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

承受痛苦。

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著不速之客的角色,往往不請自到,有些痛苦來的溫柔,如同慢慢降臨的黃昏,在不知不覺間你會感到冰冷和黑暗;有些痛苦來的突然,如同一陣驟雨、一陣怒濤,讓我們來不及防範;當我們屈服於痛苦的時候,他可能使我們沮喪、潦倒,甚至在絕望中走向滅亡。

當我們承受了痛苦,我們就會變的堅強自信,那麽,此時,痛苦就變成了一筆無價的財富。
 
承受幸福。

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漩渦淹沒,從幸福的顛峰上跌落下來。

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澱其中,如同面對一罈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飲,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承受平淡。

人生中,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大部份生活。承受平淡,同樣需要一份堅韌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點綴著生活的寧靜和溫馨。

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承受淡淡的孤寂與失落,承受揮之不去的枯燥與沉寂,還要承受遙遙無期的等待與無奈。

承受孤獨,會使我們倍加珍惜友誼;承受失敗,會使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與深厚;承受責任,會使我們體會到誠實與崇高;承受愛情,則會使我們心靈更臻充盈、完美。

當我們終於學會心平氣和的去承受時,那麼,我們的人生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取捨的過程,有選擇就會有成本。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機會成本,又稱擇一成本。簡言之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放棄其他的東西。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面臨著種種選擇,都有一個機會成本是大還是小的問題,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頭毛驢要吃草,毛驢的左右兩邊各放一堆青草,先吃哪一堆呢?毛驢在猶豫不覺中餓死了。林肯講,所謂聰明的人,就在於他知道什麼是選擇。

許多人一生碌碌無為,就是因為捨不得放棄機會成本。這就是機會成本對人生的影響。

人生只有一件事不能選擇——就是自己的出身,其他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於哲理的話,他說:“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人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在印度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式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裏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在盒子上開一個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的小口。猴子—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之所以用這種方式捉猴子,是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我們一定會嘲笑猴子很蠢。鬆開爪子不就溜之大吉了嗎?其實我們也常常會犯同樣的錯誤。
 
人人都會面臨各種痛苦的抉擇,這就如同掉到河裏一樣,除了游上岸不至於淹死外,別無生路,也就是不得不選擇。

人生的機會成本有時會很高,機會成本越高,選擇也越困難,因為任何人都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

取捨之間是需要膽略和智慧的,尤其是當你發現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勇於放棄並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你的人生不偏離主航道並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生取捨法則的啟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是:善於選擇和敢於放棄。敢於主動放棄,即標誌著新的人生的開始。我們常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置之死地而後生”,其實就是把機會成本變為零。

只有大抱負的人,才敢於把現有的機會成本主動降低,甚至降低至零,然後做出人生新的選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隱寺 (Temple of Soul's Retreat ),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是一處古樸幽靜、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

【靈隱歷史】

它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清康熙南巡時,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後,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面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面一個巫字,他歡喜之餘,把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雲有林,顯得十分幽靜,於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雲字,賜靈隱寺名為“雲林禪寺”。

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靈隱寺自創建以來,曾毀建10餘次,1956年和1975年兩次整修,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主要景觀】

一、三大殿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靈隱寺佈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2.正面是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偉。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颔首俯視,令人景仰,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作品。正殿兩邊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後兩邊為十二圓覺坐像。大殿後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鳌魚觀音立像,手執淨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及其參拜觀音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見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弟子善財與龍女,上有地藏菩薩,再上面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極富藝術價值。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於1949年大雄寶殿正樑因白蟻蛀空倒塌時被毀。現在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中國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氣宇軒昂,低眉細目,極具風采。

3.藥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藥師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左,有重建的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線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蹟。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己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亦雕造於吳越末年。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二、飛來峰

靈隱寺旁的飛來峰,也是杭州的名勝,是靈隱地區的主要風景點。飛來峰不僅風景美,而且是我國南方古代石窟藝術重要地區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射陽洞以及沿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330餘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遊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進入靈隱,先至理公塔前小駐。理公塔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處,此塔高8米餘,八角七層,是一座石塔,位於飛來峰岩旁,與周圍景色頗為協調。往右過春淙亭。一道紅牆暫將靈隱寺遮住,左邊便是飛來峰與冷泉,在泉邊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勝。

