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的職司,主要是考核三界十方一切諸神、鬼、人….萬類等,生死功過錄籍。以三官來執行考核功過的工作,起源很早,大約東漢即已存在。

據《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敘述三官之職掌為:

三官分屬三元,上元一品天官,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二曹,天官三宮共有九府三十六曹。天官治於元陽之上,太空之中,其職責在考核天上諸真仙大神功過罪福。上元天官之中宮稱為:太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諸天大聖,一切尊神,諸天大神無鞅數眾」。紫微宮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右府主死,中府主生死罪錄。左宮稱為: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生命錄籍」。右宮稱為: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滅度仙錄及 罪簿死籍」。

中元二品地官,治山洞空玄之中,其職司在考核五嶽五帝,九土土皇及地上諸仙功過罪福。所謂「普統地上五嶽四維八極神仙真人神靈....滅度生死,功過罪簿籍之事。」地官亦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四曹,地官三宮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中元中宮稱為:洞空清靈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地上諸神仙已得道諸大神」。中元左宮稱為「南極洞陽左宮,「總主地上九土土皇四維八極諸靈官」。中元右宮稱為:酆都陰天右宮,「總主地上諸靈官,已得道過去及未得 道學者百姓男女人罪簿死籍」。

下元三品水官,治九江洞室,其職司在考核水中諸帝河神,水中一切神靈及死魂之功過罪福。所謂「並統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濟四瀆水帝神王河伯諸大聖,水中一切神靈。」水官亦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四曹,水官三宮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下元中宮稱為:暘谷洞源宮,「總主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諸真人,水中諸大神,已得道過去及未得道及百姓男女人仙簿錄籍」。下元左宮稱為:清冷宮,「總主水中萬精蛟龍鯨魚水災大會水母龍門度數之期,百姓男女人籍錄生死功過簡對輕重之事」。下元右宮稱為:北酆都宮,「總主水中積夜死鬼謫役年劫及百鬼萬靈事,百姓男女人應死簡錄黑簿」。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種道書,又以兩漢流行的元氣論對其神格進行刻畫。

《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據《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十天靈官,神仙兵馬與無鞅數眾,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同下人間考定罪福;七月十五日,為中元九地靈官,神仙兵馬與無鞅數眾,名山洞府神仙兵馬同下人間,校錄罪福;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水府靈官同下人間,校定罪福。」《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九宮二十七府一百二十曹以考校世人之事。

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禦,巡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據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萬類種種,皆歸三官大帝管轄。

據民間流傳道經《太上三官賜福妙經》簡稱《三官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致諸天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五嶽八極四維,考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號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下元水官,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水帝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由。號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官誥》云:「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貫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以慈悲為懷,講眾生平等,故提倡放生。

《梵網經》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說:“若佛予以慈心故,行放生業”,“常行放生,生生受生。”《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中,載有佛往昔為流水長者子救十千魚事。《雜寶藏經》中,載有“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

漢傳佛教的放生,在唐宋時最為盛行。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詔天下立放生池八十一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6年)敕重修天下放生池,定佛誕日為放生會。

宋代遵式的《放生慈濟法門》和知禮的《放生文》,即是當時的放生儀軌。現在通用的《放生儀軌》也是依據《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的大意制定的。

放生儀軌分為灑淨頌偈、說三皈依、放生發願三個程序進行。
 

灑淨頌偈

法師先在準備放生的水邊、林下或山前,設置香案,放上楊枝淨水等。法師手執水盂,作三寶威力救拔眾生的觀想,請廣大靈感觀音菩薩降臨宣場,加持此水,然後灑沾異類,使之身心清淨。

作法之後,法師邊灑淨水邊頌偈語:“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除愆,火焰化紅蓮。”灑淨頌偈畢,法師與大眾同誦《大悲咒》、《往生咒》各三遍,《心經》一卷,三稱“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甘露王菩薩”。
 

說三皈依

法師拈香,啟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降臨。法師代這些水陸飛行、被網捕獲、將入死門的諸眾生行懺悔。仰乞十方三寶,令其開悟,早得解脫。

並對它們說:“汝等不聞三寶,不解悟皈依,所以輪迴三有,墮為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諦聽: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法師給它們授了“三皈依法”後,又說“十二因緣,了知生滅之法”;再稱“四弘誓願”,望其依願修行。

