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說“太歲頭上不可動土”,意思是不能用雞蛋碰石頭,觸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
 
那麼“太歲”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史料,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歲君,具體指的是天上的木星。戰國之前,人們根據木星的運行軌跡,將天空由北依次向西、南、東劃分為十二段。因為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古人相信每一個星體都有神明掌管,因此太歲星君被民間奉祀為值歲神。
 
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殷紂王之子殷郊,奉為執年歲君太歲之神,管當年的休咎;以楊任為甲子太歲正神,掌管人間之過。當天上的太歲星君運行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那個方位的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因此就觸犯了神靈,會有災禍。
 
在人間太歲的化身又是怎樣的呢?在我國早期的地理著作、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將人間的太歲稱為“肉芫”和“視肉”,書中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
 
晉代學者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轉錄了《臨海異物誌》關於“土肉”的記載,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稱為“本經上品”,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
 
根據漢代王充的《論衡》,至遲在西漢,人們就已經認為,動土起宅、遷徙嫁娶等必須避開太歲,所經過的方位。“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尊崇。
 
古書中亦有不相信這句話,而遭報應的記載,如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祭祀太歲原來並不見記載於國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為一種國家祭祀行為,明代還專門設置了祭壇。
 
到了後來,太歲成為道教神明之一,並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跳槽”了嗎?在眼下,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話。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沒炒老板的“魷魚”?你是不是還在原來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時代,這句問話卻含有狎邪之意,相當不雅。
 
隨便翻翻明清的小說或者筆記,“跳槽”一詞不時可映入眼簾。
 
徐珂的《清稗類鈔》對“跳槽”給出了非常確定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後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意思說得很明白,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因此,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跳槽”。
 
後來,這個詞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個嫖客對一個妓女厭倦了,又另外找了一個,這種行為也可稱為“跳槽”。
 
明代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掛枝兒》裏,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願,再不去跳槽。”妓女與嫖客互訴衷腸,最終達成的協議就是“再不去跳槽”。可見跳槽”是專指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
 
這個充滿狎邪意味的詞被今人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許是因為忘了這個詞本來的用法,只是根據這種形象而又通俗的比喻。如果馮、徐復活,或許笑煞‧‧‧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杜鵑花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許多不同的芳名雅號,如:
 
鬧羊花,鬧陽花,三錢三,一杯倒,一杯醉,娑蘿,踟躅,紅踟躅,躑躅花,羊躑躅花,黃躑躅,黃山艷,黃杜鵑,黃杜鵑花, 山鵑,野杜鵑花,興安杜鵑,謝豹花,山丹丹,清明花,桫欏花,佛花,達紫香,達子香,韃子香,映山紅、野山紅,滿山紅,東北滿山紅,迎山紅、山崩子,紅崩子、靠山紅,金達萊等。
 
很多地區的群眾,只知道杜鵑花的當地名稱,而不知道杜鵑花的學名。但是,這個繁衍興盛的大家族,如同中華的百家姓一樣,在全國各地有許許多多當地的姓氏,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成為中華的大家閏秀,她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中華的大地上,紮根在中華民族的心中。
 
在漢族中,流傳最為深遠的當屬“望帝春心化杜鵑”的傳說了。從唐代始,被贈予“花中西施”的雅號,一直流傳至今。
 
古代時,佛教勝地峨眉山,將杜鵑花稱為桫欏花,尊為佛花。清人彭之吉詩云:“桫欏原是佛前花,開遍峨山燦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見花如見佛無差。”古代時,就已把杜鵑花神化了。
 
宋人高菊卿有一首《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此後,杜鵑花又被稱為清明花,藉以表達普通百姓人家的哀思愁緒。
 
藏族稱杜鵑花為“格桑花”,意為幸福之花,傳說格桑花由格桑活佛變成,可以給人們帶來吉祥。藏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花~高原花、藏花,是首府拉薩市市花,被藏民視為象徵著愛與吉祥的聖潔之花。
 
蒙古族把杜鵑花叫“弘吉刺花”,據說因弘吉剌部得名,那是個開滿杜鵑花的地方。弘吉剌部是個出美女的部落,被稱為黃金氏族,成吉思汗的母親訶柯倫、妻子孛兒帖都生於弘吉刺部,與黃金家族世代聯姻,共產生十六個皇后,曠世奇聞,空前絕後。
 
滿族的農曆五月有“年息花節”,年息花就是杜鵑花。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一位聰慧、善良、勇敢,名叫年息的滿族少女。節日裏,人們用年息花上的露水清洗眼睛,據說這樣可以使眼睛更明亮。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法定民族節日“朝山節”現已改名為“鮮花節”,在每年農曆的新年舉行。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的山洞為仙女洞,人們紛紛帶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
 
