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龍脈均發源於崑崙之西,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

北龍兩條:
 
一為蔥嶺、薩彥嶺,去蒙古。
 
一為天山、陰山、燕山、興安嶺。兩龍在中國東北(現俄羅斯境內)交會,主龍去堪察加、過海去美洲,為洛基山脈、安第斯山脈,渡海而連南極山脈。支龍回頭南下,形成朝龍(案山,即東洋島鏈。詳見下。)

東龍為崑崙山脈,中龍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為太行山,南支為桐柏山、大別山。

南龍為喜瑪拉雅山,南下印尼、紐西蘭、一支去澳洲。

西龍兩條:

一條去烏拉爾山脈,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

一條去高加索山脈,去西歐分為兩支:一支北上挪威芬蘭,一支南下非洲。

崑崙又為中龍,居天下之中,入於中國。

天下之中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中國為天下之中,有龍脈為證:

從全球龍脈看:崑崙龍左右龍和朝山十分明顯:左青龍為北龍(為中國北部蒙元舊邊疆)。右白虎為南龍(為中國西部、西南邊疆)。

案山為東洋島鏈:阿留申、堪察加、千島、日本、琉球、臺灣、菲律賓、馬來亞島鏈。

崑崙龍脈特別眷顧中國,更神奇的是,單從中國的龍脈看:崑崙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左青龍為阿爾金山脈,去陰山交會北龍,東下三韓陷幽冥。

右白虎為唐古喇山脈,去江南之南嶺。

案台為舟山、琉球、臺灣諸島。

這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所認為的“大南龍”、“大北龍”。當時他們眼裏的天下只有這麼大,現今以全球衛星地圖,清晰地辨別海底的龍脈,便知道還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龍脈。

單從中國中原地區的龍脈看:崑崙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崑崙主脈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太行山為青龍,南支桐柏山大別山為白虎。泰山為案台。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斷掌』是指橫過整個掌面的掌紋,智慧線與感情線合為一線,中國人較多斷掌者,歐美人少見。斷掌又稱為橫紋掌。

從手相學來看,斷掌人性格比一般人果決固執,經濟觀念濃厚,神經過敏容易與人爭執,高齡産婦所生的嬰兒發生唐氏症常併發斷掌。

斷掌的人這些性格特徵與臨床上所見的疾病可謂『相映成趣』。

根據臨床觀察男人斷掌者常見的疾病有:

【1】支氣管炎或其它呼吸系統疾病

【2】神經過敏或神經衰弱

【3】高血壓

【4】膽固醇或中性脂肪過高

【5】肝炎

【6】便秘或下痢

女性斷掌者除了上述六種疾病外,還有月經痛,生殖系統發育不健全。尤其婦女雙手斷掌者,更容易造成嚴重的月經痛。

斷掌的人依臨床上統計約有百分八十以上都來自遺傳,也就是說斷掌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其父母必有一人以上是斷掌。

手相理論認為,有斷掌紋的人個性都比較率性、積極、好強、性急,心神欠專一,腦部易遭受刺激,導致個性偏執,在情感路上不順遂,但是這其實並非絕對,只要能夠配合教育環境來導正心態,並在修養上多下功夫,就能修正不好的性格。

一般說來,有斷掌紋的人做事積極,比較容易成功,缺點是性急,容易出錯。如果二只手都有斷掌紋,表示這個人雖然個性剛強,但會比較能夠平衡;不過若僅有一手有斷掌紋,則在人格發展上要多自我調適,避免太過偏執,如此就不會有不好的影響了。

關於斷掌,民間又有另一種傳說,男人左手斷掌「掌兵符」,意味會做「大將軍」;男人右手斷掌「掌財庫」,意味會變成「經營之神」。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猴行】

