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炎炎夏日,身體出汗是再尋常不過的了。但有的人,無論夏季還是冬季,吃頓飯、做點事或稍一緊張便汗如雨下,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

中醫學上汗證是由於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不固,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根據汗出的表現,可以判斷出人體的某些病變。

在醫學上,多汗症可分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症~

由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

低血糖症: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除怕熱多汗外,還表現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數增多,心慌,精神緊張等症狀。

糖尿病:由於合併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常有出汗異常增多現象,患者還伴有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嗜鉻細胞瘤: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多陣發性出汗,有時也可持續出汗,還可出現心慌、手抖、四肢發涼等,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

另外,高血壓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可出現多汗。
 

~局部多汗證~

自汗:常日間出汗,活動後更甚,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可服用溫補之品進行調理。

盜汗:入睡後汗出,醒後則汗止,多見於陰虛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鼻汗: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樑及鼻翼兩側滲出。多見於過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額汗:汗出侷限於頭額部,甚至汗如蒸籠熱氣,多見於身體陽氣偏甚及消化功能亢進者。

半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多見於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壓症、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勞心汗:係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會陰汗:汗出侷限於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見於外陰瘙癢症、陰道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有異味的會陰汗。

腋臭汗:汗臭如狐騷氣味,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多於男性。

半邊頭汗: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滴汗皆無。此係因大病後夫妻同房,陰陽雙虧並感寒所致。

手足心汗:多發生於緊張或激動時或在公開場合說話時,常在青少年時發病,多半是精神壓抑引起。

此外,高燒病人的“顫汗”(先見全身顫慄發抖,而後汗出)、生命垂危之際的“脫汗”(大汗淋漓不盡),均為疾病轉危之徵象,應加以重視。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物或是人。對某件物品產生的喜歡,勝過於喜歡,甚至是強烈的佔有欲。同樣,對事物或者對人也是一樣。

過於貪迷某種喜歡的,會將自己置於一種不可自拔的境地。一旦失去了,會讓自己痛苦一段時間甚至一生。這就是執念。

比如喜歡一個人,和這個人交往或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是某一天分開了,導致自己一段時間無法自拔,總是會想著和這個人在一起的種種美麗時光,即使有時有些不快。

每當想起失去的這個人時,有的人會選擇喝酒去解除失去的痛苦。可是有否想過,因緣結束了就不可能再重新開始。總是回想著過去,那麼自己永遠也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

一旦失去了,最好的辦法是回想一下和這個人的最快樂的時光,然後告訴自己,擁有過就已經足夠了,因緣已經結束了,這個人不屬於自己,祝福這個人也能找到快樂和真正的幸福,因為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就在前面。

其實對任何人或者事物在一開始都需要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只要還擁有,就認真地去珍惜,但不能執迷,一切順其自然最好,保持一個平靜的狀態,即使某一天失去了也不會讓自己有太大的痛苦。

說出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是很難。歸根結底還是欲念導致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會遇到甚至擁有各種喜歡的事物或者是人,一切都不能過於執迷,更不能產生執念。

萬物皆為空相,我們強烈的擁有欲和佔有欲又有何意思呢?過於執迷,只能讓自己痛苦不堪。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自己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自己的再怎樣執迷也是無用。一切還是平和些的好。

所以,我們過於執迷地去貪戀某個事物或者某個人是沒有用的。執迷某些喜歡的事物產生執念只會讓自己痛苦,不如一切順其自然,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這樣才會有快樂。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術數浩若煙海,博大精深,均尊《周易》為宗,以之為核心而構成一道燦爛的星河,發出熠熠光輝,照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現特就各個方面作一個概括性的簡介。
 

一、【龜卜】:

龜卜是發源於殷商時代(或者更早)的最古老的預測術。主要用於重大國事,軍事戰爭,以及宗廟祭祀等方面的預測。乃選好優質龜殼灼燒後看其裂紋,以斷吉凶。

古時候雖然山川河流眾多,且景色皆自然風貌,龜固然比較多,但到底數量有限,尤其是必須要選擇上等好龜,所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故後面地位稍微低下的諸侯大臣便用獸骨代替。斷出吉凶後,往往就將其斷語刻在龜甲或獸骨的殘片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出土的大批甲骨文絕大多數都是有關占卜祭祀內容的原因。

傳到後代,由於龜卜儀式和程序的煩瑣,對選材的要求高,操作不方便等原因,以致被後來其他方法所代替。目前可以從《史記。龜策列傳》和《玉靈照膽經》等少數著作中略窺其貌。
 

二、【大衍筮法】:

即用50根蓍草按照孔子在《易傳》中講的“四營十八變”的操作程序,或者用朱熹在《周易本義》中所講的操作程序來佈卦演卦,其中前者被成為“過揲法”,後者被稱為“掛儮法”。
 
用這種方法排出來的卦,主要採用漢代以前的象數法來斷卦,一般被稱為“周易古筮法”。但這種方法所用的蓍草一般生長於北方,且據說只有孔子的故鄉山東曲埠產的蓍草才靈驗(這或許有故作神秘的成份吧)。還有一個問題是起卦仍然煩瑣費時,所以也逐步被其他術數所代替。
 

三、【式法類】:

主要指的是太乙(又稱“太一”)、六壬(包括其衍生的“金口訣”)、奇門三種,被稱為“三式”。其中奇門最初被稱作“陰符”,後來被稱為“遁甲”,再後來才被稱為“奇門”或者合稱“奇門遁甲”。

三式的起源都比較古老,且對古天文學,數學,曆法,干支,河洛,六十四卦,二十八宿等方面都要求相當高,綜合性特別強,所以非一般術士(尤其在古代)能掌握,基本上都被朝廷極少數為皇族服務的術士和太史令,司天台,欽天監等部門的人員掌握著,遂被尊為高層次術數。