延邊朝鮮族稱杜鵑花為“金達萊”,而且關於金達萊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並把杜鵑花定為州花。
 
大明山是壯族人民的一座聖山,流傳著關於杜鵑花的神話傳說。如今的杜鵑花節正吸引著中外遊客。這裏還把杜鵑的另一種類吊鐘花,叫燈籠花。
 
彜族把杜鵑花稱馬櫻花,是彜族的傳統節日“插花節”,這時,火紅的馬櫻花染紅了千里彜山。據說,這個節日是彜家人為紀念為民除害的米依魯。馬櫻花,是大樹杜鵑。又叫胖婆娘、索瑪花。
 
羌族人把杜鵑花叫“羊角花”,相傳女神木比塔在每年四月杜鵑花開的時候降臨凡間,躲在林蔭叢中唱情歌,以點燃青年男女心中的情火。當女的贈送男的一束杜鵑花時,表示羊角姻緣對上了號。因此,羌族人民就把杜鵑花稱為“羊角花”,把訂婚叫做“插花”。
 
每年端午節,維西大寶山一帶方圓的傈傈、維西、普米、白、彜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們,從海拔低處匯聚到山頂,對歌跳舞、談情說愛,姑娘們採擷沿途盛開的各色杜鵑花,裝扮自己。
 
杜鵑花,被這麼多的民族確定為其民族的節日、民族之花,成為民族的“紅色之魂”,實為“中華特色”,世界罕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監在最初叫“宦官”,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曾設置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到了明代,人們就把宦官尊稱為“太監”。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注定會格外的受到關注。
 
名留史冊的太監也可謂多矣,如“第一宦官宰相”指鹿為馬的趙高;“第一太監軍事”高力士;“閹海第一梟淫”,被稱為“九千九百九十九歲”的魏忠賢等不計其數。概,先因生理的缺憾導致其心理變態,而其特殊身份及權力則賦予其“為非作歹”,亦令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事件不勝枚舉。
 
太監可以理解為高級的男性服務生,服務對象為王宮貴胄。由於服務地點在皇宮,出入於宮廷前後兩大院落,王宮、貴族們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而後宮嬪妃成群、家眷如織的現實情況,又他們擔心在大量使用男僕,有可能自己會“被”戴綠帽。所以開始有選擇使用“去勢”的閹人,以免節外生枝。
 
太監不僅存在於中國,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乃至整個亞洲皆有史實。唯其中國封建社會太監制度最為根深蒂固,而且稱謂也十分豐富。太監的稱謂不少,其中有些稱謂的產生也是較為荒誕的。
 
古人對其稱謂除太監外,還有宮人、腐人、閹人、閹宦、宦官、中官、內官、內臣、內寺、內豎、內監、宦寺、內侍、黃門、凈身、私白、寺人、侍人、公公等稱謂。所謂“凈身”是指將男性外生殖器官除去。因為當權者要尋找一個說辭,就給蓋上了一個“不潔之物”戳記,告訴人家去除之後身體就潔凈了。可是,為什麼他們不給自己也凈凈身呢?
 
封建社會“閹割”是一種刑罰,稱“宮刑”。所以被閹割者又被稱為宮人、腐人、閹人、閹宦。“中官”也是宦官的意思。《漢書‧高後紀》:“諸中官、宦者令丞,皆賜爵關內侯,食邑。”《後漢書‧朱穆傳》:“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
 
“私白”大概是說既已被閹,也就沒有什麼隱私而清白了吧?“寺人”說閹後的太監如同寺中人一樣不得近女色;不能有俗念。亦作侍人、內侍、宦寺。《周禮》謂:天官冢宰所屬有寺人,為宮中侍御之宦官。
 
由於太監只能在宮內上班,所以又稱為“中官”、“內官”、“內臣”、“內監”、“內寺”、“內豎”;而大多禁宮自宮門以內黃色居多,故而又有代稱“黃門”;“公公”、“老公”則是對太監比較尊重的一種稱謂。
 
隨著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的到來,中國的君主制度被廢除,太監這個特殊的職業也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述了一個故事:“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搒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這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就是避諱的典型事例。
 
諱,又稱名諱,即古代帝王或尊長者之名。“諱,忌也。”(《說文解字》)古時,對帝王或尊長,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長,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對其敬重。凡遇帝王或尊長之名,必須迴避使用該字,即為避諱。避諱又有國諱、聖諱、官諱和家諱等之分。
 
國諱,是指帝王及其父、祖之名,這是舉國上下均需迴避使用的。聖諱,是指社會所推崇的“聖人”之名,一般全社會,特別是文人需要迴避使用。官諱,亦稱憲諱,是指上司長官之名,下屬官員需迴避使用。陸遊提到的田登,就屬於這類避諱。家諱,是指家族或家庭內尊長者之名,僅限於家族或家庭內部迴避。
 
