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風水相學 (1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婚姻六合歌
 

子與丑:
黑鼠黃牛正相合,結交婚配岔不脫;兒女百年多長久,富貴榮華福祿多。

寅與亥:
白虎黑豬上等婚,男女相合好成親;錢財豐富百事順,人口興旺有精神。

卯與戌:
白兔黃狗古來有,結婚相好到白頭;家中吉慶最富裕,金玉滿堂樂悠悠。

辰與酉:
黃龍黑雞更相投,過門大發好事周;兒女滿堂子孫廣,福壽綿長永無休。

巳與申:
猴蛇相配滿堂紅,幸福美滿最興隆;升官發財家業旺,子孫三代不受窮。

午與未:
紅馬黃羊在福中,這類姻親好相通;家中富豪人緣廣,百年長壽無大凶。
 
 

婚姻六沖歌
 

子與未:
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不能留;諸君若犯羊與鼠,夫妻不睦終有丟。

丑與午:
只因白馬怕青牛,十人遇著九個愁;結婚若犯青牛馬,男女婚配不久留。

寅與巳:
虎蛇相配如刀銼,男女不合無著落;有兒有女也悲傷,縱是夫妻不快活。

卯與辰:
蛟龍遇兔淚水流,結婚不利皺眉頭;男女雙方犯爭鬥,苦如黃連日夜愁。

戌與酉:
金雞玉犬兩相配,結婚從來不如意;性格相爭常生氣,預測警告要禁忌。

亥與申:
豬猴相配不到頭,總有一個淚花流;同床異夢不長久,成親不利一筆勾。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魯班尺:也稱門公尺,長約42.9厘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為建造陽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

丁蘭尺:尺長約39厘米,主要用於建造墳墓或設置祖先牌位及神位時,據以測量,並定吉凶。

現在的魯班尺,其實由門公尺和丁蘭尺組合而成。尺的中間有一條黑線,黑線以上為陽,作為量門或量傢俱時使用;黑線以下為陰,為建造陰宅、墳墓時所用,因而也稱陰陽尺。現在的魯班尺從左至右共分四排,其分別是傳統的寸、魯班尺、丁蘭尺、厘米四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在家居裝修中,魯班尺主要用於以下幾個地方:~用於進戶門、臥室門、廚房門及幾個主要門口的尺寸的測量。~用於辦公桌的尺寸。~傢俱、床、櫃子的尺寸。

魯班尺的測量方法:~測門量內徑;測傢俱量左右兩邊。~以公分(厘米)為準,參考中間的黑線以上的字,比如38厘米在財至上,那麽38厘米即為吉祥的尺寸,可放心的採用。

魯班尺的文字含義:魯班尺上有八個字,分別是:“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在每一個字底下,又區分為四小字,來區分吉凶意義。~其八個字及附帶的小標格分別代表的吉凶含義如下:

1、財:吉,指錢財、才能。⑴ 財德:指在財、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現。⑵ 寶庫:比喻可得或儲藏珍貴物品。⑶ 六合:合和美滿。六合為天地四方。⑷ 迎福:迎接福。福為幸福、利益。

2、病:代表凶。指傷災病患 及不利等。⑴ 退財:損財、破財之意。⑵ 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貪污受賄及案件官司等。⑶ 牢執:指牢獄之災。⑷ 孤寡:指有孤獨寡居的行為。

3、離:代表凶,指六親離散分開。⑴ 長庫:古有監獄之說。⑵ 劫財:破耗及耗損財。⑶ 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⑷ 失脫:物品失落、人離散之意。

4、義:代表吉。指符合正義及道德規範,或有募捐行善等行為。⑴ 添丁:古時生男孩叫添丁。⑵ 益利:增加了財資利祿。⑶ 貴子:日後能顯貴的子嗣。⑷ 大吉:吉祥吉利。

5、官:代表吉,指有官運。⑴ 順科:順利通過考試而獲中。⑵ 橫財:意外之財。⑶ 進益:收益進益。⑷ 富貴:有財有勢。

6、劫:代表凶,意指遭搶奪、脅迫。⑴ 死別:即永別。⑵ 退口:指有孝服之事。⑶ 離鄉:背井離鄉。⑷ 財失:財物損失或丟失。

7、害:代表凶,禍患之意。⑴ 災至:災殃禍患到。⑵ 死絕:死得乾乾淨淨。⑶ 病臨:疾病來臨。⑷ 口舌:爭執爭吵。

8、本:代表吉,事物的本位或本體。⑴ 財至:即財到。⑵ 登科:考試被錄取。⑶ 進寶:招財進寶。⑷ 興旺:興盛旺盛。

魯班尺的應用要領:

