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
 
有相聚有分離
 
亦有不斷地做決定。
 
在歲月的巨輪下
 
我們跟著不斷地翻滾流轉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
 
何時會消失
 
也難以預測
 
何時會遇到一扇打不開的門或
 
一把鑰匙~念力;
 
打不開的門
 
須盡力找出鑰匙
 
或是智慧的轉個彎
 
自然又是海闊天空
 
仍然可以在藍天白雲下
 
邁步向前。
 
回首看看自己走過的路
 
也許懷念、也許遺憾
 
也許喜悅、也許哭泣
 

 
這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世間任何人事物
 
都會有改變或消失的一天
 
我們真正擁有的
 
只有自己
 
因此
 
對失去的不必留戀
 
對得不到的也不需貪戀
 
因為
 
那本來就不是屬於我們的
 
愈在意反而愈使自己走不出去。
 
人生之路
 
有快樂的時光、有難熬的歲月
 
但,過去的不會回頭
 
我們常在相似的情境中
 
看見過去的自己
 
有對初相逢的不安
 
有對分離的不捨
 
然而
 
陪我一起走過歲月的好朋友
 
永遠只有我自己
 
要珍惜
 
要惜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從小父母總吵架,吵起架來不管不顧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當父母專注於吵架時,孩子處於無人關注和問津的境地,這會讓他們感覺他們很不重要,很不可愛。尤其是一些父母吵架時,還不自覺地總拿孩子來說事時,孩子會自然地解讀成他們自己真沒用,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是沒有他們爸媽就不會吵架了,他們就會好了。否定自己,不自信的心理模式便開始形成了。

二、父母比較強勢,對孩子要求比較苛刻嚴格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沒有安全感。凡事都是爸媽說的對、想得更周到,這會讓孩子一點點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從來沒有對的時候,孩子表達自己的時候,總會受到爸媽的調教、教誨,最後的成功也會是爸媽的功勞。於是將來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決定事情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忐忑,沒有主見,前怕狼後怕虎。

三、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與人親密相處的經驗。他們既渴望父母的愛,也很想去愛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們不會,總是做不好甚至事與願違。因此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三歲以前的孩子,最好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

此外,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攥手裏,含在嘴裏。幾乎不給孩子,任何自由、自己空間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在離開父母的庇護下,也會表現出非常非常不自信,和沒有安全感的。世上只有爸媽好,他們離不開爸媽,找種種理由不願意離開父母半步。一些剩男剩女他們恐婚的,其實是害怕離開自己的爸媽。

總之,缺少安全感,希望加強和提高安全感和自信心,這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先對這些問題有初步認識,再深入找出實質根源,然後針對根源去解析和調整,逐漸打破那些已有的消極思維模式,逐漸讓自己思想和行為統一,逐步去實踐和證明,去慢慢習慣收集積極正面的信息,這是改變狀態的基本途徑。

心理問題用心理問題的解決方式,比如做一個中長期的心理咨詢,是最好不過的。有些人希望、指望看些書,看些文章來提高自己和改變自己,應該說這個想法不錯,最終是否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有些人應該是可以的,但無論如何這個過程恐怕要更漫長。不用老師教,自學也是可以讓自己成才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帶著這種心理問題,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這種攜帶的時間越短越好,越有利於他們儘早開始快樂人生,最好不要讓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成立,不要讓自己再錯過更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銘硯教子~

蘇東坡的長子蘇邁,將啟程前往德興縣就任縣尉。出發前,蘇東坡送兒子一方十分珍貴的名硯,並在硯台上刻了四句銘文,作為告誡。銘文為:“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這四句銘文是告誡兒子說:“可以用這方硯台進行學習,而學習應當是經常如饑似渴;可以用這方硯台追求進步,而追求進步應當是經常有所驚醒;可以用這方硯台書寫治理財政的規章,而治理財政應當是經常考慮給予人民利益;可以用這方硯台書寫斷獄的文告,而斷獄應當是經常想到使犯人悔過向善,重獲新生。”小小的一方硯台,因為蘇東坡的四句銘文,卻顯得份量很重。


