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關醫家 (5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今有很多按摩器械備受青睞,子女們也非常願意買來孝敬父母。殊不知,頸部按摩不當,對老年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我曾經有一個病人是建築工程師,因為多年伏案工作常感頸肩部不適,過年時,兒子給他添置了一台按摩椅。不久前的一天,他躺在按摩椅上按摩頸部時,突然出現口齒不清、手腳失去活動能力的症狀,緊急送到醫院,竟是中風發作,好不容易搶回一條命。
 
頸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其結構相當複雜,有很多從頸椎通向腦部的神經和血管,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動脈血管叫頸內動脈,腦組織內的大部份血液由其供應。
 
很多老年人,由於高血壓、高血脂等血管病變,頸部的這條血管也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是鈣化。如果隨便按摩頸部,容易造成硬化斑塊脫落,隨血液進入顱內,堵塞顱內血管,引發中風。
 
因此,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特別是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肥胖等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去醫院檢查頸動脈超音波,確認自己的頸動脈狀況。一旦發現自己已存在有頸動脈狹窄,千萬不要隨便按摩頸部,以防小病按出大病來。而且,老年人按摩最好請專業人士操作。
 
此外,頸部不適的老年人不要劇烈活動頸部,少做甩頭動作。否則會導致頸動脈內的血液產生渦流,有可能衝擊動脈壁上的硬化斑塊,使其破潰、脫落,造成極為嚴重的動脈血栓和腦血管栓塞。
 
正確的頸部運動方法應該是將頭部分別緩慢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傾仰,然後緩慢轉頭,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美醫學專家說,研究發現消炎藥、磺酰胺和利尿劑等藥物,在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化學反應,因此服用這類藥物的人在陽光下曝曬,會患皮膚過敏症。
 
專家們在墨西哥城發佈的一份公報中警告說,服用上述藥物者在陽光下暴曬,不僅會導致皮膚過敏反應,而且引發皮膚癌的風險也比常人更大。過多的太陽光照射引起皮膚傷害甚至皮膚癌,是個不爭的事實。皮膚癌在西方人的癌症患者中佔50%以上,世界上皮膚癌患者也呈上升趨勢。目前人們使用防曬霜、防曬油或防曬乳液,對隔絕紫外線保護肌膚只能起到部分效果。
 
通常情況下,消炎藥、磺酰胺和利尿劑等藥物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但在太陽光中紫外線作用下,滲入人體皮膚蛋白質的這類藥物便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引發皮膚過敏症。即使在多雲天氣條件下,這些藥物也會使皮膚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參與這項研究工作的西班牙醫學家丹尼爾‧穆尼奧斯說,一般情況下,皮膚過敏的症狀是,被陽光照射的部位出現瘙癢,服用的藥物量越大,在陽光下曝曬的時間越長,過敏反應則越嚴重,皮膚瘙癢將持續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研究還發現,陽光中紫外線可能導致白內障,由於陽光對眼睛的傷害,在中短期內不易被患者所察覺,因此對它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專家建議,不論是否服用消炎藥、磺酰胺和利尿劑等藥物,人們應儘可能避免在強光下進行戶外運動,以減少皮膚病變的可能。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晨醒來,看見鏡中的自己,天啊!怎麼眼袋還在?為了消除煩人的眼袋,不知試了多少方法,即使不再熬夜,它就像整個臉部唯一突起的小山,懸在眼下,再怎麼美麗的眼睛也因為它而失去風采。 出現眼袋,不但看起來沒有精神,也好像蒼老好幾歲,實在令人心煩不已。可是,你可知道眼袋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先天體質
 
二、年長肌肉鬆弛:因為眼部神經疲乏或老化,使得肌肉衰弱,累積脂肪,造成眼皮組織鬆弛現象。
 
三、心理問題:當心壓力或緊張、苦惱、悲傷,或職業倦怠達到一個程度時,脾胃功能減弱,水濕運化不暢,亦可形成眼袋。
 
四、急性腎炎病患:晨起上下眼瞼腫,代表脾虛、脾熱。
 
通常在中藥治療眼袋常用的方劑有:越婢加术湯、柴胡桂枝湯、半夏厚朴湯、半夏瀉心湯、甘麥大棗湯等方劑,常並用桑枝、澤蘭、浮萍、荷葉、車前子、丹參、薏苡仁、牡丹皮等藥。
 
不過,在以前也有人用黑大豆(活血利濕)五十克,裝入布袋上蒸鍋,然後用此袋在適宜溫度熨燙眼瞼,以達到溫通經絡消腫的目的;也有用生馬鈴薯皮(或用紗布浸加少許鹽的茶水)敷在眼瞼上,以達到消腫的目的,敷過後要清洗乾凈。
 
此外,要消除眼袋,睡前就要避免大量喝水,睡眠要充足,在工作之餘,應儘量放鬆心情,如運動、聽聽音樂,或在眼睛四周塗抹一些按摩霜,促進眼睛四周的血液回圈,使皮膚緊繃,藉此可增加眼下皮膚的彈性,使眼袋恢復平整。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思之一:過敏性鼻炎不過是發作時有點痛苦而已,過後仍和健康人一樣,治不治無所謂。
 
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險的。醫學統計表明,很大一部分病人未經積極治療,會併發過敏性鼻炎、滲出性中耳炎、支氣管哮喘、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因此積極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對該病已提出預防性治療的主導思想,也就是說,以預防為主,防止發作。
 
 
迷思之二:過敏是免疫力增強的表現。
 
從來也沒有一篇,關於過敏人群對病毒或細菌的抵抗力高於常人的學術報道。我們看到的是,在流感盛行的時候,過敏人群的發病率一點也不比常人低。因此,過敏實際上是一種病理性免疫增強。
 
 
迷思之三:花粉、柳絮、粉塵等過敏原,是直接與鼻腔、眼結膜、氣管接觸後誘發過敏的。
 
過敏原都是被人體接觸後,與人體免疫系統發生作用,激化肥大細胞、嗜鹼細胞後,釋放過敏介質~組胺、慢反應物質入血,通過血液與眼結膜、皮膚黏膜、氣管結合後爆發過敏症的。
 
 
迷思之四:過敏藥物立竿見影,犯病時用一下就行了。
 
立竿見影的抗過敏藥多為抗組胺藥和激素類藥,不但會致人困乏疲倦,對肝腎還有損害,而激素更可能導致肥胖、感染、色素沉著等問題。另外這些抗過敏藥物多在用時見效,一停藥就復發,症狀甚至更重。
 