人到老年活動少,身體缺乏鍛煉,肌肉會慢慢萎縮,內臟功能也逐漸衰退。若學猴子那樣多活動,使體內氣血暢流,不易發生腦血栓或心肌梗塞,同時軀體與內臟的功能得以維持正常,衰老發生的進程緩慢,自然就會延年。每天可步行至公園打打太極拳,跳跳健身舞,呼吸新鮮空氣,同時放鬆全身,這樣易消除疲勞,振奮精神。
 
    
【蟻性】

人到老年其性格往往變得較孤僻,不願與人往來。這樣,煩惱就容易纏身,衰老現象就來得早些。如果像螞蟻那樣成群活動,平時多與人接觸,多與人談心,相互交流,可使自己過得輕鬆愉快。另外,要學習螞蟻進食的方式,細嚼慢嚥,悠哉,悠哉,這樣慢進食方能消化充分各種營養成份。
 
    
【龜柔】

要想健康長壽可學龜柔,與人和藹相處,不要因一點小事就動怒,更不要出言傷人。要失之泰然,得之淡然。殊不知,常與人爭,動肝火,易患高血壓。這種性格的人,一旦有高血壓與冠心病,極容易發生腦溢血與心肌梗塞,後果十分嚴重。
 
    
【童心】

顧名思義,就是說人要永保童年之心。老年人儘量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恢復到童年的心理狀態,抛開煩惱,做個頑童。常和孩子們在一起,講講童話故事,在後代的歡笑聲中分享童年的快樂。這樣,心情舒暢了,大腦細胞負荷減輕了,免疫系統功能加強,自然就不易得病了。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炁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複,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在離婚越來越容易了,可正因為如此,懂得堅守婚姻才是一件需要理性、忍讓和智慧的事情。
 

那一段日子我正處於婚姻的低谷,丈夫陽成天早出晚歸,也沒見他的事業有什麽起色;而我們的感情像沖了三遍以上的茶般淡而無味,出差回來不再有禮物、擁抱、欣喜,而是老夫老妻似的平靜……

當我把這些婚姻的苦惱講出來時,姐妹們們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幫我分析我一潭死水的婚姻,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像這樣的婚姻早該解體了。

和女友痛快地發洩了一番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步履堅定,回到家裏,看著這個一成不變的家,略顯得簡單寒蒼的家,突然感到一種難言的厭惡感,接回的孩子將牛奶灑了一地,我手忙腳亂地拖著地板,看到家裏被扔得亂七八糟,正忙著做晚餐時,電話響了,陽又要晚點回來。

絕望中的我一不小心抓住了那只裸露的鍋柄,頓時手被燙出一個大泡。那個鍋柄木頭的手把早就掉了,只剩下黑乎乎的鐵柄,一不小心就燙手,我跟陽說了不下五十遍,可他從來沒有空去把它修理一下。

自從動了離婚的念頭後,家裏遭遇的每一件事情加劇著我離婚的決心。

我憤然關了火,走出廚房,看著鏡子裏那雙曾經春光明媚,現在卻充滿怨意而暗淡的眼睛,感歎道:婚姻真的是太可怕了,我一定要抛棄這種半死不活的生活,要離開這種一潭死水的地方。

兩個小時後,陽回來了,看到桌上沒有照例擺上晚餐,我一個人坐在黑暗中目光決絕。“怎麽沒有做飯呢?”他一邊說著,一邊走進廚房。

“為什麽要做飯?我做夠了,再也不想做下去了。這種日子我也過夠了,我們離婚吧。”

丈夫這時正在廚房裏用力地洗刷一只不應該粘底的鍋子。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妳說什麽我沒聽見,第二個反應是我聽錯了嗎妳再說一遍;最後他終於弄明白了我的意願時,兒子哭了,他只好先把我的感情問題擺到一邊,撲進房間裏抱著他餵牛奶。

“不是過得好好的麽,為什麽要離婚?”陽手裏摟著孩子走出來,一臉意外。

我看著他冷笑,心裏油然升出一種報復的快感,他一直粗心地忽略了我的感覺,可現在痛苦該輪到他了!

