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4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給老婆的4個謝謝:

第一,謝謝老婆走進我的生活,也許你不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但是絕對是唯一的,也是最讓我感動的。

第二,謝謝老婆讓我走進你的生活,也許我不是你生命中最好的,但是我會做到最讓你感動的,也是最精彩的。

第三,謝謝老婆愛我,也許你不是我生命中第一個愛我的人。但是你絕對是最後一個,也是最好的一個。

第四,謝謝老婆讓我來愛你,也許我不是你生命中第一個愛你的人,但是我自信我絕對是最後一個,也是最愛你的一個!
 

給老婆的5個尊重:

第一,尊重老婆的思想,也許老婆的想法和自己不同,但是老婆一定對自己沒有不好的心,不會傷害自己。

第二,尊重老婆的愛,也許老婆的愛不是最好的,但是老婆的愛一定是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動的。

第三,尊重老婆的家,也許自己的父母比較重要,但是老婆的父母更應該重視,因為有他們,才有了自己的老婆。

第四,尊重老婆的隱私,也許很多事情自己想要知道,但是卻會傷害老婆的尊嚴。要學會相信。

第五,尊重老婆的朋友,也許老婆的朋友自己不認識,但是要想融入老婆的生活,就需要結交她的朋友。
 

給老婆的6點珍惜:

第一,珍惜老婆的身體,也許人要懂得照顧自己,但是老婆的身體更需要愛護,比自己更重要!

第二,珍惜老婆的愛好,也許自己的東西需要好好保存,但是老婆的東西更需要去珍惜。

第三,珍惜老婆的好,也許很多時候覺得老婆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但是別忘記這是老婆愛自己才會對自己好。

第四,珍惜老婆的情緒,也許有時候覺得無所謂,但是就是那麼的一個不經意會傷害老婆的心。

第五,珍惜老婆的快樂,也許有時候自己覺得一件事不值得高興,但是要明白老婆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她和自己分享快樂是愛自己的表現,別讓老婆失望!

第六,珍惜老婆的愛,也許會覺得老婆愛自己是天經地意的,但是別忘記了老婆對自己的付出,如果不珍惜的話,老婆可是會覺得愛自己是很不值得的哦!
 

給老婆的7個如果:

第一,如果老婆病了,那麽老婆在病房裏醒後第一眼見到的就是我。

第二,如果老婆累了,那麽老婆躺床上給老婆蓋被子的就是我。

第三,如果老婆渴了,那麽給老婆送茶水的就是我。

第四,如果老婆餓了,那麽在廚房裏忙碌的就是我。

第五,如果老婆樂了,那麽在你旁邊聽故事的就是我。

第六,如果老婆出門,那麽我會說:外面冷,多穿點衣服。

第七,如果老婆回家,那麽我會說:累了吧,快躺下休息下!
 

給老婆的8個當你:

第一,當你冷的時候,我會給你蓋上被子。

第二,當你累的時候,我會給你做個按摩。

第三,當你睏的時候,我會給你鋪好床單。

第四,當你委屈時候,我會把你抱在懷裏。

第五,當你病的時候,我會給你買藥餵水。

第六,當你傷心時候,我會努力的逗你笑。

第七,當你說愛我時,我會開心一整個月。

第八,當你說不愛我,我的一生失魂落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這輩子要艱難的跋涉。因為他要承受的是“男人”這重若千斤的稱呼。無論如何,這面旗幟絕不能倒,男人扛起自己的旗幟,昂然前進。

奮鬥,才能成就男人。身為男子漢,一生背負的是對生命的承諾和責任。

男人,一定要堂堂正正。行的正,做的直,不做損人事,不做虧心事。

一定要胸懷坦蕩,磊磊落落,不計較個人恩怨,不患得患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一定要努力拼搏,不計較流言蜚語,我走我路,我歌我泣,遇山劈山,遇虎打虎。

因為找不到任何理由與人分享,所以把無聊、委屈、痛苦都獨自一個人承擔,這就是男人。
 
男人的快樂多是基於實現自我的快樂,甚至於虛偽的快樂,很多時候,由於沒有理由與他人分享,快樂也就悄然而逝,所以男人的包袱往往越減卻越重。

男人的寂寞是孤懸於世的寂寞。要流淚的時候,因為堅強,忍著把淚水埋藏;要後悔的時候,因為堅強,拼著老命死不認帳;所以男人的肩膀愈承受愈有力量。男人的堅強是昂然於世的堅強。

男人,笑可以與人分享,苦則自己去嚐。

一個真正的男人也會有溫柔的一面。他會對妻子呵護,對父母孝順,對兒女關愛,對朋友真誠,也會對陌生人友好,對公益事業熱心,偶爾也會在夜裏觀看繁星,對著月亮遐思飛想,也會對花鳥蟲魚感興趣,也會看書看到天亮,也會時不時弄出些幽默。

真正的男人,絕不板著臉孔,也絕不掛滿笑容。因為他毋須任何偽裝,他以男人的本色而光輝。

生命最大的悲哀不在於貧窮,不在於卑微,而在於價值感和方向感,在於怎麼找都找不到理由和哪怕一點一滴一絲一毫的事物引以為自豪,一個男人,倘若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他就趴下了。

男人有時候會握緊拳頭對自己說:“你是行的,你一定會成功。”是男人,就一定要挺起胸膛,至死不變。

真正的男人,絕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被嚇倒,絕不會對任何英雄頂禮膜拜,絕不會在任何大師面前發抖。

男人並不都想成為英雄,只不過是想從英雄的影子裏透視到些什麼,以此慰藉自己空乏的心靈。

一個好男人,不是拼命不讓女人受一點點傷害,而是把對女人的愛視為與對信念一樣的崇高,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男人,也正是通過女人對他的肯定、認可、欣賞、喜歡和愛才獲得更大的動力和生命力,然後成就一切。一個優秀的男人,會讓女人感到平等、自由、幸福、安定和信任。

一個人最難得的就是貫穿於一生的品質與品格,永遠不會褪色。你十八歲是一條好漢,到了八十歲還是一條好漢,那才是真正的男人。

男人,最要不得的就是懦弱、自卑。對一個男人最低的評價就是:“沒有男子漢氣概,越看越像老太太。”

一個男人,揚起的應該是自信的風帆。做任何事都應該胸有成竹,成功時不得意忘形,失敗時也絕不頹廢,一個自以為做不成事的男人是最沒用的男人,甚至他已然算不上男人。

你可以做不到胸懷天下,但至少要有一份寬容,舉重若輕,大道而行;你可以做不到志在千里,但至少要有一種信念,光明磊落,正道而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滿族是東北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除與其他民族共俗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歲時節令外,他們還有本民族的傳統習俗。民間的家祭,就是其各家族的“節日”。

這種家祭產生於原始社會,本是以有共同血緣關係的同姓氏族為單位舉行。清朝以後,滿族人口遷居各地,便以居住在同一地區的分支家族為單位,作為最重要的一項祭祀活動。從清代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滿族民間的家祭始終沒有間斷,成為東北地區比較常見的少數民族風俗活動之一。

家祭一般安排在春耕之前或秋收之後舉行,所以俗稱為“春秋大祭”。

每次通常要連續舉辦三天。地點是在族長或輩份、威望較高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族人家中,其同族近支家庭,除孕婦和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外都前往參加。家祭的前一兩天,要由婦女們準備好供品,主要是用黃米麵蒸製的糕餅和自製的清酒,男人們則預備祭祀所用的器具。

家祭的第一天是祭神,分為朝祭和夕祭兩個步驟。

朝祭的神位設在正室西牆上的神龕(或稱神板、祖宗板),要在神龕的木架(俗稱揚手架)上掛黃布(緞)幔簾,西炕上設供桌,擺放糕、餅、酒等供品和木製的方形香碟,碟內燃“達子香”(一種用年息花製成的香末)。

主祭者是本家族的“薩滿”(或稱查瑪“,無薩滿者則由族長擔任。其儀式大體是由主祭者用滿語念祭詞、上香、設供、奠酒,眾人按男女長幼順序隨之向神位跪拜。如是薩滿主祭,還有唱神歌、跳神等一系列儀式。

祭祀中的獻牲過程很有特色。按制這種大祭必須殺豬祭神,應是用本家飼養、毛色純黑無疾病的公豬。

向神獻牲時,將豬腿捆縛放在西炕前的供案上,由主祭者用酒或涼水灌入豬耳,如豬嘶叫搖頭,則表示神已經“領牲“,即接受這一祭品,參加祭典的人都會非常高興,否則不僅要繼續灌,而且大家都要跪地乞求神靈。

“領牲”後將豬宰殺,退淨皮毛,按部位分解成若干大塊,放到大鍋裏煮至七、八分熟,撈出放回供案上復原成豬型,俗稱“擺件”,由主祭者切幾片肉供神,衆人跪拜,然後再把肉切成三四寸見方的塊下鍋煮熟,用木盤端上,參加祭典者用自帶的解食刀片肉而食,而且不得蘸佐料,稱為“吃福肉”,體現出狩獵民族的遺風。

朝祭所祀之間神,按照通常說法,是佛祖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關帝,但各家族所祭並不完全一致,有的還包括地藏菩薩、三仙女等,通常是擺放香碟的數目與所供神相同。

夕祭的神位是在正室的西北角(或北牆),所供者都是傳統的部落神和祖先神。其中專有一項“背燈祭”,舉行儀式時要將室內燈燭熄滅。按民間說法是祭“萬曆媽媽”,傳說她因救老罕王(努爾哈赤)而被殺,死時沒有穿衣服,所以熄燈以免其害羞。

