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唯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敬爹娘用,好衣先敬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督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面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賭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推。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若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閒。

非閒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藥物,只買肥兒丸;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饑寒。

一條心,分兩般,親則推貧兒不言;勸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親自然安。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回心復孝天理還;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孝順不分女共男。福祿皆由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裏有孝語,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事唯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男兒。

為人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子照樣還;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親在應孝不知孝,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子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貧和富,善體親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忍讓二字把孝全;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孝思鰥寡親影單;趕緊孝來光陰快,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枉徒然;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先,當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念得百遍萬孝全;千篇萬篇常常念,消災免難百孝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在瑜伽體系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因為食品的種類會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了解食物的屬性再食用,可以讓您的心靈更澄淨,身體更健康。

依照食物對身心靈的影響,瑜伽將食物分為悅性食物、變性食物和惰性食物。平常應該多吃悅性食物。

悅性、變性和惰性食物

“悅性、變性和惰性食物”的理論是從何而來的呢?瑜伽理論這樣說:“瑜伽視宇宙為一體,萬事萬物都是宇宙本體的顯示,所有萬物的內在都存在著宇宙運行的勢能。”

所謂宇宙運行勢能有三種:悅性力量、變性力量和惰性力量。悅性力量賦予萬物富有生機,變性力量賦予萬物不定善變,惰性力量賦予萬物慵懶怠惰與死亡,此三種力量對宇宙本體束縛而造成精細粗鈍不同的萬物。

因此所有事物中,這三種力量以不同的比例存在著。所以瑜伽裏根據食物中所含的悅性力量、變性力量和惰性力量的多寡及人類食用後對身、心、靈的影響,將食物分為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

因此在瑜伽的概念下,師傅建議在選擇食物時:

1、多吃悅性食物,少吃變性食物,不吃惰性食物。

2、多吃含葉綠素的蔬果。

3、儘可能的選擇意識發展比較低的物種為食物。

4、要宰殺已有意識或意識尚未發展的動物之前,先考慮一下不殺取這些動物時,自己的生命是否也能健康的生活。

食物的分類並非一成不變

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的分類並非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氣候、個人身體狀況而變的,比如氣候寒冷的地方,變性食物就會變為悅性食物,惰性食物就會變為變性食物。
 

~~悅性食物~~

瑜伽觀念:富有悅性力量的食物稱之為悅性食物,食用後極易消化,在體內不易堆積尿酸及毒素,消化後在身上產生的能量使身體變得健康輕鬆和精力充沛,身心變得愉悅、自律、快樂,同時產生博愛、希望和憐憫的胸懷,讓心靈處於平和與穩定。

食物種類:悅性食物包括所有穀類,如米、麥、麵、玉米、麵包卷、麵包、糕、不含蛋小西點、大麥、燕麥、水果、大多數的蔬菜、牛奶、乳類製品、豆類、堅果、大豆製品,如豆腐、豆漿、溫和的香料。
 

~~變性食物~~

瑜伽觀念:富有變性力量的食物稱為變性食物,食用後會使人心變得好動,若食用過多,會使人變得過分積極、煩躁不安、甚至產生憎恨、嫉妒、沮喪、恨怒、恐懼等情緒而失去鎮靜平和。

食物種類:變性食物包括有咖啡、濃茶、泡菜、海帶、白蘿蔔、醬油、強烈濃重的調味品、可可、可口可樂、汽水。
 

~~惰性食物~~

瑜伽觀念:富有惰性力量的食物稱之為惰性食物,食用後在身上產生的能量,使人嗜睡、昏沉、不安,身體易生倦怠,生病,身心變得粗魯,產生慵懶和不可遏止的欲望,缺乏生命力和開創力。

食物種類:惰性食物包括所有的肉類、魚、蛋、洋蔥、菇類、芥末、蒜、麻醉性飲料、酒、煙、麻醉品。陳腐的食物、放置過久的食物也會變為惰性食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

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為之傳”。
   
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質無形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性體。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欲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
   
性體,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性體實質上是元性、元炁、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

未修煉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炁、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暫稱為性體。真正的性體則是一個經過培育養煉而成的真我。
   
修真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

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這種信息是全息性的包含著自然因果全息律,全息遺傳律等非肉眼所見之物。

