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擾擾若浮萍,
無明招惹煩惱坑,
幻化無常豈常保,
六道輪迴何時停。


世事如棋非一狀,
五花十色心惶惶,
禪學修習求定力,
行住坐臥心不盲。


禪學非「神通」,但眾生常以此解之,是大誤也。


也有人將禪當成是入定,認為修行就是打坐,以達聞風不動之境,這種思惟與真正禪修有極大之落差與偏見,


雖然禪修的基礎是要打坐,但並不一定要盤著腿,站著、坐著、甚至於走路,乃至吃飯、喝水、工作、休息‧‧‧‧‧‧等等,都是禪修的領域與表現。


只要專心一意,修習如何讓心安定、平衡,領悟如何能隨時隨地做自己的主人,這就是禪的功能與作用。


禪修,不須花很長的時間,也不須在特定的場所,只要有意願,在任何地方或時間,隨時都可以禪修,這是因為禪是在一心一意,身在那裡,心就在那裡;


現在正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也就是說,心跟自己現在的舉手投足,起心動念在一起。


所以說,禪定不是侷限於打坐盤腿的形式,而是在行住坐臥中之心沒雜念、沒妄想,始終專注於當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1 Sat 2009 04:22
  • 龍女

龍女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羅龍王(Sagara-nagaraja)的女兒,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遂去靈鹫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
 
  一天,智積菩薩與文殊菩薩研究女人成佛事。文殊菩薩提到龍女能與八歲成就佛法,于刹那間,發菩提心,即成正果之事,智積正大惑不解時,龍女突然顯法力,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並向智積稽手。站在旁邊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號稱『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見如此,不平地說:「汝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你這麽快能證得佛法,真的難以置信,更何況女人身體不潔,根本沒有資格成佛)龍女立刻拿出一顆價值三千大世界的寶珠,獻給佛陀,佛陀笑眯眯地接了寶珠,龍女問:”佛陀接寶珠快不快?”回答說:”快極了”龍女說:”成佛也是這麽快”說完龍女馬上變成男相,飛往南方無垢世界去了,龍女成佛後,便在觀世音菩薩身旁作了協侍。
 
  【神話傳說】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一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觀看。
 
  龍王捋捋龍鬚搖搖頭說:“那裏地荒人雜,可不是你龍公主去的地方呵!”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總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心裏想道: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一個十分好看的漁家少女,踏著朦胧月色,來到鬧魚燈的地方。
 
  這是一個小漁鎮,街上的魚燈多極啦!有黃魚燈、鳌魚燈、章魚燈、墨魚燈、鲨魚燈,還有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興,有時竟忘情地往人群裏擠。不一會來到十字路口,這裏更有趣哩!魚燈疊魚燈,燈山接燈山,五顔六色,光華璀璨。龍女似癡似呆地站在一座燈山前,看得出了神。
 
  誰知這時候從閣樓上潑下半杯冷茶來,不偏不倚正潑在龍女頭上。龍女猛吃一驚,叫苦不已。原來變成少女的龍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樣了。
 
  龍女焦急萬分,怕在大街上現出龍形,招來風雨衝塌燈會,于是不顧一切地擠出人群,狠命地向海邊奔去。剛剛跑到海灘,突然“忽喇喇”一聲,龍女變成一條很大很大的魚,躺在海灘上動彈不得。
 
  正巧,海灘上來了一瘦一胖的兩個捕魚小子,看到這條光燦燦大魚,一下子愣住了。“這是什麽魚呀!怎麽會擱在沙灘上呢?”胖小子膽子小,站得遠遠的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魚,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膽子大,不肯離去,邊撥弄著魚邊說:“不管它是什麽魚,扛到街上去賣,準能賺筆外快用用?”兩人嘀咕了一陣,然後扛著魚,上街叫賣去了。
 
  那天晚上,觀音菩薩正在紫竹林打坐,早將剛才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覺動了慈悲之心,對站在身後的善財童子說:“你快到漁鎮去,將一條大魚買下來,送到海裏放生。”善財稽首道:“菩薩哎?弟子哪有銀兩去買魚呀?”觀音菩薩笑著說:“你從香爐裏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財點頭稱是,急忙到觀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著一朵蓮花,飛也似地直奔漁鎮。這時,兩個小子已將魚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觀魚燈的人圍住了。稱奇的、贊歎的人問價的,矶矶喳喳,議論村紛,可是誰也不敢貿然買這麽一條大魚。有個白胡子老頭說:“小子,這條魚太大了,你們把它斬開來零賣吧?”胖小子一想,覺得老頭說得有理,于是向肉鋪借來一把肉斧,舉起來就要斬魚。
 
  突然,一個小孩子叫開了:“快看呀?大魚流眼淚了。”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魚果然流著兩串晶瑩的眼淚,嚇得丟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鑽。瘦小子怕外快泡湯,趕緊拾起肉斧要斬,卻被一個氣喘噓噓趕來的小沙彌阻止住了:“莫斬!莫斬!這條魚我買下了。”衆人一看,十分詫異:“小沙彌怎麽買魚來了?”
 
  那個老頭哼了一聲,翹著山羊鬍子說:“和尚買魚,怕是要開葷還俗了吧?”小沙彌見衆人冷語譏笑,不覺臉紅了,趕緊說:“我買這條魚是去放生的!”說著,掏出一撮碎銀,遞給瘦小子,並要他們將魚扛到海邊。瘦小子暗自高興:“外快賺進了!扛到海邊,說不定等小沙彌一走,依舊能把這條大魚扛回來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魚,跟著小沙彌向海邊走去。
 
  三人來到海邊,小沙彌叫他們將大魚放到海裏。那魚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個水花,遊出老遠老遠,然後掉轉身來,同小沙彌點了點頭,倏忽不見了。瘦小子見魚遊走了,這才斷了再撈外快的念頭,摸出碎銀,要分給胖小子。不料攤開手心一看,碎銀變作了一把香灰,被一陣風吹得無影無蹤。轉眼再找小沙彌,也不知去向了。
 
  再說東海龍宮裏,自從不見了小公主,宮裏宮外亂成一窩蜂。龍王氣得龍鬚直翹,海龜丞相急得頭頸伸出老長,守門官蟹將軍嚇得亂吐白沫,玉蝦宮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顫…一直鬧到天亮,龍女回到水晶宮,大家才鬆了口氣。.龍王瞪起眼睛,怒氣衝衝地呵斥道:“小孽畜,你膽敢犯宮規,私自外出!說!到哪裏去了?”
 
