,就是心身的高度健康,就是精神境界的昇華,所謂德高功自高,有德才有道,正是指這個。

大慈大悲就是一種高級功態,高級境界。

古人講:“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空空是大道”,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對真理的認識。你即使再有天大的本事,萬般的神通,也抵擋不了大道運行的規律。生我之前我是誰,生我之後誰是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無為自化,清淨自正,道法自然。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一種功法都不能離開《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理論。本來這個道理也是很簡單的,就是只要你排除雜念,清心寡欲,真氣就能夠從之產生並偱經運行。

然而這個簡單的道理實踐起來卻無從下手,對一般人來說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憑直觀理解去做,充其量也只能達到類似閉目養神的效果。

入靜就是識神“交權”於元神,讓元神去調節身體,讓自然的復歸於自然  
“道法自然”。元神是大腦調節管制生命體的本能力量,它本身以及對生命體的調節都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而人在出生以後,開始接觸社會的信息,產生了識神,也就是意識。生命體的情感、欲望等都與識神密切相關,都在識神的作用和控制下發生。於是隨著識神的強大,元神逐漸衰退,識神主導下的生命體開始有了七情六欲和疾病的發生。

如何復歸於自然?很明顯,那就要重新培養元神的力量,讓元神重新主導生命體的調節,才能讓自然的復歸於自然。

所以在練功當中,為什麼強調用意要輕?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排除識神的干擾,讓元神更好地發揮作用。多一份有意,就多一份不自然。完全排除了識神的干擾,就是“無為”,就是“恬淡虛無”。

入靜可以是主觀意識有為的結果,但決定入靜程度最根本的因素是勤奮,並不單純是個技術或方法問題,相信練功的人或多或少會有因為不能入靜而苦惱的經歷。

入靜的確有一些意識上的方法,方法不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入靜最終還是要靠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勤奮和堅持,才能讓功夫越來越深!

實際上,當真氣充足,體驗到大腦被精氣所“拿住”(灌溉)的時候,想要有雜念都很困難。

其道理也很簡單:入靜實為大腦皮層本質力量的改變,是元神力量的培養,其間夾雜著疏通全身經絡祛除疾病的過程(此時想入靜更不容易),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永遠不要去羨慕或者追求別人達到的高境界,只管一心一意的入靜,終有一天會水到渠成。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雖涉及許多學科,但與中醫學關係最密切。古代醫學家大多通曉養生之術,而氣功家也深知醫藥之理。一方面中醫基礎理論是組成氣功理論的重要部分,起著指導練功實踐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練功實踐獲得的實際感受,更可加深對機體陰陽、臟腑、經絡、精氣神、氣血及氣化等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

通過這種實踐與理論相互間的反複作用,氣功效應的中醫機制也逐漸被總結提煉出來:氣功主要通過調神練意的過程或方法,達到調整臟腑機能、增強氣化功能、發揮平秘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培育真氣的作用,達到養生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一、平秘陰陽,調整臟腑:

氣功對機體陰陽平衡具有廣泛的調節作用,可通過一定的功法,達到調節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使之呈現出“抑亢助虛”的雙向調節效應。比如,對高血壓和低血壓病人,氣功鍛煉可使兩類患者的血壓均趨向正常水平。同時,通過練功使心神安寧,“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協調臟腑的功能,使各臟腑各安其職,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從而使身體健康。如失眠、多夢多屬“心腎不交”,通過練功使“水火既濟”,即導引心火下行,腎水上濟,臟腑功能得到調整,相應的病症也得到改善。
 

二、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氣功鍛煉時心靜體鬆,元氣充盛,使氣血得到充養,並促使氣血運行,疏通瘀阻的經絡,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充養。大多數練功人在鍛煉時會出現手足或身體某些部位發脹溫熱的感覺,或者感覺到一股暖流沿著一定路線移動。練功時肢體容積增加,區域血流相應變化等實驗結果也證實氣功確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三、培養真氣,增強氣化功能:

氣功鍛煉通過調心凝神,調整臟腑功能,增強了氣化功能,培養了真氣,從而使“精”足、“氣”充、“神”旺、身體健康。人體的健康取決於元氣的充盛,元氣充盛則後天諸氣得以資助,從而臟腑充盛,心身健康。氣功鍛煉的治病強身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培補元氣而實現的。《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便是氣功培補元氣機理的精闢論述和概括。
 

四、養生益智,祛病延年:

氣功鍛煉時,通過寧心斂神、息息歸根、氣貫丹田的方法,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調整機體臟腑之間的陰陽平衡,使腎氣充實,元氣旺盛。氣足神自旺,神旺則頭腦清醒,步履穩健,體質增強。從而達到養生益智,祛病延年的作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整體觀,而人體之所以能成為統一的整體,是通過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因此經絡學說在中醫理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同經絡當然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首先,從經絡的發現來看,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經絡,並具體講明了其循行走向。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卻找不到經絡的蹤跡,不知其為何物。那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怎麼能得到有關經絡的認識呢?

根據某些史料記載與近代科學實驗發現,經絡學說的起源及形成和氣功有著密切的關係。

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奇經八脈考》中講:“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內景隧道”是指人體的經絡系統,“返觀”可以理解為一種靜功的鍛煉方法。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的經絡變化,在進行某種靜功鍛煉過程中是能夠覺察出來的。

針灸臨床實踐中發現,有時針刺某個人的某一個穴位時,整條經絡都出現感傳,這種人被稱為經絡敏感人。這種人通常在人群中所佔比例很小。然而當對人群中非經絡敏感人採用誘導入靜的方法,使其進入氣功態後,經絡感傳現象及經絡敏感人的出現率則大大提高。這一實驗研究結果也為經絡和氣功的密切關係提供了佐證。

另一方面,氣功還有疏通經絡,祛病強身的作用。《黃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周身氣血運行和輸佈的通道,是把人體各部分聯結成統一整體的重要系統。

經絡系統保持通暢,人體的氣血就得以正常運行,生命就得以正常活動。若經絡系統出現異常,人體的機能活動就要發生障礙,產生疾病。練功時可出現末稍循環旺盛,腺體活動增強等現象。這些變化,都說明氣功鍛煉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

此外,許多氣功功法都是在經絡學說的影響下,依據氣功原理編創的。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就反複強調了奇經八脈對於練功和診病的重要性,認為“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龍虎升降、玄牡幽微之竅妙得矣”。

針灸學家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指出了任督二脈與練功的密切關係,認為許多功法雖有“種種不同,豈離任督”。近代醫家張錫純也主張學醫的人應練氣功,並參看丹經。