“你當然覺得過得好好的,可是我覺得不好,而且,再也不想過下去了。”

當天晚上,我執意與他分床而睡,根據女友們的經驗,離婚是一件異常複雜的事,它糾纏著情感、財産還有習慣等許多因素,因此一定要有毅力。

為了順利離婚,我早已想好離婚的三部曲,第一絕不再買菜做飯,從生活中把兩個人分離出來;第二絕不再陪他散步睡覺,不給他和好的機會;第三經濟上分開。

躺在沙發床上,一個人睡卻怎麽也睡不著,我擰開檯燈,找出一張白紙開始寫離婚協議書。

落筆的瞬間,我盤點了一下家裏的財産,往日的情景也依稀浮現:我是北方人,他來自江南,我們漂到大連這個城市,白手起家,現在人過三十,也掙下了兩套房子,一大一小,大的是三居室,去年年初才搬進來的,小的是我們剛來的時候湊錢買下的,都在我的名下,現在已租給了別人,月收入六百元;另外丈夫還有二個店面,約值三十萬元。

我在離婚協議上寫得很清楚:房子、孩子歸我,門面給他,這樣公平合理。

第二天,交給他這份離婚協議時,還在餐桌上留著一張字條:我要自由!

“簽字啊!離婚,你懂不懂?”看到他一臉發呆的樣子,我有點煩躁了,卻又隨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過份,換用循循善誘的口吻道:“我們做夫妻時間雖然並不長,但我們在一起也有五六年了吧?相處這麽久,難道你還看不出來我們實際上是兩個世界裏的人嗎?分開,對你對我都有好處。”

一個星期後,陽的電話打到了我的辦公室裏,“我同意簽字了,下午出來吃飯吧。我們老地方見,我把協議書交給你。”陽的聲音低沉傷感,他掛了後,我還握著話筒頹坐在椅子裏發呆。

他肯離婚了。積在我胸口的鬱氣在刹那間抽離,空曠的感覺像是武俠傳說中的氣,一絲內息源遠流長,緩緩地周遊全身。我坐在椅子裏,感受著自己身體的升升降降,腦袋裏不由自主地閃現出往日的一幕一幕: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沒有這個男人,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我喜歡海邊的風景,他放棄了自己正在上升的事業陪我來到大連重新開始;我夢想海邊的房子,他無論如何也貸款給我買了這套拉開窗簾就看到無垠海景的房子。

下班後,我勉強打點著精神去了那家常去的海邊西餐廳。幾天不見,他似是瘦了許多,但身體挺拔,眼神憂鬱沉靜,刮淨了鬍子的下巴顯得性感。

丈夫沉默地把一只牛皮紙信封推到我的面前。還沒坐下,我的眼眶先紅了。我真的永遠地離開這個男人麽?我忽地慌張起來,難道就這樣失去他了嗎?

“既然來了,就不急了,先點些什麽吃吧。”也許是因為這是最後的晚餐,他看著我微笑,他的眼神清澈而溫柔,然後伸出纖長的手指,招呼waiter:來一份黑椒牛柳飯,一份蛤蜊湯。

這兩樣都是我的最愛。

我默然坐著,直到他突然對我說:“最後的晚餐,妳能為我點一份我愛吃的東西好麽?”

“你愛吃的?”我一下子被問住了,大腦突然一片空白。搜索了半天後,我有點口吃地說:“你愛吃的?你不是一向和我吃一樣的麽?”

他忍耐地笑了笑,然後一字一句地說:“其實,我們生活在一起這麽多年,我一直吃的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妳忘了,我是蘇州人,我其實很喜歡江南的菜肴,有點甜那種。”

我聽著他的話,彷彿驚濤駭浪,一陣強烈的自責把我擒住了。是的,這麽多年來,我居然從來沒有想過問一問他喜歡吃什麽,而且平生第一次知道原來他喜歡吃甜的時候,我們居然就要離婚了,這不免有些諷刺。

“說點什麽,好麽?”他溫柔地問。

我的淚水開始在眼眶裏打轉。

“我想好了,房子、店面、家裏的東西全都給你!”

