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原來是中國古老的一本書,但它往往被認為是一本占卜用的書,但有的說法是說《奇門遁甲》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經過長期觀察、反復驗證,總結出來的一門傳統珍貴文化遺産。還有的說“奇門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奇門遁甲以後天八卦,洛書,二十四節氣時,時空。數相配以構成基本格局和構架。這個格局和構架是多維的。占測時把具體時日置於這個格局之中,判斷以某一點為中心,宇宙中具體時間具體方位萬物的流變規律並構成的吉凶環境,從而給人們提供抉擇行為的動向和時間的依據。
這個占測門類為什麼叫“奇門遁甲”?“奇門遁甲”的含義是什麼呢?
就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遁”是隱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之下。“六儀”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還配合蓬,任,衝,輔,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門遁的占測主要分為天,門,地三盤,象徵三才。天盤的九宮有九星,中盤的八宮(中宮寄二宮)佈八門,地盤的八宮代表八個方位,靜止不動,同時天盤地盤上,每宮都分配著特定的奇(乙,丙,丁)儀(戊,已,庚,辛,壬,癸六儀)。這樣,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星排局,以占測事物關係,性狀,動向,叠擇吉時吉方,就構成了中國神秘文化中一個特有的門類----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易學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影響較大的占測門類。古時被譽為帝王之學,又為三式(太乙,奇門,六壬)之一藏於深宮不露,屬於學者公認的周易術數類的高級預測學之一。它大約産生於漢魏以後。四庫全書記載,奇門遁甲,流行於春秋,興盛於宋代,沈溺於宋末靖康年間。
奇門遁甲源流考
太乙、奇門、六壬,中國術數史上的三大絕學!太乙術主要用來占測國家大事,國家的興衰成敗,具體說是用來占測國運的;六壬主要用來占測人世間的事情,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而《奇門遁甲》之學算是這三式中最厲害的一門學問了,創始之初是用在軍事上的,主要是用來行軍打仗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古代人物有:三國時的諸葛亮、漢朝張良、明朝的劉伯溫等都是《奇門遁甲》高手,大家在史書上或是電視上可以看到他們安邦定國的豐功偉績!相信大家對以上這些人一定不會陌生的!
《奇門遁甲》在古今都被譽為“帝王之學”,古今中外對它的評價都是較高的,清代四庫全書在撰寫《遁甲演義》的提要中稱“奇門遁甲於方技之中,最有理致”,《中國神秘文化百科全書》中稱《奇門遁甲》是“中國方術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奇門遁甲融周易、天文、律曆、地理、數學、陰陽五行學說等於一體,關鍵在於它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要說《奇門遁甲》的起源,先從一個神話開始講起吧!這是一個涉及八千多年前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上古時期,在古代的東方有一個黎族首領叫“蚩尤”的人為禍作亂,由於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且個個銅頭鐵骨,並具有呼風喚雨的本領,無人能敵。黃帝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心中很是痛苦,於是起兵征討蚩尤,兩軍對壘於河北涿鹿,但是由於蚩尤太厲害了,黃帝久戰僵持不下,流血千里,不能獲勝。黃帝心中郁悶,正煩著時,忽然天上雲彩撥開,兩個神童出現,稱是奉“九天玄女”之命傳於黃帝,黃即跪拜接受,黃帝接過來打開一看,裏面有一本用篆文撰寫的龍甲神章;黃帝根據書裏面的記載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還記載了很多行軍打仗遣兵調將的兵法。於是黃帝要他的宰相風後把龍甲神章演譯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創制了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再接著又製造了指南車,從而打敗了蚩尤。
《奇門遁甲》傳到周朝姜太公,太公用它打敗了纣王,並將《奇門遁甲》改版成七十二局,後又經漢代黃石老人傳給張良,張良又把它精簡變成了一十八局(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漢朝滅亡後,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個局面就是由一位古今中外都聞名遐邇的偉大人物——諸葛亮創造出來的!談起諸葛亮,我想是家喻戶曉的了,他是劃朝代的人物,縱橫古今,其才知、韬略以及對《奇門遁甲》術的運用上,無一人能出其右!
在史書中記載:東吳中智勇雙全的大將陸遜,在當時打敗了劉備後,率領數萬人的追兵乘勝追擊,結果遇到了諸葛孔明的“亂石陣”,陸遜帶領數萬兵馬進入亂石陣後,立刻迷失了方向,幾乎喪生於“亂石陣”中,後幸得高人相救,才得以脫生而逃出,最後也就知難而退了。大家想想看,一堆亂石,居然打敗了由陸遜帶領的成千上萬骁勇善戰的軍隊,這說明了什麽?諸葛亮已將《奇門遁甲》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大家不禁要歎:“孔明真神人也”!
故大詩人杜甫亦有詩云: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不過可惜的是,他雖有鴻鵠之志,天命不允,以致於最後疫死於五丈原,難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願!唉,蒼天不佑!
到了唐朝,被封為“衛國公”的李靖,也寫了不少關於《奇門遁甲》方面的書籍,而且其在行軍打仗時也是經常運用《奇門遁甲》的,李靖主要是輔佐唐王李世民登基。
到了宋朝,開國功臣趙普,在《奇門遁甲》的運用上也是多有心得,後來因建功而被封為宰相,他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進經表》,裏面囊括了《奇門遁甲》的精髓。
《奇門遁甲》歷來被古代皇家視為“帝王之學”,私藏於皇室內宮,不輕易示人,但由於北宋時期的國力空虛,北方遼、金等外族虎視眈眈,宋真宗、宋仁宗二帝為抵禦外族的入侵,在社會上大力宣揚《奇門遁甲》,仁宗年間,其多方搜集有關《奇門遁甲》方面的書,並由皇家寫出《景祐遁甲符應經》,宋仁宗皇帝親自為其寫序。
到了明朝,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劉伯溫也是一代《奇門遁甲》高手,劉伯溫對此術的運用也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並另外寫有著名的古預言——《燒餅歌》,但他深諳政治之學,明白“功高震主、才高遭忌”的道理,在完成了輔佐朱元璋的帝王霸業後,便功成身退,隱居於山林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