唐時冷泉上有五座亭子,後因山洪四亭俱毀,冷泉也於明萬曆年間移建岸上。現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於宋代,蘇東坡有詩“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詩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寫得很有意趣。過冷泉,靈隱古剎即在眼前。

三、玉乳洞

在玉乳洞深處有一石徑可通往龍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內壁上有一尊天冠觀音,是觀音造像中難得見到的一尊。西過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線天,舉首可在石隙中見到一線天光,因名一線天,一線天前即為冷泉。過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韜光金蓮池,為杭州第四名泉。
 
图片:杭州灵隐寺25
 
 
图片:杭州灵隐寺30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印度,孩子同樣承擔著父母的期望,那些不能實現父母夢想的年輕人也在痛苦地活著。這是一場悲劇。
 

~解剖課上的眩暈~

 
醫院裏的福馬林氣味強烈地刺激著她的鼻孔,她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薩普拉,留神觀察。這可是你第一次上屍體解剖課。”阿米特微笑地說道。

薩普拉覺得喉管有一股酸液在往外湧。死亡,她討厭死亡。在那些密閉的病房裏,在父親近三個月的生死掙扎中,她已經見證過死亡。死亡是可怕的,可如今她每天都得面對。這是她的職業。

本來她的哥哥拉吉夫長大後要成為一位醫生的。這是她父親多年來的夙願:兒子當醫生,女兒做教師。

要是拉吉夫真能實現父母的夙願,薩普拉就可以選擇自己的前程了。

這時,蓋在屍體上的白布突然被揭開了。

“多麼年輕帥氣的小夥子!”有人嘆息道。薩普拉隨即朝屍體臉上望去,頓時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片發黑。要不是阿米特及時扶住,薩普拉早就癱倒在地了。

“薩普拉,別緊張。”阿米特用手輕輕地扶著她,安慰道。

這時,肚裏的一股酸液又一次湧進她的嘴裏。她急忙跑出解剖室,衝向洗手間,大口大口地嘔吐起來。

“怎麼啦?”回到解剖室,人們好奇地問。

“沒什麼。”她低聲應道。看到人們滿臉的疑惑,薩普拉又說道,“他讓我想起了我的哥哥拉吉夫。”

薩普拉明白,今天自己無法再走上這張解剖台了。此情此景,她無法使自己保持鎮靜。

周圍一片沉默。同事們都聽說過她哥哥的事,也知道她父親已經死了。

“放鬆一點兒。”指導醫生關切地安慰她,“今天,你就站在一邊觀察吧。”
 

~妹妹接過了哥哥的重擔~

拉吉夫,她想到了哥哥拉吉夫。

拉吉夫長得一表人才,當畫家是他的夢想,拉吉夫喜愛藝術,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他應該幹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是躋身於這個你死我活充滿競爭的世界。

解剖課進展得非常順利,薩普拉聽到指導醫生在那裏講解著什麼。她努力想集中注意力,但心緒已經飛到九霄雲外。

她知道,拉吉夫柔弱的肩上擔負著父母的重托。儘管拉吉夫也作了一番努力,但每次考試結果都讓父母非常失望,他們的心快要碎了。

隨後便是各種考前測試以及醫學院的入學考試。第二批醫學院校錄取結束,哥哥還是落榜了。絕望之中,父親氣急敗壞地抽出皮帶向拉吉夫狠狠抽去。

第二天,意外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拉吉夫突然離家出走。沒有留下任何字條、任何線索,便走出了家門,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薩普拉記不清自己給警察局打過多少次電話,在報紙上登了多少次廣告,尋找了多少家醫院和停屍間,到處都找遍了。

多少年來,她無數次徘徊在希望和絕望之間,希望有一天哥哥會突然歸來,就像他當初突然離去一樣。後來,她把希望寄托在郵差身上,希望他會帶來哥哥的消息。

等呀,等呀,等著電話鈴響,一等就是幾個月、幾年。

薩普拉發現父親的臉上悄悄地爬滿了皺紋,眼中總是噙滿了淚水。不久,父親的心臟病發作了。於是,薩普拉向父母發誓,她要代替哥哥去實現他們的夙願。

為了那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心願,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奮學習,唯一得到的補償就是父親看到醫學院錄取通知書時那幸福的淚水。

