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勸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養爹和娘      勝如遠處把香燒
 

二勸世人休爭強      強人做事強人當
 

強中更有強中手      哪個強人好下場
 

三勸世人莫奸刁      刁裏求財刁裏消
 

來得容易失得易      因果不差半分毫
 

四勸世人莫亂淫      奸淫醜聞到處聞
 

父母妻子無臉面      敗德喪名罪業深
 

五勸世人莫貪財      貪得財多惹禍災
 

幾多有錢人不在      不如人在少貪財
 

六勸世人莫殺生      物我同是一般命
 

吃他一斤還一斤      傷他一命還一命
 

七勸世人莫賭錢      賭錢之人壞心田
 

瞞心昧己把錢騙      品德家産齊敗完
 

八勸世人莫偷盜      偷盜罪惡真不小
 

非義之財莫可取      犯了王法罪不饒
 

九勸莫要鬥閒氣      鬥氣招禍惹是非
 

不怕人心硬似鐵      官法如爐不饒你
 

十勸世人多行善      與人方便自方便
 

多檢己過少怪人      廣修福慧結善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廣州接受潛能培訓時,老師出了一個題目:《愛的表達方式》,要求我們每人說一種,但不能重複。

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可以用寬容來表達;有的說用鮮花和語言來表達;有的說痛苦一個人承受,快樂兩個人分享,這就是愛的最好的表達方式……

輪到東北一個叫秦依的女孩時,她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對年輕夫婦,都是生物學家,很恩愛,經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考察。

有一天,他們像往常一樣鑽進了森林,可當他們爬過那塊熟悉的山坡時,頓時僵住了‧‧‧一頭老虎正對著他們。

他們沒帶獵槍,逃跑也不可能了。

他們臉色蒼白,一動不動。老虎也站著。僵持了幾分鐘時間,老虎朝他們走來,繼而開始小跑,然後越跑越快。

就在這時,那個男的突然喊了一聲,然後自顧自地飛快跑開了。

奇怪的是,快跑到那女的面前的老虎也突然改變了方向,朝那男的追了過去。隨後那邊就傳來了慘叫聲,而女的卻平安地逃了回來。

這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了聲“活該”。

也就在這時候,秦依問我們知不知道那男的喊的是什麽。

我們幾十個學員,大致給出了兩種答案。一是:老婆,對不起啊!二是:趕快逃,逃一個算一個。

秦依說:“錯了!那個男的對他的妻子喊的是:‘照顧好依依,好好活下去!’”

秦依的臉上已經掛滿了淚水,面對著大家的驚愕和不解,她接著說道,“在那種情況下,老虎絕對只會攻擊逃跑的人,這是老虎的特性。”

秦依最後說:“在最危險的時刻,我爸爸一個人跑開了,但他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我媽媽最真摯的愛……”

教室裏沉寂了一會兒,接著響起了掌聲。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起中國歷史,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三國時期。這並非得益於史書《三國志》,而是得益於《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長篇歷史小說,至今仍深受讀者的喜愛。

從三國歷史到《三國演義》歷史上的三國時期,開始於公元220 年曹丕代漢稱帝,改國號為魏。

次年,即221 年,劉備在四川稱帝,這就是蜀漢,簡稱蜀。

孫權在222 年改元黃武,229 年在江東稱帝,這就是吳。

魏、蜀、吳就是我們說的三國。公元263 年,魏先滅蜀漢;265 年,司馬炎廢魏建晉。280 年,晉滅吳。至此,三國被晉消滅,歸於統一。

所以,歷史上講的三國時期是從220 年到280 年60年的歷史。不過,從公元212 年孫權移到建業(今南京),次年曹操自立為魏公,又次年劉備入成都做益州牧開始,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

當然,要探究三國的形成過程,就要追溯到公元184 年的黃巾起義。因為從這時起,漢帝國已開始動搖,而建立三國的統治集團就是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因此,一般人心目中的三國的概念包括了從公元184 年黃巾起義到280 年司馬炎統一全國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三國演義》所描寫的正是這一段歷史。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到公元184 年,終於釀成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為鎮壓起義,各軍閥招兵買馬,於是群雄蜂起。這時,宮中外戚與宦官的爭鬥也更激烈。

公元189 年,外戚何進為除掉宦官蹇碩等,招涼州軍閥董卓進京。董卓一入洛陽,就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企圖奪取大權。