綜上可見,氣功與經絡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現代科研對經絡實質和氣功機理的不斷揭示,氣功與經絡的相互關係必將更清楚地顯示在我們面前。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中雖無相當於本來意義的“氣功”,但從現代廣義的氣功而言,在客觀上瑜珈和禪修中都包含有類似氣功的內容。

瑜珈,是梵文YOGA的音譯,在佛典中漢語意譯為“相應”,指控制自己身心令與某種東西相應(相契合,一致)。

瑜珈是古印度各宗教對自我調制以鍛煉身心的功夫的統稱,佛教亦稱其禪定為瑜珈。修禪定者被稱為瑜珈行者,或瑜珈師。佛教密宗的修練方法更多以瑜珈命名。

在印度,至今仍將各種修練方法統稱為瑜珈,不過有了一些變化,有多種精神內涵和鍛煉姿勢。近年來,由於它具有調節身心的特點,在世界上引起了重視,尢以歐美為甚。

禪修是指禪定的修習。禪為梵文“禪那”(DHYANA)的簡稱,漢譯“靜慮”、“思維修”,指在寂靜的心態下思慮。定為梵文三昧(SAMADHI) 的意譯,指擺脫散亂、昏沉的一切寂定心境。禪定合稱是對佛教各種瑜珈的通稱。

需要指出的是,禪宗的“明心見性”功夫也被稱為“禪”,有其特殊含義。禪修是佛家的一種修練方法,是指在安靜的環境和正常的生活中,放下一切不必要的凡緣和雜念,集中精神,進行不斷的修習。

氣功與瑜珈術、禪修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兩者都是自我心身鍛煉的方法,要求用調身、調息、調心的方法結合起來修習,以達到入靜狀態,使人在精神和智慧上獲得多種益處,都能祛病健身,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並把它作為人們認識自身生命運動的新途徑。

雖然他們之間有很多一致性,但總的看來,氣功與瑜珈術、禪修等仍有質的不同。

氣功研究的目的,在各階段始終立足於現實人生,以使人類得到現實利益為宗旨。氣功鍛煉的目的,一般在於健身治病,養生益智,陶冶性情等。

佛教徒修習瑜珈術、禪修的目的在於獲得大智慧,擺脫煩惱,“了卻生死”。至於防病、健身,只不過是修習過程中獲得的副產品。

同時,二者意守之境即“觀”也不同,氣功中意守多為有益於健康的某些景,而瑜珈、禪修所意守的都是會有一定宗教性的內容,例如念佛等。

在佛教徒看來,一個人為治病健身延年,花費許多時間去練氣功,不知佛家止觀以了生死,是“拿金條當稻草用”。可見,人們練氣功靜坐與佛教徒禪修,從外表、方法上看起來無多大區別,但其主觀信念卻有質的不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拿,古稱按摩、按蹺等,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醫療方法,也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早期的按摩療法僅用於少數疾病的治療,手法種類較少,常用的是按和摩兩種手法。以後隨著治療範圍的擴大,手法也相應有了發展,於是按摩這一名稱逐漸被推拿這個更明確的概念所取代,並逐漸形成了推拿治療體系。

遠在兩千多年前按摩療法就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實踐。《素問‧異法方宜論》中指出“中央之‧‧‧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其中已將導引與按蹺結合起來。

後世醫家認為:“按謂折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導引按蹺,中人用於養神調氣之正道也”,也就是古代的氣功。

“按蹺者,蹺足以按摩也”可見按蹺主要是指自我按摩,這種自我按摩的方法,直到現在也是氣功的一個組成部分。至於依靠他人按摩者,後世逐漸發展成為推拿,屬於中醫外治法的範疇,是醫生視病情施用手法治療的一門中醫學科。

推拿不僅在起源和發展上與氣功密切相關,而且許多推拿流派在傳統上還強調,學習推拿的人必須進行氣功鍛煉,如練習易筋經、少林內功等功法,以增強體質,在保證自身健康的基礎上,施用手法為他人治療疾病。

在眾多的推拿手法中,還有一類氣功(內功)推拿手法,要求醫生在平時練功的基礎上,在治療時凝神定志、沉肩、垂肘、鬆腕,在手法上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深透”,乃至得心應手地運用一些特殊的治療方法,取得良好的療效,做到如《醫宗金鑒》所說:“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而且在施用推拿中的溫補手法時,要求醫生將意念集中於手,用較緩慢而柔和的節律,使溫熱感透達深入,以達溫熱祛寒的目的。

《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背俞之脈‧‧‧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說明當時就知道用這種與氣功相結合的手法來祛寒止痛。

此外,要求患者也能主動地配合治療,儘量做到肌肉放鬆,精神安定,在氣功入靜狀態中,接受推拿治療,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氣功中的許多動功功法中都包含有自我按摩的內容。自我按摩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一般是循經),自己運用獨特的按摩手法對身體的某些部位(很多是穴位),進行按摩的方法。

這種自我按摩可以單獨運用,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強身保健、預防治療的作用。也可以在氣功鍛煉的同時,進行自我按摩,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氣功鍛煉和自我按摩的雙重作用,也提高了自我按摩的效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是傳統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二千多年前成書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治療效果等內容,都有記載。

在《素問》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幾篇直接或間接地談到有關氣功方面的內容。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氣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醫療保健方法。

從中醫發展史上看,我國歷代醫家對氣功都很重視。不僅在著作中有對氣功的論述,而且許多名醫本人也是氣功實踐家。

如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其名著《金匱要略》一書中說:“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呐,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這裏所說的“導引吐呐”就是氣功的一種方法。

著名的“五禽戲”,相傳就是漢代名醫華佗所創,流傳到今天仍被氣功愛好者所喜愛。

其後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王燾所著《外台秘要》、宋代《聖濟總錄》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氣功方面的論述。

在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中指出:“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說,在練某種靜功的過程中能夠覺察出人體的經絡變化。

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和吳鞠通,都有氣功的實踐和論述。

近代名醫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有專論氣功的章節,並指出學醫者應參與靜坐。從以上提及的名醫和論著與氣功的關係,即可知氣功養生學歷史之悠久,又可見氣功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在理論上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創編功法和氣功鍛煉中也應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作指導;對氣功鍛煉產生的效應及氣功作用機制等認識,到目前為止,也主要以中醫理論來闡述。

當然,由於自古以來,氣功實踐不只為醫家獨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分別對氣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也構成了氣功理論的一部分。

氣功實踐的結果也為中醫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張景嶽等分別對奇經八脈和丹田命門理論的系統闡發,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氣功實踐的基礎上的。