法師又為它們稱讚如來吉祥名號:令其永離三途八難之苦,常作如來的真淨佛子。
 

放生發願

法師在放生之前又說:“唯願汝等,既放以後,永不遭遇惡魔吞噬,網捕相加,獲盡天年。命終之後,承三寶力,隨緣往生,持戒修行。”願放生人等,菩提行願,念念增明,救護眾生,得生安養。願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脫,共證真常。

最後拈香念佛,將生靈輕輕放去。大眾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陰陽五行及中醫的理論,我們的祖先將世界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即世界上任何物質都可以用這五種元素進行劃分。物種元素既互相產生、衍生,又相互相剋。

當然,所謂的金、木、水、火、土只是我們祖先對世界萬物的一個綜合性概括,其金、木、水、火、土並不只是限於上述單純的五種物質,而應做一個廣義寬泛的理解。

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一個循環,其意思是說:金可以化成水,水可以滋生樹木,樹木可以著火,火燒滅了就生成了土,土裏面蘊藏著黃金。

反之,五行相剋即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又一個循環,其基本意思是:金屬的物質可以砍樹木,樹木可以長在土裏,以制約土,土可以可以堵擋大水,水又可以滅火,火可以將金屬燒化燒成水。

延伸到中醫理論,祖先們將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歸結到金、木、水、火、土五種物種上來。即:心對應火,肝對應木,脾對應土,肺對應金,腎對應水。原因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特性正好對應五個臟器的特性,援用五行理論的相生相剋理論來治療各種疾病。

再結合到中醫的七情上來,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怒對應的是肝,肝生火,所以最容易的表現就是肝火,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有下列症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而什麼剋木呢?是金,金對應的臟器是肺,而肺對應的七情是憂和思,即所謂的“憂思”。所以,當一個人發怒憤怒的時候,最好勸他的辦法就是讓對方思考,或者是讓對方想一些憂愁的東西,應該很容易讓對方冷靜下來,最起碼是能制止他的發怒,其實就是中醫理論所講的這個道理。

另外,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上火的程度較“熱氣”還重。一般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

中醫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症狀有心火和肝火兩種。

心火與肝火的症狀: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乾、盜汗、睡眠不安等;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

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等症狀。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腰椎病~~

腰椎病是指因脊柱急慢性損傷及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等原因所引起,在臨床上表現為以腰腿痛和腰部活動受限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腰椎病是當前臨床上尚未解決的難題之一,其所包含的病種繁雜,涉及多個學科,診斷和治療措施各家差異較大,因此有“病人腰痛,醫生頭痛”之說。

常見腰椎病的種類

在人的一生中,差不多都曾有過腰腿痛的病史。腰椎病以腰腿痛和腰部活動受限為主要症狀,同時可伴有一系列複雜的相關症狀。腰椎具有複雜的結構和重要的生理功能。

腰椎的骨性結構包括椎體、椎弓根、椎板、橫突、棘突,這些骨性結構所圍成的管道——椎管、椎間孔構成神經通道,而韌帶、椎間盤、小關節將上述的骨性結構緊緊地聯結在一起,這些結構與周圍的肌群共同維護了腰椎的穩定和運動。

當上述結構中的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發生病變或損傷時,這些部位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腰椎病種類繁多,能列舉出來病名的大約就有五十多種,按病因分類可將脊柱病分為損傷、炎症、退變、畸形、腫瘤和其他原因六大類。

下面列出的是較為常見的腰椎病:

脊柱損傷 :脊柱骨折,急性腰扭傷,慢性勞損,椎間小關節扭傷,肌肉、筋膜、韌帶以及椎間盤損傷,脊柱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關節勞損等。

脊柱炎症 :化膿性脊椎炎,脊柱結核等。

脊柱退變 :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間盤退變,腰椎不穩及退行性滑脫,腰椎管狹窄症,黃韌帶肥厚,後縱韌帶鈣化等。