於是在公元190 年,以袁紹為首的十路軍從組成“關東軍”,討伐董卓,軍閥混戰由此開始。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各軍閥乘機擴充自己的勢力。董卓被殺後,袁紹、袁術、曹操的勢力最為強大。

公元200 年,曹操與袁紹決戰於官渡,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經過幾年奮戰,曹操統一了北方。208 年,曹操率十多萬大軍南下攻下荊州,要渡長江打孫權,實現統一。

結果,孫權、劉備聯合起來,火燒戰船,大敗曹操,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這一戰,徹底打破了曹操統一全國的計劃,穩定了孫權的地位,也為劉備進入益州提供了條件。

之後,曹操退回中原,屯田練兵,準備再戰,但經過四、五年苦戰得到的漢中,到219 年又為劉備所得。220 年,曹操病死,曹丕廢漢帝建立魏國,但一直無力統一全國。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進入四川,221 年建立了蜀漢。此間,關羽曾從江陵北攻曹操,形勢有利,但吳兵卻乘機襲擊其後方,佔領江陵,殺死關羽。

222 年,劉備為了報仇,大舉攻吳,結果在猇亭慘敗,被迫逃回,第二年便病死了。兒子劉禪繼位,諸葛亮輔政。

此時,蜀國處境艱難,諸葛亮通過“七擒七縱”降服孟獲。又通過六出祁山,穩定北方。但最後一次,卻病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蜀國內部矛盾加劇,加上連年戰爭,民力疲敝,終於在263 年,被司馬昭滅掉。兩年以後,司馬昭病死,兒子司馬炎逼曹奐讓位,自己做了晉朝皇帝,魏亡。

東吳方面,孫權死後也一直爭鬥不休,司馬炎在279 年發20萬大軍攻吳,次年攻到建業,吳國亦亡。三分天下的局面最後被晉統一了。

三國鼎立的局面剛結束,由蜀漢入西晉的史學家陳壽,就搜集史料,寫出史學名著《三國志》。

不久,另一位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引書二百多種,補充了大量史料,為後人“演義”三國歷史,提供了基礎。

與此同時,不少野史雜記中,也記載了許多三國故事,如裴啓的《語林》、干寶的《搜神記》、殷芸的《小說》等。與正史不同,這些記載有較多的虛構成份。

到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各種娛樂“伎藝”應運而生,“說話”就是其中之一。說話就是講故事。“說話”中有一科是講史,演說前代歷史故事,三國故事就是講史的重要題材。據記載,北宋時已出現“說三分”的專家。

元朝雜劇盛行,三國劇目有三十多種,如《單刀會》、《三英戰呂布》、《赤壁鏖兵》等。

後來,有人將流行的三國故事加以聯綴、整理,組成長篇故事,我們今天見到的是元代刊印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分上下兩欄,上圖下文,其中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形象已相當突出,其中也雜有劉、關、張落草等荒誕不經和因果報應的章節;而且描寫粗疏,文詞鄙陋,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但已俱備了《三國演義》的雛形。

羅貫中就是在正史的基礎上,博採以上創作,寫出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對羅貫中的情況,我們了解很少,連他的籍貫和生活年代都有很大分歧。一般認為他是元末明初太原人,號湖海散人,性格孤僻,經歷坎坷,胸有大志,難以實現,於是寄情於文學。

還有人說,他還曾編撰十七史演義,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只有四五種,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還有人說,他也是《水滸傳》的編寫者之一。

到了清代初年,批評家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進行了全面修訂:修改內容,辨正史事;整理回目,改為對偶;增刪詩文,削減論贊;注重辭藻,修改文句,又加上評點,譽之為第一才子書,成為後來最通行的本子。

給古人以藝術生命《三國演義》既然是小說,就不可能完全拘泥於歷史事實,否則,就難以刻畫出栩栩如生的場景和人物。

《三國演義》基本上依據正史,同時又有相當的虛構,這就是前人所說的“七實三虛”。因此,不能把《三國演義》作為史書來看,因為作品中的不少情節、細節出於虛構。

當然也不能因此而責備《三國演義》,因為假如沒有這些虛構,《三國演義》就很難成為精彩的小說。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君不見千丈梯,倚於峻嶺,躡之可至顛峰,臨於陸地,則數尺牆不可越。梯非不及,所立者非。

萬斛之舟,安於大川,濟之可涉江海,委於漱水,則數步溪不可渡。舟非不能,所安者非。

吾家法錄,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邦家,小可以卻災禍。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墮。