氣功強調對意念的運用,是對中醫調神理論和情志學說的補充和發展。

掌握了氣功心身同練的特點,有助於深入理解中醫“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而氣功作用機制的探討,亦有益於對中醫“氣化論”、“精氣神”理論和臟腑心理相關性等的深入認識。

發掘整理氣功與藥物配合應用,氣功針灸、氣功按摩等傳統治療方法也可提高臨床療效、開拓新的治療途徑。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謂仙道

所謂仙道,就是傳說中開天闢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傳下來的道法。傳說中,伏羲氏傳給廣成子和神農氏,他二人再傳給黃帝,黃帝傳給老子,老子再傳給春秋、戰國時代的莊子、列子、關尹子等等,如此代代相傳。

到了重視禪學及朱子學說的北宋時期,以主張禁欲的全真教最具禪的修養,使得宋代仙道更重視實踐性、分析性。

明清出現的伍柳二人之輩,更奠定了仙道具體化、近代化的契機。這一點,由趙避塵以近代生理學解釋仙道的立場,可以證明。

秘傳在普遍公開以前,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仙道學者,都以全真派為研究主題,尤其伍柳派更受重視。為了使讀者能獲得深一層的了解,先大略解說一下專門用語~氣。

“氣”指的是一種物理能。在人體中有精、氣、神三要素。廣義的“氣”含有其它二要素在內;狹義的氣則是與其它二項各自分開的。“精”是體內的能;“氣”指的是利用身體活動的能;“神”則指意識(思考、感情),也可稱為精神能。

這些能又可分為先天、後天兩種。先天指的是看不到、無法感覺的;反之,後天則是看得見,感覺得到的。

仙道的煉氣先要感知籠罩全身而充斥宇宙之氣,再加以修煉。開始時,先將精神集中於丹田,當體驗到熱氣~陽氣集中於丹田時,將它導引到背上的督脈,再送入腦中的泥丸,最後,送入身前正中線的任脈。

就這樣使這股氣不斷在丹田、夾脊、泥丸、膻中、丹田迴旋流轉。過一段時間,再停止氣運轉,漸漸恢復正常意識。

為什麼要讓氣在這條路上流轉呢?首先,胎兒存在於體時,先天氣就沿著這條路流轉,我們經常導氣流通此路,久而久之,就能引出先天之氣。

其次,從發生學上而言,任脈、督脈二脈和胚胎合為一段,在頭部形成下垂體前葉。經過這條路徑,能使氣達到內分泌中樞。

此外,沿路也可接近重要自律神經分泌系統。通過氣的接觸而將意識集中於此處,漸漸達到控制這些系統的目的。瑜伽控制自我也是這一個原理。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將氣集中於任、督二脈的意義非凡。
 

二、小藥

下一步,氣在丹田、夾脊、泥丸、膻中各部位流轉時,特別要在泥丸丹田中留下一縷深長的陽氣,然後輕輕集中意識(這稱為溫養)。

這時能感覺到下腹彷彿有光出現,這是內分泌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覺醒的證據。到了這種程度,就能達到真息,也就是毫無感覺的呼吸狀態。

漸漸地,這股光會籠罩全身,下腹的氣會開始迴旋運動,光也隨之急速轉動,最後變為像一塊小小硬玉般的物質,稱為之“小藥”。這是陽氣受到意識集中及內分泌系統的作用而發生物質化的結果。

接著,小藥會以猛烈的速度衝入尾骶骨,再沿路進入督脈、泥丸。這時,修煉者會感覺陽氣的流動恰似一股水流,而小藥就像珍珠一般滾動著經由泥丸,衝往任脈,再回到丹田。修到小藥階段後,再繼續修煉,就能達到大藥的境。
 

三、大藥

伍柳派認為小藥發生三百周天後(即流轉任督二脈三百回),就會產生大藥,並且在大藥產生前,眼前會出現三次閃光。大小藥的相異點在於,小藥是後天之氣的物質化,而大藥則是先天之氣所形成的。

到了大藥階段,睾丸收縮,呼吸也近乎停止。這種近乎停止的呼吸狀態,我們稱為胎息。

後天之氣漸漸變為先天之氣,在生理學上稱為氣變,若更正確地說,還不如稱為體質變來得恰當。

大藥產生之後,需要靜坐幾天,使其安定。然後,從督脈將它升高到泥丸部位而吞食之,這一過程叫作“服藥”。吞入的藥就安置在肚臍與膻中之間的黃庭之竅上,也就是中丹田部位,大約在胃部之處。

到這階段,意識(來自感覺及頭腦)完全不發揮作用,無意識開始代替意識活動。無意識活動的狀況很難用言詞表達出來,我們乾脆省略過去。我只能說,這種狀況可經由坐禪獲得,只在坐禪時,不思、不想,抹淨腦中的任何思想、意識,使腦中呈現一片虛無即可。

這無意識狀態,我們稱之為不識神狀態,此時加入無為的意識到黃庭(若加入意識會呈現不穩定狀態)。

當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後,下半身的氣會漸漸集中,真正的先天之氣開始發動。不久,修煉者會感覺一股氣通過身體中心的心衝脈,直接衝上頭頂,上與天地之氣相接。這就是瑜伽中所謂的“肯達拉尼”狀態。

練這一步,也就達到“神具六通”的超能力了。這時,透視、遠聽、讀心及時間、空間的超越變為可能,而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被完全控制。
 

四、氣化為神

在往後的修煉中,更會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狀態。那狀態完全是潛意識在意識中的呈現。這時,必須以徹底超越感情及思考的心境來面對,這樣,就會自天降下一道金光,從頭頂貫入,並逐漸液化。金光液化後,修煉者要迅速吞入,讓它和先前的大藥相混合而成一體。

以上是將宇宙能量攝入體內的描述。藉此使體內之氣更加純化、強化。不久就會提高氣的波動,使物質能進化為精神能。這種狀態稱為“氣變為神”的階段。

養胎工作將完成時,會看見雪一般的東西,不知從何處飄舞而下,這就叫作“天花亂墜”,這是可以停止養胎的信號。
 

五、陽神出遊

下一步,就將陽神引到泥丸所在的上丹田。在這裏,不久陽神漸漸地從頭頂出外遊歷一番。這時,才開始從頭頂放出意識光,讓陽神跟隨著意識光外出,再返回。剛開始時,外出時間、距離不可太長。

第一次出遊的陽神,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嬌弱,千萬不可勉強遠行,以免受傷害,只能讓它在身邊附近遊走。外出次數也不可太過頻繁。