後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父親受了重傷。經過三個月的生死掙扎,他最終未能逃過死亡的魔爪。

從此以後,在那座孤獨的房子裏,薩普拉與心情沮喪的母親相依為命,過著悲傷而孤獨的生活。
 

~為了母親,哥哥必須“活著”~

解剖課完了。

“看上去你還不是那麼糟糕,好點兒了吧?”指導醫生親切地問,“薩普拉,下次該你親自去做了。”

薩普拉默默地點點頭。

回到家已是傍晚時分。母親站在門口,臉上總是掛著一絲揮之不去的倦意。多少年來,她總是那樣站在門口,盼望著有一天兒子拉吉夫會從那裏走來。

“我已經準備好齋飯了。”母親告訴薩普拉。

“幹什麼?”薩普拉無精打采地問道。

“今天是薩克丘斯節,我給兒子做了一頓長壽齋飯。”她說道。“怎麼?你忘了?”

“可你沒了兒子。”薩普拉說道,“你的兒子早在兩年前就離你而去了。”

“不,我的拉吉夫還活著。”母親說道,“無論他在哪裏,他一定會沒事的。”

“媽,”她疲憊地勸道,“如果他還活著,他早就跟我們聯繫了,為什麼你不相信他已經死了呢?”

“你今天到底怎麼啦。”母親憤怒地詰問道,“你怎麼能這樣說話!他肯定還活著。我的心靈能夠感受得到。”

薩普拉想到了解剖台上躺著的那具屍體。拉吉夫———她的哥哥———死了。

她感到非常內疚,這種情緒一下午都籠罩在她的心頭。她為自己不能說出真相,不能認領哥哥的屍體,不能將他送往該去的火葬場而感到愧疚。

薩普拉知道,自己將永遠帶著一顆愧疚的心。母親正是靠希望而活著,希望有朝一日哥哥會回到她身邊。這是一個虛無缥缈的希望,但畢竟還是一個希望。
 

~她不能說出事實真相~

“拉吉夫,原諒我吧!”薩普拉默默地念道,“你可是媽媽賴以生存的希望。為了媽媽,我不得不讓你一直活下去。”

母親走了過來,把手放在她的額前。“來吧,過來祈禱吧,為你哥哥的長壽而祈禱。”

薩普拉呆呆地看著那搖曳的燭光,就像看見了母親眼中那渺茫的希望。

母親低聲祈禱著。薩普拉低下了頭,她不想讓母親看見自己流淌著的眼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警悟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為四海瀾。世界到頭猶會壞,人生撚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應千變,戴角披毛歷萬端。不向此生生裏悟,此生盡處作麼看。
 

