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益智
- Aug 28 Sun 2011 04:09
調節陰陽與氣功益智
調節陰陽
氣功對陰陽平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中醫學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於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氣功鍛煉入靜後,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進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氣功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
氣功的補陽作用也是極其廣泛的,根據“腎虛”的理論分析,觀察到腎陽虛者,練功後出現四肢由厥冷變暖,尿酮類固醇恢復到正常水平,血漿三磷酸腺苷、環腺苷酸含量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等變化,都是氣功補陽作用的體現。
氣功調整陰陽動態平衡的作用是通過“抑亢扶弱”的雙調制效應而實現的,此作用在不同層次水準上表現出來,這就是氣功治病,保健的機轉所在。
氣功益智
如何增加人的智慧?這是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實踐證明,氣功是增強智力的一項有效措施。因為人們在氣功鍛煉的過程中,總離不開意守;而在意守過程中,腦的活動功能可能發生質的變化。
例如,我國早已對學生採用了“增智靜坐”方法。就是在上課前靜坐幾分鐘,以調整大腦功能。既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深處的意識活動,使學生的大腦活動處於最易學習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
益智氣功的方法很多,但總的原則是根據,在校學生和其他腦力勞動者的作息和工作規律;針對他們用腦和用眼時間長,易患神經衰弱和近視等疾患;鍛煉時間不多等特點,以現代醫學科學和心理學關於大腦解剖、生理、心理及保健理論和傳統氣功理論來編撰的,以“存想”為主的練功方法。
通過益智氣功的訓練,可使練功者在學習或工作時能迅速進入最佳興奮狀態,以達到開發智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能的目的。
在練功時,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如需煥發精神時,可做寅時振陽功;如需提高上課聽講品質時,可選用上課聽講功;如需在課間迅速解除疲勞時,可做課間移精換氣功,如需在課後及時複習、很快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時,可練課後複習功;如考試前需加強記憶時,可做臨考強記功。總之,可依具體情況而擇功,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 Aug 25 Thu 2011 04:09
道家修真懺悔文
弟子眾等,自從受戒,以至如今,徒耽受戒虛名,未進行持之實事。
衣冠濫冒,規缽空傳。
既不能精進於初真,又復墮愆尤於中極。
心無智慧,不能下問於明師;性發無明,不能忍辱於同類。
襟懷窄狹不能容,情識偏邪不能正。
不明正覺,以幻為真;不察因由,認賊為子。
以賢良為匪惡,顛倒難明;以君子為小人,是非莫辨。
或募緣而錯人因果,錢糧盡入私囊;或誦經而字句差訛,意念全然不在。
或眼觀美色而心動淫根;或耳聽聖言而腹中疑謗,或破戒而毀衣毀缽,早翻身而繼叩師慈;或犯戒而悮作悮為,速設齋而哀求天赦。
從此盡除諸惡念,永為良善之人。
自今憤發諸善心,常守初真之戒。
倘再犯前科之罪,生遭天譴,而死墮陰司;若重違向日之慈,陽受極刑,而陰歸無間。
但願懺悔之後,罪滅福生,修省將來,災消難解,保佑子弟眾等,早出迷途,速超苦海,愛緣盡斷,冤累全空,劫運普銷,元風大闡,道德行而人民安樂,太平見而年歲豐登。
朝廷明聖,郡國賢良。
刀兵偃息,水火無虞。
萬姓興玄,千邦樂道。
等與群生,同歸清靜。
伏惟聖慈,曲垂濟度。
註:以上懺文,自誦,須要心上慚愧,發大志氣,猛勇精進,勢必堅固身心,向上一步,鐵肝膽,銅肺腑,金腦頸,玉心腸,豎起脊樑,剔起眉毛,放開膽量,死活存亡,一齊放下。惟存戒定,自有前程。
- Aug 25 Thu 2011 04:08
墮胎懺悔文 (佛家)
懺悔文(供參考用,嬰靈父母齊懺更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弟子(稱名)一時愚迷 犯殺胎重罪 今於佛前至誠發露 惟願 世尊哀受我悔(一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一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懺悔(一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懺悔(一拜)
弟子(稱名)與墮胎(夭折、流產)嬰靈至心禮敬諸佛菩薩
求受皈依三寶(應觀想與嬰靈一同禮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一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拜)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一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拜)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餓鬼 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誦三拜)
弟子(稱名)與墮胎(夭折、流產)嬰靈至心懺悔
往昔所做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一拜)
弟子(稱名)與墮胎(夭折、流產)嬰靈至心發願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一拜)
弟子(稱名)與墮胎(夭折、流產)嬰靈至心求生淨土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我等速證無上道(三誦三拜)
弟子(稱名)至心迴向嬰靈 宿業消除 永斷瞋怨 福慧增長 早生淨土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一拜)
註:如不幸流產或墮胎 能於次日起四十九天內 每天至誠懺願行善贖愆更佳
- Aug 25 Thu 2011 04:06
找準穴位按走八種常見病
我們常說按摩,那麼按摩的真實作用是什麼呢?到底怎樣按摩,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同時,想要根除身上的疾病,我們需要採取怎樣的按摩方法?在此整理出現代人常見的八大問題,教你按對穴位,揮別疼痛。
一、頭痛:百會穴能解大部份頭痛
戶外高溫炎熱令人頭暈,一進到室內低溫的冷氣房,原本擴張的血管、肌肉瞬間收縮,更令人頭痛難耐。
按摩方法:此時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
如頭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後腦疼痛,可將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舒緩症狀。