~退房~

蘇東坡住在常州時,用了全部積蓄,買了一所房子。他正準備擇日遷入時,無意中聽到一老婦在新屋附近哭的很傷心。出於憐憫,他就問老婦為什麼要哭,老婦向他訴說,她原本擁有一所百年的祖傳老屋,可是被不肖子孫變賣,因此而痛哭。在蘇東坡仔細詢問下,發現竟是自己所買的房子,於是他告訴老婦:“您祖傳老屋,正好是我買的,不用悲傷,我現在就把房子還給您。”蘇東坡當下就焚燒房契,自己只租屋居住。


~日課~

蘇東坡為官剛正廉潔,是個為民謀利的清官。他被貶至黃州時,雖然公務繁忙,仍堅持勤學苦讀。有一天,黃州教諭朱司農來訪,一人獨自在客廳等了很久,才見他從書房出來,對朱司農拱手道歉說:“讓您久等了,剛才正好在結束一些日課。”朱司農有點不解,問他:“什麼日課?”蘇東坡笑答:“抄寫《漢書》。”朱司農聽完更覺疑惑:“以先生之才,過目不忘,又何須手抄呢?”蘇東坡對他說:“我讀《漢書》,到現在已經手抄三次了,第一次抄一段,以三字為題;第二次以二字為題;現在則為一字。”蘇東坡見朱司農一臉疑惑,於是叫人拿來一本《漢書》交給司農,並謙虛地說:“請您試舉一字考問。”司農試問多次,蘇東坡都能一字不差的按字背誦,令司農敬佩不已。蘇東坡做學問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持久的毅力,令朱司農深受感動,於是他教誨兒子說:“蘇東坡學識豐富,還毫不放鬆的抓緊時間辛勤苦讀,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莫逆之交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法名了元,江西人,三歲能念《論語》,五歲誦詩三千首,人稱“神童”,博學多聞,為宋朝金山寺名僧,與蘇東坡是好友。蘇東坡被貶至黃州時,佛印住在廬山,二人常相往來。他曾寫信給蘇東坡,勸誡他即使當了宰相,享受二、三十年的功名利祿,也不過轉眼成空,不如趁早把名利之心一刀割斷!還勸他說:“你雖然胸中藏有萬卷書,筆下文章無一點塵,但為何對自己的身心性命~生從何來,死歸何去?反而不知下落?”


~慶(磬)有魚~

佛印雖是出家人,但並不避酒肉。這天,佛印煎了魚準備下酒,正巧蘇東坡來訪,佛印心一急就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下。蘇東坡早已聞到魚香,進門卻不見魚,知道佛印藏魚,便心生一計,故意說:“今日特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雖感奇怪,卻也不加思索隨即說出:“積善人家慶有魚。”蘇東坡撫掌大笑:“既然慶(磬)有魚,那就積積善,拿出來共享吧!”


~“屍骨”未寒~

有一次,蘇東坡與佛印乘船遊瘦西湖,佛印突然拿出一把,題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一下就扔進河裏,還大聲的說:“水流東坡詩(屍)!”蘇東坡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手指著河岸上正在啃骨頭的狗,大笑說:“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一天,蘇東坡閒來無事,就上金山寺去拜訪佛印禪師,不料禪師不在,一個小沙彌出來應門。蘇東坡戲謔說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然地用手指了指遠方,回答道:“東坡吃草!”


~遣妓戲佛印~

蘇東坡對佛印的才華很佩服,但對佛印出身顯貴卻進佛門,一直無法理解,因此總想要讓他破戒返俗。有一天,兩人同遊鎮江,晚宴時,蘇東坡故意把佛印灌醉,然後叫琴娘侍寢。翌日早晨佛印睡醒,見同床有一美女睡的很沉,心裏一驚,知道是蘇東坡搞鬼。於是,佛印在牆上題了一首詩:“夜來醉酒上床眠,不覺琵琶在枕邊。傳語翰林蘇學士,未曾彈動一條弦。”隨即拂袖而去。蘇東坡得知後,對他更是佩服。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人向來尊重自然,形成了“敬天畏天”、“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種思想承認人類與自然合為一體,承認人類社會是自然這個大生態系統中的子系統,與西方將人與自然對立的“天人二分法”截然不同。

其實,除了豐富的生態保護思想,古人還進行了大量實踐:循環利用、輪耕休作、禁食奇禽異獸、維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的關係,在古代中國是如此親近而健康。