  龍女一看龍王動了怒,知道撒嬌也沒有用了,便照實說:“父王,女兒觀魚燈去了,要不是觀音菩薩派善財童子來救我,女兒差點沒命!”接著將自己的遭遇講了一遍。龍王聽了,臉上黯然失色。他怕觀音將此事講了出去,讓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個“教女不嚴”的罪名。他越想越氣龍女,一怒之下,竟將她逐出水晶宮。
 
  龍女傷心極了,茫茫東海,到哪裏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來到蓮花洋。哭聲傳到紫竹林,觀音菩薩一聽就知道是龍女來了,她吩咐善財去接龍女上來。善財蹦蹦跳跳來到龍女面前,笑著問道:“龍女妹妹,你還記得我這個小沙彌嗎?”龍女連忙揩掉眼淚,紅著臉說:“你是善財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說著就要叩拜。
 
  善財一把拉住了她:“走,觀音菩薩叫我來接你呢!”善財和龍女手拉手走進紫竹林。龍女一見觀音菩薩端坐在蓮台上,俯身便拜。觀音菩薩很喜歡龍女,讓她和善財像兄妹一樣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個岩洞裏,這個岩洞後來稱為“善財龍女洞”。
 
  從此,龍女就跟了觀音菩薩。可是龍王反悔了,常常叫龍女回去。龍女依戀著普陀山的風光,再也不願回到禁锢它的水晶宮去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祈運通心存正,
心魔破除自然成,
人我無爭享天倫,
扶佑寶寰大同境。


觀今之社稷,因慾之強烈,而有風雲之起,一片爭奪聲中,眾生陷入苦境,此為自取之孽也。


眾生的心靈本是虛空寧靜的,但是私慾使之蔽塞,所以,今祈求安適,得先讓心靈回復虛無,要回此原貌,須堅守住虛靜的原則,即是淡化一切名利權貴之求。


萬物儘管變化紛紜,最後還是要回到他們的出發點,萬物回到根源就叫做「靜」,而靜是萬物的本性亦謂之要復命(回復本性)。


魔心是一切名利權貴之慾求,唯有了悟其害而確實破除才能回歸本來,心靈的寧靜,自然身輕運通也。


修道乃是在明道,在了解萬物演變的常道,眾生不了解這個常道,因而常有輕舉妄動之慾求,因而禍害不停,社稷動盪不寧,心靈無以停息的妄動而使精神陷入苦境,人生苦海全是自己造作。


能夠了解這個常道的人,則無事不通,無所不包,無所不包才能大公無私,大公無私才能達到無不週遍,才能符合自然,是道之成,有此覺悟,才能身免於禍害,超生了死,這就是真正的修道。


常道,是回復本來寧靜。期盼眾生能領悟力行,共創大地的祥和、寧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勤修學道遠離塵,
武德唯心忠義存,
大道為公佈大千,
聖心抱仁渡迷民。


道,大公無私,無分別,不分東西南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有心學之,向之,道就在身旁。


學道,貴在行。人,生活於凡塵世宇中,離不開相互之間的交流互動,在進退之間或在處世之際都是「道」之應用。學道、悟道之真,完全顯現於互動中的言行舉止。


語云:「心胸有多寬,路就有多廣」,「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這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本是一種因果循環之道,諸修者應體認「緣」之生滅;


眼前盡是有緣人,相見相親緣相聚,怎不滿腔歡喜,何來相爭執起怨懟,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找苦吃,何妨大肚來包容;


道理人人都懂,能否用之於生活中的人我互動,能否消融自我,這是入修門必修之課,用心領悟而行之於外,是為真修實練,


不能如此,那修道只是外有其表而內無其實,那將是虛渡此生之寶貴機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科學昌明的時代,人類常常迷失於物質文明而無法自拔,不曉得如何來提昇自己的精神生命,所以為政者只爭私利而不知百姓之苦痛;
 
百姓亦群起效尤,同樣只為爭名奪利而不顧社會倫理,所以社會百病叢生,人心浮動不安,人民的痛苦指數日益升高,這樣的生活環境,孰之過?孰之罪?
 
老子雖是哲學家,卻是高超的政治家。老子的思想幽深隱微,陳義甚高,殊不知老子所講的雖是修身、處世之道,卻更具治國良方。
 
為政者若能行老子的治國之道,相信政治是清明的,社會是祥和的,百姓是幸福快樂的。
 
老子在第六十六章中講的就是領袖的行為與治國之道。
 
老子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的這章治國之道是說:江海所以能成為一切河流歸往的百川之王,就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才能接受河流的匯注,進而成為百川之王。因包容、接納而成其大。
 
所以聖人想要居於人民之上,言語必定要謙卑,自稱孤、寡或不穀;想要在人民之前成為領導者,必須懂得處處退讓,不與人爭,把自己放在人民之後。
 
為政者有此修為認知,那麼,雖然位高權重,人民卻不感到有負擔,雖然在人民之前領導,人民不但不認為有妨害,更能從心服膺。所以天下人都樂於愛戴他而不厭棄他。
 
這就是因為他不和任何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老子在此章中所講的「處下」、「不爭」的人生哲學,不只是修身、處世之道,更是為政領導者該有的認知,
 
