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07 Wed 2012 03:59
境由心生
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化了也是零度。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首先,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然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怎麼做?
第一,改變態度。
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在一個身上發生的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的意義就變了。“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是一隻“小小鳥”,然後感性做人,理性做事。這也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與發展。因此,當你改變了對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後了,接下來的情形都會變了。
第二、享受過程。
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不要找最討厭的地方去體會。這個世界總會有陰暗面,一縷陽光從天上照下來的時候,總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在黑暗處抱怨世界黑暗,那是你自己的選擇。要知道,凡是過重看待人生的成功、榮辱、得失的人,實際上就是把人看成了一種佔有。
第三、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就是要對自己的現狀滿意,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怎麼辦?請你從事情的反面解釋現狀~你抱怨現狀不好,是因為你沒看到比現狀更壞的情況。每時每刻儘量查問和審視自己的生存狀況,努力做到快樂時不忘形,痛苦時不失態。
第四、學會感恩。
西方有一條格言~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和財富、地位、權力沒關係,而由思想、心態決定。要學會原諒你的敵人。不原諒,等於給了別人持續傷害你的機會。被別人的語言傷害了,實際上是你的念念不忘傷害了你。因此學會感恩,就要養豪氣而不是霸氣,養正氣而不是邪氣,養大氣而不是小氣。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溫厚”。要學會理想與現實的加減法,要努力實現“理想與現實對立最小”的幸福人生。
- Mar 07 Wed 2012 03:59
探秘唐代宮女的生活真相
俗話說,後宮粉黛三千,而實際上,歷代後宮宮女的人數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數目。《隋書》中載,隋煬帝時,宮女人數竟有十萬之眾。唐朝初建,國力貧乏,為了安撫人心、節省開支,唐高祖李淵曾下詔放出部分宮女,任由其嫁人,一次性放出宮女三千多人。
到了唐太宗朝,後宮的宮女,仍有數萬之多。唐玄宗時,宮女的數量曾達六萬之眾。唐代其他時期的宮女數量最少也在萬人以上。宮女的人數如此龐大,她們在後宮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後宮也分三六九等~
按照地位的不同,唐代宮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品級的宮中女官;另一類則是沒有品級的普通宮女,後者佔據了宮女的絕大多數。
唐代後宮的女官又稱“宮官”,她們是後宮中除了皇后和嬪妃之外的管理階層,在後宮成千上萬的宮女中屬於地位較高的等級。西安棗園唐墓中擁有墓誌的四位宮女,就屬於這一類。
龐大的後宮擁有數以萬計的宮女,為了維持其正常運作,統治者們制定出了一套森嚴的管理體系。西北大學的唐史專家賈志剛教授說:“唐代‘後廷’是模仿‘前廷’來建設的。‘前廷’的官員有九個品級,‘後廷’的女官也是如此。”前廷即指朝廷;後廷則指後宮。
後宮等級森嚴,一品到五品基本都是皇帝的嬪妃,有一些威望較高、資歷較深的宮中女官,也能獲得五品的級別;六品到九品,則是普通宮中女官的品階。
終唐一代,後宮的等級制度雖幾經變更,但其基本的內容大致如此。賈志剛教授說:“宮女們在後宮都有具體的事務,分工很細,比如有專門掌管蠟燭、鑰匙、被褥等事務的宮女。”
有品級的女官畢竟人數較少,多數宮女都是沒有品級的低級宮婢,她們從事低下的體力勞動,很少有機會接觸等級較高的妃嬪,更無緣和皇帝見面,真是“不識君王到死時”。這類宮女死後沒有墓誌,所以她們的生活就更不為人所知。棗園唐墓群中沒有墓誌者,很有可能就是這一類沒有品級的宮女墓葬。
~宮女是如何入宮的~
說到宮女的等級,就不能不提及宮女的來源,因為宮女們的入宮方式往往決定了她們在宮中的地位。大部分宮女都是從民間遴選採聘而來,她們出身於良家,品德素質較高,常有晉升為宮中女官的可能;還有一部分宮女是因為自己或家人犯罪而被沒入宮中的,她們在後宮的地位最低,承擔著後宮的下等勞動,也有些憑藉自己的手藝在宮中從事縫紉、刺繡之類的工作。
此外,還有少數宮女是由附屬國、地方官,或者公主進獻入宮的,她們往往俱備特殊的才華,容易受到皇帝的注意而晉升為妃嬪,但是她們也常是進獻者安插在皇帝身邊的奸細,太平公主就曾經通過進獻宮女來監視唐玄宗,並試圖謀害玄宗,然而最終並未得逞。
~宮女艱辛的日常勞作~
宮女的職責就是為皇帝和后妃們服務。為了滿足主子們安逸奢侈的生活需要,宮女們承擔著後宮繁雜的勞動,她們的工作範圍包括宮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此外還有專門從事歌舞雜耍等表演項目的宮女。不論日常勞動抑或歌舞表演,都是十分辛苦的。
從唐詩中,我們得以形象地了解到宮女生活的辛勞。詩人王建《宮詞一百首》云:“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剛跳完舞的宮女渾身是汗,濕透了雲裳,而樓上那些觀看表演的人還需要別人攙扶著走下玉梯。詩中又有“每夜停燈熨御衣”一句,可見每天晚上宮中熄燈之後,那些負責皇帝服裝的宮女還要熨燙御衣,其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陝西師範大學的張萍教授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肯定非常難伺候,明代曾發生過一次宮女造反的事件,萬曆皇帝都差點被宮女勒死,如果不是被欺壓到忍無可忍的境地,柔弱的宮女怎麼會動手殺人呢!
