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功,古時稱玄功。武當內功,是以性命雙修入手,經過修煉,達到平陰陽,調氣血,打通大小周天,內丹大成,祛病延年,健身長壽,以終天年的目的。此即古人稱的“得道成仙”。
武當百日築基功,也是練好武當武術的基礎內養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武當內功共有四步功法,即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這幾層功法一層比一層高妙。
百日築基功是第一步功法,即練精化氣小周天功法。它包括調息、守玄、排濁、洗臉收功四節動作。要領如下:
第一節:入靜調息
面對正南,全身放鬆,排除雜念,高度入靜。自然盤坐,左腿在外,右腿在內。女人右腿在外,左腿在內。上身正直,頭正頸直。雙手捂膝。口齒微閉,舌抵上腭,雙目微閉,意守丹田。丹田即臍下二寸、內三寸處。女人意守中丹田膻中穴,即雙乳連成一線中間內三寸。呼吸輕細自然。靜靜打坐二十分鐘。
第二節:意守玄關
意守玄關,也叫意守祖竅。其位在兩眉之間,丹經上叫“靈台”,亦稱“方寸”。入靜調息二十分鐘之後,雙手掐子午訣(即左手拇指掐本手中指尖為午訣,右手拇指從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第四指根紋子訣上,其餘四指合抱在外,成雙手合掐子午訣式),放在小腹前。心存呼吸,意守玄關,呼吸自然。其它要領不變,男女一樣,時間三十分鐘。
第三節:退符排陰
此動作也叫“以意排濁”。當“意守玄關”做完後,兩腿伸直,雙手分開,分別放在左右兩膝上,手心向上。舌尖放下,嘴也張開,雙眼睜開,目視兩足尖。意守雙足湧泉穴,想全身的病氣、濁氣、陰氣、毒氣不斷地從湧泉穴流出。如此不斷地以意排濁,時間十分鐘。
第四節:仙人洗臉
此式為收功動作。散開意念後,兩腿收回盤坐或不收回均可。雙手掌互相搓熱,雙手用手掌在臉上從上往下按摩。頭後至頭頂用十指抓點頭上各穴。即拇指從“風池穴”開始,一直上行至頭頂“百會穴”。前下後上,反覆做三十六次。最少九次,然後收功。時間大約五分鐘。
以上四個動作大約五十至六十分鐘。可先從四十分鐘開始,以後逐步延長練功時間,以不超過兩個小時為好。有時間的人,也可以久做幾個小時,能入大定之功為更高。以上只是基本的要求,具體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功法總訣:
上丹端身坐,巍巍不動型。
鬆靜空定靈,修煉大丹功。
天橋休搭緊,兩眼莫圓睜。
河圖抱在臍,全身都放鬆。
耳聽無弦琴,鼻息不聞聲。
女子總訣:
仰頭起邪火,埋頭陰氣生。
鬆靜空定靈,修煉女仙功。
心悟往呼吸,意悟昭靈宮。
若是心意散,應守靈台中。
時刻要勤坐,自然性覺通。
一、功法的特點:
1.古老正宗,簡單易學。此為正宗武當打坐功法,古老原本,大道至簡,哲理玄妙。練功之後,奧妙無邊。
2.調息守玄,排濁留清。練功之中,將身體內的陰氣、濁氣、病氣排出體外,平陰陽,調氣血,通經絡,歸本還原。
3.治病治本,諸病同除。坐功入靜練得好,可以一靜治百病。練功能補氣還原,對心臟病、肝病、高血壓、肺病、腦血管病,胃腸病、膽病、糠尿病、白血病等多種疾病的防治,都有作用和益處,可以稱之為諸病同除。
4.順其自然,不出偏差。此功正宗原本,自然為主。練即有,不練即無,不出偏差,學者可以放心。練功後受益無窮,激發潛能得大智慧。
二、練功要求:
1.誠信如一,持之以恆。誠信練功,持之以恆方見功效。常年持功不停,功效更著。
2.動靜結合,陰陽互補。靜功為陰,動功為陽。打拳練武為陽,百日坐功為陰。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動一靜是真功。動靜結合大道成。
3.面對南北,時間適當。練功方向上,要求面對南與北,莫對東與西。每日一至二次,一次四十至六十分鐘為宜。
4.靜地練功,以防驚嚇。選靜地練功以無人干擾為好,防止因受驚嚇而出病。初學之人更應選擇清靜之地練功為好。
5.有病停功,癒後再練。臨時患有感冒等小病時,要停功不練,對症治療後再練功。練功到一定程度,極少患病。
6.心情不快,不可練功。心情不快時,生氣上火時,不可練功,以防氣走偏。
7.飽饑停功,以防傷氣。過飽練功,容易傷氣。過饑練功,容易傷力。飯後一小時後方可練功。
8.雷雨霧天,停功不練。下雨打雷天,易受驚嚇,不可練功。霧天為毒氣,不可練功,而且要飲白酒一至二口, 以解毒氣。此法十分重要,“霧天飲白酒,十人九不知。時時要注意,才不傷身體”。
9.出現反應,順其自然。練功到一定時候,身體產生出一系列的變化反應,有冷、熱、麻、脹、酸、跳、疼、幻、大、小、空、無、輕、重等十四種感覺,均為正常,不可害怕。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練功中出現出汗、腹瀉、流淚、發笑、脫皮、嘔吐、抖動、想哭等,也均屬正常,都是排濁現象。過一段時間後,一切會自然消失。正因為原來身體有病或隱患,練功後才有這些現象。
以上九條注意事項做到了,練功就會順利。最後,還需提醒練功者,需遵守道家的一貫指導思想,即清凈、無為、不爭、退讓、養生、全形、方可神形俱備,祛病成功,延年益壽。
- Aug 18 Sun 2013 03:54
武當百日築基功
- Aug 14 Wed 2013 04:04
濟世安民‧厚德載物 (良皓)
北宋時的程顥是一個有著強烈的濟世安民之志的儒者,無論在哪裏做官,他都將“視民如傷”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勉勵自己勤政為民。他在扶溝縣任職時,幫助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