 
迷思之五:過敏去不了根。
 
過去是這樣,自從OPC問世以後,已不再是不治之症。OPC可有效保護肥大細胞、嗜鹼細胞,使其在過敏原作用下難以釋放過敏介質;OPC還會在支氣管、皮膚黏膜上形成保護層,徹底隔離它們與過敏介質接觸;卜多安更能調節體液免疫,使過敏原與機體不良免疫反應降到最低限度,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對過敏人群實現三重保護。
 
 
迷思之六:過敏體質不會遺傳。
 
來自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報道,當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時,其子女可以有70%獲得過敏體質;單純母親是過敏體質,其子女有50%的遺傳機會;單純父親是過敏體質,其子女有30%的遺傳機會;但也有過敏體質出現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妹範圍之內。
 
研究還表明,遺傳性過敏反應常常不僅只在一個器官發生,而是多種組織器官同時或相繼發病。因此,不同的年齡,可以發生各個不同過敏反應,例如新生兒、嬰兒期可以出現濕疹、哮喘性氣管炎,或因牛奶過敏而出現反複腹瀉;三歲後又會發生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上學前後則又會出現過敏性紫癜。
 
不過,家族中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不一定出現同樣症狀或同樣的過敏性疾病,甚至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數量過敏原時,也可以不出現任何症狀,或者一輩子也未發生過敏性疾病。
 
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兒,發生過敏性疾病時症狀相對較重,治療也較更困難。因此,患有過敏性疾病的父母一定要及早治療,千萬不要遺傳下一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天氣早晚溫差大,當這種氣象變化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時,就會導致人體的不舒服,現代醫療氣象學把這種現象稱為:“氣象過敏症”。
 
此症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困倦乏力、抑鬱焦慮、頭痛暈眩、惡心、失眠、多汗、心跳加快、血壓增高等。
 
醫療氣象專家認為,秋季是兩種氣象條件變化都很顯著的季節,一方面,與夏季相比,秋季的氣溫與濕度有所降低,氣壓則有所升高,這勢必影響人體細胞的攝氧量。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抑鬱、失眠、頭痛等氣象過敏症就是生理機體適應氣候變化的反應。
 
另一方面,秋季也是天氣系統比較活躍的季節,冷暖空氣時常交替入侵,氣象要素變化比較劇烈而且頻繁。入秋以後,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同時要增加營養和進行體育鍛煉,增強保持天氣變化前後生理平衡的能力,以避免過敏症的發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拔火罐”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治病方法。落枕、脖子疼、消化不良‧‧‧拔拔罐都能達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雖然拔過罐的人很多,但一般人對其了解卻不深,甚至還存在一些迷思。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幾位專業人士,為大家做具體指導。
 
拔罐能治很多病
 
“拔罐療法與針灸一樣,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物理療法。”趙焰說,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常見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如急慢性支氣管炎、頸椎關節痛、消化不良、神經性疼痛、高血壓、發燒感冒等。
 
齊紅梅指出,拔罐時用的“罐”有許多種,常見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抽氣罐等。其中玻璃罐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觀察到罐內皮膚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況。家庭中常用的橡膠罐、抽氣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較小。根據大小,罐還分為許多型號,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號不同,背腿多用大號的,額頭、脖子用小號的。
 
行醫資質有點亂
 
正因為拔罐療法適用度廣、需求大,因此市場上提供拔罐治療的地方越來越多。除了醫院,許多按摩館、美容院、足療店也都有拔罐服務。
 
對此,趙焰表示,拔罐是一項專業的中醫理療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俱備中醫行醫執照的醫生進行。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隨意進行拔罐治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如燙傷、損傷皮膚、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
 
據了解,很多醫院都曾接診過不少類似病例,輕者燙出水泡,嚴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積燒傷。
 
拔罐治療五項注意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氣式罐很常見,但也存在用法不當的問題。專家指出,拔罐治療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第一,分清體質。體質過於虛弱者不宜拔罐,會使虛者更虛。
 
第二,有心臟病、血液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婦女經期、過飽、過饑、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第三,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第四,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拔罐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第五,拔罐後正確處理。拔罐後不慎起泡,每個罐內多於三個泡,就應及時塗燙傷藥膏,或去醫院處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腫瘤患者怎樣“食療”?
  
飲食預防和治療疾病,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代,我國就已有了“食醫”。唐代名醫孫思邈說:“為醫者,當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癒,然後命藥。”說明了食療的重要性。飲食療法對於腫瘤病人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它不僅有利於緩解癌症病人的臨床症狀,而且有利於癌症病人的康復。癌症病人運用飲食療法,應把握好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強調均衡營養,注重扶正補虛
  
癌症病人“內虛”是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虛而致癌,因癌而致虛,虛中夾實,以虛為本。食療的目的是保證癌症病人有足夠的營養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病人的康復,應以扶正補虛為總原則。故《內經》說:“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在扶正補虛的總則指導下,對癌症病人的食療應做到營養化、多樣化、均衡化。正如《內經》所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失之偏頗,則有害無益。
  
熟諳性味歸屬,強調辨證施食
  
癌症與其他疾病一樣,病人都有陰陽偏勝、寒熱虛實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辛甘苦酸鹹四氣五味之別。熱證宜寒涼,寒證宜溫熱;五味入口,各有所歸,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溫散,如生薑、蔥白;甘味和緩,如山藥、芡實、飴糖;淡味滲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澀,如烏梅、山楂;鹹味軟堅,如海藻、昆布、牡蠣等。
  
臨床上,食療必須符合辨證施治原則,要因病而異,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
 
如辨證為毒熱壅盛、邪火內熾之證,患者症見熱象,就不能投以溫熱性的食物補品,如桂圓、荔枝、鹿肉、人參、羊肉、大蝦等,而應給予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蔬菜、食品,如蕺菜(魚腥草)、馬齒莧、薺菜、鴨肉、蘆根、蘆筍等。
 
又如病人手術後,脾胃虛弱而食少、腹脹、便溏,則應以健脾和胃的食物加以調補,如山藥、茯苓、蓮子、雞內金、麥芽等。
 
再如放療期間或以後,由於熱毒傷陰,症見口乾咽燥,舌苔光剝,脈細數,應多食甘寒養陰生津之品,如茅根汁、荸薺汁、梨汁等,而忌香燥、燴炙、辛辣、煙酒等刺激物。
 
肺癌病人如見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等,屬陰虛痰熱內蘊,則應忌劫陰生痰的辛辣、魚腥發物,以及壅氣類食物;肝、胃、腹腔內各種惡性腫瘤並發腹脹、腹水時,宜多食淡滲利尿的食物,忌壅氣類食物,如芋艿、番薯、洋蔥、南瓜之類。總之,要注意辨證施食,合理食療。
  
腫瘤患者禁忌
  
胃癌病人的飲食有哪些要求?
  
