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蓮教最初稱摩尼教。本是波斯人摩尼所創,唐武則天時傳入中土。

因教義崇尚光明,又稱明教。歷代民間起事,借白蓮教為組織基礎的。北宋方臘、南宋鍾相 楊幺、元末韓山童 劉福通、明代趙全 徐鴻儒,俱是此教中人。是以白蓮教三字,在朝廷眼中,幾乎便是反叛的同義詞。

元朝統一中國後,白蓮教受到朝廷承認和獎掖,進入短暫的全盛時期,後來朱元璋借助白蓮教中明教的力量奪取政權之後,在《明律》中明確取締“左道邪術”,白蓮教從此勢落。

乾隆三十九年,山東教徒王倫起事反清,白蓮教又一次震驚朝野。

白蓮教源遠流長,是一個秘密的宗教結社,南宋初年已出現於江蘇昆山。元、明時期有很大發展,分成為很多支派,分別稱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員十分廣泛,有農民、城市貧民、手工業者、小商人、小業主、雇工等,也有一些太監、王府包衣、莊頭、紳士、書吏、差役等參加。

白蓮教“政體尚專制”,始終實行嚴格的家長制統治,等級森嚴。由於其本身又分成許多別支,故派系的教首只掌握本派的大權,採取父死子襲的權力繼承方式,不容外人覬覦。他們的權力和地位,歸根到底取決於所收門徒的多寡,以糾合人數多者稱為大頭目,人數少者為小頭目。

教首的弟子們,隨著本身力量即所收教徒人數的不斷增長,獨立傾向也在逐步加強,如果條件成熟,最後也會走上獨樹一幟的道路。

白蓮教傳教的方法是:傳教者“或充醫卜,或充貿易,遍歷各村,親去傳徒”,在窮苦的下層群衆中招收信徒,並將其組織起來。白蓮教教徒在日常只是燒香禮拜,諷誦或由教首講解經卷、咒語、口訣、歌詞(除教義外,突出敬孝行善、三皈五戒等),以虔修來世,並達到求福避禍的目的。
 
“習教的人各出銀兩,交與掌櫃的收下”,稱為“根基錢”。錢數不等,少則一、二百文,多則幾十兩、上百兩。各地的小教首每年或幾年向本派教主輸錢,曰“朝貢”。如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白蓮教首劉之協、宋之清等人就將所收教徒的部分打單(將姓名、籍貫寫於黃紙,向空焚化,名為打單,又名升單)銀二千兩陸續送交被發配到甘肅隆德縣的師傅劉松手中。

白蓮教徒從明萬曆到清康熙時百餘年間,刊刻了許許多多的經卷。幾乎所有的白蓮教經卷,都宣傳“兩宗三際”、彌勒下凡和劫變觀念,宣傳“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的信仰。
 
據白蓮教的解釋,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叫做明暗“兩宗”相互鬥爭的勢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惡與不合理。這兩方面,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不斷地進行鬥爭。彌勒佛降世後,光明就最終戰勝黑暗。這就是所謂“青陽”、“弘(紅)陽”、“白陽”的“三際”。

清乾隆年間,白蓮教支派林立。混元教和收元教是其中重要的兩支。乾隆三十九年(1774)初,河南鹿邑人樊明德在家鄉創立混元教,並將其迅速傳播到河南歸德、陳州、汝寧和安徽颍州等府。第二年便遭到清政府嚴厲鎮壓,樊明德等十三人被判處死刑,他的再傳弟子劉松被發配到甘肅隆德縣,混元教處於癱瘓狀態。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混元教徒、安徽太和縣人劉之協“來至劉松配所探望,與劉松商復舊教,並以混元教破案已久,人多不信,必須另立教名。隨商同劉松,改為三陽教……欲覓一人捏照名為牛八,湊成朱字,僞稱明朝嫡派,將來必然大貴。又指劉松之子劉四兒為彌勒佛轉世,保輔牛八,入其教者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災厄。並推稱劉松為老教主”。

乾隆末年,收元教在鄂西北地區進行活動,主要分為襄陽宋之清和房縣王應琥兩支。 湖北襄陽人宋之清是收元效支派三益教創立者姚應彩的再傳弟子。他本人亦收襄陽總差役齊林等人為徒。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又拜劉之協為師。三年後,宋之清因傳徒日多,與劉之協發生了爭教事件,遂自立一教,名為西天大乘教。
 
從此,他“自行興教,捏稱彌勒轉世,必須學習西天大乘教,躲避災難”,並將其活動的重點放在階級關係緊張的川楚陝三省交界地區。讓弟子們廣收徒衆,擴大組織,與此同時,王應琥也在湖北、四川交界地區大力發展組織。
 
以宋之清為首的收元教,為把農民群衆從宗教信仰的迷霧中吸引到自身的解放上來,宣傳“習教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從教者先送供給米若干,入教之後,教中所獲資物,悉以均分”,“習教之人,不攜資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等等,以及隨後逐步散播的“彌勒轉世,保輔牛八”這一披著宗教外衣的政治性預言,深深地吸引著廣大群衆,擴展組織的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其弟子中,湖北襄陽總差役齊林,對收元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後來的襄陽黃號,以及四川起義軍大部份領袖,如姚之富、樊人傑、王光祖,冉文俦、孫賜俸、徐天德、冷天祿、王三槐等等,都是齊林的弟子或再傳、三傳弟子。齊林勢力和影響已超過宋之清,川楚陝起義基本上是由齊林系統的教徒發動和領導的。

白蓮教自唐宋以來活躍於民間的宗教社團,教義融合明,道,佛三教內容,雜用各種鬼神,尊 奉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道領太平道教教主張角為教祖。

先說說明教,明教是七世紀末由波斯 傳入的摩尼教演變而成,創始人為摩尼,教義認為世界本來存在著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但 現實世界由一種黑暗力量所壓住,但光明力量必定會打敗黑暗力量,復歸本位,明教勸人修善業,求解脫.又主張助財助力,教徒中貧困的,苦難的,一起出錢出力幫助,讓貧苦大衆團結起互愛,因此,明教在民間十分流行。

白蓮教教義”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平等,同生死,共患難,不持一錢可以周行天下”, 融合明,道,佛三教教義,大既是在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因為封建統治者的嚴重剝削,使貧苦百姓無法生存,當時民間盛行的宗教主要是道教,佛教,明教,方臘把三教力量團結起來, 也在那時起,民間明,道,佛三教開始融合。
 
在史籍記載方臘起義中,軍師是位僧人,稱為汪公老佛,也有兩位道人,一位是仇道人,一位是富求道人,可見方臘起義中有各種宗教背景的人物,也在那時起,民間有明,道,佛開始融合成白蓮教,即使方臘起義失敗,但白蓮教至清末都一直活躍於民間.一直是一種反封建剝削追求公平主義的社團. 白蓮教通過給窮人治病,傳受武術擴大影響,又以經文編成歌詞,加上民間小調以說唱形式來傳教。

白蓮教一直被封建統治者指為邪教,自宋代起就血腥壓逼,但白蓮教並沒有停止活動,反而是在歷史上組合過多次農民起義,希望滅暴政建立平等世界.如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元朝末年的紅巾起義,提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的口號,清代的川,陝,楚大起義等。

在明末白蓮教又以民族大義為重,抵抗清兵,所以清代統治者一直血腥壓制白蓮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