其術主要是用式盤演算(雖今天方便得多而不再需要盤,但是在古代的條件下則非用盤不可,雖然也可以在掌上起課,其難度太大了,而且很傷腦細胞,且容易出錯),配合以干支,五行,八卦,九宮,天星,將神,紫白九星,二十八宿分野,十二建星,各種神煞等等,甚至需要推演流年,流月,流日,流時卦,其煩瑣可想而知。

三式中尤以太乙為最古老且最繁難,不但對天文曆算要求至高,而且對數學水準也要求非常之高。試想千萬級的數之間的乘除運算在古代用算籌來演算,其難度簡直難以想像!如此龐大的運算,豈是一般下層人民和江湖術士所能夠的呢?

當然發展到後來,出現了珠算,紙筆計算,電子計算機的計算,以至於今天的網路自動排盤,那簡直是快上億萬倍了。所以就憑曆法和數學計算,就已經決定了它們只能在宮中被少數高層人士所掌握運用了。這或許是它們被稱為“高層術數”,“帝王之學”等等的主要原因了吧。

就從三式的起源上看,一開始都是被用來預測軍事戰爭的。這從三式的最經典的古籍都是論述軍事戰爭預測的賦文這一點可以得到證明。雖然後來的發展使得三式都可以占算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都可以用來算人命,但就一般說來,三式仍有分工和側重,太乙主算天災變異,奇門主算地理趨避,六壬主算人事吉凶。
 

四、【神數類】:

一般稱為“五術”,即五大神數,包括紫微斗數,邵子神數,鐵板神數,南極神數,北極神數。如果加上它們的源頭和分支,則又有河洛數,大定數,皇極數,蠢子數(又叫“愚子數”),範圍數,算盤數,耶律數‧‧‧‧‧‧等等,形成一個龐大的神數集團了。

神數之所以被稱為“神數”,一是因為有其神奇之處,尤以推人六親之生肖姓氏為神,有“鐵板定釘”之說;二是因為運用了大量的神煞。

但是卻有兩點疑惑:一是紫微斗數本是一門務實的術數,與其他四大神數有著顯著區別,遠遠沒有其他四大神數那麼藏頭露尾,虛虛實實,故作神秘,不知何以被歸入神數類?再有其他四大神數以宣揚對六親生肖和姓氏的神算為主要特徵,而紫微並不俱備這一點。並且紫微務實,不像其他四大神數多揉合迷局,騙術的手段在內。

題外話:據說邵子數和鐵板數乃邵康節先師所創,其目的在於發明一種可以按圖索驥的算命術,使得其兒子即使是個傻瓜也可以憑藉來混飯吃,所以其正宗版本為“蠢子數”(或“愚子數”),這和今天的傻瓜照相機的含義是一樣的,即使連傻瓜都可以照著操作。

當然邵康節先師的兒子邵伯溫後來也成為比較有成就的術數家。又據說邵康節先師早就算定了其女兒和女婿會來偷取神數,所以預先造了兩本假神數供他們偷取,這就是後來流傳有這麽多假神數的原因了。

又傳言:神數派別的門規是只能始終保持兩個人(一說六個人)真正掌握的人存在,如果給第三個人真傳了,那麼前兩個人中就會死掉一個人,所以一般神數門派都是在老師臨終前才會把真傳傳給另一個弟子,即始終維持只有兩個掌握真傳的人。

以此觀照,當今各地風起雲湧的各類神數,要麼本身就是一些虛假無恥之徒為了騙取錢財,要麼即使是真傳的師父,如此大規模地授徒,也顯然只能是教一些粗淺的皮毛,而不可能真正傳授給你真東西的。

又:神數以能鐵斷六親生肖為其看家本領,而批斷流年則錯得一塌糊塗。據一些人了解內幕,實際上六親生肖是求測者自己告訴了預測師的,而並不是他們“算”出來的,他要你東翻翻這一個條目,西查查另一個條目,不知不覺中將你引入一個數學的連環套中而不自知,而“預測師”正是憑藉你在連環套中的“蹤跡”清楚地掌握了你的六親生肖。

前有了無居士的《拆穿鐵算盤》和王亭之的《踢爆鐵板神數》,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的內幕。王亭之指出他早年也是一位做著鐵板夢的熱血沸騰的人,於是踏破鐵鞋,遍訪明師學習神數,所經歷的神數“高手”有四五十人之多,但他終於識破了其中的機關,並為這一精心編織的“無懈可擊”的連環套而驚歎!

不過等到他識破這一點時,已經花費了他十幾年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了,可是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幾年供浪費呢?

值得敬佩的是,王亭之確實是一位正直的有良心的人,願意並敢於揭露真相。這既需要良心,也需要勇氣。

古今多少迷於神數的人,要麼其智力不足以識破騙局;要麼即使識破騙局而由於江湖門規的威迫不敢於揭露,否則會招來災禍甚至有殺身之禍;要麼明知是騙局而自己又轉而去騙他人,心想反正自己已經賠上了,為什麼不賺回來呢?於是形成了“皇帝的新裝”式的連鎖反應,惡性流傳,又如“傳銷”一樣,而把損失轉嫁給他人以至於無法自拔。