他一到任就聽說當地的飲用水發鹹,他問幕僚:“難道百姓一直都飲這種水嗎?”幕僚說:“您有所不知,附近只有僧舍的井水還稍微甜一點,可又不讓婦女去汲水。”程顥經過反覆思考並與幕僚商議論證,命人在同一地脈的地段上鑿了一口井,這樣百姓吃水就不成問題了。大家都說:“這麼多年的問題程縣令一來就給我們解決了。”
巡閱保甲王中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每到地方巡查,地方長官都花很多錢討好他。當他來扶溝縣時,主管的司吏向程顥請示怎樣款待王中正,程顥乾脆的回答說:“我們縣窮,怎麼能效法別的縣,花大把的銀子去孝敬王某人?再說,這些錢都是取之於民的,依法不該亂花。”程顥的剛正不阿震懾了王中正,在程顥任職期間,他再也沒來過。
程顥給朋友寫信說:“對於百姓,我主張用仁德教化。”有一個人因偷竊被捕,程顥說:“你能痛改前非的話,我願對你從輕處置。”此人後來再次犯事,縣吏來逮捕他時,他自愧無顏再見程縣令,於是自刎。
當程顥離開扶溝縣到別處任職時,百姓們都哭著追到縣境去挽留他。
程顥曾擔任過幾任地方官,他為官的原則就是用德行感化百姓。在他代行上元縣令時,陂塘大堤決口,必須馬上堵塞,否則就會影響稻田的灌溉,但這需要很多人力。如果等待上級審批就來不及了,程顥決定立刻組織民眾阻塞決口,隨後再向上級稟報。
他的助手勸他說:“您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是要被上級怪罪的嗎?”程顥回答說:“我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不這樣,乾等上級派人來堵決口,莊稼早就枯萎了,來年農民吃什麼?再說,我為民請命,就算為此獲罪,也在所不辭。”
於是,在他的領導監督下,決口不久就被堵住了。這一年收成極好,農民們都說:“多虧我們遇見了程縣令,這樣一個德行寬厚仁愛、體恤百姓疾苦的好官啊!”
我國傳統文化講“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在這種思想背景下教育出來的為官之人,懷有強烈的濟世安民之志。一方面,積極關心百姓的疾苦和利益,仁政愛民;另一方面,努力做到“以德服人”,用自身道德力量去感化百姓,這也是歷來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 Aug 14 Wed 2013 04:02
五欲是捆綁我們的五條繩索 (佛家)
欲就是人類的欲望希求,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質上的希求。前者屬於心理欲望,後者屬於生理欲望。人類的欲望無窮無盡,所以,經典中將我們這個世界稱為欲界。人類的基本欲望可歸納為財、色、名、食、睡五種,生活在欲界的每個人,無不沉溺在對五欲的強烈希求中。
財欲:是人類對財富的需求,所謂“人為錢死,鳥為食亡”,人生的一切努力都在圍繞著錢財奔忙。
色欲:主要是指對異性的需求。
名欲:是對名譽地位的希求。對某些人來說,生前能光宗耀祖,死後能流芳千古,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食欲:是人類對食物的需求。經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物是眾生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通常,我們只是將食簡單地理解為飲食,但這裏所說的食,包括了斷食、觸食、思食、和識食。斷食是我們的日常飲食,是色身賴以生存的主要條件;觸食是我們接觸的所緣,所以環境也是生存的重要條件;思食是求生的意志和欲望,否則,即使家財萬貫,貴為王侯,也照樣活得百無聊賴;識食是指精神食糧,我們的精神若是崩潰了,肉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即通常所說的“行屍走肉”。
睡欲:是人們對睡眠的需要。就我們平常的人來說,每天要睡八小時左右,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通常,五欲又以食欲、色欲最為突出,孟子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焉。”對食和色的希求,是人類最突出的欲望,也是人類得以生存並延續後代的基本手段。但具體到每個人,對待欲望又會有所偏重。
愛財的人,覺得擁有金錢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為了掙錢可以不顧一切;貪色的人,為了美色可以將家庭、事業統統拋在腦後;虛榮心特別強的人,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惜犧牲一切;貪吃如餮餮之徒,只有享用美食才是人生最快樂的事;而貪睡的人,為了睡覺不惜浪費光陰。
五欲是建立在五根的基礎上,五根為眼、耳、鼻、舌、身,是我們感受世界的五種渠道。五根同樣充滿強烈的需求,眼睛貪著悅目的色彩;耳朵貪著動聽的音樂;舌頭貪著美味的食物;鼻子貪著芬芳的氣息;身體貪著舒適的環境。
欲界的眾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奔忙於世間,一生勞碌愁苦,舉心動念都在造業。為了欲望的滿足而歡喜,為了欲望的受挫而頹喪,無非是做了欲望忠實的奴僕!
