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417)
- Feb 06 Mon 2012 04:03
《辯言錄》
教育鞭策的話叫格言。
規勸告誡的話叫箴言。
應許別人的話叫諾言。
誠懇勸告的話叫忠言。
勸人改錯的話叫諍言。
宣誓所說的話叫誓言。
不滿抱怨的話叫怨言。
坦率表白的話叫直言。
臨走寫下的話叫留言。
去世前留的話叫遺言。
寫在書前的話叫序言。
分別勉勵的話叫贈言。
狂妄自大的話叫狂言。
虛假偽裝的話叫佯言。
婉轉表達的話叫婉言。
討人喜歡的話叫甜言。
誹謗攻擊的話叫惡言。
欺騙臆造的話叫謊言。
沒有根據的話叫流言。
違背事實的話叫謠言。
挑撥離間的話叫讒言。
公開宣告的話叫宣言。
使人進步的話叫良言。
有所寄托的話叫寓言。
坦率表白的話叫直言。
不切實際的話叫濫言。
隨便嬉笑的話叫戲言。
內心傾吐的話叫真言。
令人吃驚的話叫危言。
肮髒下流的話叫汙言。
沒有根據的話叫流言。
不守諾言的話叫食言。
打胡亂說的話叫胡言。
漂亮好聽的話叫花言。
有名的話叫名言。
- Feb 03 Fri 2012 04:00
歷史上的十二個經典遺言
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兮成白虹。
這是戰國刺客荊軻刺秦王前的悲歌。荊軻受燕太子丹所托刺殺秦王,臨行前在易水河畔慷慨高歌,表達了義無反顧的悲壯情懷。
二、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是秦丞相李斯臨刑前對次子說的話。李斯因趙高誣以謀反罪而被腰斬,受刑前發出再也不能回到家鄉牽黃犬打獵的慨嘆。
三、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這是漢代文人孔融的兒女被殺前說的話。曹操借誹謗朝廷罪抓捕孔融,當時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正在下棋,兩個孩子若無其事。面對旁人提及,父親被捕為什麼無動於衷的問話,兩孩子說鳥巢傾翻而卵怎麼能不破呢,最後也被殺害了。
四、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是西蜀皇帝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說的話。劉備興兵伐吳為關羽報仇,卻因輕敵而徹底戰敗,以致在白帝城憂憤而死,臨終托孤予諸葛亮,並告誡其子不要輕視小事。
五、昔袁孝民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這是晉代文人嵇康臨刑前說的話。嵇康擅長鼓琴,行刑前要來古琴,從容地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彈完後感嘆這首曲子將從此絕世。
六、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這是西晉文學家陸機臨刑前的感嘆。陸機常在家鄉華亭野外遊玩,後來打了敗仗為人所讒,被殺前發出仕途險惡、悔恨莫及的感嘆。
七、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
這是南朝宋大將檀道濟被殺前說的話。檀道濟身經百戰,在朝中很有威名,曾自比為萬里長城。後因朝廷疑忌,全家被殺。
八、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宋代愛國詩人陸遊給兒子的絕筆。陸遊一輩子,都為收復失地、還我河山而奔波,到八十五歲時還是沒有見到歡慶的場面,至死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留下千古憾事。
九、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遺言。南宋末年,文天祥受命出使元軍,被扣留,後乘隙逃走,輔佐端宗皇帝招兵轉戰,力圖恢復,兵敗被俘。他在被害之前,作絕筆放在衣帶之間,表達自己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無畏精神。
十、過河!過河!過河!
這是南宋抗金名臣宗澤臨終前的憤呼。面對高宗皇帝的投降行動,宗澤憂憤成疾,他勉勵看望他的諸將,連呼三聲“過河”後帶著一生的遺憾與世長辭。
十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刑場上的遺言。譚嗣同參加了康梁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後拒不出逃,被捕入獄。臨刑前慷慨疾呼,表現了因中奸計導致失敗的遺憾,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十二、蓮(諧音“憐”)子心中苦,梨(諧音“離”)兒腹內酸。
這是清朝才子金聖嘆臨死時對兒子說的話。金聖嘆因對吳縣知縣搜刮民財、盜賣庫糧不滿,與諸生聚合孔廟痛哭以示抗議,被朝廷處以極刑。相傳行刑前其子來訣別,金聖嘆為安撫兒子,吟出這副撼人心魄的生死絕對。
- Jan 31 Tue 2012 04:00
讚美古代美女的經典的十九首詩
一
膚若美瓷唇若櫻,明眸皓齒百媚生。
亭亭玉立柳腰細,說話笑聲燕語鶯。
亭亭玉立柳腰細,說話笑聲燕語鶯。
二
幽蘭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
美目盼兮眉柳葉,巧笑倩兮若吹笙。
美目盼兮眉柳葉,巧笑倩兮若吹笙。
三
山水不厭高與深,沈吟至今青子衿。
呦呦鹿鳴食野萍,憂從中來皆為君。
呦呦鹿鳴食野萍,憂從中來皆為君。
四
薄汗輕衣透瓷膚,楊柳細腰盼美目。
亭亭玉立態婀娜,紅白增減巧施朱。
亭亭玉立態婀娜,紅白增減巧施朱。
五
櫻桃小口杏核眼,顧傾人城唇含丹。
眉宇不畫自橫翠,春蔥玉指如花蘭。
眉宇不畫自橫翠,春蔥玉指如花蘭。
六
以玉為骨雪為膚,秋水為姿詩為心。
燕語鶯聲花為貌,以鳥為聲月為神。
燕語鶯聲花為貌,以鳥為聲月為神。
七
柳葉眉蓉一笑開,萬般風情繞眉梢。
秋水玉肌伴輕風,香腮染赤耳墜搖。
秋水玉肌伴輕風,香腮染赤耳墜搖。
八
露濃花瘦纖纖手,眼波動時和羞走。
霓裳乍入盈盈舞,漸催檀板垂霞袖。
霓裳乍入盈盈舞,漸催檀板垂霞袖。
九
雲堆翠髻整慵容,碧玉不慎落水中。
不是應約與君會,怎能誤來荷花叢?
不是應約與君會,怎能誤來荷花叢?