經過一段時間,當陽神已習慣於外出遊走之後,就可以增加每個月出神的次數。出神時,應選擇良好的氣候,避免有雷、雨、風、雲的日子。

第一個月讓它在附近一里內遊走,到了四十日以後,可增加為二里遠,兩個月以後,再增加到三里遠。如此漸漸增加距離,到了一年,就可以走上百里,兩年走上千里,三年就可萬里翺翔了。

只需三年時間,陽神便可完全成熟。這時,海闊天空,天地間任何地方都能通行無阻了。

陽神是由人體本身的能所製造出來的“分身”。

在出神時,肉體仍能維持生命,但是,它也怕被打擾。陽神外出時,若意識受到騷擾,便趁機悄出體外,卻可能變成一個僅有軀殼而沒有意識能力的植物人了。
 

六、面壁九年

出神進行三年以後,就該進行“面壁九年”的修煉了。“面壁九年”是禪宗的開山祖達摩大師的故事,他在九年之間片刻不休地面壁靜坐修行。

仙道的意義和禪宗的修行雖然不同,然靜坐情形卻相同。

靜坐就是用點輕微的意識把陽神沉穩地引入體內,安置在丹田之中,並且摒斷百慮,不思不想,使心靈澄明。這種修煉要繼續多長的時間,並沒有一定,或許幾年,或許幾十年。

在修煉過程中,會感覺到陽神發生更高度的波動,就好像構成物質的原子在波動一般。當這波動次數繼續提高以後,將使肉體的每一個原子都會從物質的束縛中解放,回到自由能的狀態。

雖然得到自由,但它們並不會四處分散。因為,現在肉體已經沒有差異。它們具有物質世界所具有的自由交涉能力,而不受物質世界的控制。

這一階段的神叫做“虛”,整個簡稱“還虛”。所謂還虛,就是已經由精神化為物質的陽神,提高本身物質波動的能,讓肉體發生共鳴,而將兩者提升到宇宙之能的狀態,終於融合宇宙之中。
 

七、關於黃元吉、瑜伽和禪宗

有些派系並不說大藥、小藥這些東西,只是使氣迴轉,再直接化為更高層次的能,而達到還虛的步驟。包括中派的一些派系,甚至不討論出神的步驟,而直接氣化達成目標。教祖黃元吉就是在眾弟子守護下,使他的肉身氣化升天而去的。

閔小艮所創的一派,就是採用類似瑜伽的肯達拉尼及恰克拉的修煉法。不先打開任、督二脈,而直接從衝脈做起。他的修煉法,在中國稱為“鬧黃”,從事仙道研究的人,大多敬而遠之。

“黃”指黃道,也就是衝脈。“鬧”就是吵,就是從事有問題的衝脈訓練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效果雖然像瑜伽一般顯著,可是,失敗率也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廢人。

瑜伽的肯達拉尼修煉中,就有許多人因為氣滯留頭上,無法導引下來,以致高燒死去。而恰克拉的修煉不得法時,也常會導致一輩子無法痊癒的痼疾。

依照雲遊子的說法,服下大藥之後立即到“洞天福地”朝夕靜坐,不斷吸收天地間的純陽之氣,如此約五百年後,憑藉“天元神丹”之力,就能使肉體得到氣化。洞天福地是一片具有特殊磁場的土地,這種地方是可以找到的。所謂“天元神丹”,就是宇宙能。

雲遊子對伍柳派的出神修煉法,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他認為,一般人在修煉時,只是有空閒時間才去進行一下。這樣,到底要幾百年才可以修煉成功呢?

伍柳派對雲遊子的批評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他們所提出的各階段的修煉標準十分明確,只要確實進行,任何人都可以達成。當然,有一個附帶條件就是專心、不畏難、有耐性。

這些繼承老、莊理論的派系,正確地說,他們只是個人,但為了分類、稱呼方便,我們俱稱他們為“無為派”。他們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不做人為的事情。和禪宗一般,從開始就進行不思不想的修煉。

和禪宗不同的是,他們是以不識神煉氣,由於頭頂不開,就以無為作用修煉成神。這一派的修煉,彷彿最容易,最不花時間。可是,由於是無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進入哪一種境界。因此,換個角度說,這可算是最困難的修煉,這是相對於伍柳派的複雜修煉法的另一極端。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密宗屬於佛教流派中的密教,相對於佛教的淨土、華嚴、禪宗等派別而言,因其以身、口、意三密為主要的原則,而形成種種深密秘奧、難以數計的修煉功法得名。

佛教顯教除以禪定法門為主要原則外,其它修法較少,而對佛教追求的極則~~證得真如自性,則全憑學者自身的智慧程度和體悟的深淺,顯然沒有密宗一步有一步的效驗那樣現實和具可操作性。

在我國歷史上的兩千年前,就產生了最早的道派方仙道和黃老道,後結合原始巫教而形成我國早期道教;張角的黃中太平道和張陵的五斗米道。

不過道教最耀眼又最令人嚮往的則是遼金時期大盛的內丹派,又稱金丹派。內丹派注重身內精、氣、神的修煉,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而獲得長生不老的效果。

隨著密法逐漸傳入中原,人們無不詫異地發現了密宗功法和道家功法具有絕大的相似性。

密宗修左、中、右三脈,道家修任、督二脈;密宗修七輪,道家修三丹田;密宗修寶瓶氣,道家有胎息;密宗修靈熱。從修煉結果上看,道家追求三清,密宗追求涅磐,均是極高的精神和物質境界。

為了較為詳細清楚地比較密、道二家功法,我們從具體的修法入手,以期窺見不同形式中所包含的內在真諦。
 

一、身

作為密宗三密之一的身密,具有極其嚴格的規定。

結手印是身密的主要方法之一,習者兩手手掌與手指相合而結成的不同形狀,代表著不同的功法和功能。

從手的小指往大拇指數,依此代表“地、水、火、空、風”,左手為定,右手為慧;密宗修本尊法,即要求學密者與所選的佛尊合為一體,修煉時也結本尊佛的手印。如釋加如來佛右手結施無畏印,即右手臂彎曲,手掌攤開放於胸前;左手攤開手心向上,手背放在膝蓋上,即與願手印。

道家修煉時也結手印。如道家龍門派性命雙修功中,習者盤坐習靜功時雙手要掐子午訣,即左手拇指彎曲掐在指最上端(午位),右手拇指從左拇、中指圈中插入無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外相對掐住,雙手相抱,在道家的踏步斗中,雙手還要掐劍訣、雷訣、斗訣等。