文章作者:如願法師
- Aug 14 Wed 2013 04:00
究竟中醫治本還是西醫治本 (王庸)
近日有幾個剛學中醫不久的學生,問了一個很簡單卻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平常人常言中醫治本,西醫治標。然以這幾位學生的觀察卻說恰恰相反,現在之中醫見頭痛便用天麻、川芎;見腰痛便用獨活、寄生;見失眠便用酸棗仁,這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是治標。現在之西醫見到腳痛會想到腰部有問題;見到腰痛會想到內部腎臟是否有問題;甚至見到外表沒有什麼表現的會找到癌細胞,究竟誰是在治本?
關於標、本,我認為很難分何為標何為本,我想用因與果來回答比較好。西醫認為人體所有的疾病,均是由於人體的某一物質改變引起的,如腰痛多數是因為腰椎間盤的問題引起的;胃痛多數是由於胃部炎症引起的;更甚至一個人的情緒不好,西醫亦將其歸因於,腦子的某個地方異常的分泌引起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身體有不適應的症狀,西醫即將其因歸結與人體實體的改變引起的,若找不著實體的改變西醫是無法治療的。
其實仔細想想,任何實體的改變其實都只是一個果,咳嗽為肺部炎症或肺部長東西了;腰痛為腰椎間盤異位,什麽炎症、增生都是果,都是有形實體的改變,不過咳嗽你能看得見,肺炎要用儀器才能檢查到,都是一個層面的東西,都是有形的改變,有形改變之前必然有一個無形的“因”。
我國古人認為“無中生有”,有生於無,任何東西都是從無到有再回到無的,本來肺裏沒有炎症,為什麼現在有炎症了?是什麼原因使炎症從無到有的?而之前這個看不見的原因才是疾病發生的根源。
任何無中生有的過程,都是萬千因緣和合而引起的,但是只要去掉其中的一個因緣,則果自會消失,此即為什麼不同的中醫從不同的方面開始調理,疾病都會好。甚至可以不用藥物,讓其正確的懺悔,去掉一個因緣則病自癒。
以一個簡單的頭痛為例,張三頭痛,原因是前些日子生了些氣,然後出門被風吹了引起的,因此對張三的治療,可以正確的選用舒散風寒或疏散肝氣都可,若不因為張三體虛亦不會受寒,因此正確的扶正亦可;當然再往細分析原因,可能張三生氣的原因是與長輩吵架,因此讓其對長輩正確的懺悔也能好;再仔細分析連現在認為迷信的很多因素也可能都有,去除任何一個因素都能使疾病暫時痊癒。
當然同樣疏散風寒可能張醫生選藥就不好使,王醫生選藥就好使,這裏頭更是因緣很多,然而最根本的問題是張醫生辨證不精準,選藥錯誤;也與張三與張醫生可能沒有緣分有關。不過作為醫生我們治不好病,不能說因為自己與某某病人無緣,還是要把責任歸咎到自己醫術不精。
因此任何中醫如果針對的是“果”進行的治療,如見到炎症就用清熱解毒藥,見到疼痛就用活血化瘀藥‧‧‧則中藥療效永遠趕不上西醫。若中醫能從其看不見的“因”上進行治療,療效絕非西醫可比,因為中醫的高度太高了,遠非西方實體醫學所能比。望同道互相勉勵,勤修辨證用藥之功力,以療效讓大眾相信中醫。
- Aug 14 Wed 2013 03:59
詳解米飯的功效
米飯是國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飯除了能夠充饑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比如補腎、養顏、助消化等等。
~最滋補的是粳米~
日常用來做米飯的普通白米又稱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圓形或橢圓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脹性小,但黏性大。作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熱量。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最排毒的是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2、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
~最助消化的是糙米~
所謂糙米,就是將帶殼的稻米在碾磨過程中去除粗糠外殼,而保留胚芽和內皮的“淺黃米”。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於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消化道疾病有效。糙米較之精白米更有營養,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糙米適合一般人群食用,但由於糙米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建議煮前可以將它淘洗後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後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以上。
~最補腎的是黑米~