家祭第二日是祭天,在宅院內“索羅竿”前舉行(婦女在室內),民間也稱之為“還願”。

第三天的儀式稱為“換索”。祭祀時要在院內插柳樹枝。並把“祖宗匣”裏的“子孫繩”﹝按本家歷代人口﹞拴彩線的架子上,另一頭拴在院內的柳枝上,意在希望本家族像生命力旺盛的柳樹一樣枝繁葉茂。

在對祖宗板燒香磕頭後,把家裏兒童項上和腕上帶的舊“索”(用五色線擰成的細繩圈,也稱“鎖”)摘下,再把掛在柳枝上的新“索”為其帶上,以求祖先神靈保佑他們平安幸福。

進行這項儀式時,也有以“佛朵媽媽”(主管生育的女神)為主要祭祀對象的。
 
這天的米麵做成的小圓餅,入鍋煮熟後,讓孩子們搶著吃,俗稱“搶福”,或見這種祭儀是以遺福後輩為主要目的。

據一些滿族老人講,清代民國時期,東北一些地區上學的孩子如遇家裏舉行“換索”、“搶小餑餑”祭典,可以向老師請一天假回家參加祭祀,說明民間對此還是十分看重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祖是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份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

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裏舉行。

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

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裏,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

先將香爐、香筒、燭台(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裏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打開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

擺掛好後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

這些供品一直擺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

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輩們跪下磕頭,嘴裏還要說“某某(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

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裏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裏還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裏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滴千年淚,女媧造人所剩水。

不羨九宵天長久,為緣人間幾輪迴。

我自娥英心凝結,瀟湘竹上漫滴落,斑斑駁駁。

傷情時節,鑴為別離的蕭瑟,

每每殘陽伴歌,風泣愁雨歇,總有我嗚嗚咽咽,

悲悲切切,將一腔苦怨訴說。

我自玉環腮邊滾,望紗窗黃昏,摯愛身影漸隱。

素絞無意世情狠,迫香消玉殞,

遺淡魂,化作追夢人。

夜夜孤枕,夕夕冷錦,

風刻蒼桑容顏衰,皆為相思痕!

我是灞橋柳攏煙,鶯啼花閒分飛燕。

縱使千縷惹東風,折枝寂寞怎堪填。

聚聚散散人間事,清波遠,今生誰無憾?

攏舴艋,纜繩且將兩心連,明朝別夢寒。

我是巫山朝湧霧,空向南國寄紅豆。

抛媚眼無數,他歸意如舊,

獨守候,春又秋,金蓮蹣跚山徑幽,

綠林深處,清溪惱怒,嘲人不知羞。

我是金陵草尖露,相思無緣後,葬愁愁難休。

娉婷瀟湘,千斛萬盞,

莫負年少著綃頭。

不須留, 歡情短,別痛久。

還君千江水,慰我一幽秋。

我是迢迢銀漢冰,咫尺不相逢。

鵲橋難架拆太易,金桂良辰空美景。

纖手織就鴛鴦戲,抬望眼,隔岸苦思幾番成?

牽牛郎,世間溜溜秋士眾。

我是斷垣寄夢霜,慟天自悲唱。

翠峰挽幛柔指傷,飄零感同女孟姜,

你陰我陽,橋切癡想,更兼孟婆湯。

此去去,半世緣滅,三生思量,何事比路長?

我是紙傘被棄滴,化作一泓碧。

斷橋今又柳絲縫,西湖無風也無雨,

蓮有心,逗漣漪譴魚,了趣蘇堤。

牽牛郎,世間溜溜秋士眾。

這次第,無淨瓶普渡,休癡仙侶。
 
我是三變霖鈴雨,無繫無寄更無計,

青樓醉壺日月長,醒幾許,浪幾許!

前程遙遙豈知期,更苦尋,數體己。

慣看冷月洗石堤,楊柳曉妝鄰家玉。

歸去哉,魂來兮。

我是蘭芝赴恨水,情未共,心永隨。

西風夜啼猶不悔,高堂銅照青絲碎,

霜華流天映殘菲,

蘇州河畔,扁舟向晚楫雲歸,

笑千轉百回,誰憶誰?

我是樓台蝴蝶泉,千百年,猶未乾。

春來共蹁躚,夏至同蔭眠;

秋高與月伴,歲寒齊隱天上天,

何似人間,塵蒙風蔽心兩牽,夢難圓!

浴愛彩虹懸,笑織女無聊竟思凡。

我是十娘沈夢江,遍灑芳汀,

東流少語,喜欲狂,剎時驚夢,空一場!

我是凋零莫愁湖,串串晶珠無人拂,

惹比翼人枕畔歡駐,兩去茫茫,兩地孤獨。

笑畔憩鳩唱:姑姑,姑姑……

更有梟泣:狠乎,恨乎!

我是酆都洛陽河,緇衣重,眉凝雪,

輕風無意碎映月,寂寞嫦娥,還將鬢悄遮。

我是繁華淪滄海,萬千風流,今安在?

看峰巒疊嶂,勸縱凡胎塵外,

任青燈古佛,強將心塞。

我是網中一企鵝,悵夏荷,淒秋葉,暮暮愁似江天闊。

苦苦叩擊君心扉,東窗未白殘燈滅,

對長亭歎,曾擬心結為君繫,相思窮碧落。

斷鴻聲裏,君妻將我接……

我是君心千年淚,時不回,心誓褪。

情隨夢飛,再滴落,無味,不如水!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英國約克郡地區,牙醫約翰.布朗的墓碑上寫著:“我一輩子都花在為人填補蛀牙上頭,現在這個墓穴得由我自己填進去啦!”
 

在英國德比郡的一處墓園中,有這樣一篇銘文:“這兒躺著鐘表匠湯姆斯.海德的外殼,他將回到造物者手中,徹底清洗修復後,上好發條,行走在另一個世界。”
 

美國佛蒙特州安諾斯堡的墓園裏,有一塊碑上寫著:“這裏躺著我們的安娜,她是被香蕉害死的,錯不在水果本身,而是有人亂丟香蕉皮。”
 

英國鋒爾切斯特地區有塊墓碑上刻著:“這兒躺著一個不肯花錢買藥的人,他若是知道葬禮的花費有多少,大概會追悔他的吝嗇。”
 

英國許若普地區的一處教會墓園裏,有一則碑文,令人懷疑是出自一個向死者求愛未遂的粗魯男之手:“驕傲而又矜持的瑪莎.戴亞恩,總是神聖不可侵犯,她拒絕給予男人的,現在都給了蛆蟲。”
 

一些父母為夭折的嬰兒撰寫的墓志銘也頗令人玩味:“墓碑下是我們的小寶貝,他既不哭也不鬧,只活了21天,花掉我們40塊錢。”
 

有對夫妻為出生兩週便夭折的孩子寫道:“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回去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古代仕女圖上的美女都是單眼皮的,有人說真正的漢族人應該是單眼皮。後來因為和外族的通婚才造成了雙眼皮漢人的存在。如果照此種說法,難道我們現在所欣賞的美女絕大部份都是外國人了?

所謂「古代」,要看古到什麼時候。傳世唐代仕女圖中的美女,人人都有一雙細長的鳳眼和單眼皮。秦、漢以前,漢族的血統或許較純,這從出土的秦俑可以得到證明。

秦俑臉寬、鼻扁,而且都有一雙單眼皮的鳳眼,正是典型的蒙古人種。蒙古利亞人種單眼皮的起因是由於上眼瞼的上方脂肪較多,形成一道褶襞,將上眼瞼蓋住(這樣看來,古代的漢人是「純系」的蒙古人種囉?)。

從體質人類學看~到晉室東渡之後,漢族的遺傳結構就不可能再像秦、漢時那麼「純粹」。西元四至六世紀(魏晉南北朝),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五胡亂華),結果入侵的異族大多被漢族同化,南下避難的漢族又同化了若干南方土著民族。

根據族群遺傳學,如無重大外力干擾,在有限的時間內,族群的基因組成維持恆定。對漢族來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正是「重大外力干擾」。「干擾」的結果,漢族的遺傳結構不可能不發生變化。

而按照人類學和生物學的結論,血緣越遠的人混血出來的人越漂亮(雙眼皮)。

從審美的考量~儘管肖像畫中的男女人物有單眼皮也有雙眼皮,但歷代仕女圖中的美女,卻無所例外地都是單眼皮。這為什麼?道理很簡單:為人畫像,必須忠於事實,但繪制仕女圖卻無此限制,只要依照約定俗成的審美觀,就可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

歷代的審美觀並非一成不變,如唐人崇尚濃豔豐肥,明、清崇尚纖弱輕柔,但唯一不變的是:對細長鳳眼和單眼皮的偏好。在繪畫中,從現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畫~東晉顧恺之的〈女史箴圖〉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戰以前,對單眼皮和細長鳳眼的偏好從來沒有變過。

仕女圖中千篇一律的單眼皮,在晉朝和唐朝可能出於寫實。當舉目所見,無論男女無不是單眼皮時,形諸丹青自然不可能出現雙眼皮,這就像西方畫家不會將西方人畫成單眼皮的道理是一樣的。

然而,宋朝以後,將美人畫成單眼皮卻成為一種程式。程式的形成,或出於陳陳相因,或出於長期以北方為文化中心所形成的審美觀的制約。總之,在華人的審美觀未被西方的審美觀凌越之前,華人對於美人的認定是有自己的標準的。

這種華人的自家標準,大約在抗戰前後被徹底摧毀。從(1996)年十月的「百年版畫海報精品展」展出的「月份牌畫」中,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勢的過程。