故匠者與規繩,不能使必巧;師者與模範,不能使必行。但人之恩情魔阻,名利障難,罪釁日增,未嘗少息。

生形無父母,身外誰親?度日不過衣糧,積之何用?榮華富貴,秉燭當風,恩愛妻兒,同枝宿烏。高車大馬,難將長夜之遊。美妾艷妻,寧救九幽之苦。

雕牆峻宇,白玉黃金,偶爾屬君,不可長守。茫茫三界,碌碌四生,一逐逝波,永沈苦海。莫待酆都使至,黑簿勾名。到此悔之,何及今日。

汝去父母國,來親師匠門,躡躊擔雙,衝霜冒雨,傾肝滌膽,來瞻太上之真風,責信投名,拜受天師之祕錄。

從玆已去,革故日新,名雖奏於高穹,身尚拘於世網。從前恩愛,割絕漸休,日後冤憎,相逢莫結。惟是解紛挫銳,濟物救人,養性安恬,存神靜慮。

攀緣既斷,火必息於心猿;妄想不生,內自停於意馬。知身是患,見命為真,陽不煦生,陰不幽死。自是大風不動,劫火難燒,念既絕於三屍,性豈著於五慾。

瑤臺閱苑,為自己之家鄉;愛海恩山,是他人之活計。人生何定,白首難期,日月迅速,下手猶遲,若更蹉跎,空成潦倒。此生幸到寶山,不得回時空手。

伏願皇基永固,聖壽延長,四夷不戰,來王萬國。無私自化,然後十方三界,六道四生,一切有情,俱登道岸。今則玄壇已就,開渡俄臨,不敢久立學人。伏惟珍重。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
 
或曰真君,以其帥長於一體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壞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動也。用之則彌滿六虛,廢之則莫知其所。
 
〔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內,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謂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來之自己也。

然則果何物哉?杳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強名曰道,強名曰神,強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觀之,豈不大乎,豈不貴乎。

然而輪迴於三界,出入於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蓋一念萌動於內,六識流轉於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惡,故有天堂地獄因果之報,六道輪迴無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

若夫達人則不然也。故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萬禍消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所謂常者,越古今而不壞者是也。所謂妄者,一念纔起者是也。莊子曰:既以為物矣,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在易也,其為大人乎。

自玆以往,慎言語,節飲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為,收視返聽,和光同塵。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惟恐覺遲。

譬如有髮,朝朝思理。有身有心,胡不如是,行住坐外,勿使須臾離也。無何有之鄉,華胥氏之國,吾其遊焉。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堪輿學以“山環水抱 ,山水有情”作為選擇環境的標準,講究龍要經過剝換脫卻“煞氣”方為有用,水以澄清、曲、緩為佳,要龍虎有情,重重纏護,朝山峻秀,水口交鎖關攔緊密。

按照這種要求畫成平面圖,我們可以發現,這種地形具有明顯的雙螺旋特徵,與現代科學發現的宇宙雙螺旋場的平面圖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對此,我們不能不為我們祖先驚人的洞察力和想像力感到驚訝和驕傲!

宇宙雙螺旋場是現代科學家憑借精密的科學儀器經過長期觀察揭示的一個宇宙秘密,發射源大約位於北斗星的附近,很可能那裏就是宇宙的中心。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一切生物的遺傳密碼都呈雙螺旋狀排列,而不是其他形狀。
 
原來,作為組成生物體最基本的成份——氨基酸原本來自宇宙空間,作為宇宙一份子的生物不可能不烙上自己的母親——宇宙場能的烙印。

低等生物如植物的葉片、花瓣大都呈螺旋形分佈,貝殼的紋向是典型的雙螺旋軌跡。被譽為活化石的鹦鹉螺以及蝸牛、田螺都可以為宇宙雙螺旋場現身說法。

具有高級智慧的人類,更是處處與宇宙雙螺旋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不信,請你打開你的手掌看看你的指紋,是不是螺旋狀?再看看人類的S形體形、大腦溝迴、大腸迴曲,到處都有螺旋形的印記。

精通手相的大師可以從一個人的手掌破解其人的一生秘密,這是為什麽?精通四柱的預測家可以從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斷定其人的吉凶禍福,這又是為什麽?同樣,堪輿家可以從陰陽宅格局斷出其後裔的吉凶禍福,也可以從四柱倒推其人的陰陽宅基本情況,其根據何在?為什麽世界上不存在遺傳基因完全相同的個體,哪怕是雙胞胎也不例外?……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用不同時空環境下每個生命個體形成時及其後來成長過程中所秉受的宇宙能場存在差異來作出合理的解釋。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茫茫宇宙數不清的星球之一,地球在自轉的同時與其他太陽系行星一起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外緣,太陽系在自轉的同時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又圍繞宇宙中心旋轉。