這些寶貴“遺產”已經觸及了生態倫理的根本實質,如果能夠深入挖掘、詮釋轉化,不失為改善當今人地關係、緩解生態危機的智慧源泉,也是我們在思想上克服“人類中心主義”,重回“敬畏自然”之境的一條通路。

順應天時,尊自然節律而行。

在《呂氏春秋》裏,記載了上古葛天氏部族,提著牛尾踏足而跳的八支歌舞名稱:“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可見,敬畏天地的思想很早就已形成。

既然要“以人合天”,人類就不能違反自然界的運行規律,而是要“順應天時”。

什麼是“天時”?即四季變化、晝夜長短、作物生長快慢、日月星辰移位等種種規律。人們根據“天時”來安排農業生產、生活節律、社會事務,這叫作“奉天時”。

中國古代有專門記載天時規律的文獻,叫作“月令”,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例如《禮記‧月令》篇的第一部分,詳述了正月的日月星辰變化、動植物物候特徵,由之引申出人們在這個月應當做什麼事、禁忌做什麼事,等等。

在今天看來,其中不乏迷信的內容,但合理的成分也極明顯,例如,為了不影響動植物的繁殖,春天禁止獵殺幼小動物、雌性動物,禁止採伐林木,禁止大興土木,要掩埋露野的腐屍以防瘟疫傳染‧‧‧這些規定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必要的。

《漢書‧貨殖列傳》謂:草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獺未祭,罝網不佈於野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這也是要求人們“順時而取物”,按照四季的循環規律和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加以採獲。

種種記載告訴我們:儒家強調“使民以時”,即不因征發民力而耽誤農時,影響耕作;道家提倡“有法無法,因時為業”,老子強調“動善時”,莊子強調“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墨家“順四時而行”;陰陽家“順時而發”‧‧‧總體而言,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視時令變化,並將根據時令變化而形成的生產生活節律,納入其統治方略之中,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國運長久的重要手段。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優美的詩篇,在這些詩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這些詩句對增強我們的地理審美觀、正確地理解地理規律、激發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等方面都大有幫助。


一、名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廬山瀑布之壯美。


二、河流: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說黃河的發源地地勢十分高。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說長江的天門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說明湘江的流向是從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浙江即錢塘江,八月是是錢塘潮最壯觀的時節。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是說當時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極小。


三、湖泊: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是說洞庭湖及其周圍的地區山清水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四、交通: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說四川一帶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難有聯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說當時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說白帝城在江陵的上遊,兩者之間可以通航。


五、節氣:

“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明。”:這裏的“露從今日白”:,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六、天氣、氣候: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人間四月菲芳盡,山寺桃花如盛開。”:說明了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這一氣溫分佈的規律。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裏。


七、月相: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農曆的初三時,月亮的形狀是弓形的,屬於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後。~~滿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上弦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發表在精神病學學刊上的研究說,喜歡爭吵的夫妻,連傷口都癒合得比較慢。仔細看它的研究過程,還真的有點殘忍。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四十二對結婚超過十二年、自願參與研究的夫妻,在他們手上弄出小傷口,結果發現,如果沒有爭吵,五天後大多數人的傷口會痊癒,如果兩夫妻在其間吵架超過半小時,則傷口會在六天後才痊癒。
 
五天和六天似乎差不到哪裏去。不過,研究又證實,如果這一對夫妻平時感情就堪稱不睦的話,他們的傷口癒合還要晚一天,至少得花七天才好,也就是說,平日感情不睦的夫妻,傷口癒合速度只有其他夫妻的百分之六十。
 
原來,這些感情不好的夫妻的身體中,某種會影響免疫力的物質偏高,不但會對傷口癒合有害,而且會引起跟老化相關的疾病,像心臟病、關節炎等。
 
不管這個研究的結果是否真有科學根據,每一個和伴侶吵過架的情人,都曾經身歷其境的體會過那種不舒服的感覺。
 
有些人比較敏感,在吵完架、還沒和解時感覺天崩地裂、如喪考妣,如果對方再和他打冷戰,他就會食不知味。有些人看來神經粗,吵完架後還是能吃能睡,也是會覺得總有些石頭壓在心中,挪都挪不掉。
 