原本

溟滓無光太極先,風輪激動產真鉛。都因靜極還生動,便自無涯作有邊。
一氣本從虛裏兆,兩儀須信定中旋。生生化化無窮盡,幻作壺中一洞天。
 

乾坤

混元未判是先天,清濁分來二象全。坤女乾男偏一氣,木龍金虎間千年。
都將孤寡為修道,豈信剛柔可造玄。日用不明顛倒理,若能達此是真仙。
 

鼎器
煉丹全藉鼎和爐,爐鼎乾坤要正模。圓繞五三圍徑一,唇周四八腹臍敷。
鼎鉛欲審須中定,陽火將奔在下鋪。不遇至人親指授,教君何處決玄樞。
 

鉛汞

鉛出白金汞產砂,丹家便把此來誇。若將金石為真藥,猶種禾麰望長麻。
坎內黃男名汞祖,離中玄女是鉛家。分明辯取真和偽,產出真鉛似馬牙。
 

和合

二八清源正一斤,休言等分是均平。不知和合陰陽處,更要參詳子午辰。
申上建元當用巳,亥支出處必尋寅。遇相合處成三五,和作中黃產至真。
 

真土

先天一炁號真鉛,莫信迷徒妄指傳。萬化滋張緣朕兆,一靈飛走賴拘鈴。
有形生質皆非正,無質生形始是玄。寄語道流勤學取,用鉛莫錯用凡鉛。
 

採取

夜半霞光北海明,金丹一粒慶圓成。不因採取知玄妙,枉使飛騰入太清。
鶴翅每隨霜色勁,蟾酥多逐月華生。憑他氣類潛通感,運劍追來掌上擎。
 

制度

壇築三層天地人,九宮八卦佈令勻。鏡懸上下祛精怪,劍列方隅鎮鬼神。
禹步登時三界肅,罡星指處百魔賓。叮嚀刻漏無差失,片餉工夫萬劫春。
 

輔佐

輔弼同聲不可無,三人一志互相扶。魁罡坐鎮當先主,籌鼎鋪模責次徒。
審定鼎弦龍虎躍,精調火候武文俱。中間首尾須明取,全仗籌徒仔細呼。
 

服丹

奪得黃芽在掌中,急吞切莫嚥匆匆。滿身陰汞煙飛漢,一得陽鉛擒入籠。
眷戀豈殊兒見母,和諧無異牝逢雄。精勤火候無令失,十月胎完壽無窮。
 

九鼎

金丹秘術絕凡人,六百篇將九道名。帝禹範來奸始怖,軒皇鑄就道方成。
選時須合丹家法,用後無令厭物腥。節候換時周復始,煉成龍虎自來迎。
 

進火

子時進火癸時潛,此是晨朝進火篇。呼應陰陽宜默默,息調出入務綿綿。
陽爻二百一十六,卦合復臨泰夬乾。刻漏不差時候應,炎炎火裏長紅蓮。
 

退符

午時十八八個星,此是陰符退火程。馴至堅冰從姤始,斂藏品物至坤盈。
一般作用惟增減,二氣分張見瘁榮。減火息符天地靜,屯蒙二卦稟生成。
 

抽添

一回進火一回陽,龍虎盤旋射絳房。陰魄和鉛隨日減,陽魂與汞逐時昌。
灰心運用常令謹,煩惱傾危免致殃。添汞抽鉛全藉火,除於此外別無方。
 

沐浴

煉丹本是一年功,兩月都緣要住工。兔遇上元時便止,雞逢七月半為終。
旱蝗水澇因差過,雨順風調為適中。刑德既知加沐浴,傾危端不到臨窮。
 

金液

朝朝金鼎起飛煙,氣足河車運上天。甘露遍空滋萬彙,靈泉一派泛長川。
猶如雀卵團團大,間似驪珠顆顆圓。龍子脫胎吞入口,此身已證陸行仙。
 

抱元

功足丹成子脫胎,且逃換面逐輪迴。色身雖已堅難壞,慧照當於定裏開。
念念覺圓無一物,頭頭顯露絕塵埃。九年面壁成何事,只履蘆根歸去來。
 

朝元

形神俱妙道為徒,性命雙圓合太虛。寶詔降時騰鶴馭,玉書拜後駕龍車。
仙官烜赫誰論貴,濁世熬煎且免居。積德勤求終有遇,問君何事獨躊躇。
 

還元

南非南兮東非東,一靈妙有素圓通。賢愚本是無分別,凡聖何曾有異同。
認赤作朱成性習,呼娘為母自機鋒。有為一切皆非實,悟取真源空不空。
 
 

煉丹行

坎男與離女,此是黃芽主。天地之根苗,五行之宗祖。

等分共一斤,八月從頭數。數至月圓朝,一陽當夜午。

太極氣氤氲,誘之憑聖母。坐鎮魁罡雄,壇登三尺土。

騰倒虎並龍,法象周天數。丹鼎忽融光,玄珠懸一黍。

急急採將來,平吞不用咀。靈丹才入腹,霧散若風雨。

四海波浪騰,乾坤精魄住。陽火與陰符,斡運無差誤。

沐浴謹防危,抽添宜審護。九鼎煉將周,河車無礙阻。

金液降瓊漿,嬰兒脫胎去。十月足辛勤,形神生翅羽。

道人不是求,惟向旁門取。旁門法誤伊,要當詳審取。

詳取《破迷歌》,與予之言語。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疑情難起,妄念難息。
 
參禪不起疑情,即無開悟之日,應抱定一則透不過的話頭,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落,極力追究,直至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方能相應。持咒念佛,須心念耳聞,極力追頂,才能化妄念於無形。
 