唯有懂得「處下退讓」的道理,才能真正獲得人民的尊敬與愛戴,也才能開創出一個祥和的社會、國家。
 
從大的社會、國家縮而至個人,其實人與人的相處互動中要如何才能獲得他人的尊敬,也就是這個「處下退讓」的修行而已。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修來性澄清,
依理精進莫隨情,
我執妄說有虧盈,
禪定為用菩提証。


常聞「證悟」二字,何謂證悟,指的是大家的「心」。


因心之作用而生天堂與地獄之別。


證悟者,心隨時隨地是清淨的,是歡喜自在的,任運自然,所以是天堂境地;


相反的,念念不斷,煩惱波波起,此刻即陷於地獄之境;


是故,天堂或地獄皆為心之用,是證悟與否之分也,然而,如何才能證悟?今試以「禪」字共參研。


禪,要「離心意識參」,要不思善不思惡,要迴光反照,觀照自性,在行住坐臥中以智慧觀照一切,因而能契入甚深法界,得以見性成佛道。


因為真正的「禪」是活潑的,不是苦坐圃團而不動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智慧的禪,是「狂禪」。


修行者,如果過於執著,雖很聰明,但會目空一切,我行我素。


所謂「無定則狂」,世宇中,有些修行者,自視已飽讀經論,因而辯才無礙,久而久之「我執」(自我意識)太深,就容易自以為是,又因其心性未圓通,而影響「證悟」,所以欲解脫煩惱得証菩提者,須先破除「我執」和「所知障」。


破除「我執」和「所知障」就須用功於「禪定」,諸多修行者,懂得很多理論,一但境象現前,即生傲慢,也為了折服他人卻讓自己慌了陣腳,這種種現象,都是「禪定」的用功不足,不知「放下」而生之亂,不能放下我執,而被「所知」所矇障。


修行必須用功「禪定」,從禪定中悟得去執之真妙用,一切方能圓滿自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2年10月10日(農曆九月初一),弘一法師即將入滅。

 

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弘一法師安詳地坐在桌前,往事塵緣,于萬籁俱寂中,浮光掠影般進入腦海……

坐之前,輕輕搖動藤椅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一富裕人家——父親是天津有名的銀行家。

 

李叔同的母親是五姨太,李叔同本人則是父親的晚來子——他出生時,父親已72歲。父親不久病重,接著病故。此間曾延請僧人到家誦經,4歲的李叔同親見僧人舉止,並細聽敲木魚、誦經之聲。這是他最早與佛教的接觸。

 

李叔同自幼好學,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詞,從篆刻家唐敬岩學篆刻,深得真傳。年輕時,李叔同陪母親到達上海,遍交文壇俊傑。他參加上海滬學會征文,名字屢列第一,一時名噪文壇,“二十文章驚海內”。他還自刊《李廬印譜》,出版《李廬詩鍾》,排練京劇與新劇,在書畫戲劇等方面展現其超人的才華。

 

從事藝文活動的同時,李叔同還“認認真真”地過了一段公子哥兒的生活,流連于風月場中,與歌女藝伎過從甚密。對于此段經歷,有人分析,當時國事萎靡,李叔同本人無所事事,再兼其經濟寬裕,結交的多是當時的風流名士,所以,寄情聲色就在所難免了。李叔同辦事向來非常認真,他一旦要做“翩翩公子”,便一定要做得徹底。

 

1905年,李叔同的母親去世。安葬母親後,李叔同決定東渡日本留學。此時,李叔同心境已大變,臨行前寫詩:

 

披髮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漾情不斷凇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淒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到達日本,李叔同看到明治維新的文化,對西洋文明産生濃厚的興趣。于是,他又“認認真真”地做起留學生,其打扮裝束也入鄉隨俗,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看不出他是一個中國留學生。他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在《茶花女》演出中自扮茶花女,其演技受到日本戲劇界的盛贊,松居松翁在文中稱贊:“中國的俳優,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尤其是李君的優美婉麗,決非日本的俳優所能比擬。”李叔同又在《黑奴籲天錄》中扮演主角,同樣引起轟動。他還編輯了中國第一份音樂雜誌……

 

回國後,李叔同于1908年受聘于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後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授圖畫、音樂。李叔同又“認認真真”地做起了教師。他與同事夏丏尊相交甚密,他的學問品德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教出了豐子恺、潘天壽、曹聚仁、劉質平等許多傑出的人才。

 

1916年,夏丏尊推薦一篇關于斷食的文章,引起李叔同的興趣,決心一試。1917年新舊年之交,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斷食20餘天,不久發心食素,研讀佛經。他從佛教中找到了一直在找的人生歸宿,于是抛開俗念,于1918年正式剃度出家,法號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初修淨土宗,後來又修律宗。律宗非常講究戒律,一舉一動都有規矩,嚴格認真到極點,是佛門中最難修的一宗。除需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無妄語、不飲酒、不打扮、不娛樂等戒律外,還需遵守“非時食”的戒律,即:每天只能吃兩次飯,早晨6點鍾左右吃一次,中午11點左右吃一次。由于戒律太嚴格,數百年來,無人能修律宗,以致傳統斷絕。而弘一法師以堅毅的意志,“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幾無日不在律藏中探討精微,發揚廣大,為元明清700余年來律宗復興之祖”。律宗因此再次復興,弘一法師被公認為“南山律第十一代宗師”。他也被公認為“在中國僧侶中可說是持戒第一”。

 

出家後,弘一法師一方面大力弘揚佛法,得無量功德;另一方面,仍以其自身的品德修養及人格力量,影響教化著無數的世人。豐子恺回憶:“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裏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啓問。法師回答說:‘這椅子裏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錢君匋第一次見到弘一法師時,“見一位和尚站在辦公室門口,門正好成了框子,把他嵌在中間。他高約一米七,穿著寬松的海青,面形清矍,神情持重,雖然在微笑,卻有一種自然的威儀,把身體也襯托得很高。目光滢澈,那是淨化後的秋水澄潭一眼到底,毫無矯飾。上唇下巴有點髭須,異常地率直可親。五十出頭,並不算老。我見到他以後的虔敬,不亞于見到祖父一樣,一陣清涼之氣從我脊梁上向全身擴散開來,人世間一切俗質僞飾,在一刹那間都卸淨了。”

