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4 Sun 2008 05:41

這蠱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蠱-據記載, 若是穀子存放太久,穀子表皮變成一種飛蟲,這就是蠱了。 在『左傳』
昭公元年中寫道: 「穀之飛,亦為蠱。」註曰:穀之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這
種飛蟲, 應該是沒有毒的。而用來害人的,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一種毒蟲。這毒蟲培養的方法是: 把幾百種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不餵它們東西,讓它們彼此互吃,到
最後剩下來的那一隻, 便是蠱了。 
蠱的種類非常的多,常見的有金蠶蠱、蛇蠱、
植物蠱、拍花放蠱等。 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
中說: 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後,會吃光人的腸胃,而且它的抵
抗力極強, 水淹不死,火稍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
 相傳金蠶蠱的表皮是金
色的, 每天要餵它四分當歸,放蠱的方法是把它糞便放在人的食物中。蛇蠱是在毒
月毒日, 即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放養長大的;蝨蠱是聚集許多蝨蟲製成的,若是把它
吃到人腹中, 它會把人的內臟吃光。 
植物蠱則是由一種叫胡蔓草的草製成,葉子
含有劇毒, 放入人的口中,人就會七竅流血而死。另外一種拍花放蠱,是與人握手
寒暄時, 由手心將蠱傳過去。 
傳說中有許多避蠱的方法,要試驗是否中了金蠶蠱
, 可以口嚼黑豆或啃白礬,若是覺得難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礬是甜的,那就
是種了金蠶蠱。
 古代治蠱毒的方法,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二
是禱告神明。 在『後漢書』中寫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酒瓶連在一起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樹杈可驅邪氣;而在端午節時抹雄黃酒,也是為了去毒除蠱。 這就是中國民間習俗立春燒樟樹葉,端午節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避邪, 在房子四周灑雄黃驅蚊精的來歷。 
中國的古人,非常相信有蠱這回事。在歷史上曾有發生過數次宮廷內巫蠱作祟的事件。 例如漢武帝時,丞相公孫賀之子和陽石公主被朱安世所誣陷, 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奸,危害武帝,在武帝經常通過的馳道上埋木偶為巫蠱。 武帝信以為真,就把三人處死了。 可見人們對巫蠱能害人之事是深信不疑的, 所以,歷史上對巫蠱的查禁相當的嚴格,曾立有誅九族的法律。 若中了金蠶毒蠱,用石榴皮煎汁來服用,便能解毒。相傳一個竹林和尚製作了一種治蠱的藥丸, 治好了不少中蠱的人。他的秘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桃子一枚,把皮碾成細末,拿兩錢分量,再將三味藥用米湯拌在一起,搓成丸
子, 給中蠱的人用米湯送服,毒就被解除了。 養蠱害人能致富,便致使一些人專以養蠱來謀財。 養蠱人每年都必須找個人來下蠱,若是三年之內尚未害人,養蠱人自己反而會中蠱而死。 如果養蠱人不想在養蠱害人,解決辦法是找一隻小箱子,放些金銀絲綢, 再放進金蠶,然後把小箱子放在路旁,讓過路人把小箱子帶走。這就是「嫁金蠶」的辦法,養蠱人便可以擺脫此蠱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藏傳佛教常被人以為是一種具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把它稱為「密宗」或「喇嘛教」,其實這些稱呼并不恰當,也令更多人誤解了藏傳佛教的教義。藏傳佛教是佛教各宗派中的一部份。
 
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本師釋迦牟尼佛弘揚,傳至今天,主要分為南傳(即緬甸、泰國及斯里蘭卡一帶之佛教)、北傳(中國、韓國、越南及日本等地盛行)及藏傳(西藏、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盛行)。
 
佛法在傳入各地以後,或多或少都因為風俗文化而演變成為具地方色彩之宗派,但其教義與本師所弘傳的并無分別,只是在表達上及儀式上有所不同。
 
藏傳佛教主要分為四大主流派別,分別為:格律派、薩迦派、寧瑪派及噶舉派。在漢地,這四主流派別因其服飾及建 物之特色而被俗稱為「黃派」、「花派」、「紅派」及「白派」。
 
藏傳佛教包含了完整之小乘及大乘戒律及教義,故此也包含了密宗的教義在內,但并不是說藏傳佛教就等於「密宗」。密法只是藏傳佛教的一部份而已。一位西藏的僧人未必就一定學過密宗,所以把藏傳佛教各派統稱作「密宗」也是不正確的名稱。
 
有些人依西藏的法師而皈依,就自稱為「密教弟子」﹔皈依的對象其實是佛、法、僧三寶,不是「密教」,也不是授皈依的法師,他們其實是「三寶弟子」﹔其所受之皈依與漢地佛教徒無異,只是授皈依的法師并非漢地法師而已。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宗派

佛法只有中道一味,故因眾生根性、時空不同,也就展現了不同的面貌。此即一音圓演。

十三大弟子各擁某種第一的特殊性格,各聚集了相契道侶(雜阿含16.447),是佛教分宗之兆。
佛涅槃後四五百年,分出二十個部派,佛教失去統一依準,馬鳴龍樹的大乘便興起了。佛涅槃後千年,由於唯識學興起,大乘分成空有二宗;密宗興起,又分為顯密二教。  

中國佛教宗派表︰
中   ┌─成實宗──────空宗  ┐
國┌小乘┴─俱舍宗──────  有宗┴晚唐後便不受重視
佛┤  ┌─三論宗(涅槃)──空宗  ┐
教│  │ 天台宗──────空宗  ├晚唐後 三論,唯識乏人研究。
 │  │ 唯識宗(攝論)──空宗  ┘天台僅能講教理以續傳承。
 └大乘┤ 華嚴宗(地論)──  有宗 晚唐後僅能講教理勉強續傳。
    │ 南山律宗─────空宗有宗 晚唐後茍延殘喘
    │ 淨土宗──────  有宗
    │ 禪宗───────空宗   流傳最長。宋明之後,永明延壽轉為禪淨雙修。
    └─密宗───────空宗有宗 會昌法難,密宗流向日本。

★三論宗最先成立,是嘉祥開展印度空宗,依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
★成實宗同時依小乘成實論而有;★俱舍宗依小乘有部俱舍論而成立。
★涅槃宗依涅槃經而成立;★地論宗依十地論而成立;
★攝論宗依攝大乘論而成立:主張無塵唯識---談九識,以陳代真諦為祖。攝大乘論是以阿梨耶識為諸法的依止,前後有佛陀扇多、真諦、玄奘等三譯。攝論宗雖標榜攝大乘論,但真諦在八識之外,另依據楞伽經、決定藏論,而立第九識──阿梨耶識為有漏隨眠識,阿摩羅識則為真常淨識。真諦稱第七識為阿陀那,唯我執煩惱障,而無法執;第八阿梨耶識有解性、果報、染污三方面,染污之第八識即法執,緣真如� _四種謗,果報之第八識緣十八界,解性之第八識有成佛義;第九阿摩羅識即本覺。倡對治阿梨耶識,證入阿摩羅識。
★天台宗是由法華經延伸而成;因智顗(ㄧˇ)住天臺山而得名;
★律宗(南山宗)道宣專弘四分律而成立。心法戒體論吸收了唯識學,以阿賴耶識所涵的種子思心所為戒體,亦即弟子受戒時,在精神上構成的一種防非止惡功能。
★法相宗是玄奘成立。窺基提出五重唯識觀:
(1) 遣虛存實識:遣空存有。觀察遍計所執性法純屬虛妄;至於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均不離識。
(2) 捨濫留純識:捨境留心。不再濫情於外境,而留下純正道心來學習觀察外境唯識。
(3) 攝末歸本識:攝用歸體。感官回收,將見相這二分(境界與身根)(末)收攝歸結到識體(本)。
(4) 隱劣顯勝識:隱所顯王。轉識體的煩惱作用(劣心所),而顯現識體的本來清靜相(勝者心王)。
(5) 遣相證性識:已降服煩惱的"勝者心王",還只是識的相!遣除相,才是證得唯識空性。
★華嚴宗尊華嚴經,談法界緣起:宇宙萬法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珠網相映重重(十玄)。
★淨土宗是慧遠提倡蓮社,專修持名念佛,至善導大師而成立;
★禪宗:主修禪定,故名禪宗;旨於徹見本心,又稱佛心宗。菩提達摩,傳慧可、僧璨、道信,至弘忍而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主要依據是達摩的「二入, 四行」。二入指理入、行入。理入是憑藉經教,信解眾生真如本性,為捨除覆蓋真性的妄想,而修定作觀。行入即四行: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慧能《六祖壇經》主張「一切法自在性,名為清淨法身」,從一句“無所住而生其心”悟出定慧微旨。
 
禪宗五家七派表:

大┌ 南嶽 馬祖 百丈懷海┌ 溈山靈祐~ 仰山慧寂★溈仰宗   
鑒│ 懷讓 道一 └
黃檗希運~ 臨濟義玄★臨濟宗     
慧┤  ┌
天皇道悟~ 龍潭崇信~ 德山宣鑑~ 雪峰祿存┬
雲門文偃★雲門宗  
能│ 青原 石頭┤    └
玄沙師備~羅漢桂琛~ 法眼文益★法眼宗