從內在原理看,雙手十指外與宇宙無盡的功能相溝通,使習練者在修煉的過程中不斷接收宇宙的大量信息,從而使功力不斷上升。

從身體的姿勢看,密宗的毗盧遮那七支坐法與道家的五心朝天坐幾乎一樣,其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也大同小異,均為雙足交盤,雙手結印置於腹前,脊柱正直,垂簾返聽,舌抵上顎。

其內在機理為,雙足跏趺而使氣下沉於丹田中,手接定印而使左右氣血交流貫通,脊柱正直則體內臟腑豎直下垂而氣舒,舌抵上顎,產生津液而可助腸胃消化,垂簾返聽則一心專注於內而不致散亂昏沉,皆有其內在的道理。
 

二、口

密宗三密之一的口密,即道家功法中的咒語,今天的氣功修煉者稱為特音,指習者練功過程中,口中念誦特定的音聲而達到相應的目的。

密宗功法中的真言種類名目繁多,以四種世間悉地真言來說,又分為一、寂滅真言,由“唵”字起首而“娑訶”結尾;二、降伏真言三增益真言。而廣泛流傳於我國的“唵、嘛、呢、叭、咪、哞”大明六字真言,則早已是家喻戶曉了。

道家功中對咒語的練法也相當重視,道家符派的“通靈神功萬法藏書”中記載的“五方神咒”,仔細分析這一咒語,不難發現其中既有特音節“唵”,又含有一定意義的文字,這就是具有我國特色的真言。

至於東晉葛洪著的《抱朴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篇的“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九字咒語,傳入日本之後,形成東密著名的“九會曼荼羅”特異功能開發法,則更證明了道教與密教真言的相似性。

真言的念誦法須具體對待。有的真言口動而他人能聞,有的口動而自耳能聽,有的口動而舌念,有的為心念,與本身的功法有密切的關聯。

真言念誦的聲音也各有不同,有的清和勻整、富有韻律;有的聲音適中、字字清楚;有的柔和而連綿不斷;有的乾脆果斷,如刀切物;有的甚至厲聲如吼誦、威嚴勇猛。

至於真言的內在奧妙,更是讓人感覺意蘊無窮。大家知道著名歌唱家卡魯索可以用聲音將玻璃杯震碎,而超音速領域內的聲波其震動的強度也為當今所了解。

正如人可以用聲音引起雪崩一樣,修密、道功者通過自身發出特定的聲音與大自然、宇宙引起“場的共振”,從而導致修功者體內的場被宇宙強場大幅度地增大,最終修出令人不可思議地殊勝功能。
 

三、意

意密為三密最主要的一環節,用術語就叫做“觀想”。《觀無量壽佛經釋論》中曰:“觀是觀察想像,以引緣之。”

密宗的觀想一般有四:因字起觀,如觀梵文字、藏文字等;因事起觀,如觀月輪,蓮花;因法起觀,如觀慈悲喜捨、三手等;因人起觀,如觀上師和本尊形象等等。如觀種子字,從本尊心月輪中一一流出如純淨之乳,如顆顆相連之明珠,不斷從修持者的頭頂或口流入身中,有如光明甘露而灌灑全身。

道家氣功稱觀想為“存思術”,其方法多種多樣,有心齋、坐忘、守神、養神、守一、內觀、存思、守竅等等。

道教存思五臟神的功法認為,人身五臟腑為人身生命中樞,皆有神靈護持,神靈喜靜而厭動,靜則可護持臟腑百節,動則散失而易致病,故須經常意守這些身神,存想其形象、顏色、名號,使元氣相應、神氣周流,健康長壽,甚至開發特異功能。

而丹家性命雙修功則人從頭至尾皆注重意守,並對其輕重緩急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

統觀密宗和道家功法,說明兩派功法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和共通性。

密宗通過對身、口、意三密的種種修煉而進入三摩地(入定),進而通過對自身“心”的體悟而悟得真如佛性;道家則注重對精、氣、神三寶的嚴格而有系統的逐層修煉而築基產胎養嬰而陽神出遊,最終身外有身,虛空粉碎,而達無上至真的最高境界。

密、道二家功法光華燦爛,輝映於當今世界的氣功之林,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為辟穀:

辟穀,又稱卻穀、斷穀、絕穀、休穀。是道家特有的一種修煉方法,即是不食五穀和肉類,但並不是不吃任何東西,更不是絕食或不飲不食。明白這一點,可以打消許多人對辟穀的恐懼,消除其心理負擔。

辟穀包括食氣辟穀、丹藥辟穀、丹道辟穀等。

辟穀到一定程度出現不感到饑餓,不進飲食而精力充沛,身體輕快而無不適等效應。

辟穀的修煉層次較高,對治療疾病、強身健體、開慧長功、激發潛能都有相當好的效果。
 

(二)辟穀的淵源:

辟穀起源於宗教,宗教家們多有為“明心見性”、“體悟真理”而絕食辟穀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釋迦牟尼、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這些聖哲都曾一次辟穀達四十天之久,獲得體力、智力和靈力的飛速躍進,終於悟道。

在中國,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尊者,因學法入山苦修多年,飽受饑寒的煎熬。道家的邱長春真人,在山中修道時,曾大餓七十二次,小餓無數次。他們在渡過這個關口後,成就了崇高的功業。

這樣,辟穀作為宗教家們修行煉道的範例和垂訓,一直流傳下來。如今世界上各教派的信徒,為了促進身心健康,提升靈性,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辟穀。
 

(三)辟穀的類型:

從辟穀現象出現的情況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然辟穀:練功有素者達到一定層次時,或因調節身體需要,人會自然出現厭食、少食甚至不食的狀態。這種情況較少,一經出現堅持的時間較長,同時會出現各種特殊的身體變化和練功效應。

(2)主動辟穀:當練功達到一定層次後,或為了治病的需要,通過一定的練功方法如服氣、導引、按摩、服藥餌等而達到少食或不食的狀態。這種方法在防病治病、養生健身及提高功力中均有較高的價值,但應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3)誘導辟穀:當練功達到一定層次後,身體會出現辟穀時的各種效應,但又不知道辟穀的方法,此時通過修煉有素者的誘導和幫助,便可進入辟穀狀態。這種現象在參加集體練功或聽帶功報告時較易發生。特殊的地磁環境,如名山古剎、千年古樹生長之處,有時也可以誘導人進入辟穀狀態。

(4)被迫辟穀: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如饑荒、地震、迷路、坍方等,得不到食物供應,被迫停止飲食,引起人體內部功能的重新調節以適應新的環境。
 

(四)辟穀的適應證:

運用斷食辟穀方法(或者說運用天然中草藥方法攻病)治病,可迅速治療治癒下列疾病:

注意:使用辟穀療法治療疾病時,一定要在專業的人指導下進行,否則可能會出現問題!