就連目前大家公認的兩位鐵板大師朱雲山和董慕節,都有人提出質疑,況且這麼出名的人,王亭之完全可能早就拜會過了。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說這麼多有關神數的事情,在於提醒有著“神數夢”的人們,幻想憑藉神數而一躍成為頂尖級別的高手以賺大錢,或者希望交幾萬元錢的費用參加什麼學習班就可以得到真傳,那麼必須告訴你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你有錢而不在乎錢,那麼滿懷希望地去參加“高級絕學”的學習,結果卻失望而歸,心情不爽是必然的,且又浪費了光陰,何苦呢?除非你有另外打算,你受了騙又去騙第三人,那麼你就試著自己多造業吧。
 

五、【六爻術】:

六爻術又稱為“納甲法”或者“火珠林”法。由漢代的孟喜卦氣說和京房先師的爻辰納甲說而逐步演變來,被稱為“大宗之法”。這是由於它不但被各代的江湖,民間術士的廣泛實踐改善而得到推廣與豐富,而且也被高層人士,帝王將相所採用,甚至用其理論思想來注解《易經》文本,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六爻術一般被認為屬於中層次的預測術,相對於煩瑣的三式來說,卻有著自己的優點:

一是簡便易行,問事集中,一卦一斷(當然實際上在卦中信息比較明顯的情況下也能一卦多斷);

二是起卦靈活,即使在同一個時辰內有多人求測,甚至求測同一方面的事情,均可以採用各人搖卦而加以區分,以避免三式術數在同一個時辰內只能起出一個課式的尷尬;

三,若六爻術按照京房先師的方法配上干支,納音五行,五星(鎮星,太白,熒惑,歲星,太陰),二十八宿配卦爻,建候,積算,其固有的信息量也夠龐大;若再能與周易卦象和卦爻辭結合參考,則已經比較豐富完善。近年來又有山西王虎應先生發明“太極裂變法”,一卦可以演變出幾個卦而不必再重新搖卦(當然此法還需要進一步驗證),那麼如果僅僅以繁難的程度為標準來劃分層次之高低的話,六爻術也遠非中層次術數了。
 

六、【八字術】:

又稱為“子平術”或者“祿命術”,當然俗稱“推四柱”。其法在隋唐之前就已經產生並初具規模,至宋代遂集其大成而成熟完善。其術也是雅俗共賞,既有廣大的群眾喜愛和參與推廣,也有高層人士的篤信和參與完善,是我國最為通行的一種術數。以四柱八個字來推算一個人的一生之窮通造化,看似簡單,實則難度非常大。

八字術如果和星命術相配合,則信息量更豐富,論斷更準確細膩。八字術和六爻術一樣,確實是易學難精。
 

七、【梅花術】:

此術實乃源遠流長,如風覺鳥占之法、坐端之法、望氣之法(需要結合占星術了)等等,都早就有開端了,至北宋邵康節先師的《新編邵康節梅花觀梅拆字數全集》而集其大成。

其法以“體用”為主而又靈活多變不拘泥於體用,以卦象生剋為主又不拘泥於生剋,區分遠近內外,察別動靜主客,又靈活體悟易理,生活之理,兼採“三要”,“十應”之外應,並亦兼顧易經爻辭,可以看作是對春秋戰國以來的古易筮法和斷法的一次重大變革和豐富完善。書的後兩卷論述了測字之法,也可以看作是後代測字術的開端了。

其法雖簡潔,實則高深難精。由於其高度的靈活性而對預測師的內心境界(即心法)要求至高,所以此術亦稱為“梅花心易”。

大凡課內固有信息很少而需要從外界大量攝取信息(即“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補充進來的術數,比如梅花易數、測字術、小六壬術等等,若僅僅從課內固有信息量的多少來劃分預測術層次之高低的話,那麼確實這些小術只能算低層次的預測術了;若對心法的要求高低作為標準來看,則反而是真正的高級術數。

為什麼?因為課內固有的信息量少,需要從外界大量攝取信息,才能回答求測者同樣多的問題,求測者問到了,你不能說我沒有辦法再回答了,只得又去各方面找信息,再攝取其他信息來作進一步的判斷,而像三式術數等,由於課內固有的信息量已足夠豐富,相對來說基本上用不著(或者極少)再從外界攝取信息,所以對心法的要求遠遠低於梅花心易。

對待梅花易數有兩種不正確的態度:

一是覺得太簡單了而加以輕視,故而不學,才看幾天書就覺得沒啥意思去學習其他高級的預測術了;

二是覺得太過靈活而難以把握,所以最終也只得放棄,實在可惜。

實際上,梅花術卻至少有如下優點:

一是可以達到對八卦,六十四卦的萬物類象的認識和熟練,而這恰恰是眾多術數的基本;

二是對八卦之先後天方位,數目,宮位,納天干地支,季節月令等等有明確的認識,這也正是幾乎一切術數的根本;

三是可以藉此訓練心法(即“靈感思維”和對周圍人事物的運動變化吉凶的敏感能力),就心法而言,嚴格說來是一切術數的根本。可能有人認為比如八字術之類的算一個人終身的固定信息的術數不需要心法,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可以說,一切術數都是需要心法的。所以當可認為,即使不能把梅花術學習得很精通而想學習其他術數,那麼也是有必要先儘量把它學好的。

而且就梅花易數而言,還有如下重要優點:

一是它的簡單隨意,靈活多變,而又有章可循,是最符合周易“簡易”,“變易”和“不易”的三大原則的;

二是其體用精神和用先天八卦數及後天八卦方位,正是體現了易學“以先天八卦(即河圖)為體,以後天八卦(即洛書)為用”的運用原則;

三是象數與易理並用,以卦象和易理來解釋判斷,也符合周易的本意。從上述三個方面可以看出,梅花法實際上是最忠實於周易,最接近周易本旨的一門術數。況且若以起卦的快速而言,則諸多術數中無有能出其右者。
 

八、【占星術】:

