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養生健康 (4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長壽公,動中靜。養精神,不老松。

練筋骨,吐納功。調氣血,補適中。

水長流,人常動。久坐臥,必生病。

動會靜,坐如鐘。常散步,行如風。

腿勤練,站如松。睡姿妙,臥如弓。

腰腿靈,血脈通。練拳劍,少生病。

晨即起,快步行。遇霧天,室內動。

夜早眠,做美夢。咖啡茶,不要用。

臥勿語,要安靜。厚氈褥,床板硬。

早飯好,精神生。午飯飽,精力盛。

晚飯少,腸胃崇。食勿食,保康寧。

少食冷,溫湯羹。爛煮肉,飯軟蒸。

吃瓜果,鮮品重。蔬菜鮮,多食生。

食五味,不可重。酒少飲,煙要扔。

笑笑笑,似學童。愁愁愁,白髮生。

忌煩躁,心常靜。善制怒,變年輕。

閒生非,悶生病。自找病,自受痛。

心胸窄,憂愁重。要快活,寬心胸。

書常觀,筆勤動。陶情操,書畫情。

天倫樂,聚賓朋。常背詩,腦子靈。

促膝談,真友情。多郊遊,覓仙境。

對弈好,養魚蟲。賞花月,樂融融。

患微疾,莫看輕。早治療,防變重。

飯菜香,食療病。藥慎用,免疫增。

固真元,養腎精。縱七情,能致病。

常換衣,講衛生。洗浴勤,真乾淨。

面常浴,旋眼睛。齒常叩,咽津生。

耳常撚,腹揉動。熱燙腳,擦澡冷。

鼻常摩,梳頭行。陰常兜,肢運動。

脊常搓,足療病。按穴位,經絡通。

多粗糧,身骨硬。少葷細,不食精。

三字經,記心中。全家樂,老壽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以來,人們對對美麗的玉石,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民間百姓,都非常珍視,認為玉石是陰陽二氣的精純,對人體健康有著神奇的作用。

“人養玉,玉養人”其實是民間的一個常識。玉石是一種蓄“氣”最充沛的物質,千百年來,皇室貴族除了佩戴寶玉之外,還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後,口中還都要含玉璧,或者穿著玉衣,藉以保護遺體。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極。”

又載:“玉屑是以玉石為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能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

由此足見,玉石自古即以入藥,它對於療疾和保健具有極好的作用。

現代科學分析,許多玉石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鉻、鐵等,如果經常佩戴使用玉石飾品,能使這些有益的元素通過皮膚的浸潤,進入人體,從而平衡陰陽氣血的協調,促進身體健康。

從藥物學來講,長期佩帶寶玉石,可以保持人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不同的寶玉石有不同的作用。

據礦物醫學研究證明,有些寶玉石能產生高強度的光電效應,其衍射力能釋放出足以影響人體生物電,調節新陳代謝的巨大能量。寶玉石特殊的光電效應能與人體發生諧振作用。

有些寶玉石經過仔細切削打磨後具備聚焦蓄能的功能,白天吸光,夜晚放光。若光點對準某個穴位時,能刺激經絡,疏通臟腑,便會產生更為奇特的療效。

嘴含玉石,借助唾液與溶菌能生津止渴,除胃熱,平煩懑之氣,滋心肺,潤聲喉,養毛髮。寶玉石對菌類還有抑制作用,故可治療人體的面部斑痕及過敏等症。

現代醫藥科學認為,玉石還具有奇妙的礦物物理作用。

如金剛石所以能“避惡驅毒氣”,是因為金剛石能吸收太陽光的短波波段,從而變成紫外光的理想“儲存器”,故對人體有消毒滅菌之功能;藍寶石能緩解呼吸道系統的疾病;橄欖石能治氣喘和高燒引起的乾渴或眩暈;白玉能化瘀、止血;綠松石、青晶石能解毒;黃玉、水晶石在進行精密加工的打磨過程中,會使這些效應聚焦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能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促使人體內部各種功能更加協調、精確地運轉。

水晶,在《山海經》中,曾被譽為水玉、水精、菩薩石等。

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水晶“辛寒無毒”,主治“驚悸心熱、安心明目、去赤眼、提神、利便、補臟、降血壓、溫肺腎、熨熱腫、摩翳障”,還能治療“肺痛吐膿、咳逆上氣、悅顏色”等神奇功能。

現代科學也表明:水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鐵、鎂、銅、錳、鈦、鋅、鎳、鈷等微量元素。水晶還有微弱的電磁場,可穩定人的情緒,增強應變能力。

白玉除了能祛病強身之外,還有美容養顏的奇效,被西方女士們稱為“東方魔玉”。

唐代著名歌女龐三娘,本已是面有皺紋的半老徐娘,但她善於化妝美容,所以宛如妙齡少女一般。傳說在她美容寶庫中,就有一件非常厲害的秘密武器特種白玉石。

在《御香縹緲錄》中也有記載: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每日用白玉尺在面部搓、擦、滾。白玉尺是用珍貴的特種白玉石製成的一根短短的圓柱形玉輥子。而清代嬪妃使用的太平車也是採用的這種玉石。

古人認為,玉是由玉液凝結而成,它能夠發氣,可以吞吐。中國醫學名典《本草綱目》記:特種玉石具有清熱解毒、潤膚生肌、活血通絡,明目醒腦之功效。東方四大經典之一的《禮記》,對玉在醫學上的價值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玉花容貌往往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而花和玉自古以來就是婦女美容化妝的原始材料。殷紂王時曾將北方燕地所產的一種紅蘭製成“燕支”輔以白淨的天然礦物(特種玉石)作為粉和黛,這在《神農本草經》中可見其雛形。

春秋戰國時,美容化妝品已達20餘種,可組成“化妝史冊”中最早的一個較完整的系列,《劉渭子思遺方》收錄之複方就包括現今層狀鏈狀天然矽酸鹽(礦石)多種。

(肘後急方)、(拾遺記)等古籍對白玉、琥珀、硃砂等礦物原料的美容作用已有明確記載。

那麼,特種白玉石是怎樣使絕色佳人的紅顏永駐呢?近代高技術測試發現,特種白玉石具有特殊的光電效應,在磨擦、搓滾過程中,可以聚熱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相當於電子計算機中的諧振器,它會使人體產生諧振,促進各部位、各器官更協調、更精確的運轉,從而達到穩定情緒、平衡生理機能的作用。

此外,根據生化分析得出,有些特種玉石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接觸人的皮膚可以達到現代科學尚難全部弄清的治療保健作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白玉石還有鎮靜作用,顏面皮膚受腦神經支配,常處於緊張狀態,以清涼的白玉石按摩,可鎮靜面部神經。民間則早有孕婦分娩時用雙手握白玉以鎮痛助產的習俗。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少數人可能有頭暈、頭痛或鼻出血等症狀。有無血壓高或血壓升高之程度與症狀有無或症狀程度並不平行。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壓多年,甚至血壓很高,仍然不會感到不適。

所以,高血壓更大的危害在於它是“無聲殺手”,因此大多數的高血壓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測量發現的。

一旦發現,不論輕重,都應儘早治療。

高血壓病人的全身小動脈處於痙攣狀態,反複、長期的小動脈痙攣狀態和血壓升高使小動脈內膜因為壓力負荷、缺血、缺氧出現玻璃樣病變,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變涉及小動脈中層,最後導致管壁增厚、硬化、管腔變窄,呈現不可逆的病變。

高血壓促進小動脈病變,而小動脈病變後管腔狹窄又促進了高血壓。

~養生指南~
 

一.調暢情志:

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一小時後最好能休息五~十分鐘,可做操、散步等調節自己的神經。心情鬱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通過輕鬆愉快的方式來鬆馳自己的情緒。最忌情緒激動、暴怒,防止發生腦溢血。
 

二.飲食起居有節:

應節制日常飲食,少吃脂肪、甜食、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五克,鹽能使水分滯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應控制食量及熱量,減輕體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睡前用溫水浸泡腳,避免看小說,看緊張恐怖的電影電視。保持大小便通暢。性生活使人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神經血管緊張,甚至可引起中風,應節制性欲,慎房事。
 

三.戒煙少酒:

煙鹼(尼古丁)可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環擴張,增加血管彈性,有一定好處。提倡戒煙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則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四.勞逸結合:

如從事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注意勞逸結合,爭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響。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負重、長跑、搬運重物應予禁止。但輕體力勞動是可以的,長期臥床並無好處。
 

五.堅持鍛煉:

應堅持打太極拳,練氣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外圍阻力而使血壓降低。
 

六.堅持服藥:

對中、晚期高血壓病,堅持服藥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種藥物產生耐藥性而失效時,應及時更換其他藥物。不遵醫囑,隨意停藥,會使血壓急劇升高而發生危險。平時應經常測量血壓。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思1:每天八大杯水保健康?