 
二、大道即在目前,學人就是不識。
 
古德云:只為親切甚,轉令薦得遲!非虛語也。
 

三、聰慧者,流於文字、口頭,不務實修;老實者又多死於句下,此宗風所以不振也。
 

四、真偽難辨。
 
玄沙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在識神裏用事而謂悟道,今人尤甚。
 

五、死水不藏龍。
 
學者往往因樂於安住定境,落入無記,坐在鬼窟裏而不知。
 

六、住著定境自以為得。
 
學者於定中偶得一聖境,自以為得,守住不放而死於境下。如守住“樂”者,即不能出欲界;守“明”者,不出色界;守“空”者,不出空界等。
 

七、功夫與悟道混為一談。
 
眾多學者不識功夫與悟道的區別,誤將發了某種神通或氣脈通暢了,以為悟道;反之,即非悟道。不知神通再大,功夫再好,不識真心,終有落處,生死不了,絕非悟道。
 

八、驕躁難戒。
 
學者於悟道前,多急於求成,失之在躁;悟道後,又因欣喜而失之在驕。躁則易折,驕則易狂,俱為學者之大忌,故極宜戒除。但學人往往不自覺或護短而不之顧,故多流於始勤終惰或狂妄不羈,此豈非今日修道者多而證道者少症結之一歟?
 

九、保任精進,消除舊習難。
 
要將多生歷劫著相的舊習一下消光,確非易事。俗語云:“江山好改,習氣難移。”如不時時覺照,護惜本真,勤於改造,實難有淨盡之日。但學者往往得少為足,以為一悟便是,不事改造,非但無以進證後得智,且有墮入“悟後迷”之危險,可不慎哉?!
 

十、圓證無住難。
 
眾多學人往往以為悟得此能言會道、謦欬掉臂的是自己天真佛,便已到家,如再用功,就是執法了。殊不知此只是始覺,不是本覺,尚須以之依於本覺,精勤修習,始成大覺。更有學人著於性體,住在證境上,不自覺的墮於聖域而不離窠臼,此皆不能圓證菩提之大咎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維生素就有幾十種,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一類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以及許多“類維生素”。
 
由於現在人群缺乏各種維生素的現象有所增加,而很多人對有關維生素的知識還認識不多,因此,將主要維生素缺乏的症狀在以下列出,看看你缺少的是哪種維生素。

正常人每日需要維生素C50—100毫克,維生素A2500—3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300—400國際單位。

維生素是人體營養、生長所需的有機化合物。機體如果缺乏維生素,就會出現某種疾病。因此有些人認為維生素是營養素,攝入是“多多益善”。
 
人需要維生素越多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合理營養的關鍵在於“適度”。過多攝入或者缺乏某些維生素,對身體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缺乏維生素A

眼睛乾燥畏光、多淚、視覺模糊,皮膚乾粗者應多服用胡蘿蔔、動物肝臟、雞蛋、牛奶等;常看電視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宜多食用。
 

缺乏維生素B1

手腳發麻、氣色不佳、消化不良、患有多發性神經炎和腳氣病者,應多食糙米、赤豆、番茄、花生等食品。
 

缺乏維生素B2

患口角炎、舌炎、唇炎、眼炎、皮膚炎症、繼發性貧血,應補充麵粉、小米、花生、豆類、肉類、蛋類等食品。
 

缺乏維生素B3

失眠、口臭、無原因的頭痛、精神倦怠者,應補充維生素B3片劑。
 

缺乏維生素B5

易患皮炎、腹瀉、神經炎者,應多服牛奶、雞蛋和新鮮蔬菜。
 

缺乏維生素B6

肌肉痙攣、外傷不癒合、妊娠過度惡心嘔吐者,應補充維生素B6片劑。
 

維生素B12

食欲不振、記憶力不佳、精神不集中、毛髮稀黃、皮膚蒼白者,應多服動物肝臟、酵母。
 

缺乏維生素C

易鼻衄、牙齦腫痛、口乾舌燥、容易感冒、傷口不易癒合者,應多食用蘿蔔、豆芽、桔子、山楂等各種蔬菜水果。
 

缺乏維生素D

頭部多汗,兒童易患佝僂病,成人骨質軟化者,應多曬太陽,服用魚肝油。
 

缺乏維生素E

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膚乾燥、頭髮分叉、精神緊張及痛經者,應多食各種綠葉蔬菜、植物油。
 