十
剛被風流沾惹起,怯雨羞雲掩情意。
偎寶親香被人猜,熒熒妙舞抒腰肢。
偎寶親香被人猜,熒熒妙舞抒腰肢。
十一
如描似削身材軟,垂楊雙髻佩環顫。
舉措說話多嬌媚,靨笑春桃容千變。
舉措說話多嬌媚,靨笑春桃容千變。
十二
急趨蓮步筵堂會,輕風香倚釵鳳飛。
乍出花房離柳塢,笑聲清澈露明媚。
乍出花房離柳塢,笑聲清澈露明媚。
十三
章台弱柳昭陽燕,初學嚴妝寶鏡前。
絲管初調耐不住,即攜女友蹴鞦韆。
絲管初調耐不住,即攜女友蹴鞦韆。
十四
唇綻櫻顆榴齒香,雲鬢浸墨頭插絳。
逢君欲語低頭笑,心底驟然溢喜狂。
逢君欲語低頭笑,心底驟然溢喜狂。
十五
翩若驚鴻婉遊龍,纖腰楚楚舞姿生。
環佩鏗鏘泛異彩,婀娜霞映澄塘中。
環佩鏗鏘泛異彩,婀娜霞映澄塘中。
十六
腰如約素肩若削,延頸秀項皓如月。
芳澤無加質呈露,鉛華弗御雲髻結。
芳澤無加質呈露,鉛華弗御雲髻結。
十七
丹唇朗朗眉聯娟,皓齒鮮明瑰姿豔。
柔情綽態語言媚,氣息儀靜體逸閒。
柔情綽態語言媚,氣息儀靜體逸閒。
十八
珠翠輝輝額鵝黃,淡眉纖細彼質良。
皎若陽晨出朝霞,冰清玉潤愧王嬙。
皎若陽晨出朝霞,冰清玉潤愧王嬙。
十九
紫牡丹高貴憂鬱,豔櫻花爛漫淒麗。
紅芍藥熱烈優雅,白百合純淨飄逸。
疏影斜暗香浮動,黃玫瑰嬌弱明豔。
各所長秋菊春梅,燕山雪花大如席。
紅芍藥熱烈優雅,白百合純淨飄逸。
疏影斜暗香浮動,黃玫瑰嬌弱明豔。
各所長秋菊春梅,燕山雪花大如席。
- Jan 25 Wed 2012 04:55
有趣的回應帖 (歐陽雪)
看完樓主的這個帖子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震撼啊!為什麼會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縱橫網路論壇多年,自以為再也不會有任何帖子能打動我,沒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絕倫的這樣一篇帖子。
樓主,是你讓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謝謝你!在看完這帖子以後,我沒有立即回覆,因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覆,會玷污了這網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還是回覆了,因為我覺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後面,留下自己的網名,那我死也不會瞑目的!
能夠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後面,留下自己的網名,是多麼驕傲的一件事啊!
樓主,請原諒我的自私!我知道,無論用多麼華麗的辭藻來形容,樓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夠的,都是虛偽的,所以我只想說一句:您的帖子太好了!我願意一輩子的看下去!
這篇帖子構思新穎,題材獨具匠心,段落清晰,情節詭異,跌宕起伏,主線分明,引人入勝,平淡中顯示出不凡的文學功底,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經典,是我輩應當學習之典範。
就小說藝術的角度而言,這篇帖子可能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實驗意義卻遠遠大於成功本身。正所謂:“一馬奔騰,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樓主真不愧為無厘界新一代的開山怪!
本來我已經對這個討論版失望了,覺得這個討論版沒有前途了,心裏充滿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這個帖子,又讓我對討論版產生了希望。是你讓我的心裏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讓我的心死灰復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顆拔涼拔涼的心!
本來我決定不會在討論版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訴自己這個帖子是一定要回的!這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貼啊!蒼天有眼啊,讓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觀得如此精彩絕倫的帖子!
樓主的話真如“大音希聲掃陰翳”,猶如“撥開雲霧見青天”,使我等網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晴天霹靂,醍醐灌頂或許不足以形容大師文章的萬一;巫山行雲,長江流水更難以比擬大師的文才!黃鐘大呂,振聾發聵!你燭照天下,明見萬里;雨露蒼生,澤被萬方!透過你深邃的文字,我彷彿看到了你鷹視狼顧,龍行虎步的偉岸英姿;彷彿看到了你手執如椽大筆,寫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態;彷彿看見了你按劍四顧,江山無數的英武氣概!
樓主,你說的多好啊!我在討論版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見怪不怪了,但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與同在討論版裏灌水的那幫小混混,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那熟悉的簽名,還有字裏行間高屋建瓴的辭藻。
沒用的,樓主,就算你怎麼換ID都是沒有用的,你的億萬擁戴者早已經把你認出來了,你一定就是傳說中的最強ID。
自從論壇改版之後,我就已經心灰意冷,對討論版也沒抱什麼希望了,傳說已經幻滅,神話已經終結,留在討論版還有什麼意思。沒想到,沒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樓主的風範,我激動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淚。
是啊,只要在樓主的帶領下,討論版就有希望了。我的內心再一次沸騰了,我胸腔裏的血再一次燃燒了。
樓主的話概括扼要,一語道出了我們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根本。樓主就好比討論版的明燈,樓主就好比討論版的方向,樓主就好比討論版的棟樑。有樓主在,討論版的明天必將更好!
樓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讓人感動了。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金錢社會裏,竟然還能見到樓主這樣的性情中人,無疑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
樓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閃電,又好比撕開烏雲的陽光,一瞬間就讓我如飲甘露,讓我明白了永恆的真理,在這個世界上是真實存在著的。只有樓主這樣俱備廣闊胸懷和完整知識體系的人,才能作為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
看了樓主的帖子,讓我陷入了嚴肅的思考中,我認為,如果不把樓主的帖子推上去,就是對真理的一種背叛,就是對謬論的極大妥協。因此,我決定義無返顧的推了!
樓主,在遇到你之前,我對人世間是否有真正的聖人是懷疑的;而現在,我終於相信了!
我曾經忘情於漢廷的歌賦,我曾經驚訝於李杜的詩才,我曾經流連於宋元的詞曲;但現在,我才知道我有多麼淺薄!樓主的帖子實在是寫得太好了。文筆流暢,修辭得體,深得魏晉諸朝遺風,更將唐風宋骨發揚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見樓主的這個帖子,實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看完樓主的這個帖子之後,我竟然發生出一種無以名之的悲痛感~啊,這麼好的帖子,如果將來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該怎麼辦?那我該怎麼辦?直到我毫不猶豫的,把樓主的這個帖子收藏了,我內心的那種激動才逐漸平復下來。
可是我立刻想到,這麼好的帖子,倘若別人看不到,那麼不是浪費樓主的心血嗎?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我終於下定決心,我要把這個帖子一直往上推,往上推到所有人都看到為止!
我現在終於明白我缺乏的是什麼了,正是樓主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樓主那種對理想的艱苦實踐,所產生的厚重感。
面對樓主的帖子,我震驚得幾乎不能動彈了,樓主那種裂紙欲出的大手筆,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開樓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讚賞之情就激長數分,我總在想,是否有神靈活在它靈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餘音穿樑,三日不絕的感受。
樓主,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這個帖子推上去這件事了。
樓主,我支持您!