相對於地球上的某一地理位置,在時空變化的長河中,每時每刻所受到的宇宙輻射、星球引力都處於變化之中。

宇宙輻射有兩個輻射源,一個是宇宙背景輻射,一個是源自宇宙中心的雙螺旋輻射場。前者源於宇宙大爆炸的最初一瞬間,是一種頻率固定為四千多兆的微波,具有不隨時空變化的特點;後者可稱之為宇宙的動力源,具有全息性、陰陽性和不均勻性。

微波與光一樣具有波粒二重性,具有疊加、干涉、諧振等性質。

石山具有反射微波的特性,長有茂密植物的山體和水則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山環水抱之地,由於重重山嶺圍成近似圓形,便可將微弱的宇宙微波輻射吸收或反射集中在圓心區域;環抱之水則吸收微波轉化為能場,並向圓心區域輸送。

山體所吸收和反射集中的主要是其中的陽性部份,水體吸收的則是其中的陰性部份。在山水的綜合作用下,在某一個小範圍裏形成陰陽和諧、強度適中的微波諧振腔,這就是堪輿學所說的“穴”場。

而水走砂飛的地方,雜亂的山體把微波反射得散亂無章,雜亂的水體更減弱了場能,故無法形成強場,也就不可能“結穴’。

不同形狀的物體對微波的不同波段有不同的吸收效應和反射作用,其中,尖、圓、方形之山和建築物具有加強場強的作用,故堪輿學將其稱之為“三吉”之星。

人與人之間遺傳基因的微妙差異,是人類個體之間生理、心理素質、體力以及智力等等方面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而遺傳基因的差異則來源於其受精成卵及誕生之時所處時空點上螺旋微波場的微妙變化。

雙胞胎如果是同卵,則遺傳基因差異相對較小,這種孿生兄弟姐妹在小的時候各方面的差異甚微,長大以後,由於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時空點上,後天秉受的綜合能場不同,差異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如果是異卵雙胞胎,則兩者的遺傳基因一開始就會有較大的差異。按照這種思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於不同地點的人類個體,其人生旅途為什麽會不一樣就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廣裘的中華大地上,有許多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如“五里三狀元,隔河一宰相”的江西吉水,就是一個典型的山環水抱、山水有情的實例。

歷代武將輩出的地方,其龍脈多有石山嵯峨的特點,其原理就是石山對微波具有較強的反射作用,穴場之氣陽性十足,所出之人大多剛強勇猛。江南水鄉多出美女,其原因就是因為水體面積大,微波通過水體的吸收轉化而呈現出較強的陰性特徵。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時頌曰:
賢者好布施,天人自扶將,施一得萬倍,安樂壽命長。
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皆當得佛道,度脫於十方。
 
 
我是這麼聽佛說的。佛在迦維羅衛國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住在精舍的時候。由於結夏安居已經結束,於是佛從禪室出來,和弟子一同前往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兩國之間有一棵大樹,叫做尼拘類樹。樹高二十里,而枝葉覆蓋的面積則有六十里,樹上結的果實非常多。尼拘類吃起來又香又甜,味道有如蜂蜜。掉落地上的熟果,人民吃了之後,病都會好而且眼目明亮。
 
佛於是坐在這棵樹下,諸比丘就撿食地上之熟果。吃完之後,佛就告訴侍者阿難說:「我看天地萬物,各自都有他們的宿世因緣。」
 
阿難見佛跟他說話,於是趕緊前來頂禮佛陀,跪著問佛說:「是怎麼樣的因緣呢?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請您敷演講說,以開示度化不知道的人。」
 
佛就告訴阿難說:「善哉善哉,樂於聽聞的人,要專心聽呀。」
 
佛說:「人如果培福的話,就像這棵樹一樣。它的種子只是一粒果核而已,後來漸漸長大,結果利益無限。
 
能當國王大臣,地位尊貴有權勢的人,都是從禮敬佛法僧三寶中來的。
 
大富豪之人,是從布施中來的。
 
長壽而沒有疾病,身體強壯的人,是因為持戒律之故。
 
長得端正白淨,容光煥發,身手柔軟,吐氣芬芳,人見人愛,令人觀看不厭的人,是修忍辱的結果。
 
喜歡精進修行,不懈怠,樂於培福德的人,是從精進中來的。
 
個性安詳不急躁,言語行為都很審慎的人,是修禪定的結果。
 
有人有才幹,明白事理,通達瞭解幽深之法。能夠把微妙的義理講得很順暢,讓愚蠢的人都能聽得懂。別人聽了他的話,都能再請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並廣為宣傳。這種才能是從修智慧中得來的。
 