胃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胰腺炎及膽囊炎、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糖尿病、高血壓、低血壓、脂肪肝、高脂蛋白血症、高粘血症、頑固性頭痛、眩暈、神經衰弱、慢性咽喉炎、感冒、視力低下、白內障、絕經期綜合症、痛經、月經不調、便秘、青春痘、臉色灰暗口臭、不孕症、不育症、習慣性流產、盆腔炎、子宮肌瘤、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戒煙戒酒戒毒、預防並消除亞健康狀態種種不適症狀等等,都可通過斷食辟穀治療即可徹底治癒。

另外,對於無病者,運用斷食辟穀手段,能夠預防並消除亞健康狀態種種不適病症,尤其是能夠預防腫瘤的發生,而且通過斷食辟穀又能夠改變人的性格,使人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奔放,可以減少睡眠、醒腦開竅、增強智力、增強視力、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美容駐顏,益壽延年。
 

(五)辟穀對於人有著多方面的益處:

1‧辟穀可以激發調動人體的潛在能量。

人體猶如一支軍隊,必須經常不斷地進行訓練、演習,才能使軍隊富有戰鬥力,長期處於渙散、懶惰狀態武器生鏽的軍隊是不堪一擊的。

現代社會為人的生存提供了優厚的生活條件,相當多的人營養過剩,運動量不足,雖然帶著一身重重的脂肪,除了行動不便外,一無所用,走不了幾步路就呼呼喘氣,這樣的人你能說他強壯嗎?

辟穀可以給養尊處優的人們一個絕好的練兵機會,猶如軍隊的戰略總動員。把人的飲食供應停頓後,人要繼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須調用原來儲備的脂肪和糖類,通過氧化來釋放能量。

辟穀可以更新人體的能量儲備,使其保持於備用和可用狀態,強化機體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

2‧辟穀可以對身體達到雙向調節作用。

辟穀可以使人的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矯正肥胖,矯治消瘦。

辟穀通過切斷飲食供應,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超重者自然可以減肥;辟穀通過清理消化道,增強胃腸的吸收能力,使消瘦者在辟穀後可以充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份,超瘦者也可以增至正常體重。

辟穀對血壓偏高或偏低者也可使其趨於正常範圍。

3‧辟穀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

辟穀可以增強記憶力,加深理解力,強化意志力,培養忍耐力,增強自信心,使人充滿勇氣,抑制欲望。進一步還可開發自身的靈性,了解大自然的真理,啟發特異功能。

4‧辟穀可以清除人體的病源。

人的腸道中長期積聚著宿便,不僅產生腐敗物質,還直接影響胃腸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正常,人吃五穀雜糧,是不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缺乏各類營養物質的。重要的是看人體能從食物中吸收多少營養成份,而不是看人吃了多少東西。

醫學博士里維爾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類的疾病,多半是因為糞便滯留在腸內所收起的。良好的排泄,就是健康長壽的秘決。”要想徹底改善人體的吸收功能,就必須要清除宿便。但宿便的清除卻不是靠灌腸或服瀉藥所能作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辟穀,做一次全身的“大掃除”,徹底清倉才能獲效。

實踐證明,一般人辟穀到第四、五天仍然有大便排出,到第七天時,宿便就會被徹底排淨。排出量多則1800毫升,少則360毫升。

這就是為什麼要求人辟穀一般要堅持七天的道理。宿便的清除,使消化系統的效率空前提高,營養吸收良好,疾病自然會減少。

5‧辟穀可以延長壽命。

美國營養學家馬凱博士,發現老鼠每週禁食兩天,不易生癌,且壽命延長一倍。觀察動物界不難發現,大凡猛獸如老虎、獅子之類,暴飲暴食,食量大者,其壽命並不算長,而像蛇、龜等,一生消耗的食物並不多,但其壽命卻相當可觀,能生存上百年者多矣。
 

一、辟穀方法

斷穀三天以上定為辟穀,不滿三天作為節食。斷穀三至七天為短期辟穀,八至十四天為中期辟穀,十五天以上為長期辟穀。
 

二、辟穀層次

1.低層次斷穀:可食用少量瓜、果、藥物,除開水和藥物外不吃人間煙火之食。

2.中層次斷食:只喝水或稍加果汁,蜂蜜等飲料。

3.高層次斷水:不食任何食物,亦不飲水,但需有人護持。

初練辟穀的,可從短期、低層次開始,隨著服氣功夫的提高和辟穀經驗的積累,再逐步延長辟穀時間和提高辟穀層次。
 

三、辟穀時間

為治病而辟穀者,並非辟穀時間越長、辟穀層次愈高愈好。病重、體弱者辟穀時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寧願增加辟穀次數,不要一次辟穀時間太長。根據經驗,一般辟穀三至五天即有療效。

為實用而練辟穀者(如野外作業突然斷糧或為渡災荒或為練服所辟穀功夫)可以延長辟穀時間,提高辟穀層次,但必須以身體健康為前提,即辟穀期間不感饑餓,體力、精神如常。
 

四、道家服氣辟穀功

其功法由服氣辟穀坐功、行功、站樁功和臥功四部分組成。採日精功,採月精功,持咒除病功(功法略)。
 

五、辟穀進程

辟穀可以循序漸進,如練功十七天辟穀三天,練功十天辟穀五天,練功5天辟穀5天。

辟穀大致有三種形式:

1.經長期練功而出現主動辟穀。

2.經氣功師催化而出現辟穀。

3.為了某種目的的修練而主動辟穀。

值得提倡的是主動辟穀,說辟穀,馬上辟穀,說復食,馬上復食。整個辟穀期間可按日常生活如常進行,工作、學習仍照以往。
 

六、注意事項

1.服氣是辟穀的前提,練辟穀者必須先練服氣。

2.辟穀層次要逐漸提高,確定辟穀時間要量力而行。

3.低層次的辟穀可吃點水果。

4.辟穀時要儘量避免下蹲,如下蹲後應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來,不要急速爬起,過分劇烈的動作也要避免。

5.辟穀後舌苔變厚,口中吐臭氣,皮膚也會有酸臭味,小便變黃變濁,無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醬油狀、柏油狀,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身體排毒的表現。如原來便秘者可服點瀉藥以求把宿疾瀉掉,一般的辟穀腹瀉是不必用藥調治的,毒氣瀉光腹瀉就會停止。