黑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物質,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它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保健,有利於兒童骨骼和大腦的發育,並可促進產婦、病後體虛者的康復,所以它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最養顏的是薏米~
薏米又稱薏仁米、苡米。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仁米營養豐富,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成分,和維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最養胃的是小米~
小米又稱粱米、粟米、粟穀。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2、煙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由於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後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由於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
- Aug 14 Wed 2013 03:58
別問別人為什麼,多問自己憑什麼
善良其實很簡單:看見人家牆要倒,如果不能扶,那麼不推也是一種善良;看見人家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讓,那麼不說風涼話也是一種善良;看見人家傷心落淚,如果不想安慰,那麼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善良;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桃李滿天下,那麼不誤人子弟也是一種善良。
別問別人為什麼,多問自己憑什麼。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內心就是信仰,靈魂就是圖騰。你把內心修成什麼樣,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別總說命運在上天手裏,其實你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運交給了你。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折算你的生命價值,只不過,有的人是疊加,而有的人卻是在遞減。
距離之所以可怕,因為根本不知道對方是把你想念,還是把你忘記。
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每個人都要不停地做選擇,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總聽有人說,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如此悵然。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願,才能成就事業;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有許多人都覺得自己說話不流利,看到別人巧舌如簧、妙語連珠,非常羨慕,於是自我安慰道:“我是老實人,不會說話。”要知道,正因為你的“不會說話”,本應屬於你的美好東西~高薪、升級、成功、愛情都與你失之交臂。
別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做了蘿蔔,自然就做不成青菜。
為人處世當醉則醉,當醒則醒才是大明白。槍打出頭鳥,不必事事爭先,當低調時,不妨醉一回。酒醉心明白,該醒時,切莫真醉。當醉時醒著,禍事不遠了;當醒時醉了,悔恨也遲了。醉,對於感情即放下,對於為人處事即避鋒芒,對於世事即看淡,對於人生即裝糊塗。當醉則醉是明智,當醒則醒是性格。
我們的痛苦,源自無止的欲念、無盡的攀比、無休的爭鬥,那些曾經的得失、勝敗、悲歡,總讓我們難以釋懷。讓欲望淡些,所有的擁有終將失去;讓心態寬些,你爬得再高終要下來。
很多人都說: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我沒有勇氣面對和足夠的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
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而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傷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態度。