行思  希遷└ 藥山惟儼~ 雲巖曇晟~ 洞山良价~ 曹山本寂  ★曹洞宗   

(一)溈仰宗:「方圓默契」(括弧內是法眼文益所評)
(二)臨濟宗:「互換為機」有三玄, 三要, 四料簡, 四照用,機鋒峭峻。
(三)曹洞宗:「敲唱為用」有“五位君臣”說。
(四)雲門宗:「函蓋截流」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顧、鑒、咦,宗風剛勁。
(五)法眼宗:「一切現成」。宗風是“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掃除情解”
(六)黃龍派:黃龍山慧南所創立。(七)楊岐派:楊岐山方會所創立。
七宗後,流行“頌古”“評唱”這些禪門偈頌,尤其克勤《碧岩集》影響最大,從此禪變成逢場作戲。克勤弟子大慧宗杲銷毀《碧岩集》,又批判宏智正覺“默照邪禪”不求妙語,一昧默照是不能開悟的。其“看話頭禪”超越宗教儀軌而能被儒者接受。宋明理學家如周敦頤、朱熹、程頤、程顥、陸九淵、王守仁,都受禪宗影響,近代如譚嗣同、章太炎亦然。
★密宗: 依理事觀行,修習三密相應以獲成就,亦稱金剛乘、真言乘等。密教教典總稱tantra,以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整合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禮儀、本尊崇拜。認為佛和萬物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有"理","因","本覺"三義);"識"為"心法",屬金剛界(有"智","果","始覺","自證"四義);色心不二,金胎為一,包宇宙而又藏於心,故眾生修習"三密加持"就能使"三業清淨",與佛三密相應而即身成佛。(語密:口誦真言;身密:手式身姿結為契印;意密:作觀想)。修法時築的壇場稱為曼荼羅(mandala: 輪圓具足),是其生命觀、宇宙觀。密教成為獨立體系,是在7世紀中葉《大日經》《金剛頂經》成立後。《大日經》是基本教義;《金剛頂經》以大日如來為受用身,談“五佛顯五智”:中央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閃(^^^)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其中四智是唯識所轉,這是採納自瑜伽行派的"轉識成智"。《金剛頂經》出現後,密教稱為金剛乘,其中的俱生乘或易行乘,主張佛四身說(法身,報身,應身,俱生身),認為具備佛德的自我是佛道實現的目的。11世紀,面對回教逼迫,出現了時輪教,認為現實就像時間之輪般無常,故“般若與方便 二而不二”,只有信仰絕對者本初佛才能解脫,另外也流傳香巴拉的傳說。

唐密與東密、台密:唐,善無畏被尊為國師,由弟子一行協助譯出《大日經》作為“宗經”。而後金剛智來華,其弟子不空曾奉師命到斯里蘭卡學密,回來後譯《金剛頂經》等。不空的弟子惠果曾任三代國師。空海來唐,從惠果學密法,回日本創真言宗(東密)。

藏傳佛教:西藏早在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就傳入密部經典。8世紀有印度密教僧人寂護和蓮花生來。西元841年朗達瑪禁佛而中斷。11世紀中,阿底峽入藏,開噶當派。此外,寧瑪、噶舉、薩迦等派亦起。15世紀初,宗喀巴及弟子賈曹傑、克主傑創格魯派,下傳達賴、班禪兩系。藏密一般分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又分為三部,其中父部是以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為本尊;母部是以勝樂金剛、喜金剛為本尊;無二是以時輪金剛為本尊。重要法門有大圓滿、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各國佛教,都有分宗。 上座部的泰國佛教,分有大宗派及法宗派。日本佛教宗派:三論、法相、華嚴、俱舍、成實、律宗等;再加天台、真言二宗;再加禪宗(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再加淨土宗,再加淨土真宗、日蓮宗。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甘露--大藏寺祈竹仁寶哲嘉言
      【正文】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癒一切的病苦。
      人們常常嚷著要去尋找內心的平和,其實它一直都在,從不需要你去尋覓.當你從為欲望而勞役終日的忙碌中靜下來時,自然會感到它的存在。
      人們逃避家庭、城市、社會及自己的問題而逃至深山中去尋覓心內的平靜.既然是要尋覓"心內"的平靜,又怎麼可能在"心外"尋得呢?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並不在於你身處之地方。有人花費半生積蓄往外國的海灘度假,結果卻敗興而返;有些人卻可以在水災災區中划艇作樂,玩個不亦樂乎。
      有人遠走他方以尋覓內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沒有平和,縱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尋得到它;假如你心中一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沒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如果心中沒有快樂,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
      當你的心充滿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樣歡喜自在;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
      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在心情開朗時,見到的人都友善親切;在心情煩躁時,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我們的心影響著我們所見到的世界。擁有一顆快樂的心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
      透過評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有缺陷過失的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這世界充滿了低賤愚癡的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學習的地方。
      有智慧的人----在獨處時會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獨處時則會管好自己的口。
      自知為愚者的愚者並不愚蠢;自以為聰明的愚者卻是愚者中之愚者。
      與他人相處時,是謙虛學習的好機會;在個人獨處時,是反思自省的好機會。
      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只要你仔細去看,即使一個醉漢或一個瘋子,都有一兩件東西值得你學習。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窮兇極惡、蠻不講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師。在碰上一個這樣的人時,你應該歡喜對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學習考驗忍耐的良機!
      為什麼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本身之嗔恨。當你心中再無嗔心時,面對惡人並非什麼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根本不再會覺得世上有任何惡人。
      每個人都喜歡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對你說了句什麼後就大發脾氣,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權付託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嚮往自主的話,先去學懂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你為了人家的一句話就大發脾氣,或者是飄飄若仙,你的心其實是在跟著別人的話走。把自己的快樂託付在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視處處為難你的人為你發了狂瘋的至親,不要生起忿恨,應該對他更加憐惜。
      我從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視釣魚或狩獵為娛樂。我們的生命怎麼可能會透過另一個生命的結束而變得更加精彩呢?
      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會再加以殺害,而這只是為了週末有點什麼娛樂而已,你會有什麼感想?我不認為你會欣賞認同這些人的嗜好。同樣地,我不明白為何你會視釣魚與狩獵為娛樂,這只是無謂的殺生。當殺害生命成為你的嗜好時,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動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動物需要飲食,你也需要飲食;動物會高興也會悲傷,你也會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些人說動物與人類不同,所以就可以 妄加殺害,我從未聽過比這個更無稽的謊言。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你是在傷害你自己。
      宇宙萬物皆為一體。在你傷害大地、河川及這上面的生靈時,你其實正在傷害你自己。
      在別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時,若能生出隨喜的心,你也就是參與了這一件善行。在別人做了傷害其他生命的事時,你的認同就等於你的參與這個惡行。
      隨喜是妒忌心的妙藥。在他人得到快樂時,若你為他心生歡喜,你就會被他的快樂所薰染。
      單單去祈求厄運消失並無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這些果報的言行。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種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蒼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行,怎樣祈求也都沒什麼用處。
      虔誠的人會不惜走遍千山萬水去朝聖來討心目中的神明之歡心,他們卻不知道:幫助自己家門前的窮者與餓者可能會更令神明高興。如果它們的神明是無處不在的話,他們必定也就在這裏,就在他們的家門外。
      如果問題可以解決,你沒必要憂慮;如果問題無法解決,你再憂心也無補於事。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這種那種的艱辛。要解決艱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窮苦國家的慘苦生活,你的所謂"艱辛",突然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生命的本身並不艱苦;艱辛的感覺只來自你的對抗與不滿。
      痛苦與疾病只是病徵而不是病灶。先醫好你的心靈,它們便會自然痊癒。
      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礙都源於你的貪念、嗔恨、執著、愚昧與妒忌。最有效的治療是先醫好你的心,否則你的病苦將永無休止。
      正如一個武士需要對外在的環境保持警覺性來保家衛國;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心念時時觀照來保護自己。
      在你做壞事時,少不免會東張西望,避免給看到。其他人看不看到其實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會看到,而你沒可能可以逃避自己的心。
      根部有毒性的樹所長出的花、果及葉也都是有毒的。同樣的,任何由貪執及仇恨所驅使的念頭、語言或行為都只會帶來痛苦的果報。
      心是所有行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個充滿仇恨及貪欲的心所引發出的言語、行為及念頭只會帶來痛苦;相反地,一個慈善的心所引導的身、語、意運作皆會帶來福樂。
      你沒可能打敗所有的敵人,但在你打敗了心中的我執時,基本上就等同降伏了所有仇敵。
      我執是把我們與痛苦系在一塊兒的枷鎖;在我執被放下時,真正的解脫自在就在跟前。
      風雨並不能損大石之分毫;惡言及攻擊並不能傷害一個"無我"的人。
      一個"無我"的人已經超越了嗔恨、愚癡、妒忌及執妄的層面。他是一個享有真正之快樂的人,因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傷害一個"無我"的生命。
      放下一點點執著,你便會有一點點自在;放下多一點執著,你會有多一點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時,你便會體驗到完完全全的歡喜自在。
      很多國家嘗試以戰爭來達致和平,我倒想知道這其中的邏輯性。
      以戰爭來爭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滅火一樣高。
      用暴力及權勢爭取回來的名利地位並非什麼大成就。畜生所做的也不過是如此!
      任何以仇恨作為動機的言行,永遠不可能成為化解仇恨的一種方法。
      在一場紛爭中,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宗家庭糾紛或只是一場打架,其實永沒有對的一方,凡有參與的都是錯的一份子。
      解除核武器並不會達致和平。當人在被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塊石頭也可以殺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達致和平。
      由心開始,從心著手,淨化心靈,才是達致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
      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沒有善心的時候,你沒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在連你都與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哪有可能達致整個世界的和平呢?
      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那,你眼中的世界就變得和平;當每一個人都放下嗔恨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會變得和平。
      內心與外在的世界並非兩回事。當每一個人心中都再無仇恨時,世界和平就自然地會展現在面前。
      你不一定要是英雄豪傑才能拯救這個充滿暴戾的世界;你只需要以慈悲心對待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這個世界就已因你的存在而變得祥和了。
      要令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並不需要大聲弘揚什麼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為慈與悲的化身。當心中洋溢慈悲時,你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周遭的人;當他們心中的慈悲之燈被燃著時,自然會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慈悲心有點兒像感冒病----在你沾上了它時,你周圍的人很難不受牽連傳染。
      在弘揚慈悲精神的時候,你不需要向別人灌輸什麼教育;當你的心有了慈悲之時,他們自然會察覺到,他們心中的慈悲自然會被喚醒。最有效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說話。
      當你是對的時候,你並不需要說什麼;在你理虧的時候,不論你說什麼也沒用!
      有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一方,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那一方,你沒資格去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來自他人的言行,並不可能對你造成傷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曲,只因為你對這些言行介懷。
      受到他人無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響應,則更加加深了你的不幸。
      仇恨並不能傷害到被恨的人,只會傷害到自己。
      想想看: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不太好吧!哪為什麼把仇恨帶在身上呢?仇恨對你與別人都沒有用處,它只是一件不論帶多短的時間與旅途都嫌太笨重的一個包袱。
      憎恨一個人是一種很費神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這個人,何必為他費神呢?如果你喜歡這個人,哪又幹嗎要去憎恨他呢?
      在他人做了令我們不快的事時,我們往往會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種報復似的。要去恨一個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傷害自己,卻不會影響到被恨的對象,哪又有何意義呢?
      為什麼沒有人會對一塊石頭大吵大鬧呢?因為石頭的靜默令挑釁生事者無從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時,生事者遲早會失興致而另去他方。
      心如如不動,不理他人對你說什麼或做什麼,就像是安坐於有毒的刺藤叢中一樣:雖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碼不會給它刺傷自己。
      謙卑並不等於懦弱。謙遜其實是世上其中一種最大的力量。試想想:傲慢與謙卑,哪一樣較難做得到?
      驕慢並不會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謙卑反而令人尊敬。
      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只是對他人謙卑,即使對一條蟲、一朵花,也會謙卑尊重。
      最不中聽的話,往往是對你最有幫助的指引。
      對一個不明生與死的人來說,人生是一種很令人煩惱的事情。
      學習去思維生死----開始的時候這會令你不安,但當你克服了對它的恐懼時,思維生死只會使你的生命越來越燦爛豐盛。
      提醒自己死亡隨時會來臨,就是策勵自己不要枉過每一天。
      你認為日落是一種人生美景,我只覺得它是一個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時計,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來的生命。
      死亡並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們每一分鐘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與可悲的是:在生與死之間沒有做過什麼。
      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壞的事情,只是自然變幻的一個程序。對一個沒枉過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沒什麼可懼的地方。 死亡之可怕,只源於你對生命的執戀。
      對一個可以隨時面對死亡而無懼無悔的人來說,生命中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傷 到他。
      與其抱怨不能令自己長生不死,倒不如好好令生命之旅程不枉一走。
      萬事萬物無不在變幻當中。把生命與快樂寄望於事物的常久不變上,無疑只會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對失望。
      萬事萬物均依因緣而自然發展:先是產生,然後維持狀況一回兒,最終就改變消失。儘管你大哭大鬧,它們還是一樣會變幻消失,這只是自然的規序,並非好的或壞的一件事。在你明白並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後,你的生命就會好過得多 了。
      在欣賞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投入其中,全神貫注,甚至因受到劇情牽引情緒 而大哭大笑。但想想電影是什麼?不外乎紅、藍及綠色的變幻光束投射於白布上,
      再配上些聲音而已,卻令觀眾信以為真,把劇情發展視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樣的, 生命中之苦與樂也不過只是一系列的變幻景況,維持並不太久,只是當事人困在
      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們當然要盡生命中之責任,卻毋需過於介懷 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場電影而已!
      快樂之道其實很簡單----生活順景時,要知道福樂並非永恆;生活不遂意時, 視困境為過眼煙雲。不要把這些體驗看得太認真,要知道苦與樂來來去去,變幻
      不定。在看透這一點時,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觀,世事翻騰反復而不揚一條眉毛。
      在你能把宇宙萬事萬物皆視為夢幻泡影時,你將永不會再感受到痛苦與束縛。
      小鳥在唱,小狗在吠。小鳥只不過鳴唱,小狗也只不過在哮吠。這些只是聲 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壞!但你的心卻在批述:"呀!這鳥鳴實在悅耳!",
      "那狗吠聲真令人心煩!"。引致你興奮或厭煩的並不是鳥聲或狗聲,問題出在 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你只需知道:"這是小鳥的鳴聲,那是小狗
      的吼聲!"就足夠了。
      樂聽讚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些心態就像鎖鏈 一樣,把我們與恒久的內心痛苦連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們時,我們才可能體驗
      到自在與快樂。
      你的心不停在說:"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那個!"不要理會它的要求。你早 已擁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卻永沒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
      證,即使沒有它們,你的生命也一樣可以很自在快樂。
      過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快樂的秘密不過如此而已。
      要為自己創造一個快樂的生命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兩種材料:一個簡單的 生活方式和一顆滿足感恩的心。
      與其對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於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
      人生最大的財產是健康,最大的財富是心足,最大的勝利是無嗔,最大的成 就莫過於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悠然自得。
      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對人對事有所希求;在心中 沒有欲求的時候,生命就不會再有失落。
      欲望與執戀是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原素。在消除了此二者時,我們幾乎沒可能 會不快樂自在。
      人總以為擁有的愈多就會愈快樂;事實是要求的愈少才會愈快樂。
      還未"擁有"的人為了爭取而受苦,早已"擁有"的人為了不想失去而痛苦, 你看:"有"與"沒有"和快樂與否並無直接關係。但世人都窮一生去追求欲望,
      這其實是不是有點傻?