~宮女也有娛樂活動~
除了日常勞作,宮女們還要接受各種教育,她們學習的內容包括文化知識、音樂藝術,以及各種技能。
唐代的皇帝十分重視宮女教育,有專門教授宮娥們讀書的後宮學校,還有教授樂舞雜技的“內教坊”,所以,唐代宮女們的素質普遍較高。其中最為著名的要屬上官婉兒,她是高宗朝名臣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被殺之後,年幼的她隨母親鄭氏配入後宮,自小便在宮中接受教育,由於婉兒才華出眾、機警過人,備受女皇武則天的喜愛和信任,在武則天主政時期及中宗朝都曾顯赫一時。
然而,上官婉兒這樣的佼佼者畢竟鳳毛麟角,多數宮女都在瑣碎枯燥的勞動和壓抑孤獨的環境中度過一生。“衣食無憂、精神空虛”,賈志剛教授如此評價宮女的生活。不過,宮女們的生活也並不全是灰暗的一面,在宮中,她們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來調節枯燥的生活。
陝西師範大學婦女史研究專家焦傑說,唐代宮女有專門的“馬球隊”和“蹴鞠隊”。馬球可謂是唐代最為激烈的運動,馬球場上,宮女們各個著男裝、跨烈馬、揚鞭疾馳、揮舞球棍、擊球入門,這是怎樣一幅場景!蹴鞠類似於現代的足球運動,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就已經成為一項流行的民間運動。不知唐代的宮女們在蹴鞠場上是怎樣一種風姿,如若讓她們和當今的國家女足踢一場比賽,勝負又將如何呢?
“宮女們還有一種娛樂項目叫‘參軍戲’,形式類似於現在的相聲,一人主講,另一人在旁打岔,說一些娛樂性的逗笑的東西”,焦傑副教授介紹說。還有諸如盪鞦韆、鬥百花、拋球等遊戲,大凡民間流行的娛樂項目,宮女們也能在宮牆內玩耍,解解悶兒。
~寂寞芳魂何處去~
宮女的生活範圍被侷限在長安宮城的“掖庭”中,除非有特殊任務或者不再當宮女,否則她們不能踏出宮門半步。大部分的宮女都在宮中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中逐漸老去,“入時十六今六十”,待到青春逝去、嬌顏不再,她們便只能在尼姑庵中與古卷青燈共度餘生,或被發配到帝王陵寢侍奉先王,了此殘生。
不過,唐代也常有“出宮女”的情況,遇到水旱等自然災害或者新皇帝即位,常會放出部分宮女。唐代婦女史專家焦傑說:“放宮女依皇帝的個人喜好而定,皇帝個人如果同情宮女,就會放得比較多。比如唐高祖和唐太宗時期放得就比較多,玄宗時期放得就比較少。”
有些被放出宮的宮女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唐代後期的一個秋天,年輕的詩人盧渥赴長安應舉,一天,他來到禦溝邊散步,無意間看見水上漂來一片紅葉,撈起之後,發現上面題有一首五言絕句:“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他一時好奇就將紅葉放入箱中妥善保存。
多年後,唐宣宗即位,放出了部分宮女。盧渥也娶到了這樣一位宮女。一天,那位宮女無意中看到了盧渥收藏的這片紅葉,不禁感嘆不已:“當年我偶然題詩於葉,誰料想竟然被盧郎收藏。”大家起初並不相信,於是取來筆墨檢驗筆跡,竟和紅葉上的一般無二。這就是著名的“紅葉題詩”的故事。然而,這些千年難遇的佳緣畢竟少之又少。
被放出的宮女有些嫁人,有些回家奉養父母,還有很多無家可歸,便流落民間,過著飄零無依的生活。焦傑副教授說,唐代很多出宮的宮女後來都淪為有錢人的“別宅婦”,就是被人包養了,在唐代的法律中屬於通奸,是違法的,捉住了要判刑。
然而,她們還算是得到了自由。大多數宮女一旦進宮便再未踏出宮門半步,在宮中終其一生,待到香消玉殞之時,便被埋葬在被稱為“野狐落”、“宮人斜”的宮女墓地。
- Mar 07 Wed 2012 03:57
氣功呼吸略談 (趙寶峰)
氣功流派繁多,方法各異。但其中心內容都不外姿式、呼吸和意念三方面。所謂功法不同只是在這三方面各有側重,或其中某些地方不一而已。古人稱一呼一吸為一息。故氣功將呼吸的調整稱作“調息”。調息是練功的重要內容。真正掌握得比較純熟,達到要求,要下很大功夫。下面僅就臨床上的一些問題,談談個人看法。
一、氣功呼吸的影響
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所謂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稱肺呼吸。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氣功中的呼吸,主指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古人稱之為“吐唯細細,納唯綿綿”的地步,進而對內呼吸也產生良好影響。
通過調息,首先是呼吸頻率逐漸減少。由常人的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可以逐漸減少至六次、五次、四次,某些人可以減少至一至二次呼吸。
由於呼吸緩慢深長,致使膈肌的上下活動幅度明顯加大。練功一段時間後可由常人的二或三公分增加至六至十甚或十二公分。實驗表明:膈肌下降一公分,其肺活量可以加大近300毫升,可見氣功鍛煉時對肺活量的提高是如何明顯。
練功一定時間後肺臟每分鐘通氣量可以減少20至30%,而潮氣量則有明顯增加,有人觀察到可增加78%。練功時肺泡氣二氧化碳成分增高,氧的成分減少。但這並非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儲留,而是氣功的特有作用。此時練功者不但無缺氧之感,反而覺得呼吸通暢,頭腦清晰,全身舒適。
