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遊戲,在這個世上,在生命這場遊戲中無論誰成誰敗都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不管人的一生是顛沛流離或是平步青雲,每個人都能嚐到成功的果實。

但就像其他遊戲一樣,他也有一定的法章必須遵守,如果我們能遵守,那麼,成功的機會可能事半功倍。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數的人只是忙著為生存奮鬥,他們從來沒機會去學習邁向成功必須俱備的幾個簡單戒律。他參與生命的種種競賽,就失去懷抱任何成功的希望了。

生命不是短程賽跑,如果你能深謀遠慮。從容不迫,沒有任何一條路是會嫌太長的。你要像逃避瘟疫一樣,避免搭上任何使你立即通往財富、名譽、權力捷徑的快車;生命如此辛勞,即使在巔峰狀態,也有可能毀於一旦;用常步走,這才是你所能負荷的。

為了成功必須付出各種代價,如果不加上耐心,也是枉然。有勇氣而不耐心,會使你覆亡;有野心而沒有耐心,會摧毀你似錦的前程;渴望致富而無耐心,只會使你更遠離錢財;堅持而無耐心,終究經不起時間長流的激蕩。誰能堅持並能不屈不撓,卻因忘了等待,而最後能成功呢?

耐心就是力量,接納它以錘煉你的志氣,磨練你的脾氣,緩衝你的怒氣,埋藏你的妒忌,根絕你的傲氣,抑制你的失言,控制你的手,選擇適當時機,把你的所有,貢獻給你認為值得的生命。

如果不努力實現你的真才實學,你永遠不會成功;如果沒有耐心,後果也是如此。然而,即使一個人工作的比旁人還要辛勞,還有耐心,如果他不能預立計劃。設定計劃,設定目標,他便無法從平庸中超越。

沒有哪一艘船是在尚未決定目的地之前,就貿貿然盲目起錨出航;沒有任何一支軍隊不預先擬訂打勝仗的計劃,就走上戰場;橄欖樹如果不開花,就不會收獲果實。

生命如果沒有目標,事前不可能適當規劃。

生命是一場演員很少,觀眾很多的遊戲,旁觀者通常是那些隨波逐流、沒有夢想、沒有目標,甚至沒有為明天計劃的人。不要同情他們,他們在沒有選擇機會時,卻做了選擇。選擇在起跑點看別人賽跑,總是比較安全。一個人如果根本不參加賽跑,他就不可能中途絆倒,他又憑什麼嘲笑別人。

你是個運動員嗎?你是個輸不起的運動員嗎?那些贏家固然能保持勝利的果實!但是那些暫時失敗的人,也已學會寶貴的教訓,並且能化失敗為明天努力的力量。

你希望你的一生是什麼樣呢?慎謀遠慮後再做決定,這樣你才會達到目的。

你追求財富、權力、土地?還是安適的家,平常心?或是別人的尊敬和地位?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把他們安定在心中,永不鬆懈。但是即使這樣,還是不夠的,因為生命並不公平。不是所有的人努力工作,耐心等待,立定目標,就一定能獲得成功。三者缺一,必定失敗。

把握每一個能成功的機會,如果你失敗了,那是因為你沒有盡力。

不要擬訂一年以上的計劃;人的一生。就像打仗一樣,長期計劃沒有任何意義。

學習面對死亡,永遠不要想逃避。

做你自己,以你的能力塑造你自己,這就是生命豐盛美滿的秘訣。

沒有人能取代你,認清這點,盡其在我,你並沒有義務一定要成功,你只有義務要對自己誠實。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元前十五世紀:埃及王國
 
公元前十四世紀:埃及王國、赫梯王國(並列)

公元前十三世紀:埃及王國、商王國(並列)

公元前十二世紀:埃及王國

公元前十一世紀:(空缺)

公元前十世紀:周王國

公元前九世紀:亞述帝國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帝國

公元前七世紀:新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六世紀:波斯帝國

公元前五世紀:波斯帝國

公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三世紀:秦帝國、孔雀帝國(並列)

公元前二世紀:漢帝國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漢帝國(並列)

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漢帝國(並列)

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

公元三世紀:(空缺)

公元四世紀: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笈多帝國(並列)

公元五世紀: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公元六世紀:拜占庭帝國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唐帝國(並列)