每個痛苦的人心中都有兩個我:一個不完美的我,一個完美的我。不完美是人的本性,因而這個我是真實的;完美背離了人的本性,因而這個我是虛幻的。承認不完美,我們就能找回真實的我,雖不完美,但卻完整。
別人怎麼看我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做真實的自己和現在的心情。
“我現在沒錢,等有錢了再去”“我現在沒時間,等有時間了再去”其實旅行只需要一顆想走就走勇敢的心,只需要一個背包,然後出發。尤其是女人,當妳行走在路上,強悍的閱歷會逐漸沉澱妳的氣質,開闊的眼界會拓展妳的心胸,妳不再是一個會用紙巾擦乾眼淚的小女人。
希望在二十出頭的生命裏,做一件到八十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
愛上一個人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發不可收拾;分手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直還放不下;孤單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直孤單;生病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病不起;失業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直不去找工作;沒錢並不可怕,怕的是一直要等人來救濟;輸了並不可怕,怕的是一敗塗地;錯了並不可怕,怕的是一錯再錯。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孩子,你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也許平和與安靜會很昂貴,不過,擁有寬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費它們。寬容能鬆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萬不得已才動用恨的武器;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
- Aug 14 Wed 2013 03:57
女人美麗十態
一、溫柔
一個感性溫柔的女人,無論思考、語調、一舉手一投足都更細膩和更具感染力。讓人與妳的思維一起舞蹈的說話風格,一定會打動男人。
二、善於思考
很多人雖其貌不揚,但一旦沉浸在無邊的“思海”中,臉上自然會多了一份韻味。那些把眼神拋得遠遠,嘟著嘴或微微側著臉、托著腮的表情就更惹人多望一眼。
三、率性而為
除非妳天生冷艷或清高,否則,敢愛敢恨、敢大哭、敢大笑,對生命充滿熱情與敏銳的女人,她們本身就是一團惹人的火焰。
四、涵養
若妳很寬容,不計較小事情,妳的大度是感人的。特別是那些傷害過妳的人或者是事情,妳都能放得下,那真的是有好涵養。如果妳不是揪住男人的“小尾巴”不放的人,男人會更喜歡妳。
五、神秘感
據性心理學家研究,男人喜歡的女人,除了發自女性的自信心、懂幽默、愛浪漫、刺激及冒險外,原來還有一些比較虛無抽象的元素,其中神秘感就是另一個性感元素。請記住,不要完全滿足對方的好奇心,保留一份神秘感。
六、小動作
在各式身體語言中,不經意的自我觸摸正是最讓人銷魂的小動作。如不經意地咬手指、托腮、不經意把頭髮瀟灑地向後撥,雙手輕輕地捧著臉龐、無奈時聳聳肩膀、交叉雙手輕撫著肩頭或後頸,以及把手伸到毛衣內等,都是些嫵媚的小動作。
七、懂點藝術
懂點書法、美術,會唱歌、玩樂器的人,總會流露一份夾雜著性感的感性與溫柔,而這份意念其實比性感更誘人。
八、陽光膚色
凝肌勝雪的膚色固然新鮮如樹上剛熟的桃子,叫人垂涎,但一身陽光膚色配上合度的身型,何嘗不是在散發著一種性感的美。
九、性感著裝
性感著裝能充分表現女性之美,是完全可以滿足男人視覺需求的。如果妳穿條牛仔褲,可以表現不羈與我行我素的形象;而涼鞋及高跟鞋向來就是女性用以張揚腿部性感的武器。
十、香氛
很奇怪,某種程度的體味,往往也是構成讓人覺得性感的男人味或女人味。男人的“味覺”也很敏感,若妳總是香氛飄飄,一定會撩起別人不盡的幽思。
- Aug 14 Wed 2013 03:56
內丹修煉,機在於目 (克琦)
道家講究取天地之造化,與天抗衡。明確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通俗地講就是對生命進行自我控制。內丹功法是歷代大智大德們,所總結的自控生命、改造自身的經驗結晶,有著嚴密的內煉程序。唯有得到每一層次的驗證才能升段修習,不可超越,盲走捷徑,反誤自身。
內丹修煉,從何處下手?這是修道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陰符經》有“機在目”之語。呂祖《太乙金華宗旨‧逍遙訣第八》也謂,煉功“樞機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內丹修煉的宗旨在於“主靜立極”,“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張伯端語)。而伏制兩目,即為收心求靜的捷法,入手修功的捷徑。