- Jan 25 Wed 2012 04:54
有趣的留言帖 (歐陽雪)
本人鄭重聲明:
一、本人是文盲,以上內容均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二、此事與本人一點關係也沒有,本人只是來圍觀的。
三、本人在此留言並不代表本人同意、支持或者反對樓主觀點。
四、若本人留言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請管理員及時刪除本人跟帖。
五、因刪帖不及時所產生的任何法律 (包括憲法、民法、刑法、書法、公檢法、基本法、勞動法、婚姻法、輸入法、引渡法、擔保法、商標法、專利法、廣告法、國際法、著作權法、吸星大法、避孕法、選舉法、大奶二奶和諧法、黨國自殺法、今日說法、與台灣關係法及文中涉及或可能涉及以及未涉及之法,各地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條例) 糾紛或責任本人概不負責。
六、如果需要跨國追捕請自行聯絡樓主。
七、此聲明最終解釋權歸本人所有。
- Jan 25 Wed 2012 04:52
陶朱公商訓 (商聖‧范蠡)
陶朱公商訓:
~~ 十二則 ~~
一是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二是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
三是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賈大病。
四是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
六是能討帳~勤謹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適用,任事有賴。
八是能辨論~生財有道,闡發愚蒙。
九是能辦貨~置貨不苛,蝕本便經。
十是能知機~售寧隨時,可稱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親感自生。
十二是能運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 商場教訓 ~~
生意要勒緊,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溫和,躁暴則交易少。
議價要訂明,含糊則爭執多。
帳目要稽查,懶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散漫則必廢殘。
出納要謹慎,大意則錯漏多。
期限要約定,延遲則信用失。
臨事要責任,放棄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儉,奢侈則用途竭。
買賣要隨時,拖延則機宜失。
賒欠要識人,濫出則血本虧。
優劣要分清,苟且則必糊塗。
用人要方正,詭譎則受其累。
貨物要面驗,準由則售價低。
錢財要清楚,糊塗則弊竇生。
主心要針定,妄作則誤事多。
~~ 理財致富十二戒 ~~
勿鄙陋,勿虛華,勿優柔,勿強辨,勿懶惰,勿固執,
勿輕出,勿貪賒,勿爭趣,勿薄育,勿昧時,勿癡賃。
《商訓》是中國古代生意經,作者范蠡。
《商訓》即《陶朱公商訓》,又稱《陶朱公生意經》或《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戰國時代越國人,是越王勾踐的謀士。他在幫助越國消滅吳國後,功成隱退,自號陶朱公,經商理財,富甲天下。後世商人尊他為商祖、經營之神。
他的經商原則“陶朱公商訓”被捧為商人之寶,傳揚海外。陶朱公的經商原則包含了經營和管理的各個層面,以謀士和商祖的奇智曉諭商人們審時度變,預測行情;薄利多銷,長遠經營;質高貨真,誠一致富;出奇制勝,善於競爭;識人用人,善於管理‧‧‧‧‧‧。
一直以來,社會關注的重心都是從商贏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應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訓》用簡單的語言闡述了一個道理:”欲從商,先為人”。待人接物、規矩方圓、誠信為本、勇於決斷,這些不僅僅是為人的品德,更是一個商人成功秘訣。
若為人陰險狡詐,做事不講規矩,只求蠅頭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僅是經商大忌,為人也必生嫌隙。這樣的“商人”最終只能“傷人傷己”。
然而,如今的市場之上,商道不存,俗話說無商不奸,但縱觀中外商賈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這些只想著牟利的老板們應該好好讀讀《商訓》,仔細領悟其中為人從商的哲理。
- Jan 25 Wed 2012 04:51
五字商訓 (商聖‧范蠡)
五字商訓分別為:天,地,人,神,鬼。
天 ~ 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
地 ~ 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
人 ~ 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材,取之有道”。
神 ~ 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為。
鬼 ~ 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范蠡又叫陶朱公。他離開越王勾踐的到齊國之初“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的從事農業生產,由於春秋末年的齊國,處於今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的諸侯國,富有經商天賦的鴟夷子皮,不久便受到商品經濟的感染。決定易農為商,並借鑒朋友計然,其當年向勾踐進獻的治國七策,運用於自己的商業經營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
在下了商海的經營中,他將計然之策運用於商業實踐,大致有五個方面。
首先,他認為市場行情,如陰陽五行,輪迴循環,變動不居;大地時旱時澇,穀物時豐時歉。旱時造舟船,澇時修車馬,以備後乏,這是萬物之理。
其次,知道戰爭要爆發,就要積極做好戰備;了解各類貨物為人需求的時令,才能把握市場行情的變化。
再次,商品價格,瞬息萬變,物價貴到極點,必然下跌,賤到極點,必定攀升。當商品昂貴之時,就應毫不猶豫迅速拋出,視之如糞土而不惜;當商品低廉之際,又要毅然乘時買入,視同珠玉而倍加珍惜。
第四,積貯貨物,務求完好,以防日後滯銷。易腐易蝕的貨物,即使價格再高,也不要長期存留,不能輕易囤積居奇。
同時,水納百川,奔流不息,方能匯成大江大河。貨幣也是一樣,如果讓資金積滯不用,就會成為一堆死錢。只有使它周轉不息,才能變成與日俱增的利潤。
范蠡經商的訣竅,在於運用市場價格變化來掌握供求關係,採取“貴拋賤收”的經營對策。
他說:“貴上極則反賤,下賤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即商品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少了,商品就會積壓,這時就要及時降價推銷。而商品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多了,商品就會少起來,價格就會上升,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要及時把商品拋出銷售,以免積壓。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緊時機,及時把商品購進。
不僅在古代,人們學習范蠡的理財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財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的借鑒作用。
- Jan 25 Wed 2012 04:51
說到痛處,讓人心疼的十二句話
一、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二、以為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見這個世界;以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聽不到所有的煩惱;以為腳步停了下來,心就可以不再遠行;以為我需要的愛情,只是一個擁抱。
三、那些已經犯過的錯誤,有一些是因為來不及,有一些是因為刻意躲避,更多的時候是茫然地站到了一邊。我們就這樣錯了一次又一次,卻從不曉得從中汲取教訓,做一些反省。
四、你不知道我在想你,是因為你不愛我,我明明知道你不想我,卻還愛你,是因為我太傻。也許有時候,逃避不是因為害怕去面對什麼,而是在等待什麼。
五、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心裏沒有被刀子割過,但疼痛卻那麼清晰。這些胸口裏最柔軟的地方,被愛人傷害過的傷口,遠比那些肢體所受的傷害來得深刻,而且只有時間,才能夠治癒。
六、很多人,因為寂寞而錯愛了一人,但更多的人,因為錯愛一人,而寂寞一生。我們可以彼此相愛,卻注定了無法相守。不是我不夠愛你,只是我不敢肯定,這愛,是不是最正確的。
七、如果背叛是一種勇氣,那麼接受背叛則需要一種更大的勇氣。前者只需要有足夠的勇敢就可以,又或許只是一時衝動,而後者考驗的卻是寬容的程度,絕非衝動那麼簡單,需要的唯有時間。
八、生命無法用來證明愛情,就像我們無法證明自己可以不再相信愛情。在這個都市裏,誠如勞力士是物質的奢侈品,愛情則是精神上的奢侈品。可是生命脆弱無比,根本沒辦法承受那麼多的奢侈。
九、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認不清自己,只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給了自己一個錯覺。所以,不怕前路坎坷,只怕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十、生活在一個都市裏,或者愛一個人,又或者做某件事,時間久了,就會覺得厭倦,就會有一種想要逃離的衝動。也許不是厭倦了這個都市、愛的人、堅持的事,只是給不了自己堅持下去的勇氣。
十一、多少次又多少次,回憶把生活劃成一個圈,而我們在原地轉了無數次,無法解脫。總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識的地點,如果能夠再一次選擇的話,以為可以愛得更單純。
十二、如果你明明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你或者選擇說出來,或者裝作不知道,萬不要欲言又止。有時候留給別人的傷害,選擇沉默比選擇坦白要痛多了。
- Jan 22 Sun 2012 03:18
孤獨很深,因為網路很淺 (郭夏美)
網路很淺,孤獨很深‧‧‧‧‧‧
像浮在水面的泡沫。太淺,所以無法觸及靈魂。
開始是在什麼時候,五年前?六年前?