月份牌畫肇始於二十世紀初的上海,是一種參用西畫技法的仕女圖廣告畫。早期月份牌畫所畫的美女,體態較為纖弱,眼型以細長鳳眼、單眼皮居多。到了後期,體態普遍較為健美,眼型則以雙眼皮、大眼睛居多,轉變的軌跡由此清晰可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名: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六月春、水芸、紅蕖、玉環。

蓮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蓮花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面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

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複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蓮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蓮花為竊根水生花卉。藕是蓮花橫生於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莖。藕的橫斷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孔道,這是蓮花為適應水中生活形成的氣腔。此種氣腔在葉柄、花梗裏同樣可以見到。

在莖上還有許多細小的運輸水份的導管,導管壁上附有增厚的粘液狀的木質纖維素。它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折斷拉長時,便出現許多白色相連的藕絲。老藕的絲尤多於微藕。

種藕的頂芽叫"藕苫",被鱗片包著。它萌發後抽出白嫩細長的地下莖,稱為 "藕帶"。藕帶分節,節的周圍環生不定根。節上抽葉和花。從藕帶先端形成的新藕叫主藕,旺盛者有4-7節藕筒,筒長10-25厘米,直徑約6-12厘米。

主藕上分出支藕叫子藕;從子藕再長出的小蔥稱孫藕,常僅1節。藕的大小、形態、色澤、生藕的遲早、入泥深淺、品質風味等,均因品種而異,又受栽培和條件的影響。

葉大,直徑可達70厘米,全線,呈盾狀圓形,具14-2l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粗糙、滿佈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滾動的水珠。所謂"掉拂珠碎卻圓"(唐·杜甫詩句),讚美的正是雨後蓮花特有的動態景觀。

葉背淡綠,光潔無毛,脈隆起,中央有圓柱狀葉柄挺舉荷葉出水。柄上倒生較密剛刺,葉柄與地下莖相連處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份則為綠色。

葉分三種:以頂芽最初產生的葉,形小柄細,浮於水面,稱為錢葉,或叫荷錢;最早從藕帶上長的葉略大,也浮於水面,叫浮葉;後來從藕帶上長的挺出水面的葉叫立葉。無論是錢葉、浮葉或立葉,出水前均相對內捲成棱條狀。

立葉依生長早晚,其大小、高矮、順序表現出明顯的上升階梯和下降階梯。在新藕形成時抽出的立葉,比前張大而剛刺較短,叫"後把葉",在其前方再出現一張形小、柄短、葉背微紅的葉,叫"終止葉"。人們只要辨別出終止葉,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蓮花的花原基著生於藕帶處芽內、幼葉基部的背面;花單生、兩性;萼片4-5,綠色, 花開後脫落;營長桃形、桃形或圓桃形,暗紫或灰綠色;花有單瓣、複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深紅、粉紅、白、淡綠及間色等變化;花期6-9月。

單朵花期只3-4天,多晨開午閉,千瓣類能開10天以上;花徑最大可達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瓣化,花藥之附屬物多黃色,花絲白色;柱頭頂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數分離,散生於碗形、喇叭形的綠色花托內。

花謝後膨大的花托稱蓮蓬,上有3-30個蓮室,發育正常時,每個心皮形成一個橢圓形小堅果。有時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實。

果實俗稱蓮子,青熬時果皮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深藍色。果皮表面有氣孔和保衛細胞,表皮下有堅固而緻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有一條氣孔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縮得很小,不讓空氣和水份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進入。

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就保證了蓮子的長壽。它可埋在地層中千百年,而不致損壞,甚至還可用來播種發芽。

花中君子~菊花、花中仙子~蓮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君子~梅花、天下第一香~蘭花、九里飄香~桂花、花中西施~杜鵑、花中皇后~月季、花中珍品~山茶花、凌波仙子~水仙並稱為中華十大名花。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

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

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裏,在斯里蘭卡的鐘形塔裏,巴里島的葬籃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日本人主要把蓮與死亡以及幽靈世界連在一起。日本花道的典型辦法是:用半枯的蓮葉和蓮蓬、新開的蓮葉和蓮花、以及未開的蓮葉和蓮苞,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

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九龍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稀奇瑞相頭中現,菡萏蓮花足下開。”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姬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杆。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最推崇“菡萏”一聯,認為“大有衆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評價,是讀出了這首詞中的寄托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史稱“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父親。作者在思婦的對景傷情,感歎青春易逝中,透露出自己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而詞句意境的衆芳蕪穢、美人遲暮,又象徵著南唐的沒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國之痛,也極易引起後世讀者的感觸。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麽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枯萎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嚥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麽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們,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

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髒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擦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淨。

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你多久沒有留意自己的父母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t charm, 子鼠
 

Ox patient, 丑牛
 

Tiger sensitive, 寅虎
 

Rabbit articulate, 卯兔
 

Dragon healthy, 辰龍
 

Snake deep, 巳蛇
 

Horse popular, 午馬
 

Goat elegant, 未羊
 

Monkey clever, 申猴
 

Rooster deep thinkers, 酉雞
 

Dog loyalty, 戌狗
 

Pig chivalrous. 亥豬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人們對於香的喜愛如同蝶之戀花、樹木向陽一般,是發自本性的自然流露。香是有靈性的,它是心靈的語言,無論性別、年齡與國籍的不同,對於香的喜愛卻是相同的。

在國際上有一種評論: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與它的人民使用香料的數量成正比,生活中對於香料的使用不僅是一種品味和修養,更是社會文明的象徵。
     
中華傳統香在華夏文明中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它的發展融合了中醫學,道家養生學及煉丹術,佛醫學和儒家思想,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魅力:使其不僅成為芳香怡人之物,更發展為養生養性之藥,並形成了香藥同源的傳統。

對於香的使用更是遍佈到了宗教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千百年來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喜愛。而人們在對香熟悉的同時,又感到了陌生,為什麽用香,用什麽香,香有何益處,卻不甚了解。
     
一 、香與宗教
                                             
在幾大宗教形成之前,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香料,民間廣泛採用香料來增香除臭、驅蟲避穢、防治疾病、祭祀天地祖先。又因香與人的精神活動關係密切,古往今來的宗教都對香格外關注,而佛教尤甚。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對香很推崇,佛陀曾講到香能溝通凡聖,是最殊勝的供品。世界上最寶貴最奇妙的香,是佛住世時印度的“ 牛首栴檀香”。

首楞嚴經卷三曾說:“此香若復燃於一銖(大約1.3g),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因為世間除了佛的福德之外,再沒有人堪當受用那種妙香了,所以在佛滅度之後,那種檀木也就不復出現了。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靈動、空淨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到正定,證得自性如來。

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薰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薰香,在寺院內也是處處薰香,以營造良好的修行環境。
             
同時,佛家認為香有好香、惡香之別。並非芬芳馥郁即為好香,而是能培扶靈根者,“悅意”者才是好香。

如《入阿毗達摩論》云:“香有三種,一好香,二惡香, 三平等香。謂能長養諸根大種名好香;若能損害諸根大種名惡香;若俱相違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論》云:“諸悅意者說名好香;不悅意者說名惡香”。

香,能引發人生理與心理的反應,香給予心的快、不快、非快非不快,是通過鼻根傳達至心識的,凡夫心識分別出的善惡、好壞,這是一種本能的生理和心理運轉現象,使得在好香滋養下,迅速向“好”的目標歸依。好香如正氣,若能長久親近多聞,則必受大益。
     
傳統香的妙用簡單的講就是有利於人的健康和修行,從更深的層面來講,是與修行的根本處有關的,就是有利於“本性”的養護 。孟子在說到香的作用時指出“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命安”,正是說明了“香”是 衆生“本性” 的需求。

人們為什麽要修行,要修佛、修道、修道德?就是為了修養“本性”。佛教、道教、儒教都指向“本性”的問題:佛教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道教講修真煉性,煉性成真;儒教講養德盡性,盡性為聖。而佛、道、儒三教都與香有著密切的關係。

香是修道的助緣,是以外香培補、養護自性真香,結出根本的果,是人與本性溝通的橋樑和自行圓滿的助緣,真心輔以妙香應有不可思義的功德。
    
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燃一柱好香,透過鼻的嗅聞,令有形的煙靄啓動人心靈的誠心與智慧,細細關照,久久薰陶,能使心靈寧靜,息止心中的貪嗔癡,步入平和安樂之境。
 
若修學靜坐禪定的人士,更可藉由妙香的助緣,鎮靜心神,理氣調中,幫助行氣,則諸根集攝,可正念入禪定,得智慧解脫證究竟之果,由此可見香的殊勝真諦。
     
二、香與生活
      
古時人們焚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健,香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養生作用。
     
傳統香的用料約有一千餘種,常用料也有近百種,製作時遵循中醫理論的君、臣、佐、使進行配料和相應的炮製,使香藥盡展其性,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天然香藥中蘊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焚燒時被薰蒸而出,隨香氣從口鼻、毫毛孔竅入體,直接通於肺腑氣血,對身與心都有很大的影響,古人正是善用其性來焚香養氣、調理氣血,以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

現在有用單一植物香料做香,其品質雖優於化學香,不會對環境和身體産生危害,但直接使用單一香料,它的味道與養生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發揮,而我國人民早在漢代就意識到了單品香的侷限,並産生了香料配伍的觀念,出土的西漢初期的 “四穴薰香爐”就表現了當時人們追求高水平香品的願望。
 
現在市面的單品薰香如“檀香”等,多被認為是傳統香的主體,這是很大的誤解,就如同單一的中藥材即使珍貴也並非良藥一樣,一種好的香料並非就是好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燥,久之使神不能安。”