兩目是役神之宅。目若不制,則易神馳於外,邪魔劫舍。兩目微閉,眼不亂動,神光內照祖竅,自可入清靜界。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云:“心求靜,必先制眼。眼者,神遊之宅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靜矣。”所以求靜之本,機在於目,制目則心神自靜耳。
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聽心息,是為和合四象,皆是安神求靜的有效方法。故訣曰:“目不亂視,神返於心。神返於心,乃靜之本”(引自《青華秘文》)。《黃庭遁甲緣身經》云:“目,明也,而主於陽”。道家學說認為,人的一身關竅皆屬陰,唯有人的兩目一點真陽獨存。
所以道家內功十分重視兩目的修養,用兩目所存之陽化卻全身之陰。因此《青華秘文》又云:“人一身皆屬陰,唯有一點陽耳。我以一點之陽,自遠之近,轉之又轉,戰退群陰,則陽道日長,陰道日消”;“至於陰盡陽純,而丹始能升於泥丸,決然奮歷,真人於斯而始見矣”。
清‧黃元吉也說:“夫人一身之中雖是神氣為之運用,要不若兩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長存。故昔人謂一身皆是陰,唯有目光猶屬陽。須常常收攝,微微下照,則精氣神自會合一家。到得丹田氣壯,直上泥丸,遍九宮,注黃庭,自然陰氣消盡而陽氣常存,猶之太空日照,雲露自消歸無有”。
運用兩目之陽戰卻群陰,應貫穿於內丹修煉的全過程。若使目光真陽卻陰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依法修兩目之神光,使其目中陽氣增長。故初修內功當練兩目之光,讓兩目光合二為一,方能有所應用。
一、修兩目之光
兩目輕合,用意念假想兩目向遠方遙看,使兩目光在遠方交合凝結於一點。聚精會神地觀察這個點片刻,慢慢將兩目光合一的點用意拉回,收歸於兩目間的祖竅之內。凝神意守於祖竅,目光內視祖竅,祖竅或有一亮點出現。若沒有亮點顯現,亦可用意存想有一亮點懸浮於目前。待存想構思完畢,用意念使亮點快速推送到身外宇宙深處。目視片刻,待光亮穩定後,再用意拉回收於祖竅。
《性命圭旨》云:“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光是神的表現,神散即光散,神聚則光聚,神定光即定。如此反覆推送、拉回三次後,即一意守定祖竅,聚光匯神。
吾身小宇宙屬陰,身外天空大宇宙屬陽。採身外陽氣聚於內,可補助兩目之陽。呂祖《太乙金華宗旨》中載有“迴光磨鏡”之訣,云:“存誠妙用,尚有訣中捷訣。乃於萬緣放下之時,唯用梵文∴字。以字中點存諸眉心,以左點存左目,右點存右目,則人兩目神光自得會眉心。眉心即天目。乃為三光會歸出入之總戶。人能用三目如梵文∴字然,微以意運如磨鏡,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現目前。”
伍柳傳人趙避塵傳有“外文武火金木合併法”:用兩目凝視香頭,以後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提五臟之病化涕淚流出。從而四相和合,五行攢簇,迴光返照,日月合壁,保持眼睛明亮不花。更有圓睜兩目,採外日月精華,增益兩目陽氣者。兩目為內日月,採取外日月陰陽二氣,補就內日月之損耗。
兩目神光存想祖竅,自有外光如日耀於目前,但切不可貪看外光。越是貪看欣賞此光,則光越是向外發越而不能內斂,反而會耗損元神元氣,功後反感兩目昏花。黃元吉《樂育堂語錄》云:“學者每每好貪外光顯示於雙眸之前,以為金光煥發即修真之效驗。豈知天道貴收而不貴發,人道又何獨不然?”又云:“此件功法渾無難事,只須稍有意思將目光收斂之足矣”。
二、築基採藥
兩目之光漸凝合二為一,方可行“迴光返照”、“凝神入氣穴”之功,以陽光招攝元陽真氣。元‧俞瑣《易外別傳》中云:“天之神發乎日,人之神發乎目。愚謂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內煉之法,以目視鼻,以鼻對臍,降心火入於氣海,蓋不過片晌功夫而已。”神光是兩目合二為一所化的光,是目光和意念(真意)的載體。用兩目神光內視,沿人身任脈下降而入於丹田氣穴之內。
凝神入於氣穴之內,神光如若太陽輻射大地,蕩掃氣海內的陰氣,剎時覺丹田中金光照耀,進入無我之境。意識只存於丹田光中,一意不散,神不外馳。元精受到神光的輻射,昇華化為元氣而騰於氣穴。如若一縷輕煙,氤氳轉動,機妙無限。趙避塵《性命法訣明指》云:“蟄氣之法是將祖竅前翕聚那一點陽神祖氣歸於氣穴之內,名為凝神入氣穴。”
閔一得《道藏續編》錄有“內照之入手”法訣,引腦中元光下降氣海,以兩目神光穿三關九竅,待氣動陽生,元氣愈產,元陽內聚,自有採小藥之景,應用採精收氣法攝回,修補命基。察其陽動,下手採藥。神光下照海底會陰,谷道上提。吸氣用目光,攝取海底之金,以意提氣上升乾頂,目光轉動,上視泥丸;呼氣目光下照,沿任脈返歸於坤爐,此為有為的採煉外藥,用兩目神光卻任督兩脈的陰神,陰盡陽純歸坤爐耳。
三、大藥服食