初見時繁花耀眼,然後光影散盡,感到厭倦。
有天早上突然發現,我擁有很多個郵箱,但是沒有人給我寫信。
我和很多不認識的人聊天,但是我想不起來聊過什麼。我到很多地方註冊了會員,但是忘記了密碼。
我厭倦網路,是因為它太複雜。
在網路上,你可以去看,可以去想,可以去記憶,可以去相信,但是不要試圖去擁有。
那是一個虛無的世界,沒有什麼東西真正屬於你。
一直以來,我去過的網站,只有可數的幾個。通常打開電腦,沒有新的郵件,於是嘆口氣,放上一首歌,去看文章,自己的,別人的。
有的時候會發篇短文。大多時候只是看,心裏暗暗點評,但不說話。
網上有太多地方可以去,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又太多歌曲可以聽,有太多遊戲可以玩兒。
可是我為什麼要上網?
如果除去為了工作和學習,還有原因的話,那又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日日夜夜的泡在上面,為什麼有的人會將一些虛幻的數字文字視為生命。
不管你開心還是悲傷,不管你蒼老還是年輕,不管你無聊還是充實,你都可以去上網。但是你不可以孤獨。
網路可以讓開心的人悲傷,讓悲傷的人開心;也可以讓開心的人更開心,讓悲傷的人更悲傷。但是它只能讓孤獨的人更孤獨。
我知道,不管我上網去哪裏,不管去做什麼,其實我不過是在等待、或是懷念,自己的世界。
但是不可以離開,因為要依賴它所傳達的訊息。它無法讓我真正的悲傷,它無法讓我真正的快樂。
因為歸根到底,那只不過是一堆文字符號和數字。
只有一個人才可以讓一個人悲傷,只有一個人才可以讓一個人快樂。
網路,那是薄冰上的行走,泡沫上的舞步。
- Jan 22 Sun 2012 03:15
人性的總結
1、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2、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壞的習慣,認為一個人好時,就會愛屋及烏,認為一個人不好時,就會全盤否認。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
5、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婚姻的殺手有時不是外遇,而是時間。
7、當你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8、學習要加,驕傲要減,機會要乘,懶惰要除。
9、童年的無知可愛,少年的無知可笑;青年的無知可憐;中年的無知可嘆,老年的無知可悲。
10、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衝突,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11、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謊言;當一個女人厭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真理。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錢給一個人,你會令此人變成壞人。
13、現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產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14、敵人變成戰友多半是為了生存,戰友變成敵人多半是為了金錢。
15、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
16、天才失敗了就是蠢才!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虧而佔大便宜,而99%的人是佔小便宜吃大虧。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源於那1%。
18、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19、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劍客,必有一強,三角戀,必有一傷。
20、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21、人的成長要接受四個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師、書籍,社會。有趣的是,後者似乎總是與前面三種背道而馳。
22、經營自己的長處,能使你人生增值;經營你的短處,能使你人生貶值。
23、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麼清晰可見。
24、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業裏,你也長不成大樹。果真如此,不如歷經風雨,把自己培養成名貴花卉。
26、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27、怕爹是孝順,怕老婆是愛情。
28、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29、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楣的位置。
30、我們可以躲開大家,卻躲不開一隻蒼蠅。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33、任何一個傻瓜都會引誘一個姑娘;但是知道怎樣離開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所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35、企業一定要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溜不掉的獨特資源。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說了實話。
37、真誠並不意味著要指責別人的缺點,但意味著一定不恭維別人的缺點。
38、人的本性就是貪婪,但沒有貪婪社會就不會進步。
39、戀愛是想一個人的心,婚姻是拴一個人的心,愛情是吞一個人的心。
40、最好的進攻就是進攻自己。
41、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拿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手壞牌。
42、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利。
43、競爭,其實就是一種友誼,在對手的幫助下提高你的聰明度,害怕競爭的人已經輸給了對手。
44、錢可以幫窮人解決問題,卻幫富人製造問題。
45、把愛情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冒險;把愛情投資在許多人身上,危險。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個月收入數字。
48、一個人想平庸,阻攔者很少;一個人想出眾,阻攔者很多。不少平庸者與周圍人關係融洽,不少出眾者與周圍人關係緊張。
49、婚後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51、“危機”兩個字,一個意味著危險,另外一個意味著機會,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現出來,是人才體現出來,是蠢才顯現出來。
- Jan 22 Sun 2012 03:13
奇特的十個漢字
一、最色的漢字“姦”
這個字讀“奸”,好似奸的異體字。《說文》解釋為“私”,“竊”的意思。常言道:“三個女人一台戲”,這個字充滿了色情和曖昧的情調。
二、最滑的漢字“鱻”
三條魚,味道鮮美。這個字讀作“鮮”,同時,也是鮮的異體字。原指生魚,解釋為“新鮮”,“明麗”的意思,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
三、最鬧的漢字“猋”
這個字讀作“標”。三條狗糾纏在一起,象形字,表示狗奔跑的樣子,引申一步,是迅速,飆升的意思。
四、最頂的漢字“麤”
這個字讀“粗”,也是“粗”字的異體字。從字形上看,一頭大鹿兩頭小鹿,緊緊地頂在一起,似乎彼此混攪,非常有力氣。可是,實際只表達了動粗的意思。
五、最牲畜的漢字“羴”
這個字讀“山”,也是“膻”的異體字。掉進羊群裏還能聞見什麼好味道啊?臊氣!有句成語叫做“趨腥附膻”,所謂“膻”就是羊肉的味道。
六、最敏感的漢字“毳”
這個字讀作“脆”。三根毛指的是毛髮。醫學上專門有“毳毛”一詞,指人體表面除頭髮、陰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既然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代替人體傳遞冷熱寒暑的細膩感覺。
七、最殘忍的漢字“蠱”
這個字讀“古”。古人把許多有毒的蟲子聚集到一起,讓它們彼此吞噬,互相殘殺,最後剩下的就是“蠱”~這玩意性情殘忍,毒性最烈,放在食物中,足以致人死命。
八、最昂貴的漢字“贔”
這個字讀“必”。“貝”就是錢,一上兩下三個“貝”字落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樣子。俗話說得好,飯好吃,錢難賺。金錢,名位所在,必然削尖腦袋往裏鑽,怎能不發呢!