進戶門的尺寸最好是:迎福、橫財、財至、大吉。

主臥室門的尺寸最好是:財至、進寶、興旺、六合。

兒童房門的尺寸最好是:登科、貴子、大吉、益利。

丁蘭尺分十格,每一格又分四小格;其十格,各印有代表吉凶之文字,分別是:

丁:福星  及第  財旺  登科

害:口舌  病臨  死絕  災至

旺:天德  喜事  進寶  納福

苦:失脫  官鬼  劫財  無嗣

義:大吉  財旺  益利  天庫

官:富貴  進寶  橫財  順科

死:離鄉  死別  退丁  失財

興:登科  貴子  添丁  興旺

失:孤寡  牢執  公事  退財

財:迎福  六合  進寶  財德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原來是中國古老的一本書,但它往往被認為是一本占卜用的書,但有的說法是說《奇門遁甲》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經過長期觀察、反復驗證,總結出來的一門傳統珍貴文化遺産。還有的說“奇門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奇門遁甲以後天八卦,洛書,二十四節氣時,時空。數相配以構成基本格局和構架。這個格局和構架是多維的。占測時把具體時日置於這個格局之中,判斷以某一點為中心,宇宙中具體時間具體方位萬物的流變規律並構成的吉凶環境,從而給人們提供抉擇行為的動向和時間的依據。

這個占測門類為什麼叫“奇門遁甲”?“奇門遁甲”的含義是什麼呢?
 
就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遁”是隱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之下。“六儀”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還配合蓬,任,衝,輔,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門遁的占測主要分為天,門,地三盤,象徵三才。天盤的九宮有九星,中盤的八宮(中宮寄二宮)佈八門,地盤的八宮代表八個方位,靜止不動,同時天盤地盤上,每宮都分配著特定的奇(乙,丙,丁)儀(戊,已,庚,辛,壬,癸六儀)。這樣,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星排局,以占測事物關係,性狀,動向,叠擇吉時吉方,就構成了中國神秘文化中一個特有的門類----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易學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影響較大的占測門類。古時被譽為帝王之學,又為三式(太乙,奇門,六壬)之一藏於深宮不露,屬於學者公認的周易術數類的高級預測學之一。它大約産生於漢魏以後。四庫全書記載,奇門遁甲,流行於春秋,興盛於宋代,沈溺於宋末靖康年間。
 
 
奇門遁甲源流考
 

太乙、奇門、六壬,中國術數史上的三大絕學!太乙術主要用來占測國家大事,國家的興衰成敗,具體說是用來占測國運的;六壬主要用來占測人世間的事情,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而《奇門遁甲》之學算是這三式中最厲害的一門學問了,創始之初是用在軍事上的,主要是用來行軍打仗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古代人物有:三國時的諸葛亮、漢朝張良、明朝的劉伯溫等都是《奇門遁甲》高手,大家在史書上或是電視上可以看到他們安邦定國的豐功偉績!相信大家對以上這些人一定不會陌生的!

《奇門遁甲》在古今都被譽為“帝王之學”,古今中外對它的評價都是較高的,清代四庫全書在撰寫《遁甲演義》的提要中稱“奇門遁甲於方技之中,最有理致”,《中國神秘文化百科全書》中稱《奇門遁甲》是“中國方術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奇門遁甲融周易、天文、律曆、地理、數學、陰陽五行學說等於一體,關鍵在於它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要說《奇門遁甲》的起源,先從一個神話開始講起吧!這是一個涉及八千多年前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上古時期,在古代的東方有一個黎族首領叫“蚩尤”的人為禍作亂,由於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且個個銅頭鐵骨,並具有呼風喚雨的本領,無人能敵。黃帝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心中很是痛苦,於是起兵征討蚩尤,兩軍對壘於河北涿鹿,但是由於蚩尤太厲害了,黃帝久戰僵持不下,流血千里,不能獲勝。黃帝心中郁悶,正煩著時,忽然天上雲彩撥開,兩個神童出現,稱是奉“九天玄女”之命傳於黃帝,黃即跪拜接受,黃帝接過來打開一看,裏面有一本用篆文撰寫的龍甲神章;黃帝根據書裏面的記載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還記載了很多行軍打仗遣兵調將的兵法。於是黃帝要他的宰相風後把龍甲神章演譯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創制了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再接著又製造了指南車,從而打敗了蚩尤。

《奇門遁甲》傳到周朝姜太公,太公用它打敗了纣王,並將《奇門遁甲》改版成七十二局,後又經漢代黃石老人傳給張良,張良又把它精簡變成了一十八局(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漢朝滅亡後,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個局面就是由一位古今中外都聞名遐邇的偉大人物——諸葛亮創造出來的!談起諸葛亮,我想是家喻戶曉的了,他是劃朝代的人物,縱橫古今,其才知、韬略以及對《奇門遁甲》術的運用上,無一人能出其右!
 
