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脈七輪七種能量輪轉之特性

物質宇宙是從光與聲音中誕生,聲音具有強大的能量去打通身體阻塞的能量管道。中脈七輪是印度特有的能量運行路線,日後影響了西方神秘學、晚期大乘佛教、西藏密宗的修行體系,在氣功學理上另辟新天地。在這框架結構下,身體、情緒、理智、靈性、特異功能與七輪皆有秩序宛然之對應關係。這個匠心獨具的單元設計來幫助你強化素質,體驗轉換意識狀態,進而能量沿海底輪上升,逐一打通各脈輪,繼而開發頂輪。這是一個難以描述的過程,全賴練習者自行體驗箇中奧妙。

七種能量輪轉之特性

名稱
顏色
腺體
情緒
功能
海底輪
紅色
腎上腺
恐懼、生存
自由、有創意、求生存能量最強、改正自己的缺點
丹田輪
橘色
生殖腺
智慧、分辨
自信、勇氣、智慧、人際關係、分辨和選擇能量最強
臍輪
黃色
胰腺
怨恨、喜樂
所有感受
有組織能力、創業、增長事業(較男性)
心輪
綠色
胸腺
愛、共融
心靈喜樂
感受到愛之能量送往丹田,康復財寶。清除情緒最好的能量
喉輪
藍色
甲狀腺
憂傷、傷感
慈悲心,無條件的愛,忍辱、寬恕
不用言語傷人,祈禱中邀請對方同寬恕
天目輪
錠色
腦下垂體
自由、浪漫
神秘想像力
交談、判對;感性、感受和靈性整合,癒合傷口,改變思想。
為靈性的第三隻眼清;靈性的成熟
頂輪
紫色
松果體
天人合一
內外合一
屬超人性、神性力;保護作用(免役體最多),與萬物同體(有如藍天)
 
 
 
 
 
 
 
 
 
 
 
 
 
 
 
 
 
 
 
 
 
 
 
 
 
數量多達幾十萬根的精細神經脈,亦稱經絡,是一種能量運輸的通道。這些神經中有十四條較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中脈、左脈、右脈,其中中脈尤其重要。中脈在脊髓內,由脊柱尾部海底輪(會陰穴)直升至頂輪穴。左、中、右三脈的最低交會點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輪處,它是宇宙能量或稱之為靈熱的儲存庫。

    人體的脊柱共有24節,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所有神經脈都起源於脊髓。體位法就是鍛鍊脊柱,使24節脊柱靈活暢通。任、督二脈左右各一寸半處有幾十個重要穴位,所以經常以氣去疏通三脈,能增強身體素質,在中脈上共有七個輪,它們是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均起於骨髓內。不同的輪控制人類不同的情緒和感覺,也是人體的不同腺體。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第一個脈輪是海底輪( Muladhara Cakra ):
  位於肛門附近的腺體中心,是各種身體、心智、和靈性渴望的貯藏所,與身體健康、排泄功能有關。

    第二個脈輪是是生殖輪(Svadhisthana Cakra ):
  它位於生殖器官部位附近的腺體中心,它控制了性線及身體中的液體成分,主宰人的性功能。

    第三個脈輪是臍輪(Manipura Cakra) :
  位於肚臍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了身體中火的成分及胰臟和腎上腺的分泌,主導我們的活力和世俗的活動,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

    第四個脈輪是心輪(Anahat Cakra) :  
  它位於靠近心臟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氣體的成分,也控制了胸部的胸線和淋巴腺,和人體的呼吸、循環功能有關。

第五個脈輪是喉輪(vishuddha Cakra) :
  它位於喉頭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以太成分及甲狀腺及副甲狀腺,與說話功能有關。同時也調整了人體的精力,並控制著人體的活動。

第六個脈輪是眉心輪 (Ajina Cakra) :
  它位於腦的正中,它控制著腦下垂體並使用松果體和下視丘的荷爾蒙,主宰世俗和靈性的知識,支配著心神方面的功能。

第七個脈輪是頂輪 (SahasraraCakra) :
  它位於腦頂,他超越了生物學及心理學的範疇,他的功能只能用哲學和靈性的語言來描述。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觀想出三脈五輪,是修持氣入中脈的必要條件。藏密認為,人體有72,000脈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條脈,又以中脈為最重要;人體有七個或更多的脈輪,由中脈旁開橫脈構成,凡修二灌氣功,只觀頂、喉、心、臍四輪便足夠;但若修四喜四空,則須運用第五之密輪;若修頗瓦開頂法及拳法等,則會運用七輪或更多的輪。

  行者修持引氣進入中脈,必須對中脈的觀修有所瞭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奧》、《 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中,對中脈觀修有詳細的論述,可以參閱,這裡再擇要而言之。

  無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終不離中脈,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圓滿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脈之法;一切中觀正見之法,不偏於有,不落於空,中道不立,亦均屬中脈之法。觀修中脈,有如下特點:

  一、中脈位於人體前後左右四方的中央。雖然它是從頭頂一直線到生殖器尖端,但觀想時只觀想中脈的末端到密輪為止,而不觀到寶珠頭。中脈在密輪在左右脈會合,成兠形。這樣,中脈的位置不在前,便區別於道家的任脈;不在後,區別於道家的督脈;不在左,區別於左脈;不在右,區別於右脈;不在左右之中央,區別於生理學家的脊柱;不在前後之中央,區別於道家的黃道;不在脊柱內,區別於印度教的婆羅門瑜伽。

  二、中脈的色相,為淡藍色。左脈為白色,右脈為紅色。三脈直立且緊貼。中脈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樹幹;(二)內部紅潤如鮮血一樣;(三)純淨,像燭焰一樣透明;(四)像蓮花瓣一樣非常柔軟而有彈性。中脈從七輪的中心貫穿而過,下起杵輪,上止肉髻輪,中間普通五輪,皆以中脈為中心。

  三、中脈屬無為法。陳健民上師著《中黃督脊辨》� @書指出:「中者,中脈,無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觀見,修二無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開發。由此脈開發,顯現法身空性;與大樂相合,則證報身;與大悲相合,則證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獨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見及安於空性時,中脈自現,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觀想時可大可小,或細如馬尾或吸管,或粗如麥稈或手臂,或等如身體大小,或如虛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於頂、喉、心、臍、密五輪的觀修,雖然這些輪都是由左右二脈交纏中脈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纏而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均由中脈發出,形如輪輻、傘骨,左右二脈則是直線而下,不作左右交纏五輪之狀,如此可減輕五輪的系纏,對於開發五輪不致增加障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