避諱的不只是相同的字,還包括同音字,甚至連諱字的四聲字均不能使用。
 
避諱起源於周朝。“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凡到他人家中,要先問其家人名諱。以免在交談中,因犯諱而失禮。
 
古人採用的避諱方法,主要有三種:
 
其一為改字。若遇到應避諱的字時,就改用其他的字。這種避諱的方法出現較早,也較普遍。如秦始皇諱政,秦朝改正月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諱政,故曰端。”(《史記》)漢文帝諱恒,傳說的後羿之妻姬娥遂改稱嫦娥。漢光武帝諱秀,秀才改稱茂才。清聖祖諱玄燁,紫禁城的北門玄武門遂改稱神武門。
 
其二為空字。若書寫中遇應避諱的字時,採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諱”、“某”等字表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凡遇當朝皇帝的名諱,就不作任何解釋,只寫“上諱”二字。如“秀,上諱”。
 
其三為缺筆。如遇到應避諱的字時,則少寫一筆或兩筆。一般多為最後的一筆或兩筆。如清雍正時規定,凡書中遇“丘”字,必須缺筆。若姓名或地名中的“丘”字,一律改為“邱”字。
這三種避諱的方法都有問題。改字和空字,常導致後人很難推斷原字,甚至理解錯誤;缺筆則更易造成錯讀成其他字。如唐睿宗李旦,若省去最後一筆,就變成“日”字。
 
避諱,給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造成諸多麻煩。例如有些姓氏,就因為當朝皇帝的名諱,而改作其他的姓氏。如莊氏,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為嚴氏;姬氏,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為周氏;淳於氏,因避唐憲宗李純諱,改為於氏等。不僅改姓,也有因避諱而改名者。如生活在西漢末年的孔子後裔孔莽,因王莽篡漢稱帝,遂改名孔均;唐初宰相裴世矩,因避唐太宗名諱,去“世”,稱裴矩。
 
即使是神,也有因避國諱而改名者。如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就因避唐太宗名諱,而省去“世”字,稱為觀音菩薩。
 
因避諱,不僅在世者要改名字,就連早已故去者也不能倖免。如秦漢之際的策士蒯徹,死後又因漢武帝劉徹即位,而在《史記》、《漢書》中,被稱作蒯通。南齊時,將軍薛道淵因避齊太祖蕭道成名諱,去“道”字,只稱薛淵。但到唐朝編修《南史》時,又因避唐高祖李淵名,遂改其名為薛深。
 
古代的地名,也有因犯諱而改名的;如秦始皇之父,秦莊襄王諱楚,秦始皇稱帝後,即下令將湖北楚州改稱荊州。西晉湣帝(末帝)司馬鄴即位,建業(今江蘇南京)改稱建康。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因其父名國昌,遂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由於避諱,就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習慣性名稱,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如先秦文獻中記載了一種鳥,稱為雉。西漢時,因呂后名雉,這種鳥便只得改稱“野雞”。
 
唐高祖的祖父叫李虎,故唐朝一代不能稱“虎”。於是,虎便被“獸”、“彪”等字所替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變成“不入獸穴,焉得獸子”;“畫虎不成反類犬”,則成了“畫龍不成反類犬”。就連“老虎”的名稱也不能叫,而稱其為“大蟲”。
 
可以說,古代因避諱而更改名稱的事例,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即使是家諱,古人也十分重視。唐朝著名詩人李賀,就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而終身不考進士科。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則因其父名序,故所撰文章皆改“序”為“引”。其子蘇軾為他人作序時,均改稱“敘”。
 
避諱的習俗,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延續了千多年。歷朝歷代對避諱的規定和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朝代相對較鬆,有些朝代則十分嚴格。如宋太祖即位後,規定自其始祖開始,所有先祖的名字都要避諱。且與名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均不能使用。趙匡胤的祖父名敬,因此宋代不稱鏡子,只稱鑒子。宋高祖趙構即位後,凡“構”音四聲的五十餘個字均不能使用。於是,南宋時稱溝為洫,稱狗為犬。
 
在中國古代社會,每當一個新的朝代建立,就有新的國諱。之後,新皇帝即位,又要增加一兩個避諱的字。如果是短命王朝,到改朝換代時,避諱的字數還不是很多。但如果是延續時間很長的朝代,到朝代結束前,累積的避諱字數就往往很可觀。直到一個朝代結束,所有曾避諱的字,才可以重新使用。
 