公元八世紀:阿拉伯帝國、唐帝國(並列)

公元九世紀:拜占庭帝國

公元十世紀:拜占庭帝國

公元十一世紀:宋帝國

公元十二世紀:埃及帝國阿尤布王朝

公元十三世紀:蒙古帝國

公元十四世紀:奧斯曼帝國

公元十五世紀:明帝國、奧斯曼帝國(並列)

公元十六世紀:奧斯曼帝國、西班牙王國(並列)

公元十七世紀:法蘭西王國、荷蘭共和國(並列)

公元十八世紀:英帝國、俄羅斯帝國(並列)

公元十九世紀:英帝國

公元二十世紀:美利堅合眾國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情緒不安,急於求成,遇事耿耿於懷,“七情”(喜,怒,哀,思,悲,恐,驚)過重,對氣功疑慮不定,均不宜練功。

二、病情起伏較大,高溫,神志不清,有併發症趨勢,病情惡化,病重危機階段禁練氣功。骨折脫位外傷時忌練動功。

三、意念太重或強令硬守某一點,將導致偏差。

四、運動量太大或用力過猛。

五、過飽,饑餓與服裝緊束。

六、月經過多,懷孕胎兒著床不穩時期和臨產期間,不應做深度腹式呼吸法和運動量較大的動功。

七、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雷電交加與狂風暴雨時,強烈日曬,環境嘈雜,潮濕地面,空氣被有害物質污染等,均不宜或忌練功。

八、精神失常,不能控制行為者忌練功。

九、身體十分疲倦之時,忌練功。

十、練功治療期間,原則上忌房事。

十一、傳染病與道德行為不良者,忌與他人在同一環境練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判斷龍脈的好壞,其審定標準是山脈的長遠、大小興衰。但是龍脈千變萬化,如何辨別真偽好壞呢?審辨之法,以水源為定。大幹龍必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大溪大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以田源溝渠夾送者也。

然而,審辨枝幹,僅識來脈之大小與興衰耳。欲知龍之貴賤與真假,當先看入局與入首。看入局入首,先尋水口。水口者,辰戌丑未四墓庫也。

四局之生旺死絕,由水口而分,下羅盤測定,即古云先看金龍動不動之法也。如水口在辛在乾是乙龍,在癸在艮是丁龍,在乙在巽是辛龍,在丁在坤是癸龍。

四局既明,次看入首生旺與豐肥。從乾方入首,而形象又肥豐圓滿有生氣,便是到頭一節,發富發貴之真龍。龍脈來得綿遠者,發福亦綿遠。龍脈來得短促者,發福亦短促。

倘若入首與前四局生旺相反,適當死絕,反犯八煞。如坎龍坐戌、艮龍坐申,震龍坐寅、巽龍坐卯、離龍坐巳、坤龍坐酉、兌龍坐亥、乾龍坐子,乃是犯龍上八煞。任他形象豐滿之真龍,皆成假矣。

既受八煞之剋制,輕則減富貴,重則破家絕嗣。同一前朝後拱之美地,一則入首逢生旺,官祿丁財俱旺。一則入首犯八煞,飛災橫禍頻來。

是則只知以形象定吉凶,不從入首處審慎詳察,差以毫厘,謬以千里,遺害有不可勝言者。所以研究龍法,當以入首為前提。

要辨龍脈之貴賤,首先要審定其來龍之祖山。那麼,何謂祖山?就中國來說,風水術以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成為三大幹龍。長江以南為南龍,長江、黃河之間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為北龍。三大幹龍的起點都是崑崙山。

每條幹龍從起點到入海,又按照遠近大小分遠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點崑崙山越老,反之則越嫩。山老了沒有生氣,嫩才有生氣。堪輿師有言:“搜嫩不搜老,葬饑不葬飽。乘嫩氣中和,葬老乘殺了。”(《地理考索》)

因此吉地要在少祖山尋,不能在遠祖、老祖山尋。“節數多時富貴久,一代風光一節龍”。(《都天寶照經》)中國古代一般以幹龍脊脈為疆域界限,這種以山形劃分地域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風水術對於與龍有關的各種小地形,均有其特殊名稱和意義。如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等。但是這種定名是相對而言的。否則按照三大幹龍的劃分,全中國就只有崑崙山這一座太祖山了。