二、眼睛疲勞: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酸脹
長時間盯著電腦、電視、看書、看文件,眼睛酸澀難受,可按壓眼部四周的穴位緩解。
按摩方法:循著眼眶骨,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輕輕按壓眉毛內側的纘竹穴、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眼睛下緣落淚處的承泣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直到感覺酸脹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並且刺激整個眼部周遭肌肉,舒緩不適。
貼心提醒:眼壓高、青光眼、高血壓者或眼睛有紅腫熱痛時,切忌按摩穴道。
三、過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有過敏體質的人夏天待在冷氣房症狀將更明顯。低溫會刺激鼻腔、氣管,尤其藏污納垢的冷氣濾網蓄積大量塵螨,容易誘發呼吸道問題,不停流鼻水、打噴嚏、咳嗽。
按摩方法: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緩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印堂穴則在兩眉頭中間,兩個穴道都能散鼻部鬱熱,按壓至感覺發熱即可解決困擾。至於喉嚨痛或咳嗽,試試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於胸骨柄上緣中部微凹處,是氣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氣。少商穴屬肺經,位於大拇指指甲根部內緣,是治療咽喉症狀的特效穴,能緩減咽喉疼痛。
另外,平時保健可以按壓風池穴,位於脖子與後腦交接處的凹陷,約在髮際之上,風池穴走膽經,幫助清熱。
四、肩頸酸痛:大範圍按摩肩頸及上背部
肩頸僵硬酸痛幾乎是每個上班族的困擾。
按摩方法:解除頸部的不適,可雙手抱頭按風府及風池穴。風府穴在後腦髮際往上約一指幅中央處,風池穴則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專家提供的簡易方法是,從風池穴循著髮際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許多穴道,都能放鬆頸部。
舒緩肩部僵硬,可試試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約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貼在右肩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點就是天宗穴。
不過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例如常用的肩井穴,一人坐著,另一人站在背後雙手前臂放在背按摩者坐的肩井穴(在耳朵垂直與肩膀交會處)前後。也可請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範圍的按摩,觸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緩解緊繃的肌肉。
五、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腸胃功能失調的毛病,雖不是大病,但症狀發作時相當惱人。
按摩方法:脹氣令人坐臥難安,按壓內關穴及天樞穴有助消除脹氣。內關穴在手腕橫格紋以上距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而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二寸(約三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便秘時,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四寸處)、孔最(肘橫紋下四寸處)、天樞穴、合谷穴,都有助腸胃收縮。或者依照升結腸(右腹部從下往上)、橫結腸(肚臍上方由右到左)降結腸(左腹部從上往下)順時針方向搓揉,會按到腹部促進腸胃蠕動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別急著吞胃藥,按摩或熱敷足三里(膝關節下方三寸)、按壓中脘穴、天樞穴都能減輕疼痛。至於平時腸胃功能的保養,可按摩脾經和足三里穴,強化腸胃功能,脾經為足部大拇趾外側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輕壓或熱敷五至十分鐘。
六、生理期不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飽受經期紊亂、經量過多、經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
按摩方法:經痛時試試看刺激行間穴、三陰交。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
而位於腳外踝上方距離四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的三陰交,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應該是寒氣太重、凝結小腹,刺激三陰交可以去除體內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擾,可以試試按摩足部太溪(補腎陰,位於內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點)、足三里(補氣)、等穴道,均可解決生理周期不穩定。
七、手腳冰冷:湧泉穴促進血液循環
體質虛寒,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手腳冰冷的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呼吸道及腸胃都會有問題,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症爆發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壓湧泉(可滋陰補腎,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二、三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關元(肚臍下三寸)、足三里都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不舒服的症狀。
湧泉穴更被稱為“長壽穴”,是腎經的首穴,《皇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常常按摩湧泉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夢、頭暈、頭痛等多種困擾。
八、失眠:合谷、神門穴幫助安神
按壓穴道有助氣血運行順暢,幫助你入眠。
按摩方法:先試試神門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緊拳頭,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鎮靜安神。
合谷穴能行氣止痛、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鎮痛,紓緩心悸、胸悶及失眠症狀的效果。
按壓穴道到底幾次最好?