由於避諱在一個朝代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諱字數量常成倍增長。這對於當朝人寫文章,特別是科舉考試,造成極大的不便。稍有不慎,觸及諱字,便即獲罪,招致殺身之禍,甚至株連九族。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事物因多次避諱,其名稱徹底改變,令後人很難尋覓其蹤跡。如唐代以前的文獻資料中,記載有一種植物叫“薯蕷”。唐後期,唐代宗李豫即位,遂改稱“薯藥”。入宋後,宋英宗趙曙即位,又改稱“山藥”。
 
避諱這種習俗,給古代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國諱,更反映了專制統治的特點,也給今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造成一定的難度。不過,由於避諱具有很強的時限性,一個諱字的出現和消亡,都有明確的時間限定。這也為後人對史料的辨偽,特別是文物的鑒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礦泉水瓶底部都有一個帶箭頭的三角型,三角型裏面有一個數字。一般礦泉水瓶的底部標示1,泡茶的塑膠耐熱杯,底部標示5。
 
 
標示1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見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耐熱至70度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溶出。1號兼品用十個月後,可能釋放毒物,不要裝酒、油等物質。
 
 
標示2
 
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見白色的藥瓶,清潔用品,沐浴產品。不要再用來做水杯,或者用來做食物容器裝其他物品,清潔不徹底,不要循環使用。
 
 
標示3
 
PVC~聚氯乙烯:常見雨衣、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熱81度。高溫時容易有不好的物質產生,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難清洗易殘留,不要循環使用。若裝飲品,不要購買。
 
 
標示4
 
PE~聚乙烯:常見保鮮膜、塑膠膜等。高溫時有有害物質產生,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保鮮膜別進微波爐。
 
 
標示5
 
PP~聚丙烯:常見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熔點高達167度,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5號PP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製造,由於PE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
 
 
標示6
 
PS~聚苯乙烯:常見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裝酸(如柳橙汁)、鹼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溶燙的食物。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泡麵。
 
 
標示7
 
PC~其他類:常見水壺、太空杯,奶瓶。百貨公司常用這樣材質的水杯當贈品。很容易釋放出有毒的物質雙酚A,對人體有害,使用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直曬。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姓名的作用
 
姓名,人生死相隨的符號。姓名的含意大多數包含有起名者對被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願,也可包含被起名者的個人特徵、愛好和容貌。近代心理暗示療法,通過語言文字的暗示作用,使許多心理疾病,甚至一些器質性的疾病得以治療。
 
姓名,人生代號,生死相隨,是人一生全息的縮影。姓名的字意、字音、字形在人的一生中,不斷頻繁的重複,其對人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不亞於水滴石穿的威力。姓名對人生潛在意識的暗示,可左右人的健康,變化人的氣質、性格,修改人的容貌,導致產生人的成功與失敗,長壽與短壽等等的結果。
 
例如,姓名的字音噴吐可影響內外向的性格;名字順口響亮的人,其性格外向,能力較強;名字拗口低沉的人,其性格內向,能力也較弱。呼喚姓名時,可根據下丹田氣的進出,判別人的內外向性格;呼喚名字時,下丹田出氣,聲音洪亮,實際上給對方施功,增加了對方的丹田氣,增強了對方的精力;呼喚名字時,下丹田進氣,聲音低沉,實際上向對方採氣,減少了對方的丹田氣,削弱了對方的精力。
 
當然,呼喚名字時,丹田氣的進出交換是非常少的,但名字頻繁重複的呼喚,所產生的積累效應就不可低量了。
 
 
二、姓名的全息性
 
姓名是人生萬象的縮影,是宇宙中千變萬化事物運動中的一員,包含有陰陽變化的規律,與其人生有著全息的對應關係。姓名所顯示的內涵對人生而言,相當形象直觀,以姓名的字意、字音、字形、筆畫等可全息地反映出人的健康、容貌、氣質、性格,乃至事業的成敗和壽命的長短。
 
同名同姓者其人生會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會完全相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這是由於父母的遺傳、生辰的時間、家庭的環境、教育的程度、地理的方位、天時朝代等差異引起的,特別是教育環境的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之間,名字對人生的作用最容易顯示出來。例如在鳳英、鳳蓮、鳳花三姐妹中,能力最強的是鳳英,口才最好的是鳳蓮,體質最差、易患婦女病的是鳳花;讀書最好的是鳳英,最差的是鳳花。在小紅、小青二姐妹中,小青比小紅身體要瘦一些,但讀書比小紅好。在碧玉和紅玉二姐妹中,碧玉的氣質和膚色比紅玉好。
 
在志遠和志亮二兄弟中,志遠的能力要比志亮強,但志亮比志遠機靈。“紅霞”名字的人,多數體型偏胖;“素珍”名字的人,多數體型偏瘦。姓名中含有“睿”字的人,多數機靈聰明,但個子不會很高;姓名中含有“必”字的人,多數患有慢性心臟疾病;姓名中含有“迅”字的人,多數不能進入長壽人群之列。姓名中含有“芬”字的人,多數爭強好勝,易發生婚姻危機。
 