就如同一粒梨樹種子一樣,其中既有父本母本祖本的信息特徵,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徵,它並不因為是種子,而能否定它的幼芽期,成形期和結果期。這些信息都完整地儲存於它的內部,只有條件俱備時它們才能釋放展現出來,在未展現前這些全息信息以隱態方式客觀存在。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

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
   
修煉中,在性體出竅離體之時,在初期一般人大都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修家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現代醫學在顯態的研究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這與修真學說的“腦為神腑”之說是不謀而合的。

但是修真學說更注重隱態玄元本質,“心為神臟”,“心藏神”,前輩在隱態內觀慧觀中的這些結論,也不是虛妄的,只是目前暫時還無法運用顯態科技手段進入隱態領域研究驗證而已。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性體真性。
   
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性體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夫神者,有性體焉,有欲神焉。性體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性體者,先天之性也。

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鏟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性體,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也就是制服後天復返於先天狀態。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可入定,定中生慧,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

精、氣、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此動乃先天道性物質之動,而非後天意識和形體的有為參與,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氣穴,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閉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09 Sun 2011 04:11
  • 實修

世上的事,如果我不做,就需要別人去做。

與其勞人,何如勞己。

修行是實行事,不可能用玄虛的語言來代替。

有一分實踐,方能有一分體悟。

所以悟道,必有苦心虔志的修煉為基。

無修無行而空談義理,或流於斷章取義式的盲人摸象,或流於誇強逞俊式的賣弄知識,與生命了無干涉。

與其抱怨他者,不如做好自己。

抱怨不能改變他者,亦不能改變自己。

而改變自己則改變世界,因為全世界的黑暗也阻擋不了一支蠟燭的燃燒。

面對事情,最重要的是解決它,不要事後諸葛似的抱怨和指責。

把事情僅僅作為事情來對待,不要事前事後的患得患失。

面對一切境界,心如虛空,無掛無礙,不起貪嗔癡心。

行當然之事而將事之外的心念放下,則大概是應物而心常靜了。

現在的事現在處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世間事,凡有一毫利於人,皆當為之,是為行善積德。

心如虛空,虛空能容萬有,一切來去無掛無礙。

心似水,隨方就圓,潤澤萬物,能容納一切污穢,能蕩滌一切污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意外是無常、生病是無常,觀察生命中來來去去的人、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無非不是無常,而當我們執著一件事物時,會習慣性的誤以為這事物是常。

生病時以為病不會好而意志消沈,歡樂時以為是常,而於歡樂消失時感到空虛寂寞,因為不知無常,而使生命充滿痛苦。

世間有人聽到無常,心中常常會閃過一絲的淒涼,好像一切事物終歸變壞,一切努力都是枉然,覺得死後一切都無,生命沒有價值,於是生活沒有重心,日子一天過一天,漫無目標。

還有些人,當聽到無常,心想:既然凡事無常,歡樂稍縱即逝,何不趕快及時行樂?於是天天放縱自己於財、色、名、食、睡五欲中,藉虛妄的歡樂,填補自己心中的空虛及不安,然而當歡樂過後,反帶給自己更加地空虛寂寞與不安。

這些人,都只是知道片面的無常,或是對無常有所誤解,既然無常是生命的真相,對無常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生命有正確的了解;如此,必然存在許多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而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就是生命苦的根源。

所以正確地認識無常,是圓滿生命的開始。

什麼是無常?常是永恆不變,無常就是凡事都會改變,眾生的心念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而心念在變,因緣在變,所以周遭事物也一直在變。

在這變的當中,消極的人選擇逃避、放逸;而積極的人,卻在這無常幻化的境界中,藉著無常的道理,運用因緣法,積極地創造、建立善的緣起,改變自己的生命,並利用這短暫的生命自利利他,覺悟有情、啟發大眾的善根,使大眾遠離虛妄與痛苦,乃至契悟這念常住不滅的真心。

念頭會來來去去,人也會漸漸衰老,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能知的這念心,從來沒有變過,白天存在、晚上存在,生病時存在、老了還是存在,所以在這生滅身中有不生不滅性。

如果我們能在生滅無常的境界中,體會到這念不隨因緣變化、不生不滅的心,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我們的真生命,也就真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如此生命就是無窮盡的,人生就有無盡的希望。

無常,是生命的真理,是一個事實,但是對無常的認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無常並非沒有希望,也不是結束後什麼都沒有,無常反而是我們創造圓滿、光明人生最好的方便。