目前中醫界並沒有準則,但共識是按壓穴道若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壓十五至二十秒,再休息五秒,反覆做十至十五分鐘,若為解除疼痛,則要持續按壓到感覺痛點有舒緩跡象。力道要按到感覺,但不至於疼痛難受。
敲打經絡跟按穴道效果是一樣的。取穴時,一寸為一指寬(拇指)、一寸半為兩指寬、二寸為三指寬。
- Aug 25 Thu 2011 04:05
常吃黑木耳對身體的五大好處
一、養顏美容之佳品
黑木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堪比動物食品,因此有“素中之葷”的美譽;此外維生素E含量非常高,是美白肌膚的佳品;最重要的是含鐵量最高,說到補鐵,一般都認為菠菜,瘦肉,動物肝臟中含量豐富,其實在所有食物中黑木耳的含鐵量最高,是菠菜的二十多倍,豬肝的七倍多。因此是養顏補血,預防缺鐵性貧血優質的食物來源。
二、減肥清道防結石
黑木耳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一種特殊的植物膠原,這兩種物質能夠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於體內大便中有毒物質的及時清除和排出,並且有利於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有一定的化解功能。對於初發膽囊炎和初發結石者,保持每天吃一至二次黑木耳,疼痛、惡嘔等症狀可在二至五天內緩解。
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黑木耳含有維生素K和豐富的鈣,鎂等礦物質,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等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婦不宜多吃。正常人每天食用10—15g。
四、頭髮白多吃黑木耳
人們都知道,頭髮變白與精神緊張、過度憂慮有關,防治頭髮變白,除調節情緒外,在飲食上還要注意增加微量元素和有烏髮作用的營養物質的攝入,以促進頭髮的正常生長。微量元素鐵和銅是促進頭髮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元素,頭髮變白的人應多吃富含這兩種元素的食品,如牡蠣、鮮貝等貝類食物,杏仁、葵花子、核桃、花生、松仁等堅果類食物,動物的肝臟、腎臟組織等。還有一些食物也有烏髮作用,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紫菜等。
五、木耳加紅棗吸出身體肥油
黑木耳粉紅棗粉減肥法:
材料:黑木耳粉5克,紅棗粉20克。
做法:用適量的沸水,把黑木耳粉和紅棗粉沖開即可。
功效:黑木耳中的膠質是可以將殘留在消化道中的雜質、廢物吸附後排出體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有的類核酸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連續食用一週能達到纖體豐胸的效果。
材料:黑木耳粉5克,紅棗粉20克。
做法:用適量的沸水,把黑木耳粉和紅棗粉沖開即可。
功效:黑木耳中的膠質是可以將殘留在消化道中的雜質、廢物吸附後排出體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有的類核酸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連續食用一週能達到纖體豐胸的效果。
- Aug 25 Thu 2011 04:04
寬容的背後是藍天
人應該學會寬容,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閡;多一分寬容,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友愛。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
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份,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己善待。
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這是何等的氣度與胸懷!寬容的可貴不止在於對同類的認同,更在於對異類的尊重。~~這也是大家風範的一個標誌。
智者能寬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大度能寬容。因為他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也因為他非常清醒地發現:“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是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寬容。富有仁愛精神的人,也必是寬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於己,也不苛求於人。
所以,與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寬容的人必多人緣、多快樂,自然也就多長壽了。
能寬容,就能得人。愛人之間除了要有愛情、有信任,還要有寬容,總是為小事斤斤計較,就不可能白頭偕老。朋友間沒有了寬容就沒有了友誼,因為寬容是友誼的題中之義。管理者寬容,就可以使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心。
寬容就是瀟灑。“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有路到長安。”
寬厚待人,容納誹議,乃事業成功、愛人親愛、家庭幸福美滿之道。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人生瀟灑最重要。
寬容就是忘卻。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癒合。
忘記昨天的是非,忘記愛人曾經有過的一段浪漫,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寬容就是忍耐。親人的指責,同事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唯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相信這句明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能退一步,天地自寬,海闊天空。
寬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組成,任何人或事情不會盡善盡美。無論是“紅顏知己”、“世紀情人”、“患難之交”、“親朋好友”,還是“金玉良緣”、“模範丈夫(妻子)”,都是相對而言。他們的矛盾、苦惱常被掩飾在成功耀眼的光環下,而掩蓋的工具恰恰是寬容。
不必羨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事業、愛情、家庭和友誼才能穩固和長久。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
其實,寬容的背後永遠都是一片美麗的藍天!