在史書中記載:東吳中智勇雙全的大將陸遜,在當時打敗了劉備後,率領數萬人的追兵乘勝追擊,結果遇到了諸葛孔明的“亂石陣”,陸遜帶領數萬兵馬進入亂石陣後,立刻迷失了方向,幾乎喪生於“亂石陣”中,後幸得高人相救,才得以脫生而逃出,最後也就知難而退了。大家想想看,一堆亂石,居然打敗了由陸遜帶領的成千上萬骁勇善戰的軍隊,這說明了什麽?諸葛亮已將《奇門遁甲》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大家不禁要歎:“孔明真神人也”!
 
故大詩人杜甫亦有詩云: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不過可惜的是,他雖有鴻鵠之志,天命不允,以致於最後疫死於五丈原,難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願!唉,蒼天不佑!

到了唐朝,被封為“衛國公”的李靖,也寫了不少關於《奇門遁甲》方面的書籍,而且其在行軍打仗時也是經常運用《奇門遁甲》的,李靖主要是輔佐唐王李世民登基。

到了宋朝,開國功臣趙普,在《奇門遁甲》的運用上也是多有心得,後來因建功而被封為宰相,他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進經表》,裏面囊括了《奇門遁甲》的精髓。

《奇門遁甲》歷來被古代皇家視為“帝王之學”,私藏於皇室內宮,不輕易示人,但由於北宋時期的國力空虛,北方遼、金等外族虎視眈眈,宋真宗、宋仁宗二帝為抵禦外族的入侵,在社會上大力宣揚《奇門遁甲》,仁宗年間,其多方搜集有關《奇門遁甲》方面的書,並由皇家寫出《景祐遁甲符應經》,宋仁宗皇帝親自為其寫序。

到了明朝,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劉伯溫也是一代《奇門遁甲》高手,劉伯溫對此術的運用也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並另外寫有著名的古預言——《燒餅歌》,但他深諳政治之學,明白“功高震主、才高遭忌”的道理,在完成了輔佐朱元璋的帝王霸業後,便功成身退,隱居於山林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中國古科技理論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份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信息和態勢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信息。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象是能量依據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態勢。 宇宙萬事萬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們的存在態勢;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態勢,有態勢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礎。

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正是氣、數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實在的,具體的。信息“數”指導能量“氣”按一定態勢“象”存在,能量“氣”依照“數”的指令,構成一定的存在態勢“象”,存在態勢“象”受信息“數”指揮,以能量“氣”為基礎。 數、氣、象即信息、能量、態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

《周易‧繫辭》稱:“神無方而易無體”。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易經和佛經所說的精、氣、神。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遊魂就是神,就是構象。 精,中國古代先聖又稱玄、道、元、一、水;稱精,是因為人體信息來源於父精母卵。稱玄,是因為信息難以觀測,(懷玄、玄具難測,太玄無形容);稱道,是因為信息決定宇宙萬事萬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稱元,是因為信息在有形質宇宙之始;稱一,是因為一為自然數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抱一、守一、歸一、真一、太一);稱水,是因為地球生物發源於水。
 
中國古科技理論中所說:“理”是研究數、氣、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理是人所確認的能量存在形式,簡稱構象,或稱能場。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兩種:一是西方科學賴以發展的演繹推理法;一是中國及東方科技來源於類比歸納法。 演繹推理法適用於有限數理範圍,類比歸納法適用於無限數理範圍。人通過象認識氣和數,而象有“無”和“有”的分別。人的感官或借助儀器能感知的客觀存在為有;反之則為無。而不能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為常,或恒;這就是《易經》所說:“意不盡道,言不盡意,書不盡言。”可以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稱為特化。《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體的道、名、氣、數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國先聖認為:物質是能量(氣)的一種較為穩固的特化形態。現代高能物理已經證明:物質和能量是相互轉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氣,沒有物質。宇宙,包括太陽系由氣形成。生成宇宙的“氣”,現代科學認為源於黑洞,中國古科技理論稱為無極、無為。“氣,在我們這裏可以稱之為‘以太’,因為物質最初完全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像的最稀薄的物體。” 自然科學裏的“以太”,只能作為傳遞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一種假想的介質而存在, “以太”和實物彷彿是隔絕的,但張載和王夫之認為“氣”和“形”是相互轉化的。因而他們所提出的“氣”與其說接近以太,不如說更為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
 