      快樂與擁有多少物產並無關係。在你缺乏財富時。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們。 在你擁有財富時,你會日夜擔心怕失去它們。你見過一個快樂的富翁嗎?他們其
      實與窮人一般痛苦。要尋找快樂,你必須找對地方----自己的心。
      人們總以為財富與名氣等於快樂。如果你心裏已充滿了快樂,你根本不需要 名利;如果你心裏沒有快樂,縱管坐擁全世界的財富與名利也都沒有什麼意思。
      如果你只懂得終日勞碌於爭取更多的金錢及保護你已有的財富的話,它們對 你其實就已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了。
      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樂,就不要把快樂建基於你所擁有或所缺少的事物上; 視你的財富、你的房子及車子都是向別人借來的,好好利用它們,但不要執戀它
      們;哪你自然會享受一個簡單但快樂的一生。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做的,但往往是在我們放棄刻意追求 快樂而做種種事情時,它才會悄悄來臨。
      一個火把可以點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快樂就如火焰一樣,你可 以不斷施予別人快樂,卻不會因此而犧牲自己的快樂。
      快樂就像一盞油燈。當燈被點亮時,它不需要向黑暗說:"讓我來照亮你 吧!",它不再需要做其他的什麼,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會被照亮起來。同樣
      的,當你的心中充滿快樂時,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麼,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會 被照亮。
      他人的話----不論說的人如何偉大,對你都沒什麼真正的益處,除非你把他 的智慧變為你自己的智慧。
      先弄清楚慈悲與智慧的種種,然後仔細地思維內裏的深義,最後把它們用在 你的生活中。你越運用它們,你就越會感到它們是達致快樂的路向。在最後,你
      自己變成了智慧與慈悲,你的舉手投足都就是悲智的表現。
      我所說的對你並沒有一點用處,除非你把它刻在你的心上,而不是單單記在 腦袋中。在你能做到這一點時,你的所有心念、行為及談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反
      映它們,你的每一句話,甚至你的舉手投足都成為對整個世界的開示。這個世界 將會因為你的存在而得益!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àn

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顯現金光,如來佛胸前有卐字。中國唐代武則天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經中又寫作“卍”。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曆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征,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志。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征。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准,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這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竟被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來做了他的黨旗標志。當然這與佛教毫無關系。希特勒親自設計的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一個黑色“卐”字。希特勒對他們設計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說:"紅色象征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征民族主義思想。‘卐‘字象征爭取雅利安人勝利鬥爭的使命。"後來,希特勒還為他的衝鋒隊員和黨員設計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錦旗。

希特勒選“卐”字做標志的原因,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根據納粹黨名設計的。納粹黨的意思是“國家社會黨”,在德文中“國家”和“社會”的字頭都是“s”,兩個字頭交錯重疊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狀。不過,佛家“卍”是金色,納粹“卐”是黑色。另一種說法是美國學者羅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認為,希特勒從小就有一股崇拜權威,追求權力的強烈欲望。小時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過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長外套的袖子上都飾有“卐”字標志。希特勒崇拜院長的權勢,把“卐”視為院長權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長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佩恩認為,這是他後來選用“卐”字做黨旗符號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是,希特勒受到一個名叫"新聖堂騎士團"反猶組織的影響。這個組織認為,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民族,必須保持其純潔的血統,世界才有希望。這與希特勒的觀點是一致的。這個組織的發起者是一個傳教士兼占星家,他為希特勒占蔔,預言他日後將是震撼世界的人。聽了這些話,希特勒很振奮。這個組織的標志符號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後來設計黨旗時,選用了這一符號。