因此,所謂太祖山、少祖山和父母山,是以所定的穴為主體的,即某山是某穴的太祖山或少祖山、父母山。這種由祖山建立與選址相連的地形次序就是“捉脈”。

有生氣的太祖山是從龍脈出發的山,一般高達異常,連州接郡,延綿數百里,或至少也冠蓋一邑一方,高聳巍峨,天陰時有雲氣生於山巔。

少祖山,則是指穴後數節的搭訕,又稱主山、主星,是聚氣的關鍵。劉基《堪輿漫興》曰:“近穴名曰少祖山,此山吉凶最相關。開睜展翅為祥瑞,低笑孤單力必慳。”少祖山要奇特秀麗、方正展開,才是鍾靈毓秀,生氣郁積的“風水寶地”。如果欹斜不正、孤露嶙峋、瘦削坡碎、臃腫粗惡,都不是吉地。

父母山,指穴後一節的山。父母山之下,落脈處為胎,其下束氣處為息,再起小山頭為孕,結穴處為育。離穴最近的山師龍山,也稱鎮山或主山,是龍脈中最重要的山。

祖山與穴相呼應,如果從穴看去節節增高,就是能夠福澤子孫後代的福地;反之,如果一重更比一重低,福澤就不會綿長,子孫也會貧窮。

在堪輿理論中,少祖山是非常受重視的,與選址的關係也最為密切,而太祖山由於距離較遠,實際作用也相對弱一些,這與宗法制下的家族關係由於血緣遠近而劃分親疏的準則有相通之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業,積累往生的福德資糧。同時,可以防止辛苦修積來的一點福報從說話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過而招來的麻煩和災禍,在較大的程度上斷絕了菩提道上的業因業緣。
 

二、能夠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壞正法道場的重罪

諺語有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易經》上也說:“吉人寡語”。

凡夫喜歡雜心閒話,其實是由於內心裏貪瞋癡慢的煩惱習氣太重,不說話就難受,總要找話題來消遣消遣,太喜歡說話的人確實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說明他幾乎還沒有覺悟,還沒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

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裏常存慚愧,一定會珍惜光陰,把精力用在聽經、講經、看書、念佛、拜佛。

凡夫說出來的話,既然是由煩惱習氣所引發,就難免對他人的害處遠遠大於好處,而且又缺乏真誠恭敬心。言談當中,不知不覺就會誤導人、傷害人,於是由許多的小磨擦而演變成大磨擦,終於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和諧,於是就犯了破六和敬的罪過,而自己往往還不知不覺。

既然破了六和敬,當然也破壞了正法道場,干擾了他人的正常修學,製造了惡劣的修學氣氛,這個罪過當然不輕。
 

三、能夠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煩惱習氣很重,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情就會發牢騷,看人不順眼就想去糾正人、批評人。

譬如,見人說話太大聲,就想去制止他;見人關門動作粗魯,發出巨大的聲響,又想去糾正他;見人小便後不沖水,就想去批評他。止語,就可以避免這些過失,逼著自己樣樣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慢慢地就會做到“不見他人過,只見自己過”,逐漸就會懂得“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心漸漸不再被外境所轉了。
 

四、能夠提升自己的誠敬心,能夠得到佛菩薩更大的加持

誠敬心多一分則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薩的一分加持。

止語,是佛菩薩之所歡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現,比起不修止語,對佛法、對護法、對眾生、對道業的誠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許多。
 

五、能夠提升自己的警覺心

因為止語,受到別人的干擾會比較小,於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煩惱習氣生起之時能比較迅速地察覺,並且令其息滅,久而久之,煩惱習氣就會被控制住。同時也常常比較容易覺察出自己的毛病和過失,也能較快地改正過來。

能夠比較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跟人說話時間久了,人家也不會找自己說話,不用常常應付人,受到的影響就小,就有更多的時間聽經、讀經、看書,凡事不聞不問,心裏沒有憂慮牽掛,心常能保持空靈,心就愈來愈清淨,心愈清淨就愈有智慧。
 

六、能夠更好地學習隨緣度日

因為止語,人不得不老實,不得不放下種種的要求和意見,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沒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漸漸地就學會了隨緣度日。