每個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樣,喝多了不但無益健康,還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人體攝取的水份除了經由排汗或呼吸時排出外,仍需經由腎臟來代謝,如果水喝得太多,腎臟排水量增加,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易讓腎臟功能衰竭,反而易影響腎臟的健康;而且,體內的電解質會因為被太多的水稀釋,引發電解質不平衡的危險。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卻忽略了在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水份,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飲料都帶有水份,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須低於1600到1950毫升,否則就會飲水過量,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迷思2:多吃蔬果遠離醫生?

很多人聽說多吃蔬果有益健康,或怕胖就完全拒吃肉類,只吃青菜餐或水果餐,有些人甚至一起床就喝一大杯全部由蔬菜水果打成的精力湯或麥草苗汁,其實這樣不僅無助於健康,反而有害健康。目前發現不少人因為蔬菜水果吃得太多而引發高血鉀心律不齊,甚至致命的病例。

蔬菜水果含的鉀較高、鈉比較低,對於吃得過鹹的現代人來說,可降低鈉攝取量,有助於控制血壓;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腎功能已經降低,吃太多蔬菜水果造成腎臟無法及時排除鉀離子,導致心律不齊,還會有急性腎衰竭的危險。
 

迷思3:洗冷水澡可增加血管彈性?

老一輩的人會認為洗冷水澡可增加血管彈性,主要是因為洗冷水澡時,人體的表皮肌膚會快速收縮,接收到冷刺激的大腦會促使腎上腺素快速分泌,全身血液急速回到內臟,以為這樣可以鍛煉血管。

但專家說,這只是一種錯覺,洗冷水澡並不能增加血管彈性,而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因為患者的部份血管已經狹窄或產生粥狀病變,洗冷水澡反而會讓血管急速收縮而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
 

迷思4:白米是死亡食物?

專家表示,那是舊觀念裏的傳統白米,傳統白米因為過度精製,把所有的胚芽等營養素全都去除掉,當然會是完全沒有營養的空熱量澱粉。而現在米的種類很多,經過改良後,都儘量保留營養成份,只要洗米時別洗得太乾淨,即使是白米也含有很多營養。
 

迷思5:早睡早起身體好?

隨著年齡增長,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愈早,所以老人家會傾向早睡、早起,較符合自然生理時鐘。

年輕人(尤其是仍在發育的青少年)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即可;但最好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因為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是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這時候若不睡覺,正在發育的年輕人會長不高,成年人則容易變老。
 

迷思6:吃鹼性食物保命?

人體各個部位的酸鹼度都不一樣,尤其口腔要負擔起食物進入體內最初步的消化過程,所以含有唾液澱粉酶、溶菌酶等激素,因此呈弱酸性;如果吃食物時口腔呈鹼性,澱粉很難初步消化成易吞的食糜團,或許會造成消化不良。

胃部更酸,由於胃要消化各種食物,所以PH值是2.0到2.5之間,如果高於這個酸鹼值,反而會消化不良;尿液也是弱酸性,鹼性太高代表含有氨,表示腎臟代謝變差。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酸性或鹼性食物都是人體必須的,多鹼不一定多健康,但是不吃酸性食物,肯定會營養不良。
 

迷思7:多運動保年輕?

適度的運動確實會讓人神采奕奕,但過量運動則會出現反效果,讓人更疲憊。運動過量反而會讓體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而加速老化,運動以每天三十分鐘至六十分鐘最適宜,超過六十分鐘則會使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數,像血脂、血糖等,趨向不健康。

當然,一次運動十分鐘,每天三次,也可達到每天運動一次三十分鐘約70%的效果。
 

迷思8:多喝牛奶為健康加分?

國人的鈣質攝取量向來不夠,多攝取鈣質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但是鈣質攝取太多也可能引發問題。如果吃了高鈣飲食後出現便秘,或是胃脹氣,表示鈣質攝取太多。

一次補充太多的鈣會影響體內的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攝食3000毫克以上鈣質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較常人高。血鈣太高也會引起皮癢、多尿、腎負擔加重、不規律心搏等問題。
 

迷思9:喝養生茶增強免疫力?

專家表示,很多人喜歡喝菊花茶、青草茶、甘草水、黃芪枸杞茶、金銀花茶等茶養生,但有些茶飲屬清熱解毒的藥性,應該是在感冒或是感染期中飲用,如平時喝太多,還會讓體質越來越虛寒。
 

迷思10:多纖維多健康?

纖維雖然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由於有很多都是粗纖維的青菜,人們懶得細嚼慢嚥,便囫圇吞棗地吃進肚,這對於消化性潰瘍患者來說,很容易傷害胃腸黏膜。

另外,許多抗癌的營養素如脂溶性維生素A、D、E、硒、鋅、鈣、錳、銅等,以及可以降低“壞膽固醇”的必需脂肪酸,很容易被食物中的纖維給帶走,所以多吃高纖食物,不一定有利健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是一句儒家典語。相者治世,醫者救人,治世救人,是儒者的人生追求。因此“儒醫”的雅號,就成了儒、醫相通的標誌了。

儒家養生思想包括養形與養神,積極的、進取的、求實的人生觀,歷來被儒家所推奉,也貫穿在儒家養生思想之中。“自強不息”可以說是對儒家養生思想中積極面的精闢概括。

養生以準備在現實社會中有所作為,這就是儒家養生思想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區別於道、佛養生學說的基本特徵。儒家認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才能提高身心的機能,生命只有從奮進中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唯有如此,才能去實現所倡導的生命價值。

儒家在論及養生時,多取“修身”之說 ,儒家“以心為本”。儒家養生是通過鍛煉、活動筋骨、培養道德以達到心靈的昇華,孔子提出了“知者樂,仁者壽”的養生主張。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個“仁”字。

孔子將仁學說成是一種善行、善舉,並以此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提出“知者樂,仁者壽”,意為只有成為一個仁者,才能長壽,《黃帝內經》接受了孔孟的上述養生觀點,認為那些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長壽者,多為“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即所謂“德全而不危”。

其後中國的養生家基本上依循這一思路,強調養生必須與道德修養相協調。

孔子認為:養生要從養德開始,要修身發揚人的善性,以清除心理上的障礙,取得心理的平衡,即“有大德者必得其壽”。孔子並指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貪求無厭)。”

這種“三戒”的養生之道,儒家承認性生活在人類生活中的合理性,並認為要恰到好處,不要縱欲過頭,從而伐性傷生;孔子還認為,一個人的心情要“申申如也”,對任何事物都抱樂觀的態度。

在《莊子·人間世》中孔子和他的學生顏回關於修身養性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修身養性造詣頗深。

顏回向孔子請教:“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意思就是“你首先要全身心放鬆,靜下心來摒除雜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識逐漸歸於一處,專注一心。同時要調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至慢,由淺入深,那時候你就不用耳去聽,該用心去體會了。進而加深修煉,雜念全無,這時已達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時候用心也聽不到了,該用氣去感應了。耳朵的功能只能聽到有聲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氣是空明的、虛無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它能容納一切。當修煉進入高深層次時,大腦思維也進入了一種極靜的狀態。漸入混沌之境,神氣合一,心中寂然。此時人與天合,真性畢露,似乎進入一種空明的世界,這時“道”自然與你相合。這就是虛,就是心齋。

顏回似乎恍然,於是依法修煉。

過了一段時日,顏回再來拜見孔子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呼!丘也請從而後也。”

這段對話意思就是“我進步了。”孔子說:“是怎樣的進步你說說看。”顏回說:“我消除了雜念靜了下來,忘掉了情感,不再容易激動,心境很平靜了。”孔子說:“很好,但還不夠。”又過了一段時日,顏回又來拜見孔子說:“我又進步了。”孔子問:“怎樣的進步你說來我聽。”顏回說:“我現在心如止水,完全忘記了一切繁文縟節和俗事雜務,不再受外界的嘈雜之聲干擾了,已到了清靜無為、心息相依的地步。”孔子說:“很好,但還不夠,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又過了一段時日,顏回又再次拜見孔子說:“我又進步了。”孔子說:“怎樣的進步,你仔細說說看。”顏回說:“我坐忘了。”孔子驚奇地坐起來問道:“什麼叫坐忘?”顏回說:“我已達到了神氣渾然,天人合一的地步,既沒有肢體存在的感覺,又感覺不到聽覺和視覺的作用。卻又是那麼明亮,那麼離奇而又真實,好像另一個我離開了身體,自由自在地遨遊在虛空之中,沒有阻礙,空即是我,我即是空,這就是坐忘。”孔子說:“你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所以沒有自己的感覺。你沒有拘泥於前人的經驗,順應了天地萬物變化的自然發展規律,所以成了一代賢人,連我都願意隨在你後邊認真學習。”