缺乏維生素K

出血難止、血液難凝者,應多食用蔬菜、魚肉。
 

缺乏維生素M(葉酸)

妊娠期巨幼細胞貧血嬰兒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腦神經受損者,應補充維生素M片劑、綠葉蔬菜、動物肝腎等。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濕婆說:“無論是醒著、睡著還是在夢中,都將自己當作光。”

當“醒著”的時候,在活動時,在吃東西時,在工作時,將你自己當作光來記憶,就好像你的心中的一團火焰正在燃燒,而你的身體不過是那個火焰四周的氛圍。

想像它:你心中的一團火焰正在燃燒,而你的身體不過是火焰四周的一種光芒,讓它深入到你的頭腦中和你的意識中,吸收它。

它會需要花些時間,但如果你一直想著它,感覺它,想像它,在一個時期你會整天記住它,在醒著時候,在街上活動,你就是一團火焰在活動。

在剛開始時,沒有一個人會覺知到它,但如果你繼續這樣做,三個月以後,別人也會覺知到,只有當別人覺知到時,你那時才能安心。

不要對任何人說什麼,只是想像著一團火焰,並且你的身體就是圍繞這團火焰的氛圍~~不是一個事實上的身體,而是一個帶電的身體,一個光的身體,繼續這樣做。

如果你堅持,在三個月內,或差不多的時候,別人會變得覺知到有某些事已在你身上發生,他們會感到一層微弱的光在你周圍。

當你接近他們時,他們會感到一種不同的溫暖,如果你碰觸他們,他們會感覺到一種似光的碰觸,他們會變得覺知到某種奇怪的東西正在你身上發生著。

不要告訴任何一個人,當別人變得覺知,那時你能感覺到安心,而那時你能進到第二步,並不是在這以前。

第二步就是將它帶入夢中。現在你能將它帶入夢,它會變成一種真實,現在它不是一種想像,通過想像,你已經揭開了一個事實,它是真的,一切都是由光組成的,你是光~~未覺知到的事實~~因為事物的每個粒子就是光。

科學家說,它是由電子組成的,這是一樣的事,光是萬物之源,你也是由光凝聚而成,通過想像你只是揭示了一個事實。

吸收它~~而當你變得如此充滿光的時候,你就能帶它入夢,不是在此以前。

於是,在快睡著時,繼續想著那團火焰,一直看著它,感覺著你就是光。

記著它……記著……記著它你進入睡眠,而那個記憶一直繼續下去。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開始做些夢,在夢中,你會感覺有一團火焰在裏面,你就是光,漸漸地,在夢中也會帶著同樣的感覺來活動。

而一旦這個感覺進入夢,夢會開始消失,會越來越少做夢,而會越來越多的深入睡眠。

在你做夢的時候,這個事實被顯露出來~~你就是光,是火,是一團燃燒著的火焰~~所有的夢都消失了。一旦當夢消失時,你才能帶著這個感覺進入睡眠,在此之前是永遠無法做到的。

現在你就在門口,當夢已經消失,並且你記著你自己是一團火時,你就在睡眠的門口了,現在你能帶著這個感覺進入,而一旦你帶著你是一團火的感覺進入睡眠,你會覺知它,~~目前的睡眠只是發生在你的身體上,而不是你。

瑜珈和坦屈拉將人的頭腦的活動劃分成三種~~是頭腦的活動,記住。他們將頭腦的活動劃分成三種:醒著,睡著,做夢。這些不是你的意識的劃分,這些是你的頭腦的劃分,而意識是第四種的。

在東方,他們不曾給它任何名稱,他們只是稱之為第四,前三個有名稱,這些都是雲,它們被命名為~~醒著的雲,睡著的雲,做夢的雲。

它們都是雲,它們活動的空間~~天空~~未被命名,剩下的只是作為第四。

這個技巧是幫助你超越這三種狀態,如果你能覺知到你就是一團火,一束光,那睡眠就不會在你身上發生,你是意識,你正帶著一種有意識的努力,現在,你在那團火的四周結晶了,身體睡著了,你卻沒有睡著。