這是基於古人對香料藥性的掌握而作出的結論,因“檀木生長於南方炙熱之地,其性屬火”,需經炮製去火,配以其它香藥合和方可成香,而且根據中國的養生醫學觀,單方薰香絕比不上複方調配的薰香有效,可見古人在焚香養生的觀念上有著很深的造詣。
     
古人對香有著精闢的論述:香,須能芳香怡神、安神養生、開竅通慧、通化凡聖。“性命相合得養生,性命相合得長生。”中華傳統香文化所體現的是養生文化與養性文化的結合。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大文學家司馬遷對香有著精闢的論述,他研究了炎黃帝以後人類的發展,總結出的養生理論是:五穀養口亦養命也,香氣養鼻亦養性也。 從中反映出了有形的五穀與無形的香對於養生的不同作用。同時也說明了人是分為“本命”和“本性”兩個部份的。

現今談養生多指養護“本命”的部份--身體,而傳統的養生則注重命與性的和合,指出“命無性則不立”“性和則命安”。人若不善養護本性,則百病叢生,飲食醫藥只可解一時之急而難解根本之憂。

現在人們多注重飲食,於是吃的營養過剩,吃的性、命不和,越保健病越多,而這種性、命不合導致的疾病與勞累所産生的疾病相比,在治療難度上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古人在養生中對於養性的關注,值得今天的人們很好的借鑒。
     
黃帝曰:“五氣各有所主,唯香氣湊脾”。脾為後天之本,有著統率與調和其他臟腑的作用,人的健康與智能的生發都與脾臟有著密切的關係,故醫書云:智者能調和五臟,五臟和而一身安,一家和而百事遂;中醫對香於人體的作用有深刻的認識,認為其具有宣通三焦、升降諸氣的作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故上焦氣滯而用之者,乃金郁則瀉之也。
      
中氣不運,皆屬於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
      
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鬱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由此可知古時 修行者焚香,其主要目的是借助香的“宣通三焦,升降諸氣”的作用提高修行的效益,以養生養性。

因此古人取藥製香,焚之而催發藥性,隨鼻息孔竅而入周身氣血經絡,滋養百脈,通經開竅,活血養氣,以達潤身養性之果。
     
焚香不但有利於健康和修行,更是增添情韻的風雅之事,從宮廷至民間都有焚香的習俗。皇帝升殿時必要焚香,金鑾殿在香煙缭繞中更顯莊嚴肅穆。

古代文人書齋裏也常焚香,長壽詩人陸遊在觀書時常以焚香為伴,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閒看玉溪詩。”香錢不一定比酒價廉,為了助其讀書情趣,還是願意用俸餘來添香。

名人中更是講究焚香之道,如著名畫家齊白石就是其中之一,有記載,一日梅蘭芳問他:“老師之畫為何這麽具有生氣?”齊老說:“沒什麽,我會焚香養氣。”他還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於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

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衣需香薰,被需香暖;公堂之上以香烘托其莊嚴,松閣之下以香妝點其儒雅。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幽窗破寂,繡閣組歡,香雲一爐可暢其神而助其興;品茗論道,書畫會友,無香何以為聚!

特別是在被譽為七大雅事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焚香更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環節,可見人們的生活中已是“無處不香了”。
     
許多人喜歡於修行、靜坐、養生時焚香,這是值得提倡的,但在用香時應特別注意,因為修行人六根敏銳,氣脈暢通,如用化學香,入體則毒,擾亂定境,易引煩惱,火氣上升,不但不安神,反使身心受損,徒增違緣,故其危害不可不察!
     
中華傳統香是有益於人的健康和修行的純天然香品,它是數千年中醫智慧與佛教道教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人寶貴的文化遺産。

傳統香包含四個要素:
     
一、要有正宗的傳世古方,或配伍合理的好方。現在存世的香方,是經過歷代製香家反複研究實驗得出來的,也只有好香才能流芳百世。
     
二、取料一定選用純正的天然香藥。每一款香中都含有十幾種或幾十種香藥。
            
三、按傳統工藝製作。對香藥按所做香之不同進行相應炮製,遵循中醫理論的君、臣、佐、使進行配料,使藥材在香中盡展其性,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製作環境需潔淨。因香多用於祭祀、修行、敬神禮佛等重要場合,所以在製作上要求製香場所必須齋戒。
     
香的常見形式有線香和竹簽香兩種。竹簽香自唐末以來主要是南方用香,因南方雨水多空氣潮濕,不便於線香的使用。北方近幾年來也有部份人在用竹簽香(此指居家用香),嚴格的說是不合古制的,因為一支好香放入竹簽後焚燒,竹簽所産生的煙霧破壞了整個香的香氣與功用,因此古時宮廷中以及修行的人絕對不用竹簽香。

從另一個角度,古人講:北方水深土厚,人性敦厚,喜留根(即俗指傳宗接代留香火),所以在北方地區做香和焚香都用不帶竹腳的線香。
     
香,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製香工藝的核心原則。正是由於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藥,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香文化屬於高雅文化,是代表著人類文明健康向上的先進文化,它隨著社會的消長而消長,於亂世之時衰微於盛世之時繁榮。古時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侈品,非為尋常人家所能常用之物,現代社會繁榮穩定,人民生活安樂,在安享大自然饋贈的同時,應注意用香有度,每次一枝即可,以節約資源,保持人與自然的長久和諧;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感應就是意識之間不用任何語言、符號的一種直接溝通及交流,而這種溝通和交流有時是在一定距離上的相互感覺。那麽,在生物之間真有這種奇蹟發生嗎?愛丁堡大學的超心理學家羅伯特·莫裏斯說:“現在已經有充份的證據表明,除了聲音、觸摸和視覺之外,生物間還有著如心靈感傳類的其他信息交流方式……”而這種現象對人類來說,多數發生在孿生兄弟或孿生姐妹及母親和新生嬰兒之間。

據《雙胞胎心電感應》一書記載:8歲大的理查德·波爾斯,被研究人員關在一個隔音的房間,並在他的面前放了一桶冰水。在視線和聽力範圍之外的另一個房間裏,關的是他的孿生兄弟達米安。按照要求,理查德將手伸進冰水裏的同時,可以看到達米安呼吸頻率監測儀上突然也出現了一個顯著的亮點。隨後研究人員又讓理查德打開一個硬紙板做的盒子,突然一條巨型橡膠蛇朝他的頭部跳起。此刻,又可清晰地看到達米安的脈搏也在儀器上瞬間發生了變化。

據英國SCI·FI電視台編輯出版的《意識的潛能》一書介紹:有一對名叫簡和蘇的孿生姐妹,她們一個住在澳大利亞,另一個住在英國。有一天,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蘇懷孕後意外流產,這不僅造成了她身體上的痛苦,同時更造成了她心靈上的悲傷。與此同時生活在英國的簡很快就感覺到身體極度不適及心煩意亂,她馬上預感到自己的姐姐發生了什麽不測。通過給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蘇打電話詢問,這才知道地球的另一邊所發生的事情。

墨西哥大學精神物理學教授格林貝格經研究發現,在熱戀的情侶中也有心靈溝通的現象發生。他們在實驗中,讓幾對情侶面對面坐著集中注視對方的眼睛幾分鐘並不許說話,然後在他們的頭上放一裝置用以記錄他們的腦電波。最後將每對情侶中的一人分隔在一間房內,另一人在外面並被用強光或適度疼痛的“電震”刺激。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參加實驗的人都做出相同的反應。

格林貝格教授認為:“愛情能夠以違反常規科學的方式,通過精神的力量把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如果對高等生物的人類來說,大家相信會有思維感傳現象發生。那麽,動物之間是否也有呢?

早在20世紀中期,科學家貝努亞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50只蝸牛分成25對,並將每對單獨放在一起。過了一些時候,他在每對蝸牛的殼上寫上同樣的字母,然後將每對中的一只帶到美國,另一只仍留在巴黎。後來在商定的時間用電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蝸牛,在同一時刻,它那在美國的夥伴也表現出同樣的“電流刺激反應”。

我們都知道,許多動物擁有能從遠處找回家的本領,而在過去人們只是用“憑藉地磁”來解釋動物的返家能力。然而有些動物並不是返回老家,而是回到主人所在的新居住地。如有個少年把鴿子送到數百千米遠的地方之後,小夥子突然生病住進一家醫院,但幾天後他的鴿子並未回家,而是直接飛到醫院落到小主人病房的窗子外面。科學家們目前認為:這種奇特的現象,僅僅用“憑藉地磁”返回老家是解釋不了的。

一位名叫杜洛夫的馴獸師,曾在科學家的提議下用思維命令狗去彈鋼琴、摘眼鏡,讓雄獅子去攻擊母獅子等動作。結果杜洛夫只是在心裏想了一下,這些動物就都能準確無誤地完成所有動作,並且表演得非常出色。

對動物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問題,法國的一些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計劃隨機挑選殺掉一些實驗老鼠,結果那些被選中的老鼠馬上表現得心神不寧、焦躁不安。

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這種超感能力叫生存本能,這種本能不但可感知自己的同伴在哪,另外還可感知附近潛伏的危險。據有關媒體報道: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發生的那次大海嘯中死亡人數超過20萬,然而卻沒有找到一具動物的屍體。

蘇聯科學家還用兔子做過一次可以說是很殘酷的實驗。一位醫學博士將一只兔寶寶帶到一艘潛水艇上,而將兔媽媽留在岸上並在它的頭部連上測試腦電波的電極。當潛水艇潛入深海之後,兔寶寶按計劃時間被博士殺掉。結果就在小兔死亡的那一瞬間,兔媽媽的行為表現極為異常,儀器上很明顯地記錄下大腦激烈活動的曲線,這說明在動物之間確實存在某種看不見的聯繫。