西方人在驚歎之餘呼“My God!”,就是“我的上帝”。而中國人則呼“我的天!”。中國古代先民,沒有像西方人那樣人為地創造一個“上帝”,認為主宰天地人萬事萬物的那個東西是“天”,是“氣”,是“場”,是宇宙間的“精氣神”或“數氣象”,亦即宇宙規律。並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閻王。天地人是一體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間必然有,地下同理。 整個宇宙是由:能量(氣)、信息(數)和態勢(象)三部分組成。
 
基於這種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風水學源自於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的科學內涵。中國風水學將天、地、人納入一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在長時間裏,一直備受詆毀和詰難,只有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再次被認識和發現。 中國風水學在對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學,即天地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長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規律理論,並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將宇宙的特性概括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陰陽性。

中國風水學的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認識及科技進步不斷充實完善,由於認識偏重之差,形成了衆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兩大宗派:一種是形勢宗,因注重在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巒,諸如:“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所以又稱形法,巒頭,三合;另一種是理氣宗,因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諸如:陰陽五行、干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宮、三元運氣等,所以又稱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勢,論斷於陰陽、五行生剋之理,即以巒頭為重,諸如:晉人郭璞《葬經》;元明以後,注重天心合運,以理氣為重,效地法天,諸如:邵雍“卦氣運會”之說盛極。 中國風水學中“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於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鎮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
 
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對象: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佈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家的擇址佈置。 中國風水學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係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
 
中國風水學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儘管在歷史上形成了衆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
 
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現在有學者將風水學又具體歸納為這樣一些原則:

【整體系統原則】
 
整體系統論,作為一門完整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産生的;作為一種樸素的方法,中國的先哲很早就開始運用了。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風水學充份注意到環境的整體性。《黃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膚,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清代姚延鑾在《陽宅集成》卷--《丹經口訣》中強調整體功能性,主張“陰宅須擇好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山有來龍昂秀發,水須圍抱作環形,明堂寬大為有福,水口收藏積萬金,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 整體原則是風水學的總原則,其它原則都從屬於整體原則,以整體原則處理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現代風水學的基本特點。

【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採取適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 大壯卦》提出:“適形而止”。先秦時的姜太公倡導因地制宜,《史記、貸殖列傳》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築形式亦不同,西北乾旱少雨,人們就採取穴居式窯洞居住。窯洞位多朝南,施工簡易,不佔土地,節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涼,人可長壽,雞多下蛋。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採取欄式竹樓居住。《舊唐書 南蠻傳》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並樓居,登梯而上,號為幹欄。”樓下空著或養家畜,樓上住人。竹樓空氣流通,涼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處,此外,草原的牧民採用蒙古包為住宅,便於隨水草而遷徙。貴州山區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華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這些建築形式都是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而創立的。 中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確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築適宜於自然,回歸自然,反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依山傍水原則】
 
依山傍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台地,這與當時的狩獵、捕撈、採摘果實相適應。 依山的形勢有兩類,一類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環繞,奧中有曠,南面敞開,房屋隱於萬樹叢中,湖南嶽陽縣渭洞鄉張谷英村就處於這樣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餘脈綿延至此,在東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明代宣德年間,張谷英來這裏定居,五百年來發展六百多戶,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間房子串通一氣,男女老幼尊卑有序,過著安寧祥和的生活。 依山的另一種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蓋著山坡 ,從山腳一起到山腰。長江中上遊沿岸的碼頭小鎮都是這樣,背枕山坡,拾級而上,氣宇軒昂。有近百年歷史的武漢大學建築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設計師充份考慮到特定的風水環境,依山建房,學生宿舍貼著山坡,像環曲的城牆,有個城門形的出入口。山項平台上以中孔城門洞為軸線,圖書館居中,教學樓分別立於兩側。主從有序,嚴謹對稱。學校得天然之勢,有城堡之壯,顯示了高等學府的弘大氣派。 六朝古都南京、濱臨長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龍盤之勢。其四邊有秦淮入江、沿江多山磯,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馬鞍山、幕府山;東有鍾山;西有富貴山;南有白鷺和長命洲形成夾江。明代高啓有詩贊日: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觀形察勢原則】
 
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 中國的地理形勢,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陰山緯向構造;崑崙山-秦嶺緯向構造,南嶺緯向構造。《考工記》云:“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貢》把中國山脈劃為四列九山。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台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在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是好似於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像臣僚簇擁著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擋風,並且很有曲趣之情。如《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云:“冀都山脈從雲中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這是北京城為中心,以全國山脈為朝案,來說明北京地理環境之優越。 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産、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凶,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把脈,從脈象之洪細弦虛緊滑浮沈遲速,就可知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後顧之憂,而後福乃大。