6.辟穀時會有氣衝病竈反應,在正邪相搏之時病會有加生或把隱病激發出來,出現這種現象時要正確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應是身體好,氣感強、祛病快的表現。

7.最好在晚上十時正結束辟穀,同時進食少量稀粥,然後立即打坐。這時練功只是放鬆入靜,沒有運用意念,時間愈長愈好。這時打坐效果顯著,有的人辟穀時還無氣感,此時才有氣感。

8.恢復飲食後不要馬上進補,要有三五天的緩慢恢復期後才正常飲食。

9.辟穀者要樂觀豁達,心平氣和,整個辟穀期間都要保持心情樂觀和情緒穩定。
 

七、關於辟穀的看法和觀點

所言辟穀,古今都極為重視。從實踐中,體會到中國的氣功辟穀具有西方絕食療法的優點而避免了它的缺點。

1.現代醫學表明,短期斷食可能引起一些機體代謝紊亂,而修煉道家的辟穀功,按道家的辟穀功修煉方法辟穀修煉的辟穀者,短期辟穀對機體無明顯損害,也無後遺症。

2.辟穀可降低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對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更有積極治療意義。但辟穀時間長短或可能有不同效應。

3.對糖尿病人,辟穀具有降低血糖之作用,但對血糖正常者可維持血糖的穩定。

4.辟穀可使人健美,胖瘦可雙向調節。

5.辟穀可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B肝等難治之症。

6.辟穀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血細胞功能,對人體血清蛋白的比例有較好的調節,因此辟穀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養生學意義。

7.短期辟穀使血清總蛋白提高,提示辟穀存在著一種特殊之蛋白質合成途徑。
  
8.古氣功所說“氣足不思食”本意指道家高功夫者內氣充足方可辟穀。無數實踐者的修證表明,無練功史的學人經過短期特殊訓練,也能掌握辟穀功夫,達到辟穀目的。這說明在有經驗的修證者的指導下,道家內功辟穀可在一般群體包括病人中推廣,也說明辟穀在應用上有極大的可能性。

道家內功辟穀功具有西方饑餓療法的優點而避免了它的副作用,與一般氣功相比也有它獨特的效應,其為治療現代文明找到了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人們對氣功的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所以當世氣功始終停留在養生與保健方面。對初學者來說,這些已經很“高深”,屬“上乘功法”了,但對玄門羽流而言,只不過是一些養生小術罷了。離修真的門徑還有好長的一段距離。

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道友們在修煉中更上一層樓,真正體會氣功的最高層次“道”的妙境,筆者願將一己之得奉獻給大家,作為練功的參考。

丹功修煉,須明順逆。順即順天道,逆即逆天行。順天道即築基,包括煉神、煉氣、煉精的三種實功,乃後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還丹以上的層次,包括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進入氣功神秘的殿堂,必須經過築基一關。下面具體談談築基中的三煉實功。
 

—、築基煉神

張紫陽曰:“吾別無他術,為能定心。”又曰:“目不亂視,神返於心,乃靜之本。”煉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靜。

具體煉法:室內練功,須選光線適中、通風無干擾為最好。後淨手、淨口、淨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穢氣。另自做二尺見方、一寸半厚軟墊一個,做為靜坐用。室外煉功,須選空氣清新、並且避風無干擾的高地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

不可靠近墳場。因在墳場內煉功,如功力不深,墳場陰穢氣太重,可能出現各種幻景,有礙煉功。並自做護法寶圈一個:中藥房買雄黃64克,均勻地裝入64個小布袋中,用黃布3寸寬,12尺長,使寬度對折,縫成筒狀,並把小布袋裝入筒內,兩頭縫上,即成一個圈。煉功時座在圈內,以避蟲毒。
 
自然端坐後,即取心法口訣:手掐子午訣(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無名指根)淨心片刻,收神光,觀鼻端白,待白茫茫時,暝目,上注日月天罡(兩眼與天目成“品”的上口處),用意須輕。待片刻,天罡處即有氣旋,漸忘卻,入虛空。
 
如雜念紛紜,可用以下四法:1、斬念法:待念剛生,立即忘卻,使其無法連續;2、順念法:如舊念未消,新念又起,無法斬斷時,可順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遊,久之念盡,即無念也;3、紫陽以事煉心法: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裏回思,則不怒,喜中知抑,則不喜,種之皆然,久而自靜;4、莊子聽息法:耳聽於息,心相隨之,久之聽亦不聽,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築基煉氣

吾師有云:“築基煉氣乃煉呼吸之氣與內氣。煉呼吸氣又稱調息,屬後天中的後天氣。而內氣包括營衛之氣和丹田元氣,總稱後天氣。”故煉氣當先調息。

1、調息:張三豐曰:“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躋之息與心中之氣相會與神,凝氣穴之中也。”

伍衝虛曰:“古人托名調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無用調矣。仙家托名調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調其無氣,而至有為。其以神馭氣,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間而調之也。隨往來之理,而不執滯往來之行,欲合乎似無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說。”

張紫陽曰:“靜坐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即生,而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續之緩緩也。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

閉息與息定,因內氣已生,已脫出調息範疇,下一步可行運氣之法,促其炁自轉。

2、運氣:《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終於無意,起初用意引氣旋轉,由中而達外(以臍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訣:“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西位。”一句一圈,數至三十六通而止。

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內,從大而至小,亦念訣曰:“青龍潛於西位,白虎隱於東方。”亦數至三十六遍,復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也。久則不必用意,自然璇機不停,炁自轉,真個有歇手不得處。

通八脈:晚清丹師趙避塵所傳的通八脈地,簡單又易行,在築基煉氣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脈之氣,閉口鼻氣,心意先由生死竅(會陰)起,一吸由尾閭升至頭中為督脈;二乎由前任脈降至生死竅;三吸由生死竅上升至氣穴為帶脈;雙分至背後雙腰眼,雙上兩膀凹定住;四呼由兩膀凹雙走兩肘外為陽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兩手心走陰俞,雙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雙降至帶脈,合歸一處回生死竅;七吸由生死竅直升至絳宮定住為衝脈,不可過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竅分開雙走兩腿外為陽躋脈,過腳指至足心湧泉穴定住;九吸由湧泉穴雙回兩腿內面為陰躋脈,過生死竅至氣穴定住;十呼由真氣降至生死竅定住。

