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煩惱,來自於我們對外界事物的不能釋懷;


痛苦,來自於我們對外界事物的放不下。


這一切的煩惱、痛苦則是我們對外界事物起了喜、惡的分別心。


佛陀說:「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和痛苦都源於分別心。」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皆滅,這些法之生滅都是現象界中,因人所生的分別心而有。


分別心既為煩惱、痛苦之源,那分別心是否與生俱來?答案是否定的。


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在他那純潔的心靈中本無分別,


但在成長過程中,教之於對事物喜惡之心,久而久之,習慣養成,掩蓋了原有的純真之性,所生喜惡之分別心也就開始困擾著人的一生,日夜相隨,所以煩惱、痛苦揮之不去。


人,一有了分別,便紛然失心,動靜來了,喜惡來了,煩惱也跟著來了,要澈底解脫,就須從無分別心下功夫,要消除分別心須先了解分別心從何而來。


其實分別心是來自於知識,因為當我們生下來的時候,沒有對錯和善惡的標準,而是社會教會了我們這種標準,外在知識學得越多,分別心就越大、越強。


知識讓人起分別心,我們都在知識的領域中迷失了自我,彌勒菩薩如是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雖然,知識讓我們起分別心,但,我們又不可能不學習知識來適應於生存的社會,從彌勒菩薩言詞中,我們應該可以體認到,要的是用智慧來經營人生,而非用知識,


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起分別心,就需憑藉人的本性來生活,知識之學是外功,而本性則是內煉,


為求拋開煩惱與痛苦,就要息一切分別心,要息一切分別心則需藉由內外雙修,能了解自己,了解「人」,分別心才會隨之消散。


去分別心,那就須培養出欣賞的心,欣賞就是超越分別的,不管好壞,欣賞他;不管美醜,欣賞他;不管是誰家的孩子去欣賞他、愛他。


俗語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一尺之長也有不夠長的時候,雖只有一寸之短,但也有剩餘之時。


人、事、物各有長短處,任何人都有優缺點,為什麼我們不能把眼光放在長處,為什麼我們不能專注的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呢?


欣賞,就是看到尺的價值,也看到寸的優勢,發自肺腑的欣賞是因為內心的愛,欣賞的出發點是珍惜所擁有的因緣,而欣賞的表現方式不是拒絕,而是接納。


欣賞不是爭辯,而是接納對方,從中觀察到別人的優點,且為對方的優點驚喜和讚賞,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更化解了彼此的陌生與隔閡,


就如處在一個欣賞的磁場裡,沒有距離,沒有隔閡,這個世間是美好的,一切都美好,那會有煩惱與痛苦之生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