愚者於無常中意志消沈、懈怠放逸、放浪形骸,生活沒有目標;智者於無常中運用無常,改變目前的困境、創造更好的生命,甚至在無常的變化中,觀心返照,照見自己這念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依著此心而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創造出美好的人生、光明的未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補血的食物以含有鐵質的胡蘿蔔素為最佳,有的人以為常吃蔬菜類才會變成貧血,這是錯誤的觀念,植物性的食物,不但含有鐵質、胡蘿蔔素及其它養分,還有消化吸收的優點,而許多食物鐵質含量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髮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以下常見的補血食物:
 

金針菜

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我們熟悉的菠菜高了二十倍,鐵質含量豐富,其他還有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並有利尿及健胃作用。
 
 
龍眼肉

龍眼肉就是桂圓肉,福肉,每年夏季並有新鮮龍眼上市,這是民間熟知的補血食物,因為所含鐵質豐富而且還含有維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 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之不眠症,產後婦女吃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鹹蘿蔔乾

蘿蔔乾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是第一級的養生食物,雖然常年供應既鹹且爽,吃起來特別有一種風味,營養又多,其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黑豆

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烏髮,黑豆的吃法隨各人之便,產後可用烏豆煮烏骨雞。
 

髮菜

髮菜色黑似髮,質地較髮粗而滑,內含鐵質所以能補血,常吃又能使髮烏黑 ,婦女產後也可用髮菜煮湯做菜,作為補血之用。
 

胡蘿蔔

胡蘿蔔即紅蘿蔔,日本人稱作人參,含有維生素B、C,且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所以把胡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麵筋

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味食品。
 

菠菜

又稱菠菱菜,是有名的補血食物,含鐵質的胡蘿蔔素相當豐富,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其他含有鐵質的食物,在果類中以葡萄乾、李子乾、杏子乾、桃子乾為最多。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胳膊、腿麻木、刺痛,精神紊亂、暈眩,說話打顫、語無倫次。尤其是面部或者身體一側出現上述情況,就可能是中風,也就是腦卒中的前兆,預示向大腦供氧的動脈堵塞或者破裂。

如果是大動脈出問題,大腦中很大一部分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半身麻痹,同時失去講話等功能。如果是小血管出問題,胳膊或腿會麻木。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刻就醫。一般說來,血栓發生三小時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
 

第二,胸部疼痛或不適,胳膊、兩顎、頸部疼痛,突發冷汗、極度虛弱、惡心、嘔吐、暈眩或者氣短。這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另外,有些病人會出現“無痛”心臟病,其最關鍵的前兆是:突發暈眩、心跳加劇、氣短、惡心、嘔吐、冒冷汗。
 
如果身體出現上述某些症狀,要第一時間打110急救。病人口中可含一片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以防心臟病發作時心肌受到損傷。
 

第三,腿肚子酸痛、胸痛、氣短、咳血。這些是危險的腿部血栓形成前兆。久坐之後最易發生,手術之後長時間臥床,也會出現這種症狀。人人都可能得這種病,坐臥時間久了,血液淤積在腿部,腿部出現血栓,小腿肚子腫疼,此時如果突然出現胸痛或者氣短,說明血栓可能已經脫落並通過血液進入肺部。那可是萬分危險,要立刻去醫院。
 

第四,尿血但無痛感。如果發現尿中有血,即便沒有痛感也要去醫院。尿血的常見原因有腎結石、膀胱或者前列腺感染。嚴重的可能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發生癌變,當病灶很小,也就是能治的時候,病人通常是沒有痛感的。因此,發現尿血就要儘早就醫。
 

第五,哮喘不好也不壞。哮喘發作時往往伴隨喘息或者呼吸困難。如果症狀不消退,也不惡化,就應該去看急診。如果哮喘發作不治療,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胸肌疲勞,甚至導致死亡。
 

第六,抑鬱和自殺念頭。有些人抑鬱的時候不尋求幫助,因為他們怕別人認為他們神經不正常。實際上,他們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已經失去平衡。這也是一種疾病。抑鬱症包括悲傷、疲勞、冷漠、焦慮、睡眠習慣改變、沒有食欲。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儘早重視並進行相關治療。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離你而去的人

離你遠去的人,是他失去了你,不是你失去了他。離開,也許是為了下個路口的更好的重逢。“離開,生命中注定了太多的離開。”
 