脊柱畸形 :發育性椎管狹窄症,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隱性脊柱裂等。

脊柱腫瘤 :原發性脊柱腫瘤,繼發性脊柱腫瘤。

其他原因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氟骨症,痛風等。

除上述脊柱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外,有些非脊柱因素導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腿痛,如腹部臟器疾病:腎、輸尿管結石,腎盂腎炎,腎結核等;盆腔臟器疾病:子宮位置異常,慢性輸卵管炎,子宮頸癌,痛經等。

因此,在診斷腰椎病時應注意與非脊柱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相鑒別。

防治腰椎病的意義

腰椎病佔整個脊柱病中很大的比例,發病年齡從青少年、青壯年到老年,幾乎涵蓋所有年齡段,輕者給工作、生活帶來不便,重者導致癱瘓,給社會、家庭、個人造成嚴重危害。

脊柱病是多病之源,脊柱是人體的支柱,與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植物神經有密切的關係,尤其與脊髓和神經根唇齒相依。

近年的研究發現,約1/3的脊柱病病人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相應的內臟疾病,當脊柱病治療好轉後,這些相應臟器疾病也好轉和痊癒。因此,腰椎病除了有眾所周知的腰腿痛症狀外,還可導致腸痙攣、腸麻痹、習慣性便秘、腸功能紊亂、排尿障礙及痛經等。

腰椎病雖然多發生在中老年人,但其病變過程往往開始於青壯年,甚至少年時期。由於人體的代償能力,在病變的早期可能不表現出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破壞了人體的代償能力,就會產生腰椎病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腰椎病的發病率將有上升趨勢。如果能對腰椎病的各種致病因素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疾病的早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將可以減少腰椎疾病的發病率,推遲發病的時間,減輕發病的程度。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指腰部肌肉,筋膜與韌帶軟組織慢性損傷,臨床主要表現以腰痛為主,檢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仰俯活動多無障礙,腰肌或筋膜勞損時,骶棘肌外、骼骨嵴後部或骶骨後面腰背肌上點處有壓痛,棘上或棘間韌帶勞損時,壓痛點多在棘突上或棘突間。

中醫辨證治療

寒濕型臨床表現:腰痛、陰雨天受涼或勞累後加重,喜暖畏寒、重著乏力、不能直立、活動欠佳,苔白滑、脈弦細。

肝腎兩虛型臨床表現:腰痛反複發作,時輕時重,休息後減輕;喜用雙手捶腰,手足麻木、耳鳴、口乾咽燥,舌質紅,苔白,脈弦細。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跟一堆垃圾展開了五天的心理戰。

這堆垃圾,是一樓的某家人丟出來的。星期一上班時,我就看見了,可是我不去理會,心裏覺得委屈。

按社區衛生條例,住戶的生活垃圾應該裝袋,讓清潔工上門回收。可這家人圖自己方便,把垃圾扔到窗外了事。對這樣的人,我打從心裏看不起。

星期二,我從那堆垃圾旁走過,想著:好吧,我就不掃,讓你自己受罪。

星期三,我想如果他們還不掃,就讓這堆垃圾保留到月底,讓他們家骯髒一個月。對這樣的人,就應該這樣對付。

星期四,那堆垃圾還在,我已經沒有了幸災樂禍的感覺。有些事情看多了,就會在心裏慢慢冷淡。

這天,我因為一件事情和女兒鬧彆扭。內心生出許多感慨,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發現我們都少了寬容的心態。

與女兒握手言和後,我想到了那堆垃圾,想到自己每天見到這堆垃圾時心理的不平衡、那種埋怨、那種憤恨、那種感嘆。

我們在抱怨別人的時候,卻是給自己種下了黑色的心情。

每個人心裏都會有一堆垃圾,自己扔出來時不自知。我每天面對著那堆垃圾,何嘗不是面對自己的心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9年,眼看江山不保,蔣介石開始考慮在慘敗之際的退路了,對此,他曾有過多種打算:其一,將國民黨軍隊轉移到西康,建立以西昌為中心,以西南廣大地區為依托的根據地;其二,撤退至海南島,以該島為中心,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屏障,作為國民黨的最後堅守陣地;其三,以台灣作為最後的存身之地。

對於台灣,蔣介石並不生疏。1946年10月他同宋美齡視察過台灣。當時,他和宋美齡心裏都十分高興,私下曾十分贊許地說:“台灣為一片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有了台灣,就有了一切。”