 

兩人吃飯時:“餐桌上幾樣素菜,幹淨爽口。我悄悄注意,弘公只吃兩樣:白菜、蘿蔔,對別的菜不伸筷子。……餐畢,弘公退入夏寓的客房。大家都依依不舍,異常黯然。這種情緒也感染了我這樣的俗人,弘公這樣自苦,在他是求仁得仁,而我總以為他老人家應當吃得好一些,把身體搞好,多活幾年,多留下一些藝術品。對他的出家,我非常惋惜。弘公是絕頂聰明的人,當然看出了大家的想法,他異常平淡地說:‘歷經百劫,故人猶健,茫茫人世,不必苛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善自珍重,阿彌陀佛’。”

 

關于弘一大師,還有許多回憶。葉聖陶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決定不坐人力車,弘一法師拔腳就走,我開始驚異他步履的輕捷。他的腳是赤著的,穿一雙布縷纏成的行腳鞋。這是獨特健康的象徵啊,同行的一群人哪裏有第二雙這樣的腳。……似乎他的心非常之安,躁忿全消,到處自得;似乎他以為這世間十分平和,十分甯靜,自己處身其間,甚而至于會把它淡忘。這因為他把所謂萬象萬事劃開了一部分,而生活在留著的一部分內之故。”

 

在世人眼裏,弘一法師成為一種傳奇。

 

人間事未了

 

劉質平回憶自己的老師說:“師入山初期,念佛誦經,中期宣講律學,晚期從事著述,對于佛學上之貢獻甚大。出家25年,不收徒衆,不主寺刹,雲遊各處,隨緣而止。”在這個過程中,弘一法師卻也並非一下子完全悟透生命的究竟,他也是在“苦”與“病”等多重人生磨難中不斷反省,最後達到涅槃的。諸多磨難中,最嚴峻的當數出家後的三次大病。

 

第一次大病是在1931年。這年春天,弘一法師病在法界寺,全身熱如火焚。他虔誠背誦《行願品偈贊》,略無間斷,體內漸生清涼之氣。按照他自己的話講,便是:“一心生西,境界廓然,正不知有山河大地,有物我也。”如此修持,病將去矣。

 

誰知剛有好轉的迹象,外界便來干擾。甬僧安心頭陀,不知出于什麽考慮,非要弘一馬上去西安宣揚佛法。弘一開始沒有答應,安心便跪下強請,並提出“籌濟陝災”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定要法師前往,激烈程度“無異綁架”。弘一法師最後答應了,但他無法保證自己能病體痊愈,所以此次遠行,頗有捨身獻法之意。

 

于是,他立下遺囑,其中一條是:“弘一謝世後,凡寄存法界寺之佛典及佛像,皆贈予徐安夫居士;其余之物皆交法界寺庫房。”此後,弘一法師便以病弱之軀,開始其遠途跋涉之旅。他與安心頭陀一起搭上輪船,面對滔滔江水,心中不免淒涼。所幸的是,劉質平及時趕到,設法救回,將弘一法師從輪船的三樓背了下來。此番感受頗深,死裏得生,弘一法師悲從中來,與學生抱頭痛哭。此誠少見。

 

第二次大病是在1935年年底到1936年年初。弘一法師在鄉間講經,居住條件極差,“黑暗汙濁”,受病菌感染,發高燒,神智昏迷,“復起皮膚外症極重”。這次大病,為弘一法師生平所未經過。事後,弘一法師致書夏丏尊、念西、豐德、劉質平等人,告知得病經過。

 

其中,在給念西、豐德的信中這樣寫道:“此次大病,實由宿業所致。初起時,內外症並發。內發大熱,外發極速之疔毒。僅一日許,下臂已潰壞十之五六,盡是膿血。然又發展至上臂,漸次潰壞,勢殆不可止。不數日腳面上又生極大之衝天疔。足腿盡腫,勢更凶惡,觀者皆為寒心。因此二症,若有一種,即可喪失性命,何況並發,又何況兼發大熱,神智昏迷,故其中數日已有危險之狀。朽人亦放下一切,專意求生西方。乃于是時忽有友人等發心為朽人誦經忏悔,至誠禮誦,晝夜精勤。……以極誠懇之心,誦經數日,遂得大大之靈感。竟能起死回生,化險為夷。臂上已不發展。腳上瘡口不破,由旁邊腳趾縫流膿水一大碗余。至今飲食如常,臂上雖未痊愈,腳瘡僅有少許腫處,可以勉強步行,實為大幸。二三日後,擬往廈門請外科醫生療治臂患,令其速愈。……”

 

此次大病,對弘一法師是又一大考驗。他的態度顯然比上一次還要超脫。廣洽法師前去探望,見弘一法師重病中仍視若無事,工作如故。弘一法師還對廣洽法師如是說:“你不要問我病好沒有,你要問我有念佛沒有念佛?這是南山律師的警策,向後當拒絕一切,閉戶編述南山律書,以至成功。”依弘一法師本意,並不打算請人醫治,但因為著作尚未完成,人間事尚未了,因此才樂于醫治。

 

臥病草庵,弘一法師曾交付侍者傳貫一份遺囑。傳貫在《隨侍音公日記》中這樣寫道:“師當大病中,曾付遺囑一紙予貫雲:‘命終前請在布帳外助念佛號,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終後勿動身體,鎖門歷8小時。8小時後,萬不可擦身體洗面。即以隨身所著之衣,外裹破夾被,卷好,送往樓後之山凹中。歷三日有虎食則善,否則三日後,即就地焚化。焚化後再通知他位,萬不可早通知。余之命終前後,諸事極為簡單,必須依行,否則是逆子也,演音啓。”

 

此次病中還有一事。有一天,在自己所居住的草庵附近,弘一法師發現四匣養蜂因誤食山中毒花,一匣竟有百數死去。弘一法師因此發慈悲心,與諸師行施食法,超度亡蜂。

 