這一頗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稱號,曾使無數納粹黨徒為之瘋狂,他們曾聚集在這一旗幟下幹盡了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戰敗,這一標志也隨即被粉碎.但是,在2000年11月,一位英國記者卻在離柏林110公裏處的一片叢林中從高空拍到了一幅用樹木組成的“卐”字這一法西斯標志。它是由48棵與周圍不同樹種的樹組成的,長度和寬度均為60米,線條分明,標志明顯。這48棵樹屬落葉松,周圍都是四季長青的針葉松.春夏兩季它們沒有區別,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葉松的葉子逐漸變成黃色,一個黃色的“卐”字符號便凸顯出來了。據查,這是希特勒活動猖獗時,一個法國鄉下的土財主特意栽種的。照片一經刊出,立即引起人們的抗議,紛紛要求法國政府立即將其鏟除.法國法律也不允許在任何場合公開展示納粹黨標志,所以這個由樹木組成的納粹標志很快就被消除了。納粹德國希特勒咨詢過一位漢學家,得知納粹天然標志卍來自中國,于是派出浩大的僞裝考古文化部隊以飛機作支持,徒步登上佛教搖籃西藏 。果真在佛教中卍這個符號使用普遍,它是如來佛胸前的符號卍,不知道希特勒在西藏找到天然卍沒有 。的確,那個漢字學家說的對, 卍卐本是中華文化智慧符號之一。出自《易經》卐與卍互用。卍的發音是(當代):“萬”,通泰,富足。卐的發音是(當代): “福”,吉祥,厚德。中華佛教禅宗也使用這一符號。《華嚴經》65卷入法界品:“胸標 卍字,七處平滿。” 唐朝的慧苑《華嚴音義》:“卍本非字,周長壽二年,權制此文,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禅宗發祥地(一尖山、雙峰山、紫雲山)不知道德國人是否考察過。盡管德國軍官幫蔣介石在廬山訓練過軍官團。筆者披星戴月,風餐路宿,只身徒步登臨過鄂東名山雙峰山于一尖二尖山中的二尖之巅現場找到天然八卦頂,旋即拜訪了道教聖地白雲洞,火焰洞,黃龍潭,清涼山古洞,牧石庵數位道長,異口同聲稱“道教天生八卦頂在一尖。” 在倍受鼓舞之余,繪制山形脈絡,發現以一尖山為軸心,東西走勢是東向東衝山、西向蕲春縣八鬥峰連接太平橋山;南北走勢是南向遊鴻寨、向北到蕲春南靈寺及黃梅縣的紫雲山道人屏山,恰為東西垂直于南北,完全吻合卐圖形,真正自然天成。卐山形 :東山折南,景有東衝積雪,余脈到豬頭山馬幹山有唐朝八大教主之一的高山派教主所建築的一枝庵,長驅直下有四祖寺和九龍纏繞地牧石庵,向南最後折出五峰山頭陀大德祖師寺。卐山形 :南山折西即遊鴻寨西折有六祖打坐的地方,折出橫江山有橫崗聳翠景點。卐山形 :西山折北一尖到八尖,出出鳳凰山。卐山形 :北山折東;即蕲春南靈寺道人屏山,折東火焰山,挪步園山,引出白雲洞,火焰洞,落下黃龍潭。春夏雨過初晴或秋高氣爽時可以登山四顧,欣賞到奇妙的卐山形脈絡 ;也可以在秋冬季節,穿過落葉叢林求證其方方面面。滄浪書院@中華禅宗佛學院開辦佛古文化探密考察活動。古代的鄂東人,對此地脈山形如數家珍。文人學士,達官貴人莫不蓄謀已久,搶占風水。清末蕲春縣最後一個狀元陳沆祖墳葬在卐北向東轉折處;黃梅縣探花帥承瀛太傅浙江巡撫葬在三星拱照九龍搶珠風水地即卐的東折南端景點牧石庵;廣濟縣金會員金德嘉翰林院編修墓葬在卐的南折西處金雞獨立山寶地,更有甚者相傳黃梅縣人明朝末年的兵部尚書汪可受自己閉棺于挪步園,墓址在卐北向東末端。當然再好不過的風水也難免受盜墓賊破壞,金會員,帥太傅,陳狀元無一幸免于難。獨有汪可受兵部尚書八墳障目,一穴難尋。天生八卦頂是中國道教奇觀。禅宗卍卐圖是中華文明瑰寶。

“卐”字符,藏語稱為“雍仲”或“雍仲拉曲”。“卐”有單圖、也有連圖;形狀有左旋“卐”,也有右旋“卐”。過去“卐”字符有兩種寫法、兩種含義。用在佛像上的標志是左旋轉“卍”。據《辭源》載:、“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來胸前的符號。意思是吉樣幸福。“卍”又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此標志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的曆史上均出現過;後來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載:“卐”(wan萬)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征。“卐”字在梵文中作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 N樣之所集’。  
    有人認為“卐”字符最早産生于印度和歐洲,是公元4世紀隨著佛教的東進才傳入中國的,屬“舶來品”。也有人主張“卐”字符最早産生于我國古代羌族。  
    根據考古資料證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區的先民們制造的陶器上已有“卐”字符,足見“卐”字符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符號。如青海樂都柳灣的彩陶上亦有“卐”字符,廣東、內蒙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類似符號;而佛教在4世紀即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近年來,在西藏、青海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古代岩畫地點,岩畫除動物、太陽、吉祥圖外,還發現有岩畫“卐”字符(如西藏阿裏日土縣發現的日土岩畫“卍”演變序列圖)。從5o年代以來,在西藏及邊緣地區發現了大量的舊石器。據鑒測,至少5萬年以前青藏高原已有人類定居。
    《藏漢大辭典》載:“卐”有兩重意義:一為苯教教義,是苯教教徽。二為堅固,永恒不變。據《西藏王統記》載: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後,曾與苯教發生激烈衝突,甚至鬥爭,當勢力強大的佛教徒圍攻苯教城堡時,苯教徒于城堡四角畫“卐”字符以鼓舞士氣,“畫方格”以撫平民。可見這裏的“卐”字符是一種以苯教為中心的堅固不可摧的攘解災害、作法驅疫的巫術。運用這種模態符號施法,讓無生命的自然界由“靜”變“動”,使苯教永存常在。“宗教往往利用藝術,使我們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者用圖像說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宗教需要把神靈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可以感知的物質現象,以便讓群衆更好地感到神確實存在,從而讓宗教情感有投射的具體對象”。所以,“卐”字符曾作為苯教的教徽,具有巫術的功能作用。      
    作為一種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青藏高原後;對苯教進行了教義上的滲透和影響,甚至引起了兩派之間的對立。誠然,苯教與佛教在某些方面也有接近之處。例如,苯教視世界為若幹方格組成,每個方格象征一個部落,方格又分三層,依次代表天、地上、地下,分別為苯教之神、人、魔鬼所居。這些觀念與佛教的“輪回”觀念基本一致。我們知道,佛教教義中吸收了很多婆羅門的教義,如靈魂不滅、業報及因果輪回等。認為衆生從無始末,即生死輪轉,靈魂本身永遠不會消滅。正因為佛、苯兩大教派在教義上的共同性,使佛教在傳播過程中一方面同苯教爭執、排斥,另一方面又同苯教整合,吸收苯教的許多成份,這樣,作為苯教教徽的“卐”字符,隨著曆史的發展、演變,逐漸為佛教所接收。從形式上看,苯教的“卐”字符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即左旋型,而佛教的“卍”字符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即右旋型。並通過改變形態的手段將苯教的許多教義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之中,進而形成藏傳佛教。“卐”字符也隨之成為藏傳佛教的一種護符象征符號得以保存下來。
    藏族將“卐”字符作為家庭護符的現象至今依然存在,有的把印有“卐”字符的布條系在院子或大門頂的“達卻”上,有的將這個符號刻在磚石上。據老人們說這樣可以避邪驅鬼.以“卐”字符做為建築物的裝潢,帶有一種濃厚的審美情趣。如: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物的窗牆、門格、梁頭上刻有“卐”字符;院牆、院子內外鋪的石頭上、花園的方磚上也刻有“卐”字符;民間四合院的門窗圖案也有“卐”或者“卐”字符的變體,即“富貴不斷頭”。其形狀有圓形的、方型的、有單、有雙,在牆裙、板壁上畫有富貴不斷頭的紋樣。
    在甘青民間刺繡、針織藝術品中,“卐”字符及其變體運用極廣。它的紋路變化、氣勢、氣派、韻味、神情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如:藏族婦女頭面上佩帶的辮筒、腰間挂的荷包等,繡有“卐”字特及其變體,衣服、腰帶、袖口、領子上、鞋邦上、襪墊子上、襪留根等處亦繡有“卐”的變體。民間的栽絨毯子、馬褥子、挂毯等的邊子及四角多為“卐”頭面上變體圖案。   
    “卐”字符最初人們把它看成太陽或聖火的象征,是從太陽圖演變而來的。在“卐”字符尚未規範之前,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包括不同的旋轉方向。太陽和“卐”字符的出現,表明人們對太陽的崇拜;人們把“卐”字符解釋為太陽永恒或永恒的太陽之意。後來,發展演變、引伸為堅固、永恒不變、辟邪趨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是表示永恒的吉祥符號。
    “卐”字符是傳統的吉祥字符,此字符四端縱橫伸延,互相街接,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斷字”。由“卐”字符組成的吉祥圖案,如“萬年如意”、“萬代長春”,象征幸福永存。   
    太陽神是藏族苯教最大的神靈之一,“卐”字符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宗教圖案“卐”字符在婦女服飾上的運用十分明顯。它在藏族婦女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征,視為吉祥之物。逢年過節,婦女們總要在自家門口,用白石灰畫上一個大大的“卐”字符,以示來年吉祥如意,有些地方的藏族婦女,還喜歡把“卐”字符繡在衣服的背部。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免除天災人禍,如果是哪位婦女的逢本命年,那就更不會忘記在背上繡“卐”字符,以祈求菩薩保佑本命年平平安安。現代藏北婦女的一種頭飾叫“滾多”,是由白色小海螺串聯而成的,上面也有用紅珊瑚串成的“卐”字符紋樣。   
    “卐”字符在婚禮上呈現出宗教情感和審美情感的交融。青海湟源日月鄉居住的藏民有一種習慣,他們娶親時,婆家將羊皮鋪在院子裏,在羊皮上用青稞繪制“卐”字符,新娘進門時,腳踏在“卐”字符中心,以示“男女同生、陰陽相配、魚水共歡、吉樣如意、堅固永久”之意。在甘孜藏區的婚禮上,新郎新娘或坐或跪在藏毯中央用青稞或麥子拼成的“卐”字符上聽“贊婚禮”等。   
    明清時期的藏族武士裝,下身為狍皮白皮褲,膝蓋部有一圓布,上飾“卐”字符。在舊西藏凡是喇嘛轉世、新政府官員上任時,要舉行隆重的慶典儀式。儀式中必設寶座,並在寶座上用青稞或麥子拼成“卐”字符,象征堅固不摧,永恒常在的符號,靈童或新官員就坐在上面。“卐”字符在寺院、民居、服裝、節日、婚禮、建築物、節慶、帳篷、卡墊、碗邊、地上或牆壁等上廣泛應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是翻譯這部法華經的法師。姚秦是中國後秦期間的國號。時姚興當朝;因帝姓姚,故號姚秦,又因立國
于前秦之後,是以史稱後秦。