主要以天文星象為基礎,觀察日月五星(稱“七曜”或“七政”),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十二建星,黃、黑道等等的運動變化,相互作用關係來判斷天災變異,以及帝王將相之吉凶。

但是眾多的“星”中,卻有一部份星體實際上並不存在(或許是目前科學技術無法觀探測到),從而成為一種虛擬的星體(莫非是一些大能量的暗物質?)。

占星術最初只是將天空的重大星體與帝王將相等“大人物”相對應,或者與地球上(主要是華夏民族區域)的山川地理與分野相對應,故只能判斷天災地理的變異,以及帝王將相之類的大人物的吉凶。

但是發展到後來,被用來與人的出生時間相結合,即特定的時間對應特定的星空,這麽一來,占星術便走下了神壇而與算命術相結合,形成了星命術。而占星術自身反而逐步衰落了。
 

九、【星命術】:

即占星術與算命術的結合。(此略)
 

十、【形法】:

又稱相法,主要包括三種:即相宅,相人,相字。

1、相宅:

也稱為看風水,古稱堪輿學。宅分陽宅(活人的住居)和陰宅(死人的墳墓)。今天社會商業高度發達,又產生了專門的“商業風水”(又稱“辦公室風水”)的學問,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成為一門最熱的“顯學”了。而城市的興旺發達,又使得人死後只能火化而入公共墓地,由此陰宅術有逐步衰落的趨勢。

若以派別分,大體有八宅派、飛星派、玄空派、金鎖玉關、三合派等等。雖然門派眾多,實則需要取長補短,互相借鑒,不可故步自封。

比如有人說八宅派不準確而加以抨擊,但又有人說其實真正的八宅派的東西只是傳出來了一半,還有一半根本就沒有傳出來,所以一般人使用自然難以準確了。又比如有人說金鎖玉關的斷語不準確,其實任何斷語都是有使用條件的,這和八字的眾多斷語都有使用的條件一樣,如果僵化教條地使用死套,那麽不準確是必然的了。

風水之法大體不出乎“形”(即巒頭)和“氣”(即理氣)兩個方面。形相當於“象”,氣則相當於宏觀氣勢,格局和“數”,二者需要相互配合,方可見其妙處。

然亦有出乎“形”和“氣”之外者,如“符號風水”,有時對人的影響也非常大,個別時候甚至是致命的(這在古代有記載),但如果用巒頭和理氣去解釋,則根本就無法解釋。

還有一種因為地下有凶物,異物而導致的“凶宅”,如果僅僅從外表的巒頭和理氣來看,也基本上看不出來,除非有高深的“望氣”功夫。

2、相人:

也稱看相,又稱“風鑒”等。主要有面相,手相,聲象,骨象,體相,痣相,以及白鶴神數等類別。印度和西方甚至有人看“臀相”和“足相”,據說也很準確,確實讓人吃驚了。

看相術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並且和八字術相比較各有優缺點,若能配合使用則更佳。

3、相字(可以包括“姓名學”):

即測字。古稱為破字、相字、拆字等,但用現在的觀點看,則用“測字”這個術語更準確。
 
測字雖小道,實則也是一門大學問。自古以來人們對文字就有一種崇拜心理。因其一個漢字本身的信息量有限,這就使得預測師必須得有較高的心法從外界攝取信息以補充近來,從而滿足求測者的需要。還要通易理,生活之理,生活經驗和閱歷也需要豐富,知識面要寬廣,才能準確並滿足求測者的需要。所以看似簡單,實非易事。

從古到今,用測字的方法來解夢,分析朝代名稱,皇帝的姓名,年號,廟號等等看其朝代的興衰更替,或者分析高層人士姓名間的生剋吉凶,以判斷人事變更等。測字術更被歷代的起義造反者利用來編織成歌謠,童謠,讖語等東西,以此作為從心理上戰勝對手的法寶。
 

十一、【其他術數】:

1、姓名學

2、靈棋經

3、一撮金

4、天罡掌

5、小六壬掌

6、一指透天罡(又稱“袖中一根槍”)

7、泰山黃泉掌

8、靈龜掌

9、解夢圓夢術

10、《易林》占法

11、《太玄經》占法

12、米卦,手卦,雞卦等

13、稱骨術(又稱為“稱命術”)

14、兩頭鉗

15、演禽術

16、世道天機

17、各種抽籤(起碼不下於20多種籤)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形神關係是道教修道過程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形指形體,神指精神。形神相依即指形體與精神相互依托,相互依存。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

道教從修煉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形有先天之形~~真形(亦指自然之法身),有後天之形~~外在的體形;神亦有先天之神~~元神,有後天之神~~識神。先天之形靠修煉而得,後天之形由父精母血凝聚而成。

元神與識神在後天之形形成時同時墜入人胎,合二為一,同居於心。修道之人就是要除識神而養元神,因為元神盛而人精力旺盛,識神盛而人精力衰絕。

如《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云:“神者,稟父母之性為元神,受天地之性為識神。元神無識無知,能主造化。識神最顯最靈,能主變化無窮。……十月胎足,瓜熟識神與元神同投入胎 ,合而為一,同居於心。從此以心為主,而元神失位,識神當權。七情六欲,晝夜耗散,而元神耗散以盡,地火水風四大分馳其身,而身亡矣。”

所以道教要求修道之人形神俱妙,神炁合一。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說:“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併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則吉,去則凶。無精神則死,有精神則生。”稱神主生,精主養,形主成,三者形成一個神器。

對此淮南子說:“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見《淮南子·原道訓》。

強調修道之人,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形體,然後煉就自己的元神與元炁,使元神與元炁混成一片,達到心在炁中而不知,炁包心外而不曉的境界,即是“神炁合一”。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本省流傳的道教,偏重於符水禁咒或以辦喪事為務。台灣道教是從澎湖發展出去的,據說自宋代首期移民起,道教就隨著閩南沿海移民傳入澎湖。