【地質檢驗原則】
 
風水學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科學的。地質對人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 土壤中含有元素鋅 、钼、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氣中,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軌在《耳談》云:“衡之常寧來陽立錫,其地人語予云:“凡錫産處不宜生殖,故人必貧而遷徙。"比《耳談》早一千多年的《山海經》也記載了不少地質與身體的關係,特別是由特定地質生長出的植物,對人體的體形、體質、生育都有影響。 第二、 潮濕或臭爛的地質,會導致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皮膚病等。潮濕腐敗之地是細菌的天然培養基地,是産生各種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 是地球磁場的影響。地球是一個被磁場包圍的星球, 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時刻對人發生著作用。強烈的磁場可以治病, 也可以傷人,甚至引起頭暈、嗜睡、或神經衰弱。中國先民很早就認識了地磁,《管子 地數》云:“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戰國時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皆科學運用地磁之舉。風水思想主張順應地磁方位,根據不同的地質形態,分別採用順逆縮綴開穿離沒對截犯頓十二種點穴方法。楊筠松在《十二丈法》指出:“直衝中煞不堪扡,堂氣歸隨在兩(寸)邊。依脈稍離二三尺,法中開杖最精元。”這就是說要稍稍避開來勢很強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風水師常說巨石和尖角對門窗不吉,實際是擔心巨石放射出的強磁對門窗裏住戶的干擾。 第四、 是有害波的影響,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雙層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複雜的地質結構,都可能放射出長振波或污染輻射線或粒子流,導致人頭痛,旋暈、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以上四種情況,舊時風水師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能用科學道理加以解釋,在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採取迴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有的風水師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研磨,用嘴嚼嚐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層的土質,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水質分析原則】
 
怎樣辨別水質呢?《管子 地貞》認為:土質決定水質,從水的顔色判斷水的質量,水白而甘,水黃而糗,水黑而苦。風水經典《博山篇》主張“尋龍認氣,認氣嚐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上貴。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貴,不足論。”《堪輿漫興》論水之善惡云:“清漣甘美味非常,此謂嘉泉龍脈長。春不盈兮秋不涸,於此最好覓佳藏。”“漿之氣味惟怕腥,有如熱湯又沸騰,混濁赤紅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順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終年不斷,熱氣騰騰,當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藥還見效。後經檢驗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經 西山經》記載,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硫赭,以塗牛馬無病。” 雲南騰衝縣有一個“扯雀泉”,泉水清澈見底,但無生物,鴨子和飛禽一到泉邊就會死掉。經科學家調查發現,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氫,這是殺害生物的巨毒物質。《三國演義》中描寫蜀國士兵深入荒蠻之地,誤飲毒泉,傷亡慘重,可能與這種毒泉有關。在這樣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莊的。 中國的絕大多數泉水具有開發價值,山東濟南稱為泉水城,福建省發現礦泉水點1590處,居全國各省之最,其中可供醫療、飲用的礦泉水865處。廣西鳳凰山有眼乳泉。泉水乳白,用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變味。江西永豐縣富溪日鄉九峰嶺腳下有眼一平方米的五味泉,泉水有鮮啤那種酸苦清甘的味道。由於泉水是通過地下礦石過濾的,往往含有鈉、鈣、鎂、硫等礦物質,以之口服,沖洗、沐浴,無疑有益於健康。 風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環境,這條原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坐北朝南原則】
 
中國位於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於採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2度;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小兒常曬太陽可預防佝偻病;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採光,還為了避北風。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候為季風型。冬天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甲骨蔔辭有測風的記載。《史記 律書》云:“不周風居西北,十月也。廣莫風據北方,十一月也。條風居東北,正月也。明庶風居東方,二月也。” 風有陰風與陽風之別,清末何光廷在《地學指正》云:“平陽原不畏風,然有陰陽之別,向東向南所受者溫風、暖風,謂之陽風,則無妨。向西向北所受者涼風、寒風,謂之陰風,宜有近案遮攔,否則風吹骨寒,主家道敗衰丁稀。”這就是說要避免西北風。 風水學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為東,火為南,金為西,水為北,土為中。其二、以八卦的離為南,坎為北,震為東,兌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為東,丙丁為南,庚辛為西;壬癸為北。以地支的子為北,午為南。其四,以東方為蒼龍,西方為白虎,南方為朱雀,北方為玄武,或稱作:“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吳興志 談起》記載宋代吳興郡治的佈局:大廳居中,譙門翼其前,“卞蒼”擁其後,“清風”“會景”“銷署蜿蜒於左,有青龍象。”“明月”一樓獨峙西南,為虎距之形,合陰陽家說。 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則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順應天道,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頤養身體,陶冶情操,地靈方出人傑。