翻譯這部法華經的法師,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姚秦是在中國東晉期間的長安,最初是苻堅所統治。自從漢高祖滅秦以後,到了晉朝,有些人還懷念著秦朝。所以苻堅(秦始皇之後人)組織一個幫派叫‘秦幫’,並在長安之處建一國叫‘苻秦’。在這時,當時的欽天監(天文學家)看見在印度上空有顆智星,於是向苻堅說西域此時有個大智慧者,將來會到中國,且擁護中國。苻堅說:‘我知道這個人定是鳩摩羅什,我們發兵去把他搶回來!’於是派呂光大將軍領七萬人馬攻打西域龜玆國(即今中國新疆邊緣之一個小區域),要把鳩摩羅什法師搶過來。在呂光還未到達龜茲國時,鳩摩羅什法師就對龜玆國王脫:‘中國現在出兵攻打我們,目的不是在爭土地。你應該和中國講和,無論什麽條件都答應他們。’但是龜玆國王不聽鳩摩羅什法師的建議,當呂光的軍隊一來到,他就和呂光開火戰爭起來。而中國軍隊聲勢浩大,人壯馬肥,一下子就把薄弱的小龜茲國完全擊潰,且殺死了龜玆國王。本來龜玆國王是很幸福的,但爲什麽他會被中國軍隊所殺呢?就因爲他前生的殺業太重了,故定業不可轉,無法避免所應受的業報。

滅了龜玆國以後,呂光把鳩摩羅什法師擄到中國西涼(甘肅姑臧)時,就聽說國內發生政變,苻堅已被姚萇所殺。姚萇取而代之做了姚秦皇帝(因爲他姓姚,所似把苻秦朝代改爲姚秦)。呂光乃在涼地一個山窪子裏紮營。但是鳩摩羅什法師對他說:‘千萬不要在這裏紮營,這裏主兇險,大水一來,是會淹沒全軍的。’呂光說:‘你出家人懂什麽排兵布陣?在這裏紮營怎麽會被淹死呢?你不用管!’因爲他不聽鳩摩羅什法師的建議,果然就在半夜裏山洪暴發,水勢洶猛,把他的軍隊淹死五六千人。到了第二天,呂光才知道鳩摩羅什法師是有神通有來歷的,於是他從這時起就另眼相看,很相信鳩摩羅什法師。因爲呂光聽說姚萇已殺死了苻堅,於是就在西涼按兵不動,過了二年姚萇死,兒子姚興繼位。姚興知道以前苻堅派呂光擄鳩摩羅什法師的這件事,所以乃向呂光要鳩摩羅什法師。但呂光不給,於是姚興又發兵征討呂光,恰巧呂光這時去世,兒子呂隆繼位。雙方軍隊一戰,呂隆軍隊戰敗,這時才把鳩摩羅什法師請到長安來,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翻譯經典的工作是很艱巨的。爲什麽苻堅要呂光去搶鳩摩羅什法師?爲什麽姚興又發兵去接鳩摩羅什法師?因爲當時鳩摩羅什法師德高望重,人人都欽佩敬仰他,且他又是翻譯經典的最佳人才,所以姚興把他搶到中國來翻譯經典。這是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的因緣。

鳩摩羅什法師他自己本身的因緣也是很奇妙。他父親叫做鳩摩羅炎,是當時中印度一個國家丞相的兒子,本來鳩摩羅炎可以繼承丞相位,可是他不願做官,而想要出家修道。於是就各處遊學,各處去參訪明師。因爲他父親是丞相,所以他到那裏就受人歡迎,當他走到龜玆國時,龜玆國王不但到郊外歡迎他,還請他到宮內設宴招待。國王有個妹妹叫者婆,看到鳩摩羅炎就一見鍾情。耆婆生來非常聰明,看不起自己本國的男人,認爲都配不上她,可是這次一見到鳩摩羅炎就動心了。她雖然沒有向她哥哥說出其心意,可是龜玆國王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其妹對鳩摩羅炎那麽有好感,一定是以身相許了,於是就把耆婆嫁給鳩摩羅炎。沒有多久耆婆懷孕,奇異的事情也發生了。本來耆婆根本不懂印度語言,可是懷著鳩摩羅什法師時,不但會聽,而且又會說梵語,還有辯才無礙的能力,而且智慧大增。當時有個羅漢就對人說:‘這女人肚裏的小孩,一定不平凡,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以前佛的弟子舍利弗在他母親胎裏時,他母親的智慧也是大增,大概這小孩和舍利弗也是一樣。’這是鳩摩羅什法師在他母胎裏,就能幫他母親增加智慧的情形。
鳩摩羅什的母親生他之後,過了三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這時起,他母親常常到巧黎大寺聽經,因爲她的根基深厚,聽了法師所說的法以後l——人在世間上,一切一切都是苦、空、無常、無我,就發心想要出家。可是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以前也是想要出家,但與耆婆結婚後,就不想出家,而貪戀自己漂亮的妻子、財富,和地位。四十二章經上說:‘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因爲鳩摩羅炎被富貴所迷,不但自己不出家了,連妻子要出家都不准許。可是耆婆已下定決心要出家,她發了個願說:‘如果不出家,我寧願死了也不在家!’並且她又不吃飯也不飲水。最初她不吃飯,鳩摩羅炎並不以爲然,可是到第六天,他發覺到這樣終究不行,若再不允許她出家,她非餓死不可。於是就對她說:‘好吧!我答應你出家,可是你要先吃東西。’但耆婆說:‘你已允許我出家,但是先要落我的發,然後我才吃東西。如果不落發,等一下我吃完了東西,你又不會允許我出家的,那我怎麽辦?’鳩摩羅炎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不得已就去請巧黎大寺住持和尚,給他妻子落發。落發以後,她才吃點東西,就開始過真正出家人的生活,學習佛法。學習佛法一定要有真誠心,沒有誠心,就是學多久也不會有成就。因爲她誠心至極,寧死也要出家,生死都置之於度外,把一切都放下了,所以‘靜極光通達’,她的靈光現通,躍而證到初果。

耆婆證到初果之後,就帶鳩摩羅什到廟裏去玩。鳩摩羅什當時是個七歲小孩子,一到廟上,看見人家拜佛他也拜佛,人家燒香他也燒香。又看見佛前有個大鼎,最輕也有一百多磅重,但他一點也不費力氣就把這座大鼎頂在頭上。頂在頭上時,就這麽想:‘我只是七歲小孩子,我怎麽可以頂得住這麽重的鼎呢?’他心裏剛生出思量分別心,就覺得那鼎重若千斤,再也頂不住了,隨著鼎跌到地上。