(《莊子·大宗師》)對話中可以看出此既為靜坐修煉之法,儒家不但注重修心,更重實體修煉。孔子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精射箭及駕馭;孔子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禦、書、數六種基本才能。射即射箭技術,禦即駕馭馬車的技術。

孟子提出了“養心莫善於寡欲”說和“天人之學”的養生主張,構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孟子在繼承先師孔子養生思想的同時,沿著“盡心、知性、知天”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路線,形成了“天人合一”的養生思想。

《孟子•盡心上》總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其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俊之,所以立命也”,教育人們存心養性,懂得人的本性,就懂得了人的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養人的本性,這就是我用來對待天命的方法。因此不管命短命長,我都將矢志不移,修養身心以等待天命的降臨,這就是安身立命,充份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事天立命。
 
《孟子•公孫丑上》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從而頗富創見地提出,一個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認為“浩然之氣”是由平時正義行為的積累而產生的,並不是靠一時突擊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孟子的這種思想對後世儒者的影響巨大。

荀子則在其養生思想中提出“動靜合節”的觀點。“養者而動時,則天不能使之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論》),指出人身體好壞與壽命長短,決定於後天各種保養條件是否完備,以及是否因時而運動,而不取決於先天的命運,強調運動對人體健康的意義,與流傳至今的“動以養生”的健身養生觀念一致。

同時,荀子繼承了孔子關於“六藝”的思想,指出應獎勵善於射箭的人才和善禦者。此外,荀子還總結出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的辯證法則。

漢董仲舒,他以陰陽五行(天)與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的“天人感應”學說作為養生理論,“循天之道”和“身之養重於義”,“寒暖無失適,饑飽無失平。”人在天地宇宙之間,受四季寒暖的影響,衣著適度調節,飲食不過饑、不過飽,都是有益身體健康的。

東漢王符認為,“生死壽夭之命”,源於人體所稟氣的厚薄、強弱。他說:“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壽命延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壽命短。”又說:“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身。”他的說法中關於氣與人體健康的觀點,為構築儒家養生觀提供了新的思路。

“竹林七賢”嵇康提出“形神並養”的養生論,主張養生“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

宋黃庭堅《山谷別集·石信道諸子字訓序》說:“夫存心養性以與天地參也,則能禦六氣以遊無窮,此人而有乎翼者也。”就把孟子的存心養性和莊子“禦六氣之變以遊無窮者”的思想融會到了一起。

儒家認為,有修養的君子平時心胸開闊,所以體貌安泰舒展,悠哉遊哉。後來,儒生們悟出了“學道、養生本是一串事”的警策見解。

宋周敦頤提出“中正仁義而主靜”的養生主張;程頤提出“氣便是命”性命雙修的功夫,“養氣即是養心”。
     
儒家除注重修心,實體修煉以外亦注重飲食、男女等方面與修身養生的關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儒家亞聖孟子的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食色性也”的補充。“性”,指的是先天之本能,是單純的生理現象;“大欲”,則是後天心理上的強烈需求。

儒家對於“飲食”和“性”十分重視。《論語·鄉黨第十》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而,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接著又說:“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這大概是我國古代有關飲食衛生最早的文獻記載了。

孔子認為,非但人們飲食的選料要講究新鮮,並且在烹調上也要來一番斟酌取捨,這是因為飲食選料如果粗惡甚至變質,吃了不僅口感不佳,弄得不好還會引起腸胃疾患,危及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定時和好吃的東西不吃過量,市上買來的酒和肉脯不一定清潔衛生,所以不食,這也是孔子平時十分注意的。

“食不語,寢不言”,也是《論語·鄉黨第十》所載的一則孔子語錄。原因是吃飯時講話,一則不能細嚼慢嚥,影響消化,二則有時邊吃邊說,還會使食物不慎掉進氣管。

然而,在飲食養生上,孔子的脫凡之處還在於能精則精,不能精則安貧樂道,取心境之樂為上。他在《論語·述而篇》中說:“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此外,孔子還曾有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說法。“無求飽”是說不吃得太飽,太飽了腸胃負擔過重;“無求安”是怕太安逸了,四肢就會因過於安逸而處於懈怠狀態。

男女兩性問題,一般認為,我們祖先對此是諱莫如深的,其實不然。比如“食色性也”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把這看成是由先天帶來的本能,並成為後天需求的大欲。
        
《蘇沈良方》是記載宋代學者蘇軾和沈括有關醫藥論述的一部著作。書中《問養生》一篇指出,當時:吳子的養生心得在於“安”、“和”二字。所謂“安”,就是淨心,以減少外界對我的誘惑;所謂“和”,就是以順和來適應外事外物的變化。

南宋理學家朱熹的養生經驗就是:“毋求飽,毋貪味,食必以時,毋恥惡食。”飲食要樸素、簡單、定時,不吃得過飽。

據說一次朱熹去女兒家裏做客,因為去得突然,而女婿又不在家中,於是女兒只得端出簡樸得不能再簡樸的蔥湯麥飯來招待父親。不料朱熹吃後,不但不責備女兒的怠慢,反而興沖沖地作詩一首道: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

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可見他不僅懂得飲食養生,同時又是位懂得心理養生的人。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在我國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義。由此可見,“養生”的目的就是儘量延長生命時限,盡力提升生活品質,不斷拓展生存空間。

近幾年來,中醫在國外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日熱噴香。究其根源,那是醫學事業與時俱進、快速發展、返樸歸真的必然選擇,這更是中醫和中醫學內容博大、內涵精深、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魅力無限的具體體現。

莊子講:“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

我國中醫學傳統的觀點認為:“怒傷肝、思傷脾、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它告訴我們,人的心理活動與人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繫,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人的某種功能或組織,引發各種疾病。

我們知道“肝、脾、心、肺、腎”都是人體的主要器官,是物質的東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情緒表現和條件反射,屬於精神的範疇。兩者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統一。

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人體物質和人格精神的辯證關係,不僅是科學的“養生”之道,更是寬鬆環境、幸福快樂、益壽延年的關鍵。
    
養生重在養心。養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人心善則施善行,能貫天地正氣;人心惡則施惡行,必露污濁風塵。

從古至今,人們一貫皆崇尚“懲惡揚善”的道德和法律精神,以弘揚“真善美”貶斥“假醜惡”。同時,他們兩者之間的較量和鬥爭千年不歇、萬代難竭,且無休無止地推動著社會的文明進步。“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七情”重在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切不能越頭過火,否則將物極必反。

“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仁者之端也,故曰仁者壽”。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內在要素。

《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身養心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和品德修養。
  
孔子說:“德潤身,仁出壽”、“大德必得其壽”的養生觀古今一直令人效法。“養生重養德,德高壽自長”的理論已被醫學實踐所證實。

所謂德高者:一是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二是具有個性善良,人格高尚,為人正直,胸懷坦蕩,情緒樂觀,意志堅實,感情豐富;三是具有良好的處事能力,能正確客觀地分析自己,解剖和認識自我,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古人曾有言:“善醫者,必先醫其心,然後醫其身”。如何養生養心呢?很多醫學實踐證明,善養生會養心和道德品質修養緊密相關,其內涵十分豐富。如:愛情美滿、唱歌吟誦、寬宏大度、淡泊名利等等,都能使人健康長壽。
    
綜上所述,養生與養心就是要科學調節人的“喜、怒、哀、樂、悲、恐、驚”七情,因材培養“童心、愛心、孝心、誠心、忠心、寬心、虛心、隨心”八心。(簡稱“七情八心養生術”),誠祝各位朋友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長壽的美好人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逃避可怕的產痛,許多準媽媽選擇了剖腹產。的確,剖腹產可以減輕分娩時的疼痛。但是,專家提醒我們,剖腹產的後遺症比產痛更可怕。剖腹產雖然能緩解一時之痛,但它帶來的某些後遺症是會為害終生的。
 
 

後遺症一:影響母子感情

美國研究人員對產婦作腦掃描後發現,自然分娩的母親對孩子的哭泣更為敏感,而剖腹產則可能致使產婦母性行為減少。研究結果顯示,自然分娩刺激產婦子宮頸和產生荷爾蒙,增強她們對嬰兒的情感,對日後成為好母親至關重要。腦部研究顯示,自然分娩時腦部劇烈活動能調節產婦的情緒和日常行為,幫助她們日後成功照顧小孩。而剖腹產採取在產婦腹壁開刀方式,直接把寶寶從子宮取出,改變了母體分娩過程中的“神經和激素體驗”,可能使母親與孩子的親密程度降低。

專家貼心話:血濃於水,如果連這份最寶貴的親情都被剖腹產沖淡了,準媽媽還會選擇剖腹產嗎?
 