講話聲音清徹的人,是從歌詠三寶中得來的。
 
乾淨清潔沒有疾病的人,是從慈悲心中得來的,因為他前生不用木棍等物打人之故。
 
長得高大的人,由於前世對人恭敬之故。
 
長得矮小的人,由於前世輕視傲慢他人之故。
 
長得醜陋的人,由於前世喜歡生氣怨恨之故。
 
對事物一無所知的人,由於前世不喜歡學習問人之故。
 
生來愚蠢的人,是由於前世不喜歡教導別人之故。
 
啞巴是由於前世謗毀別人的緣故。
 
聾子瞎子,是由於前世不看經典,不聽講經的緣故。
 
當人的奴隸,是由於前世欠債不還之故。
 
地位卑賤的人,是由於前世不禮敬三寶之故。
 
長得又醜又黑的人,是由於把佛前面的光明遮住的緣故。
 
生在裸體之國,是由於前世在佛寺及精舍衣著不整的緣故。
 
生在馬蹄國的人,是由於前世穿著木屐在佛前喧囂走過之故。
 
生在穿胸人的國度,是由於前世布施作福時,心生悔恨吝惜之故。
 
投胎成□、鹿、麋、麂等鹿類中之人,是由於前世喜歡讓眾生驚慌恐怖之故。
 
生到龍族裡,是由於前世喜歡調戲,是輕浮人之故。
 
身上生有惡毒之瘡,而總是治不好,是由於前世喜歡鞭打眾生的緣故。
 
人見人愛的人,是由於前世見到人就滿心歡喜愉悅之故。
 
人見人惡的人,是由於前世見到人就臉臭臭的緣故。
 
被官府拘禁,被關在牢內,被手銬腳鐐的人,是由於前生喜歡把眾生關在籠子裡,讓眾生不如意的緣故。
 
生得兔唇之人,是由於前生釣魚,讓魚缺失唇吻之故。
 
不喜歡聽金玉良言,而且吵鬧不休,擾亂別人聽經法的人,後世會成為耽耳狗。
 
雖然聽聞佛法,但是內心不信,以後會生到驢馬之中。
 
慳吝貪心,自己獨食的人,會墮到餓鬼道裡。以後投胎為人,會很貧窮、飢餓,衣不蔽體。
自己吃好飲食,給別人吃惡飲食,這種人以後會墮到豬及蟑螂之中。
 
搶奪別人的東西,以後會墮落成羊,被人活生生的剝皮。
 
喜歡殺生的人,以後會成為水上的浮游蟲,朝生暮死。
 
喜歡偷竊別人財物的人,以後會生成牛馬或做奴隸,以償還偷竊之債。
 
喜歡姦淫別人的人,死了之後會入地獄。男的會抱著灼熱的銅柱,女的會臥在熾熱的鐵床上。以後還會投胎做雞鴨。
 
喜歡說謊並到處宣傳別人過惡的人,死後入地獄中,會被口灌滾熱的銅汁,會被拔出舌頭,以牛來耕他的舌頭。之後還會投胎成鵂鶹、鸚鵒這類聲音難聽的鳥類中。人們一聽到牠們的鳴叫,都覺得驚怖,說會發生鬼怪災變之事,都詛咒這種鳥死掉。
 
喜歡喝酒,醉後犯了種種過失的人,將來會墮入熱騰騰的大便地獄裡,之後還會投胎成猩猩。出生為人時,非常愚蠢頑固,一無所知。
 
夫婦之間彼此不柔和順從,經常打鬥諍執,彼此互相驅逐的,將來會投胎到鴿鳩鳥類中。
 
貪圖別人力氣的人,將來會生到大象群中。
 
當官吏吃公家飯的人,如果對方無罪,自己卻利用公職之便,侵犯人民,用鞭杖抽打他們,強迫送走他們,腳鐐手銬他們,使他們投訴無門。這種人死後墮地獄,神識受到極端的痛苦。這樣經過千億年之後,再墮到水牛中。被人穿鼻口,拉車拖船,被人用棍子打,鞭子抽,以償宿世之罪過。
 