由此,鳩摩羅什就了悟到世間一切都是唯心造。在他未生出思量分別心前,鼎重而不覺重,但生出分別心以後,不重的也重起來了。

他了悟‘一切唯心造’後,就跟著其母出家。

後拜盤陀菩達多爲師,學習小乘教法,每次讀誦一千首偈,每一首偈有三十六字,所以每天就學三萬六千字(這數目是楞嚴咒的三十幾倍)。以他才七歲的幼齡而每天學三萬六千字,這種的聰明智慧不是普通人可比得上的。因爲他學得如此快速,一下子就把佛所說的小乘經典全都學完,不但這樣,他又學習世間所有的藝術知識,醫(醫藥)、蔔(算卦)、星(以八字推算命運)、相(看容貌定吉凶)。學完了小乘法和世間學問以後,鳩摩羅什法師就到印度學習大乘法。因爲他母親是國王的妹妹,出家後的供養很多又太好,可是他不願意如此享受,於是發願要學習佛法,而到佛出生地(印度)遊歷。鳩摩羅什法師學小乘法時,覺得小乘經典很微妙。以後學習大乘法門時,才知道大乘法是妙中之妙,不可思議。鳩摩羅什法師既聰慧又勤修,因此所學的經典和學問,又多又迅速。這是鳩摩羅什法師學習佛法的經過。

當他把大乘經教學圓滿之後,就回到龜玆國弘法,教化衆生。因爲他聰穎非凡,所以大家都知道有這麽一個穎異的法師。當時,在某國有位論師認爲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辯論勝過他的。有一天,他就去敲擊國家的王鼓,對著蜂擁而來的大衆說:‘若有任何國家的居民或論師,能在言語上擊敗我,我就把我的頭割下來謝謝他。’這時鳩摩羅什法師正好經過這國家,聽到論師這麽講,就問他兩個道理,可是這論師卻張口結舌,答不出話來。他本來說要斬首示謝,可是在這時又捨不得斬頭,於是就拜鳩摩羅什法師爲師父,學習佛法。

不久鳩摩羅什法師回到他舅父的國家(龜玆國)去,他的舅父非常恭敬他,以金子造個師子座請鳩摩羅什法師登壇說法講經。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在這時有另外目的,即是他預備去度他的小乘師父(盤陀菩達多)。因爲有很多人信仰他的小乘師父,如果把他的師父度明白了,也就可以度很多人來學習大乘佛教。所以當他的舅父爲他造一個黃金師子座時,他就有這樣的計劃要出國度他的師父。可是他又顧慮到,他的舅父定會對他起不好的印象,定會這樣想:‘你這個外甥真一點情感都沒有,我這麽善待恭敬你,還爲你造個黃金座,而竟然留不住你?’不過,適逢其時,盤陀菩達多來到了龜玆國,所以鳩摩羅什法師和國王都到郊外去迎接他。
國王問盤陀菩達多說:‘您爲什麽從這麽遠,來我的國家呢?’盤陀菩達多說:‘第一,我聽說國王很相信佛法,恭敬三寶,所以我來見見你。第二,我又聽說鳩摩羅什法師現在的法緣盛大,所以我來看看他。’由此,國王就請盤陀菩達多到國內,和鳩摩羅什法師同住。鳩摩羅什法師看他的師父已經來了,就爲他師父講‘德女所問經’(德女所問的大乘佛教道理)。講完了,他師父就說:‘你對於大乘佛法覺得有什麽好處呢?有什麽奇特的地方呢?你舍小乘而學大乘,大乘的教義就是講空,空就是什麽都沒有了,你學它有什麽用處呢?空,本來就是空的,你何必又去學呢?’鳩摩羅什法師說:‘“空”裏邊還有“有”,真空裏邊才有妙有,妙有裏邊也就是真空。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徹底的佛法,不像小乘有太多的名相,那麽拘謹約束,死板呆滯而得不到解脫。’

他師父答道:‘我現在有個譬喻來反駁你所說的道理。譬如有個狂人請了一位織匠工爲他織絲綢,織完一匹細到極點的絲綢給狂人看,但狂人還是說粗,說匠工的手工不夠巧妙。這時匠工就騙狂人說:“你說這匹粗,不過我現在又有另一匹細綿是在虛空裏。”匠工以手指著虛空叫狂人看,狂人看來看去說:“沒有啊!虛空裏沒有絲綿嘛!”這匠工就答道:“虛空裏的絲綿是最細緻的,以我織絲綢的人尚且不能看見,你不會織絲綢的人當然是更看不見啦!這是最細的了。”狂人一聽,認爲很有道理,於是就賞給織工一筆大酬金。以後其他很多織匠工,也是如此這般的來騙狂人說:“我的絲綢在空中是最精致細膩的,無人可比得上。”狂人一聽,又給了他們很多錢。你所講的大乘法,就是空,空裏頭才有妙用,而看不見,和這個譬喻是一樣的。’

鳩摩羅什法師說不是的,於是又爲他師父講了很多大乘妙語,且又來往辯論了一個多月,才把他的小乘師父說服。盤陀菩達多這時明白了大乘真空妙有的道理之後,就對鳩摩羅什法師說:‘我現在要拜你做師父了。’鳩摩羅什法師說:‘這不可以的,以前我是拜你爲師,你現在怎麽可以拜我做師父呢?’盤陀菩達多就說:‘我是你的小乘師父,你是我的大乘師父。各有其師,各有其乘,這沒有關係的。’他這樣一講,鳩摩羅什法師就收他的師父做徒弟。由盤陀菩達多反拜徒弟爲師的這段故事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古來的人沒有我相,而是以道爲師,只要你的道德比我高,我就拜你爲師,而沒有人我相的觀念。

鳩摩羅什法師在龜玆國的時候,有一次,天氣非常乾旱,很久沒有下雨,當時他就大顯神通求雨,他設好法壇後,就預言在三天之內定會有雨。果然不到三天就下雨了,所以一般人民對鳩摩羅什法師更加恭敬信仰。甚至於有些國家的國王請鳩摩羅什法師去講經說法,以身爲床座。即是國王以自己的身體爲座,讓鳩摩羅什法師坐在上面來講經說法。這是表示對佛法最恭敬、最崇拜的一種表現。鳩摩羅什法師在印度各處都講經說法,弘揚佛法,教化衆生。在他小的時候跟著母親各處參方時,遇到一位開悟的羅漢,這羅漢當時就對他母親說:‘你要好好保護這個小沙彌,這小沙彌不是平凡人。他若到三十六歲不破戒,而能精持戒律,他所教化的人就有印度第四祖麴多法師所教化的人那麽多。’(麴多尊者當時住在石洞行道時,每度一個人就投一枝竹簽到洞裏,到了最後,石洞裏都塞滿了竹簽。可見得度人之多。)鳩摩羅什法師很相信羅漢對他母親講的話。他母親證到三果阿羅漢後,就觀察而知道自己兒子將來的因緣,故對他說:‘你將來要度的衆生是在東震旦(中國),可是對你自身非常不利。’鳩摩羅什法師說:‘只要我能把佛法流傳弘揚到東震旦去,無論多&# 40637;艱辛困難,即使是粉身碎骨,我都要去實行。因爲菩薩發心不爲己,但只爲衆生。’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當時已發的大菩提心,要把佛法弘揚到中國來。

且說鳩摩羅什法師被呂光擄到西涼的情形。當時呂光有位寵臣名叫張知,生了重病。來了個婆羅門教騙子說他能治好張知的病,可是鳩摩羅什法師知道此人是個騙子,於是對呂光說:‘你就是花多少錢也不能治好張知的病,我可以證明給你看。我現在把一串五色線燒成灰,然後放人水裏。若灰變回五色線,張知的病則不能治癒,若灰在水中仍是灰,張知就會好轉過來。’一試之下,灰末在水中不可思議的變回成五色線。不久,張知果然病重而亡,而且呂光也花了一大筆金錢而毫無用處。這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的神通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測知的。呂光死後不久,他的兒子呂纂繼位。在呂纂當朝的第二年,有一隻三頭豬産下,且有人看見一條龍從東方升出,蟠踞於宮殿前,傍晚方隱沒,呂纂以爲這是吉祥之兆,故把皇宮更名爲‘蟠龍’。又有人看見一條黑龍在禦房城門外,呂纂又將其名‘九官閘’改爲‘升龍閘’。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對呂纂說:‘這些龍的示現是極凶之兆。這些陰龍屢次示現時,則表示國內將有災難。我的忠告,是立刻修功立德以化解將臨之災害。’可是呂纂興致當頭,一點也不把這些警言放在心上。一天,呂纂與法師下棋,他吃了一顆法師的棋子說:‘我斬胡奴的頭。’鳩摩羅什法師吃了一驚道:‘你不能斬胡奴的頭,胡奴將要斬人頭。’法師說這話正是提醒呂纂,但他始終不悟。呂光的弟弟——呂保,有個兒子名叫呂超,小名胡奴,呂超在當時正計謀想暗殺呂纂。不久,呂超果然殺了呂纂,立其兄呂隆爲皇帝。這時才有人悟知法師的預言。呂隆在涼州即位後,姚興發兵討伐,而把法師接回中國。

鳩摩羅什法師抵達中國晨安後,即被尊爲國師。他是翻譯經典中心之首,有八百多僧人和學者參與其事,法師到長安,直至逝世,翻譯的經典有三百多卷。我們能證明法師的翻譯是非常正確的。當鳩摩羅什法師將圓寂時,他要求火化,且說:‘我一生之中翻譯了許多經典,可是我自己不知道其中文義是否正確?若是正確的話,當我焚身之後,舌不焦爛;若有錯誤,舌乃焚燼。’鳩摩羅什法師于弘始十一年卒于長安,火焚之後,薪滅形灰,唯獨舌頭安然,如生不毀。在唐朝時代,終南山道宣律師(持戒精進,感召天人送供),有一次他問天人:‘世人喜讀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這是什麽道理?’天人答道:‘鳩摩羅什法師生生都發願:每當佛出現于世時,他都要擔任翻譯經典的法師。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來翻譯經典,所以他譯的經文是精確無比的。’