同時,也不斷學習在一切順逆善惡境緣中保持心平氣和,久而久之,煩惱就能伏住了。
 

七、能夠放下種種恩怨

與人多說,談得投機則生感情,談得不投機則免不了產生磨擦,就很容易與人結下怨仇,這些恩怨就會對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礙。

常常找人說話,有時無意中也會得罪人。如果特別喜歡和某人說話,另一個人也許會想怎麼就不跟我說話,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產生讓人生煩惱的過失。同時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一切人。
 

八、能夠增長謙卑、恭敬的心

因為不再發表意見了,人家也不會再問您這樣那樣的問題,貢高我慢、自以為是的煩惱習氣漸漸就會淡了下來,人人都不再對您多加關心,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謙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覺也漸漸地增長起來了。

不提供機會讓人與自己談話,也減少了別人造業的機會,同時也能防止有人煩惱起現行而找藉口來障礙自己的正常修學。

止語,其實是在享清福。止語久了的人,會覺得說話是很麻煩、很辛苦的事,請他說話他會感到很不願意,也很不自然。
 

九、能夠減少分別心

因為要說話,就要擇言,就要思考,這其中就免不了要分別。在這過程中,我們的清淨心被破壞了。因此,止語幫助我們減少分別心培養清淨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警告‧這是醫療行為‧僅供參考!)
 

二十個最有用的針刺處方:

1.急性腰扭傷:針刺人中向鼻根十五度進針強刺激,同時囑咐患者轉動腰部。一次即癒!

2.失語:刺雙側湧泉,亦可電針。一般一至二次即可痊癒。

3.偏頭痛:顎厭透懸顱、懸厘。針患側或雙側,留針三十分鐘。一般一次癒。

4.急性心肌梗塞:直刺雙側內關,強刺激二分鐘再留針十五分鐘。一次即顯效或痊癒。

5.落枕:後溪透勞宮。病程短者一次即癒。

6.舌伸不縮症:針內關,直刺或齊刺。一次顯效或痊癒。

7.心悸:神門穴快速刺入0.3至0.5寸,得氣後予中等強度刺激。留針三十分鐘,每十分鐘行針一次。日一次。三至五次即癒。配合針刺內關效果更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至1寸,一般一次顯效,三至十次痊癒。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體炎:刺血雙側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一至五次痊癒,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黴素皮試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度,然後各穴注入0.1ml,日二次。四至六次癒。有效率100%。

10.自閉:舌針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繫帶根部凹陷中),日二次。六次為一療程。三至二十次癒。

11.流淚不止症:針承泣(患側)、肝俞、太衝,日一次。一至三次顯效。配合內服中藥可較快痊癒。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七至四十九柱。一般一次癒。

13.雞眼:火針燒紅快速刺入雞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時將針拔出,針後局部塗碘酒,貼上膠布,一至四週雞眼會自行脫落,有效率96%。

14.閉經:針長強,進針1.5至2寸,留針三十分鐘。一至二次癒,若未癒為無效。

15.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針刺隱白。一至二次癒!

16.脫肛:百會進針2寸沿皮刺,留針三十分鐘,每五分鐘行針一次。一般一次即痊癒。

17.強直性脊椎炎:針刺人中、長強、湧泉,配合舌針肝穴、心穴。一次顯效,一至五次痊癒。

18.癲癇:舌針心穴、肝穴,日一次。輕者一般三至十次痊癒。重者加服中藥。

19.喉風閉塞:針刺雙側合谷透勞宮,一般一次即癒。或刺內關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針刺血雙側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針刺血海,可以當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針刺升胃穴(臍側兩指寸的天樞穴上方2寸處即是)斜刺。
 

刺血心得體會

一、對腦出血(中風)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陽、太衝、十指出血一至五滴,可促使早日清醒,減輕偏癱的程度。記住:凡病人昏迷超過二十四小時者,偏癱率在90%以上。如超過七十二小時,則100%偏癱後遺症。極難治療。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萬金不傳的方法,病人醒後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則病人有望康復。