姓是家族遺傳信息的縮影。姓的字意、字形、字音、筆劃等可全息地反映出家族的名望與成敗、喜好與厭惡,特長與弱點,也全息地反映出家族人群的健康、容貌、氣質、性格,乃至事業的成敗和壽命的長短。
 
姓氏所包含的信息最能明顯地反映出,在某些職業上可取得的巨大成就。筆者常常勸說姓徐的家長,請勿去培養你的小孩當田徑運動員,姓徐的人在田徑要拿全國冠軍相當難,要獲奧運會的金牌概率近乎零。道德經傳世不衰,名揚四海,因其姓李的所著;孫子兵法,兵家之寶,名震中外,因其姓孫的所撰。“張冠李戴”道出了姓氏作用的天機。
 
 
三、姓名(名稱)信息場的運氣規律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出了姓名(名稱)作用的真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指出了姓名(名稱)信息場運動變化的總則。
 
姓名(名稱)的字意、字音、字形、筆畫形成特定的信息場。姓名(名稱)信息場以字意為核心,無形無色無聲而實有,存在於姓名(名稱)的字音、字形、筆畫所分佈的空間之中。姓名信息場是不定形的氣勢場,可大可小,隨所處時空(天時朝代、地理氣候、人情事件)的變化而發生運動變化。姓名與姓名之間的信息場可發生靜態的作用和動態的作用;姓名信息場也與地名、符號、流行語的信息場發生靜態的作用和動態的作用。
 
姓名信息場的氣質即人的氣質,姓名信息場的性格即人的性格。姓名信息場小的人,其人氣量也小,目光短淺;姓名信息場高大的人,其人氣量也大,有魄力做大事。姓名信息場散亂的人,其人難成氣候,一事無成。
 
人沿著姓名信息場的運動軌跡行事,即運氣,名符其實;人若沒有沿著姓名信息場的軌跡運動行事,即背運,名不符實。若姓名信息場的運動軌跡行與天時、地名、周圍人名的信息場的運動軌跡行相同,即喜逢大運,事事順心。若姓名信息場的運動軌跡行與天時、地名、周圍人名的信息場的運動軌跡行相反,即遭遇惡運,百事不順。
 
人患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也因人而異。其中有些疾病,是由於名字信息場對心靈的長期暗示誘導作用,形成特定不良氣質、性格而造成的,也有的是名字信息場與天時地利人和相沖造成的。由姓名信息場引起的疾病,大多數為慢性病,難以用藥物治癒。實際上,難以用藥物治癒的慢性病,多半是由於不良的名字信息場引起的疾病。
 
姓名信息場與天地相應引起健康的變化。人與天地相應,姓名信息場也與天地相應,感應著天地的變化。名字信息場的內含(如情緒、健康、氣質、性格、容貌等)隨五運六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以花草樹木之類名字的人,其身體健康狀況較為明顯地對應著季節性氣候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報春、夏紅、秋菊、雪花、幽草、春花、梅花、麗萍等名字,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她們的健康狀況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若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室溫相當恆定,她們的健康狀況則另當別論。
 
姓名信息場與天地自然信息相沖而致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道者昌,逆道者亡。在自然、道、天、地、人五個層次中,信息能量勢力最大的是自然,最小的是人。名字信息場與天地自然信息相互作用,反作用於人體,必然要引發人體疾病的產生。例如克春、克南、克土、勝春、盛南、克雷等一類的名字,極易與自然界天地之中的信息相沖而致病。
 
人與人之間的姓名信息場相沖而致病。例如:興南、興紅、興榮、興銀四兄弟,興南、興紅、興榮三個強旺的氣場,會剋興銀的氣場,故興銀極易患肺病,壽命也較短。若興銀遠離其他兄弟,前往出生地的西方工作,可緩解受兄弟之剋的惡厄。
 
姓名信息場與特定心理個性的形成而致病。名字中帶有“躍”字的人,其人氣質活躍好動,極易患足上的疾病,例如意外受傷、坐骨神經痛、抽筋、走路不穩等;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數都患有慢性的足疾。紅艷、艷麗、麗君等女性名字,其人身體偏胖,中年之後身體易發胖;由於身體發胖極易患心血管系統的慢性疾病。倘若其人身體消瘦或偏瘦,一般已患有較重的婦女病。
 
地名的信息場對地方的產業或品牌產生重大的影響。地方主導產業名稱的信息場與地名的信息場一致,出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共振現象,又適逢天時,地方主導產業即可產生突飛猛進的發展,例如,義烏與小商品,永康與五金,武義與撲克,草塔與襪業,溫州與鞋業。企業名稱信息場或企業的產品信息場或企業老總的姓名信息場,與地名的信息場一致,即佔有了50%以上的地利。
 