實際上,道教以師徒相傳,組織嚴密。自古澎湖信鬼尚巫,人生之婚喪喜慶、生老病死各種儀節活動,幾乎都受道教的影響。

道士---俗稱師公,分為紅頭道士及烏頭道士兩種。

紅頭道士屬法,乃是三奶派,自清初傳入承襲至今。三奶派祖師是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唐代福建古田人,她與林紗娘、 李三娘三人結義學法於閭山許真君,學成後斬殺吐疫氣的白蛇,為民除害,並施法術濟世,其教又稱三奶教。

頭包紅巾,戴額眉,身穿普通衣,腰圍白裙,赤腳。紅頭道士主度生,如驅邪押煞、起土收煞、安胎、搶神、收驚等法事。

烏頭道士屬道,早期分為:茅山派系、清微派系、武當山派系及正一龍虎山派系。其始祖乃東漢人張道陵張天師。

由於張天師承襲帝王觀念,採血緣關係的世襲制度,所以傳子不傳弟(胞弟)、傳弟不傳嫡(堂侄)、傳侄不傳叔(堂叔)、傳叔不傳族人,親疏分明。

故自一九七O年至今,已傳至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道教教主除了享有教內的權威及民間的尊崇外,也享有國俸。

烏頭道士頭包烏網巾,戴道冠,身穿道袍,腳穿朝鞋或普通鞋。烏頭主度死兼度生,如喪葬祭儀、作功德超度及驅邪押煞、起土收煞、安胎、搶神、收驚等法事。

通常我們說的道士是火居道士,此乃是因為他們雖奉香火,卻仍食人間煙火,不脫家室之累,故稱火居。火居道士雖然在家自由自在,但是在作醮或是作科儀的時候,仍需禁慾齋戒,以示道門清淨。

以前的道士,如果想要昇道長的,必須到江西龍虎山學習,頒給度牒文憑,回來舉行慶祝儀禮。

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往返十分艱辛,所以變通辦法:在當地舉行設禁壇,七日或九日入禁壇,受禁斷食,專心誦念經咒,期滿舉行登刀梯,向天行奏職禮,請天授職來表示昇道長職位。惟現在澎湖的道士已無此種儀式!
 
................................................................................................................................
 
閭山三壇簡介:

閭山派,是道教流行在福建,浙江,廣東,臺灣等地方的重要道教流派,為何叫做閭山派,據說是根據其總部的名。

閭山,傳說是在閩江之底,凡人都看不見,唯獨修行到了一定的能力的人才能看到。閭山派是在唐宋年代所形成的,以供奉閭山九郎、蒙山七郎、趙侯三郎、張趙二郎等為法神,並且吸收了靈寶派的符咒科儀,成為了南方最重要教派之一。

閭山派和淨明忠孝道具有信仰的神明相同的特點,兩個道派都尊奉許真君(許遜)為祖師,所唯一不一樣的是,忠孝道是以道德倫理為主,而閭山,則是以符咒法術為主。

福建是閭山派發展的一個中心,除了以許真君為教主外,還有以三奶夫人(陳、林、李)為法神的三奶派,這些派系絕大部分都是以驅邪收妖,押煞納福來服務民間,而法師又分為紅頭和黑頭兩種,也叫做紅頭師公和烏頭師公,紅頭師公主要是處理上面的事情,而烏頭則是處理下面的事情,因此都非常的有分別。

閭山派的法師職位,是根據道壇的世襲傳承,一般是根據傳度儀式上的傳度師確定,閭山派科儀廣泛,所用的法器也多的不得了,比起其他的派系而言,是多了不少,其中比較常用的有:龍角,帝鐘,靈刀,金鞭,寶劍,朝板,馬鞭,雷牌,戒尺,天蓬尺,手爐,水孟,木魚,磬,拷鬼杖,奉旨,天皇等等。

而閭山派的真正來源,據說來源與巫法,從目前資料看,閭山派之初始形態為巫法,名曰‘閭山法’,至少在宋代之前已形成於閩、浙、贛之古越國舊地,是由古代巫術、巫法、巫教受道教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支教派。從目前道壇之實際活動情況考察,這種巫法的痕跡依然十分明顯。

閭山派的法術一般為強硬的霸道法術為主,本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想,不管是針對鬼魂還是對手,都是一種極度殺傷力的方法,其強硬程度和茅山派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大陸是比較少見,在臺灣的道場上,經常會看到閭山派的法師帶血下壇的狀況,或者血灑法壇的也有很多。

從閭山派行法的方式看,所用的決和咒幾乎都是攻擊性的方式,所踏罡步也體現了閭山派的霸道之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壽命非常非常短暫,尤其是現在的末法時期,眾生的業障越來越重,魔的力量越來越強,天災人禍,各種疾病特別多。我們的生命就如同狂風暴雨中的一盞酥油燈,隨時都會斷滅。

這樣的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嚴重。原因是什麼?眾生造業。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根本不相信因果,到處造業,所思所想都是貪嗔癡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殺盜淫妄酒,一點點也不在乎後果。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以後天災人禍會越來越多。

修行不能等待,因為死亡不會等待我們。佛法裏沒有是非,佛法裏講的都是道理,都是事實,佛不會跟我們開玩笑,佛也不會嚇唬我們。

怎麼沒有一點點緊迫感呢?怎麼不往心裏去呢?我們還沒有消除業障,我們還沒有斷除煩惱,突然死了怎麼辦?我們依然要流轉輪迴,繼續要感受極大難忍的痛苦!