 

後遺症二:剖宮產切口妊娠

剖宮產切口妊娠患者,在臨床上,此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這個手術的危險不亞於宮外孕。剖宮產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宮產後,在一兩年之內再次懷孕,孕囊容易附著在切口的斑痕裏,流產時,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產,想再生,也不行,會危及胎兒生命。

專家貼心話:一般順產的產婦,分娩後,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剖宮產婦,有的人害怕刀口疼,產後一週之內一動不動,這非常危險,容易患肺動脈檢塞。最近臨床這樣的病例逐漸增多。專家說,本來產婦分娩前後血液粘稠度就增加,血流緩慢,如果產後再一動不動,再加之吃油膩食物,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檢形成,脫落以後容易肺動脈栓塞。
 
 

後遺症三:嚴重傷害子宮

在對子宮造成傷害的不同因素中,剖腹產高居榜首。不少孕婦都因為害怕疼痛或誤認為剖腹產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媽媽的身材也不會受損。殊不知生孩子還是自然分娩好,剖腹產僅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措施而已,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剖腹產手術時,女性要承擔麻醉、出血、術後感染等風險,身體恢復也比自然分娩的女性慢。而且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將來避孕和再孕都比自然分娩的產婦要麻煩得多。

專家貼心話:關愛子宮的方法。經常吃豆製品、喝綠茶,可以補充植物性雌激素,還能將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率降低到46%。遊泳是鍛煉子宮的最好辦法: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有效避免地心引力對子宮的不利影響。建議每週游泳二小時。增加子宮機能,預防子宮內出血及子宮下垂的運動:雙膝分開跪在床上,腰部挺直,胸面部儘量接近床面,保持五分鐘。然後躺在床上,做收腹提臀運動,感覺子宮隨著你的身體一起收縮。
 
 

後遺症四:難看的疤痕

有些孕婦會發現,自己第二胎剖腹產的疤痕比第一胎醜多了,這是因為懷第二胎的婦女往往掉以輕心,而過度進補,或是因為多次懷孕之後腹部肌肉被撐得鬆弛無法回復,這些都會造成小腹突出,而增加傷口的張力,疤痕因而特別明顯。許多不明就裏的媽媽會因此而責怪第二位醫師傷口沒縫好,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其他如蟹足腫體質、生產後傷口發生感染,或是婦女對皮下的縫線產生排斥,疤痕都會比較醜。

專家貼心話:剖腹生產後如何預防難看的疤痕。長期以來醫學研究證實,壓力是防止疤痕增生最好的方式,只要在增生期壓迫疤痕使其不要凸起肥厚,就可以加速疤痕成熟。不過這種壓力必須是均勻而持續的,而且越早使用越好。對於手術縫合的傷口,使用美容膠帶壓迫是很簡單而方便的選擇。很多產婦為了求好心切,常常聽從親朋好友建議或誤信誇大不實的廣告,塗抹所謂去疤膏之類的藥物,事實上,這些東西並沒有真正療效。如果在傷口縫合期沒有施行有效而持久的壓力,等到疤痕生成,就已經來不及了,因此不想留下難看的產後疤痕,預防勝於治療是最重要的原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內脂肪蓄積過多,體重超過標準體重(公式~身高---cm-105=?+-10%=Kg為標準體重)的20%時,成為肥胖。其中大部份患者想到了減肥、減肥方法、減肥品……
                         
不管什麼減肥產品,包括減肥藥品、減肥食品或者減肥器材。最好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廣告宣傳,至少不能全信;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使用者的效果!分析其機理是否對人體有害?權衡利弊後方可選擇應用。
       
肥胖的原因可分:

1、遺傳因素嚴重肥胖者,大多有家族史,如父母肥胖,其子女近一半也肥胖,甚至達到70—80%。

2、進食過多、營養過剩。

3、下丘腦疾病,如炎症、創傷、腫瘤導致食欲中樞紊亂,貪食無厭。

4、內分泌疾病,垂體前葉功能低下、性腺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皮質醇增多、糖尿病等。

5、藥物影響,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睾丸素等。

一般的減肥藥,不是讓你不停地跑廁所,就是改變你的心率從而加快你的代謝。首先跑廁所的減得全是水分,不是脂肪,所以一旦停用,會很胖。改變代謝的產品就是會改變心率,是你的心率加快,有失眠的副作用,對心臟不好。

而且人脂肪的代謝,是要靠肝來轉化的,強迫肝臟來消耗脂肪的話,很容易得脂肪肝。所以脂肪肝不僅僅是胖人的專利,很多瘦人也會有,就是這個原因。

總的來說,所有的減肥藥物,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的。希望你珍惜身體!

減肥不等於減重!減重很容易,讓你脫水,讓你腹瀉等,不吃飯你都能減重。

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減肥,所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體重減少只是一種假象而已,你以為是瘦了,減掉的是你人體必不可少的水份和肌肉組織。違背人體自然代謝規律所以會引發反彈。

減肥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它們在代謝過程中不但會增加人體肝,腎的解毒排泄負擔,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無力、腹瀉、低血壓、視物模糊、聽力改變、臟器損害等等。

長期使用者可能出現抵抗力下降、發熱、感染的反複出現。

較好較安全的減肥方法,是根據上述病因對號入座,有針對性的、安全的、適合個體的、副作用較少的方法,科學的去減肥,而杜絕盲目減肥。

“營養膳食、加強鍛煉”也許是最有效、最經濟、最安全、副作用最小的、同時也是最基礎的減肥方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養生學秘字譜~河南毫州老君碑碑文

育爐燒煉延年藥,

真道行修益壽丹,

呼去吸來息由我,

性空心滅本無看,

寂照可歡忘幻我,

為見生前體自然,

鉛汞交接神丹就,

乾坤明原系群仙。
 
 

【毫州老君碑文白話解】
 

~育爐燒煉延年藥~

此句是八句養生訣中的首句,全句之意是:人人都想延年益壽,實際上[延年之藥]這個對人來說最寶貴的東西,根本無須外求,自己本身就有原料,這種原料就是[自家水],人體自身產生的津液,人們自身就有最好的煉丹藥之爐,可以燒煉出延年之藥。

這一句重點在[燒煉]二字,它實際上說的是道家的煉功方法,這種方法主要講的是水升火降,陰陽易位、腹實胸寬,道教所說的即上實下虛,火在上面水在下,練道家功法後,則成腹實胸虛,水升火降,陰陽易位,把正常人的陰在下陽在上,煉成陽在下而陰在上。

按後天文王八卦方位來說:水屬坎,按方位為正北方,按陰陽說屬陰,火屬離,在方位為正南,按陰陽學屬陽,水升火降就會形成陰陽易位,坎上離下,水火相濟,離火燒煮坎水,因此就有道書中[燒煉]的說法,更有[丹爐]、[丹鼎]、等名稱。

這是以外物擬人體,都是寓意,是天機不可泄漏的養生術,並不是真有煉丹之爐,而是以物擬人,按照道家的這種煉功方法,長期修煉,就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真道行修益壽丹~

本句的[益壽丹]與上句的[延年藥]相對應,全句的意思是按照正確的練功方法下苦功夫久修久煉,就能練出益壽之丹。

[真道]就是練功修道的正確方法或固有的內在規律;[行修]就是下苦功夫修煉的意思,[行]由[人、法、心]三字組成,意指教人們心上常存著法,這個法就是師傳的道法,據說道教有三千六百法門,只要修煉一種,至心誠意修煉均能成正果,所以[修]字為[至、成]二字的組合。

[益壽丹]的益字由[天、井、水]三字組成,意為天井之水[腹實胸虛],口中上腭津液如同天井之水,淵源不斷,人們如能將這種津液常嚥之,尤如天降甘露,滋潤百骸,就可以煉出延年益壽的真丹。