他沉默了半響,突然又說,“我只帶走自己的書和幾套衣服。”

“你要到哪裏去?”聽到這令人心酸的告別,我忍不住失聲叫道。

近二千多天的日日夜夜,膚肌相親,月下的溫情,對視的雙眸,有默契,彼此的習慣,總是愛過的吧?到底這麽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好好想像過沒有這個男人的日子。

“其實,來大連這些年裏,父母,還有我的朋友們多次召喚我回到南方去,說那裏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妳喜歡海,喜歡浪漫,所以我一直陪著妳,在這裏呼吸有腥氣的海風,吃我不太喜歡的海鮮,事業上沒有取得什麽成績,讓妳受委屈了。”

“你在說什麽呀?我不是指這些。”我的淚水一下子流了下來。

“離婚後,我就要去南方發展了,以後一個人過,還要帶著孩子,妳會很辛苦的。”

他緊皺眉頭,抽出一支煙,頓了頓,“所以我把東西都留給妳。門面每年還可以租一些錢,要存起來,不要亂花,以備不應之急。孩子上學,也需要很多的錢,到時候我再想辦法。”

他說著,眼光看著窗外有一絲留戀,和揮之不去的牽掛與痛苦,那種口氣,不像是一個準備離婚的男人,而像是一個即將遠行的家長對妻兒的那種不捨與牽掛。

窗外是蔚藍的天空,明淨的大海,白色的水鳥,一切都天堂般美麗和寧靜。而這一切突然變得黯然失色,因為一個答應永遠陪在我身邊的人就要離去了。

“那你怎麽辦?”我問道。“我總有自己的辦法,男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有生存的辦法,不像女人,你那麽輕信、善良,又容易受傷。”看著他望著我憐惜的眼神,我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別哭了,親愛的。”他的大手按在我的肩頭,一種淡淡的煙草味,如此熟悉,我多麽喜歡他身上的這種力量感,這種煙草味,可為什麽,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卻絲毫感覺不到,反而只有厭煩呢?

“我也該走了。妳知道麽?每次妳和父母姐妹團聚時我的心裏都空落落的。我也很想念我的父母,他們畢竟都老了啊。”

聽到這裏,我的內心充溢的是感動,是自責,更多的是一種全新的愛戀與不捨。

這是一個多麽好的男人啊,我見識過多少離婚時夫妻反目成仇,是為財産而大打出手,相互辱罵與詛咒;可我從沒見識過這樣的離婚,這樣柔情、深沉、寬容的分手儀式……

充滿祝福、傷感和牽掛的別離;而直到最後一瞬間,才知道他在婚姻中也一直忍受的種種不愉快和不適應,卻都是因為我啊。

“這些,你為什麽不早說呢?”我含著淚緊緊抓住他的大手,顧不得自尊與驕傲了。

“因為,我愛妳,我願意忍受這一切,我希望妳過得快樂,不要為這些瑣事來煩心。”我又一次呆住了。

遲疑了片刻,我說:“你,可以不走麽?”

最後,手牽著手走了出來,外面的海風很涼很涼,我坐在他的摩托車後面駛往回家的路,長髮飄飛,看著沿路上燈火輝煌的街景,想到自己那個依山傍海,那個他一手打造出來溫暖的家,突然有了一種很幸福很幸福的感覺。

一個星期後,在女友又一次聚會中,她們問我:“離了沒有?”

