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練靜功時,盤坐對不少人是很難過的一關。坐不大一會兒,腿就又脹又麻。那種滋味真不好受,常常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收功。
脹代表著血流不好,麻代表著經絡阻滯。越是年齡大的人,或者是腿腳有病的人,麻脹的感覺就越明顯。
隨著功力的提高,能夠盤坐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盤坐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變得輕鬆自在,而且盤坐時那種舒適的感覺,讓人久久不願下坐。
人的根結則在頭,而兩足則是支撐人體的枝幹。盤坐,使人兩足由伸展狀態變為盤曲,減少了真氣的散失,使真氣得以更多的向頭面根結回歸,加強了任督二脈的真氣運行。同時,盤坐時的下肢封閉,又會帶來下座後下肢反射性的舒張。一張一弛,像唧筒一樣加強了兩足之經絡的氣血運行。這樣長期練功的結果,能使兩足逐漸變得柔軟、輕捷。
《道德經》說,歸根曰靜。過去我對此反複研讀,也難解其意。隨著修煉體悟加深,終於感受到其真諦。
頭為根結,足為末梢。當我們以盤坐式練功時,兩足由發散狀變為盤曲,這樣可以一時封閉真氣下行,使真氣更好的集中向頭部根結回歸。頭部根結為生命中樞~神識之居所。神要達到高度入靜,必須要有足夠的真氣量回歸於此,充實於其中。否則,真氣不足,神失所養,必然渙散,就無法實現清靜。我們看到初學者,之所以不能很好入靜的根本原因,就是真氣尚未充足,不能滿足對神識的能量供應。
因此,《道德經》“歸根曰靜”一句話,道出了高度入靜的真諦,那就是真氣源源不斷、川流不息的回歸於腦髓中。修煉要歸根,讓真氣回歸到大腦這個根結中。
盤坐是練靜坐時最常採用的一個姿勢。由於盤坐時兩腿交叉在一起,封閉了不少流向下肢的真氣和血液,可以滿足上半身更充足的真氣供給,因此對更快打通任督二脈有利。但是,初學功者,常常受到腿麻的困擾。本來正練到興頭上,卻因腿麻無法忍耐,不得不提前收功。因此而影響了整個練功進程。
為什麼會出現腿麻?腿麻是因為盤坐的姿勢阻遏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結果。
可是,為什麼初學功者非常容易出現腿麻,而經過長期練功之後,即使盤坐很長時間也不出現腿麻呢?還有,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什麼有時出現腿麻,有時又不出現呢?
同樣在盤坐姿勢封閉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前提下,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就決定於氣血的充盈狀態了。
在盤坐出現腿麻時,我們可以仔細體會一下,腿麻實際上可以分為麻與木兩種感覺。麻,是一種尖銳的、針刺樣的、電流通過般的、比較清晰的感覺。木,則是一種鈍重的、向外膨脹的、模糊性的感覺。麻木的感覺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往往是木的感覺在先,麻的感覺在後。木的感覺比較好忍受,而麻的感覺則難以忍受。
麻的實質是氣不足,木的實質是血不足。木的感覺先於麻出現,是因為血是有形的,最易受阻。而氣是無形的,氣受阻是在血行受阻後,氣失所養所致。人體的血容量相對處於恆定狀態,而真氣量卻是一個變數。因此,盤坐能保持多長時間腿不麻,主要由真氣量所決定。
如果睡眠充足,身體機能處於良好狀態,則真氣充實有餘,就能保持長時間盤坐而腿不麻。若睡眠不足,或身體處於疲勞狀態,真氣量不足時,盤坐就容易腿麻。因此,從另一個方面說,根據盤坐時腿能保持不麻的時間上,還可以間接了解當時的機體狀態。它往往和自身的主觀感受是一致的。就是說,當主觀感覺身體狀態不好,疲勞乏力時,盤坐時也容易腿麻。相反,當主觀感覺精力充沛,身體狀態好時,盤坐時腿也不容易麻。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腿麻的根本原因是氣血不足。
腿麻時採取什麼對策為好?怎樣做才能儘量減少腿麻對練功的影響呢?首先,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良好,真氣化生有源,使真氣旺盛,腿就不容易麻。其次,在身體疲勞、困倦的狀態下,不要勉強練功。應該先睡上一覺,養足精神再練。
在疲勞、困倦狀態下練功,不但容易出現腿麻,而且容易昏沉,練功是無效的。因為練靜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真氣能量的,通過消耗真氣做功,來產生新的、更多的真氣。在機體真氣不足的情況下,勉強練功的結果,會使真氣由於消耗而更加不足,新的真氣無法產生。
如果初學者避開了上述兩種情況,在盤坐時仍避免不了腿麻的話,在中途變換一下姿勢,或略微做一下調整,也是可以的。隨著功力的不斷提高,真氣越發充足,經絡越發通暢,腿麻出現的時間也就越來越晚,甚至坐很久也不再出現腿麻了。
- Jan 31 Thu 2013 03:56
盤坐腿麻與對策 (道本)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