九、最土的漢字“垚”
這個字讀“堯”,形容山高。並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中,每個字都可以擺成品字結構,都能衍生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漢字。雖然是一副土頭土臉的模樣,但是核心是霄拔巍峨,直插雲霄。
十、最具力量的漢字“犇”
這個字讀“奔”,也是“奔”的異體字。一頭牛就力大無窮了,何況三頭牛列隊一起前進,那力量不言而喻了。這個字實際是“奔跑,急匆匆”的意思。
- Jan 22 Sun 2012 03:09
相由心生
在看相玄學中“相”的意義一般是指面相,也概指整個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說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這裏的“相”不是指一時相貌的改變,而必須從長期的角度來理解。
流傳甚廣的裴章的故事便是如此。在《四庫全書》(康熙版)中關於看相的內容有這樣的論述,如“七尺之軀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另有:“未相人之相,先聽人之聲,未聽人之聲,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觀人之心”。
其實道理十分簡單:心念即生,必然影響身體,比如愉快,心裏舒暢,神清氣爽,遇事便達觀寬厚,便有助氣血調和。氣血調和,五臟得安,功能正常,身體康健。
而此又反之影響心態。良性循環,自然滿面光華,一團和氣,雙目炯炯,神采飛揚。讓人看了眼前一亮。反之,若總是攻於心計,或鬱鬱不舒,自然凡事另眼而觀,無法如常人言笑。
如林黛玉,遇到點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長久如此,氣不舒,血不暢,營無養,衛無充,五臟不調,六神無主,如此身體狀況,臉上青黃臘瘦,暗淡無光,表情也常是蹩做一團,雙目無神,半死不活,等等,讓人一見就鬱悶,起碼不舒服,人緣自然也就差得遠了。
所以,身體髮膚,既然受之父母,但這張臉讓人看後是何感覺,還要發於一心。日久則生是相,並非相家妄論。快樂是一種意念,存在於自身,而並不靠別人贈與。無論處於何種變化,多少種煩惱之中,會不會被煩躁包圍,選不選擇微笑面對,偏偏與別人無關,而取決於自己,因為相由心生,皺紋來源於心的糾纏。
【相由心生】的典故:
裴章,山西省河東地區人,他的父親與神僧曇照法師極為友好。曇師精於相術,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的功名事業,一定很有成就。
裴章二十歲時,娶妻李氏,隔年裴章到太原作官,妻子則留在家中。數年後,裴章又遇見曇照法師,曇師十分驚訝的說:「多年以前,我看你是顯貴之相,現在怎麼變了呢?過去你的天庭飽滿,現在怎麼天庭有傾陷之象呢?過去你的地閣方圓,現在怎麼地閣尖削了呢?再看你的掌心有黑氣盤繞,恐有不測之禍,宜謹慎防範。你的相變得這樣多,不知做了什麼缺德的事?」
裴章聽了,自己反省數年來的所作所為,只有在太原與女人私通,算是有違倫理,其它並無做出有虧良心的事。曇照法師嘆了一口氣說:「你本來有美好的前程,奈何不知珍重,與別的女人行淫,你這樣自己摧殘福德,實在太可惜。」過不多久,裴章真的如曇照法師預言有災禍臨身。有一次,裴章在浴室洗澡,他的部下進入行刺,刀中腹部,五臟盡出而死。
- Jan 22 Sun 2012 03:08
挖掘你的潛能
人的潛能主要是指心理能量、大腦潛力。許多事實表明,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從生理角度而言,人的身體潛能存在一個限度;但是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心理潛力卻是無法想像的。
首先,人的腦力活動是個偉大的奇蹟。
人的大腦有成百上千億的零件組成,具有極大的貯存量,可以在每秒鐘接受十來個信息。一個信息單位叫做一比特,人腦的容量有一百萬億個比特,這還是較為保守的估計。這一百萬億個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裝下全世界所有圖書館的藏書內容。
一個人若把自己一生耳聞目睹的全部信息,各種事情,一一寫下來,即使一天寫二十四小時,大約要寫二千年之久,還不一定能寫完。何況人類還有潛意識,有許多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微妙感覺和印象!
實際上,普通一個人能夠表達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頂。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只用了自己大腦的30%的功能,而一般人則連10%都不到,絕大部份腦細胞仍處於待業狀態。
而且人腦不同於機器,使用久了會有磨損,而是越來越好用,就像有人學外語,一旦掌握了一兩門外語,再學第三門外語就會容易許多。
第二,人的潛能另一種表現是自暴自棄。
人們在選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與人交流思想感情方面,也有巨大的潛能可以開發利用。這種潛能可以從人們,對自主神經系統的新的理解中顯示出來。
因為人的言談舉止、交際水平,和心律、血壓、消化器官運動以及腦電波,都可以受到精神力量的控制和影響,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身離黃泉路不遠,但一旦心態積極和精神振作,決心與病魔作鬥爭,該作什麼就專心致志地作什麼,最後竟會創造奇蹟。
正因為這類事例世界各國都有,並有案可查,科學家們正在預言: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人體有能力使自身再生。這不是指醫學手段的新發展,具有了在人體內更換各種零件的技術,而是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第三,人的感覺能力很強。
人們平時所注意到的信息,只是本身可以感覺到的,無數信息的一小部份,遠遠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覺能力。
很多人總是以為自己天生就笨,比不上人家,所以就自暴自棄。誠然,智商的高低是影響一個人事業的重要因素,但事實上很多人缺乏對自己的充分的認識。自己的能力究竟怎樣,自己究竟能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很多人對此問題是一無所知的。很難想像,一個不“自知”的人怎麼能“自信”地面對生活呢?
貴在“自知”,就是要充分認識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就像挖掘一個無窮盡的金礦一樣;然後,你才能自信地奔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 Jan 16 Mon 2012 04:00
清敬和寂 (郁乃)
清敬和寂,是日本茶道文化從古至今的精神,也是茶道的俗世倫理觀和重要的文化理念。
清敬和寂一詞,源出於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的茶道觀。在《數奇者名言集》和《茶事集覽》等日本古書中,都有記載。珠光是個出身於南部地區的佛寺僧人,二十五歲時來到京都,在三條附近隱居。視茶為友,以茶為樂,修身養性。
清敬和寂,是日本茶道古今不變的真諦,是被世俗社會所尊重的茶道文化理念。追尋其字源,在佛典中有「苦寂滅道」的四字真諦;而在古典漢學書中,也常可見「六和敬、清寂」等用詞造句。珠光所倡導的「清敬和寂」,與這樣的中華古漢語詞句,語意相近,形成了日本四字成語,日文稱「四字熟語」。
在漫長的日本茶道文化歷史發展中,「清敬和寂」,做為一種精神和理念,一直被傳承下來至今。「清敬和寂」與珠光之後的日本茶道,奠定人利休所提倡的「一心」理念,有著承前啟後的茶道創新精神。在清敬和寂中,才能持「一心」修行。這是禪學意境上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唯一準則,有相的「清敬和寂」歸於無相的「一心」中。
「清敬和寂」做為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被通俗地接受並理解。
比如「和」意喻著主人和客人間的和氣,茶室中名分上有茶師和茶客之別,但實際上的會話交流等言行中,是沒有賓客之分的和諧氛圍。這種和氣的更深一層,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認可和尊敬。無敬不生和。「清」則是要求茶席中,茶師和茶客「心」的單純。塵心俗念太重的人,是不能感受坐落茶席時的忘世去俗的境界,只有心清氣和後,才能感悟到所在世界和生命的寂靜,才能看到「我」。
「清敬和寂」的宗旨,是心身合一,簡單快樂,一心不亂地臨世對人。這是對茶師也是對茶客的精神引導。茶師要保持茶席和茶庭的清潔規整,一日一掃,整理整頓,對各種茶器茶具等一物一件要善用珍惜。
而平常人在俗世的日常衣食住行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瑣事,都需要一心不亂地認真專注去處理,比如打掃居所衛生,比如善待一個茶杯、一雙筷子,比如愛身邊的家人、愛自己等等。