二、骨神經痛:如屬膽經痛者,(大小腿外側痛)應認真檢查陽棱泉、豐隆穴帶,有無舒張的血脈,如有往往血出病癒。

三、凡容易生長疔、癰疽之人,應刺血後心穴。

四、凡紅眼病初起,麥粒腫末化膿者,刺血太陽穴,擠七至九滴血,雙腳中趾尖擠三至五滴血,則今天刺血,明天可癒。

五、凡風濕病的腿為重者則在胸三、四、五椎旁開3寸點刺出血,即見大效,數年重症,一至二次即癒者不在少數。

六、胃、十二指腸潰瘍者取腳內庭至解溪上的青筋點刺,外踝間附近點刺出血。胃潰瘍則應在條口穴上0、5寸及條口穴下2、5寸範圍內找血脈。

七、慢性腎炎:(1)儒俞穴刺血有黃水者,黃水盡,人即癒。(2)腎臟周圍。(3)臍周圍刺血。(臍中間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陽交,足三里,曲澤,陽陵泉,三陰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腎俞,腰俞,條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瘡特效穴:(1)齪交穴,(嘴裏面)找到白粒點,一至三次即癒。(2)對肛門紅腫潰爛者刺血委中,其痛即減。

十一、失眠:(1)神門,行間,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後拔罐。

十二、頸椎病:壓痛點,天宗,肩貞,尺澤穴。

十三、凡胸部內傷必須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後才是傷部。

十四、肩周炎:腎關穴,(陽陵泉下1、5寸)尺澤穴,一次見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靜脈,少商,曲池,太陽,血出痛減。

十六、陽萎病:(1)腎俞,復溜刺出血,關元,膀胱俞拔罐十五分鐘。(2)刺血三陰交,命門,拔罐腎俞,血海。

十七、高血壓:太陽,大椎耳尖,耳背靜脈曲池,刺血後血壓即降,注意:刺血後一小時內不能喝水,否則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風門,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拔罐十五分鐘。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陽,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風濕心臟病:陽交,尺澤,太陽。

二十一、眼睛羽狀息肉:少澤,至陰,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療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關節刺血。

二十三、癲癇:方1、太陽,曲澤,委中,陽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拔罐十五分鐘。方3、後頸骨低部找出痛點及內關穴用梅花針彈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陽,曲澤,委中,術衝,陽交,豐隆,心俞,刺血後拔罐。

二十五、背診要點:脊背不應有血管突出,如有則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經驗總結:

久治不癒的疾病,若用什麼方法都無效時,就應在雙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找那些舒張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應在上、中午為好。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養和靜養是道家養生的兩大法寶,各有利弊。動養包括:跑、跳、走、爬、打球、遊泳、騎車‧‧‧。靜養包括:靜坐、睡眠、閉目養神‧‧‧。按照《周易》的陰陽原理,動則生陽,靜則生陰。

比較而言,練動功的,動則生陽,可以增強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練靜功的,靜則生陰,可以降低人體的消耗,人的壽命也相對較長。

老奶奶的壽命長還是老爺爺壽命長?回答是老奶奶的壽命一般要比老爺爺長。老虎、豹子的壽命長,還是龜、蛇的壽命長?回答當然是龜、蛇壽命長。這就啟發我們動養和靜養一定要合理安排,不能偏頗。有的人以為拼命運動身體自然會好,其實不然,運動過度的人壽命並不會長。

老奶奶的壽命為什麼比老爺爺的長呢?老奶奶的壽命長,除了生理特點以外,還在於老奶奶善於靜養。所謂靜養,就是節奏慢,包括呼吸慢、心跳慢、吃飯慢、動作慢‧‧‧總之,一切都優哉遊哉,她們運動少,吃得少,所謂少吃少動,沒事多睡覺,一句話,活得很舒服。特點是和龜、蛇一樣,善於節能,善於靜養,於是陽氣耗散得少,陰津保護得好,所以生命的燭光能常亮不滅。

而老爺爺則相反,喜歡動養,就是節奏快,包括呼吸快、心跳快、吃飯快、動作快,好喝酒、聊八卦、玩牌、好運動、睡得少,所謂多吃多動,精力倒是好,但不一定能長壽;有的也能長壽,但活得很累。特別是像虎、豹一樣,大量耗能,於是陽氣耗散得多,陽氣、陰津保護得差,所以生命的燭光熄滅得早。