鳩摩羅什法師精通佛教教理的三藏l——經、律、論,故稱爲‘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梵文,此雲‘童壽’。他雖是童子,可是具有長者的風度、德行,與智慧、品學。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傳說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裏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麼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裏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于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于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裏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于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堿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蔔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蔔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雲:‘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雲:‘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脈七輪七種能量輪轉之特性

物質宇宙是從光與聲音中誕生,聲音具有強大的能量去打通身體阻塞的能量管道。中脈七輪是印度特有的能量運行路線,日後影響了西方神秘學、晚期大乘佛教、西藏密宗的修行體系,在氣功學理上另辟新天地。在這框架結構下,身體、情緒、理智、靈性、特異功能與七輪皆有秩序宛然之對應關係。這個匠心獨具的單元設計來幫助你強化素質,體驗轉換意識狀態,進而能量沿海底輪上升,逐一打通各脈輪,繼而開發頂輪。這是一個難以描述的過程,全賴練習者自行體驗箇中奧妙。

七種能量輪轉之特性

名稱
顏色
腺體
情緒
功能
海底輪
紅色
腎上腺
恐懼、生存
自由、有創意、求生存能量最強、改正自己的缺點
丹田輪
橘色
生殖腺
智慧、分辨
自信、勇氣、智慧、人際關係、分辨和選擇能量最強
臍輪
黃色
胰腺
怨恨、喜樂
所有感受
有組織能力、創業、增長事業(較男性)
心輪
綠色
胸腺
愛、共融
心靈喜樂
感受到愛之能量送往丹田,康復財寶。清除情緒最好的能量
喉輪
藍色
甲狀腺
憂傷、傷感
慈悲心,無條件的愛,忍辱、寬恕
不用言語傷人,祈禱中邀請對方同寬恕
天目輪
錠色
腦下垂體
自由、浪漫
神秘想像力
交談、判對;感性、感受和靈性整合,癒合傷口,改變思想。
為靈性的第三隻眼清;靈性的成熟
頂輪
紫色
松果體
天人合一
內外合一
屬超人性、神性力;保護作用(免役體最多),與萬物同體(有如藍天)
 
 
 
 
 
 
 
 
 
 
 
 
 
 
 
 
 
 
 
 
 
 
 
 
 
數量多達幾十萬根的精細神經脈,亦稱經絡,是一種能量運輸的通道。這些神經中有十四條較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中脈、左脈、右脈,其中中脈尤其重要。中脈在脊髓內,由脊柱尾部海底輪(會陰穴)直升至頂輪穴。左、中、右三脈的最低交會點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輪處,它是宇宙能量或稱之為靈熱的儲存庫。

    人體的脊柱共有24節,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所有神經脈都起源於脊髓。體位法就是鍛鍊脊柱,使24節脊柱靈活暢通。任、督二脈左右各一寸半處有幾十個重要穴位,所以經常以氣去疏通三脈,能增強身體素質,在中脈上共有七個輪,它們是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均起於骨髓內。不同的輪控制人類不同的情緒和感覺,也是人體的不同腺體。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第一個脈輪是海底輪( Muladhara Cakra ):
  位於肛門附近的腺體中心,是各種身體、心智、和靈性渴望的貯藏所,與身體健康、排泄功能有關。

    第二個脈輪是是生殖輪(Svadhisthana Cakra ):
  它位於生殖器官部位附近的腺體中心,它控制了性線及身體中的液體成分,主宰人的性功能。

    第三個脈輪是臍輪(Manipura Cakra) :
  位於肚臍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了身體中火的成分及胰臟和腎上腺的分泌,主導我們的活力和世俗的活動,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

    第四個脈輪是心輪(Anahat Cakra) :  
  它位於靠近心臟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氣體的成分,也控制了胸部的胸線和淋巴腺,和人體的呼吸、循環功能有關。

第五個脈輪是喉輪(vishuddha Cakra) :
  它位於喉頭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以太成分及甲狀腺及副甲狀腺,與說話功能有關。同時也調整了人體的精力,並控制著人體的活動。

第六個脈輪是眉心輪 (Ajina Cakra) :
  它位於腦的正中,它控制著腦下垂體並使用松果體和下視丘的荷爾蒙,主宰世俗和靈性的知識,支配著心神方面的功能。

第七個脈輪是頂輪 (SahasraraCakra) :
  它位於腦頂,他超越了生物學及心理學的範疇,他的功能只能用哲學和靈性的語言來描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觀想出三脈五輪,是修持氣入中脈的必要條件。藏密認為,人體有72,000脈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條脈,又以中脈為最重要;人體有七個或更多的脈輪,由中脈旁開橫脈構成,凡修二灌氣功,只觀頂、喉、心、臍四輪便足夠;但若修四喜四空,則須運用第五之密輪;若修頗瓦開頂法及拳法等,則會運用七輪或更多的輪。

  行者修持引氣進入中脈,必須對中脈的觀修有所瞭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奧》、《 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中,對中脈觀修有詳細的論述,可以參閱,這裡再擇要而言之。

  無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終不離中脈,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圓滿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脈之法;一切中觀正見之法,不偏於有,不落於空,中道不立,亦均屬中脈之法。觀修中脈,有如下特點:

  一、中脈位於人體前後左右四方的中央。雖然它是從頭頂一直線到生殖器尖端,但觀想時只觀想中脈的末端到密輪為止,而不觀到寶珠頭。中脈在密輪在左右脈會合,成兠形。這樣,中脈的位置不在前,便區別於道家的任脈;不在後,區別於道家的督脈;不在左,區別於左脈;不在右,區別於右脈;不在左右之中央,區別於生理學家的脊柱;不在前後之中央,區別於道家的黃道;不在脊柱內,區別於印度教的婆羅門瑜伽。

  二、中脈的色相,為淡藍色。左脈為白色,右脈為紅色。三脈直立且緊貼。中脈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樹幹;(二)內部紅潤如鮮血一樣;(三)純淨,像燭焰一樣透明;(四)像蓮花瓣一樣非常柔軟而有彈性。中脈從七輪的中心貫穿而過,下起杵輪,上止肉髻輪,中間普通五輪,皆以中脈為中心。

  三、中脈屬無為法。陳健民上師著《中黃督脊辨》� @書指出:「中者,中脈,無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觀見,修二無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開發。由此脈開發,顯現法身空性;與大樂相合,則證報身;與大悲相合,則證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獨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見及安於空性時,中脈自現,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觀想時可大可小,或細如馬尾或吸管,或粗如麥稈或手臂,或等如身體大小,或如虛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於頂、喉、心、臍、密五輪的觀修,雖然這些輪都是由左右二脈交纏中脈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纏而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均由中脈發出,形如輪輻、傘骨,左右二脈則是直線而下,不作左右交纏五輪之狀,如此可減輕五輪的系纏,對於開發五輪不致增加障礙。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中陰身

中陰身就是神識,並不是神識變化成中陰身,也就是世俗所謂的靈魂。所謂中陰身七天會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會投生等說法,不可以執著。中陰身的死生,是就眾生無明心中,所出現的生滅之相來說的,不可以呆板的用世間人的死生之相來論。中陰身的受生,快的話一彈指之間,就會向三惡道或六道中去投胎,慢的話會到四十九天,甚至超過四十九天。

 
剛死的人,能使認識的人,在白天或晚上見到他們,他們與生人接觸,甚至交談,這種情形不僅中陰身可以,就連已經在善道或惡道中受生的人,也能在朋友及親人的面前現形。雖然說這是本人意念的示現,其實此權力是造化主所操作的,因為祂要告訴世間的人,人死了之後,神識是不會息滅的,善惡的果報不是假的。否則陽世間的人不知道陰世間的事,則人死了之後,形體就朽壞,神識就飄散的瞎眼之論,一定會使很多人群相附和,這樣就會使世間的人,全都陷入沒有因果,沒有來生後世的邪見深坑之中,會使善人也不警惕努力的修行品德,會使惡人更加窮凶惡極的造惡了。雖然佛陀說善惡有報,但是不能證明,誰肯相信呢?
 