在不斷的修煉中,弘一法師具有了大慈悲、大慚愧。

 

什麽是大慚愧?這可從弘一法師的這段文字中得到解釋:“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個多月。擺在病床上的鐘,是以草庵的鐘為標准的。而草庵的鐘,總比一般的鐘要慢半點。我以後雖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鐘還是那個樣子,比平常的鐘慢兩刻,所以‘草庵鐘’就成了一個名詞了。這件事由別人看來,也許以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看到這個鐘,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發大慚愧,慚愧我德薄業重。我要自己時時發大慚愧,我總是故意地把鐘改慢兩刻,照草庵那鐘的樣子,不止當時如此,到現在還是如此,而且願盡形壽,常常如此。”

 

悲欣交集

 

1942年,弘一法師63歲時患上第三次大病。此次情形卻與前兩次不同,他終于功德圓滿,可以安心地離開人世了,因此謝絕醫藥,有條不紊地做最後的交代,以了卻塵緣。

 

5月1日,他首先致書弟子龔天發(勝信),作最後的訓言,內容為:“勝信居士,與朽人同住一載。竊謂居士曾受不邪淫、不飲酒戒,今後當盡力護持。若犯此戒,非余之弟子也。余將西歸矣,書此以為最後之訓。壬午五月一日,晚晴弘一。”

 

6月,福州羅铿端、陳士牧居士倡議修建怡山長慶寺(即西禅寺)放生池,將修建事迹寫成草稿寄給弘一法師,請他撰寫碑記。弘一法師潤色加工草稿,並書寫刊石,以表示對“放生”善舉的支持。這是他最後的遺作。

 

8月15日,弘一法師還在養老院講《八大人覺經》以及《淨土法要》。8月23日上午,弘一法師為轉道、轉逢二老書寫大柱聯,下午就發起了高燒,但不顧病體,為晉江中學學生書寫百余幅中堂。

 

28日下午,自寫三紙遺囑。其中一紙交給溫陵養老院,作四點請求:“一、請董事會修台(就是將過化亭部分破損的地方修複)。二、請董事會對老人開示淨土法門。三、請董事會議定:住院老人至80歲,應舉為名譽董事,不負責任。四、請董事會審定湘籍老人,因已衰老,自己雖樂為助理治圃責任,應改為庶務,以減輕其負擔。”二紙付妙蓮,內容為:“余于未命終前、臨命終時、既命終後,皆托妙蓮師一人負責,他人無論何人,皆不得干預。” 他在紙上蓋上私印,並叮囑妙蓮,謝絕一切弔問。

 

29日下午5時,弘一法師又向妙蓮交代五件事:

 

一、在已停止說話及呼吸短促、或神志昏迷之時,即須預備助念應需之物。

 

二、當助念之時,須先附耳通知云:“我來助念”,然後助念,如未吉祥臥者,待改正吉祥臥後,再行助念。助念時誦《普賢行願品贊》,乃至“所有十方世界中”等正文。末後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不敲木魚,大聲緩念)。再唱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乃至“普利一切諸含識”。當在此誦經之際,若見余眼中流淚,此乃“悲歡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誤會。

 

三、察窗門有未關妥者,關妥鎖起。

 

四、入龛時如天氣熱者,待半日後即裝龛,涼則可待二三日裝龛。不必穿好衣服,只穿舊短褲,以遮下根則已。龛用養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

 

五、待七日後再封龛門,然後焚化。遺骸分為兩壇,一送承天寺普同塔,一送開元寺普同塔。在未裝龛以前,不須移動,仍隨舊安臥床上。如已裝入龛,即須移居承天寺。去時將常用之小碗四個帶去,填龛四腳,盛滿以水,以免螞蟻嗅味走上,致焚化時損害螞蟻生命,應須謹慎。再則,既送化身窯後,汝須逐日將填龛小碗之水加滿,為恐水乾後,又引起螞蟻嗅味上來故。

 

弘一法師交代得如此細緻入微,與其一貫的認真以及所修行的律宗有關。而其最後一再叮囑不要傷及螞蟻,又一次體現了這位大師的菩薩心腸。

 

九月初四日晚上8時,弘一法師在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圓寂,右肋而臥,神態甚是安詳,令人不勝景仰。

 

臨終前,弘一法師還將兩封事先寫好的遺書托妙蓮轉付性願法師及性老法師。並將《遺書》附錄“遺偈”二首,分別致生平友好夏丏尊及弟子劉質平。遺偈是十幾天之前就寫好的,除開頭稱呼不一樣外,內容一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微笑著走上西天之路。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身學道意莫偏,
執著私情墜深淵,
人道圓滿天道成,
家中活佛孝敬虔。


修道者眾,但成道者稀,其因是大家只是口說而不煉,追求玄奧而不知「道」就在身旁行住坐臥中。


「道」並非世人所想的那般遙遠和不可捉摸,常言「人道即是天道」這就是提醒大家,能盡人道者,即可証天道了。


天道本由人道為立基,修行並非乖離俗情或背棄人倫之道,菩薩有情但不執情,修道若不能體悟這層道理,那修道將會成為生活上的一種負擔,會讓自己生活在無奈和苦惱的困境與迷惑之中。


「佛法不離世間覺」、「天道不離人道之圓滿」,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使命,唯有克盡本分,在生活中歷練人道之行。


孔夫子聖者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神」。今,有緣修者既入修門,就應體悟聖賢、佛菩薩所示的慈悲、包容用之於家庭、社會,則敦倫、孝悌。


家和萬事興;用之於待人處世,則和氣致祥,事順人和,社稷諧和,此即為大同社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如從來無相狀,
心中莫存兩三樣,
爾等本著平等心,
體悟萬象皆假相。