通過呼吸調整還可直接作用於植物神經系統。當加強呼氣時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減低。當加強吸氣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通過加強吸氣,或加強呼氣的辦法,來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練功時由於深長呼吸的形成,胸腔閘壓加大,迴心血量自然增加,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的加強。又由於橫膈的上下活動幅度明顯加大,也會對肝脾胃腸給予節奏溫和的按柔,改善和加強整個消化道的功能。功後食欲良好,食量大增就是明證。還由於細緩深長的呼吸形式形成,頗有助於練功入靜的獲得和加強。所謂“息調則心定”即是這一過程的具體體現。
看來通過調息不但對呼吸系統產生良好的影響,同時對循環消化系統和練功入靜等多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
二、氣功呼吸的種類
氣功的呼吸方法很多,臨床上常用的有:
1、自然呼吸法:常人呼吸不外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混合呼吸三種。練功時不改變原來的呼吸形式,不進行呼吸調整,任其自然,就叫自然呼吸法。但練功時間久了,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緩慢深長的呼吸。
2、逆呼吸法:吸氣時腹部內縮,膈肌收縮下降,胸廓擴張;呼氣時腹部外突,膈肌舒張上升,胸廓回縮,如此周而復始。
3、深呼吸法:常人多為胸腹式混合呼吸。當吸氣時胸廓擴張,腹部鼓起,呼氣時胸廓回縮,腹部內收,在此基礎上再把呼吸引深一些,逐漸達到穩靜深長的要求,即為深呼吸。
4、腹式呼吸:即吸氣時橫膈收縮下移,腹部明顯隆起,胸廓動度不顯著,當呼氣時腹部回縮,呼吸出入深度自感暢達小腹。
5、停閉呼吸法:這是內養功獨特的呼吸方法。所謂停閉,是指在吸氣或呼氣將盡之後,不吸也不呼,稍許停頓一會,而後再進行呼氣或吸氣。內養功停閉呼吸法常用者有兩種:吸氣~停閉~呼氣為第一種。吸氣~呼氣~停閉為第二種。
6、胎息法:古人認為胎兒在母腹中,是借助臍帶、胎盤來取母體中的氧氣和養料,以供機體生長發育,實際上是一種內呼吸形式。古人稱作“胎息”。在練功過程中,通過調息,使呼吸達到細緩深長,只覺呼吸由小腹出入綿綿,鼻息微微,很像在母腹中的呼吸形式,因此稱之為“胎息”。胎息是鍛煉的結果,也是調息達到高深程度的象徵,沒有一定的功夫,是難以做到恰到好處的。
其他還有鼻吸口呼法,頓挫吸法,吸氣延長法,呼氣延長法,數息法,隨息法等等。因臨床應用不甚廣泛,這裏不作詳細介紹。
呼吸方法要根據病情、體質、習慣和所練功法的不同,合理的進行選擇。這對保證練功順利進行獲得預期效果具有意義。
一般說來,自然呼吸法多適用於初練氣功者,體質孱弱,心肺疾患,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須採取自然呼吸法,以免給心肺增加負擔。
逆呼吸法,多用於正常人作為強身保健或體質較好的患者,對神經系統疾病有較好的效果。戶外站功多採用此法,可以較大限度的吸氧排碳,有助於健康。
腹式呼吸法和深呼吸法適用於胃腸疾病,高血壓病,肺部疾患恢復階段等,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呼吸方法。
內養功第一種呼吸法(吸氣~停閉~呼氣)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具有抑制胃腸蠕動,增高血壓作用。多用於胃腸下垂、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壓等。
三、氣功呼吸的鍛煉
不論哪種呼吸方法,在鍛煉上都要下很大功夫。自然呼吸、逆呼吸、深呼吸等單一形式者,操練起來雖較容易,要作得純熟自然,必需經過十天二十天或更長一些的時間練習,才能逐步達到要求。在各種呼吸法中,內養功的停閉呼吸法比較複雜,現以此為例介紹其掌握方法。
內養功呼吸法包括腹式呼吸、停閉、舌抵上顎、默念字句等內容。要想較快地全面掌握,首先要練習腹式呼吸。待腹式呼吸形成後再加練停閉。這兩個動作比較熟練了,再加練舌抵上顎。以上三個動作能純熟地配合在一起了,再加練默念字句。停閉時間逐漸延長,默念字數可逐漸增多。如此分段練習,逐一掌握,可免出現顧此失彼而影響練功進程。
氣功的呼吸多要求悠勻細緩深長。多數功法都需形成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形成要逐漸加深,不能勉強將呼吸拉長。求其深慢,一定要在自然悠暢的基礎上,通過意念誘引吸氣下行,並稍許用力而逐漸形成。鍛煉中無胸悶氣短,呼吸逐漸加長,此為練之適中。出現憋氣,明顯長短不均,多為呼吸用力或勉強控制所致,必須儘快糾正。
呼吸鍛煉要強調吸氣自然,呼氣緩慢。應當特別強調的是,停閉呼吸一定要在腹式呼吸形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易致呼吸不暢,甚或胸悶頭昏。其停閉時間也必須掌握由短逐漸加長,但一般不宜超過十秒鐘,因停閉時間長易致心慌氣短和呼吸不暢。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某些人以口呼吸或口鼻兼用呼吸外,大多數人均以鼻子呼吸。從生理角度來看,鼻腔可以起到過濾、濕潤和加溫空氣的三大作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在練功中強調以鼻子呼吸,即符合生理需要又可免除呼吸猛促,有助於細緩深長要求的實現。如果用口呼吸,就易使呼吸猛促不均,難以做到細緩深長。
另外做功以口呼吸,常可致嘴乾舌燥,影響順利練功。但某些人習慣用口呼吸,練功開始可暫從習慣,以後應當慢慢糾正過來。如果鼻子有病,通氣不暢,可以用口稍加輔助,並應積極治療鼻病,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個別功法要求口吸口呼或口吸鼻呼,從實踐中見不到有什麼優越性,並有一定的不良作用,故以放棄這種呼吸形式為好。