「一心」得悟茶道真諦,「一心」也得悟生命真諦。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人與境,在相互和諧中形成有序的一體感。得悟「一心」之無相之禪境,從而洗滌俗世塵心雜念,得以返璞歸真,得以空明平和安寧。
從佛學典籍中,可以常見到涅槃、寂靜、寂空、寂滅等詞句,日本的茶道文化,將這些佛法理念,以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去詮釋感受。所謂的「空寂」,所謂的「空無」,都是一種境界中的「無中生有」。「無」中蘊藏著「有」,「無」是萬象初始。「寂滅」是一種生的開始,更是一種百流歸海的無限中,新「有」的誕生。
在日本古籍《寶藏論》中所闡述的「道始生一,一生無為」、「溷沌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四象生八道」之理念,與中華的道學理念十分相近。因此,日本的茶道文化,受其禪學影響極深,而禪學又與中華的道學思想相通相融。
由「清敬和寂」的理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社會文化的種種現象,了解流傳至今的日本人的神道宗教觀,從而解讀現代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精神層面和心理深度。
- Jan 13 Fri 2012 04:10
茶聯
茶聯,乃是我國楹聯寶庫中的一枝奪目鮮花。相傳最早始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自唐至宋,飲茶興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聯的出現,至遲應在宋代。
但目前有記載的,而且數量又比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鄭燮為最。清代的鄭燮能詩、善畫,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寫過許多茶聯,如下: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雷言古泉八九個,日鑄新茶三兩甌。
山光撲面因潮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近代茶聯更多,現擇錄部分如下:
為愛清香頻入座,欣同知已細談心。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四海咸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
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美酒千杯難成知已,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茗外風清移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菜在街面賣,茶在壺中吐香。
龍井雲霧毛尖瓜片碧螺春,銀針毛峰猴魁甘露紫筍茶。
疑成雲霧頂,飄出晨露香。
剪取吳淞半江水,且盡盧仝七碗茶。
四方來客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陸羽搖頭去,盧仝拍手來。
佳餚無肉亦可,雅談離我難成。
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
禪榻常閒,看裊裊茶煙隨落花風去;遠帆無數,有盈盈軌水從罨畫溪來。
秀萃明湖,遊目頻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飲一盞新綠,染滿身清香。
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揚落花風。
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
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 Jan 10 Tue 2012 03:59
詠茶詩
在古老的歲月裏,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優美的茶葉詩詞。
我國狹義的茶葉詩詞是指“詠茶”詩詞,即詩的主題是茶,這種茶葉詩詞數量略少;廣義的茶葉詩詞不僅包括詠茶詩詞,而且也包括“有茶”詩詞,即詩詞的主題不是茶,但是詩詞中提到了茶,這種詩詞數量就很多了。
我國的廣義茶葉詩詞,據估計:唐代約有五百首,宋代多達一千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總數當在二千首以上,真可謂美不勝收、琳瑯滿目了。
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月團即茶餅)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甦息否?
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莺。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嚐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松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 Jan 07 Sat 2012 03:57
茶之七品會其真
茶,盡斂苦澀,散發清香。茶之七品會其真!
~一品其形~
每一款茶都有其獨特的外形和色澤。如龍井之光滑、扁平、挺直,呈糙米色;碧螺春之卷曲成螺,滿披白毫,色澤碧綠;鐵觀音的顆粒狀,色澤青蒂綠腹等。
~二品其藝~
泡茶技藝,是對水質,水溫、沖泡時間的掌控,對茶具的選擇,對泡茶環境的佈置及沖泡方式的把握。靜觀那行雲流水的茶藝,就令人脫逸超然。
~三品其香~
細聞幽香,不同的茶會有不同的香味。鐵觀音馥郁的蘭花香,普洱茶的千年陳香,綠茶的悠悠清香。乾茶香清,茶湯香真,涼後香冷,輕聞茶香令人心醉神怡。
~四品其味~
茶的種類繁多,基本的就有六大茶類,其茶湯的滋味各不相同。白茶的清淡,綠茶的鮮醇爽口,烏龍茶清香雅韻,紅茶的濃釅綿長,款款都令人回味無窮。
~五品其美~
茶不僅美在其外形,還美於其乾茶的顏色及湯色之美。綠的自然,猶如掬一抹春色於杯中,黃的濃豔似琥珀,紅的宛如盛開的玫瑰,輕啜一口,細細品味那苦澀回甘的感覺,心變得寧靜而自然。
~六品其源~
每一款茶的名字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故事。每一款茶都可尋根探源,品其源,品的是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七品其韻~
一盞香茗訴春秋,聞香品茗,香中有味,味中有香。茶之韻當在茶之外,是一種讓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是一種品茗境界的升華。
七品其茶,陶然自樂,怡然茶中!
- Jan 01 Sun 2012 04:08
婚姻有一種宿命和運氣
你以為嫁個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男子漢就提心吊膽嗎?未必;你以為嫁個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男人就穩妥嗎?未必;你以為事業有成,財大氣粗的男人都沒有立場嗎?未必;你以為把老婆孩子放在掌心的男人就忠心耿耿嗎?也未必‧‧‧‧‧‧
細細琢磨,這個問題其實就像“做什麼生意能賺錢?”,“買什麼股票會升?”一樣,充滿了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生活中實在有一些讓我們恍然大悟的事,我們原以為這就是他的秉性,多少年後,才發現他還有另一種秉性。
有人說,人其實是一種水,置於方則方,置於圓則圓。可見人的性格、思想有相當一部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古語云:時位移人。時間的流逝,地位的變遷,財富的增減都會使人“隨機應變”。其實,人更像是球桌上的球,一生當中會遇到許多意外的碰撞,人會因為意外的“作用力”而轉變了方向。
在今天,瞬息萬變的社會,仍是絕大多數的男人站在前台,他們最先感受到外部的變化,也容易先被外部的變化所左右。
人是善變和難以把握的,指望一雙肉眼怎麼能洞悉十年,二十幾年以後的一個人?婚姻好像是一次航行,選個好伴,選個好天上路,但路途中的一切都不可預料,也許會在風暴之後重新風平浪靜,也許像《泰坦尼克號》會在冰海遇沉。
婚姻中也許有一種宿命和運氣。婚姻沒有固定的模式,放心的男人額頭上沒有標籤。再說,還有一句俗語:一物降一物。男人能重新塑造女人,女人也能重新塑造男人。同樣一個男人,找到不同的女人結果也許不一樣,反之,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尋找伴侶之前,不必考慮哪一種是最放心的,只要自己覺得合適,那就上路吧。可是,別忘了,即便是嫁了自己以為放心的男人,也不應該“一嫁永逸”,因為未來的日子是在大海中揚帆遠航,隨時都會有意外情況,還需要自己不斷地努力和把握,好好地當個舵手。