熱吵常像亂箭傷人,冷戰壓力更大。就算是冷戰的發動者,心裏也絕對不好受。有些夫妻會認為,吵架能促進感情,那應該是指和解時的痛快。
 
沒錯,人之常情,我們總是因為對對方不滿而吵架,感覺到被撕裂的痛苦,所以在和解時,特別有一種「失去的羊又撿回來了」的喜悅,不過,它很可能只是一種短期的「麻醉」效果。
 
可不是每一種吵架都可以促進感情。大凡是在眾人面前公開吵、口不擇言的大吵、把對方家族的人一起攪和下去吵的吵架,通常,它的長期負面效果,都會在往後時光中慢慢浮現。
 
人跟人長久在一起,總有互相對不起、看不對眼的地方。天下幾乎沒有一點也不吵架的夫妻,就算他們平日很懂得溝通,什麼話都可以攤開來講,好歹會因為某些小事,在某個時刻不想和對方說話。
 
吵架總是會傷人,而冷戰所帶來的壓力也不可小覤。人生最大的壓力,莫過於和自己所愛的人不和,傷口好不了,那是當然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家達克爾‧凱爾特納說,新近有關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同情心和利他心有生物學的基礎。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這位研究者是題為“生來行善”一書的作者。
 
達克爾‧凱爾特納說,人都注意照看自己的利益,有時候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他說,最近有關大腦的一些研究,以及他本人對人神經系統的研究顯示,人類行為還有另一個方面。凱爾特納教授解釋說,人們生來就俱備關心他人的神經系統,所謂的他人也包括自己家庭成員之外的人。
 
他說:“有各種各樣的研究顯示,當我們給別人什麼東西的時候,大腦的一些特定的部位就會興奮起來。大腦內神經系統的一些分支,如我在實驗室裏研究的所謂的迷走神經,就是幫助我們照顧不是我們親屬的人的,這種神經也讓我們為他人作出犧牲。”
 
凱爾特納教授說,迷走神經從脊椎頂端開始,通過胸部延伸下去,主管人的發聲,心臟和呼吸節律,消化和其他功能。他說,在人進行某些出於同情心的活動的時候,迷走神經就會處於最興奮的狀態。
 
這位心理學家表示,人類是在群體中進化的。這種進化挑選保留下來一些促進合作的人類特性。這種合作互動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個嬰兒剛剛出生的時候,完全要依賴他人給予照顧。神經系統內的一些化學物質,實際上讓人在給予他人照顧、作出犧牲的時候感到有快感。
 
他說:“一種化學物質是催產素。這是一種在人腦和血液中移動的神經肽,子宮收縮的時候就有催產素起作用。人類有愛和奉獻感覺的時候,也有催產素起作用。假如給一個人催產素,再給他一大把錢,讓他把一部份錢給一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陌生人,這個人就會把幾乎所有的錢都給出去。”
 
凱爾特納教授說,另一種能促使人,跟其他人合作的神經化學物是多巴胺。他說,研究人員正在開始了解這一過程是如何進行的。但是,現代進化論的開創者達爾文,已經在他的著作中寫道,人的天性就喜歡合作這一洞察。
 
他說:“查爾斯達爾文在1871年出版的‘物種的起源’一書中,列舉大量的事例表明,善心跟合作行為深入到人類的身體構造當中,而且也由進化的進程所形成。他提出,同情心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最強烈的本能。但是,我認為在進化論的理論推演當中,達爾文的追隨者採取了達爾文的這種理論。”
 
他說,所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如19世紀的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所提倡的那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只是突出強調人類的相互競爭性,從而遺漏了達爾文思想當中的這一個重要部分。
 
凱爾特納說,在目前的經濟危機當中,人們在生活中遇到了更多的困苦,而最近,有關他所說的利他主義科學研究,在這方面向人們傳達了一個信息。“我們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經濟狀況的變化,並不能大大影響人們的實際生活。知道這一點就讓人有理由懷有希望。
 
真正重要的是,而且,很多研究也顯示出來,一個人的社會關係強韌,沉浸在自己的群體和家人當中,才是真正更重要的。他說,最近的研究證實了古人的一個洞見,這就是善心、犧牲、大度這些讓我們跟他人聯繫起來的感情,可以讓我們得到長久的滿足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的科研成果,讓我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是神秘的。
 
研究人員認為,記憶是一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的信息進行重建。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東西引發大腦開始這個重建過程?這個謎團繼續等待科學家們去尋找答案,但有二十個事實是已經科學家證實了的。
 