不乾淨的人,是從豬投胎來的。
 
慳吝貪心,不廉潔的人,是從狗投胎來的。
 
凶狠暴戾,剛愎自用的人,是從羊投胎來的。
 
輕躁不安,不能忍耐任何事情的人,是從獼猴投胎來的。
 
身上有一股腥臭之氣的人,是從魚鱉中投胎來的。
 
凶惡狠毒的人,是從毒蛇投胎來的。
 
愛好美食,喜歡殺害眾生,而沒有慈悲心的人,是從豺狼狐狸鷹中投胎來的。
 
在胞胎時就死亡,或生下來不久就死亡,或很短命就死,之後又墮落三惡道千萬劫的人,是由於前世喜歡打獵射殺動物,喜歡焚燒山林,喜歡把動物的卵弄破,喜歡捕魚網魚。這種人殺害一切眾生,貪吃牠們的肉,貪圖牠們的皮毛,因此而得短命的報應。世世累劫都墮落惡道,很難有成人的一天,要引為借鏡呀。」
 
佛說:「凡是作功德,都必須親自燒香、齋食、誦經。不可以請人做功德而不給供養,不發願。好比請別人吃飯,自己卻不吃,因此自己怎能飽而不飢餓呢?
 
要燒香禮拜、潔淨身心,守持戒律,修習禪定才能攝心。佛前燃燈能得聰明,最後能得世間智、出世間智及出世間上上智,而無任何障礙。平常就要燒香、齋食、讀經、布施。能布施的人,可以得到福報,諸天神會幫助他,惡鬼邪神都會離他遠遠的,不敢去侵犯他。
 
懈怠的人,平常輕鬆安穩的過日子,沒有精進修行的心。等到有朝一日生病了,或者遇到不吉利的事時,才想到要去燒香拜佛,說是作福。這樣子諸天神是不會降臨的,因此眾魔就敢前來騷擾,作種種神變怪異之事。因此之故,應當要精進修行。
 
罪報與福報跟隨著人,就像影子跟著人一樣。我們培福就像下種一樣,收穫的果實猶如尼俱類樹那麼多。尼俱類樹的本來種子,有幾個核呢?」
 
阿難跪著合掌回答佛說:「種子只有一枚的核粒,漸漸長大之後,卻收成數不盡的種子。」
 
佛告訴阿難說:「只布施一個,卻獲得萬倍的報酬,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佛於是說偈頌
賢明的人樂於布施    天神自然扶持此人
布施一種回報萬種    生活安樂壽命長久
今日起布施的善人    獲得福報不可限量
將來皆能證成佛果    度脫十方無量眾生
 
佛告訴阿難說:「世人愚蠢無知,只能用有生死的肉眼來觀看一切,而不能透徹了知罪業及福報的根本。我用道眼觀看無數劫以來,一直到今天的眾生罪福報應,清楚得猶如觀看手掌中的珍寶琉璃,內外都透明清澈,沒有任何疑惑不明之處。」
 
阿難整理了一下衣襟之後,為佛作禮然後向佛說:「您說的這些法,應該用什麼名字來稱呼比較適當?」
 
佛告訴阿難說:「這部經叫做五道輪轉罪福報應。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讀誦這部經,而且廣為宣傳的話,功德無量。他們能夠見到賢劫中的一千尊佛,並能追隨供養賢劫千佛。他們不會墮落三惡道,也不會生在八難處(見佛聞法有障難之八處。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俱盧洲,五、長壽天,六、聾盲瘖啞,七、世智辨聰,八、佛前佛後),能夠得到正定。」
 
佛說完這部經時,有五百位比丘證了羅漢果。諸天龍神及一萬二千名清淨信士,六千名清淨信女,都對佛法生起了絕對的信心。他們都向佛陀頂禮之後,各自散去。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綠顏色的食蔬

如黃瓜、青椒、油麥菜、西蘭花、蕨菜、苦菜、綠豆 [ 對肝臟、膽囊、眼睛、筋等有益 ]
 

《火》――紅 [ 紫 ] 色食蔬

西紅柿、胡蘿蔔、紅辣椒、紫色捲心菜、枸杞、大棗等 [ 對心臟、小腸、舌、脈絡等有益 ]
 

《土》――黃 [ 棕 ] 色食蔬

如黃花菜、黃豆、黃李子、咖啡 [ 對脾、胃、口腔、肌肉等有益 ]
 