- Aug 25 Thu 2011 04:02
一位成功人士的忠告
一、記住,平均每天看電視超過三個小時以上的,一定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過一萬元的,如果你想要月收入超過一萬,請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電視上。同樣的道理,那些平均每天玩網絡遊戲或聊天超過三個小時以上的,也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過一萬的。
二、因為窮人很多,並且窮人沒有錢,所以,他們才會在網絡上聊天抱怨,消磨時間。你有見過哪個企業老總或主管經理,有事沒事經常在MSN裏閒聊的?
三、這個世界,有這麼一小撮的人,打開報紙,是他們的消息,打開電視,是他們的消息,街頭巷尾,議論的是他們的消息,彷彿世界是為他們準備的,他們能夠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你的目標,應該是努力成為這一小撮人。
四、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爸媽,愛你的女朋友,就好好的去奮鬥,去打拼吧,這樣,你才有能力,有經濟條件,有自由時間,去陪他們,去好好愛他們。
五、這個社會,是快魚吃慢魚,而不是慢魚吃快魚。
六、這個社會,是贏家通吃,輸者一無所有,社會,永遠都是只以成敗論英雄。
七、如果你問周圍朋友詞語,如果十個人,九個人說不知道,那麼,這是一個機遇,如果十個人,九個人都知道了,就是一個行業。
八、任何一個行業,一個市場,都是先來的有肉吃,後來的湯都沒的喝。
九、這個世界上,一流的人才,可以把三流項目做成二流或更好,但是,三流人才,會把一流項目,做的還不如三流。
十、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十一、與人交往的時候,多聽少說。這就是,上天為什麼給我們一個嘴巴兩個耳朵的原因。
十二、記得,要做最後出牌的人,出讓別人覺得出其不意的牌,在他們以為你要輸掉的時候,這樣,你才能贏得牌局。
十三、不要隨便說髒話,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涵養,不大願意和你交往。即使交往,也是敷衍。因為他內心認定你素質很差。
十四、想要抽煙的時候,先問下周圍的人可不可以,要學會尊重別人。少在女生面前耍酷抽煙,你不知道,其實她們內心很反感。
十五、買衣服的時候,要自己去挑,不要讓家人給你買,雖然你第一第二次買的都不怎麼樣,可是,你會慢慢有眼光的。
十六、要想進步,就只有吸取教訓,成功的經驗都是歪曲的,成功了,想怎麼說都可以,失敗者沒有發言權,可是,你可以通過他的事例反思,總結。教訓,不僅要從自己身上吸取,還要從別人身上吸取。
十七、學習,學習,再學習,有事沒事,去書店看看書,關於管理,金融,營銷,人際交往,未來趨勢等這些,你能獲得很多。這個社會競爭太激烈了,你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所以,一定要認識一點,大學畢業了,不是學習結束了,而是學習剛剛開始。
十八、如果你不是歌手,不是畫家,也不是玩行為藝術的,那麼,請在平時注意你的衣著。現在這個社會,衣著能表現出你屬於哪一個群體,哪一個圈子。
十九、一個年輕人,如果三年的時間裏,沒有任何想法,他這一生,就基本這個樣子,沒有多大改變了。
二十、成功者就是膽識加魄力,曾經在火車上聽人談起過溫州人的成功,說了這麼三個字,“膽子大”。這其實,就是膽識,而拿得起,放得下,就是魄力。
二十一、無論你以後是不是從事銷售部門,都看一下關於營銷的書籍。因為,生活中,你處處都是在向別人推銷展示你自己。
二十二、平時的時候,多和你的朋友溝通交流一下,不要等到需要朋友的幫助時,才想到要和他們聯繫,到了社會,你才會知道,能夠認識一個真正的朋友,有多難?