此外,台灣還有其獨特的條件,它是中國沿海的最大島嶼,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有豐富的礦藏。而且在經過日本的長期霸佔之後,台灣的經濟脫離中國大陸而獨立存在,自成系統,尤其是它與中國大陸之間隔了一條一百多公里寬的海峽,沒有現代化的海空軍的“共軍”是極難橫渡的。

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在全面突破了蔣介石精心策劃的“長江防線”後,佔領了其“首都”南京,國民黨的江南“半壁江山”已支離破碎、心急如焚的蔣介石立即在浙江定海舉行了緊急軍事會議,會上,蔣介石便引述了一句所謂孫中山先生的“遺訓”:“外戰不出(四)川,內戰不出(台)灣”,以說明自己撤守台灣乃緣於先總理事先已確定的“偉大思想”,可謂用心良苦。

這“外戰不出川”的靈驗,已由八年抗日戰爭,在蛾眉山躲過這一劫所印證。現如今國破如此,也只有“內戰不出灣”的聖言可信了。會議結束後,蔣介石拍板:撤守台灣,建立“反攻大陸,復興黨國”之基地。蔣介石所以選中台灣作為棲身之地,原因有四。

首先,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東南的一個行省,他位於中國東南海濱,同大陸只有一水相隔,台灣省陸地面積約35961平方公里,人口達兩千萬。

台灣島是中國第一大島,比海南島略大,他的地形長似傾梭,東西最寬約140公里(新港至新社以南),南北最長約380公里(富貴角至鵝巒鼻),東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臨近,東北與琉球群島相接,蜿蜒直達日本,西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福建省,僅150公里,晴朗天氣,登上福州鼓山大頂峰,極目遠眺,便依稀可見高聳在台灣北部的雞籠山。

因而,從政治軍事角度來看,台灣俱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台灣具有攻防兼備,它和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海南島等構成一條海上長城,作戰迴旋的空間比較大,起著防禦骨幹的支撐作用,這種作用為歷代軍事家稱之為中國“東南之鎖鑰”“腹地數省之屏蔽”“安全之屏”。

這種國防的重要性,早在清朝施琅就向清政府提出了,他說“中國東南形勢,在海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數奸莫測。台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屏蔽。棄之則不歸吾,不歸賊,而必歸於紅毛(指荷蘭),待恃其戈船大器,又據形膏沃為巢穴,是借寇兵而資盜糧也”。

這一點,日本作為中國近鄰,早就意識到了台灣的戰略價值,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台灣是其首先侵略的對象。188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其重要的企圖就是攫取台灣。日本前首相松方正義當時就毫不掩飾地說:“台灣非永久歸我國不可”“台灣之於我國正如南門之鎖鑰,如欲向南發展以擴大日本帝國之版圖,非闖過此一門戶不可”。

在二戰期間,日本戰機也是以台灣為基地,起飛轟炸美國駐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的。日本是一資源缺乏的島國,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海上運輸,而且大部份進口船隻要經過台灣海峽,所以,台灣海峽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日本有人把台灣稱之為“東方的直布羅陀”,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對台灣的野心。

台灣島與大陸之間有一海峽~~台灣海峽,它南北長約370千米,東西寬約130~~140千米,台灣海峽海水比較深,風高浪大,多海礁,不易登陸,是大陸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這對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難度是相當大。

另外,台灣距離美國駐琉球群島和關島的軍事基地更近一些,一直依靠美國的蔣介石而言,無疑是恰好地利。假如中共攻取台灣,妄想得到美國的援助,而且也容易逃往海外。

其次,從經濟上看,台灣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自給自足,交通便利,可以長期割據一方。清朝統一台灣後,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加強對台灣的管理,發展其經濟,島內新興了許多大市鎮,“舟車輻輳,百貨充盈”,乾隆之後“貿易甚盛,出入之貨歲率數百萬元”,煤糖茶稻米等,是輸出大宗,樟腦在十九世紀末佔世界銷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有記載乾隆初年“蓋緣撥運四庫各營兵餉之外,內地採買既多,並商船所帶,每年不下四五十萬,又南北各港來台小船,巧借尖風名色,私裝米穀,透越內地”。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洋務運動,也曾使中國社會經濟產生微妙的“繁榮”,台灣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益,到日本割佔台灣之前“在台灣曾出現全國第一家機器煤礦,第一條電線,第一台電話,第一盞電燈,第一家現代郵局,自行設計建造第一座大鐵橋(淡水河大橋,長463米)等等”。