二、流逝的時間

時間比水流失的還要快,所以想做的事情就去努力,人這輩子,至少自己得對得起自己。“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追求卓越,但須盡其所能。”
 

三、倒向你的牆

也許這面倒向你的牆,讓你無法呼吸,也許會讓你失去一切,但是如果沉默的接受,那麼,倒向你的還是那面牆, 如果你挺起肩膀,抬起頭來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永遠不要後退,退到最後無路可退。”
 

四、沒有選擇的出身

有人天生的就是王,有人天生的就是貴族,但是很多人天生的就是平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東西,尤其你想改變的話。“追求一切美好的過程是人生珍貴的財富”
 

五、莫名其妙的孤獨

不管達觀還是拘謹,無論高貴還是卑微,誰都可能相遇孤獨的感覺,常常深深地縈繞在不為人所知的寂寞的情懷中。“其實是知己難求”
 

六、無可救藥的喜歡

一種很甜的毒藥,戒不掉的東西,但喜歡終究是喜歡,不是愛。“人,一輩子注定了被好多人喜歡,也喜歡好多人。但是選擇只有一個。並要忠於這個選擇。愛,又有幾個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生之年,正確的時間,遇到真愛呢?……”
 

七、無可奈何的遺忘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裏,被我們遺忘了。人生總是因為有回憶,而多了份美好。偶爾的回憶勝過永遠的想念。畢竟日子是會越來越好的。
 

八、永遠的過去
                               
一秒就成為了下一秒的過去,既然很多東西注定要失去的,那麼,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輕易忘記。“讀過一句話~~當你總是緬懷過去的時候,證明你現在過的並不好。所以,美好的回憶可以,但絕不留戀。要永遠憧憬,永遠在現在努力。”
 

九、別人的嘲笑

嘴長在別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說不說,是他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們要學會微笑的面對這一切。“不必去理會……”
 

十、不可避免的死亡

生命是個過程,死亡只是必然的結果,但軌跡是自己的色彩和溫度,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更無所畏懼。“真的希望人是有靈魂的,不要一切皆為虛幻。”
 

生活中,並不是努力就一定什麼都可以。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不只是你,也不只是我,所有人都一樣。

知道時間不可能停留,就沒有必要傷春悲秋。

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就不會為了誰尋死覓活。

知道遺忘總是必然的,就不會為一時的忘卻傷感。

知道過去始終是存在的,就沒有必要遮掩和炫耀。

知道孤獨總是如影隨形的,就不會在某一些時刻難以自制。

知道死亡總是在將來的某一刻,就能好好把握現在能做好的。

知道這些,就不必勉強為難自己,心放開了,就什麼都好了。

心放淡一點,再淡一點,沒有那麼多給自己設置的心結,心境也就平和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漢:九天玄女、赤松子、黃石公、張子房、樗裏子;

南北朝:太乙真人、葛玄、葛洪 、郭璞;

唐:白鶴仙、丘延翰、司馬頭陀、楊筠松、曾求己、劉子先、廖三傳;

五代:黃妙應、曾文遄、劉江東、廖瑀、何令通;

宋‧元:陳希夷、吳克用、吳景鑾、廖金精、賴布衣、譚敦素、遊潛;

明:目講師、焦仁山、劉基、冷謙;

清:蔣大鴻、鄭熊、蔣國、章仲山、朱旭輪、華湛恩、溫明遠、馬泰青、沈竹礽、沈祖緜、蕭宣、談養吾、尤惜陰。
 
 

郭璞~朝代:東晉

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十篇,較完整的詩十八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十七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二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說郭璞係得青烏子所授。有傳說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璞於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 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丘延翰~朝代:唐

聞喜人。 相傳其堪輿術授自白鶴仙人。唐玄宗開元中,星氣為異,朝廷患之,遺使斷其山。究其實,則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詔原其罪,乃詣闕,進圖經三卷(天機書),自撰《理氣心印》。玄宗爵以亞父,乃以金匱玉函藏其書。
 

楊筠松~朝代:唐

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吳景巒~朝代:宋

字仲祥,德興人(江西省),父授青囊術於陳搏。慶曆間詔選陰陽者,郡學舉景巒。入京,入對稱旨,授司天監正。未幾,以上(牛頭山山陵議狀)奏言過直;有(坤風側射,厄當國毋。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之語,上不悅,下獄。尋以帝晏駕遇救。後徽、欽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後棄仕途,修真於天門西岸,曰《雲山洞》,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玄機賦》、《玄空秘旨》。
 