練功中要求通過調整呼吸達到呼吸的均勻細緩深長。所謂呼吸的均勻是指每個呼吸周期的時間大體相等,呼吸運動規律,並非每個周期的絕對均等。細緩是指呼吸柔細緩慢,出入綿綿,自然悠暢。深長是指氣貫丹田的腹式呼吸和逆呼吸的完全形成。
呼吸的細緩深長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練到細緩,才能達到深長。達到了深長,也必然細緩。而均勻的呼吸,是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逐步達到。強行控制均勻必然招致胸悶氣短,甚至煩燥不安。故要求練功者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勤學苦練,深入體會,不斷總結經驗,作到由快而慢,由淺入深,由粗至細,逐漸達到呼吸的均勻、細緩、深長。
正常成人呼吸次數,男人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女性稍快,可達二十次左右。練功時由於要求呼吸深長緩慢,其次數必然逐漸減少。初練者每分鐘可以呼吸十至十二次,以後可逐漸減少到六至八次。練功時間再長一些,每分鐘可達三至五次呼吸。時間再久,某些人的呼吸次數每分鐘可減至一至二次呼吸。我們認為,一般練功者每分鐘可以掌握在三至五次呼吸較為合適。
呼吸次數的多少,僅是練功夫深淺的標誌之一。臨床觀察證明,只有呼吸次數減少,呼吸並不自然勻暢,則遠不如呼吸次數不變,或微有減少的效果好。故練功者切忌盲自追求,呼吸次數的減少或停閉過於延長,否則既違背氣功自然原則,也易招致事與願違的結果。
意和氣是氣功鍛煉的中心,兩者之間存有相輔相成,互有促進的關係。為了調整好呼吸和排除雜念,達到入靜,意、氣必須密切配合,古人稱之為“心息相依”。所謂以意領氣,即是用意念誘導氣的運行。如在練習氣貫丹田時,內氣循任督二脈或全身經脈運行時,也需以意引導,以保證其運行路線的正確和運行速度的適宜。
所謂意氣合一,就是以意領氣或以氣領意練的比較純熟,而達到意氣合為一體的程度。以意領氣和以氣領意之始,即包含著意氣合一的成分。隨著氣功鍛煉的進展,逐漸達到合一。意氣合一的實現,提示氣功功夫深入了一步,做功者常可嚐到氣功之妙境。在外功鍛煉中也很強調意到氣到,氣到力到,以達到形氣神共練的目的。
關於氣貫丹田,亦稱氣沉丹田,丹田注氣法等。當吸氣時自感有氣下行至小腹,呼氣時此氣由小腹徐徐吐出,並有下沉之感覺,即稱氣貫丹田。當深吸氣時橫膈下降幅度增大,可以直接壓擠肝脾胃腸等臟器,而產生下行之力。另外通過以意領氣,日久自然意到氣到而呈現氣貫之感。此力感合而為一便形成氣貫丹田。氣貫丹田可以行氣下行,能促使腹式呼吸的形成。
另外氣貫丹田時,小腹確有吸氣時鼓出,呼氣時回縮之動作。因此使意守丹田有揚,而便於思想集中,比起無動之默想要易守的多。氣貫丹田的掌握必須由淺入深,逐漸形成,萬不可勉強用力,迫使吸氣下行,否則欲速則不達,甚至招致胸悶氣短,心慌頭昏等不適症狀的出現。
氣貫丹田時要逐漸作到氣息調和均勻,自然悠暢地達到小腹。因此氣貫丹田也是調息功到的指標。氣貫丹田時小腹起落之高低,要完全憑藉呼吸出入自然形成,萬莫和呼吸脫離有意控制和加強小腹的鼓凹。有人錯誤地理解,小腹動度越大治療效果越好,這是不符合實際的,莫入此歧途。
呼吸鍛煉之始,多有不暢之感。這是初學練功者的必經過程。主要表現為呼吸費力,長短不勻,胸悶氣短,氣滯心窩,常常需要深深呼吸幾口氣才覺得舒暢。這是由於初練改變呼吸形式不習慣,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才會逐漸順暢,每次練功開始,都要誘使全身肌肉最大限度的放鬆,精神安定並可長呼吸數口,達到心平氣和體鬆,然後進行呼吸調整。
練功中呼吸過猛過長,勉強用力,硬性停閉或強行氣貫小腹或意識過分集中呼吸,均可造成呼吸不暢。此外腹部脹滿,呼吸道有病,情緒不安,思想散亂等原因也可造成呼吸不暢。練功者要注意減少和避免以上誘因,有助於呼吸的儘快掌握。
某些人由於意守呼吸的強度過大,易致呼吸著相(即呼吸出入感覺的很清楚),時間久了意念難於脫離呼吸,甚時形成呼吸紊亂(自覺不會呼吸,胸悶氣短,煩燥不安),應特別警惕。
- Mar 04 Sun 2012 04:07
小兒論
孔子名丘,字仲尼。設教於魯國之西。一日率諸弟子御車遊赴秦國之地,路逢數兒嬉戲,中有一兒不戲。
孔子駐車問曰:獨汝不戲,何也?
小兒答曰:凡戲無益。衣破難縫,上辱父母,下及門中,必有鬥爭。勞而無功,豈為好事,故乃不戲。遂低頭以瓦片作城。
孔子責之曰:何不避車乎?
小兒答曰:自古及今為當車避於城,不當城避於車。
孔子乃勒車論道,下車而問焉:汝年尚幼,何多詐乎?
小兒答曰:人生三歲,分別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畝,魚生三日,遊於江湖。天生自然,豈謂詐乎?
孔子曰:汝居何鄉何里何姓何名何字?
小兒答曰:吾居敝鄉賤地姓項名橐未有字也。
孔子曰:吾欲共汝同遊,汝意下如何?
小兒答曰:家有嚴父,須當事之,家有慈母,須當養之,家有賢兄,須當順之,家有弱弟,須當教之,家有明師,須當學之,何暇同遊也?
孔子曰:吾車中有三十二棋子,與汝弈博,汝意下如何?
小兒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諸侯好博,有妨政紀,士儒好博,學問廢馳,小人好博,輸卻家計,奴婢好博,必受鞭撲,農夫好博,耕種失時,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吾欲與汝平卻天下,汝意下如何?
小兒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卻高山,鳥獸無依,填卻江湖,魚鱉無歸,除卻王侯,民多是非,絕卻奴婢,君子使誰?天下蕩蕩,豈可平乎?