二十三、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將來的年收入如何。找你最經常來往的六個朋友,把他們的年收入加起來,除以六,就差不多是你的了。這個例子,可以充分的說明一點,物以類聚。
二十四、給自己定一個五年的目標,然後,把它分解成一年一年,半年半年的,三個月的,一個月的。這樣,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二十五、無論什麼時候,記住尊嚴這兩個字,做人是要有尊嚴,有原則,有底線的。否則,沒有人會尊重你。
二十六、如果我只能送你一句忠告,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永遠不要走捷徑!
- Aug 25 Thu 2011 04:01
學練氣功為何須掌握練功要領
對於一個想學氣功的人來說,面對繁多的氣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對呼吸、姿勢、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從何入手。或雖學練氣功很長時間,但進展不大。更有甚者,還有人走火入魔,練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沒有很好地掌握練功要領造成的。
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學好氣功,也必須掌握好相應的規矩。這個規矩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練功要領,其內容包括鬆靜自然、意感相依、動靜結合、上虛下實、練養結合、循序漸進等。
掌握好練功要領的必要性在於,可以幫助學功人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常言說: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而與醫、儒、道、佛、武等各家有淵源關係的氣功,門派與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流傳下來的各派功法外,近年來伴隨氣功熱的興起,又湧現出許多新創編的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練功要求,可謂“法無定法”。但從實質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勢、意念三要素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過是三要素的具體要求上有所差異而已。
各種功法都必須遵循總的練功要領來進行,所謂“萬法歸宗”。了解這一點,就可以透過繁雜的表面現象,抓住實質來認識氣功,並以此指導練功實踐。
掌握好練功要領,還可以幫助學功人,鑒別所學功法在創編上是否合理,有助於避免異常效應和能夠選擇正確的功法。在近年來新創編的眾多功法中,有不少功法在設計上存在問題。按照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練功,容易出現異常效應。
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兩腳如踩棉花,或無論病情怎樣,一律要求意守鼻尖,這都違背了練功時必須做到“上虛下實”的基本要領,會使人出現頭重腳輕,上實下虛的反應。
掌握好練功要領,就俱備了功法鑒別能力,可以避免因功法不當引起的偏差。
除功法不當可以引起偏差外,有時功法合理,但練功人沒掌握好練功要領,也可造成偏差。這類人往往片面地或錯誤地理解練功要領,不能全面正確地處理好,練功時心與身、鬆與緊、意與氣、動與靜、上與下、虛與實、養與練等關係,把握不好分寸火候,從而出現練功偏差。
如果開始練功時就先掌握好練功要領,按照練功要領進行鍛煉,就可以處理好各種關係,避免出現練功偏差。
總之,練功要領是每一位初學氣功的人都必須首先學習和掌握好的氣功理論內容。
理論上有了正確的認識,等於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在指導具體的練功實踐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並打好牢固的基本功。反之,學功時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不僅因不得要領而進展緩慢,事倍功半,而且也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 Aug 22 Mon 2011 04:11
老子哲學思想的三大支柱~道的三法則
(一)道的永恆反向運動法則~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動