曾文迪~朝代:唐

為江西雩都縣人,父曾求己(號公安,著青囊序)。文迪於經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貞明年間(西元九一五――九二0年),遊至袁州府萬載縣(江西廬陵),愛其縣北西山之丘,謂其徒曰:(死葬我於此)。及卒,葬其地。後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見之,駭然而歸,啟其墳墓視之,乃空棺也。人以為屍解。著《尋龍記》、《陰陽問答》。
 

劉江東~朝代:唐

楊公??,江西雩都縣上牢人,子劉穎(次子),婿譚文謨,皆世世相傳。據《地理樞要》云:(唐國師筠松於焉祖岩授之,曾、劉諸子焚香發誓,地坐、面乾,相願不語,書地作圖,圖畢,相輿禮拜而退,當時文迪契其旨。江東既退,又從而質諸,然後盡得其義。)世傳有《畫莢圖》乃劉公子、婿之後代所著,又有《金函經》為雩都譚寬(字仲簡,號敦素)著,又傳《倒杖法》為楊公所授。
 

司馬頭陀~朝代:唐

其生平不詳,《地理人子須知》引用諸名家堪輿書目,載《司馬頭陀水法》云:(司仙著荊門州馬仙觀,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證補》載有(玄關同竅歌)。江西通志謂其名曦,唐時人。
 

何今通~朝代:南唐

名溥,賜號(紫霞),宜春(江西廬陵道)人,南唐時為國師,精堪輿術,著《靈城精義》,修道精靈,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書分兩卷;上卷論形氣,下卷論理氣。
 

目講師~朝代:明(元)

沈氏玄空字載:(目講為陳友諒部將張定邊)。世傳有《目講金口訣》、《平地元言》。友諒兵敗,遂出家為僧,本為宜興儲氏之子。
 

無著禪師~朝代:元

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晉江縣),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讀書,既取科名,因天下洶洶,遂無仕志,暢遊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廬,遇一道者傳兵法、陣圖、六甲、入門之書,輿青囊、理氣等書,其師卒,適英雄四起,禪師以所學試用,不料所從非人,幾遭厄難,遂變姓名,遁入空門,自思(既際其時,不能顯名於天下,此身終無歸著),因自號(無著)。後遍證古今名墓,考驗人家休咎,不數年而通神理,歷三十餘年,只葬七十二穴,終老於四明無量庵。著《地理索隱》、《金口訣》、《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隱》一書,由於傳抄本甚多,故內容、名稱、作者皆有大同小異。
 

冷謙~朝代:明

地理正宗有《歸厚錄》題(作者失名,明冷謙啟敬氏注),後被葉九升刪去,改為己注。亦有認為是蔣大鴻著。
 

蔣平~朝代:明.清

字大鴻(亡於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遊扶桑上宮時,得無極真人所授。無極真人,號中陽子,真正姓名不詳。大鴻自謂“僕之得傳,有訣無書”、“天侓有禁,不得妄傳,苟非忠信廉潔之人,未許傳與一二。 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龍經》五卷、《八極神樞注》一卷、《歸厚錄》、《玉函真義》又名《天元歌》、《古鏡歌》、《醒心歌》。授徒張仲馨、駱士鵬、呂相烈、姜垚、胡泰徵、畢世持等。 其門人薑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著《從師隨筆》、《青囊奧語注》、《平砂玉尺辨偽歌》、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考廉)、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為卜母墳,而與蔣定交,其再從叔呂師濂,弟洪烈亦從之。)、武陵胡泰徵、畢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恒洪、王濟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鏡歌》、《天元五歌》、《天元餘義》等書。朱之翰考華亭縣誌,謂《歸厚錄》乃蔣大鴻所著。
 