(1)不吃油炸、煙熏的食物,不吃鹹菜、鹽腌的食物。
  
(2)忌煙、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
  
(3)吃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植物蛋白、高熱量的飲食,少量多餐,進食時要細嚼慢嚥,避免進高鹽飲食。
  
(4)食物儲存要科學,不是黴變食品。
  
(5)提倡多食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蔬菜,豆製品及乳製品,保持大便通暢。
  
癌症病人應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習慣?
  
癌症病人的發病因素中,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癌症的復發或其他癌症的發生,不良的飲食習慣仍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癌症病人要按照防癌的要求,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除按正常人防癌要求外,要注意以下事項:
  
(1)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計劃的攝取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其中熱量和植物蛋白,要比正常人酌情增加20%左右,以維持正常體重。
  
(2)多吃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食品,如富含維生素A、C較多的深綠色的蔬菜。
  
(3)不吃或少吃可能致癌的各種食品,如油炸、火烤、紅色肉類、煙熏及鹽腌的製品,特別是烤糊、焦化了的食品更不能吃。
  
(4)堅持高熱量,低脂肪飲食。
  
(5)食物應晝夜保持新鮮,不吃任何發黴變質的食物,剩飯剩菜最好也不要吃。
  
(6)少吃精米、精麵,多吃粗米、全麥片、標準粉、多吃五穀雜糧、玉米麵、赤小豆、黃米飯、豆類(黃豆、扁豆、豌豆等)。
  
(7)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種籽類食物,如葵花子、西瓜籽、花生、杏乾等,這些食物含有多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並富含纖維素、植物蛋白和非飽和脂肪酸等。
  
(8)為了保持大便通暢,應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等;便秘病人每天早晚飲蜂蜜水,蜜糖需用涼開水沖。
  
(9)戒煙、戒酒。
  
(10)膳食應多樣化,食品的種類、品種要葷、素搭配、加工方法要經常改變,使飯菜多樣化。這有利於打斷“癌變工程”,防止癌症復發和新癌症的生長 。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癌症為什麼會轉移?
 
癌細胞的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了身體中沉睡的胚胎發育相關轉錄因子所致。
 
一般來說,癌細胞進行轉移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侵犯,這個階段中癌上皮細胞會鬆開癌細胞之間的連接,使得癌細胞“重獲自由”而能移動到其他地方去。第二個階段稱為內滲,癌細胞穿過血管或淋巴管的內皮進入循環系統。第三階段稱為外滲,在這個階段當中,經過循環系統之旅洗禮的倖存者,會穿過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到達其他的組織。最後的階段就是這些癌細胞的新大陸移民,在其他組織當中繁衍茁壯形成轉移的惡性腫瘤。
 
雖然目前已有研究披露出一些與轉移過程相關的基因,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將癌細胞注射入循環系統中,如此便缺少了與侵犯和內滲作用相關的基因研究。麻省理工學院的懷德海研究所Robert Weinberg所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了與癌症轉移早期相關的研究結果。
 
首先他們使用當紅的微陣列技術,來分析會轉移的老鼠乳癌細胞的基因表現,從中他們找到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Twist。這個轉錄因子在胚胎發育的某些過程中,肩負著引發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組的任務。而類似的細胞移動以及組織重塑情形,在腫瘤轉移的時候也會發生。
 
他們發現Twist會使由鈣黏附素E所調控的細胞黏附作用失效,以及產生上皮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而且被阻斷了Twist表現的癌細胞其轉移的程度會降低,並且在循環系統中的癌細胞數目也有減少的現象。另外在人類乳癌中的侵犯性小葉癌當中,也觀察到Twist抑制了鈣黏附素E的表現。
 
因此Weinberg等人推測,癌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身體中沉睡已久,負責胚胎早期型態發育的基因,從而啟動相關的程序,因此獲得轉移的可怕能力。
 
未來在臨床上也許能開發藥物,以抑制Twist這類基因的表現,避免腫瘤轉移;又或者可以藉由篩檢這些基因,早期發現腫瘤未來的走向,並給予適當的治療。也許以後癌症不再是那麼令人可怕的洪水猛獸,而會變成另一種慢性病也不一定。
 
 
二、癌症轉移的方式
 
癌細胞是非常“貪婪”的,它會跑到它可能到達的任何地方,而路徑主要有三條:
 
1、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一般最早,因此進行腫瘤切除時,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放療除了照射原發腫瘤病灶外,還要照射周圍淋巴結。淋巴系統遍佈周身,是癌細胞轉移的理想及首選通道。淋巴轉移往往由近及遠,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之後轉移到鎖骨上、下淋巴結,甚至對側腋窩淋巴結。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進入血管的癌細胞,會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如肺、腦、肝和骨等,這就是血行轉移。胃腸道癌常轉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腎癌、骨肉瘤等常轉移到肺,肺癌易轉移至腦,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
 
2、血行轉移
 
化療就是為了避免癌細胞通過血行轉移,而用藥“沿途”消滅癌細胞。
 
3、種植轉移
 
還有一種轉移比較少,就是種植轉移。癌細胞如果從腫瘤表面脫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就會“生根發芽”。發生地一般在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腸膀胱窩、顱底等處。
 
 
平常人們總愛說什麼東西致癌,其實,我們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麼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麼就會得癌。現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癌症的必然因素。戰勝癌症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癒。為此,我們一是要定期體檢,二是不舒服就要看一些症狀可能與癌症有關,不要感覺到痛了才去看醫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藥防治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是目前西醫達不到的作用。
 
中醫中藥治癌對於減輕癌症病人的症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都有其重要的意義。中醫中藥治癌有五大特點:
 
一、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辯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採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中醫中藥術後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化療的,可以採用中醫中藥治療,因此治療癌症比外國多了一條中醫中藥的途徑。
 
三、不影響勞動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甚至能勝任日常的工作。
 
四、副作用小。沒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對消化道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
 