[壽]為[人、在、內]三字組成,長壽之法在人內,在人的自身,不在外部,法身殘志不殘不生不滅,即可長壽。

[丹]為[九真]組成,比喻練功長久,道教《丹經》說的三千功滿,就是三千天將近九年,當然這裏的九,不能單純理解為九年或九次,確切的說,九是久的諧音,隱喻長久不斷的修煉才能結丹,比如煉金,次數越多,純度越高。
 

~呼去吸來息由我~

這一句講的是道教練功的呼吸方法,而呼吸的方法正確與否,呼吸層次的深淺程度,是養生長壽的關鍵環節,也是道教修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按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解釋,人體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的龐大系統,人體有三大呼吸功能,也可以說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自然呼吸法]。就是平常人的呼吸方法,即:肺呼吸法,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肺泡中不停進行交換,途經氣管和支氣管,在口鼻中出入往來,這種方法叫[外呼吸法]。

第二種是[腹式呼吸法]。這種方法腹式呼吸是道教氣功中呼吸調整的基本方法。腹式呼吸又分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的兩種類型。腹式順呼吸在吸氣時,下腹部自然隆起,呼氣時,下腹部暫時縮回原位,稍呈下凹;腹式逆呼吸則相反,吸氣的腹部凹進,呼氣時腹部隆起,呼吸連綿不斷,在呼吸時,思想集中在小腹部,呼吸隨著小腹一起一伏,這種呼吸方法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方面通過橫隔肌升降來擴大或縮小肺部的體積容量,可以吸取更多地新鮮空氣,推動體內的氣化過程,另一方面,橫隔肌較大幅度的升降運動,對胸腔、腹腔的臟器,如肺、心脾、肝、腎及胃、小腸、大腸等都可達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同時,隨著橫隔肌的一升一降,也使胸腹腔的壓力一張一弛,極有利於牽動胸腹腔內動脈和靜脈的血液輸送和回流,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清升濁降,氣歸丹田。

第三種是[胎息法]也叫體呼吸法。這是更高層次的呼吸方法,它基本上不用口鼻呼吸,而是入靜之後的丹田呼吸,百會呼吸,命門呼吸,足跟呼吸,汗毛孔呼吸等,也就是全身的體呼吸,在氣功中的通小周天,大周天實際諒是呼吸層次的提高。

所以,本句[呼去]的[呼]是虛字頭,下面一個命字,乃是把呼了的真氣降至丹田命宮,去字是[化天]二字的組合,就是用陰火去化地中天,成為陰中真陽。

[吸來]的吸字則是虛字頭下面一個[令]字,意為虛靈吸回真氣到丹田,信乎元帥發號施令,令一陽返本,[來]為[天本]二字組合,天為陽,天上的陽氣來復本位,天落本即是回的意思。

[息由我]的息,是用真息,而不是口鼻呼吸,所以[息]由[口無]二字組成,就是不用口來呼吸,[由]為[大享]指久而運用此種呼吸方法,周身大通,不通不由我。[我]為[屍、元]二字組成煉到一定程度,拋棄真身,練就清虛法身,才是真我。
 

~性空心滅本無看~

煉功就是修身養性,煉成真身為性,因此,[性]字就是[真身]二字的組合,煉就到無為之時,不修也是修,不養也是養,煉到無形無象的地步,就是[性空],[空]字是天下有兩畫,一豎一彎,意味著陰陽二氣,性命會合,乾坤貫滿,似乎頂天立地。

[心滅]的[心]字,是[君、玄、火],三個字組合而成,君指人心,人心為正們,好比一國之君,[心]字四畫屬火性,[玄]應乎北極玄武大帝,在方位屬火,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水在火之上,就是以水制火,鎮壓邪火莫起,把備心之火用水屯住,煉至水長虹火降,陰陽易位,坎離顛倒,這種備心之炎自然滅矣,形成先天滅後天,無象滅有象,這就是心滅,所以[滅]字由[水、屯、火]三個字組合而成。

就是要把那種好高好勝,好勇好猛,好佔便宜,好出人頭地的火性真正煉下去,能夠隨時隨地立於低凹之處,就達到[心滅]的要求。

[本無看]的[本]由[口神]組成,意為收神制心,心不外馳,做到任何時候,心不動,意不搖,念不邪,[無]是由[足、了]二字組成,也就是知足常樂,無可貪之事。

如能煉到無欲無為的地步,然後再看人間的紅塵世事,就不會貪戀人間的名利酒色和權位,修到此地,就可以算是知天之人了。所以,[看]由[入塵]二字組合而成。
 

~寂照可歡忘幻我~

全句的意思是,人們按道教的功法,修到返本之初,就會形成息息可放光華,就會去掉十惡八邪,忘掉世情幻景,成為真正的[我]。

[寂]字為[守、一、心]三字的組合,[照]為[息光]二字組成,[寂照]就是人修到返本之初,內丹結就,再加外功培,練到打通周天,掌握胎息之法,就會形成黑夜光照、暗室明亮,丹田發光,息息可放光華。

[可]是[人、同、佛]三個字的合體字,[歡]是[四、肖光、光]的組合,[可歡]的意思是人修煉到身體內部大丹結就,與費同體的時候,繼續甘練,必然四肖皆放光華,喜悅常放。

正常人的[七情音欲,細滑欲,人想欲],[十惡][口有四惡、綺、語、忘、言],[心有三色、耳聽聲、鼻聞香、舌貪味,心生妄想,意追邪情,腳行邪地,手亂舉動],要得真道法,求得真我,就要取掉十惡、八邪。

所以[忘幻我]的[我]字為[ ]是[十、八、非]三字的組合體,把這些世情幻景全部忘得無影無蹤,才能成為真正的我。
 

~為見生前體自然~

本句的意思是:人們修道煉功,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恢復生前的那種本來面目。

[為]是[虛、覺]二字的組合體,[見]是[觀、心]二字的組合體,[為見]二字的意思,要想做到既虛又靈,就得虔心苦學苦煉,才能有識見,才能覺悟出其中的道理,[見]者[觀心]就是觀看自己所在之處,收住身心不放,自能明道心。

人的[生前]是個什麼樣子?人未生之前,在母胎之內,為先天乾坤本體,氣息閉,口鼻不通卻不死,隨母呼吸,實際上用的丹田呼吸,所以,[生]者,由[生、亡、女]三字組合而成,意為亡體投母又生;而[前]是[水、民、心]三字組合,指人生前水火既濟,水在上、火在下,坎上離下,後天的修道煉功就是要返回先天之象。

而[民]為四民,即:眼、耳、鼻、口,先天胎息為君,後天眼、耳、鼻、口呼吸為民。[體]自然的[體]是兩月就是且之又陰,寂為靜,靜也屬陰,審意陰極陽生,[自]為[法空]意為守住玄窮,動靜有應,即可保體還真,[然]為口眼相閉,鶴橋高架[舌]抵上腭定光守玄,一意歸中,這三個字講的都是煉功的方法和途徑。
 

~鉛汞交接神丹就~

此句講提陰陽會合之理,陰陽交媾生化不已,然而陰陽必須有時,方能結丹,四陰四陽,形成八卦之數,五行俱全。

開句的鉛汞指的就是陰陽,鉛為水口之金,由[地、元]二字組成,應為陰,汞字由[心、母、子]三字組成,子時陽生,木又剋金,陰陽四天必[接],此為人間俗自然生化之理,也是陰陽交媾的法則,陰陽交媾即可結成[神丹]。

[四日]為神,[四月]為丹,[四日]為四舊,[四月]為四陰,總體構成四陰四陽,四陰四陽又構八卦之象,五行之體,因此,[就]字為[金、木、火、水、土]的五個字組合而成。
 

~乾坤明原系群仙~

此句的意思是,凡修道之人,須從無極入手,離坎作用,水升火降,生剋冶化,陰陽消長,然後又將修成的乾坤之象煉就成混沌一團,無陰無陽一派清虛,練到這個地步,就明白了三在,快樂無邊,小德川流,匯成大德之海,不論是道家的三千六百法門,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萬法歸一,都不外乎為陰陽動靜。

乾坤二字,[乾]為天上之天,乃是修真人所居之地;[坤]者,門閃有個亞字,即為虛室雅靜之意;三三三為明,即明白九窮,九為老陽之數,九為最大;[三原]為原,意即三教之根源,[儒、佛、道];系群仙的[系]字為[三男一女]乃是無極之母,原為老陰,凡真正成佛、成仙、成聖之人,總不離無極天尊,祖窮之穴為無極之要,太極之母,如能系之,無不相隨。