我把我們最後一次晚餐的故事講了一遍,然後說:“這件事讓我上了一堂關於離婚的課,現在離婚越來越容易了,可正因為如此,懂得堅守婚姻才是一件多少需要理性、忍讓和智慧的事情。”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亡者下葬後,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在冥冥中有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陰陽兩氣,呼出來就成為風,升上天就成為雲彩,降落下來就成了雨,在地下流通的就成為生氣。生氣在地下流通,生發時就能養育萬物。
 
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後肉體消失,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活著的人,氣聚凝在骨,人死骨未滅,所以人死氣還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個有生氣的陰宅,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相結合來保護在世親人。

經書說: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這種感應是有事實根據的。例如西邊産銅的山發生崩塌,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不撞而鳴,這就是感應。再比如,春天來到,樹木抽葉開花,放在家裏的麥種也自動發芽。氣在地下運行,它運行時,順隨地勢走,它聚集時,也隨地勢停止。丘隴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氣在運行的標記。
 
經書說:氣有風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風水。風水的法則,得水最好,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即使是盛大的氣運行還有它的餘氣止息,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
 
經書說:水流在土外,叫外氣。外氣橫行成為界水,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經書又說: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土為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氣是水之母,有氣才有水。所以藏在乾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

風水的中明堂準則

山龍的中明堂常深,平地支龍的中明堂常淺。經書說:氣行於地下,物生於地上。平地的地勢有原脈,山地的地勢有原骨,它們或者從東向西,或者從南到北,迴環往復地運行,就像要前進 卻又有退,像要停止卻又有進。當脈氣止聚的時候,陰陽調和,土層變厚,積水很深,草密林茂,這種地方,貴如大官,富可千金。經書說:形止氣蓄,化生萬物。這就是上等葬地。土地以平坦為貴,以地下有支龍為貴。支龍起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開始運行。支龍停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停止並聚集而成為吉地。觀察支龍的方法,一句話,平地上隱隱隆起的條狀地帶就是支龍。經書說:地有吉氣,土隨龍起。地有止氣,水隨而止。勢隨形動,迴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凶。重山叠嶺,群龍衆脈薈萃,應當先把特形龍剔除出來。有的大龍形特別小,有的小龍形特別大,這些特別畸形的龍脈,不能用作葬地。經書說:壟龍要求在地上聳起,支龍要求在地下伏行。不論是壟龍還是支龍,聚止處應平坦如伸出的手掌。所以經書說:支龍因為深伏,所以要在它的頂部下葬。壟龍因為高露,所以要在山麓下葬。選擇支龍到龍首,選擇壟龍到龍足。選擇的形和勢不合法,生氣會像被驅趕一樣跑掉。壟龍說它的老,支龍說它的嫩,老忽又變嫩,嫩忽又變老。

陰宅風水建築與山川的關係

陰宅風水在選址上最重視風水方面的考慮,對龍、砂、穴、水、明堂、近案、遠朝都有一定的格局安排和講究,包括基址的地質、水文、朝向、土壤的要求,尤其是與自然山川景觀渾然一體,達到極為宏偉完美的境界。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諧調與合同。所以在風水的做法上要求風水的建築,應該同其周圍環境、風景融彙在一起,達到依山為穴的境界。 所以高明的風水師可以從風水的做法上看出主山高低、案山、朝山的遠近、青龍、白虎山的合圍狀況、水的順逆等情況,反之,一穴風水選好址之後,則必須根據主山高低、案山、朝山的遠近、青龍、白虎山的合圍狀況、水的順逆等情況,來裝飾、修造風水的建築。如主山高的則配較高大的墓碑,若青龍、白虎山有缺損的,必須加以護手,逆水的、案山緊迫的,祭床應厚且高企,護手應挺直、外擴;若是去水的,則祭床應低薄,護手應環抱、內拱,並築道池以緩解山勢,等等。當然所有的建築必須符合相關尺寸,才能使風水的建築與山川形勢匹配,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才能天人合一。做到見墳而知其環境的至高境界!

