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景繁華置身邊,
爵位權勢莫流連,
日月穿梭似射箭,
金山難買無常限。
粗茶淡飯腹中飽,
世俗萬事隨緣了,
不論是非無煩惱,
不爭人我妙中寶。
一切法為一切眾生所有,行修之人在修行中望能有朝一日得到解脫,然其妙法很多,當前就提供一個有用且實用的妙法,就是「止觀」。
之所以謂「止觀」是妙法,是因為「止」是排除煩惱的門徑,而「觀」則是斷滅迷惑的根本方法;「止」是培養修行者正確認識的最好方法;「觀」則是幫助啟發神奇智慧的妙術;「止」是禪定的基礎;「觀」則是通向智慧的門路;依此之法行之,修行者就能成就禪定與智慧這二方面,就可以說俱備了既能解脫自己,又能幫助他人解脫的條件了。
禪定和智慧,就像車的雙輪,缺一不可,必須兼學並修,如果偏頗於一方,就會墮入邪道,這又何言會墮入邪道?因為偏重於修習禪定功德,不修習智慧法門,就會落入愚昧之見,相反的,如果偏重於修習智慧而不修習禪定功德,則會落入狂妄,狂妄和愚昧所帶來的過失,雖有大小之差別,但在墮入邪見,永遠在生死苦海中沉浮則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就因為有此陷阱考驗行修之人,修者必當自我警醒,修行時一定要修習「止觀」,若不修習「止觀」二方面的平衡,就會與圓滿乖離,自然就無法達到解脫的目標。
「止觀」是接引初學者的門路,啟發蒙昧者修行的手段,唯有用心體悟,身體力行方能有所覺悟,也才能禪定功德與智慧同俱圓滿。
修行者著力於「止觀」上,就能徹悟到世間上的萬有萬物都是從心中產生的,都是由因緣而起的,都是虛假而不真實的,有了這樣的認知,才能洞見諸法實相,既空既假,非空非假,達到此境地就已具足佛的定力與智慧了,也就能解脫自己又能解脫利益於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