五、經濟上比較便宜,服用又方便。
 
 
(一)辨證治療
 
1.扶正培本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虛證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機,正氣不足,氣血虛弱,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因而出現氣滯、血瘀、濕聚、痰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臨床實踐也充分證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緩解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降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等,對於某些腫瘤可能會降低復發率、提高治癒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醫預防、治療腫瘤的特色和優勢。
 
適應證:主要適應於晚期腫瘤。
 
具體措施:滋陰,補氣,補陽,養血。
 
2.祛邪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外邪是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因素。由於長期飲食不潔、情志失調、過度勞傷等,引起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功能失調、外邪乘虛而入,引起氣滯血瘀、邪毒聚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因此,祛邪也是中醫治療腫瘤的一大治則,具有較好的療效。
 
適應證:早期腫瘤和體質較好的病人。
 
具體措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祛濕,以毒攻毒等。
 
評價:證是一類西醫尚未認識的基本病理過程,中醫辨證治療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特色和優勢,辨證治療通過調整病人的陰陽平衡、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可以達到治療腫瘤的效果,中醫辨證治療雖然主觀療效較好,但客觀療效較差,腫瘤的體積變化常不顯著。
 
 
(二)辨病治療
 
理論基礎:現代醫學對於疾病過程的認識是“病”,由於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使得機體各個部位發生的腫瘤,都可以得到明確診斷,這是現代醫學診治疾病的重大優勢。近年來,中醫在治療疾病時,也吸納了西醫這種辨“病”治療模式,因此,現代中醫治療腫瘤的原則,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常選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藥,進行辨病治療,實踐表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腫瘤具有較好療效。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是最具代表性的內源性疾病,癌細胞不會像正常細胞因環境酸化而死亡,所以本人對不幸得了這病的人們的忠告及建議如下:
 
一、不能手術:惡性腫瘤(癌症)病人,在手術時會大量的出血,被手術刺激的癌細胞可達到最高的活躍程度,手術時大量的癌細胞進入血液,血液又是循環人體全身的,而進入血液的癌細胞就會侵入人體的各個部位,等於在全身播種癌細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如果癌症患者做過手術,一旦復發就不容易治療了,必死無疑的,這就是癌症患者手術後,癌細胞大轉移的直接原因。
 
二、不能化療:就是採用化學藥物的一種治療方法,化療藥是一種化學藥物,毒性相當毒,酸性程度相當強,只要人體皮膚沾上一點,馬上就會出現腐爛,因為化療藥的酸性程度相當強,因為人體的血管是耐高酸的,但是,醫院給患惡性腫瘤的病人,做了幾個療程的化療,把惡性腫瘤上的纖維及肌肉都腐蝕及融化掉,所以CT報告顯示,腫瘤已經全部消失,這時醫生告訴患者,經過化療腫瘤已經全部消失,過幾天再配點消炎藥就可以出院回家了,病人聽了當然非常開心。
 
但是好景不長,過不了幾個月,病情又復發了,癌病人又感到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結果CT報告顯示,腫瘤比沒有化療前還要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腫瘤血管沒有被腐蝕和融化,腫瘤血管還是活的,經過化學藥物的摧毀,腫瘤血管只是損傷,損傷的腫瘤血管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腫瘤血管又復活了,而且是多發的,腫瘤又開始生長了,而且還會比以前生長更快,這就是腫瘤經過手術、化療以後還會復發的主要原因。
 
使用化療藥物,只是融化了惡性腫瘤上的纖維及肌肉,即還保留了惡性腫瘤的血管,其實血管就是惡性腫瘤的根基,所以化療以後全部消失的惡性腫瘤,過不了幾個月很快又復發了,其實是惡性腫瘤的血管復活了,腫瘤就開始生長了,而且生長速度比以前快,又形成了巨大的腫瘤,而且還要比化療前大,所以很多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問題,就出在這根基上。
 
三、放療。也就是採用激光類的功能儀器,把惡性腫瘤燒死,在燒死惡性腫瘤的同時,也把惡性腫瘤的細胞激化了,首先燒到的是包著腫瘤細胞的外包皮,同時受到刺激的惡性腫瘤細胞,產生了激烈的運動,一旦被燒的腫瘤外包皮開始受損或破裂,那麼惡性腫瘤細胞就像炸了窩的馬蜂一樣,到處狂飛,這也就是產生惡性腫瘤(癌症)大轉移的直接原因 ,最終還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同樣不治身亡。
 
如果你的家人,親戚朋友不幸得這病,希望你們謹慎選擇。選擇功效具有:理氣散結、消淤、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血、補血、通絡、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中醫藥物。防治癌症細胞的生長,殺死癌症細胞。
 
健康是財富,健康是幸福,願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是“血肉之軀”。只有血足,才顯得皮膚紅潤,面有光澤;只有肉實,才能有肌肉發達,體型健美。對於女性來說,追求面容艷麗,身材窈窕,應重在養血。
 
由於女性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點,與血結下了不解之緣。中醫學早就指出:“婦女以養血為本。”女性若不善於養血,就容易出現面色萎黃、唇甲蒼白、肢澀、髮枯、頭暈、眼花、乏力、氣急等血虛症,即貧血。
 
嚴重貧血者,還極易過早發生皺紋、白髮、脫牙、步履蹣跚等早衰症狀。根據對862名年輕女性體檢資料表明,其中有16%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有96名血紅蛋白不足10克,51名紅細胞偏低。可見,女性養血迫在眉睫。那麼,女子應怎樣進行養血補血呢?
 