如果說人類和動物有靈感、有思維,相信大家都能認識、理解。但對於那些沒有大腦的草木、花卉你相信它們也有靈性和意識嗎?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意思是說:人不能像草木一樣,無情無義。然而,據科學家近幾十年來的研究表明:草木絕非無情之物,它們不但有很深的情感,而且還可與人進行遠距離的思維溝通。

早在1966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專家克裏夫·巴克斯特一時心血來潮,他將測謊器的電極接到了一株名叫龍葉蘭花的葉子上,然後他又拿起水杯向龍葉蘭的根部澆水。當根鬚吸足了水分以後,巴克斯特卻意外地發現:自動記錄儀上,竟畫出了如同人類在短時間內感情衝動時所表示出的一種鋸齒波圖形。此時巴克斯特又突然想到:如果我用火柴去燒龍葉蘭的葉子,儀器上又會有什麽樣的結果呢?沒料到他剛剛有了這個念頭,記錄儀上的顯示就開始不停地向上跳動。

再以後,巴克斯特又和他的同事們在全國各地的許多機構,依然用鍘謊器對包括萵苣、蔥、香蕉在內的25種植物做了類似觀察,其實驗結果和預料的完全相同。另外巴克斯特還發現:當與植物親近的人發生某種不幸時,有些花卉也能馬上做出相應的反應。一次巴克斯特在工作時不慎割破了手指,波形圖上立即顯示出花卉表示同情的波峰。通過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不但具有預測及識別能力,而且還有豐富的情感和思維。

為研究植物是否有記憶能力,巴克斯特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他將兩棵植物並排放置於同一房間內,然後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接著巴克斯特又讓這名學生戴上面具後混在幾個穿同樣服裝的人群中,一個個地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結果只有“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才被儀器記錄了極為強烈的恐懼信號。

巴克斯特還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首先在房間裏放置了一棵植物,然後用新設計的一種儀器與它的葉子連接,並當著植物的面將還活蹦亂跳的蝦米投入到滾燙的沸水中去。結果發現每當他投蝦後的六七秒,記錄儀上的顯示曲線就會有一次急劇上升。接著他又將一枚雞蛋放入沸水,自動記錄儀上再次顯示出上升曲線。這說明植物不但可以與人交流感情,而且還可感知其他生物的痛苦,並可與其他生物發生思維溝通。而以上這些對植物的一系列重要發現,就是在生物界著名的“巴克斯特效應”。

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植物還具有非凡的測謊能力,能夠窺探到一個人極其細微的心理活動。紐約羅克蘭州立醫院的心理學家阿裏斯蒂德·埃瑟和他的合作者紐瓦工學院的道拉斯·迪安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將電極連在一種海芋屬的植物上,然後向受試者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並告訴他回答有些問題時不必都說真話。但在實驗結束後經與受試者溝通發現,植物早在儀器的圖表上十分準確地揭示出了回答的所有謊話。

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傳遞感受的聯繫其實早就引起學者們的關注,並取得了不少成果。通過大量研究實驗,科學家們現已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諸多奧秘,並用大量事實證明了植物確有意識、思維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諾貝爾獎獲得者、植物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夫林稱:植物的細胞是有思想的,植物不但能通過釋放特殊氣體進行彼此交流,它們還能通過細胞結構式進行阿基米德幾何學計算。

目前,這項研究已成為了一門新興的生物學科~植物心理學。美國科學家馬塞爾-沃格爾在做過大量有關人與植物心靈溝通的實驗後指出:“用一般人的標準來衡量,植物似乎是瞎子、聾子、啞巴,而人是可以,而且也做到了與植物的感情溝通。”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高希武研究後也認為:植物確實有類似人類的感情,當它們在遭到傷害時,甚至會迅速向周圍的同伴報警,提醒同伴採取防禦措施。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們不了解的東西實際上是存在的。它以最高的智慧與內在的美麗表現出來,而我們愚笨的感官只能感到它們最粗淺的形式。”在如今,世界上許多一流的科學家也都承認:任何一個有生命的細胞,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

美國物理學家波爾發現:人和動物、植物的細胞確實能發射微小的無線電波。但由於電波的能量非常微弱,故極易在體內含鹽的小分子中消失,因此對我們來說並非每個人都能收到。而個別人或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可使細胞發生有序變化,並通過自然選擇克服鹽分子吸收電磁波的影響,這樣就可實現有序化的定向發射與接收。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晨月夕,把重簾低下,焚一爐水沉,看它細煙輕聚,參它香遠韻清。古有“開門七件事”,到宋代都說“開門八件事”,這第八件事指的就是薰香了。

薰香在宋代士人的生活中算是平常的享受。

“長安市裏人如海,靜寄庵中日似年。夢斷午窗花影轉,小爐猶有睡時煙。”(周紫芝《北湖暮春十首》)。

午夢裏,也少不得香煙一縷。清雅不是莺邊按譜花前覓句,而是“獨坐閒無事,燒香賦小詩。可憐清夜雨,及此種花時。”(陸遊《移花遇小雨喜甚為賦二十字》)。

獨處如此,飨客也是同樣。曾幾《東軒小室即事五首》之五:“有客過丈室,呼兒具爐薰。清談似微馥,妙處渠應聞。沉水已成燼,博山尚停雲。斯須客辭去,趺坐對餘芬。”

嫩日軟陰,落花微雨,輕漾在清晝與黃昏中的水沉,是宋人生活中一種特別的溫存。

陸遊《焚香賦》討論了焚香的過程。“閉閣垂帷”是說焚香。兩耳之鼎,正是宋代流行的一種仿古樣式的小香爐。爐中預置特為焚香而精製的香灰,香炭一餅,燒透入爐,輕撥香灰,淺埋香炭—約及其半。此即所謂“其始也,灰厚火深。”此後,香炭上面再放隔火,隔火可以是玉片,也可以是銀片,宋人則多喜歡用銀,而稱它作銀葉。之後,方在隔火上面置香。總之,是求香的發散舒緩,少煙,多氣,香味持久,香韻悠長。

《焚香賦》中的“綿綿如臯端之息”,“靄靄如山穴之雲”,“既卷舒而缥缈,復聚散而輪”,說的就是這種情景。

早在兩千年前,先秦兩漢時就形成了比較嚴謹的飲食文化。而到了中國盛唐時期,酒文化、茶文化等相繼發展起來。到了宋朝,茶文化禮儀精細分明,達到了極致,飲茶、焚香成為一種生活閒趣,並逐漸演變成為世界所稱道的中國香文化。

中國香文化自春秋至漢魏初步發展起來,早在西漢初期,漢武帝之前,薰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漢代的薰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這說明早在此之前,中國香文化已經長足發展並對世界産生了影響。

隋唐時期開始,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香文化也長足進步,並逐步形成了一個成熟完備的香文化體系,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系統化的階段,焚香與品香不僅在祭祀等大型活動中大量使用,而且深入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達官貴人、富裕人家經常聚會,爭奇鬥香,使得薰香藝術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尤其是在唐中期以後,南方“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貿易的繁榮為其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人們開始大量從海外引進各種香料原料,同時將中國國內成品香、香器以及焚香的方式傳播到國外,為世界享用。

到宋、元、明、清時期,香文化處於最繁盛的時期,尤其是宋代,香文化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那中國香文化到底是什麽呢?是大自然與人文智慧交融升華的物化體現!

首先,香料天然的色澤與芳香美令人心曠神怡,而焚香的香器體現了中國古人精湛的工藝與技巧,這兩方面只在其次,最重要的體現在於,焚香的形式包含了人們對於現實生活情緻的更細微追求及個體心靈與人類大文化的深層次的結合。

屈原《離騷》如此詠歎:“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唐代文人普遍用香寫香,王維、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隱皆如是,無不顯示出香文化的獨特風韻。

蘇軾出神入化地詠歎“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每每喚起人們無盡的幽思……從文人的筆墨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國香文化已經成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

在中國香文化逐步完善並成熟的唐宋時期,香文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輸出的主力之一,對亞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産生著深遠的影響。

源自“唐風”、經由“和風”薰化而形成的日本香道至今仍顯示著勃勃生機,有100多個流派紮根於日本社會中,在風雅的氣氛及繁複的程式中發揮著深層的影響,成為其民族精神的一個強有力支點。

而東南亞及歐洲部份地區,也有從中國傳入的焚香習慣及生活方式,古羅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由於文明的沒落,最終並沒有形成濃厚的香文化氛圍及良好的循環延續至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的千古名句傳頌至今已一千多年,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其韻味依然令我們感歎。

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認為,香爐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香爐作為使用最多最頻繁的香器,有著和焚香同樣悠久的歷史,並以其系統的形制演化過程,向我們展示、還原了那些久遠的時代以及不同環境焚香活動的信息、知識和歷史背景。

實際上,中國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廣泛而又差別頗大、造型各異的就屬香爐了。說到香爐的樣式,大多數人腦子裏總會出現宋代哥窯或龍泉窯的雙耳爐,抑或是明代的銅質宣德爐。實際上,香爐的種類和用途遠不止於此,其歷史淵源至少已有兩千多年。

我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而據文獻記載,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香爐的造型,其功能與完備的青瓷焚香爐相當,由此可見,在此之前就已經伴隨了相當長的焚香歷史。

早期的香爐主要用於焚燃禾木科以及木質香料,為控制燃燒溫度使其散發出香煙、避免香灰被風吹散等因素,這一時期的香爐多為淺腔有蓋的“薰爐”。

香爐的造型、工藝及體積等方面在此後的不同時期裏,一直緊密伴隨著焚香活動中所用的香料、功能及場合等因素的變化而演變,成就了博山爐、獸爐、多足爐、高足杯式爐等經典樣式的香爐及派生出的種種香器。

衆所周知,焚香一直與美好、高雅、神秘、珍貴等聯繫在一起,因而關於沉香、香爐、香器等香道有關的製作産物代表著時代的最高工藝水準,並由於滲透了文化成份,使其成為一項系統而獨特的藝術種類。

特別是在瓷器發展高峰時期的宋代,古雅精美的香爐在兩宋集大成,傳統式樣也多在此際完成它最後的演變,並且新創的形制幾乎都成為後世發展變化的典範,為後世香道的發展起了指向性作用。

香爐種種,與文化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是一種情趣和意境的載體,作為一種造型和材質都十分複雜的器物,雖然隨著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它的實際作用已經如同那淡淡飄散的輕煙而遠去。

但時下,它已成為收藏者的新寵,瓷香爐尤其是宋、元時期的瓷香爐、香盒等,成為了人們集藏的重點。人們對於香道香器的認識重新回歸到了文化認識的層面上,瓷香爐也備受青睐。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麽,鞋為什麽會臭?