老子的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道之質,即化生為萬物的原物質。二是道之性,即這原物質化生的萬物演化時所遵循的基本法則。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現代科學家認為:天體是由分子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原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夸克組成,而夸克是看不見的。物質在時間上是永恆的,在空間上是無窮盡的,它不會消失,也不會重新產生,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只會改變自己的形式。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現代科學家也說:植物動物每一個細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間,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異,這是由於分子無休止變化的緣故。萬物存在,同時又不存在,這是因為萬物在流動和不斷變化,是在產生和消滅。這種“有”和“無”同集一身的現象,正是萬物發展變化的“眾妙之門”。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者道之動”,“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老子道的反向運動法則,類似現代的《立沙特原理》:“任何化學反應的方向,是朝向減少引起反應的因素的方向”。其實,這是一條普遍原理:《結果消滅原因》。
老子道的永恆反向運動的論斷,深刻地揭示了辯證法的實質:對辯證法來說,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絕對的、神聖的東西,除永恆變化著、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運動和變化所依據的規律外,其他理論都只是暫時的、相對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們對於各個發展階段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宇宙的進化,表現為一事物不斷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斷地轉化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但這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達到新階段。
(二)道的柔弱應用法則~為無為,弱者道之用
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弱者道之用”。
“道”營造了宜於萬物生長的環境,萬物各自順著適應環境而形成的天性自然生長,“道”從不去干涉它束縛它,不替萬物做主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這可謂是“為無為”。
“道”無形無聲,無貴尚之跡而不見可欲,為出於無為,可謂柔弱之至。廣慈博愛,不仁於一物,無以私意為之.任萬物自生自成,自作自息,而萬物卻各適其所用,各得其所。不為而能成全萬物,可謂“無為而無不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切能夠適應環境的東西被選拔出來,並保存下去,同時一切不能適應環境的東西則被淘汰掉。
古人說:“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只不過是人勝天是近而顯,天勝人是遠而隱。”蘇軾就此言道:“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然以遠久見聞考之,天勝定可必矣!”。
道是“挫其銳,解其紛”,是“善利萬物而不爭”,不干涉事物各自發生發展的途徑,任其適應環境的殊途同歸,以致能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道的追求和諧法則~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也就是說,陰陽是統一於事物內的兩個方面,因其無休止變化的緣故,它們之間的和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
不和諧是絕對的。但是不和諧的程度,可以表明事物惡化的程度。沖氣,就是對萬物重要的調控作用。和,是陰陽消長平衡的結果。
“沖氣為和”,就是客觀規律作用於事物內部矛盾的兩方面,“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通過其變化使之在新的層次上達到新的和諧。
所以,無論是整個自然界或是細微的具體事物,都是運用著這條自然規律,在這種動蕩的調節中維繫著自身的平衡。而這種動蕩調節的過程,也即是“反者道之動”。
老子說:“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這意思是說,知曉了和諧的道理,可謂知曉了道的常規;知曉了道的常規可謂明智。《荀子‧天論》說:“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論語》中所謂:“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大小由之。”也就是說聖明君王治國,無論大小事都遵循著達到和諧這樣的標準去做。鄭君《中庸》目錄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可見儒道兩家都崇尚事物的和諧,從這點來講,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和諧作為哲學範疇,其內涵可界定為:各方面的相互協調、適應、融洽,是一種適度的比例關係。和諧是我們稱之為妥善、美好事物的基本屬性。