三百六十周天數足,外藥採足盡化為氣,眉間電光二掣,是止火停小周天採煉之候。小藥即成,需採取大藥,過關服食。明‧伍守陽《仙佛合宗語錄》曰:“此時用火,尤當入定,而單用眸光之功。時以日間用雙眸之光,專視中田;夜間用雙眸之光,守留不怠,如是以採之,大藥自生。《陰符經》所謂‘機在目’者,此也”長春子邱處機偈云:“金丹大藥不難求,目視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無上下,一團生意在雙眸。”
大藥團成,六根震動,內氣團萌動而過三關,駕河車而運九陽之氣於九天之上,金液還丹,服食返歸丹田。大藥飛騰下走三關。皆自然而然之力,非我識神妄意的搬運。唯有一意靜守,隨氣而行,是氣在前,神(意念)在後緊隨也。三關髓阻不通,大藥遇阻不動,只是一意不生,凝神不動,目光內照不動處。以待其氣動。氣足自動衝關。即隨其動機而有兩相知之微意,兩目一旋,輕輕引上,自然度關(參見《仙佛合宗》)。大藥自脊柱底而升上乾頂,歷經二十四節脊椎,需用兩目內視,節節通過,內視歷歷分明,可奪一年二十四氣之功。
四、溫養胎仙
大藥服食後,珠落黃庭。自應合中下二田為一圓明之鏡,行十月之功溫養胎仙,煉氣化神。化神溫養全賴以兩目寂照,輻射中下二田的虛空境界光灼灼,圓陀陀,只存寂照一元神,這是涵養元神的要訣。如失寂照,則兩田中二氣不暢不旺,不能資養元神。故兩目神光不可須臾離開丹田。《大成捷要》說,十月溫養“只憑一點虛靈性光,安居於丹還中宮之內,以溫以養”。
十月胎仙足驗,氣足神全自可超內院,進行“陽神出遊”的訓練。神遷於上田,與中下二田混融化成虛空之大鏡,以涵養元嬰。得見出神景,自可進行出陽神。《大成捷要》:欲出陽神,需先調光罩頂。凝聚兩目神光,大定大靜。用三昧真火燒化頂骨,轟開天門,透出一道金光,大如車輪,罩於頭頂。待光輪隱定後,調出法身端坐於光輪之中。法身周圍若有餘陰,或有陰魔來擾,即用劍光斬除。
陽神初出,不可久留於外,真意攝取金光,將法身收回本宮,待陽神補足再出。陽神外遊自近至遠,經三年哺乳即可遍履五湖。收神、送神的機樞,亦全憑兩目之光,目光所至,法身即去,無論多遠只片刻間耳。九年面壁,煉神合道,不行一切有為有作之法,唯靜定虛空。功德圓滿,全身關竅透出萬道毫光,遍徹於九天九地之內。
古云:“蓋人初結胎時,天一生水,先生黑睛,而有瞳人屬腎;‧‧‧由此觀之,則五臟精華皆發於目也。因師指竅之後,見婦人小產,牛馬驢落胎,並抱雞之蛋,俱先生雙目,而臟腑皆未成形。予始知目乃先天之靈,元神所遊之宅也”(《性命圭旨》)。據筆者所知所聞,自下手收心至最終合道,均不離兩目的作用及神光的運用。機關打開,大道自在目前。
南谷子云:“至道不遠兮,恆在目前。”《判惑歌》云:“這骨董,大奧妙,妙在常有觀其竅。此竅分明在目前,下士聞之即大笑”(《性命圭旨》)。道家內功是否“機在目”,還請練功者自證自悟。
- Aug 11 Sun 2013 04:03
道家學人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世事若還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第二要 [斬斷牽纏]:牽纏設若不能斷,六道輪迴在眼前。
第三要 [窮究理義]:不知辨別身心理,邪正難分誤路程。
第四要 [尋師訪友]:虛心即便能實腹,自滿到老無一長。
第五要 [立志長久]:要成經久不易事,必須經久不已功。
第六要 [除去嗔恨]:嗔恨若還不掃凈,滿腔濁氣掩真宗。
第七要 [捨的色身]:看得色身如假物,自然有路覓真身。
第八要 [不怕勞苦]:心強必上高山頂,怕苦終久不入真。
第九要 [忍辱受垢]:忍辱卑而不可踰,受垢柔而即能強。
第十要 [饒人讓人]:屈己尊人為要著,平心下氣是良方。
十一要 [輕財重命]:試問堆金等岱岳,無常買的不來無?
十二要 [物我同觀]:物我同源無貴賤,若分彼此起塵氛。
十三要 [酒色不迷]:戒酒自然性不亂,絕色必定命堅牢。
十四要 [饑寒順受]:衣食隨緣休妄想,若怕饑寒志不堅。
十五要 [生死任命]:死生二事盡由天,訪道一心常在我。
十六要 [廣行方便]:到處積功兼累行,見危盡力以扶人。
十七要 [不愛熱鬧]:紛華境裏易迷真,聲色場中能亂性。
十八要 [不傲不盈]:高傲即便起人惡,盈滿必非載道材。
十九要 [不貪美味]:君子謀道不謀食,小人養口不養心。
二十要 [不言是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二十一要 [聰明不用]:有才不使常如拙,有智深藏卻似愚。
二十二要 [睡少功多]:朝乾夕惕功無歇,廢寢忘食志要堅。
二十三要 [不愛好物]:珠玉金銀身外物,精神性命本來珍。
二十四要 [始終如一]:用功不力難深造,抱道而亡方見真。
以上二十四要,乃學人緊要之關口,必須真履實踐,條條打通,行的過去,方能遇得真師,聞得大道。若有一條不能行過,即遇真師,聞道猶在兩可。蓋以明師教人,千磨百錯,明察暗試,以驗真假。果是真誠之士,如真金不怕火煉,愈煉愈明,自為高人鑒賞,決定提接;若非志士,始勤終怠,或陽奉陰違,自己身邊事未能行的過去,而欲妄想他人寶物,所謂嗔不除,態不改,墮入生死輪迴海。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採。道且不得聞,而況成道乎?夫聞道者,小聖人;成道者,大聖人。聖人之事,豈是玄虛不實之輩所能得者哉?