相對而言,靜養比動養更能長壽,但動養精力好。動養的人,什麼都可以吃,瘦肉、肥肉,蛋都能多吃,因為口福好,所以活得也很瀟灑。但靜養的人,就要常用丹參片、山楂等以促進活血化瘀。

道家養生的最大奧秘~~動靜交替。

只靜不動是錯誤的,只運動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對。正確的養生方法應該是動靜相兼,剛柔相濟,亦動亦靜,缺一不可。

道家養生在動養和靜養方面都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足夠我們汲取。偏於動養還是偏於靜養,應因人而異。動則生陽,陽虛者應以動養為主,但不可過於劇烈;靜則生陰,陰虛者應以靜養為主,但也必須配合動養。

總的來說,腹圍不大、血脂不高、膽固醇不高,沒有這方面遺傳因素的人,可以靜養為主、動養為輔;反之,腹圍大、血脂高、膽固醇高,有這方面遺傳因素的人,就應以動養為主、靜養為輔。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一位藝術家說:“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愛默生說:一個朝著自己目標永遠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為他讓路。

這些話雖然簡單卻是經典、精闢,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這是勿庸置疑的。

就像做生意,你投入的本錢越大,將來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
 

一、心態決定人生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

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健康心態。
 

二、生氣不如爭氣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

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

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注定永遠是個弱者。
 

三、有自信才能贏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

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四、心動更要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

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麼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報酬。

一個人的目標是從夢想開始的,一個人的幸福是從心態上把握的,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的。

因為只有行動,才是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五、平常心不可少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

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

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六、適時放棄才會有收獲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

也許在你殫精竭慮時,你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得到的東西,會在此時有意外的收獲。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

它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的放棄。苦苦地挽留夕陽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的人是蠢人。

什麼也捨不得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加珍貴的東西。

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獲得更多有效的生命時光。
 

七、寬容是一種美德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

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八、學會給心靈鬆綁

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

學會給心靈鬆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九、別把挫折當失敗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

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

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十、避免煩惱成心病

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

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鬆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要多作比較,釐清輕重,平和待之。
 

十一、快樂其實很簡單

有人說,快樂是春天的鮮花,夏天的綠蔭,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飛雪。

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irty-Six Stratagems
 

一、瞞天過海 Cross the sea under camouflage.

二、圍魏救趙 Relieve the state of Zhao by besieging the state of Wei.

三、借刀殺人 Kill someone with a borrowed knife.

四、以逸待勞 Wait for the exhausted enemy at one's ease.

五、趁火打劫 Loot a burning house.

六、聲東擊西 Clamour in the east, attack in the west.

七、無中生有 Creat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八、暗渡陳倉 Pretend to take one path while sneaking down the other.

九、隔岸觀火 Watch a fire burning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十、笑裏藏刀 Knife hidden under the smiling face.

十一、李代桃僵 Sacrifice the plum for the peach.

十二、順手牽羊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pilfer a goat.

十三、打草驚蛇 Disturb the snake by hitting the grass.

十四、借屍還魂 Borrow another's body to return the soul.

十五、調虎離山 Entice the tiger to leave the mountain.

十六、欲擒故縱 To catch something, first let it go.

十七、拋磚引玉 Bait a piece of jade with a brick.

十八、擒賊擒王 To catch the bandit,first capture their leader.

十九、釜底抽薪 Take away the firewood under the cooking pot.

二十、混水摸魚 Fish in troubled water.

二十一、金蟬脫殼 Get away like the cicada sloughing its skin.

二十二、關門捉賊 Shut the door to catch the thief.

二十三、遠交近攻 Befriend a distant state while attacking a neighbor.

二十四、假道伐虢 Obtain safe passage to conquer the enemy.

二十五、偷樑換柱 Replace the beams with rotten timbers.

二十六、指桑罵槐 Revile the locust tree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

二十七、假癡不癲 Play dumb, remain smart.

二十八、上屋抽梯 Pull down the ladder after ascent.

二十九、樹上開花 Deck the tree with bogus blossom.

三十、反客為主 Make the guest and host change places.

三十一、美人計 The beauty trap; Use seductive women to corrupt the enemy.

三十二、空城計 Present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unpreparedness.

三十三、反間計 Sow discord among the enemy; Use double agent.