《金》 ―― 白、杏、金色

如白蘿蔔、鴨梨、蒜台、白菜花、大白菜、杏、白木耳 [ 銀耳 ] 、米麵、白芝麻等 [ 對肺、大腸、鼻、皮毛等有益 ]
 

《水》――黑色食蔬

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紫菜等
 

了解到五行和人體臟腑間、臟腑和五官的關係,即可調理自己的情緒,使臟腑、氣血功能處於良好狀態。

了解到身體臟腑的五行所屬,了解到食物顏色與臟腑功能的關係,就能平衡一下飲食結構,有目的地多吃對臟器有益之食蔬……

從而輕鬆地平衡情緒和臟腑間的關係。使自己身體的陰陽氣血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持康健的體魄,這也是傳統中醫的養生精華。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剛進初中那年,母親抱回哇哇大哭的她,她哭是因為餓,尚不知失去雙親之痛。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他異常欣喜。
  
他讀高中時,牽了她小小的手,送她進幼兒園,她總是在他鬆手的刹那,用力扯下他來,踮起小腳,柔軟的小嘴在他頰上,親一下,再親一下,旋即轉身,跑向她的教室,他總擔心她摔跤,跟在身後喊:小妹,慢一點!

她快樂的應答著,卻不轉身,裙裾上的蝴蝶結在奔跑中,展翅欲飛。

高中畢業,他考進本地學府,她正好7歲。醫生說,7歲,是做心臟手術的最佳年齡。

他請假,和媽媽一同照顧她,他看到父親簽字的手在顫抖,心便緊了又緊,卻買了她喜歡的卡通畫冊,一字一行,微妙微肖的讀給她聽。

術後她醒來,費力的叫一聲“哥”,聲音飄渺如雲煙,惹得他跑出病房,抱著醫院的水杉樹,如孩童般大哭。
  
他大學畢業,很多次機會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找更適合他的職位,可是他始終不肯。母親催促,他只是沉默,急了才說:我走了,小妹會死掉!母親罵他亂講話,卻不再逼他去外地。
  
初夏,菱角新上市,她便吵著要他買來吃,他不肯,怕硬硬的菱角磕破她的手或唇,她便假裝嗚嗚哭泣,卻透過指縫看他的反應,他明知,也不揭穿,依了她,買下兩斤菱角,一個一個用菜刀攔腰切斷,再一個一個擠出粉白的肉來,她只顧撿了丟進嘴裏,急得他連聲喊:慢一點哎,小祖宗!

她得意的笑,撿一個大粒的,扔進他的嘴裏。
  
她高中,身體更虛弱,成績總是不及人家,他索性換了一份清閒的工作,薪水少了很多,卻可以每日下班回家輔導她,她哭,他哄,她笑,他亦笑:“小妹,你幾時才長大?”
 
她進大學,他已近而立,依舊單身。
 
她開始帶男孩子回家,開心甜蜜的模樣。

母親催他結婚,他只好談下一個女友,她見了,很禮貌的叫他女友為姐姐,彼此牽手去那個叫阿呀呀的小店買女孩子的紅妝。
 
翌年開春,他在女友的要求下去北京發展,擔心著她,她輕鬆笑說:老哥你怎麽那麽囉嗦,有什麽事,爸媽和男朋友替我罩著啦!

秋天,沒有任何預警與鋪墊,她心臟病突發,他匆忙趕回,已再也不能聽到她叫他哥。

她曾帶回家來的那個男孩子叫住他:我從來就不是她的男朋友,她只說哥不是親生勝親生,為她犧牲太多,要給他正常的生活。
  
他細心替她收拾臥室,宛如她同往日一樣放學就要回來,卻在梳妝台上,碰到他送她的不倒翁,劇烈的搖晃中,他看到底部刻有細如蚊蠅的兩行小字:
 
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癡君不知。
  
那是她的字體,大概是在他去北京後刻上去的吧?他抱著不倒翁,跌坐在地,心痛如裂。
 
他一直在等她長大,卻不知道,水逝流年裏,她已然懂得,世間有一種愛,叫成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元661 年的一個漆黑的夜晚,一位二十三四歲的青年行者(佛教稱帶髮修行而不是正式剃度的和尚為行者),懷揣弘忍法師剛剛密傳給他的金縷袈裟,匆匆忙忙離開了黃梅(今湖北黃梅)破頭山東山寺,渡江南逃。

十幾年後,這位行者在廣州法性寺落髮剃度,後移住曹溪(今廣東韶關市)寶林寺,在大梵寺等地,開門傳法,成了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教派——禪宗的一代祖師。