一、要經常保持樂觀情緒:心情愉快、性格開朗,不僅可以增進機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促進體內骨骼裏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來,使得皮膚紅潤,面有光澤。
 
二、注意加強飲食調理:日常應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如動物肝臟、腎臟、血、魚、蝦、蛋類、豆製品、黑木耳、黑芝麻、紅棗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三、學會科學生活:養成現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少酒、不偏食、不熬夜、不吃零食、不在月經期或產褥期等特殊生理階段同房等。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及充沛的體力,並做到起居有時,娛樂有度,勞逸結合。
 
四、要根治出血病症:患有月經過多、月經失調以及腸寄生蟲病、萎縮性胃炎、潰瘍、痔瘡、瘧疾或反覆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時(包括貧血),均要及早就醫,儘快根治。
 
五、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生育過的女性,要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天至少半小時,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遊泳、氣功、跳舞等,吸收新鮮空氣,增強體力和造血功能。
 
六、應進補養血藥膳:黨參煲紅棗:每次用黨參15克,紅棗十五枚,煎湯代茶飲;麥芽糖煲紅棗:每次用麥芽糖60克,紅棗二十枚,加水適量煮熟食用;杞子紅棗煲雞蛋:每次用枸杞20克,紅棗八枚,雞蛋煮熟後剝殼再煮片刻,吃蛋飲湯;仙人粥:首烏、枸杞各20克,粳米60克,紅棗十五枚,紅糖適量煮粥,均有養血功效。貧血嚴重者可加服硫酸亞鐵片,每日三次,每次0.3克,飯後服,並配維生素C,每次0.2克,連服二至三個月,療效頗佳。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有持續性頭痛,伴有惡心嘔吐或視物障礙,或鼻出血、頭暈、耳鳴耳聾等症狀。
 
二、身體任何部位出現腫塊,哪怕只要黃豆大的腫塊,特別在頸部、乳房、心窩部、右肋下、鎖骨上等處出現,且腫塊不斷增大。
 
三、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有變化,乳頭流出血性或乳樣分泌物,或者發生糜爛。
 
四、經久不癒的乾咳,無痰或少量痰液,伴有聲音嘶啞,痰中夾血絲或小血塊。
 
五、吞嚥時有哽噎的感覺,胸骨後有異物附著感或燒灼感或有隱痛。
 
六、長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沒有吐酸水,或大便黑色如柏油。
 
七、中年以後,性交時陰道出血,或陰道不規則流血,或白帶多且有惡臭。
 
八、大便習慣改變,或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血不止。
 
九、身體任何部位長出的疣或色素痣迅速增大,顏色變深,局部毛髮脫落或發生破潰。
 
十、身上較長的骨骼(如四肢骨)某處,不明原因的疼痛且進行性加重。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很多人學習針灸,可是很難深入,其原因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剛開始接觸針灸時,便被課本或者老師灌輸了一些常識性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是構成很多人理論體系的基礎,但是如果基本的概念都是錯的,就如同蓋樓地基打歪了,那樓是高不起來。我知道如果對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基礎知識進行改動,必然會感覺不舒服,可是我真的想讓針灸興盛,想讓迷途中的針灸大夫清醒,真心勸告放下所學的知識,好好看看古人的記載。
 
 
一、關於得氣的錯誤認識
 
現在將酸麻脹視為得氣,已經成為很多針灸師揮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實際上將酸麻脹視為得氣,最早始於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針灸著作,具體書名記不清了。在宋代與明代的針灸書中一直以針下如魚吞勾為得氣。在《內經》裏將氣至定義為患者脈象的改變。因此我個人觀點針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覺,只要專注於自己針下的變化,和患者脈象的變化便可。我在臨床中亦反覆驗證,得出的結論是無論患者是否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只要醫者手下有如魚吞勾的得氣感,便必然有療效,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醫者手下有了如魚吞勾的氣感,同時患者也有了酸麻脹的感覺。
 
 
二、關於留針時間的錯誤認識
 
現在針灸都需要留針半小時,甚至有留針時間更長的,不妨看看古代的針灸著作,《針灸甲乙經》對每個穴位留針時間的記載均是留幾呼(一般為一至十個呼吸不等),再看後世的針灸書,對穴位留針均記載為留幾呼,幾呼便是幾個呼吸,十個呼吸最多也就大半分鐘,因此針灸在古代是不留針。雖然在《靈樞‧九針十二原》補瀉手法中對補法雖要求“靜以久留”但同時也要求“持針勿置”(置即放置),即要求醫者在針灸過程中要求手不能放下針,半個小時不放針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古代針灸中久留最多也就一分鐘。
 
 
三、關於針刺深度的錯誤認識
 
現在針灸穴位普遍偏深,一般穴位針灸大夫都針一寸深以上,放下成見看古代針灸著作,《針灸甲乙經》對穴位深度要求都是針幾分,沒有針很深的,再看後世的針灸書,對穴位的要求也是針幾分,很少有用寸來記載的。而且在《內經》中反覆強調針太深則邪氣反入,如果仔細注意醫者在施術過程中針下的的感覺,很容易在針入幾分深的地方感覺到如魚吞勾的得氣感覺,這個得氣的感覺便是“機”之所在,在《靈樞‧九針十二原》裏要求“知機之道,不可掛以發”(最後一字“發”在古字中為“頭髮”的“髮”,不是“發財”的“發”,兩字在古字中寫法不同,簡化字則相同),如果找的了這個“機”絕對不能再往裏深,到了這個機之後連掛一根頭髮的力都不可再加。我曾試過在得到機的時候繼續往下一用力,病人病情馬
上由好轉改為加重,而且此機不可失,失則難再來。“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當然大部分針灸師找不到這個機,也就很難有較高的療效,同時也不會有太大的過失。
 
 
以上為我臨時想到的幾個,現在針灸師與古代針灸的幾個大的不同,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小的問題無暇細寫。如關於軀幹穴位的歸經問題,在《內經》中軀幹的穴位並未歸入經穴之中,為後世方便記憶或出於其他目的,將經絡所行的穴位歸為該經中。在《內經》裏只有肘膝關節以下的五輸穴,及絡穴等特定穴歸入經絡之中,也就是只有這些穴位有調整該所過經絡臟腑的作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在世,無非要學習兩種知識:一種是謀生的知識。這是生命存在的基礎。另一種就是關於養生的知識。這是為了健康長壽。所以,我們古代,有很多話都說了這麼一個道理:與其救療於有病之後,不如攝養於無疾之前。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調查發現,人到晚年消耗的醫療費用佔一生的40%。很多人的醫療費用都是在離開這個世界的前二十八天花的,到了搶救的時候,多少錢都捨得花了。
 
人類最大的財富並不是金錢,而是擁有健康。因為財富是人創造的,而健康是不能完全靠金錢買到的。人只有保持健康才可能擁有一切。
 
人類對健康的追求,使得全球健康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工業的產值。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世界因營養過剩死亡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因營養不良死亡的人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大概有1/3的患者死於藥物濫用。現代醫學面臨的困境是藥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藥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病菌的變異速度,所以,科學家早就呼籲:人類如果再不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感冒將會成為人類的不治之症。
 