馬泰青~朝代:清

安徽桐城人,名清鶚。道光丁未於京師遇李振宇(樂亭人),執??禮,得玄空真傳。著《三元地理話賱》。內中有《地理十不葬》堪為地師箴規,自號《灑灑落落布衣》。
 

沈紹勳~朝代:清

浙江錢塘人,字竹礽,道光二十九年生。三歲而孤,十三歲杭州城被賊破,母投井死,先生被賊執,後得英將華爾拯救,待之甚厚,收為養子。同治十二年,二十六歲,與其姻兄胡伯安(字增戊,餘姚人)之江蘇無錫訪章仲山後裔,居數月,不肯輕汧泄一字,許以重金,得借觀仲仙所著《宅斷》,盡一日夜之力,與胡伯安抄竣,窮年苦思終不得解,後研易始豁然貫通。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卒,年五十八。有二子,門人甚多,著有《沈氏玄空學四種》、《沈氏地理辨正抉要》、《周易易解》、《周易示兒錄》、《說卦錄要》、《周易說餘》、《錢塘沈氏數典錄》、《錢塘沈氏家乘》、《留直存牘》、《自得齋雜著》、《泰西操法》、《地雷圖說》。子祖孫著《周易孟氏學補遺》、《周易孟工學補遣》、《孟氏易學授考》。
 

章仲山~朝代:清

玄空六大派之無常派著名宗師,名甫,江蘇無錫人,號‘無心道人’,道光元年著《地理辨正直解》、道光三年著《玄空秘旨注》,其他尚有《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闡義》、《陰陽二宅錄驗》等書。生卒年月不詳,待考。
 

曾正平~朝代:清末

字廣聖,贛州府興國縣人,生卒年月不詳,授吳萬壽、林地水,林再授曾德火。
 

孔昭蘇~朝代:民國

光緒三十年,字聖裔,號昨非,廣東五華縣人。曾先後赴粵、桂、蘇、平津,從三合、三元、玄空大卦等地理師二十餘人,後得無常派之薪傳口授,著《孔氏玄空寶鑒》、《陽宅秘旨》、《選擇秘要》、《天元烏兔經直解》、《易學闡微》。自謂(餘未習蔣氏真傳之玄空大卦前,曾先後從師六人,虛心研究張氏《地理辨正疏》,計抄有《辨正秘訣》、《辨正真解》、《辨正透解》、《辨正探原》、《辨正三十六訣》等六種秘本。惟施之於實驗,則有准驗者,不過十之二、三耳。忖思吾人研究理氣之目的,求其有驗,有驗者則真,無驗者則偽。《辨正疏》之盤理,既得三失五,其非蔣氏真傳,則毫無疑義,乃不惜重資以及跋涉之勞,再訪明師,求授玄空真訣,後得無常派之心傳口授後,果然證實張氏辨正疏,盡牽強附會,曲解蔣氏之傳注,無怪其謬語百出,誤盡蒼生。故又著《孔氏易盤易解》一書,使學者容易瞭解其訣法,以便與蔣氏真傳之玄空大卦,作一較研究,而免受遵易盤之地師所蒙混。孔師於民國七十年陽曆九月逝世於臺灣桃園。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丹學注意到女子在心理與生理上與男子不同,男子外陽內陰為離卦,女子外陰內陽為坎卦;男子以精為基,女子以血為本。因之內丹功法在築基入手功夫和初關仙術,男女有別。

女子先煉形質,後煉本元,以乳房靈脂變化氣質,斬斷赤龍(月經),使乳房縮如男子,再依男子功法依次修煉。

丹家主張女子金丹先要收心養性,意守兩乳間擅中穴(亦名乳溪,乃女丹之炁穴),以“太陰煉形”之法煉血化炁,採血海(子宮部,相當男丹下田中真炁上透炁穴弋擅中)煉藥以完成初關仙術。

初關仙術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男女丹法要在一個“中”字,丹家在變化男女體質的命功上求其“中”,在性功上也求“中”。“中”即是陰陽造化的樞機。

曹文逸《靈源大道歌》傳上乘丹法,元和內運,男女皆可修習。女子體性陰柔,比男子更易成道。女丹只要修成胎息,玄關一竅展開,由後天轉為先天,三年五載可抵男子十年之功。今據《坤元經》闡述女丹步驟:
 

一、靜養化悉

女子入坐時萬緣放下,清心寡欲,意默血海,二目返照兩乳中間炁穴。兩手交叉捧乳揉摩三十六遍,自下田血海微微吸氣二十四口(童貞少女不必用揉吸之法),而後仍雙手捧乳,回光照定炁穴。