這是由於腳心多汗的緣故。腳心每平方厘米有620個左右汗腺。而身體其他部位同樣面積僅有143~339個,也就是說,手心、腳心比其他部位的汗腺多出數倍。

當人們活動增多、天氣悶熱、精神緊張、吃辛辣熱燙食物的時候,汗液就會大量分泌出來。

汗液裏除含水分、鹽分外,還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條件下,腳上的細菌大量繁殖並分解角質蛋白,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這樣就會發出一種臭味。

如果穿的又是捂得很嚴實的旅遊鞋、球鞋、皮鞋,空氣不流通,臭味就會越積越濃,一旦鬆鬆鞋帶,這種臭味就會撲面而來。

除鞋臭腳臭的幾個小竅門:

1、鞋子內放入生石灰小包(吃的餅乾等食品裏面常有的乾燥劑)。

2、柚子皮撕成小碎片放入鞋子內。

3、將腳放在攝氏五十至六十度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鐘,每日1至2次。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白醋10至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放入浸泡15分鐘左 右,每日一次,連續泡三至四天,腳臭即可消失。

5、洗腳時,在熱水裏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鐘左右,可去除腳臭。

6、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高梁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一次,連續一週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7、每晚臨睡前,用棉球或布頭蘸少許酒精,均勻地抹在剛脫下的膠、球鞋內,待第二天早晨乾燥後再穿。如此堅持兩週後,鞋就不會發出臭味了。

8、取適量脫水明礬或乾石灰粉,用小布袋裝好,每晚臨睡前放置鞋內。

9、把幾粒樟腦丸壓成粉末,撒在洗乾淨的鞋內,在墊上一塊鞋墊,這樣穿時就不易臭腳了。樟腦丸不能直接和腳接觸,裏面的樟腦丸只要隔週換一次就可以了。樟腦丸能達到很好的抑菌作用,能夠殺死因為潮濕而繁殖的大量細菌,這樣就不會有臭味了。

10、新買回的膠、球鞋,在其海綿底上均勻地噴足高梁酒(直至海綿底不能吸收為止),待其晾乾後,穿起來就不會産生臭味了(如是舊膠、球鞋,將其洗淨後亦可同法處理)。

11、將乾茶葉(泡過的也可)包放入鞋內可去除異味。

12、冬瓜皮: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濕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腎病、肺病、心臟病引起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用冬瓜皮煎湯洗腳既治腳氣,又治腳臭,一舉兩得。

13、襪子也很容易有臭味,在洗襪子的水裏倒入少許白醋,泡一會兒,再用清水洗淨,這樣不但可以除去臭味,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14、鞋櫃裏的臭味也很好解決。只要在鞋櫃中放入一塊香皂,就能輕鬆去除鞋櫃中的臭味了。打開鞋櫃還有好聞的香味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奇妙的生理現象!

1、首先大家伸出兩手,將中指向下彎曲,對靠在一起,就是中指的背跟背靠在一起。

2、然後將其它的4個手指分別指尖對碰。

3、在開始遊戲的正題之前,請確保以下過程中,5個手指只允許一對手指分開。下面開始遊戲的正題。

4、請張開你們那對大拇指,大拇指代表我們的父母,能夠張開,每個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父母也會有一天離我們而去。

5、請大家合上大拇指,再張開食指,食指代表兄弟姐妹,他們也都會有自己的家業,也會離開我們。

6、請大家合上食指,再張開小拇指,小拇指代表子女,子女長大後,遲早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會離開我們。

7、那麽,請大家合上小拇指,再試著張開無名指。這個時候,大家會驚奇的發現無名指怎麽也張不開,因為無名指代表夫妻,是一輩子不分離的。

真正的愛,黏在一起後,是永生永世都分不開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代有一套獨特的選秀女制度,每三年選一次,入選的都是滿洲八旗女子,漢女則不得入選。清廷規定,凡是年齡13—17歲的八旗滿籍少女,都須按年向戶部具呈備案,入選秀女時則送進後宮,供皇帝、太后、皇后挑選。

清代京師和各地參選的女子,都要在規定時間前聚集宮城北門神武門,按年齡順序分批排班,然後由太監引領,過順貞門,由帝后選看。當選的秀女,有的成為皇帝的妃嬪,有的則指配親王、郡王、皇子、皇孫,其他的則值役宮廷。

清代乾隆帝孝賢純皇后朝服像清代以滿洲女子入選秀女的制度,目的是確保滿洲血統,也為了宮室的安全。在實行時,三年一次,有條不紊,不擾民,確實是保障了漢民安居樂業,利國利民。

因為在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一旦採選宮女確定在某一個地區,那麽這個地區的百姓就終日惶惶,一家家在朝臣沒有趕到之前,紛紛把適齡的少女匆匆出嫁。老百姓知道,如果女兒選為宮女,便從此沒有出頭之日,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家人,也無由團聚,最後只有老死宮中。

所以,明代的邵太后曾對孫子嘉靖皇帝說:“女子入宮,便沒有人生的快樂,飲食起居都不得自由,一如幽禁。以後採選宮女,不要南下江南,這也算是我留恩於江南女子。”

清代較之以前的朝代要仁慈一些,也人道得多。清代宮女一般只有一二百之數,而有百人左右能和皇帝接近。

清代青春完全曠廢的宮女幾乎沒有,因為清廷規定,宮女沒有被皇上看中,二十多歲時(二十、二十四、二十五、三十均有)便送出皇宮,另行婚配。

清代選秀女的詳細情形,史書有這樣的記載:各旗每年將本旗內14—16歲(或13—17歲)的女子造冊上報。行選時,各旗的參領、領催負責將候選的女子送上專車、運往皇宮,集中在宮城北門——神武門。

運送秀女的車隊必須在夜間行進。到達神武門後,候選的秀女們在內監的引領下,進入神武門,穿過門洞,在順貞門外等候挑選,戶部官員帶隊負責。

挑選工作由太監首領主持。秀女們五人一組,領到太監跟前,排開站立,由太監細細審視。中意的,留下姓名牌子,稱留牌子。牌子上書: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洲人或蒙古人、漢軍人,年若干歲。

到中午時,初選完畢,沒被選上的由本旗專車載回。初選通過的女子要入宮後進行複選。複選時試以繡錦、執帚等一應技藝,並觀其儀容行態,不合格的第二次淘汰送出皇宮,叫撂牌子。

《春冰室野乘》記載了咸豐初年一次遴選秀女期間發生的前所未有的抗上事件。當時,太平軍橫掃東南,順長江南下,攻克江南重鎮南京。京師震動,朝野一片慌亂。咸豐帝聞訊以後憂勞傷食,每天和樞臣議論戰守大事,到日展才歇息。

這個時候,恰遇例行的遴選秀女。這批候選的秀女大多是閨閣小姐,年齡又小。她們突然間遠離家門,和親人離別,一路上舟車勞頓,飲食住宿又極不適應,她們的心情可想而知。她們按例站在坤寧宮宮門外,等候聖駕。聖駕忙於軍務,遲遲不來,抗上事件便在這群少女中爆發。

遴選秀女當時由內務府主持。執事員司、太監,分擔禁衛、整飭、排班、傳諭等一應職責。秀女們從拂曉時分便被太監引領帶到坤寧宮,分站在宮門之外,等候挑選。

可是一直等到午後,還不見皇上的蹤影。秀女們疲憊不堪,饑渴攣迫,站在那裏不禁相向飲泣。宮廷禁地等候皇帝選美怎麽能如此痛苦、相向飲泣?一位監守一旁的太監立即上前呵斥:“皇上就要到了,你們還哭,不怕鞭子嗎!”

正是滿腹淒惋的嬌嬌秀女們聽到這頓呵斥,一時相顧失色,越發顫懼欲絕,怒火攻心。有的秀女顫慄不止,差點暈倒。太監們又想威嚇。一個秀女勃然大怒,挺身而出,厲聲一頓質問,太監們目瞪口呆。

秀女厲聲說:“離開家鄉,辭別父母,進入皇宮,如果選上了,就終身幽閉,不能再見到父母,生離死別,人能無情嗎?怎麽不哭泣?我死都不怕,還怕鞭子?”

太監愣在一邊,還沒有回過神來,秀女又開口說:“況且,敵賊四起,才幾年就佔據了長江一帶,如今又攻下金陵,天下已經失去一半。皇上不求將帥大臣,積極謀戰,奪回失地,保住祖宗大業,卻還留情女色,強取民女,幽禁宮中,使她們終身不見天日,只是滿足自己一時的快樂,而棄祖宗於不顧!我死都不怕,還怕鞭子嗎!”