這就是克利希納(krishna)在吉它(Gita)經中所說的:“瑜珈行者從來不睡覺。”當別人睡著了,他們醒著,並不是他們的身體從不睡覺,他們的身體是會睡覺的~~但僅僅是身體。

身體需要休息,意識不需要休息;因為身體是某種機構,意識不是一種機構;身體需要燃料,它們需要休息,那就是為什麼當它們出生時,它們是年輕的,然後它們會變老,然後它們會死;意識從來不會出生,從來不會變老,也從來不會死,它不需要燃料,它也不需要休息,它是純粹的能量,持續不斷的永恆的能量。

如果你能帶著這個火與光的想像通過那睡眠之門的話,那麼你可以永遠不再睡覺,只是身體要休息,而當身體睡著時,你會知道它。

一旦這發生了,你已經成了第四,現在醒著、做夢和睡著,都是頭腦的部份,而你已成了第四~~一個經過它們所有的部份,而不是它們中的任何一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是作者意識到自己將死於癌症時寫下的一首樸素真摯的小詩。它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什麼是最重要的。(作者: Erma Bombeck)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

我會在自己生病時臥床休息,而不是假裝整個地球將因我今日不在而停止旋轉。

我會在那個玫瑰形狀的粉紅蠟燭在地下室裏融化之前將它點燃。

我會少說多聽。

我會請朋友到家裏吃飯,雖然我的地毯滿是污漬,沙發已經褪色。

我會在乾淨的客廳裏吃爆米花,而不是擔心當有人想點燃壁爐時會看到壁爐裏未打掃的灰燼。

我會抽出時間聽爺爺絮絮叨叨講他年輕時的往事。

我會替丈夫分憂解難。

我永遠不會在炎熱的夏天因為自己的頭髮剛剛梳理和噴好髮膠而堅持別人把車窗搖起。

我會坐在草坪上,即使綠草會把我的衣服弄髒。

我會把眼淚和笑聲留給生活,而不是電視。

我不會因為一件東西實用、耐髒、耐用而買它。

我不會盼望妊娠早日過去,而是會珍惜懷孕的每一刻,並仔細體會腹內奇蹟的成長,因為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幫助上帝創造奇蹟的機會。

當我的孩子莫名地親我時,我永遠不會再說,“等一會兒。現在你要洗手吃飯。” 我會更多地說“我愛你”,“對不起。”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將珍惜每一分鐘。凝視它,並體會它。體驗它,不會輕易對它放手。不再為小事而斤斤計較!

不要因為那些不喜歡你的人,那些比你富有的人而憂鬱,也不要管別人在幹什麼。讓我們珍惜與那些愛我們的人之間的親情。

讓我們想一下上天所給我們的恩賜,想一下我們每天該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身體、情感和心靈得到昇華。

生命如此短暫,怎敢蹉跎;人生只有一次,轉瞬即逝。

願你擁有幸福的每一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公故居位於浙江天台古城北門外永寧村石牆頭,是濟公“活佛”的出生地,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景點。

濟公俗名李修緣(又作修元、心遠),生於南宋,係宋真宗駙馬李遵勖裔孫。李家世代仕宦,為官清正,積善崇佛,乃台邑名門望族。

濟公長成於赭溪畔,攻讀於赤城山。弱冠之年皈依佛門,先入國清寺,受具足戒於西湖靈隱,後至淨慈寺。

其性介而潔,其行狂而疏,扶危濟困,抑惡揚善,詩酒翰墨,隽永超詣,異行神蹟,蜚聲宇內,時人稱之“濟顛”。

濟公故居因歲月蕩滌,歷經滄桑,荒頹淪圮。2002年,天台縣政府批准並斥資修復濟公故居,2004年5月竣工正式開放遊覽。

重新修繕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一軸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濟公文化內涵,具有浙東地方建築風格的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畫卷。

故居佔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由三大主體組成:濟公李氏祖居為南宋浙東“三進九明堂”形制建築,是濟公出生之地、成長之所。