【適中居中原則】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論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彰揚暴露,欲其靜而不幽囚啞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適中的風水原則早已在先秦時就産生了。《論語》提倡的中庸,就是無過不及,處事選擇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呂氏春秋 重已》指出: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接,此陰陽不適之患也。”陰陽平衡就是適中。 風水理論主張山脈、水流、朝向都要與穴地協調,房屋的大與小也要協調,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門大不吉,房大門小不吉。清人吳才鼎在《陽宅撮要》指出:“凡陽宅須地基方正,間架整齊,若東盈西縮,定損丁財”。 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中國歷代的都城為什麽不選擇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因為地點太偏。《太平御覽》卷有記載:“王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陰陽之正,均統四方,以制萬國者。”洛陽之所以成為九朝故都,原因在於它位居天下之中,級差地租價就是根據居中的程度而定。銀行和商場只有在鬧市中心才能獲得更大效益。 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佈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中軸線與地球的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的北端最好是橫行的山脈,形成丁字型組合,南端最好有寬敞的明堂(平原)中軸線的東西兩邊有建築物簇擁,還有彎曲的河流。明清時期的帝陵,清代的園林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修建的。

【順乘生氣原則】
 
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於氣,水得之於氣,人得之於氣,氣感而應,萬物莫不得於氣。 由於季節變化,太陽出沒的變化,風向的變化,使生氣與方位發生變化。不同的月份,生氣和死氣的方向就不同。生氣為吉,死氣為凶。人應取其旺相,消納控制。《管子 樞言》云:“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則以其氣。”《黃帝宅經》認為,正月的生氣在子癸方,二月在丑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方,十二月在亥壬方。風水羅盤體就現了生氣方位觀念,風水理氣派很講究這一套。 怎樣辨別生氣呢?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中指出,識別生氣的關鍵是望水。“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止。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行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表者為氣。表裏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氣趨東趨西,即其水或去或來而知之矣。行龍必水輔,氣止必有水界。”這就講清了水和氣的關係。 明代的另一位風水大師瘳希雍在《葬經》中指出,應當通過山川草木辨別生氣,“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藹藹,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而來休。雲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乾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可見,生氣就是萬物的勃勃生機,就是生態表現出來的最佳狀態。 風水理論提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順乘生氣。只有得到生氣的滾滾,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宋代黃妙應在《博山篇》云:“氣不和,山不植,不可扡;氣未上,山走趨,不可扡;氣不爽,脈斷續,不可扡;氣不行,山壘石,不可扡;扡就是點穴,確定地點。 風水理論認為:房屋的大門為氣口,如果有路有水環曲而至,即為得氣,這樣便於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饋信息,如果把大門設在閑塞的一方,謂之不得氣。得氣有利於空氣流通,對人的身體有好處。宅內光明透亮為吉,陰暗灰禿為凶。只有順乘生氣,才能稱得上貴格。

【改造風水原則】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周易》有彖日: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面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 改造風水的實例很多,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風水的成功範例。岷江泛濫,淹沒良田和民宅,李冰父子就是用修築江堰的方法馴服了岷江,岷江就造福於人類了。 北京城中處處是改造風水的名勝。故宮的護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鎮玄武。北海金代時蓄水成湖,積土為島,以白塔為中心,寺廟以山勢排列。圓明園堆山導水,修建一百多處景點,堪稱:“萬園之園”。 中國的鄉村建設很注重改造風水。如果我們下功夫,花氣力翻撿一遍歷史上留下的地方誌書和村譜,族譜,每部書的首卷都敘述了地理風水,細加歸納,一定會發現許多改造風水的記載。就目前來講,如深圳、珠海、廣州、汕頭、上海、北京等許多開放城市,都進行了許多的移山填海,建橋鋪路,折舊建新的風水改造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風水學者的任務,就是給有關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使城市和鄉村的風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於人民的健康長壽和經濟的發展。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下水的來源是雨水落到地面後,一部份滲入地下積蓄在土層和巖石的裂隙中,就成地下水。地下水量的大小與巖性構造、地形地貌條件和補給來源有關。因此,特別介紹群眾找水的經驗,為容易出現乾旱的地區的農民找水源打水井。 根據地形特點找水: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環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較多。