秀女這番亘古未有的言論,既義正詞嚴,又石破天驚,太監一時竟呆愣在一邊。太監從來沒有說過這種話,也從來沒有聽到宮女或候選的秀女說這種話。

太監回過神來後,忙驚恐地撲過去,捂秀女的嘴,不讓她再狂言下去。恰在這個時候,咸豐帝退朝歸來,御輦已來到了這裏。

太監們扭住秀女,拉到了咸豐帝跟前。太監們惶恐不安地跪下迎駕,而秀女卻倔強地站在那裏,不肯屈膝。事實上,咸豐帝在駕到之前,已經聽到了秀女的一些言辭。

這時,咸豐帝笑著問秀女剛才說了些什麽?秀女毫無懼色,依舊侃侃答對,又說了一遍。當面受到秀女嚴詞呵斥的咸豐帝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欽佩地說了聲:“這真是奇女子!”並吩咐立即鬆綁。

咸豐帝親自引領著這位秀女,入宮中朝見皇后。秀女見到了皇后。適值皇族一宗室府邸剛剛喪偶,有意續娶,這位秀女便被指婚,做了王府的續弦夫人。其餘這次候選的秀女則統統放還回家。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恩倍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出生於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從小喜歡讀詩,曾經拜著名學者為師,學過拉丁文和古代文學,他特別崇拜古羅馬的一位重要詩人維吉爾,把維吉爾當做自己的精神導師。

維吉爾寫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歌頌了羅馬祖先建國創業的豐功偉績,被認為是文人創作的史詩中的最好作品。

但丁少年時曾在一次宴會上見到一位容貌清秀、美麗動人的姑娘貝阿德麗采。但丁非常喜歡她,宴會後常找機會去看望她。隨著年齡的增長,但丁把貝阿德麗采當做自己精神上的愛慕對象。這種愛情給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為她寫下了一系列抒情詩篇。

但不幸的是貝阿德麗采卻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不久死去。但丁為此悲傷萬分,又寫了一系列的悼念詩。但丁把為貝阿德麗采寫的詩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連起來,說明每首詩的寫作動因,取名《新生》。

詩中但丁追求純潔的愛情,把貝阿德麗采看作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一個神化的女性。從此之後,貝阿德麗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個象徵性的理想人物。

青年時期的但丁還積極參加城邦的政治活動。當時的意大利正處於分裂狀態,佛羅倫薩是鬥爭最激烈的地點。代表新興市民階級利益的貴爾夫黨經過激烈鬥爭,戰勝了代表封建貴族勢力的基伯林黨。

但貴爾夫黨很快分裂為黑黨和白黨兩派,二者又展開激烈的鬥爭。但丁屬於白派,反對教皇干涉城邦內政。

1302年,黑黨在教皇的幫助下取勝,但丁被加上莫須有的罪名,被趕出城邦,開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

大約在1370年,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時候,但丁開始了《神曲》的創作,這是他長期醞釀和構思的一部巨著。
 
但丁說過他寫《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這一世界的人們擺脫悲慘的遭遇,把他們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想尋找意大利民族的出路,渴求祖國和平統一,人民安家樂業,在作品中他表現了他的理想和願望。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聖的喜劇》。但丁原來只給自己的作品取名為《喜劇》,後人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敬而加上“神聖”一詞。起名《喜劇》是因為作品從悲衰的地獄開始,到光明的天堂結束,帶有喜劇的因素。

《神曲》全長14000多行,分為《地獄》、《煉獄》(又譯《淨界》)、《天堂》三部份。每部份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

長詩採用中古文學特有的夢幻形式,敘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個夢。在夢中,但丁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時,他在陽光的沐浴下朝山頂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三頭猛獸——豺、獅、狼,詩人驚慌呼救,這時出現了古代羅馬詩人維吉爾,他遵從聖女貝阿德麗采——即但丁青年時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從另一條路走出絕境。

但丁在維吉爾的帶領下遊歷了地獄和煉獄。地獄共九層,上面寬下面窄,像一個大漏斗。地獄陰森恐怖,淒慘萬分,凡生前做過壞事的人的靈魂都被罰在地獄中受刑,並根據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層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層,所受的刑也越重。

例如,在地獄的第八層,詩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當時還活在世上的,迫害過詩人的教皇蔔尼法斯八世。他們的身體頭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兩條腿在外面劇烈地扭動著,掙扎著。詩人見後高興地說道:“真是罪有應得!他們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腳下,而把凶惡的人捧在頭上。讓他們永遠受罪吧!”

煉獄裏的靈魂的罪孽比地獄中靈魂的罪孽輕些。煉獄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麗的海灘,山外有山腳,頂口是地上樂園。煉獄也分為七層,這裏每一層分別住有犯過驕、妒、怒、情、貪、食、七種罪孽的亡魂。

他們的罪孽較輕,可以得到寬恕。經過烈火的焚燒,斷除孽根後,他們可以升入天堂。

地上樂園裏飄著吉祥的雲朵,花瓣般的雨珠,這裏出現了聖女貝阿德麗采,她接替維吉爾引導但丁遊歷天堂。

天堂莊嚴光輝,充滿歡樂和愛,住著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們享受著永遠的幸福。天堂也分為九重。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們的住所,充滿上帝的光和愛。但丁見到了聖父、聖母和聖子“三位一體”的奧秘詩人覺得,在那天府裏才真正見到了人類最理想的境界……

這便是《神曲》的主要內容。但丁在作品中積極關心現實,他寫的是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詩中所寫的遊歷三界的所見所聞,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涉及了當時佛羅倫薩以至意大利複雜的黨派鬥爭,涉及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也涉及貪官污史、及新興資産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壓迫等。

《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個愛國主義者。他渴望祖國統一和平,反對分裂和紛爭,即使在另一個世界裏,他也和鬼魂們談論意大利的政治形勢和國家興亡問題,有時禁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還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感情。

《煉獄》第6歌中他為祖國的分裂和動亂而哀痛:

唉,奴隸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這暴風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

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婦,而是妓院;

……

而你的活著的人民住在你裏面,

沒有一天不發生戰爭,為一座城牆,

同一條城壕圍住的人卻自相殘殺,

你這可憐蟲啊?你向四下裏看看,

你國土的濱岸,然後再看望你的腹地,

有沒有一塊享著和平幸福的土地。

……

《神曲》也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獄是現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天堂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煉獄則是我們人類從現實到理想中須經過的苦難歷程,但丁希望人們認識罪惡,悔過自新,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思想,顯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神曲》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力地襯托了作品要表達的思想。全詩分三部,每部33歌,每段三行詩。三部詩又都用群星作結束,這一切烘托出這樣的氣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隨著詩句的階梯,人類正從地獄通向天堂,由低賤向高尚攀登、發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雙目失明,四處漂泊,像中國的賣唱藝人似的,背著希臘古代的樂器——七弦豎琴,把自己的詩吟唱給大家聽。他的詩在七弦豎琴的伴奏下,美妙動聽,情節精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衆。

他的詩有關希臘的歷史事蹟、神話和傳說。他自己沒有用筆寫下那些錦繡珠璣般的詩句。他死了,但他的偉大的詩篇卻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

他活著時,窮困潦倒,乞討為生,他死時,卻有九座城市爭著說他誕生在他們城裏。正如詩中說的:“九城爭奪盲荷馬,生前乞討長飄零。”他就是希臘史詩的作者荷馬,他的偉大詩篇就是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斯》。
 
這兩部史詩既是古希臘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藝術瑰寶。《伊利亞特》大約寫於公元前9世紀,但是史詩的故事則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相當於我國的商朝)。當時希臘聯軍和特洛伊發動了持續10年的戰爭,《伊利亞特》主要敘述戰爭中傳奇式的情節,著重描繪了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偉大形象。

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特洛伊人嚴陣以待,雙方打了數個回合。希臘人雖然連連取勝,但卻不能攻克城池,戰爭終於變成持久戰了,不覺9年過去,第10年終於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希臘聯軍的主將阿喀琉斯英勇善戰,屢創奇功,令特洛伊人聞風喪膽。一次,希臘聯軍的統帥阿伽門農,奪走了阿喀琉斯心愛的女奴,阿喀琉斯非常氣憤,從此拒絕出戰,他吟詩飲酒,對戰爭不聞不問,特洛伊人乘機反攻,大舉獲勝,希臘人面臨全軍慘敗的危險。

阿喀琉斯拒絕和阿伽門農講和,但看到驚天動地的血戰,他心裏暗暗為希臘人的命運著急。他讓自己的好朋友帕特洛克拉穿上自己的盔甲,讓他去應戰。特洛伊人誤以為是阿喀琉斯又回來參戰了,紛紛向後退去,帕特洛克拉殺了特洛伊聯軍的主將,大獲全勝。

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爾是個智勇雙全的英雄,他發現帕特洛克拉並非阿喀琉斯本人,衝上前去將一柄標槍投向他的後背,並將阿喀琉斯的盔甲剝下穿上,向希臘人殺來。

形勢萬分危急。阿喀琉斯悲痛萬分,他身先士卒,重上戰場。他親手殺死了赫克托爾,為好朋友復仇,並把赫克托爾的屍體綁在戰車後面,拖在地上,繞特洛伊城三周。

深夜,月光如水,赫克托爾的老父突然來到阿喀琉斯的宮帳。他親吻阿喀琉斯的雙手,老淚縱橫地說:“天神般的阿喀琉斯,想想您的父親,可憐一下我吧。沒有什麽比看到自己的兒子死在自己之前更心痛的了。”