故居內有廳堂、臥室、書房、佛堂、祖堂,內部擺設陳列的古傢俱、畫像、圖片以及有關濟公的生平、研究資料,再現了南宋時濟公李府的生活形態,使人們加深對歷史上真實濟公的了解;

隴西園是濟公李府私家花園,內有水池、水榭、釣月亭、醉仙樓、遊廊和濟公藥鋪。園內花木扶疏,雕飾精美,園構得體,美奐美侖,極富江南園林之雅致與宋室外戚的顯貴。

隴西園內的濟公佛殿,奉濟公玉石立像,背屏為五百羅漢楠木群雕,為民眾朝拜之所。

殿側假山,小橋泉瀑,奇石幽亭,相映成趣;永寧村由觀霞閣、兩座牌樓及南宋古街坊建築組成,重現了古村風貌。

一條赭溪自北向南穿村而過,是少年濟公生活的“搖籃”。

濟公故居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它是凝聚著天台山人文精神的景物,也是人們朝覲濟公,沐受 “慈悲仁慧” 活佛精神光輝的聖地。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蹟有時蘊藏著巨大力量。比如陳玉蓉,她是一位母親。

像中國大多數母親一樣,她的個人信息乏善可陳。一家媒體描繪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漢一個堤壩底下的農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雜工;五十五歲,身材不高,臉上已有了皺紋和生活所賜的憂愁。

在過去的七個月裏,這位母親花上大部份時間用來走路,每天十公里。她希望藉此減肥,但並不是為了其他光鮮的原由,而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兒子。

三十一歲的兒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臟來救治某種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獻人陳玉蓉必須首先治癒自己的脂肪肝。

這是一個尋常的悲苦故事,日日發生在我們周圍。在陳玉蓉的故事裏,她拒絕了丈夫的捐肝要求,獨撐這份責任。她的理由冷靜而現實:丈夫需要養家。

在經過了三十一年的照料和疼愛以後,這位五十五歲的母親能為兒子做的已經沒有更多了。於是,從七個月前的一個夜晚開始,她決心走路減肥。支持她的是一個沒有太多根據的信念:這樣可以對付她的重度脂肪肝。

這並不是一段艱辛的路程,事實上,這段路有點平淡和乏味。據說,有時候是凌晨,天還沒亮;有時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燈光辨路。見到這一幕的記者描述,她“像上了發條一樣”,筆直有力的快速走著。

這七個月時間,世界風雲變幻,但在中國南部一條長長的堤壩上,陳玉蓉在一個狹小而單調的世界裏堅持,很難引起什麼注意。

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來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許在一個母親眼裏,這已經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

她瘦了十六斤,並且,醫生最近宣佈,她的確成功了:那個妨礙她救兒子的可惡的症狀,已經不復存在。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如今,這故事被刊登出來,並隱藏在巨大而紛繁的新聞之中。

一個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親為了兒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許,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們為之震撼,為一條歷時七個月的漫長路途,為一顆急迫而真切的愛子之心,為一個堅忍的母親。

甚至,在我們眼裏,這樣一個故事,份量絲毫不遜於任何一位大人物的講話,不遜於揭露任何一件轟動的醜聞。

我們這個社會事實上正在被以上這些重大事件影響和塑造,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正被它們推搡、撕裂,滿懷恐懼和不安。

而一位平靜而堅定的母親帶給我們的,是與此完全不同的精神力量。

我們願推崇這位母親所體現出來的愛。這種愛根植於人類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情中,並且不需區分貴賤,也很難被多元的社會價值觀割裂。

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許多同樣的精神力量。它們閃爍人性的光輝,質樸但持久,它們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隨處可見,卻總被忽視。與越來越多的分歧、仇視和傷害相比,它們更加溫暖,更加長久。

在我們為不公而戰鬥的時候,在我們因為現實而憤怒失望的時候,我們應該努力保有它們。
 
我們堅持認為,每個人都應不時將目光投向如同陳玉蓉一樣的故事。這樣,我們可以在為生活爭論或奮鬥的時候,經常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平和與溫暖,並藉此去應對生活的種種成功和磨難。

就如同陳玉蓉那樣,一位小人物,一位母親,面對生活,她擁有每個人都值得羨慕和追求的內心力量。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