企業的產品要成為品牌,其產品商標的名稱和圖案標識的信息場,必須與企業老總的姓名、企業名稱、產品的名稱、天時、地名的信息場相同或相近。
 
 
四、起名的原則與因名而教
 
起名是姓名(名稱)信息場接氣的過程,決定著一個家庭(家族)的興衰,一個企業的成敗。起名者姓名的信息(性格、氣質、人生的命運)至少有三分之一傳遞給被起名的人;故起名人最好是家庭(家族)中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或文化教育程度高的人。
 
我國傳統的起名方法其命名原則已高度概括。簡而言之,起名原則三要素:
 
1.姓名(名稱)的含意或喻意要吉祥如意;姓名(名稱)信息場能聚氣成氣候。
 
2.姓名(名稱)字音要順口響亮,無不良諧音;姓名(名稱)信息場具有明確的運行方向。
 
3.姓名(名稱)的含意要符合自然的屬性。姓名(名稱)信息場能兼具天時地利人和。
 
姓名的作用,不但影響個人和家庭,還影響整個社會及社會的發展。起名者要明白,給小孩起的姓名,一定要適合小孩的家庭(家族)背景和天時地利;起名者要明白,在我國,以“中”為軸心,以“和”為貴,和氣生財,民富國強,繁榮昌盛,起名者要明白,有些姓名少年成名,有些姓名中年成名,有些姓名老年成名,還有些姓名是死後成名。
 
姓名固然重要,但文化教育更重要。很多良好的姓名,由於沒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反遭其害。姓名信息場是虛擬的人生軌道,需要勤奮行事而充實人生。而虛擬的人生軌道有不同的能量級別,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現實的人生可在不同能量級別虛擬的軌道躍遷或跌落。文化教育程度越深,道德修養越高,勢能就越大,現實的人生可在更大更高的虛擬軌道運行,實現更完美的人生。
 
家長、教育者更要根據姓名信息進行施教,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個班級中,若有王超、張超、曹超、趙超,有這幾個“超”,若班主任按常規管理方法,這個班級定是個吵鬧班。若班主任採取超常規管理方法,這個班級定是個超級班。
 
在農村傳統起名中,流行一種說法,小孩名字太大難養,不聽話,易生病。這是由於小孩姓名的信息場大於父母的姓名的信息場,而父母採用的是抑制或破壞了小孩姓名信息場的教育方式而致病。所以給小孩起的姓名,一定要適合小孩的家庭(家族)環境。給小孩起名,先定父母的期望或給小孩培養的目標,然後根據家庭環境進行起名,確定因名施教的具體方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家長給孩子起名字,很少有人運用專業姓名學起名,更不用說運用非常專業的周易生辰八字知識了,一般都是憑自己的想像或查閱現代字典、詞典,經過字義分析解釋,認為有意義、好聽就是好名。
 
也有人是請其他“有學問”的人幫助起名;個別也有查閱姓名學書籍起名的,但一般都做不到專業化。這樣起名字,可能也能做到非常好聽、有意義,但這樣的名字能保證是真正的吉名嗎?應該怎樣給孩子起名字呢?
 
姓名作為文字符號,帶有時代變遷的信息,銘刻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凝聚著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目標追求。而且姓名五行數理還對人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用姓名預測人生,具有直觀性和準確性,能顯現人生的宏觀信息。姓名就是一個人的代號,古人講:“有其名必有其實”。這個“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姓名中,儲存了人一生的吉凶信息。
 
因此,我們不要輕看人的姓名。研究姓名的學問,稱為《姓名學》。它同樣離不開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和法則,同樣是人體科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要怎樣才能起個好名字呢?取名字、改名字時一般儘可能做到既好聽、又能補救八字命中之不足。 起名字應兼顧多方面,如果個別八字要兼顧其他方面有一定困難,那麼這時我們就要分清主次。
 
首先要明確:符合生辰八字是大前提;在此前提下,注意五格姓名剖象理論的要求;然後考慮兼顧其他方面:例如要考慮意義、諧音問題、歧義問題(比如名字要不容易被人起外號)。
 
再如要取常用字、易讀字,以免與人群疏遠(比如學生的名字如果不是常見字則不容易被老師提問而影響學習);還有多音問題、聲母韻母等問題‧‧‧因素很多,確實是一門學問。
 
名字吉凶與否甚至會關係到一生成敗,特別是嬰兒起名、小孩取吉名更為重要,以免影響一生的發展。
 
通常新生兒起名嚴謹精準自然是理想的事,小孩起名吉凶會關係一生,因此給寶寶起名一定要慎重,嬰兒起名吉凶對命運的影響不可忽視。
 
未上學的孩子或未工作的學生改名也容易,戶口本上不一定改,只要平時用即可達到補八字之不足的作用。一般說來,二十至二十五歲之前改名作用最大,用吉名越早效果越好。
 
若是工作之後又須改名,可能有所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儘可能用改過的名又不影響學習工作與生活較妥當:成人改名,原名戶口不一定改,只要常用即可發揮作用,例如名片上可打上現名,括號裏注上原名。
 