聰明人投資健康,明白人儲蓄健康,普通人忽視健康,糊塗人透支健康,愚蠢人把健康托付給醫院和醫生。
 
人類最大的災難是發明了氰化油,這是歐洲一食品雜誌在100年紀念文章裏說的。現在市場的所有蛋糕店和冰淇淋,裏面加的都是氰化油,它的主要成份是反式脂肪酸。一般的脂肪七天就代謝完畢,而這種反式脂肪酸需要五十一天才能分解排出。它會沉積到身體各處,最為可怕的是它會影響我們孩子的大腦,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這種反式脂肪酸還是婦女不孕症的隱形殺手。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報道,哈佛大學對1.85萬名準備懷孕的婦女做了調查,結果發現有438人因為無法排卵而不能受孕,罪魁禍首就是這種反式脂肪酸。你只要每天吃一包炸薯條就達到了避孕的目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是生活在觀念當中的,頭腦中有什麼樣的固有觀念,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而日常生活中的舉手投足、待人接物、立場觀點,都會基於這種觀念而發展與強化,但如果您的固有觀念與大自然的氣息相悖,那麼您的整個人生都將是逆風行船,步履維艱,費力而無功的。
 
那我們如何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呢?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您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那麼您將隨時都會被突然出現的問題所困擾,總是疲於應對,總是被動招架,這樣的人生必然會拆東補西,這樣的身體肯定要修殘補漏,這樣的人生毫無疑問是被人驅使的人生,沒有丁點兒的主動權。
 
我求學時的一位老師總說一句話:“你不能管理自己,那就會被人管理。”同樣道理,您不能管理好身體上的疾病,那反過來一定會被疾病管理。
 
對於疾病的態度也是一樣,如何看待疾病,是我們能否真正消除疾病的關鍵。人人都不喜歡疾病,大家都在說:“有什麽別有病。”碰到生病的人,我們便會鼓勵他說:“您一定要戰勝疾病。”於是,“戰勝疾病”成了大眾共有的觀念。
 
既然受觀念的驅使,那麼,只要有能夠戰勝疾病的方法和武器,我們就會勇敢地去應用它,義無反顧地去與疾病戰鬥,即使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唯一的選擇。
 
但疾病真是我們的敵人嗎?我們真的能夠戰勝疾病嗎?
 
如果疾病是由病菌引起的,那麼我們想辦法殺死病菌就可以了。可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有細菌出沒,好像是殺不完的,但我們卻一直認為,殺不完細菌是因為我們所用的武器威力還不夠,也就是抗菌素的毒性還太小,還要加大它的毒性才行。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細菌也在成長,它增強了裝備,越來越不怕所謂的抗菌素了。
 
其實,細菌通常只是疾病的結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傳染病另當別論)。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為細菌創造了生存的環境,細菌才得以侵入,就像自己忘記了鎖門,小偷就會溜進去一樣。
 
其實,只要您鎖好結實的防盜門,小偷是不會光顧您家的。若是某天來了強盜(如各種烈性傳染病),非要破門而入,您也不用怕,只要學會及時地躲避,別與他們硬拼,他們傷害不了您。
 
《黃帝內經》中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是告訴我們要善於躲避,而不是與它鬥爭,因為鬥爭是永遠沒有結局的。
 
您在電腦上打遊戲,目的是為了闖關,可每一關都有無數的壞蛋在糾纏您,如果您停下來,和它們打鬥而不抓緊前進的話,它們會殺了一批又來一批,您一天也別想通關,但如果您忽略它們,避開它們,快速地向前走,那麼您通關的目的就會很容易達到。所以您要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最終目的,而不要把精力耗費在半路上。
 
有些病症和細菌更是一點關係也沒有,西醫叫做無菌性炎症或者自身免疫病。是自家人在“窩裏鬥”,免疫細胞把正常細胞當做了敵人,在自相殘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瘋狂的局面呢?是人的情緒造成的。
 
一種不良情緒就會對應一種症狀。生氣了,就會兩肋脹痛;恐懼了,就會眼睛酸澀;性格剛強常會膝蓋受損;憂慮悲傷最易哮喘咳嗽。此外,還有頭痛、胃潰瘍、類風濕、紅斑狼瘡、牛皮癬,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情緒根源。
 
難道您要把這種本來需要放鬆心情,就可以慢慢化解的情緒,當做敵人來奮力拼殺嗎?您的進攻越多,自身傷害就越大。因為您把牆上的影子當做了敵人,然後揮拳猛擊,您打影子的時候,因為身體擋住了光源,所以影子似乎暫時被您打倒,但是當您直起身來想休息,影子卻又在那裏晃來晃去,您再去打,永無寧日。
 
重新認識疾病,您會發現,其實本來沒有什麼敵人,如果您要和它鬥爭,它就會變成敵人,與您決戰到底。我們還是別把眼光總盯在它們身上吧,輕輕鬆鬆地過我們的快樂日子。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任何我國傳統行業的理論,都要經過三個階段:1、見山是山;2、見山非山;3、見山還是山。學習佛法、中醫、易經均要經由此三階段才能達到較高的高度。以個人學中醫理論的經歷而言,我能深刻感受到這三個階段對學醫的作用。
 
剛開始學中醫理論時,對中醫所言之道理似懂非懂,於是總是跟著老師問問題,一直把老師都問煩了,自己的問題還是不明白,此時看到的陰陽五行,就是樸素的中國哲學的陰陽五行,對臟腑亦是樸素的臟腑。
 
以當時的能力,很多玄學的書根本看不懂,只能看一些自己能懂的書,如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李東垣;明清大家張錫純、王孟應、程國彭等的書,覺得這些書寫的比較簡單,自己能讀懂,此時即是見山是山。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不滿足於自己中醫理論,於是喜歡讀很玄的理論,尤其是將中醫理論中,摻雜上周易學道理之後就更喜歡了,理論越是看不懂的越喜歡往裏鑽,當時主要喜歡看的是明清很多文人寫的書,尤其是那些搞的很玄很玄但是不一定會看病的人的書,越把理論講的複雜,越覺得此人醫術高超,此時的陰陽五行都蒙上了神秘的面紗,雲裏霧裏,似懂非懂,此時即見山非山。
 
很多人就在玄奧的中醫理論中“醉生夢死”,越陷越深,窮其一生研究醫理,最後看病療效很差,於是將疾病的根源訴求於佛法解決,或將宿命論的東西引入,我相信佛法的偉大可以解決世間問題,然而作為醫生治不好病,絕對不可以引用佛法來為自己醫術不精找藉口,只要病人來找到醫生治病,即是機緣成熟,醫生不能緩解其痛苦,則為失道。
 