一、大腦喜歡色彩。平時使用高品質的有色筆或使用有色紙,顏色能幫助記憶。
 
二、大腦集中精力最多只有二十五分鐘。這是對成人而言,所以學習二十到三十分鐘後就應該休息十分鐘。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家務,十分鐘後再回來繼續學習,效果會更好。
 
三、大腦需要休息,才能學得快,記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二十分鐘小睡一會兒再繼續學習。
 
四、大腦像發動機,它需要燃料。大腦是一台珍貴而複雜的機器,所以你必須給它補充“優質燃料”。垃圾食品、劣質食品、所有化學製品和防腐劑,不僅損害身體,還削弱智力。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飲食結構影響你的智商。
 
五、大腦是一個電氣化學活動的海洋。電和化學物質在水裏能更好地流動,如果你脫水,就無法集中精力。專家建議,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體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飲用相同的飲料,可以交換著喝礦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資料顯示,經常性頭痛和脫水有關。
 
六、大腦喜歡問題。當你在學習或讀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大腦會自動搜索答案,從而提高你的學習效率。從這個角度說,一個好的問題勝過一個答案。
 
七、大腦和身體有它們各自的節奏周期。一天中大腦思維最敏捷的時間有幾段,如果你能在大腦功能最活躍的時候學習,就能節省很多時間,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八、大腦和身體經常交流。如果身體很懶散,大腦就會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點都不重要,大腦也就不會重視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你應該端坐、身體稍微前傾,讓大腦保持警覺。
 
九、氣味影響大腦。香料對保持頭腦清醒有一定功效。薄荷、檸檬和桂皮都值得一試。
 
十、大腦需要氧氣。經常到戶外走走,運動運動身體。
 
十一、大腦需要空間。儘量在一個寬敞的地方學習,這對你的大腦有好處。
 
十二、大腦喜歡整潔的空間。最近的研究顯示,在一個整潔、有條有理的家庭裡,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更好。為什麼,因為接受了安排外部環境的訓練後,大腦學會了組織內部知道的技巧,你的記憶力會更好。
 
十三、壓力影響記憶。當你受到壓力時,體內就會產生皮質醇,它會殺死海馬狀突起裏的腦細胞,而這種大腦側面腦室壁上的隆起物在處理長期和短期記憶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壓力影響記憶。最好的方法就是鍛煉。
 
十四、大腦並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訴它。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對大腦說話,但是不要提供消極信息,用積極的話代替它。
 
十五、大腦如同肌肉。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大腦都是可以訓練和加強的。毫無疑問,不要尋找任何藉口。不要整天呆在家裏無所事事,這只能使大腦老化的速度加快。專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才能有突出表現。所以你一定要“沒事找事”,不要讓大腦老閒著。
 
十六、大腦需要重複。每一次回顧記憶間隔的時間越短,記憶的效果越好,因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卻往往容易忘記。
 
十七、大腦的理解速度比你的閱讀速度快。用鉛筆或手指輔助閱讀嗎?不,用眼睛。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需要你的眼睛更快地移動。
 
十八、大腦需要運動。站著辦公效率更高。
 
十九、大腦會歸類,也會聯繫。如果你正在學習某種東西,不妨問問自己:它讓我想起了什麼?這樣做能幫助你記憶,因為大腦能把你以前知道的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
 
二十、大腦喜歡開玩笑。開心和學習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學到的知識就越多,所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吧!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總是說人體是進化的結果,是完美的代名詞,包括維納斯在內的古希臘人體雕像便是明證。然而,醫學專家最近提出,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從眼耳口鼻等五官,到心臟、大腦等內臟,無論是外形還是功能,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輕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重則危害我們的健康。有意思的是,單就身體構造而言,不少動物強於我們人類。
 
 
一、腦細胞缺氧一會兒就死
 
腦袋的構造,不適合在高速行駛的汽車、飛機和遊樂園裏,高速運轉的玩具上晃來晃去。另外,一旦缺氧,腦細胞用不了多久就死亡了。而肩章鯊的大腦即使缺氧一小時,仍可能生命無憂。
 
 
二、耳道毛細胞易受損難再生
 
人類耳道裏的毛細胞對聽覺至關重要,可是這種細胞又很容易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從而損害聽力。可是鳥兒的毛細胞就能自動再生。
 