1683年清政府統一台灣,出現大陸居民大規模移居台灣的高潮。台灣人口和生產都有了較大發展。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後期的一個世紀間,台灣人口增加了70.80萬。1893年即日本佔據台灣前兩年,台灣漢族人口達507505戶,2545731人。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的國民黨南京政府接管台灣。

隨著國民黨軍隊進駐台灣,又陸續有大批大陸外省籍人口移住台灣。1948—1950年遷台灣者達483373人。對於長期與共軍對抗的國民黨軍隊而言,後備軍事力量是很充足的。

台灣在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中,雖然日本對台灣實行剝削掠奪之政策,但日本為了其擴張的需要也對台灣進行了一些適合它所需要的“改革”,這對台灣的現代化進程多少也有點影響。而且日本失敗後,台灣是國民黨蔣介石對日軍受降之範圍,保留了比較完整的工業設施,這為台灣的發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再次,台灣距離原國民政府首府南京較近,容易撤退,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陸的黃金,美鈔和工業設施等物資移往台灣,較其他地區要便易,再加上台灣位於大陸沿海地帶的中部,蔣介石想以台灣為軍事基地,對大陸漫長的沿海地區進行轟炸或騷擾。

最後,有效法先人鄭成功的意思。1659年,鄭成功興師北伐,從崇明入江直搗南京。在圍攻南京之役失敗而還,為了發展反清勢力,鄭成功決計進取台灣,“復先人之故土”以為根據。而蔣介石在大陸失敗後也想效仿鄭公之舉,舉殘師移往台灣,以保存和發展勢力,“反共救國的復興民國”以為根據。

為此,蔣於1949年1月18日任命心腹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將四十萬大軍交由湯指揮,以便“一旦中國大陸萬一發生意外,可有一支可靠的軍隊隨政府遷來台灣,免使台灣受到親共陰謀的威脅”,並下令俞鴻鈞、席得懋二人立即將國庫3.7億美元黃金、白銀和外匯移存台灣;同時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存入私人戶頭,以免無法提取。

此後不久,蔣還“富有戰略眼光”地提出了一個更龐大的設想,即建立一條“北連青島、長山列島,中段為舟山群島,南到台灣、海南島”的海上鎖鏈,以便更全面地封鎖大陸。

不久,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上海相繼解放,中國的國內局勢發生巨變,在中國大陸已無立身之地的蔣介石,只好退居台灣。

以後的歷史證明蔣介石這一選擇十分正確,也確保了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的繼續生存。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這裏主要介紹道家內丹初級功法~真氣運行法。此種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據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來。打通小周天,向來是求道修真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開始修道。
 

一、姿勢

(1)盤腿坐式:分雙盤、單盤、自由盤。雙盤為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右腳放在左大腿上,雙手相合置於小腹前。這個坐法只是為了穩固不搖動,沒有相當功夫不易做到。單盤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勢如前。自由盤則是一般人習慣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適宜的椅子上,以坐下來大腿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膝間可放下兩拳(拳眼相對)。

(3)站式:從略。
 

二、對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閉合,舌尖上捲九十度輕抵上顎。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嚥下,此謂“吞津”。

(2)眼睛:閉目內視,練到哪一步就內視哪一部位。若練功時心猿意馬,思如潮湧,就睜開眼睛,注視虛空或鼻尖少時,打斷思路,閉目再坐。此謂“慧劍斬亂絲”。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從容自然,沒有粗糙的聲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氣運行法的關鍵問題,在後面的練功過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貫通壬脈的一、二、三步過程中,一直注意呼氣,吸氣時任其自然,自無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練功須知

(1)環境:練習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是也不必過份強調這個問題,沒有他人干擾即可。

(2)不要在:大饑、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衝動時勉強練功;風雨雷電時暫且不練。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氣的運行不比勉強引導,當其充盈時自會運行,勉強引導易出偏差。