[系]字上有三男,意味著精、氣、神三陽,[群]者四個牛字組成,四大性牛是指眼、耳、鼻、口,後跟八萬四千小性牛,應指人身所有的汗毛細孔均通,也就是學會胎息之法,即算達到三無的境地,[三無]為仙,自是成仙成佛之人,可謂大道成仙。
 

歸納上述八句,養生長壽之法可概括為:

第一,養生長壽在己不在人,在內不在外,全靠自身虔心修煉。

第二,養生貴在入靜,入靜為氣功的秘中之秘。

第三,強調[胎息法],即下決心改變正常人呼吸方法。

第四,養生長壽應排除各種私欲妄念不受七情六欲之擾。

第五,無極、太極,陰陽學說是立論之本。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味覺改變很可能是中老年人身體某個部位出了問題,出現徵兆可以按以下提示,自己判斷:
 

~口苦~

早晨起來如口苦尿黃,可能是肝熱,可吃些蒿子杆或苦瓜。若同時伴有右脅肋飽脹,吃油食或飽食後加重,可能是膽石症。
 

~口甜~

如覺得口中發甜,可能是脾熱,應吃一些青菜清火,如果口甜還伴有口渴、多尿、多食,就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糖尿病。
 

~口鹹~

由腎液上泛引起,如果伴有小便多、夜尿多、腰酸乏力、怕冷、手足發涼、舌苔白、脈沈無力,就應考慮腎氣虛,可以吃些金匱腎氣丸,如不見效應到醫院查查腎。
 

~口酸~

是肝氣上溢的徵兆,如有乏力、脈弱、情緒低落、不想吃東西,可能是肝鬱脾虛,可吃些健脾養肝的藥,如香砂和胃丸,更年期婦女可吃加味逍遙丸。
 

~口淡~

多是脾虛,可吃一些山藥、白扁豆煮粥或做菜吃,如伴有乏力脈弱,可吃些人參健脾丸。
 

~口腥~

多為肺熱先兆,如伴痰黃、痰多、口乾,可吃一點魚腥草、百合、枇杷、梨、杏仁之類以清肺養陰。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綠、紅、黃、白、黑)與眾多的事物屬性聯繫起來。說明人與大自然的關聯。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的植物五顏六色,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各入不同的臟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顏色的食物,它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盡相同的。不同顏色的食物,屬性也是不相同的,歸經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體對某類元素的需求。換句話說:喜歡常常就是需要。

比如:你的胃裏有火,你吃辣椒和生薑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辣,難受。反之,你就會覺得很好吃,吃了舒服。因為辣椒和生薑都是溫性食物,起除濕與發散風寒的作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觀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適時補充身體的需求。要學會辨別寒與熱,分清陰陽。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聽到有的人說:他(她)有脂肪肝、高血脂,就是喜歡吃肥肉。這種喜歡太過,喜歡得出了毛病的情況,你就要控制某些喜歡的食物了。再喜歡的食物,也只能適當地吃,適可而止。
 

~五色對五臟的滋養~

《黃帝內經》中說: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
 
以大家常吃的綠豆、紅豆、黃豆、白豆、黑豆為例:

~五豆的功用~

綠豆的功效: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入肝經。

紅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黃疸等症。有促進心臟活動的功效,入心經。

黃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風熱、益氣補脾,入脾經。

白豆(飯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脾、和五臟、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頻數,含有較多的鈣質,入肺經。

黑豆的功效:性平,調中益氣,活血解毒,治消脹,下氣利水,止汗藥物,入腎經。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筍、白菜、薺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蔔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水果等。
 

~紅色補心~

常見紅色食物:紅豆、紅薯、胡蘿蔔(最保護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黃豆、牛蒡、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極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韭黃、南瓜(產生胰島素,治療消渴症),蘋果、粟、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蘿蔔、銀耳、藕、百合、茭白、蓮藕、米麵、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歲月不饒人,轉眼已到中年,到,此時身體處於生理動盪時期,也是多事之秋。如何才能讓我們安全的度過這一時期呢?試一試養生戒「六心」吧!也許會給你帶來不小的收穫噢!
 
~憂心~
 
中年人總有很多的事要想、要管、要做,公事私事交叉繁雜,肩上責任不輕。在現實生活中憂心忡忡的中年人居多。這對中年人來說,需要的是擺脫憂心的困惑,凡事要想得開,要有順其自然的心態,這對身心健康有好處。
 
~傷心~
 
中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人到中年,身體疾病會增多,事業成績可能因精力不足而後退,還可能遇到種種不測之事。人生就是這麼複雜,總會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在遇到不幸之事時,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智。
 
~死心~
 
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習慣,要改變他們是不容易的,但中年人切忌死心眼,特別是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中年人不能倚仗自己經驗豐富,認死理,而拒絕新技術、新知識。
 
~勞心~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許多中年人都有不堪重任之感,對費心勞神的再學習,如:上電腦班、外語班等,深感吃不消了,於是乾脆放棄。生活一旦失去了奮鬥的目標,人的精神面貌會一落千丈,工作和生活就會走下坡路。中年人只有挑戰自我,才能跟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
 
~貪心~
 
中年人大多是家庭的支柱,上要贍養老人,下要培養子女成才,這一切都離不開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中年人過度的看重金錢,甚至表現出對金錢強烈的占有慾,那麼不但會危害身心健康,而且容易鋌而走險把自己送上絕路。那麼,中年人最忌有貪心。
 
~嫉妒心~
 
同樣是中年人,有的成功富裕,有的平凡、貧窮;如果你是一位成功人士,不必洋洋自得。如果你還僅僅停留在溫飽之中,不要心生不滿,更不要有一股莫名的嫉妒之火在心中燃燒,嫉妒心只會使自己內心失去平衡,導致心理性疾病的出現。如果嫉妒心到了無法克制的地步則會害人害己害家庭。
文章已於 2014-09-20 重新編輯
轉載自中國食療網◇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的習性雖然柔如水,但力大無窮,可以改變人的內在機制。

善待他人不僅可以延壽、氣血暢通,還可以令面容秀美。

上善若水,養生之本。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許多人對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宇宙之中,星球皆為圓形,它們的運行軌跡也是圓的(包括橢圓),起點即終點,終點又是起點。宇宙的運行規律如此,必然決定了人間事物運行的軌跡是圓的。

善與惡的意念是一種力,可稱為念力。念力產生之後,必然回歸到發出這一念力的人。

一次,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告訴我,文化大革命中她的腰被一造反派踢傷,留下的腰痛病至今。我說:“可以斷定,那個造反派最終應該腦子生病。”歌唱家講:“他死於腦萎縮。”她又問:“你如何知道此結果?”我回答:“終點必是起點,腎主智通腦,主髓,此人踢壞了你的腎,傷腦也是必然的。”

老子講:“上善若水,居辱得寵。”大海居於最低處,才能使千萬條江河投奔它而去。善的習性雖然柔如水,但力大無窮,可以改變人的內在機制。

科學家做過實驗,給幾十個人放映一部能引起同情心的影片,然後進行檢查,結果是:所有人的免疫功能急劇上升。人免疫力的增強,決定了身體抗病能力,可見善良心態對人養生的重要性。

善良心態似柔和的水,養育著人的臟腑,使之平衡暢通。

中國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諦,所以無論身為君主還是百姓,言行不敢離善。《宋世家》記載:宋景公夢見心被“熒惑”(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包了起來,他叫來星相學專家子韋詢問。

子韋說:“此兆預示可能有大禍降在你頭上。不過,可以將大禍轉移到宰相身上。”

宋景公說:“宰相是我的左右臂,怎麼能為了我,而讓他受禍呢?”