2、“兩山夾一溝,溝巖有水流”。兩山之間夾一溝谷,在河谷下游兩岸的巖層中容易找到水源。

3、“兩溝相交,泉水滔滔”。兩溝交匯之處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這裏打井,水源較為可靠。

4、“山嘴對山嘴,嘴下有好水”。兩個山嘴相對、距離相近,兩個山嘴之下地勢平坦,在鎖口之處打井,容易打出水來。

5、“兩山夾孤山,常常水不乾”。如果孤山底下的巖層,因巖性的局部變異而成為隔水層時,它就能阻滯地下水的流動,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兩溝夾一嘴,下面有泉水”。兩邊山較長,中間有壹短山,在中間山的山嘴處,若是上有透水層,下有不透水層,在傾向低處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連接得很遠,向一頭傾沒,在其傾沒端適當地形之處的含水層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頭,有水流”。因山扭頭而造成的山灣低處,阻滯順山流來的地下水,在含水層中匯集,打井有水。

9、“凸山對凹山,好水在凹間”。一個山的形狀向對面凸出來,另一個山的形狀向裏面凹進去,凸凹直接相對,在凹山低處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長山中間突出一條較短的山,在此山嘴傾斜方向的低處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灣對灣,水不乾”。兩個山灣正面相對,在灣的中間發現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現,是山中積壓水的表現,在這裏打井,有好泉水。

12、“兩山相接頭,下有泉水流”。一般山與山之間缺乏常年流水,雨季可能在接頭處排洪,枯季地下水可能在接頭之處出露成泉。

13、“河漫灘上卵石多,地下潛水似暗河”。冬季河流雖然已經乾涸,但是河漫灘下面有潛水流動,可以截流蓄水,打井取水。

14、在大河沿岸尋找古河道。古河道現在雖然被掩埋,但是含水層為砂礫石,仍有潛水流動,是打井的好地方。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山石敢當”在元朝已流行。

古人認為:泰山乃五嶽之首,東嶽泰山是管理妖魔鬼怪之神;同時,泰山是群山之尊,統轄衆山,又是古帝王封禪大典所在地,加“泰山”二字更神聖化。但因為石敢當愈大則法力愈強,而師傅做的泰山石敢當越大型則越容易“受傷”,因此一些地方只在石上刻“石敢當”三個字。

傳說石敢當是古代的大力神,專司抓鬼鎮邪,破邪驅魔,在門前立“石敢當”,能避邪。民間亦有稱“石敢當”為“石將軍”者,把它當做勇敢和力量的象徵。石敢當既是壓煞禳災的神物、鎮物,也就具有威懾力和帶有神秘的色彩。

《辍耕彩》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衝,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鑴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西漢史遊《急就章》云:“石敢當。”顔師古注曰:“衛有石偕、石買、石惡;鄭有石制,皆為石氏;周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亦以命族。敢當言所向無敵也”。

可見拜石敢當,係取所向無敵之意,把疾病、災難等煞氣擋住。

社稷之神即四方之神,這是中國各處鄉村都有的,不必細表。

墟市和鄉村的街巷,其排列有時並不整齊,加以屋宇興建年代不同,有些地點,成為街巷直衝之所,或變為彎折角落。堪輿學認為這些地點不佳,而習俗亦認為它是陰氣聚集,鬼魅出沒之所,對居住在鄰近或路經該處的人,會有不良影響。為了阻擋煞氣,和避邪鎮妖,多在該處樹立石敢當的碑。

石敢當的信仰並不只是一種迷信,而是長久以來,我們祖先與天抗爭、克服惡劣環境的一種精神防衛系統。‘石敢當’自然就成為民間信仰的精神標誌了。
 
人們認為石敢當是鎮壓凶地之物,只要在住宅、通衢要道、山頂、巷陌、沼地、三叉路口、橋頭、海邊,豎立著‘石敢當’,就可以鎮妖、避邪、制煞、拍穢、止風、止煞,所以,紛紛於自家壁上、屋角及村落四周、路衝地帶、荒郊野外,海邊港口安放了‘石敢當’,以求平安。也習慣在“路衝”之處的房屋牆上或閘前立“石敢當”。
 
如住宅朝巷口正中(即丁字街口)的,必須於朝巷(街)正中的牆面上立上一個“石敢當”,以避開路箭的銳氣,祈求闔家平安,成為南方民間建築的一個特色,十分奇特。如今,有的則於巷口的牆下,築一座祀土地公的小廟或刻“泗洲佛”像替代,道教信衆認為可以避邪。