孔子曰:汝知天下,何火無煙,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人無婦,何女無夫,何牛無犢,何馬無駒,何雄無雌,何雌無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何為不足,何為有餘,何城無市,何人無字?
小兒答曰:螢火無煙,井水無魚,土山無石,枯樹無枝,仙人無婦,玉女無夫,土牛無犢,木馬無駒,孤雄無雌,孤雌無雄,賢為君子,愚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餘,皇城無市,小人無字。
孔子曰:汝知天地之綱紀,陰陽之終始,何為左,何為右,何為表,何為裏,何為父,何為母,何為夫,何為婦,風從何來,雨從何至,雲從何出,霧從何起,天地相去幾千萬里?
小兒答曰:九九還歸八十一,是天地之綱紀,八九七十二,是陰陽之終始,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夫,月為婦,東為左,西為右,外為表,內為裏,風從蒼梧,雨從郊市,雲從山出,霧從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萬萬餘里,東西南北皆有寄耳。
孔子問曰:汝言父母是親,夫婦是親?
小兒答曰:父母是親,夫婦不親。
孔子曰:夫婦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何得不親?
小兒答曰:人生無婦,如車無輪,無輪再造,必得其新,婦死更索,又得其新,賢家之女,必配貴夫,十間之室,須得棟樑,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父母之恩奚可失也。
孔子歡曰:賢哉賢哉。
小兒問孔子曰:適來問橐,橐一一答之,橐今欲求教夫子一言,明以誨橐,幸請勿棄。
小兒曰:鵝鴨何以能浮,鴻雁何以能鳴,松柏何以冬青?
孔子答曰:鵝鴨能浮皆因足方,鴻雁能鳴皆因頸長,松柏冬青,皆因心堅。
小兒答曰:不然,魚鱉能浮豈皆足方,蝦蟆能鳴豈因頸長,綠竹冬青豈因心堅。小兒又問曰:天上零零有幾星?
孔子答曰:適來問地,何必談天?
小兒曰:地下碌碌有幾屋?
孔子曰:且論眼前之事,何必談天說地。
小兒曰:若論眼前之事,眉毛中有幾支?
孔子笑而不答,顧謂諸弟子曰:後生可畏,焉能求者之不如今也。於是登車而去。
詩曰:
休欺年少聰明子,廣有英才智過人。
談論世界無限事,分明古聖見其身。
- Mar 04 Sun 2012 04:06
給脾氣暴躁的人 (佛家)
憤怒很快會招致百千大亂,損害善根,因此應穿上忍辱的盔甲,以堅強的韌力粉碎憤怒之魔軍。~~《大寶積經》
由於文明的變遷,現代的社會和往昔已有很大的不同,許多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在他人面前,表現出不甘心、悔恨、憤怒、厭惡、不滿、嫉妒等情感,不光是男性如此,連女性也不例外,這真是個令人感到恐怖的時代。
雖然女性不一定要在所有的場合,都保持優雅的言行,可是,有許多男性都避諱的話,有的女性卻能輕易地說出口,真令人難以置信。
“暴躁就要吃虧”,暴躁往往會無緣無故地遷怒他人,而由各種角度來看,也的確如此。第一,不僅自己會變得不愉快,同時他人也會感到不高興;其次,會使別人對自己敬而遠之。
尤其是表現欲強、任性或歇斯底里的女性,更令人難以應付。
當這種人看事情不順眼時,剛才的喜悅會一掃而空,剎那間爆發出無名怒火。使人難以判斷究竟剛才的她,或者現在的她,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她。
平常我們與他人交往,只要以誠相待,必然會獲得相同的回報,而對方的心情如何,我們大致都能體會出來。可是,面對一個歇斯底里的人,就很難預料他何時會改變心意了。
雖然自己真誠地與對方交往,對方卻無端的發怒,在和這種人相處時,就要格外地謹慎,避免讓對方生氣。
我有一位朋友的太太,一旦發起怒來,不管置身何處,都會不顧一切地大聲責罵丈夫,並且隨手亂丟東西,甚至菜刀和水果刀都紛紛上陣了。然而,平時的她,倒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人。
當她聽到不中聽的話或看到不順眼的事時,便會一反常態;如果此時有人敢當和事佬,不但只會火上加油,而且有挨罵受打之虞,所以,碰到這種情形,我往往只能站在一旁提心吊膽。
有人問盤圭禪師:“我天生脾氣暴躁,動輒得罪他人,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盤圭禪師說:“你天生就有這麼有趣的東西嗎?你的暴躁脾氣帶來了嗎?快拿出來,我幫你治治。”
“我今天並沒有帶來,可是,每當事情不順心時,它就會宣泄出來。”
“這麼說,暴躁就不是天生的了,它只會偶爾出現,如果在那個時候,你能克制自己,不使它發生的話,哪裏會有什麼暴躁呢?而且你將自己的暴躁脾氣,推說是父母生的,這是陷父母於不義。”那個人被說得啞口無言。
《經集‧賤民經》中說:“對一切都感到憤怒,懷恨在心,故意抹煞他人的美德、貪圖非分之想、只顧外表的人,都是賤人。”
我們常因對方說話不講道理而生氣。對一個不講理的人生氣,自己豈不是更不講理了嗎?所以,我們應儘量控制自己。
(摘自《佛經珍言》汪正求編譯)
- Mar 04 Sun 2012 04:05
腎陰虛、腎陽虛的差異 (劉棲)
時下,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緊張,環境的汙染,飲食起居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人體內多種毒素堆積,出現早衰,諸如疲乏無力、精神倦怠、腰腿酸痛、失眠健忘、性功能衰退等,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是人身體腎氣的衰退。中醫講:腎為百病之源,腎氣足,則體健神旺,而腎氣虛,使人倦怠,免疫功能和循環功能衰退,引發多種疾病。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迷思,認為補腎就是補性,一些性功能產品也大行其道,實則不然,補性是單純補益身體中一個器官,而補腎排毒才是補體防衰之根本!中醫認為,任何事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腎也有腎陰和腎陽之分,腎功能障礙產生的原因,可以是腎陰虛造成,也可以是腎陽虛造成,所以,補腎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補。
腎陰虛的臨床表現:1、腰酸腿軟。2、口乾、煩躁。3、手心發熱。4、愛出汗。
腎陽虛首先會出現腰痛,因為腰為腎之府,這種痛一般會有冷的感覺。病人痛的同時,覺得腰裏面發涼,這是腎陽虛的一個典型表現。另外,它擴展到全身,會出現全身也怕冷。因為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如果腎虛,整個身體的陽氣的溫煦作用就會下降。
腎陽虛的臨床表現:1、腰痛而且發涼。2、手腳冰涼、尿頻。