當走到無法繼續深入的時候,驀然回首,便會看到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醫理,這套醫理一定是簡單的,直指根源的。“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就這麼簡單,只有簡單的才符合天地之道,易經之理亦有簡易。此時看到的醫理樸素直白,就像久違了的朋友一樣,他就在那裏,只要你相信就可以。
 
現在回想起來歷代中醫理論中,《黃帝內經》、《傷寒論》所講的理論最樸素,最實用,將天地的道理,就這樣不加掩飾的告訴了我們,只是我們非要將其玄乎化,就如同佛教中凈土宗其實很簡單(相比而言),最難的是相信。
 
其次是金元時期以及清代、民國一些臨床大家寫的書,將樸素的中醫理論寫的相對簡單,雖然有時感覺稍微繞了點彎,但是沒繞遠,只要好好看一樣能成為高手,通過這些醫家亦能體會到天地之道,最後亦可與經典合一。
 
最其次是清代很多文人,以及當代很多專業搞理論的教授寫的書,將簡單的天地道理寫的無限的複雜,將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說地球人都聽不懂的玄理,最後越繞越遠,自認為自己水平很高,孤芳自賞,且看不起別的醫家,不能吸取別人長處。
 
“智慧出有大偽”,只要真理出現,必然伴隨著非常像真理的偽真理出現,往往偽真理從外表上看比真理還真理,學中醫者必須有慧眼,選擇的方向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所能達到的高度,因此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最好的防止自己走偏的方法就是“博學、深思、明辨、慎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有幾個剛學中醫不久的學生,問了一個很簡單卻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平常人常言中醫治本,西醫治標。然以這幾位學生的觀察卻說恰恰相反,現在之中醫見頭痛便用天麻、川芎;見腰痛便用獨活、寄生;見失眠便用酸棗仁,這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是治標。現在之西醫見到腳痛會想到腰部有問題;見到腰痛會想到內部腎臟是否有問題;甚至見到外表沒有什麼表現的會找到癌細胞,究竟誰是在治本?
 
關於標、本,我認為很難分何為標何為本,我想用因與果來回答比較好。西醫認為人體所有的疾病,均是由於人體的某一物質改變引起的,如腰痛多數是因為腰椎間盤的問題引起的;胃痛多數是由於胃部炎症引起的;更甚至一個人的情緒不好,西醫亦將其歸因於,腦子的某個地方異常的分泌引起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身體有不適應的症狀,西醫即將其因歸結與人體實體的改變引起的,若找不著實體的改變西醫是無法治療的。
 
其實仔細想想,任何實體的改變其實都只是一個果,咳嗽為肺部炎症或肺部長東西了;腰痛為腰椎間盤異位,什麽炎症、增生都是果,都是有形實體的改變,不過咳嗽你能看得見,肺炎要用儀器才能檢查到,都是一個層面的東西,都是有形的改變,有形改變之前必然有一個無形的“因”。
 
我國古人認為“無中生有”,有生於無,任何東西都是從無到有再回到無的,本來肺裏沒有炎症,為什麼現在有炎症了?是什麼原因使炎症從無到有的?而之前這個看不見的原因才是疾病發生的根源。
 
任何無中生有的過程,都是萬千因緣和合而引起的,但是只要去掉其中的一個因緣,則果自會消失,此即為什麼不同的中醫從不同的方面開始調理,疾病都會好。甚至可以不用藥物,讓其正確的懺悔,去掉一個因緣則病自癒。
 
以一個簡單的頭痛為例,張三頭痛,原因是前些日子生了些氣,然後出門被風吹了引起的,因此對張三的治療,可以正確的選用舒散風寒或疏散肝氣都可,若不因為張三體虛亦不會受寒,因此正確的扶正亦可;當然再往細分析原因,可能張三生氣的原因是與長輩吵架,因此讓其對長輩正確的懺悔也能好;再仔細分析連現在認為迷信的很多因素也可能都有,去除任何一個因素都能使疾病暫時痊癒。
 
當然同樣疏散風寒可能張醫生選藥就不好使,王醫生選藥就好使,這裏頭更是因緣很多,然而最根本的問題是張醫生辨證不精準,選藥錯誤;也與張三與張醫生可能沒有緣分有關。不過作為醫生我們治不好病,不能說因為自己與某某病人無緣,還是要把責任歸咎到自己醫術不精。
 
因此任何中醫如果針對的是“果”進行的治療,如見到炎症就用清熱解毒藥,見到疼痛就用活血化瘀藥‧‧‧則中藥療效永遠趕不上西醫。若中醫能從其看不見的“因”上進行治療,療效絕非西醫可比,因為中醫的高度太高了,遠非西方實體醫學所能比。望同道互相勉勵,勤修辨證用藥之功力,以療效讓大眾相信中醫。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從何時起,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件常用品:浴足盆,而且有很多還是高科技帶電、磁、紅外線等。似乎在人們的心中燙腳有很保健的作用,燙完腳出一身汗,渾身舒服。而任何一種治療手段,只要它作用於人體,則必然產生人體陰陽的變化,否則不可能治病,因此斷然也不會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人,我希望每一個中醫,都能運用中醫的思維方式看待人體,甚至是看待世界。
 
首先要肯定的是對於年輕的上班族,工作比較緊張,通過燙腳或是桑拿浴,汗出後氣血通暢可緩解緊張。尤其是在感覺心裏窩火,即有火發不出來的時候,燙燙腳會感覺非常舒服,這是正確的治療和保健方法。但是對於虛人及老年人,用此法保健一定要慎重,我在臨床已經見過太多的老年人,因燙腳而開始得病的,下面讓我來解釋一下。
 
燙腳的原理是用熱水對足部加熱,然後慢慢人體氣血開始加速,逐漸便會出汗,出汗亦是氣血加速的一種表現。可是人為什麼到老了腳會發涼?為什麼老年人不能做劇烈運動?道理很簡單,因為陽氣虛的人是不能再做任何損傷陽氣的事情了。陽虛之人首要之事是使陽氣潛藏,陽生陰長使陽氣積存起來,恢復正常。
 
所以對陽虛之人,首要之事應是靜心內養,做到《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所講冬三月的養生方法:“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訴,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疲厥,奉生者少。”此為冬季或病在冬天這種狀態(即陽虛)的養生大法。
 