何謂「不執不著」?所謂「執」字,是固執,「著」字是著相,今之眾生雖是同俱佛性,無有差別,但又為何眾生成佛者稀?即是眾生「執著」之故。


當初釋迦佛証道的第一句話說:「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証得。」所以佛與眾生之差異,即是妄想執著之有無。


妄想是心法,執著是色法,在圓覺經上如是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妄想者不應想而想,執著者應捨而不捨,執四大為我,既謂我執,又執我所,為之既生我執,由於執著二字,而使本性不能彌滿六合之中,所以眾生不能成佛。


眾生是具足感情的動物,有色身即有感情,但在世事千變萬化,無奇不有之中,該如何不執著於一切境象,這是修道者修煉的課程與智慧的長進;


人情與世事交織於世宇中,如水波之不停,一波才息,一波又起,試觀江河湖海之水,雖由於水性之流動而不停,亦因外來之風吹而有波浪之起,人情世事,亦復如是。


然,種種世事變化都是虛妄之假象,只可惜,眾生往往執著於假象中,隨波逐流,甚而推波助瀾,也因此無法跳脫色身之用,所以難証道成聖成佛,色身永陷四生六道中輪迴受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東省慶雲縣《海島金山寺》的開英師與開迪師被衆生附體的經過。

 

2006.2.24日晚上10.30分。 杭州東天目山,齊素萍居士,傳真至澳洲昆士蘭。淨空法師精舍。

 

2005.11.13日,六十六位從盧江剃度的出家師們回到東天目山。 當天晚上,開英師閉上眼睛,就看到一些非人罪苦衆生。 他們有的,蛇頭人身,有的,螞蟻身人頭。有老人,年輕人,小孩,還有受傷的,11月17日,開英,開迪等22位出家師來到慶雲道場修學。 看見那些罪苦衆生,有時還聽到他們講話,但聽不懂說的是什麽。 那段時間,她經常感到很累很煩。

 

從2006.2.14日星期二開始,有附體的現象。 到2.16日三天連續出現多次附體。2.14日第一次,出現附體。在這之前的幾天,開英師曾幾次看到。上淨下空老法師給那些罪苦衆生講經說法。 他們都坐得整整齊齊,恭恭敬敬聽講。有時還看到他們誦無量壽經。

 

2.14日下午四點四十分左右,開英師感到身體特別感受坐立不安。 就到辦公室找孫主任說,我看到好多衆生在課堂裏聽課。請主任與心月法師聯系,請他做三時系念法事,超度那些衆生。 孫主任說,心月法師很快就要回國到慶雲道場來,等他回來再說吧。 她又到樓下課堂找開迪師幫忙。 開迪說,最近,心月法師很忙,等他忙過後再說吧。

 

到了五點三十分,開迪師也覺得身體很難受,暈頭轉向的,走路好像要飄起來似的。 六點二十分左右,她在去念佛堂的路上,感到有好多人跟在後面。 回頭看看,也沒有人,她就加快腳步,並大聲念佛,進了念佛堂,就把門關上了。 進門後,對開英師說,我感覺有好多衆生跟著我,我把他們關在門外了。
 
開英師正在拜佛時,突然聽到好多衆生急切的要求,請齊老師給他們大回向,只有齊老師才能救他們。這時,開英師馬上就去找孫主任。不到幾分鍾,開迪師又聽到念佛堂外很多衆生高喊,心月法師,心月法師 。

 

不到一會兒,又聽到有聲音傳來 :開迪師你要以慈悲心去救度一切衆生,愛護一切衆生 。同時又聽到念佛堂外衆生要求三皈依的聲音 。這樣她也從念佛堂出來,去找孫主任給齊老師打電話,一直不通 。又給心月法師打國際長途。于八點接通了,心月法師的電話 。開迪師向心月法師正在彙報前面發生的情況。突然間開迪師覺得身體很難受很重好像有東西壓著,透不過氣來。

 

 感覺有好多人圍著要她給心月法師頂禮 。當時,開迪師就跪下去,難受得哭了。 這時心月法師在電話裏大喊:大家不要靠得太近,不要靠得太近,離開迪師遠一些 。同時,開英師看到開迪師那難受的樣子,就跪下來大喊 :“請你們不要這樣,請你們不要這樣,如果你們這樣,我們就不管你們了。 ”三聲之後,開迪師就沒事了。

 

可馬上又轉到開英師身上 。開英師當時就昏過去了,不到一會大哭大叫。這時已到八點三十分,剛好孫主任他們下晚課回來 。一進辦公室門,附在開英師身上的衆生,就向他頂禮就說他很慈悲,請他幫助他們。這時,心月法師從電話裏指導開迪師,讓她大喊三聲衆神歸位,稍後漸漸平靜下來。 這時,我們向附體提問題 。附體開始說話了,說她叫郭小翠,宋朝時期安徽人,因病而死。

 

這次來了很多衆生,數也數不清。說他們是從地獄裏來的,地獄很苦,實在受不了啦。 問她有什麽要求 。她說要齊素萍居士為他們大回向,要求心月法師為他們越度 。心月法師當場就慈悲答應了。 為他們在澳大利亞****學院立牌位,為他們做三時系念法事,進行超度 。並當場為他們作了開示。

 

問他們為什麽要上開英師和開迪師的身 。他們說,開英師太善良了,好多人看到我們但是沒有人起心幫助我們 。剛才開英師說不管我們了,所以才上了她的身 。因為開迪師有能力幫我們辦事,所以也上了她的身。最後經過心月法師的開導勸解,他們離開了開英師的身體 。

 

第二次附體,二月十五日,十二點三十分左右 。開迪師覺得很難受,頭重腳輕就回到房間休息。睡醒後仍是覺得頭暈得難受,只想嘔吐 。到了下午三點三十分左右。她叫著開英師到辦公室來找孫主任,要求給齊老師打電話 。

 

電話還沒打通,附體就上了開迪師的身。她渾身發抖,電話打通後,附體就跪下來,向齊老師求救說:齊大德,我們給您頂禮了,求您救救我們吧 !我們太苦了,我們不知受了多少億萬劫的苦,今生才有緣聞到佛法 。