腎陰虛的情況下,火就容易旺,陰虛火旺,如果這時再使用那些溫熱的壯陽藥物,等於是火上澆油,熱性就更大了。反過來說,假如病人腎陽虛、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陰藥,等於是雪上加霜。
腎陰虛、腎陽虛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術語,腎陰虛和腎陽虛也是中醫的症,平常講的腎虛,包括腎陰虛和腎陽虛,也包括了腎臟的陰陽兩虛。腎陰虛、腎陽虛涉及到中醫基礎理論,內容很多。
腎陰是物質的,腎陽和腎氣是功能的。如果消耗的物質比較多,如腎精,或性生活過於頻繁,或勞力(包括腦力、體力)過度,或生下來身體弱,物質基礎比較低,出現腰膝酸軟、四肢乏力、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記憶力減退,性欲減退,遺精、早泄等等,為腎陰虛的症狀。
腎陰虛容易出現虛熱,中醫理論陰虛生內熱,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就是兩個手心,兩個腳心,心口感覺熱的感覺)睡覺的時候容易盜汗(就是睡著了,一醒身體有汗)。中青年活動量較大,無論是學習、鍛煉,物質耗損較多,性欲不特別低,但射精快,或有遺精現象,要補腎陰。
腎陽虛有和腎陰虛相同的症狀,如,腰膝酸軟,四肢乏力,還有性欲減退,因為是陽虛,中醫理論陽虛生外寒,會出現怕冷的症狀,面色虛白,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小便清長,大便稀薄。性欲比較低下,和現代醫學上說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處。
陽虛表現的是外在的,腎陰虛表現的是內在的,腎陽虛有怕冷的症狀。腎陰虛易早泄遺精,腎陽虛陽萎較多。共同之處是,腰酸乏力,四肢酸軟等,是共同的症狀。
古往今來的醫家認為:腎虛證是老年人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醫認為健康的本質在於“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指人在正常情況下,五臟、六腑的功能,營衛氣血,四肢百骸,十四經絡都能陰陽協調,達到相對平衡。平衡是健康的象徵。
人到老年之所以衰老,原因是因為人的機體出現了:氣血虛衰,精神耗損,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腎陰不足,肝火上亢,毒素積蓄經絡不通的生理狀態。有人曾對二十歲以上的二百三十五人進行調查,其中三十歲的腎虛率為58%,四十歲為71%,五十歲為80%,六十歲為90%,七十歲為95%,由此可見,腎虛百分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增。
所以早期有效地調補,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的失調,及時排出毒素糾正腎虛證是延緩衰老,預防老年病的關健所在。
《內經》中認為,“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可以造成人體的衰老。著名老中醫嶽美中認為:“人之衰老,腎臟先枯,累及諸臟。”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說:“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後,精血俱耗,平居無事,已有熱證,何者?頭昏目眩,肌癢溺數,鼻涕牙落,涎多寢少,足弱耳聵,健忘眩運,腸燥面垢,髮脫眼花‧‧‧但是老境,無不有此‧‧‧所述前證,皆是血少。”說明精血衰耗、毒素積蓄、經絡不通,是人體衰老的原因。
腎虛正表現出了老年人腎精虧乏的自然規律。要促使老人走向健康長壽之路,必須益腎排毒早期調補腎虛之症。專家認為:防老宜從三十歲開始,抗老宜從四十歲開始,延齡宜從六十歲開始。針對腎虛症,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 Mar 04 Sun 2012 04:04
煙酒亦傷眼
如果想要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就真的要改改了。
一、酒精會傷害眼睛,酒精是眼睛的頭號大敵。為什麼喝了酒的人會面色通紅、體溫上升?那是因為酒精會促進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膨脹。眼睛周圍的肌膚嬌嫩,血管非常細小,如果飲酒過度,毛細血管很容易破裂,造成斑點。所以,對於酒類躲得越遠越好。
二、保護眼睛請戒煙,吸煙對健康的危害往往使人想到呼吸系統疾病,可是吸煙還會導致視力受到影響,這不是危言聳聽。
吸煙對眼睛造成最常見的危害是弱視。弱視,就是矯正視力低於0.8。吸煙導致弱視的原因,一是由於吸煙時人體吸入的氧氣被消耗,致使血中氧的含量下降,而眼視網膜對缺氧格外敏感,長期下去,視神經纖維會發生變性,視網膜乳頭黃斑區也會發生萎縮。二是煙草燃燒時產生的煙焦油,會導致體內維生素B12的含量下降,而維生素B12是維持視神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在這兩者共同的影響下,使得吸煙者視力下降而發生弱視,嚴重者可致失明。
據醫學家調查,在白內障病人中有20%與長期吸煙有關。而每天吸煙二十支以上的人與不吸煙者相比,患白內障的可能性要高二倍。
三、吸煙時吸入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會使血管收縮、血小板凝集力亢進,由此導致視網膜中央血管栓塞、黃斑變性等致盲性眼病的發生。臨床還觀察到,吸煙者有時會有一過性眼壓升高的現象,這在青光眼患者中尤為明顯,青光眼病人本來眼壓就高,如果再吸煙,無疑是雪上加霜。
四、科學研究還明確指出,煙草也會導致眼睛周圍的皺紋產生。即使自己不吸煙,也不應放鬆警惕,“二手煙”“三手煙”同樣會摧殘身心和容貌。因此,我們還是和煙草保持一定距離吧。
- Mar 04 Sun 2012 04:03
自卑者的本質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過程大約有兩種。一是在小時候跟成人的比較過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體驗;再加上某些不太利於成長的環境,自卑的狀態就可能凝固在心裏。二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事情都比較了解,對別人的事情比較不了解,在自己的視野下,神秘的那邊被不自覺地賦予,一些同樣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環。
自卑源於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的呈現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為層面,時時、處處跟他人的比較。比較就是競爭,競爭就是在智力和體力上對他人實施攻擊。