- Dec 29 Thu 2011 04:11
從量子物理到修行
超距作用是指在兩個“同謀”粒子間,無論互相距離多遠,只有改變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另一個粒子的狀態也會馬上改變。這種現象早先在ERP佯謬(EPR paradox)思惟實現中被提出,於一九八二年由法國物理學家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的試驗首次證明。
對此結果人們首先想到的解釋是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定律被攻破了,超光速是存在的。但同謀粒子間互動的即時性和距離無關性仍使人們深深迷惑:豈非兩個粒子還能知道彼此的間隔,並隨時調整信息的傳佈速度?這時,物理學家大衛‧玻姆(David Bohm 1917-1992 )給出了獨到的解釋。
David Bohm 是古代全息理論之父。什麼叫全息呢?比方一張照片,裏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本來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很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全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全息論的中心思維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宰割的、各部分之間嚴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門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全息理論很好地說明了超距作用的原理。為了便於理解,玻姆用“魚缸裏的魚”來做比方:在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兩台相互垂直的攝影機“觀察”魚的運動,圖象直接在兩台電視機上播放出來。在電視機裏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魚分別作著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遊動。如果其中一條魚的狀態改變了,另一條魚的狀態也立刻隨之改變。
玻姆以此開展對超距作用的解釋:“兩個同謀粒子應該被視為,同一個六維現實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彼此接觸,毫無因果關聯;而實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互相關聯的方式,十分相似於上面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因此廣泛地說,隱秩序必須被擴大到一個高維事實,這個高維準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包括全部俱備其全體‘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捲入與展出,其維數實際上是無窮的。”
在玻姆所構想的宇宙的本體論圖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捲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用簡略的話說,就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三維物質世界的獨立個體,實際上是更高維整體的一個投映,我們因為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為了更進一步解釋,我們不妨假想一種二維世界的生物,他們所能感知和理解的都僅限於二維世界。
同樣是上文的那個魚缸,假設有六個二維生物分別處於魚缸的六個面,觀察描述魚的運動。當然,他們不能像三維生物那樣,從魚缸的一個面直接“穿行”到另一個面,他們只能沿著魚缸的表面,從一個面“繞行”到另一個面。而且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繞了圈子,在他們看來,從魚缸任一面到其它面的空間是平坦的,他們所抉擇的是最短距離路線。而他們在相距那麼遠的六個地方,所分別看到的魚,天經地義的,是六條不同的魚。
而後他們發現,在某兩個地位觀察到的兩條魚之間,存在著超距作用:其中一條魚向某個方向遊時,另一條魚就向反方向遊;當他們對魚施加影響,使其中一條魚忽然改變運動狀態時,另一條魚也立刻改變運動狀態。它們之間彷彿有某種看不見的聯繫。
二維生物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正在困惑之時,一位能直接看到三維事物的智者(二維生物可能把他稱作:“佛”),出現了。智者決議告知他們真相,但苦於二維生物無法理解三維事物,所以只能把真相轉換成二維世界的語言來表達。
智者甚至不能應用“正面”、“反面”、“上面”、“下面”這樣的詞,因為這實際上已經引入了第三維。對於二維生物來說,固然“上”、“下”、“左”、“右”這樣的概念是可理解的,但這些僅限於二維的“面”中。“面”就是他們所能感知的全部空間,在他們看來,所有空間都是平坦的,諸如“正空間”、“反空間”、“上空間”、“下空間”、“轉折的空間”等概念是無法理解的。
於是智者只好說:“你們雖然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許多條魚,但實在那些都是假象,真實的情況(實相)是,魚只有一條。”在描述魚的運動時,由於智者不能直接使用三維的語言,為了不以偏蓋全,又必須統籌六個面的觀測結果。於是智者說道:“魚既是向左遊的,又是向右遊的;既不是向左遊的,又不是向右遊的;既是向上遊的,又是向下遊的;既不是向上遊的,又不是向下遊的。”
這樣的表述讓二維生物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但智者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表達辦法。有較聰慧的二維生物追問:“你說的這些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都只是假像吧?真相到底是怎麼的?”智者只好回答:“不可說,不可說”。意思是三維的事物是無法用二維的語言準確表達的。
把上面的闡述推廣利用於三維世界生物,不難發現人類理解和表達更高維度事物,存在著同樣的艱苦。準確地說,人類所處的世界並不是三維的,只是人類所能直接感知的範疇被侷限於三維而已。比如人類對於想像一個六維的物體(注意:不是六面體)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能想像出來的,肯定不是地球人)。
David Bohm 不僅用他的理論來解釋量子躍遷,與ERP關聯等量子力學現象,而且用它來解釋宇宙的演變,和人類意識等一系列科學與哲學困難。事實上,玻姆自己在發現全息技巧前,已對佛教華嚴宗理論有著無比深的成就,其全息理論恰是《華嚴經》“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一句的極好印證。底下就試應用這種理論,來揭開東方宗教神秘面紗的一角:
一、得道高人們的“不可說”境界。
所謂“不可說”,實非沒有具體可說,而是高維度的現象,無法用低維度的語言文字表白。但如果以為高維度的景象相對無法抒發則是過錯的。猶如二維生物的語言無法描述三維,但三維生物自己的語言,則能正確描寫三維世界一樣,更高維度的生命,絕對可能具有描述高維度現象的語言。這種語言,精確地說應叫做信息載體,是三維生物難以設想的。
好比拈花微笑的典故中,佛祖拈花示眾,眾皆沉默,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於是佛祖就將衣缽傳給了迦葉。有人會想,佛祖怎麼曉得迦葉確切理解了他的意思?也許是瞎貓撞到死耗子也說不定呢?禪宗這種擇徒傳法的方式也太不謹嚴了吧?實際上,佛祖並非只是做了一個拈花的動作罷了,他同時還向在場世人發出了一條信息,而只有迦葉能接受並解碼這條信息,所以迦葉破顏微笑了。
佛祖說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留神一個“傳”字,這表明有三種可能:(一)心與心之間傳遞信息須要一種載體。這種載體是什麼呢?就是高維度的語言。禪悟被稱為頓法,就是由於它摒棄了低維度的語言文字,直接以高維度的語言作為教養工具,所以它能直契根源、速超勝地就難能可貴了。(二)禪不需通過媒體,而直接應用超距作用傳授。(三)以上兩種方式並用。
二、神 (為便利起見,以下把神、仙、佛等都統稱為神)。
神實際上是一種高維度的生命體,一“個”神和一“個”人在數量級上有著極大的差距。某科幻小說對此有段出色的比喻:一個人死後見到了神,他問神:“你是一個嗎?”,神說,我難以回答你這個問題,就如一個單細胞的綠藻問一頭有上億細胞的大鯨:“你是一個嗎?”,大鯨該怎麼回答它呢?