他是個斗大的字識不了二升的文盲,他的名字是“慧能”還是“惠能”,他在世時都不確定,後人更無法確知了。

在三四十年的傳法佈道中,慧能的主要思想言論陸續被門人法海輯錄下來,這就是禪宗的重要經典——《壇經》。

“禪”是梵語“禪那”的簡寫,意思是靜慮。靜坐沉思,稱為“坐禪”或“禪定”、“定慧”,是佛教修養的一種重要途徑。中國佛教的禪宗是由慧能創始的,慧能以前,只有禪學,並無禪宗。

但按照佛教的傳統說法,禪宗是由印度傳來的。在印度,從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到菩提達磨共傳了28代(即西天28代祖師)。

北魏時,菩提達磨來到中國,經弘忍傳到慧能共有六代,所以慧能被稱為“六祖”。《壇經》通常也被稱為《六祖壇經》,此外還有《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施法壇經》、《法定壇經》等稱謂。

《壇經》有57段文字,以慧能自述或門人追述的形式記載了慧能求佛授法的經歷和思想言論,可以說是一部慧能的生平傳記和言論總集。

由於許多內容是沒有文化的慧能的口語講授,記錄者也沒有過份地加以潤色藻飾,所以與其他佛教經典相比,較為通俗易懂,有些地方還有故事性,讀來十分生動有趣。

《壇經》在慧能去世後,被幾經篡改,相繼出現了多種版本。許多研究、改編、宣傳、刊行《壇經》的禪宗和尚們,都毫無顧忌地添枝加葉,塞進自己的私仿,這使得世上流傳的《壇經》幾乎本本內容不同。

主要的有唐代法海本(敦煌本)、晚唐(一說北宋)惠昕本、北宋契嵩本、元代宗寶本四種。

從字數上說,法海本約12000 字,惠昕本約14000 字,其餘兩種均在二萬字以上,時間愈晚,字數愈多,表明越是晚出的《壇經》,篡改越多,私仿越多。

比較起來,還是法海本基本可以說是慧能語錄,反映了慧能的真實思想(其他各本可說是禪宗的《壇經》,而不能說是慧能的《壇經》)。在此介紹的《壇經》,主要依據郭朋《壇經校釋》(中華書局,1983年版,此書以法海本為底本,參照惠昕、契嵩、宗寶本校訂)。

慧能父親原在範陽(今北京市)做官,後貶到嶺南,成了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百姓。慧能三歲喪父,母親守寡把他養大成人。生活貧困,靠賣柴度日,在艱難竭蹶之中,存成佛作祖之念,常以虛幻的天國,補償、安頓自己機敏的心靈。

23歲那年,聽說黃梅縣東山寺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法師在那裏傳教,門人千餘。於是辭別老母,動身來到黃梅,求見弘忍。

弘忍問他來意,他說:“遠來拜師,不求別物,只求作佛。”弘忍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對以攜犬打獵為生的南方少數民族的侮稱),怎麽能作佛!”慧能答:“人雖有南北,佛性卻無南北;獦■身份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答語開口不凡,弘忍深為震驚,欲作深談,左右有人不便多說,就打發他到磨房中,劈柴,推磨,擔水,舂米,一連做了八個月。

忽有一天,弘忍召集衆僧,令每人作一偈語,宣稱有能領悟佛法大意者,就授予菩提達磨從印度帶來的法衣,奉為第六代祖師。

弘忍的得意弟子神秀在走廊牆壁上寫了一首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弘忍看了,說:“只到門前,未入門內。”過了幾天,在磨房幹活的慧能聽說此事,請來一個會寫字的人替他在神秀偈語旁邊,也寫了一偈,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見了,認為頓悟成佛的境界勝過神秀一籌,大為讚賞。表面上雖說:“這首偈也很不理想。”

當晚三更卻把慧能秘密喚進僧房,講解《金剛經》,傳給法衣,說:“你現在已是六代祖師了。衣作為信物,代代相傳;法是以心傳心,令人自悟。”
 
又說:“慧能啊!自古傳法,命如懸絲(相傳禪宗一祖菩提達磨就是被人下毒害死的),若再住此處,恐怕有人害你,你趕快走吧。”

慧能告別弘忍,悄悄南逃。身後果然跟上數百人,企圖奪取他的法衣。慧能被迫隱姓埋名,輾轉奔波。十幾年之後,猜想災難過去了,才敢公開露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