自卑者的攻擊多半是在其內心裏完成的。在面對一個他假象的競爭對手時,攻擊性自動發射。如果對手顯得比自己強大,攻擊性就很快朝向自己,便出現自卑者都有的內心世界;自責、壓抑、焦慮或者恐懼。這個複雜而迅速的過程,自卑者和旁人通常都察覺不到。
表面看來,自卑是瞧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跟別人比較之後而瞧不起別人,那也就不會有在比較之後的瞧不起自己。換句話說,沒有攻擊別人,也就不會有技不如人的結果,和失敗後的自卑了。
有一點點自卑,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過度自卑卻可能對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不良的影響。過度自卑者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完全相反。有些自卑者,毫不掩飾自己的自卑,經常在自己的言行中呈現弱小和膽怯;另一些自卑者,則“自欺欺人”,他們外在的表現形式,確是自鳴得意、目空一切的自傲和自信。
跟過度自卑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極大的攻擊性不是消失了,而是轉向了自身,一旦有了時機,這些攻擊性便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攻擊他人。我們看到的事實就是,有些人自卑到了經常受欺負的程度,而當他們忍無可忍反擊的時候,通常是“一鳴驚人”。
內向攻擊的表現,或者說自卑的表現,證明這個人的人格水準,已經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比較而言,總是向外釋放原始攻擊性的人,則處在心理發展的較低階段。極端例子是反社會型人格,他們不斷地攻擊他人和社會,跨越法律的邊界,往往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個著名大學的研究生告訴我,他如何如何自卑。具體地說就是對自己的一切,包括長相、身材、智力、成績等等都不滿意,而且還對自己使用了很多尖刻的貶義詞,我聽了都覺得替他心痛。有一次我感慨地對他說:你實在是太瞧不起人了啊。當時他聽了很吃驚。幾個月後他告訴我,他回去仔細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開始學習瞧得起或者說欣賞別人,奇蹟般的效果是,慢慢地他都忘了自己的自卑了。
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創造物,所以每個人都不必自卑。這句話等於是說:每個人都不必通過瞧不起他人來瞧不起自己。蒼天在上,它會毫不吝嗇地,給予那些抬舉別人的人以抬舉自己的力量。
- Mar 04 Sun 2012 04:02
古代孩子們如何讀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先賢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魂寶,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萬古常新。它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潤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田,使他們成為愛國、愛民、愛大自然、愛生活的正道直行的人。
正是因為如此,處在社會轉型的今天,人們十分重視少年兒童道德品質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拓展。人們也充分認識到國學啟蒙教育,會成為少年兒童終生享用的精神財富。因此,了解一下古代的讀經活動,借鑒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古代孩童讀經讀的是什麼書?有“四書”、“五經”;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義》、《弟子規》、《孝經》等啟蒙讀物;還有如唐詩宋詞、《左傳》、《史記》等。
為什麼倡導孩童讀經呢?因為二三歲至十四五歲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識未開,記憶力強,所學即印,耳濡目染,先入為主,潛移默化,陶冶心性,開啟智慧,蒙以養生。十四五歲以前的孩童,對知識的吸附力猶如海綿吸水一樣,極為強大。
私塾是古代孩童讀經的聖地。開學的那一天,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而後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禮成,要設宴款待老師。這以後,每日清晨,當學生還睡眼朦朧時就要到校,先得給孔子牌位行叩首禮,然後再回到各自課桌做功課。
私塾先生開講,先前是有的以《論語》開篇,有的以《詩經》開篇,後來以《三字經》開篇,然後再續講其他內容。
有的私塾先生只教字的讀音,然後講,學生念、寫、背記。這類私塾先生強調念、寫、記背,他們認為學生不懂不要緊,只要讀的是好書,儘管讀,儘管背,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的增多,原來不懂的,會自然而然“悟”出其理,解出其義的。
私塾先生講經時,先生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念完一段,再重新念一遍或幾遍。先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學生們學著先生搖頭晃腦地放聲念。這邊晃邊讀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身心放鬆,有時也給孩子們帶來樂趣。
每天上新課前,學生得背頭一天教的東西。背誦,還得純熟,最好是滾瓜爛熟。背得不熟,要挨批評;背不下來,要挨罰。輕者罰站;重者,學生要伸出小手來,挨竹板打手心;有時先生用藤條抽你,學生苦不堪言。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學生都能背記不少經文,這些孩童背記的東西,使他們終身受益。
很多著名的學者,他們孩童時期都大量背記名著。胡適九歲之前就已熟記“四書”、“五經”,周祖謨能背《漢書》(自點明),陸宗達能背《左傳》(筆者親驗),錢穆九歲能背《三國演義》(據《八十憶雙親》載)。張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講,他十四歲之前就能背誦《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詩經》、《千家詩》、《禮記》、《左傳》等著作。這些現代名人的成功,與他們孩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私塾還有一項必修的功課,叫做“對課”,就是教學生對“對子”。六歲的張恨水以“十個石榴”對了老師的上聯“九棵韭菜”,對得十分巧妙。