其碑文共有九種:石敢當、太山石敢當、泰山石敢當、鎮邪石敢當、伏魔石敢當、安全石敢當大吉、魯班作用太山石敢當、泰山石敢當止風制煞、太極福祿壽全拍穢石敢當制煞。

石敢當的祭祀,據說起於皇帝,皇帝蚩尤之戰,因蚩尤角頭峥嵘,所向無敵,不免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一日,登泰山高呼“天下誰敢當”,女娲娘娘認為他自傲無禮,有心懲治一番,於是投下練石一粒,上刻“太山石敢當”五字,蚩尤拼盡全力卻不能損其一角,於是落荒而逃,此後皇帝遍立“太山石敢當”於天下,蚩尤一見,畏懼潛逃,後於涿鹿被擒。民間即以此典故,豎立太山石敢當於三叉路口或門外,以防止陰邪直衝民宅。

又一說它是泰山腳下的一位猛士,姓石名敢當,好打抱不平,降妖除魔所向無敵,豪名遠播。一日,泰安南邊大汶口鎮張家,其年方二八的女兒因妖氣纏身,終日瘋瘋癫癫,多方醫治未見起色,特求石敢當退妖,當晚石敢當就嚇跑了妖怪。妖怪逃到福建,一些農民被它纏上了,請來石敢當,妖怪一看又跑到東北,那裏又有一位姑娘得病了又來請他。石敢當想:這妖怪我拿它一回就跑得老遠,可天南地北這麽大地方,我也跑不過來。幹脆,泰山石頭多,我找個石匠打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氣就把它放在誰家的牆上,那妖怪就跑了。從此傳開,大家知道妖怪怕泰山石敢當,就找了塊石頭或磚頭刻上“泰山石敢當”來嚇退妖怪。

中國古代很多地方已有這個習俗。

漢元帝時史遊所作兒童識字課《急就篇》第二章已有“石敢當”字句。

唐代出現石碑式的石敢當,唐大曆五年的一塊石銘,上刻“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利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

宋代施青臣的《繼古叢編》稱:“吳民廬舍,遇街衢直衝,必設石人或植石片,刻(石敢當)以鎮之。”

後來,泰山是五嶽之首,被看為神山,泰山之神有巨大鎮壓鬼魅之力,故合成為“泰山石敢當”。

凡鑿“石敢當”,須擇冬至日後之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龍虎日用之吉,鑿成至除夜用生肉三片祭之,於新正寅時立於門首以當巷道衝射者,立時莫與外人見也。

“石敢當”形態質樸粗獷,並不事精雕細琢。最簡單的,是直接在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個字;有的則在碑身加上其他的神祗或符號圖案以增強避邪功效,如在上半部份畫著一個虎頭,有的則將石頭雕刻成獅頭等造型,有的刻上八卦等。

古製“石敢當”高四尺八寸,闊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土中八寸,實高四尺。後則簡以橢長石頭代之。

凡道路衝宅用大石一塊,上刻“泰山石敢當”化解。

凡家宅遇神廟,寺廟相衝射,大凶,可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玉清”二字化解。

凡宅舍有木箭衝射者,主凶,用鉛斧鑿鋸柏木板一尺二寸,硃書“魯班作用”四字,掛於中堂,吉。

凡宅向探頭山,主犯賊盜,可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玉帝”二字,安四吉方鎮之。

凡定宅在寺前廟後,主人淫亂,可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天蓬聖後”四字置於庭中。

凡鬼箭衝宅者,主凶,用石一塊,以硃砂書寫“雷殺”二字鎮之。

凡遇廟宇房脊衝宅者,主凶,用石一塊,以硃砂書寫“攝氣”二字鎮之。

凡旁鄰屋脊射宅者,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乾元”二字鎮之。

凡門戶碓磨相衝,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乾罡戊己”四字鎮之。

凡房兩頭接屋者,用大石一塊,以硃砂書寫“天通”二字鎮之。

凡修造犯太歲穿宅,用赤石一百斤埋犯處化解,用天德土一升與太歲土一升作“泥人”一個送入廟中吉。

凡人誤用神廟木料者,主邪,以硃砂書寫“金剛”二字於上。

將麒麟牌,安在門上,主生“貴子”。

用“八卦牌”、“鍾馗圖”、“七星劍”置於廳桌上,可避邪,可斬鬼魅。

用“黃飛虎偶”、“蚩尤偶”、“鸱尾脊”置於屋脊上,可驅邪、鎮災、避火。

用“麒麟牌”、“獅牌”、“虎牌”、“八仙彩”、“八卦牌”、“北帝符”、“玄天皂旗”安在門上,代表瑞泰的意思,可避邪、鎮宅。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