(4)幻覺和觸動:練功時,由於真氣活躍,經絡開啟,會出現各種幻覺和觸動,請勿驚慮。經常出現的有:大、小、輕、重、涼、熱、癢、麻。出現以上情況時,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懼憂慮。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氣時注意心窩部

①方法:練功條件準備好,縮小視野,心不外馳,注意鼻尖少時,即可閉目內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約一兩分鐘後平靜下來即可沒有粗糙的聲音。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吸氣時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識作為。久久行之,真氣就在心窩部聚集起來。而且這個方法本身就是排除雜念的好辦法。呼氣時真氣下行進入丹田,為達此目的,必須先聚集真氣,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時並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開始就氣沉丹田,初學不易掌握,一時見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終止。

②時間:如果想如期完成這一階段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條件許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沒有固定時間也不要緊,抓緊練習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二十分鐘。認真練習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應:練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氣就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第二步、氣沉丹田

①方法:當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發熱時,就可以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進。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大將產生高熱,很不舒服。

②時間:依法每日三次,每次二十五至三十分鐘,十天左右即可氣沉丹田。

③反應:每次呼氣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當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顯的感覺,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的止於丹田。不要再過份注意呼氣時把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這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四十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③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形成氣丘,隨著時日和功夫增長,氣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強。力量足夠時會向下遊走,有時陰部作癢,會陰跳動,四肢腰背發熱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四十天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時候,勿忘勿助!意識跟隨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引導(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決定的,若力量不夠,它就會停下來,待丹田力量充實再繼續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頂即可。

②時間:每天可增加練功次數和時間(四十至六十分鐘)。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人經過數小時、數天,大多是一週左右。通關過程為正常生理現象,人人可通,有些個別通不過的另有原因。

③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命門處感覺真氣活躍,自覺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氣培養充足,一股熱力直衝而上,勢頭很猛,一次衝過督脈;有的行行駐駐,數日方過;有的像水銀柱一樣,隨呼吸上下活動,漸次上行。通督前後身體可能不穩,注意及時調整。頭部感覺箍緊,有時沉悶不適,為正常現象。此階段異常關鍵,不可疑慮放鬆。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氣過玉枕、百會後,向下經鵲橋(舌抵上顎)入壬脈。小周天就已經通了!此時,一吸氣真氣入腦海,一呼氣真氣入丹田。此後,原則上還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會出現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百會,靈活掌握。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六十分鐘或更長。
    
③反應:此步初期,可能各種觸動現象不斷,十餘天即可消失。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笈七籤》卷九十一《七部名數要記》中有“九守”﹐分述其義理﹔謂守此九者﹐“以不化應化﹐千變萬化﹐千變萬轉而未始有極”。
 

守和:

稟承《老子》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貴在守和”。
 

守神:

謂人之受天地變化而生﹐四肢五臟皆與天地相比類。“天地之道至闊且大﹐尚猶節其章光﹐愛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勞而不息﹖人之精神何能馳騁而不乏﹖”故應“內守而不失”。
 

守氣:

謂人以“血氣”為精華﹐“血氣專乎內而不越外﹐則胸腹充而嗜慾寡”﹐“嗜慾使人之氣衰殺”﹐故應“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不為福始﹐不為禍先”﹐終其天年。
 

守仁:

謂“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止以義﹐而不可懸以利﹔君子義死﹐不可以富貴留”。神無累﹐心不惑﹐“不可以死亡恐也”。
 

守簡:

食以充饑﹐衣以蔽寒遮體﹐不尊勢厚利﹐不貪多積﹐而求養生之和。
 

守易:

謂“古之道者理情性﹐冶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不為貴賤貧富失其性命。
 

守清:

謂神為知之源﹐神清即知明。故“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澄水者﹐以其清且淨也”﹔而精神難清而易濁﹐猶如“盆水清之﹐終日不能見塵曖﹔濁之﹐不過一撓﹐即不能見方圓之象”﹐是以“聖人不失所守”﹐“養生以安世﹐抱德以終年”。
 

守盈:

認為“物盛即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因此﹐“聰明俊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勇驍力守以畏﹐貴富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 五者先王之所以守天下也”。倘“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伐﹐小者居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
 

守弱:

謂“天下之要﹐不在於彼而在於我﹐不在於人而在於身”﹐因此﹐要“無所喜﹐無所怒﹐無所樂﹐無所苦﹐萬物玄同﹐無非無是”。“不待勢而尊﹐不須財而富﹐不須力而強﹔不利財貨﹐不貪勢名﹐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形神氣志﹐各居其宜。”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生各道互有徵兆,【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記載:
 

要墮落地獄的人,臨命終時有十五種現象:

一、對於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屬惡眼瞻視。

二、舉起雙手,撫摸虛空。

三、不隨順善知識的教導。

四、悲號、啼叫、哭泣、嗚咽、流淚。

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覺。

六、閉上眼睛而無法張開。

七、時常遮覆頭部和臉部。

八、側身臥著飲食。

九、身體和嘴巴發臭。

十、腳部和膝蓋發抖。

十一、鼻樑歪一邊。

十二、左眼跳動。

十三、兩眼變紅。

十四、趴著(仆面)睡覺。

十五、蜷跼(彎曲)身子,左脅著地而臥。
 

即將墮餓鬼道的人,臨終有八種現象:

一、喜歡舐嘴唇。

二、身熱如火。

三、時常擔心饑餓和口渴,喜歡談論飲食。

四、張開嘴巴,而無法閉合。

五、兩眼乾枯,宛如鷲鳥和孔雀。

六、沒有小便,大便遺漏。

七、右膝蓋先變冷。

八、右手經常握掌。(因為心懷吝嗇,甚至水也不給人的緣故)
 

即將墮畜生道的人,臨終時有五種現象:

一、貪染妻子,貪視不捨。

二、彎曲手腳和手指。

三、全身流汗。

四、發出粗澀的聲音。

五、嚼食嘴巴的泡沫。
 

即將往生人道的人,臨終會有十種現象:

一、臨終時產生善念,例如柔軟心、福德心、微妙心、歡喜心、發起心、無憂心。

二、身無痛苦。

三、稍微能說話,一心憶念親生的父母。

四、對於妻子和兒女產生憐憫心,像平常那樣瞻視眷屬,沒有明顯的貪愛和憎恨,想要聽到兄弟、姊妹、親戚的姓名。

五、對於善惡,心裏不錯亂。

六、心地正直,沒有諂誑。

七、知道父母、親友和眷屬善護念我。

八、看見自己所經營的事業和家庭,心生讚嘆。

九、告訴家屬藏匿財寶的地方,並且叫他們取出財寶。

十、對於佛法僧起清淨的信心,歸敬三寶,口裏會念:“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果出生在沒有佛的時代,他就會歸依證得五神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的仙人。
 
 
即將生天的人,臨終會有十種現象:

一、起憐愍心。

二、起善心。

三、起歡喜心。

四、正念現前。

五、無諸臭穢。

六、鼻樑不歪斜。

七、心無嗔恚和怨怒。

八、對於家中的財寶、妻子眷屬,心不產生愛戀。

九、眼色清淨。

十、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接我。(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十卷阿攝世王授記品)
 

往生淨土,十種瑞相:

往生淨土的人,臨終常會看見清淨的境界。最殊勝的是親睹極樂淨土的各種依正莊嚴。其次的是看見佛菩薩,再其次的是只看蓮華,然而這些現象往往旁邊的不一定看得見。

往生淨土者的周遭新友所看見或感受到的瑞相,通常有十種:

一、心不顛倒(沒有恐懼)。

二、預知時至。

三、淨念不失(即心中一直欣向淨土,厭離娑婆)。

四、洗漱更衣(臨終時會先盥洗、漱口、更換衣裳)。

五、自能念佛(自己能出聲誦念佛號或者心想默念)。

六、端坐合掌。

七、異香滿室。

八、光明照身。

九、天樂鳴空。

十、說偈勵眾。
 

如果具足上面十條瑞相,往生的品位固然很高,但只要有其中一種或三、五種瑞相,也可以往生。

至於神識離開身體,並不是全身同時突然變冷,有的上身先冷,有的是下身先冷。

有一首詩偈說:

“善業下先冷(行善的人臨命終時心神專注在上面,所以下身先冷,上身後冷)。

惡業上先冷(造惡的人臨命終時心神會貫注在下面,所以上身先冷,下身後冷)。

心留暖最久(一般人心窩的溫暖保持得最久),餘暖次第捨(身體其他部位的溫度先逐漸消失)。

出世頂後冷(解脫生死的聖人和往生淨土的人頭頂最後才冷)。

天面人臍上(升天的人臉部和眼睛的溫度最後冷,投生人道的人胸部或肚臍上面最後冷)。

餓鬼小腹邊(往生餓鬼道的人腹部最後冷)。

傍生膝獄腳(往生畜生道的膝蓋最後冷,墮落地獄的人腳底最後冷)。”

依據這個原則來推論,死者來生的果報,便不難預知。
 
 

~~摘錄於《淨土的見證》陳柏達居士著~~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夏季感冒傷風的人會比冬天的多,其實道理不難理解。夏天本來就是濕熱的季節,但是因為我們我們追求舒適生活的天性,吹風或者吹冷氣、吃藥喝冰水等,都會導致熱氣散發不出來。如果不能及時排除內熱的話,就容易出現傷風感冒的症狀了。

什麼是熱傷風(暑濕感冒)

夏季感冒中醫又稱為暑濕感冒,是夏天裡特有的感冒,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熱傷風。

熱傷風的發熱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區別的,是發熱重、惡寒輕,一般病人沒有寒冷的感覺,只是發熱,出汗多但是不解熱。因此若是夏天的熱傷風如果還像冬天感冒一樣吃退燒藥效果就會不好,而且還有一定副作用。

夏季的感冒通常是體內存有內熱後,又受了風邪的感冒。熱傷風的內因,包括由於太熱,消耗過大、天氣熱睡不好覺、活動太少等。外因包括沖冷水、冷氣過低、睡覺不蓋被子、長時間吹風扇等。症狀主要是頭痛、流鼻涕,有時候稍微有一點發燒。

熱傷風不是流行性感冒,沒有傳染性。但是熱傷風可以誘發一些疾病的發作,比如慢性氣管炎、哮喘等。門診中大多數病人病情的急性發作都有一定的誘因,比如受涼、勞累、情緒因素等,和熱傷風有一定的關係。

 
如何預防熱傷風:

1、有序生活。

在夏季,心神不定、精神空虛、無度緊張也是易引發熱傷風的。“精神飽滿,百病不侵”,除了要有正常有序的生活規律和正確的生活習慣外,還應具備心理健康。另外加強身體鍛煉,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如做操、打太極拳、跑步、遊泳等,要養成經常性戶外活動的習慣。

2、正確防暑別貪涼。

晚上睡覺貪涼甚至露宿戶外將會導致熱傷風,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個體情況和地區的不一樣,可以採取不同的防暑降溫方法。開冷氣儘量避免室內外氣溫懸殊,驟冷驟熱易導致汗孔閉塞誘發發熱。駕車族儘可能保持汽車車廂內外溫差在10℃以內為宜。

3、出現輕微症狀時不要亂用藥。

夏季感冒可以吃感冒沖劑,吃速效膠囊就不太對症了。一般來說不伴隨一些症狀比如咽痛、咳嗽等,就可以不吃藥,如果伴隨一些症狀可以吃一些藿香正氣丸,退燒的時候儘量不要用解熱鎮痛藥。
 

患了熱傷風以後應注意以下幾件事:

1、不要再受涼,要保持安靜。

傷風感冒是從咽喉部開始的,只有很好地休息,才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增加咽喉部位的血流量,使咽喉感染部位的毛細血管不再繼續擴張,不再繼續壓迫神經,嗓子疼也就會慢慢減輕。

2、要注意減少活動。

患熱傷風時消耗的體力與參加重體力勞動差不多,所以人感到渾身沒力氣。這時候,如果活動量還跟平常一樣,身體裏就會釋放出一種影響產生抗體的激素,這對恢復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

3、最好能喝些熱的酸性飲料,像番茄湯等。

喝熱酸性飲料能酸化喉部,從而控制病毒在喉部的繁殖。熱傷風往往會大量消耗身體裏的維生素A,因此,最好吃一點魚肝油或者維生素A片,這樣病會好得快一點。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