 
三、吃東西老被噎住是因為嘴巴兼具雙重功能
 
我們之所以會被噎住,是因為嘴巴同時是食物和空氣的入口。如果氣管前面,長出一個安全過濾網就好了,它可以攔截食物,同時讓空氣暢通無阻。人類有二十顆牙齒就足夠了,智齒基本無用但仍“賴”在嘴巴裏。
 
 
四、心臟和血管沒有自我修復功能
 
人類肝臟可以自我修補,但心臟不行。讓心臟具有肝臟的再生功能,將是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另外,心臟還需要一種新型血管,也就是可以自動生長的血管,可以從栓塞處繞過,繼續發揮輸氧的功能。
 
 
五、視野太窄
 
人類要看清楚任何東西,都需要光線通過視網膜中間一小處地方,這導致人類的視野比其他動物窄。假如人類視網膜有更寬闊的感光接收面,不僅可提升夜間的視力,踢球時更能看到多角度飛來的足球。
 
 
六、頸部最易受傷,還藏著重要的神經
 
人類的頸部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卻偏偏藏有非常重要的神經系統,這些重要神經一旦受損,我們就會癱瘓。所以頸部應該進化得再短一點兒,當然沒有脖子最好,可是那就像大猩猩了。
 
 
七、手肘外側的神經缺乏保護,容易受傷
 
手肘附近外側的神經,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但它缺乏肌肉足夠的保護,很容易受損傷。如果它長在手肘內側,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八、膝蓋軟骨磨損難修復
 
膝蓋一生都在承受巨大壓力,軟骨遭受磨損,很難自我修復。而其他動物的彈跳力驚人,這得益於它們構造完美的後腿,可以大大節省跑步用的能量。
 
 
九、腳部欠缺吸震功能
 
我們的腳部構造欠缺吸震功能,步行時造成的衝擊力會直接傳至膝蓋和臀部。如果腳底再長上一層脂肪或骨膠原,我們的身體就更完美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子六藝(也稱古代六藝 )
 
禮:禮節(即今德育)~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音樂~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行之疾;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五御: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禮‧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藝‧‧‧四曰五馭。”鄭玄注:“五馭: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過通道而驅馳自如;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算法(計數)~數藝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九數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
 
 
 
六藝現代解釋:
 
 
何謂“禮”?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孔子上代屢為司禮之官,孔子少即習禮,“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在國家宗廟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贊禮郎、祀丞等禮儀官。如唐代設立有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六個部門,明代則設置太常司,太常司設卿,少卿,丞,典簿、協律郎、博士,贊禮郎。現代官方則設立外交部禮賓司(Concierge)負責國家之大禮,主管國家對外禮儀事項。涉外酒店則專門設有首席禮賓司職位(Chief Concierge),負責酒店禮賓事務。正式的首席禮賓司職業資格,由國際金鑰匙組織認證。
 
 
何謂“樂”?
 
有“禮”則必有慶賀燕飨之“樂”,有慶賀燕飨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並負責宮中慶賀燕飨之樂。歷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 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師襄,春秋時期魯國著名樂官,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史記》裏說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唐代的梨園則設立樂官,由梨園教坊使、梨園使、梨園判官、梨園供奉官、都都知與都知組成。現代音樂則早已發展為一種文化產業。
 
 
何謂“射”?
 
射,“射”乃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種體育活動,更是一種修身養性培養君子風度的方法。古代的“射藝”包含兩個主要運動:射箭和彈弓,春秋時期還發明了弩。其中射箭由於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則天設立了武舉制度,在武舉制度裏規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如今的“射”藝,其實應該綜容古今,包含現代的手槍、步槍、等實彈射擊運動,也應該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彈弓,射弩。
 
 
何謂“御”?
 
御,“御”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古代著名的例子包括“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朝”和“田忌賽馬”,這說明,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鬥勇,更是一種鬥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面的綜合最優化。
 
 
何謂“書”?
 
書,“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古代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和法寶,很多官僚寄情於書畫,不僅僅是鍛煉技藝,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何謂“數”?
 
數,即數學之數,現代已經延伸為“數理化”之數。古代數學很早就已經很發達,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為重要標誌。古代數學家把數學的起源歸於《周易》以及“河圖洛書”,如宋朝時期著名大數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