如此寂靜自然,直至虛極靜篤,不知不覺生機觸動,丹田血海中有一縷清氣升至炁穴。復凝神照定炁穴,元和內運,舒散周身,一片渾圓景象,方可下坐。
 

二、知時煉形

女子月經一月一來,分為壬水、癸水。壬水生時,信先至,至癸水生,潮立至,經三十個時辰,潮將止未止之時,癸淨壬現。丹家宜於信到時行化氣養形之功,經止時行煉形和氣之功。兩日半行經赤龍正旺,不可妄行採煉,應安心靜養為妙。

化氣養形之法:預先算定信至之期,焚香靜坐,呼由丹田起意上照神室,吸由羔穴回返下籠血海,少刻覺生清氣一縷上升炁穴,復引下血海,丹田生熱,血化之氣引動真一之炁,速回光聚氣於海底,用意引過尾閭,穿夾脊入泥丸,復透上胯,舌引生液,咽下重樓,至乳間炁穴運液化氣,經兩乳舒散周身百脈,以養形體。

月經將止未止之期,真陰忽又發動,如魚吸水,急照前法行煉形和氣之功。
 

三、斬龍立根

女子斬龍之功,一是內煉丹田與炁穴間之氣,接乎外來之氣,使融成一片,並將口中所生津液和清氣下嚥丹田,並沿帶脈運息烹化,靜守自然,稱玉液煉形之功。

二是意照血海,煉液化炁,沿督脈過三關入泥丸,復化為津液滴下經重樓入炁穴,在炁穴烹液化氣,經兩乳流通全身,稱金液煉形之功。

三是信至潮未至前,採血海之氣入炁穴煉化,稱索龍頭之功。

四是癸盡壬生之際,煉血海之氣過尾閭轉督脈下降炁穴,舒散周身,稱擒虎尾之功。

如此壯者二年,弱者三年,經血由紅而黃而白而無,赤龍斬斷,乳頭縮如男子,丹基始立。
 

四、採取生藥

女子斬龍功後繼之採取之功。其功法即虛極靜篤,凝神入炁穴,逆升頭頂為進火,進火即為採取;順降腹部為退符,退符即烹煉。先採心腎之氣煉之促生外藥;再採外藥煉之引生內藥;終採內藥煉結而生大藥。

丹士靜坐覺丹田溫熱,心腎之氣足,採取穿尾閭沿督脈、任脈入炁穴復降丹田,日日加工,一年之間便有生外藥之象。丹士一覺藥生炁到,趁其生機,採而聚之,轉河車煉之,後藏於丹田,溫養日久,力一生內藥。
 

五、煉結還丹

女子覺生內藥,速採而勿失即行煉結之功。吸降心中真火以養之,呼升腎中真水以溫之,子前進火,午後退符,行小周天火候,漸聚漸凝。當煉之時,定息運氣以抽鉛,行火煉形以添汞,以呼吸輪轉,河車搬運,周天火候不差,先天大藥結成紫金丹,方可移爐換鼎。

大藥穿尾閭沿督脈經泥丸降至乳間炁穴,還乎先天本位,稱作還丹。
 

六、會合胎息

還丹功成,大藥入炁穴,先行乾坤交媾,神炁會合之法,後以胎息養仙胎,為十月溫養之功。法以真意引元神下入炁穴,和元炁在炁穴內相包歸一,意引息運,交合融化,結成珠胎。

然後行大周天火候,如雞抱卵,如龍養珠,靜養胎中生息。而後化後天呼吸為先天呼吸,化真息為胎息,以胎息養胎神,於先天大定之中,氣息悠悠綿綿,覺有終無。
 

七、調養出神

百日神炁大定,再以五臟真氣,隨息入胎中凝煉,百日藥力漸全,為五氣朝元之功。復加百日,化去胎中之息,炁化為神,神定陽純,胎神堅固,煉炁化神之功全。

三百日胎神大定,謂之胎圓神全,又稱滅盡定,至此須將此太和元靈真性之胎神,由炁穴上移泥丸宮。陽神在泥丸宮盤結數週,衝開天門,霞光三耀,電閃雷鳴,嬰兒出胎。
 

八、合道成仙

陽神出殼,嬰兒現形,須經三年哺乳,九年絕陰,方始成熟。初出嬰兒幼嫩,恐迷失不返,應即放即收,漸放漸遠,煉到出在定中,入在定中,嬰兒老成,得大神通,還虛合道,漸至仙人境界。
 

內丹學是一門正待研究的學科,它的學術成果,將有助於促進哲學、生理心理學、心身醫學、腦科學、宗教學等多種研究領域的進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