我們現在是人,但是當人都這麼難,人身都這麼苦,怎麼還感覺不到呢?你從小到大、從少到老真正快樂過,真正幸福過嗎?你經歷過多少的坎坷?生老病死苦,行苦,苦苦,愛別離苦,不欲臨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你感受過多少的痛苦,還沒受夠啊?

在六道裏,人天是福報。做人都這麼難,人生這麼苦,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如果我們墮落惡趣了,下地獄了,那種痛苦難以忍受,無法表達!我們現在所講的地獄的痛苦,是最淺顯的表達,真正的地獄的痛苦是無法表達的。

你修好了,心地清淨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快樂也是難以表達的,我們也只能表達出一部份。

你造惡業了,心地不清淨了,達到最不清淨的時候,因業力所感,顯現地獄了,要感受地獄痛苦的時候,也是一樣,那種難以忍受的痛苦也是無法表達的。

我們不說宿世累積的惡業,只說今生今世,我們做過多少惡業,殺過多少生命?現在在我們的相續中,已經有了下地獄、墮落惡趣的因緣。但是在這些惡因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們通過懺悔,通過修行可以將它們消掉。

一旦因緣成熟了,業力現前了,這個時候,無法擺脫,只能面對,只能忍受。業力現前的時候像洪水猛獸,誰也擋不住。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降臨到你的面前救度你,也是束手無策,無法救度。

《百業經》裏也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佛知道很多眾生正在感受惡趣的痛苦,於是把四眾弟子們帶到現場,跟他們講述那些眾生的因緣果報。

佛說,它們將來過幾千個劫、幾萬個劫才能轉生為人,才能學佛修行,才能解脫。佛這樣授記過,但是沒有直接救度它們。

佛那麼慈悲,佛的加持力和功德力都是無與倫比的,不可能見死不救。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佛也無能為力,沒有辦法。

佛不是不救度它們,而是無法救度,只能讓它們感受這些痛苦。業力什麼時候窮盡了,什麼時候才能解脫,之前誰也沒有辦法。

佛救度眾生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讓眾生斷惡行善。如果你按照佛的教導真去這樣做了,才能轉變因果。佛讓你開悟證悟,你真正做到了,才能超越因果。除此以外,佛也沒有別的辦法。

所以,在死亡還沒有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地學修,斷惡行善,把所有的業都統統消掉,讓自己從輪迴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清淨了一切業障,脫離了輪迴苦海,那麼我們一旦死了也不怕了,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之前你自己好好地觀察思惟,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如果還沒有準備好,你要抓緊時間,否則到時候你會後悔的!

我們不是要解脫成佛嗎?所以一定要趕在死亡來臨之前實現自己的願望。死亡何時到來,這是不定的,所以說要抓緊時間,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萬一我們錯過了,我們還要繼續流轉輪迴。

好好地學修,當我們對死亡,對一切法都無所畏懼,都沒有任何恐懼的時候,才是解脫。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內脂肪蓄積過多,體重超過標準體重(公式~身高---cm-105=?+-10%=Kg為標準體重)的20%時,成為肥胖。其中大部份患者想到了減肥、減肥方法、減肥品……
                         
不管什麼減肥產品,包括減肥藥品、減肥食品或者減肥器材。最好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廣告宣傳,至少不能全信;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使用者的效果!分析其機理是否對人體有害?權衡利弊後方可選擇應用。
       
肥胖的原因可分:

1、遺傳因素嚴重肥胖者,大多有家族史,如父母肥胖,其子女近一半也肥胖,甚至達到70—80%。

2、進食過多、營養過剩。

3、下丘腦疾病,如炎症、創傷、腫瘤導致食欲中樞紊亂,貪食無厭。

4、內分泌疾病,垂體前葉功能低下、性腺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皮質醇增多、糖尿病等。

5、藥物影響,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睾丸素等。

一般的減肥藥,不是讓你不停地跑廁所,就是改變你的心率從而加快你的代謝。首先跑廁所的減得全是水分,不是脂肪,所以一旦停用,會很胖。改變代謝的產品就是會改變心率,是你的心率加快,有失眠的副作用,對心臟不好。

而且人脂肪的代謝,是要靠肝來轉化的,強迫肝臟來消耗脂肪的話,很容易得脂肪肝。所以脂肪肝不僅僅是胖人的專利,很多瘦人也會有,就是這個原因。

總的來說,所有的減肥藥物,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的。希望你珍惜身體!

減肥不等於減重!減重很容易,讓你脫水,讓你腹瀉等,不吃飯你都能減重。

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減肥,所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體重減少只是一種假象而已,你以為是瘦了,減掉的是你人體必不可少的水份和肌肉組織。違背人體自然代謝規律所以會引發反彈。

減肥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它們在代謝過程中不但會增加人體肝,腎的解毒排泄負擔,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無力、腹瀉、低血壓、視物模糊、聽力改變、臟器損害等等。

長期使用者可能出現抵抗力下降、發熱、感染的反複出現。

較好較安全的減肥方法,是根據上述病因對號入座,有針對性的、安全的、適合個體的、副作用較少的方法,科學的去減肥,而杜絕盲目減肥。

“營養膳食、加強鍛煉”也許是最有效、最經濟、最安全、副作用最小的、同時也是最基礎的減肥方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汗證定義~

汗證是由於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不固,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根據汗出的表現,一般可分為自汗、盜汗、顫汗、黃汗等。

時時汗出,動則益甚者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者為盜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為脫汗;急性外感熱病中突然惡寒顫慄而後汗出者為顫汗;汗色黃而染衣者為黃汗。
 