名字吉與不吉並不會因為你知道其吉凶與否而改變,知道不吉的名字而改個吉名總比一輩守著不吉的名字要好,小孩起名吉祥對一生至為重要,“不怕生錯命,就怕起錯名”,如果名字不好就要果斷改名,以免貽誤終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姓名,傳承了人的情、意、志。
 
姓名,蘊涵了人的精、氣、神。
 
名乃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歷史、民俗學精髓之綜合成果,是一個人形象、素質、品味之標記。一個符合自己的好名雅號,能給您暗示引導、心理上的作用,給您自信,助您成功。好名相伴一生。
 
取名人異,因人而宜。一個好名,或可為您塑造一個雄才大略、氣宇軒昂的政治家形象;或可為您塑造一個精明能幹、足智多謀的商業巨子形象;或可為您塑造一個出類拔萃、才華橫溢的藝術名人形象;或可為您塑造一個造詣頗深、德高望重的學者英才形象‧‧‧名正是金,好名遠揚。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當今,好產品也需要一個好商名,好人也需要一個好名聲。擁有一個卓而不群、意味深長、意境高闊、言心言志的好名,的確是一筆取之不盡的無形財富。
 
中國象形字源於自然界的“物”,其本身就具有生命之靈氣。當文字成為人的姓名,公司的名稱時,常常寄托著人的乞求和希望,更暗示著天地對人、對公司的信息誘導力。
 
先賢尹文子有“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一名”之說,可見,名似虛而實,既實且傳神。千百年來,姓名學流傳至今,為廣大群眾所信、所愛,自有其道理。
 
名能影響運,是根據“數”與“音”的威力。名稱之文字,由點和線組合而成,即數之根本。換言之,文字即數。數為靈之表現。古人有“天數”、“數之所定”、“天數難逃”等說法,可見數即命運,命運即數。
 
世人有經過努力,而終不成功,或在幸福中突遭凶變,此等人之姓名或有缺陷。若有人疑問:姓名若能影響人之命運,則同名同姓之人,其命運必同,為何實際上有差異?這並非姓名學理論上之矛盾,實為影響人的命運者,除姓名外尚有先天八字配合的關係。
 
所謂命運者,乃是命與名之合體,兩不可分,互相為用。八字好比身體,姓名好比精神,精神旺則身厚,精神弱則身弱,精神長存則身生,精神枯竭則身死。這就是姓名與命運的關係。
 
古人有道:“汝巧非汝能,我拙非我願。”實乃被姓名數理上無形中之神秘力量所誘導暗示,受凶名之靈動力所影響,有此名必有此命。凶名招致凶運,良名招來好運,為理所之當然。
 
姓名的暗示誘導力,足以支配人生的命運,的確是事實,並非可疑。姓名凶者,常陷病弱、逆境、磨難、婚姻坎坷、勞碌奔波、多勞少得等。故凡悲嘆不幸者,或速改換富有吉慶暗示的良名,以享幸福,免置自己於不幸之中。
 
或現在較順的幸運兒,若名中有其他凶數者,亦可考慮改名,以免將來命走敗運,坎坷不順,畢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如若本名不吉,而有其他常用別稱或別名數理良好者,亦可多加利用,收效化吉,不一定都改戶籍之名,以免多費手續。
 
總之,凶名招凶禍,吉名為成功之基。如命運(八字)與姓名俱好,則吉上加吉,凡事自然吉人天相,百謀順遂,福壽雙全。如命運差姓名亦不好,則凶上加凶,凡事困難重重,窮困潦倒終生,甚至遭急難急死之慮,真乃雪上加霜。如命運好而名壞,則減命中福份,每每逢吉變凶。如命運差而名好,則補救於後天,諸事會逢凶化吉。
 
所以,人人不論其先天命運好壞如何,都一定要選好大吉大利的名字以補救或輔助之,方能獲得人生之富貴長壽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姓名不但是人們用以區別彼此的文字符號,而且還是與人生相伴始終的個體標誌。因此,好的名字不僅能表現一個人的氣質,而且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那麼,我們如何來給剛剛出世的小寶寶取一個既好聽又意義深遠的好名字呢?
 