和諧的範圍可分多個層次。有以人類活動為中心座標的和諧:這一層次的和諧有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人與人關係的和諧,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關係的和諧。有以國家為中心座標的和諧:這一層次的和諧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和諧,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三大領域的和諧,國內各階層相互關係的和諧。
老子對和諧這一基本法則的深刻認識,對我們有極大的啟迪作用,重視、追求和保持事物的均衡、和諧,在維持事物的穩定,保持事物的正常發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道的概念,並不是虛構的,而是老子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道作為最基本物質,是宇宙萬物之母;作為最一般規律,它貫穿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老子對道三法則的論述,用今天的科學來評判,也不能不嘆服其遠見卓識。
“道”的這三大法則所反映的就是萬事萬物的最大共性、普遍本質,是宇宙間的基本規律。
所以,它對一切具體事物都具有統攝和解釋功能。聖人最顯著的品格,就是對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基本規律的掌握與運用,老子所有的處事之道、治身之道和治國之道,都是運用這三大基本法則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具體化。
所以,我們如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這三條基本法則,在修身養性、待物處事、齊家治國中“活學活用”,則將無往而不利。
- Aug 22 Mon 2011 04:10
如何修佛道 (佛家)
普通人受大腦的制約很大,意識能量被壓縮在大腦裏,頭重腳輕。修煉的第一步就是讓大腦的能量流向身體的各個部分,這樣身體的意識就會覺醒,身體會以一種大腦無法想像的方式工作,人們稱之為“直覺”、“靈感”。
為什麼有的人看一遍書就懂得內涵,有的要十遍、二十遍才能懂?關鍵的訣竅在於穿透,讓能量穿透自己。用腦的人,對於知識,就如同用口去吃東西,能量經過過濾和挑揀,征服知識,記憶一切;用心的人,是客觀平和的,能量毫無阻擋的進入全身,用心的人,被知識征服,被知識擁抱‧‧‧這就是心傳。
從意識能量角度看修煉,第一步,能量從大腦被釋放到全身;第二步,全身的能量平衡,身體和頭腦的能量結合成一體;第三步,這個個體的能量向周圍擴大,能量不再侷限於個體內;第四步,內外的能量達到一種平衡,意識超越個體而存在。
如果從現象來看這幾個過程,第一步是煉好身體,祛除疾病;第二步是超越大腦,身心平衡;第三步是慈愛佈施,改造命運;第四步是生命自控,我命由我不由天。當然修煉不止四步,但做到這四步,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就清楚了。
修煉延緩衰老,人的衰老是“送精真氣”不暢造成。衰老現象首先從皮膚開始,得不到充足精氣滋養的皮膚,猶如乾枯的河道,逐漸枯燥乾裂,失去生命力。
有兩種方法可以延緩衰老,一種是加強“送精真氣”,通過強有力的真氣流量,疏通河道,這是比化妝品、營養品高明一點的方法,但同樣是治標不治本,人一旦真氣量下降,很快就會發現,一下子就衰老了。
第二種方法就是找到河道不暢的原因,把阻礙河流的淤泥都清除掉。淤泥是什麼呢?就是人們的緊張和恐懼的日積月累,修道就是清除“淤泥”的工作,最後河道暢通,跟宇宙的能量接軌,時刻得到宇宙的滋潤。不修自修,不練自煉。
身體和精神有對應關係,每一個念頭,都會有相對應的緊張點。不知道是先有念頭,再有緊張,還是先有緊張,再有念頭。人生就是在緊張中思想,在思想中緊張,不斷縮小僵硬,最後成為硬邦邦的屍體。注意觀察精神和身體的對應關係,有意識放鬆,這就是在修煉。
都說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為什麼會這樣呢?世界不缺乏明師,無論是佛經、道藏,都如汗牛充棟;世界上也不缺乏勤奮好學的聰明人,無論是博士、研究生,都人才濟濟。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佛說法,說的話就成了佛經;人朗讀佛經,念出來的還是人話。說什麼話,作什麼事,不在於說的是什麼話,作的是什麼事,而在於說話的是什麼人,作事的是什麼人。很多人喜歡追求“更高明”的法,作“更大”的善事,可惜就是不懂得回頭看看自己,照照鏡子,看看到底是誰在說話做事。
沒智慧的人,往往會不斷彰顯自己,到處賣弄自己的“智慧”,因為“智慧”是他們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清楚意識到智慧根本不屬於他,他只是把它們帶來,但它們沒有一分一毫是出自他。智者和智慧的關係,就如同水管和水,能流出水的管子,會很明白,水不是出自管子,而是出自源頭。
智慧和知識的關係,如同睡眠和語言。語言可以描述睡眠的種種狀態,但睡眠只有在語言不在的時候發生。
因此有道的人懂得沈默,沈默讓他處於宇宙的極樂中,讓他處於宇宙的保護中,沈默不是出自大腦的策劃和設計,而是出自內心的喜悅。而有知識沒智慧的人,會不斷說話,說服別人相信他,通過別人的“相信”,他才對自己產生信心,這是一種自我催眠。
從前有個人,因為他的房子東面有座大山,擋住了清晨的陽光,於是他就決定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山挖掉。他挖啊挖,他覺得每天都有進展,直到有一天,有個智者經過,問他,為什麼不把房子移到看得見陽光的對方,反而要挖去大山?這個人啞口無言,恍然大悟。
人們總是習慣改變外在,改變世界,殊不知,自己改變了,世界也就改變了,就如同搬遷後的房子,可以見到清晨的陽光,山沒有改變,水也沒有改變,但對於房子來說,陽光改變了!