~西醫相關病症~

甲狀腺機亢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結核病、低血糖、虛脫、休克及某些傳染病等。
 

~症候分型~

1.陰虛火旺:久咳虛喘,虛煩少眠,夜寐盜汗,或有自汗,形體消溲,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可用當歸六黃湯。

2.營衛不和:汗出惡風,周身酸痛或微發熱,頭痛,或表現半身、局部出汗,脈緩,舌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可用桂枝湯或甘麥大棗湯隨症加減。

3.肺脾氣虛:久病咳喘,體弱納少,汗出惡風,動則益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面色萎黃無華,脈細弱,舌苔薄白。治宜益氣固表,可用玉屏風散。

4.裏熱蒸迫:蒸蒸汗出,汗液昴粘或前服黃染,或頭汗出,或手足多汗,面赤,發熱,氣粗,口渴,喜冷飲,胸腹脹悶,煩躁不安,大便乾結不行,脈洪大或滑數,或沈實。治宜清肝泄熱,化濕和營,可用竹葉石膏湯或龍膽瀉肝湯隨症加減。

5.心血不足:心悸少眠,睡則汗出,氣短神疲,面色不華。治宜補血養心,可用柏子仁湯。

6.絕汗: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聲短息微。治宜益氣固脫,回陽斂陰。可用生脈散加附子。

7.顫汗:發熱口渴,躁擾不寧,突然全身顫慄,而後汗出。

8.黃汗:發熱汗出,色正黃如柏汁,染衣著色,口乾不欲飲,或身體浮腫,狀如風水。治宜清熱利濕,可用茵陳五苓散。
 

~預防及護理~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表衛腠理固密。汗出之後應及時揩試,出汗較多者,應經常更換內衣,以保持清潔。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一生是由前世的禍福所定,所以人的一生就會有苦有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想過好日子的。人們都想追求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有哪個人敢說他是百分之百幸福的人嗎?

家財萬貫的人也會跳樓自殺?這對一個窮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窮人說:“我只要有錢,我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富人說:“我寧願不要有那麼多的財富,因為富有,先生在外面討小老婆。我只要有真愛,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如果你曾經算過命,排過“紫微斗術”,你會發現,沒有一個人是樣樣完美的。有的人窮愁潦倒、有的身體不健康、有的夫妻不恩愛、有的兄弟不和、有的沒有子女……等。

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一個十全十美的人。

為什麼人生出來有男有女;有富有的、有貧窮的;有美麗的、有醜陋的;有身體強健的、有體弱多病的,這些我們都無法找到答案。

如果你相信人有前世今生,那麼前世的因就是今生的果,所有你不懂的問題都可以明瞭了,
因為人的一生是由前世的禍福所定,所以人的一生就會有苦有難。

宇宙中有一個道理:就是人在吃苦的時候業力就會得到轉化;人在享樂的時候,也就是在享用自己的福份。一旦福份享用完了,又沒有吃苦行善,將來就不會有好的歸宿。

如果在這期間不慎又造業而不知悔改,那麼將來就會有災禍的發生。

當你明白人生的哲理,你會發現吃苦是件好事,吃苦可以把業力消掉,吃的苦越多業消的越快,以後就會有好日子過;反之越享樂的人,福份消耗沒了,以後就得受苦。

所以說,吃苦不是壞事,以苦為樂,才是難能可貴的境界。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清五十八願文~~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列舉五十八願念。一卷。《正統道藏》洞真部戒律類。
 