現在由於亡故之人現形來告之,所以證明佛陀沒有說謊,果報確實是有的,因此不但善人更加做善事,就連惡人的心,被這種情形與因果的道理折服,而也不致於太過惡劣。天地的鬼神,想要人們明白這些事,所以會有死亡的人在陽世間現身,陽世間的人到地府去判案子等事,這些都是用來幫助佛法,協助世間人事的治理的,此種道理甚是微細,然而關係很大。這種事,古往今來的書上有很多的記載,不過書上都沒有說明這種權宜法的原因,及這種事所帶來的利益。
 
中陰身雖然離開了身軀,但是依舊有身軀的知見,由於有身軀的知見,所以就認為需要衣服及飲食來滋養此身,這是因為凡夫的業障深重,不知道五陰本來就是空的,所以仍然認為自己與世間人沒有差異。如果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則當下就能脫離此身體而無需依止,這時就能五蘊都空而諸苦都消滅,真心顯現而萬德圓彰了。亡者的境界並非都相同,所以生者不妨隨個人的知見來為他們辦理資生之物,譬如焚燒冥衣,生者存著給亡者衣服的心就可以了,至於衣服的大小長短,豈能剛好?只要生者有這份心,而死者也領這份情,如此所施所受就適宜,由此可見一切諸法,是隨著心念轉變的大道理。
 
死亡之後,尚未到六道受生之間,就叫做中陰身,如果已經到六道受生,就不能叫做中陰身,至於他們附在人的身上,講說苦樂之事,這都是神識的作用。投生一定是由於神識與父母的精子與卵子和合的,在受胎時,神識就已經住在胎中了。有人出生時,才被人見到他進入母親的房中,這是因為父母行淫時,有其他人的神識代他受胎,等到要出生時,本人的神識才來,而代替的識神就會離開。
 
欲海回狂第三卷第十二頁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中,也曾經問過此問題,書中原來的回答不太合理,我已經替他改正過來,你可以查看。原來的回答是說:「譬如雞的蛋,有的有受精,有的沒有受精,沒有神識託的胎,就好像沒有受精的雞蛋。」要知道沒有受精的雞蛋,即使雞孵了,也是不會生出小雞的,因此怎麼能用此來比喻呢?我只希望把這個道理講明白,所以就不避諱替作者改過,而把原因告訴你。
 
圓澤的母親,懷孕了三年,就是這種情形,不過這是就一般情況來講,要知道眾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譬如淨土之業已經修成的人,色身尚未亡故,而神識就已經出現在淨土,而惡業深重的人,身體雖臥病在床,神識則已經在地府中受到罪罰了。有人的壽命雖然尚未盡,而神識確已經投生了,因此當他將要出生時,全部的心神才會附到胎體中,這種情形也並非完全沒有,不過代為受胎的情形是比較多的。三界的諸法,都是心所變現出來的,眾生雖然在昏迷之中,然而眾生業力不可思議之處,正是心力不可思議之處,也是諸佛神通道力不可思議之處。
 
最近十幾年來,我的眼力不能用,所以沒有辦法廣引經論來證明,不過我所說的道理,都不是自己想出來的知見,因為這樣是有罪過的。生死,是眾生的大事,因果,是教化眾生的大權宜之法,希望閣下能多多宣講因果報應之事,以便成為你轉煩惱及生死,成為菩提及涅槃的一大助緣,這樣法門就有幸,眾生也有幸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舍利”漫談
 
“舍利”在一般人看來是頗為神秘的。通常人的遺體焚化後﹐只剩骨灰一堆﹔
而佛門的高僧大德卻能留下形色各異的舍利。舍利常被視為僧尼們修行有成就的
表征。高僧大德遷化後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強信徒對他們的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麼﹖應該說﹐這是非凡情所能測度的。曾有人進行所謂科學研
究﹐說什麼舍利是人體內的“結石”﹐是因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製品等﹐
因鈣質沉澱﹐積聚而產生的。又有些外道﹐認為舍利就是他們在色身妄心上做文
章﹐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由精、氣、神所煉成的“丹”。這些說法是很可笑的。
他們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種種不可思議之處﹐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體內
的產物。
    “舍利”是梵語Saria的音譯﹐意思是“身骨”﹐也曰“靈骨”或“堅固子”。
但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來自人的身體而言。因為舍利大多從人的遺體焚化而得。
最早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示寂後﹐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
“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時﹐呂元益居士刻《龍舒淨土文》﹐
刻至《祝愿篇》時﹐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還有善女人繡經﹐針下有礙﹐
發現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唸經時﹐從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議的事跡。還有高
僧在洗澡時﹐徒弟為其揩背﹐出現舍利的。雪岩欽禪師剃頭時﹐頭髮變成一串舍
利。更不可思議的是﹐宋朝長慶閑禪師圓寂焚化時﹐正颳大風﹐大風將煙一直吹
出四十里外﹐凡煙所到之處﹐屋上、樹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來共有四石之
多。這豈是現代科學或外道所能臆測的﹖
    這種非身骨的舍利﹐現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燈供佛﹐心誠至極﹐會感應道
交﹐在燈花中得到舍利﹐這就是佛教中稱為“燈花報喜”的現象。
印光大師的皈
依弟子楊佩之(慧潛)居士就曾在燈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蘇州靈岩山寺印行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印公親書•靜公講義》﹐恰逢大勢至菩薩聖誕日﹐燈
降舍利﹐在燈盤中發現一顆較大的舍利﹐精瑩潔白﹐若水晶珠一般。這種燈降舍
利的現象﹐平時也有發生﹐從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燈盤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顆舍利
(見該書瞭然法師“刊書因緣感應記”)。印光大師說﹐這是因為“精誠之極﹐
佛慈加被﹐為之示現者”(《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楊佩文居士書》)可見﹐這
不是凡情所能妄測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們荼毗後燒出的結晶體。這種結晶體﹐堅固如金剛﹐
閃閃發光﹐形態各異﹐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塊、牙齒舍利等﹔色彩也不一﹐
常稱為“五色舍利”
。例如最近圓寂的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五臺山淨如法師﹐荼
毗後發現有各色舍利5000余顆﹐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
等。據美國宣化上人開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發舍利﹔赤色的﹐
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
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
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淺釋》三卷第三三四頁)。
我們一般所說的舍利﹐單指生身舍利而言。
    舍利是什麼﹐固然非凡情所能測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生身舍利與
法身舍利(經卷)一樣﹐具有弘法的價值。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他的生身舍
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八國分成八份﹐建塔供養。至公元三世紀﹐阿育王取出﹐
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佛教大興。前幾年﹐在我國陝西扶風法門寺發
現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對於佛法
的弘揚有重大意義。世尊示寂後﹐為什麼要留下舍利﹖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在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親口說﹕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服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舍利﹐能使我們懷戀企慕而生渴仰之心﹐
信順佛法。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是為
了避免眾生昇起依賴心﹐甚至昇起厭煩懈怠的心。《法華經》云﹕“若見如來常
在不滅﹐便起𚄣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
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佛示現滅度後﹐留下舍利﹐讓眾生建塔供養﹐
便是令眾生供敬難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見佛﹐乃至“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
由此而勇猛精進地修行。如果我們至誠恭敬供養佛的舍利﹐便會感應道交﹐感佛
現身。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證。《法華經》上佛自言﹕“時我及眾僧﹐俱出靈
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並勸“汝等有智
者﹐勿于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隋朝時﹐天台智者大師讀《法華
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慧思大師印
證﹕“非汝莫識﹐非我莫證”。此事可為證明。
    供養、瞻禮舍利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印光大師舉了一個例子﹕隋文帝
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給他幾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後﹐發現舍利變
成幾百顆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裡觀﹐各人見到的景
象不一樣﹐舍利的大小高下會轉變的。舍利的種種靈異﹐可謂“神變無方”。這
種種靈異神變﹐具有不可思議的弘法價值。瞻禮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師說舍
利的靈異現象﹐乃是“佛菩薩欲令一切見聞者﹐深植善根﹐特為示現”(《印光
法師文鈔》)。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測的。
    但舍利的產生﹐是由於修行人的道力﹐這是確定無疑的。因此之故﹐舍利可
以“證信”﹐證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印光大師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
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之表相耳”。(《增廣印光
法師文鈔•復酈隱臾書》)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圓寂荼毗後﹐往往能在
骨灰中篩出許多舍利。至於道力精深的高僧﹐他們的舍利﹐還會表現出種種神異
現象。如印光大師生西百日後荼毗之時﹐煙白如雪﹐並現五色光。火後“檢骨色
白、質堅﹐重如礦質﹐觸之作金聲。頂骨裂五瓣﹐如蓮華。三十二齒全存。發現
舍利無數。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塊式。其色﹐有紅、有白、有碧、有五彩”。
尤為奇異的是﹐無錫袁德常居士﹐因來遲﹐只剩骨灰﹐便至誠懇求﹐于灰中得三
顆舍利。他將這三顆舍利﹐與一些骨灰﹐一起包好﹐回到無錫﹐打開讓大家同觀
時﹐竟發現有五色舍利無數(《印光大師言行錄•大師史傳》)
    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後所遺下的舍利﹐也有種
種神異的現象。老和尚火化後﹐共撿得較大的舍利子100余顆﹐較小的舍利﹐被
在家弟子撿拾一空。一位遲來的信徒﹐在火化爐前跪求一夜﹐天明時竟然在膝頭
上找到一顆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廣欽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結
果一次又一次發現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無法在骨灰中尋覓微小
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師父慈悲﹐結果磕了三次頭﹐就連得三顆。還有一個姓張
的老翁﹐是廣欽老和尚的在家弟子﹐當他從台北趕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場後﹐火化
爐中舍利子早被先來的信徒撿完。他悲從中來﹐哭到火化爐前﹐抓起兩把爐灰﹐
用手帕包起﹐乘車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彌陀佛”不止。抵家後﹐他將爐灰置
于漆盤中﹐出現三十餘顆晶瑩透徹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議。
    關於舍利﹐唐朝釋道世〈法苑珠林〉中有一首“舍利頌”﹐茲錄于下﹐作為
本文的結束﹕
    金軀遺散骨﹐寶塔遍天龍。
    創開于十塔﹐終成八萬興。
    珠蓋靈光變﹐剎柱吐芙蓉。
    屢開朝霧露﹐數示曉靈征。
    紅霓相映發﹐風搖響和鐘。
    仙鸞往往見﹐神僧數數從。
    獨超群聖上﹐含識普生恭。
    鑽椎擊不碎﹐方知聖叵窮。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