三十四、苦肉計 Inflict injury upon oneself to gain trust.

三十五、連環計 Chain together the enemy's ships.

三十六、走為上計 Run away to fight another day; Escape is the best policy.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的範圍非常廣泛,其功用亦無窮盡,尤與人生不可須臾相離;其在物理上為物體三態之一,與固體、液體有別,無一定之形狀與體積;其分子極易流動,互相衝突,常膨脹而欲飛散,充塞於天地之間,為風為雨,變化無常,如大氣、水氣、氧氣、氫氣、碳氣等。

其在人的生理上有所謂氣息、氣血、氣脈、氣機、真氣、元氣等。其在人的心理上則為凡精神發顯於外表於言行者,如勇氣、銳氣、正氣、邪氣、朝氣、暮氣等。其在文字寫法上則有意義相同之氣、氣、炁三字。

我國道家丹書則以氣字之三體,代表三種不同之意義:「氣」意味著為人食五穀之後,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氣。「氣」為籀文篆書所用,意味著自然界的大氣,亦即空氣。「炁」原為古文,上面的「無」乃係無的本字,下面的「灬」乃係火的變體,意味著為無火之謂。

三者雖性質有別,但卻互關聯,互為作用;以靜坐之法,導引吐納,專心一志,存念精慮,以氣接氣,息息歸田,做到息心虛靜,明心見性,引動氣機,打通氣脈,以達缊絪真「炁」的境界。超然於現實,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無象無我,渾然天人合一,以期長生不老,為神為仙。

氣以直養而無害,源出孟子公孫丑上,孟子「四十不動心」認係從「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而得來,其善養之道:以心志為本,故曰:「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至於志與氣之關係,則認為「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其言氣之質,則認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充塞於天地之間。」又須「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言氣之養也,必須以義與道為依歸;否則,氣必無以為養而餒也。故世有理直氣壯之諺。

細體孟子所養之氣,乃屬精神與品德範疇,而非若道家僅局於自我修養之純精神領域也。

太極拳本係武術之一種,經歷代先哲,本其體驗,研其理法,以易經為思想根源,以養氣為其要旨,以著熟為其功夫,以入道為其目標。擷取儒道修養之精蕈,寫下寶貴之經典法則:乃援周子濂溪之太極圖說以作經論,闡老子之專氣致柔以練鬆柔,體道家之丹書意境以歌真義,衍孟子之養氣心傳以作心解,使之義理大備,體系整然,殊非一般武術者可比擬矣!

太極拳依其經典,以心為主,以氣為從,以養為功,係於動中求靜,納導引吐納於行功之內。故行功心解,言心有三,言氣有八。

言心則曰:「以心行氣」「心為令」「先在心」。言氣:前段言行氣運之益,後段言在氣尚氣之病:言益則須務令沉著順遂,不能沉著則浮,不能順遂則滯,是無益反為病矣!

言病則不能在,不能尚,在則閉而不活,而陷於滯;尚則努而暴躁,不能出力。又不能無氣,無氣不能致柔,則成純剛矣!

故示孟子「氣以直養而無害」以為教。不言煉氣以求功,蓋恐煉之不得其法,容易受害。且煉氣須於身靜心靜時行之,是為靜之功。

又恐養之不得其正,為邪為滯,故言直養。直者正也,順也。正者在形器上言,方直不曲,純而不雜者謂之正。在心態上言,順乎道義,合乎其理則者謂之正。順者自然之謂也,違反自然則為逆而不順,不可為也。養者培也,育也,具有生生日益之義。

故養氣心存道義,順乎自然,守其靜篤,不因外誘而動其心志。言不波、淫、邪、遁,行必孝、悌、忠、信。時時省察,不因外擾而亂其軌則。言行一致,內外一體,自然心地光明正大,氣度雍容和順,而無暴戾浮躁不正之氣矣!

太極拳行功以行氣主,體動心靜,故言於動中求靜;以靜坐為輔,體靜氣通,故言於靜中求動。體動則有開合虛實,屈伸進退,故心有所令,神有所注,妄念自除;而動又須輕靈勻緩,氣沉丹田,故而致心平氣和,物我俱忘,身心舒適,境界微妙,難以言語形容,至此斯可謂入於太極三昧矣。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