【太清五十八願文】

若見居家妻子,當願一切早出愛獄,攝意奉戒。

若見飲酒,當願一切制於命門,以遠禍亂。

若見婇女,當願一切守情忍色,志慕在賢。

若見淫人,當願一切除棄邪念,翹心禁戒。

若見婦人,當願一切忍割浮華,樂道自然。

若見真人,當願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門。

若見眾人,當願一切推仁無爭,懷道安世。

若見善人,當願一切時尅存念,仰軌其道。

若見惡人,當願一切棄凶即吉,不犯王法。

若見貧人,當願一切損身施惠,後受大福。

若見富人,當願一切救濟萬物,世世受祿。

若見貴人,當願一切承其教旨,悉合典訓。

若見賤人,當願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為。

若見帝王,當願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

若見主相,當願一切受其教制,四方歸仁。

若見兵甲,當願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讓賢。

若見王子,當願一切日歌太平,繫國承家。

若見賢人,當願一切履行其德,道為世宗。

若見道士、賢士,當願一切明解法度,得道登真。

若見山棲道士,當願一切悉見道門,速得飛仙。

若見教化,當願一切親受聖教,皆為淵博,名曰聖人。

若見聖人,當願一切尊禮侍見,諸國並瞻。

若見仙人,當願一切真道悉成,飛昇天堂。若見城郭,當願一切嚴整修飾,以道為基。

若見大國,當願一切歸祟慕德,若水歸海。

若見小國,當願一切知止沖虛,安其所居。

若見市朝,當願一切羣賢蜂萃,悉弘正道。

若見靜觀,當願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志。

若見齋戒行香,當願一切道德日新,庠序容止。

若見誦經,當願一切盡上高座,咸聞經旨。

若見經教,當願一切各各受讀,禮習經教。

若見樓觀,當願一切洞觀十方,無所隱藏。

若見高山,當願一切立德如彼,無復退轉。

若見大海,當願一切智慧無量,輔成家國。

若見茂材,當願一切學成儒宗,訓徒敷教。

若見淨手,當願一切常執經書,無時暫輟。

若見善口,當願一切耽詠洞經,日新不厭。

若見動足,當願一切超出三界,飛行上清。

若見靜山,當願一切滅景得真,安閒空寂。

若見飲食,當願一切棄累入靜,存得道味。

若見火藏,當願一切除其災害,施為福田。

若見疾病,當願一切以道自安,免此苦厄。

若見死喪,當願一切學道常存,濟度三塗。

若見漁獵,當願一切不為罪垢,終入無為。

若見夷狄,當願一切賓王中國,不生邊地。

若見少年,當願一切及時學問,遂成盛令。

若見老病,當願一切以道攝生,不更衰耄。

若見三光,當願一切普明靈曜,冥闇俱消。

若見雲雨,當願一切惠澤盈溢,無所不生。

若見素雪,當願一切常居潔白,逍遙自在。

若見靈風,當願一切蘊懷披散,德流遐邇。

若見淨水,當願一切洗垢清虛,平等其心。

若見名香,當願一切受姿芳盛,眾穢蕭然。

若見好華,當願一切樂散諸聖,相好具足。

若見車馬,當願一切得道無為,乘鳳駕龍。

若見絃歌,當願一切玩經散說,以道娛樂。

若見福食,當願一切無不飽滿,世享天廚,德流主人,如水歸海,宗廟胤長,常居貴盛,世與四輩,俱生王家。

若見散施,當願一切禍滅九陰,福起十方,德如北海,莫不興隆,七祖生天,子孫賢忠,富貴巍巍,所欲皆從,學道飛仙,駕雲乘龍。

道士坐臥,常願我等四大合德,同體道真,長存玄都,師友自然,濟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遙有無,洞觀妙門。
 

《十善勸》

戒曰:勸助禮敬三寶,供養法師。三寶者,謂道、經、師也。能養生教化,為人軌範,是法師也。令人世世為君子,賢孝高才,榮貴巍巍,生為人尊,門族昌熾。

戒曰:勸助治寫經書,令人世世聰明,博聞妙賾。

戒曰:勸助建齋堂靖院,令人世世門戶高貴,身登天堂,衣食自然,常居無為。

戒曰:勸助香油供養,令人世世芳盛,香潔光明,容眸絕偉,天姿高秀。

戒曰:勸助法師法服,令人世世長延,逍遙中國,不墮邊夷,男女端正冠帶玉珮。

戒曰:勸助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賢儒,不更諸苦。

戒曰:勸助齋靖讀經,令人世世不墮地獄,即昇天堂,禮見眾聖,速得反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服備足,七祖同歡,善緣悉會,終始榮樂,法輪運至,將得仙道。

戒曰:勸助眾人經學,令人世世才智洞達,動靜威儀,常為人師。

戒曰:勸助一切佈施諫諍,令人世世壽考富樂,常無怨惱。

戒曰:勸助一切民人除嫉去欲,履行眾戒,令人世世安樂,禍亂不生,病者自癒,仕宦高遷,為眾所仰,莫不吉祐,門戶清貴,天人愛育,神魔敬護,常生福地。
 

是名太上智慧勸進要戒品,皆《大智慧經》上卷所言也。法傳太極真人,以治道行矣。兆有宿福,值見此文,祕而奉焉。妄示不信,禍交見世,死為下鬼,閉於地獄,旋輪五苦,後生失人道。毀經戒者,亦然。

太極真人曰:為行之惡,莫大於嫉殺貪奢驕淫也。若此一在心,必伐爾年命矣。挾之以學神仙者,不亦悲乎。道士持齋燒香,清淨讀經,天下之盛也,而不欲見,見如不見矣。

太極真人曰:世人惑也,遠其仙人,並競事鬼神,及殺生以求生,去生不亦遠。生時不修善治身,忍割可欲,死方厚葬其骸骨,不知魂魄,己身五毒,幽囚地獄,苦惱三塗,輸轉五道也。生世無幾,而聚斂財寶,無有足時,為己重擔,福盡罪至,身死名滅,財寶四散也。若疾風之扇塵矣。

真人曰:夫學道為人,先孝於所親,忠於所君,憫於所使,言於所友,信而可復,諫惡揚善,無彼無此,吾我之私,不違外教,能事人道也。次絕酒聲色、嫉妬殺害、奢貪驕怠也。次斷五辛肥生,滋味之餚也。次令想念幽冥,心覩清虛。次服食休糧,奉持大戒,堅質勤志,導引胎息,吐納和液,修建功德。

真人曰:忍人不能忍,割人不能割,行人不能行,居人不能居,衣人不能衣,食人不能食,守人不能守,學人不能學。乃鎮以靈藥,餐於雲芽,屍蟲沈落,穢漏消滅,六宮滌蕩,五藏安閒矣。將長齋久思,靜詠洞經,躭味眾妙,兼以丹液,心能如是者,豈有不得昇仙之道乎。

真人曰:若不修人道君親,不斷耽酒好色,殺伐貪狠,奢驕自恣,欺誘賢良,借貸不還,他不少已有,如此之行矣,長不能革,使心夷然,而欲懷之以齋戒學道,希肉飛之舉,弗亦哀乎,弗亦哀乎。斯人也,將長處地獄,履於五毒,刀山劍樹,湯火炎燒,煮漬五體,求死不得。饑則食鐵,渴則飲火,出臨寒冰,傷肌切骨,方付三官,謫作出海,擔負土石,鞭笞考對,備經三塗五道,往返十苦八難之中。其苦無量,不可具言也。

真人曰:是人也,乃不如外覺凡賢,奉修人道,敬信道經,唯善而從矣。任化來往,在時遷易,逍遙域內,清靜自適,命過亦入福堂,不經囚塗,或為鬼神也。後生人道,不失本願,轉得信根,賢聖結緣,穢累日盡,終入仙道也。
 

太清五十八願文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