 

齊老師問他們是從哪裏來的,他們回答說,是從地獄裏來的 。有被水淹死的,有車禍死的,有吃藥死的,有槍斃死的 。問他們怎麽會到這裏來 。他們說,得到訊息,上淨下空老法師和您在山東辦道場,在這裏修行我們非常歡喜。


 
齊老師問,你們有什麽要求?他們要求齊老師親自為他們回向 。
齊老師很慈悲的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並說,你們要先離開開迪師的身體 。如果你們這樣占用她的身體,她好幾天都恢複不過來 。他們說,齊大德啊,請您放心,我們不會傷害她的 。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找她幫忙的 。

 

齊老師問,昨天不是悟全法師給你們立了牌位了嗎 。他們說,牌位是立了,但還沒有及時超度,我們還沒有受益 。齊大德,您一定要救度我們啊,我們實在太苦了。開迪師與您緣分不淺,她輪回太久了,您一定要嚴格要求她 。

 

第三次附體,二月十五日晚上,五點五十分左右。孫主任召集全體出家衆開會,想把白天發生的。附體的事跟大家講一下 ,要求大家正確對待,以免驚慌 。

 

孫主任剛講話沒幾分鍾,開英師又被附體了,哭著對我們全體出家師說:你們令我很失望,你們一個個修行不精進,在這裏搞貪嗔癡 。我們看了很難過啊,我們不願意看到你們再這樣墮落下去啊 。你們吃十方的,用十方的,齊老師那麽辛辛苦苦的護持你們 。你們扪著良心問問自己,這樣做對得起誰呀?

 

不一會兒,附體又轉到開迪師身上 。她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指著在場所有的出家師就罵 :你們天天在這裏學,學,學,學的是什麽?在這裏,裝模作樣 。你們對不起齊大德,你們自私自利,沒有慈悲心 。你們雖然出了家,穿了出家人的衣服,你們整天心裏想什麽?一定要好好修行啊,我們不願意你們再這樣混下去 。

 

如果這樣下去,你們通通下地獄,我們很慚愧,也沒有資格講你們。但是我們真的不忍心看著你們走我們走過的路啊。我們苦啊,整天不見光暗無天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們沒有你們這麽自由啊。說完這些話,開迪師就昏過去了,過了一會兒,才醒過來。

 

第四次附體,二月十六日早三點三十分。四衆同修們上早課,在念佛堂內,開英師似清醒非清醒的。老是感到同修們上課不認真 。像是被人執持著不由自主的到宿舍催促沒有上課的趕緊去上課。看見開曠師繞佛脫隊,就伸手去管。看見開道師在休息室打坐,恭敬的向她問訊後讓她到室內去繞佛 。後來,開英師又鬼使神差的跪到大雄寶殿旁邊,在那裏大聲念佛 。齋堂的高居士聽到聲音出來看見,怕她受涼,勸她到室內去她也不聽 。

 

後來高居士又聽見一個男人的聲音說:我們是希望你們早日成就,精進念佛,弘法利生,我們太苦了,業障深 . 高居士向他們解釋說,這事你們不能著急,我們正在抓緊聯系辦理 。因為牽涉的人多,有在國內的,有在國外的,有的一時聯系不上。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辦圓滿的。

 

第五次附體,二月十六日,早七點多鍾。我們慶雲道場的四衆弟子,正在為那些罪苦衆生誦無量壽經。誦到三十三品時,忽然開英師兩眼發直,面色呆板。一個男子聲音的衆生。附在了她的身上,並大聲誦經。“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暗,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

 

”開迪師看到開英師的表情,聽到這種,深沈的聲音。當即跪在佛前,忏悔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不能幫助他們深表慚愧。誦完經後,在場的出家師也都跪在佛前求忏悔。附體說:你們只有三分之一的真誠心。當時有人發問:“你們怎麽不直接去找阿彌陀佛,找上淨下空老法師或齊老師呢?不要在這裏干擾我們了。

 

”附體回答說:他們的光太強,護法神太厲害,我們接近不了。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才找開英師幫忙。請你們放心,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只要上淨下空老法師為我們做了皈依、開示和超度我們馬上就離開。附體隨著給在場的同修們賠禮道歉說:對不起,嚇著你們了。並在佛前頂禮。

 

第六次附體。二月十六日九點左右。孫主任在辦公室打通齊老師的電話向她彙報幾天來的工作情況。這時,罪苦衆生又附在現場的開英師身上。附體馬上向齊老師頂禮。


 
齊老師向他解釋了這兩天沒及時為他們辦理要求事項的原因。一:身邊有兩個人在杭州醫院開刀動手術,需要陪護幾天。二:上淨下空老法師在去澳大利亞的路上,幾天電話都沒聯系上。請他們耐心等一等,到時一定按他們的要求辦妥。同時齊老師還為他們開示:你們可以在道場裏聽經念佛,但不要擾亂道場的秩序。她們答應說:我們不會擾亂道場的秩序,我們會作您的護法。只要老法師為我們做了皈依開示、超度,我們馬上就離開。

 

第七次附體,二月十六日,下午四點,三十分左右。心月法師從澳洲打來了電話,了解慶雲道場附體的情況。開迪師向他彙報現在道場的罪苦衆生們急切要求為他們皈依、開示、超度。心月法師解釋說:這兩天,師父上人到澳洲來事情很多,人員忙不過來。要等到二月十九日才能做法會超度。

 

五點多鍾,心月法師讓找開英師聽電話。沒說幾句話,開英師又被附體上身,附體立即向心月法師頂禮,要求心月法師為他們辦三時系念法會做超度。並請上淨下空老法師為他們皈依、開示。心月當場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心月法師立即打電話與上淨下空老法師聯系。他老人家不能過來。請上淨下空老法師打電話過來,為慶雲道場的罪苦衆生們三皈依和開示。

 