 
首先,要考慮所取的名字要具有書寫和念的雙重功能。
 
這種名字的易寫易讀要求,也正是我們所講的取名用字的首要原則。我們所講的名字要便於書寫,主要包含兩方面含義,即便於孩子書寫和便於別人書寫。眾所周知,在孩子將要識文學字的時候,首先要認識和學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一個筆畫簡單而又容易記住的名字顯然會對他產生較強的吸引力,反之,如果他的名字筆畫較多而且不容易記住,那麼就容易造成對學習失去信心,認為自己連名字都不會寫是一種無能。殊不知,這正是父母或其他取名字的人給他造成的麻煩。
 
同樣,當孩子長大後走向社會的時候,他的名字要經常在社會上使用和書寫,一個寫起來簡單,讀起來方便的名字也許會給他在社會上的立足帶來許多好的機會。反之,書寫麻煩而又難讀的名字就可能使他失去一些好的機會。
 
 
其次,我們取名用字的含義要明朗。
 
意思是要通俗易懂,讓人一看便知是什麼含義,但絕不是說取名用字要粗俗不堪。如我們為孩子取名“秀兒”,意思是希望孩子長得秀氣可人,將來樹立一個穩重端莊的淑女形象。又如為孩子取名“魏興”,是希望孩子將來做一個有魄力、有堅強意志的人。這些都是較好的名字。
 
如果為孩子取名“富強”、“宏發”、“蘭英”、“麗花”等雖也有一定的意義,但就目前看不免有些俗氣。
 
又例如古今的一些名人,不僅為人類社會作出了貢獻,而且他們的名字也大多寓意深刻、簡單明快。如白居易、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孫中山,反映了取名人對他所寄予的深厚期望。
 
 
第三,讀音應鏗鏘洪亮。
 
一個人取了名字,首先是被呼喚的,其次才是被書寫記錄。我國被用作人名的漢字,在讀音上有聲、韻、調三個基本要素。
 
在聲調上,漢字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形式,取名時應儘量避免使用聲調相同的字,以免平直呆極,缺乏動感。相反,在名字中使用不同聲調的字,讓他們錯雜相同,就可能產生悅耳動聽、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
 
像這種情況,有時兩字名中表現得還不突出,如李益、王昂,無論怎麼叫還不顯得特別彆扭,但到三字名中,如果取名荀慶卿、孟子居、顏延年,讀起來就不那麼順口了。
 
加上我國在長期的語言交往中,形成較為固定的心理定勢,語言中相近的兩個字可用同一聲調,三個字時,就一定要在聲調上發生一些語言的慣常習慣。
 
在取名時注意用字讀音聲調的同時,還要注意聲母和韻母的配合。名字中的聲母、韻母搭配不當,讀起來讓人有一種繞口的感覺。如有位名叫酈憶其的人,他的名字讀起來就很拗口。又如顏一煙這一名字,名中的“顏”和“煙”讀音相同,僅是聲調不同,儘管兩字之間有“一”隔開,但讀起來仍有些不順口。
 
 
第四,字形搭配要和諧。
 
字形作為組成名字的基本元素,並不像含義和聲音那麼重要,但如果在取名時不注意字形的搭配,也會使名字缺乏美感。我國的姓氏在筆劃上有繁簡不一之別,少者一兩畫,多者幾十畫。名字寫出來是讓人看的,一個搭配和諧的名字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反之,一個繁簡不一、筆畫多少相差極大的名字則有可能使人在審美上造成傾斜,破壞人名所應有的整體協調性。
 
 
第五,構思新奇典型。
 
我們所說的取名應新穎典型,是希望避免雷同,突出個性。因為名字雷同太多,易造成嚴重的後果和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那麼怎樣才能使名字新穎別緻呢?要做到這些其實並不難,只要從自己熟悉的漢字或習慣用語中去認真推敲、發掘便可。
 
如華人一向忌諱不吉利和含有貶義的字作名字,但事實上如果把貶義詞拿來變通一下作為名字,也是能取出別具一格的名字的。如歷代人名中,有辛棄疾、張恨水、範無病等名字,其中雖使用了有忌諱的“疾”、“恨”、“病”等字,但處理手法新穎獨到,不僅一掃這些字本身所含有的晦氣,而且還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再如華人習慣上不把數目字和大小多少等數量詞入名,因為這些字過於平凡和粗俗。但如果把數量詞與名字的關係處理得好,同樣也能收到獨特的效果。如李小二、張三等名字顯然粗俗不堪,但如取名錢如一、程千帆、蘇子小、張少卿,則不僅避免了單調俗氣,還能給人以雅緻的感覺。
 
此外,一些習慣用語中也有不少可以入名的素材,如果把這些巧妙地加以利用,也會取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名字。
 
 
總之,取一個既新穎又響亮的好名字,既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也是家長對寶寶完美人生的追求。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