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拜佛、閉關、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佛法講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調整我們身、口、意三種行為。也就是說把我們身體的、語言的、心理的三種行為,修改一下、修正一下,這就是修行。
 
修行最要緊的就是,隨時隨地保持念頭的清淨,不要存有壞念頭,也不要做壞事、說壞話。它有兩個路徑,一個是修慧,一個是修福。自己煩惱的減少或消解,叫做修慧。誦經、拜佛、懺悔、打坐、拜懺等方法,都可以用來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內在的觀念和習氣,以及內在的煩惱,幫助我們增長智能。
 
修慧的同時還要修福,就是多幫助其它眾生,其它的眾生是誰呢?就是跟我們在一起生活、工作,跟我們共處在一個大環境之中的人。但是該如何幫助他們呢?用頭腦、體能、時間、財力都可以,幫助人就是一種修行,修的是福報、功德,這種功德可以幫助很多人,從貧病苦難之中得到平安、得到快樂、得到幸福。
 
如果以這個標準或定義來理解修行,其實我們在工作中就可以修行。有句話說:「身在公門好修行」,為什麼一個人在公家機關,或是做政務官的時候,是最好的修行時機?因為這是修善、積福、積德的大好機會,如果在法令上、政策上、執行上的方針,能夠多動一下頭腦、多說一句恰當的話,就能夠使千萬人得到利益,那就是修行了。
 
對一般人來說,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工作就是工作,不要一邊工作一邊埋怨、發牢騷,或是一邊指桑罵槐很不滿意,這樣就是敬業、就是修行。反之,如果懈怠草率,做任何事都覺得懶洋洋的,就不是修行了。這與國人工作的時候講求敬業樂群,跟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講求同舟共濟是相同的。因此,修行的基本觀念,就是全心全意的投入。
 
我們做任何事時,如果都投以全心的真誠,那就是修行,修行與工作原來就是不相抵觸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工作之餘,做比較專門的、持續的修行,工作中與工作外的修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