五點四十二分,法師果然從布里斯本,打來了電話。當時,附體聽到老法師的聲音,恭恭敬敬的哭著跪下來給老法師頂禮。高喊: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請您救救我們吧,我們太苦了。上淨下空老法師很慈悲的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電話裏,為他們三皈依。老法師念一句,他們跟著念一句,四衆弟子也跟著念一句。當時全場四衆弟子感動得放聲大哭。

 

三皈依做完,老法師的電話突然斷了。心月法師打電話過來,附體就邀請心月法師為他們開示。心月法師問:你們現在有多少衆生過來?答:站滿了整個海島金山寺一直都站到慶雲縣城裏去了。 我們都是有點善根,轉得過彎的,還有好多轉不過彎的,在地獄裏受苦。

 

心月法師,慈悲開示:衆生很苦,尤其是現在大家在地獄裏面很痛苦。根據我們過去世所造的惡業感召的果報。必須惡業消除之後,才可以出離。現在明白造惡業果報這麽嚴重。大家都有善根,能夠聽到上淨下空老法師講經聞到佛法。每個人因緣不同,大家都是大福德因緣每個都要認真修行。一定要好好修,護持大乘****能在今世復興,普遍弘揚起來。這樣所有的罪業都能超拔。大家要護持正法,尤以****能夠在末法時期傳遍全球。希望大家能夠做護法神,這樣圓滿功德無量。

 

我們知道大家從地獄來都很苦,我們要在佛前忏悔,為什麽要忏悔呢?是因為我們感召地獄的果報。是因為過去生中造的貪嗔癡太重了,所以今生感召的業報。要多念佛,每一個衆生都要發願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求佛力威神加持得阿彌陀佛佛光照射。我們這一生就能圓滿成就不再受惡報的苦。

 

所以,大家要精進修學。陽上修行太散慢了,他們不知道墮在地獄的苦,所以才懶散的,不要向他們學習。一定要好好修,好自為之,聞到佛法就遵循導師的教誨,認真做到。這樣積功累德,認真斷惡修善,要忏悔自己過去的毛病,習氣統統鏟除掉。一心一意稱念彌陀聖號求生淨土這樣就成就了。

 

開示完後,衆生很高興的說:謝謝心月法師,我們一定改惡從善!十五分鍾後,老法師來電話了,附體聽到老法師的聲音就高喊:上淨下空老法師,請您救救我們吧。老法師說:好!好!好!你們好好的聽。世間太苦了,六道輪回就更苦了。我們大家這一生當中,很不容易遇到佛法,無論在哪一道,遇到佛法都是有福報的。都是過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緣。

 

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我們用什麽樣的身份。一定要念佛求生淨土,要跟阿彌陀佛去學習,這比什麽都重要。要想到極樂世界,一定要照經典上的話去做。最重要的就是修清淨心,把我們是非人我貪嗔癡慢放下。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要化解掉,矛盾衝突決定不能發生。

 

我們要修養自己的德行,人道必定要修弟子規。大衆必定要修十善業,以十善業為基礎,我們才真正是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依照****經教去修學,發願求生淨土,必定得生。沒有一絲毫疑惑。在日常生活中,總免不了有一些冤親債主,這些冤親債主是過去生生世世結下的,遇到之後,我們要用真誠心去感化他,最要緊的是能夠包容,要能夠原諒別人。

 

無論別人用什麽手段,對我毀謗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我們決定不能有嗔恚的心,有報復的心,應心平氣和的來接受才能消我們的業障。提升自己的境界,也能夠感化冤親債主。我們往生淨土,大家一起去,平常有機會聽經一定要多聽,佛號,決定不能間斷。無論從事什麽樣的工作,都不可以把這句佛號間斷.
 
現在每天都要聽經,明白道理,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三天不聽經,毛病習氣就現前,佛號能壓得住,就用佛號,佛號壓不住,聽經可以幫你控制住。我們曉得十法界衆生很多都非常用功。因知道這個世間苦,此次我們得到這個訊息。很多衆生從各個地方來的。

 

你們都要好好念佛,都要聽經,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過去對冤親債主的情結要化解,不要有怨恨,這比什麽都重要。要修自己的清淨心,要幫助別人,要幫助那些冤親債主化解情結。大家一起念佛求生淨土,好好念佛。附體回答:好,我們記住了,謹遵教誨。阿彌陀佛。

 

這時,開迪師請問老法師,他們沒有身體,怎麽幫助他們?老法師答,沒有身體沒有關係,大家念佛幫助他們。老法師接著說,我們會為你們立牌位,超度你們的。附體回答:謝謝老法師,我們謹遵教誨,恭送老法師,我們不再耽誤老法師的時間了。我們記住,謝謝師父。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示完,附體就離開了開英師的身體。二月十九日,心月法師在澳洲做完三時系念法事,當晚,開英師就夢到好多衆生得度了。一個勁的磕頭致謝上淨下空老法師。感謝為他們超度的法師。二月二十一日上午齊老師通知我們,上淨下空老法師,要我們把整個附體的經過寫下來,在我們寫經過的時候,開英師又出現了附體。

 

附體告訴讓我們說:要好好地寫,認真的寫,這樣會冥陽兩利。界霖師和開迪師問:“你們為什麽還沒得度?”附體答:我們要求西方淨土。開迪師問:“你們有多少得度的?”附體答:有三分之一的得度。有少數生極樂世界的,還有到天道的,人道的,畜生道的。問:“現在還有在慶雲道場的嗎?”答:有,大部分都在。此材料寫完後的當天晚上,開英師又聽到有衆生說:你們材料寫得不夠真實,要帶著開英師去地獄裏看真實的景象。

 

當時,開英師沒有答應,在九點四十分左右。開英師就看到一幕幕的地獄景象。看到一些出家人有比丘,比丘尼:有在昏暗燈下看書的人,有拔舌的,抱鐵柱的,挖眼的,毒蛇纏身的,挖心的,鐵烙的。此上就是整個附體的經過。阿彌陀佛!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