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
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為之傳”。
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質無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性體。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欲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
性體,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性體實質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
未修煉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暫稱為性體。真正的性體則是一個經過培育養煉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
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這種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著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遺傳律等非肉眼所見之物。
就如同一粒梨樹種子一樣,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徵,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徵,它並不因為是種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結果期。這些信息都完整地儲存於它的內部,只有條件俱備時它們才能釋放展現出來,在未展現前這些全息信息以隱態方式客觀存在。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
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修煉中,在性體出竅離體之時,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修家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現代醫學在顯態的研究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這與修真學說的“腦為神腑”之說是不謀而合的。
但是修真學說更注重隱態玄元本質,“心為神臟”,“心藏神”,前輩在隱態內觀慧觀中的這些結論,也不是虛妄的,只是目前暫時還無法運用顯態科技手段進入隱態領域研究驗證而已。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性體真性。
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性體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夫神者,有性體焉,有欲神焉。性體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性體者,先天之性也。
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鏟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性體,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也就是制服後天復返於先天狀態。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可入定,定中生慧,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
精、氣、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此動乃先天道性物質之動,而非後天意識和形體的有為參與,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氣穴,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閉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