神的分身和化身才能亦可由此得到解釋:把神想像成一個超高維度的生命體,則其千千萬萬的分身和化身,就是其本體在不同的三維空間上的投影;三維空間對三維生命體來說就是全部,但對於更高維度的生命體來說,只是高維度空間的一個“面”,就猶如三維立方體的一個二維平面一樣。在高維度的層次上看,神的分身只是一個投影,是空幻不實的;但對三維生命體來說,每個分身都是絕對真實的。
神也有高低之分,不同層次的神處於不同的維度,他們的神通能力和分身化身的個數,與其所處維度數成正比。低維度的神也很難理解高維度的神,就像二維生物難以理解三維世界一樣。《法華經》云:“諸佛智慧,甚深無窮,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即此義也。
三、滿天神佛的大宇宙圖景。
神並不是大宇宙的最高存在,在他們之上還有他們無法完全理解的“源”(中國稱之為“道”,印度稱之為“梵”),一切眾生都是從“源”化生的。據此我們可構想出一個“人~神~源”的大宇宙圖景。從究極意義上說,只有居於最高維度的“源”是獨一真實的本體(實相),所有神、魔、人、鬼等都是“源”在較低的不同維度上的投影。
所以東方宗教說“假、空”,說一切都是假幻,是不存在的;但又說“真空不空”,即宇宙並非什麼也沒有,一切假幻都來自一個相同的、最高的本體。東方宗教還說“無我”、“無生”、“無死”,意即“我”只是“源”的一個投影、一個假象,無論“我”如何改變、如何生生滅滅,本體的“源”是不生不滅的。這就是歸一論和一神論的根據。有對於此的比喻良多,如宇宙是大海,眾生是海面的波浪;宇宙是個大生命,眾生是其肢體等等。
因為“源”與眾生之間相距的維度數瀕臨無窮大,三維世界眾生的行動看起來是完全獨立、毫無關係的,但事實上,無窮多個眾生的各種運動,是“源”的一個運動在三維世界的無窮多個投影,只因數目級過於宏大,眾生無奈難懂得其一致性。
為便於闡明,再回到先前魚缸的例子:當處於魚缸頂的二維性命看到魚向右遊時,位於魚缸右側面的二維生命將看到魚“變大了”。這兩種觀察結果並不存在顯明的相反或類似性,因此很難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假如進一步,把六面體的魚缸換成正二十面體的魚缸,則“魚”的數量跟運動方法也隨之增添到二十。
個別來說,相鄰的兩個面視察結果相近;相對的兩個面觀察結果相反;既非相鄰又非相對的兩個面的察看成果,則可能看起來是完整獨立、毫無銜接的。
把正N面體的面一直增長,同時斟酌魚不是程度或垂直遊動,而是以任意角度向任意方向遊動的情形,則既不相鄰又不絕對的兩個面的觀察結果,的差別將變得更大。最後當N到達無限大時,正N面體變成了一個球體。這時二維世界的面都變成了,球體名義上的無窮多個點,從無窮多個點觀察到的魚的活動有無窮多種,而要得悉所有運動背後儲藏的真相,必需把無窮多個觀察結果,彙總起來做統計剖析,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處於高維度的智者基於對不同“點/面”的觀察,創建了多種學說、編寫了不同的教材,於是湧現了形形色色的宗教門派,和車載斗量的經書典籍。各教派的實踐既有雷同點又有相異點,甚至統一派別的經書也有相互抵觸的處所,二維生命們為此爭辯不休,無所適從。
只有極少數敢於探究真諦者,仍不滿意於浩如煙海的典籍,他們得到了智者的真傳。智者對他們說:“來吧,跳出你們所處的世界,到更高層次的世界來,你們就能看到一切的本相。”經由不懈的盡力,他們勝利了,擺脫了二維世界的約束,直接看到了三維世界的事物。這時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個球體魚缸,而在魚缸裏遊動的,只有一條魚。
四、修行的目標。
對超距作用的深刻懂得,更有助於我們理解東方宗教,激勵人們修行的真正目的。超距作用的一大巧妙特色是,對同謀粒子之一施加影響使之狀態轉變,另一粒子的狀態也會即時改變。即改變高維度物體在低維空間的某個投影的狀態,也會改變另一個投影的狀態,並對高維度的本體產生微妙的影響。
從這個意思上說,低維度的投影也有其實在性。因而佛教又說:“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眾生都是“源”的投影,所以改變眾生之一的狀態,也會改變其它眾生的狀態,並對“源”的狀況發生奧妙的影響,古之所謂“一念善,則天地間多一分祥和;一念惡,則天地間添一分凶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成佛道,九祖得超生”即超距作用之體現是也。
如果絕大局部眾生都趨勢於同一種狀態,那麼毫無疑問地,“源”將受眾生的影響而向某個斷定的方向運動。這便是東方宗教勉勵修行的實質起因:仙佛背負的使命,是通過教化眾生,使眾生一起向一個方向努力,從而終極把大宇宙的本體“源”調劑到某種最佳狀態。得道者越多,對“源”的影響力就越大,剩下的眾生就越輕易被“拉向”準確的方向,甚至能夠不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回歸到“源”,最後達成一切眾生同成佛道的理想。
由此可知,那些出家修行的人、閉門讀經的人,他們絕非如凡夫所說的,對社會毫無奉獻的寄生蟲,而是忘我的先行者,他們改變本人身心狀態的同時,也使其餘眾生的身心狀態產生了微妙的變更,使越來越多迷途的人,心靈中感觸到“源”的號召。他們是可敬的人。
- Dec 23 Fri 2011 04:07
古代官員的教子之道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齊家則是家庭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官員的一言一行,對國家、對社會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因為如此,官員們的教子之道便會成為人們教育子女的重要參考模式。
~諸葛亮: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諸葛亮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了擔憂。他在給其兄諸葛瑾的信中曾說道:“諸葛瞻今年八歲了,十分聰慧可愛,但我又擔心他過於早熟,最後成不了大器!”可見,諸葛亮十分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問題。
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曾經在給後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此外別無積蓄,而這些也足夠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證在我死後,家裏家外都不會留有多餘的財產,不辜負陛下對我的厚恩。”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司馬光:儉樸~
北宋司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儉樸”二字。當他看到兒子在讀書時用指甲抓書頁,便耐心地教導他要愛護圖書。司馬光雖官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卻十分節儉,他訓誡兒子“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時刻提醒他們要以儉樸為美,切不可奢侈腐化。在司馬光的教誨下,其子司馬康從小便以儉樸自律,勤奮好學,後來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顏之推:讀書為上~
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官至給事黃門侍郎,他對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著“讀書為上”的原則。北齊滅亡後,顏之推被迫舉家遷徙到長安,朝無祿位,家無積財。
面對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魯問道:“現在我們既沒有朝廷的俸祿,也沒有積蓄的財產,我們就應當盡全力勞作,來養家糊口,但您卻經常督促我們學習,讓我們勤習經史,可是您知道嗎,我們做兒子的,不能供養雙親,心裏感到非常不安啊。”
顏之推聽罷,語重心長地說道:“做兒子的把供養雙親的責任放在心上是對的,但做父親的更應該用學到的知識來教育子女。如果我的豐衣足食,是用你們放棄學業換來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覺暖。只要你們能夠努力讀書,繼承祖上的基業,即使是粗茶淡飯、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願的。”
~李晟:“西平禮法”~
李晟是唐德宗時期著名的大將,雖為一介武夫,卻從未忽視對子女的教育。李晟的女兒許配給吏部尚書崔樞為妻。一次李晟做壽,其女也從婆家趕來為父親慶賀。酒宴中,一個侍女來到女兒身旁耳語了幾句,女兒聽後似乎極不耐煩,但依舊與客人們推杯換盞,談笑自若。後來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兒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兒就又回到了宴席上。
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覺得其中必有緣故,便招來女兒問個明白。女兒答道:“剛才侍女來報,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場小病,我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聽罷大怒,對女兒說道:“你真是個沒有教養、不懂禮儀的女兒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為媳婦,就應該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孝敬公婆,這才是我李家知書達理的女兒啊。”
於是,女兒聽從了父親的訓教,急忙趕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會結束後,親自來到崔家看望親家,同時對自己疏於對女兒的管教,表達了深深的歉意。李晟教女的故事在當時傳為美談,由於李晟曾被封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時人稱為“西平禮法”,成為一時的表率。
~柳氏家族:家法嚴謹~
唐代柳公綽一門顯貴,柳公綽與其弟柳公權、其子柳仲郢、其孫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嚴謹聞名於世,柳氏家法成為時人教育子孫的榜樣。柳公綽對子女們要求十分嚴格,一到災荒的年月,家中雖然儲備甚足,但擺在子侄們面前的卻始終是一碟菜。
他還經常讓他們吃野菜,對他們說:“你們爺爺在世的時候,曾經因為我們兄弟學業不好,就不給我們肉吃,我們終身沒有忘記他老人家的教誨啊!”柳家子侄們聽後很受教育。柳公綽試圖通過這種方法,教育子孫一方面要勤儉持家,同時還要勤學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