子韋說:“可以轉移到百姓身上。”

宋景公說:“君王應該愛民。”

子韋說:“可以轉移到年成上。”

宋景公說:“年成不好,民眾挨餓,吾為誰君?既然我天數已盡,就讓它結束吧。”

子韋說:“天雖然高,但對下面的事一清二楚。你講了三句話,道出了你善的本性和崇高的君德,天必賞你三次,延長二十一年的壽數。觀看今夜災星移動便可證實。”

夜裏,那顆星果然移動了三次。

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這個寓言,大人物的善念一動非同尋常,每一動七年,三動二十一年。看來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是宇宙整體運動的組成部分。

《列子》記載:宋國有仗義行善者,三代都不鬆懈。突然,他家黑牛生白犢。有人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吉兆。”之後,這家主人眼瞎了。一年過去,黑牛再次生白犢,主人的兒子眼也瞎了。官府給養這個家庭。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宋國的男子當兵參戰,死去過半,這家父子因眼瞎不能充軍而免於一死。待楚宋兩國戰爭結束,這家父子倆的眼睛突然復明。

古往今來,善與養生密不可分。只有懷有善良的心地,才會保持鬆靜的心理,身心鬆靜才會接受宇宙間良好的資訊,才能與天地整體運動和諧,得到照應。這就是上面所講事例的道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秋過後,一早一晚的陣陣秋風給人全身輕鬆的感覺。傳統醫學認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傷肺,所以秋天來了,養肺要跟上,這樣冬天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笑一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以下是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裏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種,每種次數可量力而行。
 

按摩操~~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 (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種。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常咳嗽~~淨肺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輕者可引起支氣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去登山~~健肺

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作用。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多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不妨常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閉目養神是先民養神修性的一種簡便易行而又收效明顯的方法。中醫學認為,“神”是人體生命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總稱,對心身健康關係重大。

《內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見“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亦關係到人的昌亡,養生者當慎養之。

目為人之靈竅,心靈的窗戶,傳神的靈機,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閉目可以養生,閉目養神對於中老年人以及終日勞心用腦或長期專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閉目養神時,要排除雜念,精力集中,無思無慮,達到入靜的境地,才稱得上專意保養。有暇之時,閉目養神,持之以恆,定會獲益。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閉目養生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閉目靜心
在日常諸事紛擾、頭痛腦漲之時,找一清靜之地,正襟危坐,雙目閉合,眼瞼下沉,調勻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則頭腦清醒心平氣和,心靜如水,煩惱漸漸消失,進入靜謐祥和狀態,機體陰陽氣血通達順暢,心理平衡,情緒愉悅,頭腦清晰,渾身輕鬆。
 

2、閉目降氣
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於暴躁難捺之時,要理智地控制感情,離開是非之地,閉目思量。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端輕輕壓在眼瞼上,微微揉摩,至眼珠發熱發脹,便覺胸膛悶塞頓開,肝火胃氣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緩。
 

3、閉目行悅
在憂鬱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之時,退避靜舍,閉目獨坐,眼珠上視,神聚頭頂,微微仰面昂首,放鬆思想,儘量默憶、想像能愉悅身心的以往得意歡愉之事,即會覺得心神平衡,悲傷煩亂之情就會逐漸消失。
 

4、閉目意馳
當事不如意,若有所失、心中煩悶時,閉目抬頭,臆想浩渺廣闊的天空,你就會精神振作如釋重負。或靜立於高處,閉目俯視人間萬景,定會使人心曠意馳。人身猶如滄海一粟,何堪憂慮,奈何患得患失庸人自擾。至此境界就會精神振作,如釋重負。
 

5、閉目臥思
人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為睜眼思維形式,第二為夢境思維形式,第三即是閉目思維形式。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即臥而不寐,閉目意想聯翩。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大腦排除了外界的物像干擾,又處於充血充氧狀態。如此,可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6、閉目消食
吃完飯後靜坐休息10分鐘~30分鐘的時間,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人們肝臟的保養,尤其是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當人們在吃完飯後,尤其是午飯,因為午飯吃得一般都比較多,身體內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而且,有數據能夠說明,當身體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30%,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又會有一部份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到50%以上。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之中,它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患有肝病的朋友,建議飯後閉目養神10分鐘~30分鐘。
 

7、閉目養氣
“人活一口氣”,這“氣”就是心氣,是精神狀態,是活到100歲的動力。老年人常感到氣不夠用,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人,閉目靜養以培補元氣,是十分必要的。
 

8、閉目賞樂
你可以常常閉目聽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和戲曲,或引吭高歌,或彈奏樂器。優美的旋律可增進大腦活動,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對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9、閉目解乏
勞逸結合對老年人來說特別重要,當體力勞動累了,或讀書看報寫字作文疲乏了的時候,不妨閉目靜養片刻,這對迅速恢復精力和養生保健都大有益處。
 
 
10、閉目釋煩
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說閉上眼睛不但可以養目,而且可以靜心。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福氣永存。遇到繁雜吵鬧的場合、自己不願看的場面,又不便避開之時,不妨閉目靜養,既能洗目清心,鬧中取靜,消除煩憂,又能偷空養生,何樂而不為?
 

11、閉目養陽
古人有曝背之樂,老年人適當的閉目靜心曬曬太陽,實為養生一妙法。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克勞瑟發現,如果不是嚴重高血壓症,經常曬太陽就能夠降低血壓。當人的皮膚受到陽光照射時,便會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參與人體的血液循環。科學家對兩組患者進行觀察,一組服維生素D,一組接受光療法。一段時間後,服維生素D片的患者血壓沒有出現變化,而接受光照的患者血壓有明顯的降低。
 

12、閉目動形
老年朋友們不妨試試,找一處清靜之地,雙目微閉,全身放鬆,以儘可能慢的動作打一套太極拳,充份體會緩慢柔韌、圓活連貫的要領,定會有意想不到收獲。
 

13、閉目強記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日漸衰退,常常會遇到要記起某個人、回憶某件事,一時半會兒就是想不起來,抓耳撓腮甚是痛苦。其實此時不妨閉目靜養幾分鐘,待全身放鬆,心平氣和,或許會靈機一現,豁然開朗。
 

14、閉目神遊
靜坐閉目,給想像插上翅膀,飛向野外,觀靈山秀水、望天高雲淡、攀泰山華山、聽飛瀑松聲、遊長江大海……此時心怡神馳,心靈與天籟之聲竊竊私語,人天合一,會有一種身輕如燕的感覺。人到老年,不能日行百里,卻能神行萬里,這種“精神暢遊”非常有利於身心健康。
 

15、閉目靜息
老年人瞌睡少,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時睡不著,或半夜醒來再也難以入睡時,千萬不要心煩意亂,不妨閉目養神,以靜其心。或許不久就能安然入眠,即使不能入睡,靜息也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認為脾氣僅僅與性格有關,其實,壞脾氣,尤其是老年人的壞脾氣,很可能是疾病所致。
 

~糖尿病~

血糖升高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紊亂,使B族維生素的吸收、代謝出現障礙,從而導致體內B族維生素的缺乏,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出現脾氣暴躁、喜怒無常的現象。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壞脾氣。
 

~高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多是由於心情急躁、情志不遂引起肝陽上亢、肝火上炎所致。高血壓患者由於肝火過旺,交感神經興奮,中樞神經紊亂等,會引起脾氣暴躁易怒。
 

~甲亢~

甲亢是指甲狀腺組織增生、功能亢進、產生和分泌甲狀腺激素過多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徵,甲亢患者往往情緒易激動、性情急躁。
 

~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的能夠引起記憶力、計算能力、語言和認知思維能力等智能障礙的疾病。早期常表現為忘性大、嘮叨、多疑猜忌,中期不僅記憶力明顯受損,還會有明顯的性格和行為改變。
 

~老年期神經症~

若是患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脾氣改變,性格變得孤僻、膽小、情緒不穩、喜怒無常,就要考慮是不是老年期神經症。
 

~更年期綜合徵~

若是更年期女性性格變得急躁、易激動、好生悶氣或變得憂鬱、苦悶、不安,伴有乏力、多汗、心悸等神經失調症候群,應想到十分常見的更年期綜合徵。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內的“弱鹼性環境”,是近來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一種營養保健理論。

所謂弱鹼性環境理論也就是說在生命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體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呈微鹼性的內環境,人體體液在正常狀態下的PH值為7.04,人體在處於偏鹼性狀態時,是最平衡、最健康的。

而運動生理學所指的人體內環境,就是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即細胞外液,包括血漿和組織液。從酸鹼度的角度,評判細胞外液的pH 值,由於組織液pH 值與血漿pH 值近似,通常以血漿的pH 值作為細胞外液的代表。

因此,“ 弱鹼性環境”,就是指血漿的pH 值為7.35~7.45所處的環境;弱酸性環境,就是指血漿的pH 值低於7.35~6.9所處的環境。

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則文正針對癌症病人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參加調查的100位癌症病人的血液全部呈酸性!