每月逢五之日(即農曆的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學生必須交一篇作文。文不拘長短,私塾先生親自批改,有時還講評一番。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 Mar 04 Sun 2012 04:00
針道通周天 (桂亮)
古人認為人身本來就是一個小天地,修煉之時法效天地運轉,先用陽氣衝開百脈。而任督二脈皆歸屬奇經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唯神仙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再以我身小天地混融於乾坤大天地,故曰周天。再之,人身以任督二脈,故分大小周天。小周天乃氣行周天,大周天乃神運周天。
修煉養生家認為,如能完成小周天工夫即能在精力上返老還童,肉體堅固,所以必得長壽,稱之為人仙。而最終修煉成功獲得高壽者如:南宗張紫陽九十六歲,石泰一百三十七歲,薛道光一百一十四歲;北宗張志純一百二十歲,王常月一百五十九歲,這在當時的環境中已屬奇蹟,也達到了生命的極限。
醫道通於仙道,醫道針法與道家修煉理論相通,與中醫學理論相互補充。道家修煉最注重先天一氣,而先天一氣藏於腎中。
在丹經《鍾呂傳道集》中曰:“河車者,起於北方正水之中,腎藏真氣,真氣所生之正氣乃曰河車。”《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曰:“元氣之生,周流乎身,而獨於腎府採而用之者,何也?夫腎府路徑,直達氣穴黃庭,一也;腎為精府,精至直引精華而用之,二也;周流於他處則難用,至精府而可識,三也;心氣透腎意下則直至,採之者易為力,四也。有此四者,故採真陽於腎府耳。
中醫學《難經》認為:腎兩者,非皆腎,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原,守邪之神,而人資以為始者。故曰:先天之本在腎。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一篇中即講到人的生長過程與腎氣密不可分,並且直接影響人的生長發育,決定了人的整個生命過程。
道家修煉小周天,即將腎中之陽精化為陽氣,通過火候逆行任督,歸入丹田,便神氣合一,補足後天,百病俱無。
而任督二脈也一直為醫家所注重,中醫學認為任督二脈一為陽脈之海,一為陰脈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源二歧。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一身有任督猶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離,合之以見渾淪無間。一而二,二而一。”可見人身經脈十二,要以任督二脈為總綱。
督脈屬陽,行人身腰背。任脈屬陰,行人身胸腹,各統其兩旁陰陽經絡營衛而循行也。故十二經脈統於任督。因此十二經脈依附於任督二脈,《難經》認為十二正經猶如溝渠,奇經猶如河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反之亦然,所以只要運用針法打通任督二脈,其它十二經脈也就自然疏通,並有補十二經氣血之不足之功效。
道家修煉小周天,其主要內容為:採、封、煉、止。採,即採先天一氣,使其升華的過程;封,即採藥後將下行之精氣攝歸於下丹田內封固;煉,即運火候使其升降運轉;止,即河車運轉到一定階段即止。所以只要按照採、封;煉、止四個過程,配以時間、針灸手法,也能完成小周天運行。
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煉皆在返還之功,任督二脈在經脈中的走向,督脈是由上而下,任脈是由下而上運行,而道家修煉卻與之相反,稱為河車逆轉,因此運用先天一氣打通任督二脈,淺而言之能補足後天,百病皆無;深而言之其先天一氣最終能點化肉體之後天,使其化為清靈之質,功道備成,即純陽也。
如何運用針法打通小周天,首先要用針法激發腎中先天一氣,其要在於肝腎二經相配合。
《內經》云:“肝者,罷極之本,魂之所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屬木位居東方,為發生之始,故生血氣,又主春之氣,陽氣之始生也。而腎為元氣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屬木,乃腎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腎兩經相配,取肝之發生之陽氣,輔助腎中先天之氣上升,又有補氣生血之妙用。
再與手法、時間相配合,即能激發先天之氣,而先天之氣源於先天之精,借命門之火薰蒸而成,在針灸過程中先排盡全身陰邪之氣,然後使兩腎發燙,一點元陽貫尾閭,穿夾脊,上泥丸,此時六根震動,再運針導引,使其下降,歸入丹田封固。此過程一氣呵成,所謂氣滿任督自開,不假有為,水到渠成。
至此任督二脈已通,自然已補足後天,重歸先天,百病皆無,精滿氣足,針畢即能自運周天。
當然以上針法也有其侷限性。比如其針法只能按時開穴,並且要選擇氣血旺盛的經脈或穴位來針刺,而不能去調動整個人體的氣血,去推動疏通病變部位的經脈。
若想運用針法先補足人體元氣,再去導引元氣疏通局部經脈,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尚須用子午流注針法。此針法在臨床實踐中取得明顯療效。子午流注針法是針灸之術中的一種高級古典針法,小而言之,為針灸的一種配穴方法,大而言之,則根源於五運六氣,概括了整個中醫經典醫學理論體系於其中,故可喻為“大則彌論宙宇,小則纖悉秋毫”的一種高級針法。
在子午流注針法中納甲法與納子法互相輝映,使人體十二經脈流注氣血,與自然界周期現象相配合,達到治病的更好療效。
運用此針法打通任督二脈,不僅能夠治癒頑疾,無病也能益壽延年,也為丹家培元築基打下紮實的根基。而且越年輕其效越明顯。因為年輕,精氣神三寶充足,命基堅固,而已婚之人多屬虧損之體,三寶不足,命基動搖,因此須先培補肝腎之氣,待其元氣充足。
醫道上按仙道,醫道是仙道之基礎,故有“未學道,先學醫,醫道同源”之說。而築基培元之法唯針道最捷,正如《標幽賦》所述“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因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則不如氣補,通過針法來培養激發先天之氣,是最高層次的補法,也是從後天返回先天之過程,因此針法運用到最高境界即是與丹道相結合達到了針即是道的境界,故曰針道。
道家針法之奧妙,則非現代學院派所能理解領會的。因此針灸之法不僅能治癒頑疾,而且對培元築基皆有最直接顯著之效,其最高成就是打通任督二脈,完成煉精化氣,為修道者打下紮實的命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