- Aug 11 Sun 2013 04:02
把自己帶回真相的四句話 (佛家)
以自我的方式存在於這個意識的世界,我們一生的痛苦幾乎都和“時間”相關~我們的心不是糾結在“過去”,就是擔心於“未來”,要麼就在現在裏脫離“現在”。這是非理智的,痛苦是非理智的結果。有四句話,如果你善加“品嚐”並“吸收”,將有助於你稀釋或解除你的痛苦。
一、過去,已經不存在了。
我們一生大半痛苦和“過去”有關,如果沒有“過去”,將沒有痛苦。沒有可供回憶或參照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有什麼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猶如一棵毒樹的根,我們“現在”以及“未來”的痛苦,都是從它發出的。無意識中,我們在把“過去”當作真的,然後產生了現在或未來的痛苦。我們忽略掉了一個重要事實:“過去,已經不存在了。”
你注意到這個事實了嗎?“過去的已經不存在了!”假若你能安住或清醒在這個事實中,那麼,我們人生的大部分痛苦將會煙消雲散。“過去”已經不存在了,執著於不存在的事物或把非真實的當作真實的,我們糊塗了。糊塗是痛苦的開始,讓我們回到神志清醒吧。
二、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痛苦的另一部分來自於“當下”~對很多人來說的“現在的現在”。現有的和我們想像的不一致,執著於我們頭腦中想要的那個而不是眼前明明“是”的,讓我們痛苦不堪。看不到“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讓我們無盡的煩惱就從“當下”滾滾而來,就好像“當下”變作一口痛苦之泉,有無盡的苦水在不斷地湧出一樣。
“現在,一切是最後的安排”,你能認出這點嗎?現實的仁善超過你對它的理解~我們萬眾同一心的“心”在任何情況都始終堅持“最善原則”,因此,當下發生的永遠都是所有可能發生中實際最好的。這是實相,就差你認出它來了。當你對現實不滿,當你在當下裏痛苦,去認識和理解“現在,一切是最後的安排”這個真理。
三、未來,還沒發生呢。
想到“未來”,我們常常充滿恐懼或擔心,有時那恐懼或所擔心的想像的內容如此逼真,它讓我們坐立不安或焦慮非常。像對待“過去”和“現在”一樣,我們依然在忽略了一個明顯的事實:它並非實際存在,“未來~還沒發生呢”。我們在對著一些不存在的畫面起著恐懼反應~坐在天堂裏經歷地獄,是我們這些被稱為“神經正常”的人所常做的事兒。
如果稍注意一下你就會發現,除了你頭腦裏想的那些令人恐懼擔心的故事,此時此刻,一切都好好的呢。一切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事皆發生在頭腦裏,而不是實際中。在天堂裏經驗地獄,在涅槃裏經歷輪迴,是你的情況嗎?如果是,注意到,把自己溫柔地帶回,帶回到沒有地獄和輪迴故事的實際世界!
四、一切時: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
我們一生裏的痛苦、擔心或恐懼,百分之百裏來自於想像。沒有想像就沒世界,就沒有心靈的受苦。生命沿著“時間”的軸存在~如果我們能夠真的注意到“過去,已經不存在”、“未來,還沒有發生”、“現在,是一切情況中老天最好的安排”,那麼一切時,我們會怎樣?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這正是那些從“過去”、“未來”、“現在”的幻象~自己的“想像”中走出來的智者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出離幻象,如此過一把這樣的日子!
過去,已經不存在了;現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未來,還沒發生呢。
一切時:天下本無事,隨處皆自在。
在生命存在中,有意識地注意時間的虛幻性,並注意頭腦依托現實升起的想像對它自身的影響,將有助於我們解脫痛苦或削弱痛苦。有關過去、現在、未來的煩惱,上述四句話可以作為提醒你回到真相的咒語來使用。
當你頭腦裏旋轉著過去的故事,被過去的故事所影響時,一個“過去,已經不存在了”的念頭跳進來,它能“中斷”或“緩衝”你流轉的故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對有些人來說,這四句話可能太普通了,太老生常談了,甚至簡直就是“廢話”。廢話之所以是廢話,那是因為你沒將它“變廢為寶”。有些老調的話對你不起作用,可能是因為,雖然你聽了一輩子,時時聽、處處聽、經常聽,但你從來沒有真正聽進去過它。
如果你能傾聽一句話,就像大地吸收雨點一樣,我想它會有用的。它的作用就像藥片化在水裏,當你飲下,多少會對你有些效應。一種藥之所以對你完全沒用,那有可能是因為你杯子裏裝的不是水,而是別的什麼,那藥沒溶化。
當你被過去的故事所糾纏、被未來的故事所驚攝、被現在的故事所羈絆時,相應地,靜下來去傾聽或冥想這四句話,就像大地吸收雨點一樣,就像藥片溶解在水裏被你飲下一樣。竭你所能,讓自己感覺自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