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悟得道的人,他的內心不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那不就是石人木頭?問題不在於念頭的有無,而是一個關鍵問題,開悟的人解開了。

普通人一直認為念頭是很私密的,是很個人的,甚至有思想家說,“我思故我在”。所有沒有開悟的人,他們看到自己的念頭,都以為是自己的、是自己內心產生的‧‧‧‧‧‧

如果念頭是私有的,那麼佛成就時,眾生心思之一念一動悉皆了然,他怎麼做到?還有他心通,怎麼個通法?

一切念頭從虛空而起,本來與眾生無涉,然而眾生執取為私有,從而有了自我概念。這種情況在印度經典裏,稱為元氣和以太的結合,從而產生萬物,如水化為冰。

眾生本性是佛,因為執取念頭,黏著念頭,因此流浪生死,其實流浪的不過是念頭,輪迴的不過是那個執取。看到這種情況就是開悟,放下這個執取就是得道,一無所取就是回歸本來面目。

眾生以為“我”產生了“念頭”,從而追隨念頭流浪生死,遍嚐成住壞空;覺者了知“念頭”產生了“我”,從而不拒不執不取,頓脫無明幻想。

念頭來自何處?為什麼會有執取?

念頭本來是虛空,從“小無內”中升起,若有元氣執取滋潤,則慢慢擴大,以致於“大無外”,“大無外”終還融入“小無內”,宇宙虛空,自在輪迴。此凡人之念頭也。

但若無元氣執取滋潤,則虛空念頭,還落虛空,本來無生,還自無生。此聖人之無念也。

人因為執取一念而生,此念從微細至擴大,逐漸變成人所能知的念頭,人稱此為“思維念頭”,可惜此心念看似由人控制,實則依據本來規律發展,人好像控制了念頭,殊不知是念頭控制了人,人執取念頭追隨念頭不放而已。

這個念頭逐漸再次擴大,穿過人的範圍,形成人的生活環境的幻象。互相交錯的擴大了的心念,形成了共同的世界,形成共業。

自心創造自己的生活,原理在於此。當事務是兩個人或以上的問題,那麼這就是眾人的共業共同形成幻象。如情絲般,絲絲入扣,分毫不爽。

這個不斷擴大的念頭,最後跟宇宙合一,其大無外,歸於虛空,完成一個“念頭”的輪迴。而生命的輪迴就是由無數的執取的念頭組成的共同輪迴。世界的輪迴則是更多的、範圍更廣的執取的念頭的共同輪迴。本來虛空生,還入虛空滅。

若無染著,則本來無生,本來無滅。若不執不取,則虛空不再生念,但既有念頭,漸沒虛空中,即所謂,新業不生,宿業在了啊,宿業了盡,即入涅磐。

人既迷於一念,則念念著迷,一念引一念,則念念相隨,無窮無盡。第一念本來是虛,虛中套虛,空中樓閣,由此起也。洞悉明了,解脫一念,則念念鬆脫,歸入虛空,還自本來面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