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做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天不斷重複的生活,就是在挖“大山”,我們每天都會感覺到生活有變化、有進步、有意義,所以我們不斷在努力‧‧‧但天上的神佛可能會笑我們傻,因為他們看到這座大山,我們千千萬萬輩子也挖不完。
看到生活的實際情況的人,就會解放自己,把自己從生生世世的愚蠢中解放出來。
每件事,每個情緒,每種心態,每個遭遇‧‧‧都有很深的原因。修道人會通過這些現象,去探尋這些問題的根源,從根底上把問題解決,這樣浮現外在的表象也會慢慢消失;而普通人會緊張恐懼外在的表象,並讓這些恐懼推動著前進,或者試圖控制這些東西,結果無論是如何行動,都是在天羅地網中作繭自縛,掙扎不出。
要是真正深入的領悟了“任何人的表現、事物的發展都有很深刻的原因”,就不會再抱怨或者評判外在的事物了,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有那麼深刻的根源,以至於連當事人也懵懂不知,那麼還有什麼好抱怨責怪的?
“命運”就是在大家身不由己、在大家根本不知道的深度上發生作用的,不同人的不同命運決定於他的意識深度。但無論深淺,命運總會在你意識深度的更深度出現,除非意識已經徹悟根源。
驕傲狂妄的人根源於無知,無知帶來僵硬固化。真正看清楚的人不會跟這種人計較,就如同人們不會跟石頭計較一般,你踢石頭一腳,疼的是自己。大道似水,懂得如何繞過石頭,奔流到海。有智慧的人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有的傷害都是自己傷害自己。一句同樣的話,為什麼有的人聽了,甘之如飴;有的人聽了,暴跳如雷?這兩種人都沒有真正聽到別人的話,他們聽到的是自己的大腦的解釋:順從自己的自我、滋養自己的自我的話,就喜歡聽;反之則不喜歡;本質上這兩種人都是一樣的。
修道者超越這兩種“幻知幻見”,不落兩邊,以中為度,所以他能聽到真正的話,這些話毫無抗拒直接流入心裏。
我們擔心被語言思想污染嗎?用大腦生活的人會很恐懼,所以要緊張、要抵抗、要挑選。思想就像房間,放太多垃圾,就會發臭,所以它要求完美、要求芬芳。但心靈就像廣闊的天地,它敞開接受,不固著,清濁併包,善惡兼容。
大腦封閉著尋找“芬芳”,反而發臭了;天地容納了“清濁善惡”,反而清新自然。放下“小房子”(大腦、思想)的人,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沒有邊界的“房子”(心靈)。
每個人都是“水龍頭”。有道的人,把水管架設在水的源頭上,這樣的水特別清澈甘甜。而有的人把水管架設在自家自我的小水溝裏,流出腐爛發臭的味道。有道的人沒有比別人多出什麼東西,只不過是個內行的“水電工”而已,他或許還能幫別人“改造水管”,讓別人也一樣有甘甜的泉水飲用,但也要別人願意才行。
人可以在地面上走很多路,繞很多圈,他自己辦得到。但人無法把自己從地上舉起來,他辦不到。因此上乘的人,會要求幫助(發心發願),等待幫助(放鬆和信任),接受幫助(萬事萬物都是天的安排),他們很快會離開地面,在廣闊的天空自由翱翔。
但那些硬邦邦的,自以為博學、自以為知曉、自以為勤能補拙的、自以為人定勝天的人‧‧‧都是在地面團團轉的“螞蟻”。
人們講“天人合一”、“佛我合一”、“梵我合一”、“人道合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了解:天在哪裏?佛在哪裏?梵在哪裏?道在哪裏?人在哪裏?我在哪裏?只有去觀察、去了解“合一”的雙方到底是什麼,否則根本就是無意義的。
但人們往往在“合一”上下功夫,就如同結婚宴席上,沒有新郎和新娘,卻在辦喜宴,不可笑嗎?而真正的修道者,當他知道天在哪、人在哪的時候,他發現根本就已經“合一”了。
世界上沒有什麼語言可以完美表達“道”的,“道”是不可言說的。言說的一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是一把“開門鑰匙”。執著“手指”和“鑰匙”的人,都是“不知何謂道的”。而在談“道”的人,無法沈浸在“守玄”的境界。既然“道”無法被傳授、講述,那麼談道有用嗎?
真正明白“道”的人,不會談道,只會談如何得道。
道唯心鍥。試圖得到“道”的,得不到;只有試圖去成為道,才能得道~~那時也不知道是你得了道,還是道得了你,你也不會有任何得失的念頭,此刻才會發現本來如是,自身是佛。
明道者不談道,只談如何調整身體、思想、觀念,促成他人得道。至於人們能否得道,是各家各事,自修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