此八部脈通後,能驅逐一身之陰邪。蓋陰氣不除,為結丹之障礙,則無法採藥結丹。
 

三、築基煉精

道德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悟真曰:“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陳致虛曰:“養生之士,先資其氣,資氣在於寡欲,欲情不動,則精氣自相生也。”

具體功法:

1、心法口訣:接煉神之法,四門緊閉(即眼不觀,鼻不嗅,口不言,耳不聞),萬緣不動,一意守中,久之萬念歸一念,一念歸無念。持此無念,靜待,忽覺心花怒放,周身酥快,萬緣淨盡,心地空明,此時有一虛靈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須引動,自然下潛北方極幽之地,此地在陰躋一脈,會陰穴上二指,乃一虛無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陽產矣。

2、具體火候的運用,亦可取訣:“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實。”能真正理解這四句修道古訣,並能在修煉中確實做到,證明你已經進入到另一個層次,自然陰精足而無精補也,很快基成無漏而產真陽,進入還丹功程,採後天中之先天也,乃逆運之法。

3、補漏:吾師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後天形體,需謹防夢中走丹。即睡夢中無我無相,忽一震而醒,自覺陽物壯起,此乃真陽初動,後天精氣旺盛標誌,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長存也。“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壓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臍下,右手劍訣(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處橫紋,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抵尾閭,吸提陽物,意注丹田。幾息後,陽物縮,鼓巽風三十六通(逆呼吸),運坤火(性光下凝),產至寶注黃房(精化氣收入中宮),漸忘卻,入虛空。

又法曰血河車:靜坐,忽覺丹田氣旋,鼓蕩,並上衝心府,須用意引歸丹田。再上,再引,久之其上衝之力漸大,可引歸丹田後,斜下尾閭,循脊椎內側上升至玉枕內側,斜上泥丸宮(天目內三寸一虛無圈子),輕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炁:如丹田氣壯,下衝鐵門關(尾閭),並有刺痛感,可引此氣循督脈黃道上行至命門。為防氣弱無力衝破上二關,可引此氣從命門進入丹田,再到臍中,循任脈下行至會陰,輕提肛,至尾閭,如循環36圈,再從丹田到命門、尾閭、會陰、臍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氣河車:如上所行,覺丹田氣足,有氣循黃道上升,可引此氣直撞二關,從玉枕斜上泥丸,靜守,此陽氣自然化做一股清涼之氣從身體正中直下丹田,後封固(即輕守丹田一會)。

以上幾種方法,雖有導引成份,然入手築基必須有為而作,故紫陽《悟真篇》曰:”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也即是這個道理。
 

四、行功效驗

煉功須知行功效驗,以此為憑,並參照身體反應,可知自己進入何種層次,是否已築基完成。
 
前為修復功程,自覺百病皆癒,精力充沛,猶如脫胎換骨。

後為調補功程,有以下效驗:在行動期間,有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頭腦清醒,思維敏捷,並曰賦萬言而不疲。形體見有:精足現於牙,齒則健全,氣旺現於聲音則宏亮,神全現於兩目則有光,並且白髮復黑,面如童顏,步履矯健如飛。

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滾盤旋,百脈盡開,陽物興起次數特勤。此時藥源活潑,水質清真,即可轉入上乘仙功——還丹功程。
 

五、須懂修道常識

1、收功後,可引丹田氣遍佈四肢,後收回丹田,此乃古經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靜坐而產生的經脈失調,四肢酸麻無力。

2、若頭暈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睜兩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氣幾口即癒。

3、若亂引氣運行,丹田跳動,氣散入百脈遊走不定時,五倍子磨粉和鹽調糊敷臍上,放鬆入靜即可,或用散氣法只守湧泉穴。

4、若煉功傷神而至失眠者,可兩腳相互摩擦湧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仍賄,乃意念過重,虛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從頭流到足心,反複多次即癒。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聲,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補虛治疲勞,

“噓”字消滿解腹脹;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煩躁應念“呵”,

關節酸疼“嘻”來醫。

綜上所述,可見仙家築基法是一套完整的體系,不但具備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驗、注意事項、修煉場地、糾編方法等等,這也是區別一般氣功的,如果我們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份,只從養生的角度來審視,就會發現它是萬法的總綱,不愧是氣功的最高層次。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道中惜性、命者,欲要學﹝道﹞,先須學﹝人﹞,學人成就,學道有望。
 
學人之法,先要知十病乃修行人之魔障,若不狠力抉去,終是大患。

何為十病?

第一病:看不破世事,妄想仙神,是糊塗病也。

第二病:利名心重,見財起意,隔絕道念,是慳貪病也。

第三病:偶遇高人,妄想即時明道,耐不住琢磨,是性急病也。

第四病:自不學好,自不立志,年久不悟,反怨師不提拔,是欺心病也。

第五病:見他人學道聰明,日有進益,師家見喜,自己不及,故意搬弄是非,敗人好事,是嫉妒病也。

第六病:始而出家,勇猛精進,日久不見功效,即生退念,半途而廢,是自棄病也。

第七病:見他人看經書通達,自己不會,反生毀謗,是愚拙病也。

第八病:口貪滋味,不愛淡泊,常生煩惱,是饞癆病也。

第九病:守些旁門功夫,自負有道,即遇真人,不肯低頭聆教,是高傲病也。

第十病:依自己學問識見,略記幾宗公案,強猜幾句丹經,自謂大悟大徹,目空四海,再不求人,是自滿病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

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為之傳”。
   
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質無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性體。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欲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
   
性體,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性體實質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

未修煉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暫稱為性體。真正的性體則是一個經過培育養煉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

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這種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著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遺傳律等非肉眼所見之物。

就如同一粒梨樹種子一樣,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徵,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徵,它並不因為是種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結果期。這些信息都完整地儲存於它的內部,只有條件俱備時它們才能釋放展現出來,在未展現前這些全息信息以隱態方式客觀存在。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

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修煉中,在性體出竅離體之時,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修家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現代醫學在顯態的研究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這與修真學說的“腦為神腑”之說是不謀而合的。

但是修真學說更注重隱態玄元本質,“心為神臟”,“心藏神”,前輩在隱態內觀慧觀中的這些結論,也不是虛妄的,只是目前暫時還無法運用顯態科技手段進入隱態領域研究驗證而已。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性體真性。
   
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性體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夫神者,有性體焉,有欲神焉。性體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性體者,先天之性也。

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鏟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性體,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也就是制服後天復返於先天狀態。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可入定,定中生慧,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

精、氣、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此動乃先天道性物質之動,而非後天意識和形體的有為參與,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氣穴,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閉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