又曾有科學家給一組癌症患者做過試驗:給這些癌症患者停止進食一切肉食,以素食為主,並大量補充功能性鹼性食品大麥若葉青汁,一段時間後,這些癌症患者體內的腫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給這些癌症患者補充的食物中並沒有任何抗癌劑,可是為什麼腫瘤會縮小呢?因為這些人的體液環境得到了改善,由高度酸性開始向鹼性的方向改變,一個重要的問題:癌細胞只有在酸性環境下才會繁殖活躍,鹼性環境並不適合它的生長。

大部份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是酸的就是酸性的。其實,食物的酸鹼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

所謂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

食物的酸鹼性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 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後呈現的是鹼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

鹼性食物主要分為:

一、蔬菜、水果類;

二、海藻類;

三、堅果類;

四、發過芽的穀類、豆類。

而在這一切鹼性食物之中,最佳糾酸食物海帶享有“鹼性食物之冠”的美稱,每週吃3~4次海帶可保持血液的正常鹼度而防病強體。

海帶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碘、鉀、鈣、鐵等元素,還含蛋白質、脂肪酸、糖類、多種維生素和尼克酸等。可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顯著降低膽固醇。

常食海帶能增加碘的攝入、大量增加鈣的吸收,有認為這是具防癌作用的因素之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脂肪過多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身體消瘦者不宜食用。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約生於春秋末期(約公元前570年左右),思想家,據傳活了三百多歲。《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係哲學著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養生思想。老子主張順乎自然,清境無為,致虛極,守靜篤;知足常樂。認為靜勝躁,反對生生之厚,即奉養太過度;認為益生曰祥,即縱欲貪生乃不祥之事。
 

《莊子》

作者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哲學家。主要養生思想包括:“清靜無為”,要求“忘我、無欲”,認為“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清靜養神以保形體,即: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神將守形”,初步揭示了靜動結合以養神,更有利於健康長壽。
 

《管子》

作者管仲(?一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管子》一書可能為後人托名所作。他的養生思想主要有:(l)認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即以“平正”養生,包括樂觀端正,節五欲去二凶,去好過等;(2)主張虛靜、恬愉以養心神。認為只有“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獨則明,明則神矣”。(3)認為“靜勝躁”,“靜則得之,躁則失之。”(4)提倡“老則長慮”,若“老不長慮,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經常動腦思考問題的話,就會很快變得呆頓,促使衰老。
 

《子華子》

子華子,戰國時期哲學家,魏國人。養生方面的主張有:(1)六欲皆得其宣; (2)認識到正常生理“營衛之行,無失厥常,六腑化穀,津液佈揚,故能長久而不弊。”所以,主以“動”養生,以疏通氣血為養的觀點,並舉“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不蠹,以其運故也”來強調說明保持氣血流暢的重要。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成書於西漢時期,非一人一時之著作,是世界上現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一部醫學著作。在養生學方面也是集大成的。其養生思想極其豐富,基本原則是“順自然,保正氣。”主要觀點有:(1)“法於陰陽”。順應天時,順應四季氣候以養生,保護生機,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和於術數”。主張動以養形導引、按摩、氣功、無所不包。(3)“食飲有節”。包括飲食和五味不能偏嗜。(4)“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指四季的作息制度與勞逸的適度,以防“過用病生”。(5)“恬淡虛無”,“注意精神調攝。同時已認識到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壽命的極限(即天年)是“度百歲乃去”。
 

《養生論》

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是當時“竹林七賢”之一,同時又是一位有名的養生學家。後為司馬昭所殺。他的養生觀點主要有:(l)重視調攝,認為“樹養不同,功收相懸”。(2)主張形神共養,因為“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在養神之法中,既主張清虛靜泰以寧神,又提倡音樂怡神以悅志。(3)防止過用病生,注意積微成損。
 

《抱樸子》

作者葛洪(公元284一346年),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東晉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練丹術家。其養生思想有:(1)主張恬愉淡泊,滌除嗜欲。(2)寶精行氣,創胎息功法。(3)房事問題,認為不可絕陰陽,唯得節宣之和。(4)認為養生以不份為本,主張“愛之於微,必成之於著”。(5)主張動以養形,吐納煉氣。
 

《養生延命錄》

作者陶弘景(公元456—536年),齊梁時代著名醫家。其養生觀點主要有:(1)認為形神相依,主張閒心寡欲以養神,動以養形。(2)認為壽夭與先天因素有關(胎氣之充實和虛耗),但認為後天調攝將養更重要。(3)防止過用病生,主張和之、節護之,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耗。
 

《顏氏家訓》

作者顏之推(公元531一約590年以後),南北朝學者。其養生思想有:(l)反對“遁跡山林,超然塵滓”的煉丹學仙之道。 (2)提倡“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的養生之道。(3)認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4)主張對兒童“固須早教,勿失機也”,而老人猶應晚學。
 

《千金翼方》

作者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其享年102歲,且在百歲時著成《千金翼方》一書。其養生思想主要有:(1)主清心寡欲以寧神,怡情悅志以養神。(2)主張動以養形,秘固保精。(3)防止各種過用病生。(4)認識到早婚早育致先天不足,若後天調攝又不當,如此重重相生,病病相孕,是體弱早夭的原因。同時提醒人們,大醉大勞而行房事,不利於優生。(5)男女房事,主節宣其適,抑揚其通塞。並規定了不同年齡段的房事次數。
 

《景嶽全書》

作者張景嶽(公元1562—1639年),明代著名醫學家,十分注重養生。認為(1)壽夭與先天、後天有關。(2)治形必以精血為先。(3)中年應開始抗衰老。(4)虛靜以養心神(5)防止過用病生,示人勿困於色、酒、財、氣、功名、庸醫之中。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

胸腹之設,猶宮室也。

肢體之位,猶郊境也。

骨節之分,猶百官也。

腠理之間,猶四衢也。

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治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國。

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

愛其氣,所以全其身。

民弊國亡,氣哀身謝。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藥於未病之前,不追修於既敗之後。

故知生難保而易散,氣難消而易濁。

若能審機權,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

且夫善養生者,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於百年。

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養之道徒設爾。

蓋緣未見其益,雖心希妙道,口念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短促。
 
誠緣捨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誡哉。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好、少惡、少事、少機。

夫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多笑則臟腑上翻,多言則氣海虛脫,多喜則膀胱納客風,多怒則腠理奔血,多樂則心神邪蕩,多愁則頭鬢憔枯,多好則志氣傾溢,多惡則精爽奔騰,多事則筋脈乾急,多機則智慮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於斤斧,損人之命猛於豺狼。

無久坐,無久行,無久視,無久聽。

不饑勿強食,不渴勿強飲。

不饑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

勞勿過極,少勿至饑。

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

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心內澄則真神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物去其身。

行欺詐則神悲,行爭競則神沮。

輕侮於人當減算,殺害於物必傷年。

行一善則魂神樂,搆一惡則魄神歡(魄神樂死,魂神好生)。

常以寬泰自居,恬淡自守,則身形安靜,災害不侵。

生錄必書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養生之理,盡於此矣。

至於煉遠丹以補腦,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

蓋非食穀啖血者,越分而修之。

萬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誡焉。

老君曰: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壽命,中士半修無災病,下士時修免夭橫。愚者失道擯其性,其斯之謂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認為,眼與全身臟腑和經絡的聯繫密切,古代醫學家根據臨床實踐,總結了許多簡便而有效的養睛明目的方法,現介紹幾種眼保健法如下:
 

熨目法:
 
黎明起床,先將雙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熱後用手掌熨貼雙眼,反複三次以後,再以食、中指輕輕按壓眼球,或按壓眼球四周。
 

運目法:
 
兩腳分開與肩寬,挺胸站立,頭稍仰。瞪大雙眼,儘量使眼球不停轉動(頭不動),先從右向左轉10次,從左向右轉10次。然後停,放鬆肌肉,再重複上述運動,如此3遍。此法於早晨在花園內進行最好,能達到醒腦明目之功效。
 

低頭法:
 
身體取下蹲姿式,用雙手分別攀住兩腳五趾,並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時儘量朝下低頭,這樣便有助於使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升至頭部,從而起到營養耳目之作用。
 

吐氣法:
 
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徐吸氣,待氣吸到最大限度時,用右手捏住鼻孔,緊閉雙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氣。
 

折指法:
 
每天堅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後扳的屈伸運動。每遍進行30~50次並在小指外側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臥皆可做,堅持經常做,不僅能養腦明目,對有白內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療效。
 

以上諸法可以單獨做,也可任選一或二種合做,貴在持之有恆,日久定見成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