按《內經》說冬天一定盡量不要“泄皮膚”,因為這時人很虛弱,一泄皮膚很容易使陽氣耗散的更不足,即“使氣亟奪”。燙腳是人出很多汗,泄皮膚很厲害,當時覺得很舒服,第二天往往會更加虛弱。因此對老年人和虛弱的病人最好不要選用這種保健方法。
 
當然我相信很多根深柢固的觀點會認為,燙腳可以加速末梢循環,有利於代謝。這就純是害人啊!心臟病人為什麼要將本來不夠的氣血去作用於末梢循環?大誤!心臟病人多數氣血比較虛,為了保證心腦循環有足夠的血量,必然要減少四肢的供血量。這時候人自作聰明,不聽從自身機體的需要強迫血液往四肢跑,那心臟如何受得了,很多心臟病人燙完腳後,有心慌的感覺即是證明。
 
如果你還是不相信,請於臨床細心觀察,我是先由臨床觀察出結果,然後才搜集的理論依據,而且我現在如果遇到少陰病、厥陰病或太陰病的病人,都多囑咐一句不要燙腳,對針灸的病人我必須囑咐不許燙腳,否則針之療效大減。辯證治療的足底按摩不在此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徹底掌握張仲景用藥的思路,則必須運用古人的思維方式思考中藥,而不能以現代人的思路思考。現在人對藥物的認識多為某藥可以治療某病,而古人則不這樣認為。
 
中藥不同於西藥,西藥是世界上先有了某種病,而後針對該病,研製開發一種可以治療該病的藥物,於是我們可以說某藥就是治療某病的。而中藥的發明機理與西藥完全不同,世界上的所有中藥,都是先於人類疾病而存在的,即任何一種中藥都不是為了治療某病而產生的,在人類之前本來就有各種植物,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徵,這些不同的特徵被我國古人發現後用來調整人體,於是這些植物便成了老祖宗神奇的藥。
 
因此對中藥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某藥治療某病的思路上,如果說某藥治療某病,則對藥物的理解不夠全面,況且某藥對某病的治療必然不能都有效,否則中醫就不會發明辨證論治了。
 
中藥的治病機理非為殺病毒、抗細菌,亦不是止頭疼、治失眠等,而是通過藥物氣味之偏來調整人體的氣機。在古人的思維認為中藥治病的機理為以偏糾偏,因此在整本《黃帝內經》中很少出現某藥治某病的記載,卻大量記載了不同氣味的藥物對人體氣機的調動,“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素問‧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在我國古人的思維中,天地間任何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均是天地二氣交感而成,並且天地二氣一直養育著天地間所有的生物。《管子‧內業》篇裏就說:“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就是天地兩儀,“三”則是天地交感,於是萬物化生。
 
同樣的觀點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亦有論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就動物而言必須通過呼吸來接受天氣,並且通過飲食來接受地氣;就植物而言則需要通過枝葉來吸收天氣,通過根來吸收地氣。天地二氣必須交感萬物方能生長,即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如此周流不息。
 
於人體而言,“腰以上者天氣主之,腰以下者地氣主之”天地二氣升降出入,交流不息則人體無病,若二氣不調則生各種病,即出現人體陰陽失和。若二氣不交,則為陰陽離絕,則死矣。
 
於植物而言,地以上的枝葉吸收天氣,與地以下的根吸收地氣相交感則植物生長,故而枝葉與根相比較,枝葉所吸收的天氣較多,而根所吸收的地氣較多,果實為一株植物的精華,具有繁育後代的重任,因此古人認為果實所含氣味俱多,此只為大概的規律,不能死套。
 
由於植物生長與採收的節氣不同,所處環境寒溫不同,在生長過程中所採集的天氣便不同,故植物有寒熱溫涼四氣之分;由於生長環境、生長的位置不同,在生長過程中根所吸收的地氣便不同,故植物有酸苦甘辛鹹五味的不同。
 
天清地寧,凡是採收天氣較多的都具有天的特徵清;凡是採收地氣較多的都有地的特徵寧,故質地較輕、結構比較疏鬆的植物其所採天氣較多,其氣較重;結構比較結實、質地比較硬、質量比較重的植物其所採地氣較多,其味較重。
 
關於礦石類藥物,古人認為是天地之精所化生,服之可以長生,故而《本經》將很多礦石列為上品,且古代有很多道士便常年服食礦石所煉製的丹藥,現在證明是錯誤的,不科學的,這一點為古人認識世界的侷限性所致,我們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盤接收,只吸收其正確的,對臨床有意義的理論。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理論認為:“腎氣足,百病除”。
 ­
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之功能,右腎轄五臟之運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
 ­
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腎生精,精生髓,髓壯骨,髓通腦,腦為髓海。腎虧則髓空,髓空則骨軟,骨軟則腰膝酸麻,牙齒脫落,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頸椎神經痛,甚至出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反應遲鈍,精力下降,脫髮皮皺等現象。
 
腎陽虛衰,男人表現為陽痿、早泄、遺精;女人則帶下不止,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
 ­
中醫認為,腎虧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可見各臟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人體自身補腎法,就是外勞宮補腎法。具體方法是: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五至十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三至五天後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
 
常酗酒的人,腦門還會滲出汗珠,有的腰部會出汗。這是因為人的兩手外勞宮緊貼二腎後,雙掌的熱量直接溫煦了二腎,將腎內虛寒之氣逼出,通過運行,變成汗水排出體外。尤其是晚上十點半至十一點,是亥時尾、子時頭,此刻地氣最旺,地氣通過內勞宮吸入,穿過外勞宮直接注入二腎,伴隨二掌的熱量和五行之氣,溫煦了二腎。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
若你腿腳冰涼、麻痛,可將左腿架於右腳脖子上,二十分鐘後,腿腳便會變熱。倘若每晚再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摩兩腿根部的“氣沖”穴,並反覆揉擦兩腳心的“湧泉”穴,反覆拍打、叩擊、推揉、按摩兩腰處的“腎俞”穴,則效果更佳。
 ­
堅持運用外勞宮補腎法,再加上小指頭提水法的鍛煉(手指頭有許多神經末梢,聯結五臟六腑,例如右小指頭通腎,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強壯,開竅於二耳與二陰;左小指頭通膀胱,是人體主持水液的代謝,它通肺、通胃、通腎)。常練小指頭提水法可以強腎。日本有人長期用此法強腎後,七十多歲還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蓋逆時針走路法(走圓圈路)的鍛煉,靠人體自身練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腎虧、腎衰之疾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