阿喀琉斯心中鬱積的怒火被沖洗得乾乾淨淨,他讓女奴洗淨赫克托爾的屍首,塗上橄欖油,裹上衣服,親手將赫克托爾放在馬上,交給他的父親。雙方停戰12天,分別為赫克托爾和帕特洛克拉舉行了葬禮。

幾天後,特洛伊和希臘聯軍又恢復了戰鬥。阿喀琉斯雖英勇,但也有打肫的時候。一次,特洛伊的花花公子帕裏斯,借助神的力量,用暗箭將阿喀琉斯射死了。

阿喀琉斯小時候,他的母親提著他的腳跟,把他放在魔水中沐浴,他因而可以刀槍不入,但他母親握住的腳跟沒有被魔水沐浴到,因而他的腳最容易受傷。帕裏斯的箭就射在他的腳跟上。現在,“阿喀琉斯的腳跟”在歐洲就是“致命傷”的意思。

戰到後來,多謀善斷的希臘將領奧德修斯想了一條妙計。他讓木工製作一匹大木馬,內藏精兵強將,希臘人假裝撤退,把大木馬留在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退兵,欣喜萬分,將木馬當做戰利品拖到城內。深夜,木馬上的希臘人不失時機地爬了出來,將城門打開,埋伏在城外的希臘人闖進城中,一舉奪下城池,一把火將繁華的特洛伊城燒為灰燼。

《奧德修斯》裡著重描寫出“木馬計”的希臘將領奧德修斯回國途中的傳說。

希臘人攻陷特洛伊城後,大肆殺戮和掠奪後,勝利回國了。歸途中,他們觸犯了天神,希臘的船隊被海風掀翻,很多人淹死在大海中。奧德修斯帶著剩下的少數人在大海中漂泊。他們受盡了各種磨難,不能回家。

奧德修斯在海上飄泊時,和狂風巨浪鬥爭,和吃人妖精鬥智,拒絕了女巫的愛情。他在海上整整飄泊了十年。在奧德修斯的國家流傳他已經死去。

當地的貴族惡少都來糾纏他的妻子珀涅羅珀,妄想奪得他的地位和財産。奧德修斯的兒子走遍希臘各地去尋找他。那幫惡少整天在他的家裏大吵大鬧,又吃又喝。

奧德修斯後來漂泊到斯赫裏島,當地國王熱情地接待了他,得知他不幸的遭遇後,又派人送他回國。

回國後奧德修斯扮成一個老年的乞丐,見到了他的兒子。他們倆齊心協力,終於除掉了所有在他家中胡作非為的貴族惡少。他不僅和忠於他的妻子團圓,而且重新做了國王。

現在,人們都認為,“荷馬史詩”不但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而且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史詩反映的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的希臘歷史也因荷馬史詩被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是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一位詩人。
 
經過考古學家和學者們的研究,我們現在知道荷馬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850年左右的詩人,“歷史之父”希羅德曾為他寫了第一個簡要傳記。傳記中說他是愛奧尼亞人(古希臘的一個民族),曾辦過一所修辭學校,後遊歷過地中海的所有地區,最後死在愛斯奧島上。

愛斯奧島現在叫尼奧島,是愛琴海沿岸的一個希臘小島,荷馬的墳墓就在那裏。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格,在人們眼裏,好像是先天生成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科學家發現,人的性格其實並非一成不變,許多神秘的力量都能夠實實在在地對它産生影響。
 

神秘的血型

1927年,日本學者左川竹二調查發現,同一血型,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如A血型的人謹慎細緻,老實穩妥,獨居寡斷;B血型的人思路和感覺靈敏,不怕羞,不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擅長社交,好管閒事;AB血型的人外表是A型,內裏是B型;O血型的人志向堅強,有膽識,但不聽指揮,不願吃虧……這個觀點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影響很大。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血型對人性格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多大。儘管有不同的意見,但許多科學家都承認,血型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性格。
 

玄妙的“出生時空”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學者用了7年的時間,追蹤了2.1萬名男孩和女孩的成長過程,結果發現他們在智力、體重、身高和頭顱尺寸方面,都因出生季節不同,而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如冬季出生的孩子比夏季出生的孩子普遍要聰明、活潑一些。瑞典的精神病專家認真觀察和分析了2000人的性格,發現出生在2月到4月的女性比出生在10月到1月的女性更愛好新奇事物。

不但出生時間對人的性格有影響,就連出生地所處緯度的不同,也會對人的性格産生影響。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出生在北緯53度附近區域的人大都有很高的創造力,因為在過去400年中,54%的數學家都出生在北緯53度附近的地方,這些有創造力的人,性格普遍比較內向。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多發性硬化症這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人們與赤道距離的拉大而上升,而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性格普遍比較急躁。

為什麽人的“出生時空”會對人的性格産生影響呢?科學家認為,隱藏在它身後的神秘力量就是太陽輻射。一般來說,赤道獲得的輻射最多,而在北半球,輻射通常在6、7月才達到高峰;即便是在同一緯度的區域,冬天受到的輻射也遠遠低於夏天。而且人在胎兒時期,因在母親體內受到了不一樣的太陽輻射,性格也會産生差異。
 

有趣的家庭格局

有趣的是,一個人所處的家庭格局,也是影響人性格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人的排行與性格時發現,家中的老大一般性格頑強,比較厚道,更有責任感,做事更踏實。處於中間的兄弟姐妹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具有反叛性,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二是處理與兄弟姐妹的關係中,他們得到了鍛煉,具有更好的交往、適應能力。而一般來說,老么最乖巧、靈活、快樂,但往往缺乏毅力。

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像老大也像老么,他們非常有責任心,但也更加自私,忍耐力也更弱一些;而早年喪父的獨子依賴性強,缺乏果斷性,攻擊性弱,即便是正當防衛,也多是“君子動口不動手”;至於孤兒,性格就更複雜些,他們大都不合群,喜歡一意孤行,少年時代的不同生活境遇會賦予他們日後不同的性格色彩。
 

你會說外語嗎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在對一些說英語和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裔女性進行研究後發現,人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不自覺地調整性格,用不同的語種理解事物,獲得的感受也有差異。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現象表明,語種實際上是激化人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心態的一個主要因素,正因為此,具有雙重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在不同文化場景下,容易發生明顯的個性變化,因而親和力也會相應發生較大的變化。
 

房子的魔力

科學家對在兩種不同環境中居住了3年的大學生進行了研究。第一種環境是有公共盥洗室的房間,第二種則是房間裏自備盥洗室。結果顯示,生活在有公共盥洗室的大學生與其他人有較多的接觸,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們內向的性格,培養了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在自備盥洗室的這種房間居住的大學生則相反。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滿月時人們好激動,甚至衝動——這是人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的。研究人員的統計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滿月時刑事案件增加,交通事故增多,精神病人啼哭現象增加……

月亮變化真能影響人的情緒嗎?美國一位精神病學家對這個問題做了長時間的研究,認為是人體生物潮影響的結果。因為人體有大量體液,月球的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樣對人體中的體液産生作用,會引發人體生物潮。

後來,又有科學家發現,每當月亮滿月時,空氣的氣壓降低,而當空氣處在低壓狀態下時,會增加人體血管內外的壓強差,從而增加血液的流通量,使人激動起來。

最近,波蘭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人體內褪黑素和生化醇這兩種物質的含量能實實在在受到月亮的周期性影響,這才使得人的生理變化會以月亮圓缺變化一周為單位,産生周期性的變化;同時滿月時,還會誘發人體內許多種激素的釋放,讓人激動,甚至衝動。
 

冷與熱的影響

人們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陽光燦爛或者比較溫暖的日子裏,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歡快,人也比平時開朗善言;但在寒冷、黑暗的冬季,則顯得有些鬱鬱寡歡。另外,精神較脆弱的人很容易在秋冬季節表現出抑鬱症狀。

為什麽冷熱變化會影響人的情緒,進而影響人的性格呢?加拿大研究人員對88位健康志願者在1993年至2003年這10年連續拍攝的大腦圖像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夏季的大腦掃描圖上,血清素在大腦各個區域中的循環都很活躍;相反,冬季的大腦掃描圖則顯示血清素不夠活躍了,循環水平明顯下降。

而先前的研究證實,血清素是大腦神經中樞系統中的一個傳遞介質,大腦血清素的活躍程度會隨季節或所接觸物體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熱則活躍,人就會變得開朗、樂觀;冷則沉寂,人就會變得抑鬱、消沉、甚至自私。
 

食物也作祟

多項研究成果顯示,人們如果經常食用缺少某種特殊元素的食物,情緒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研究還發現,如果某種物質太多,也照樣會影響情緒。研究刑事犯罪的學者發現,限制精糖攝入量,監獄服刑者的反叛行為發生率會減少,攻擊行為也大為減少;如果吃素過多,人會變的多疑和膽怯,等等。

不僅如此,就連多吃少吃的飲食方式,也會對情緒有影響。研究證實,吃得過多,幾種與能量代謝有關的B族維生素就會因消耗過多而缺乏,相應地會使人脾氣暴躁、健忘、表情淡漠;而吃得過少,人會因能量、蛋白質攝取量很低,導致貧血、體力不足,相應地會造成疑慮和憂思。
 

多數心理學家認為,上述這些新發現,無疑對性格學的進一步完善,對人們真正了解自己和深刻理解他人大有幫助。當然,對於影響性格的種種因素還不能侷限於目前的這些發現,人們還應該放開眼界,繼續尋找其他神秘力量。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