陰宅風水的吉凶禍福

葬地會給後人帶來禍福,是禍是福,在葬地的險易可以看出。山勢往往有險,葬地要考察來龍的開頭和終點,在它生氣勃發的地方擇地下葬。所謂輔,是指夾護纏從,龍怕孤單,所以主龍周圍要有夾護的龍。要避開它的害處,淺脈就順乘它,深脈就深葬以獲取生氣。開挖以連通脈氣,合土以鞏固龍脈。乘金相水,以土印木,對外藏住八風,對內收住五行。上承天光,下就地德,使陰陽調和,五行俱備。所以君子都力求改變自然,改變天命。經書曰:目工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元通陰陽。這就是上等葬山。來伏又像連,其根本在天上。來龍像波浪,像奔跑的馬,它來時像奔馳,勢不可擋。它停止時像死屍一樣一動不動。像懷萬寶而燕息,像具萬膳而潔齋,像囊皮鼓,這是比喻吸氣時的情景。像器物裝東西,是比喻氣聚而不散的情景。像龍象鸞的翻騰盤旋,像禽鳥伏像猛獸蹲,像帝王一樣尊嚴,是比喻明堂開啓的情景。像朝向大海,像衆星拱辰,是說千江萬河都同歸大海,星斗滿天都拱向北斗,比喻衆水為穴所用,衆山都朝拱這龍脈。龍虎抱衛,是說青龍白虎擁抱護衛朝山和主山,龍情相向。主山和客山相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勢端正明朗,不近葬事的五種害山,不近空場,這種葬地比前一種葬地稍次一等。

陰宅風水的形勢吉凶

從葬地來看,千尺的山水叫勢,百尺的山水叫形。勢和形順就吉,勢和形逆就凶。勢凶形吉,原有的百種福還只剩下一種福可能留住。如果遠勢吉而近形凶,葬後幾天就會有災難降臨。千尺之勢,委婉頓息,氣不融結,外不能聚內氣,氣在地中消失。經書說:生氣散漫而無蓄聚的穴庭,是一種只能使骸內朽壞而不能福蔭生人的凶穴。噓呼氣能散漫生氣,因而才需要青龍白虎來護衛穴庭的生氣,如果處在中間的高丘,左邊沒有青龍,右邊沒有白虎,前後空曠,那麽,這種高丘的生氣就會被風吹飄淨盡。經書說:缺漏的穴,是使棺木朽壞的地方。外氣(水)是用來止住內氣,過水是用來擋住來龍。遠勢來而近形止,前有山水親迎後有依止,這就是風水吉地。

陰宅風水的分合吉凶

葬地之後倚仗圓山,這是分,前面有尖山相迎,這是合,後要有分,前要有合。經書說:葬地分穴山本身和前、左、右四個勢。氣從八方湧來,所以葬地以左邊為青龍,左邊為白虎,前面為朱雀,後面為玄武。要求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府。如果相反,法當破死。所以白虎蹲著叫銜屍,青龍箕居叫嫉主,玄武不垂頭叫拒屍,朱雀不飛舞的叫騰去。總之不利下葬。用土圭測定葬地方位,用玉尺量遠近。以支地為青龍白虎,龍虎的來、止在高地,要求要像肘臂一樣環抱葬地。以水為朱雀時,它的衰敗和發旺都和水的形相關。忌水流湍急,沙沙作響的水好像悲傷哭泣,作葬地則凶。朱雀水從生氣發源,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再由大變小,由多變少。停聚在結穴處,然後又排泄流走。排泄注走時彎曲回折,像是依戀葬山。經書說: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擄王滅候。葬山地的土要細而堅硬,沒有滲水。濕潤而有石塊的葬地是凶地。

陰宅風水的三吉六凶

經書說:陰宅風水的穴有三吉,葬地有六凶。藏神合塑,神迎鬼避,是一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二吉。目力巧,工力俱備,趨全避缺,增高益下,是三吉。陰差陽錯,互不調和,是一凶;葬時不宜,是二凶;力小圖大,是三凶;恁恃福力,是四凶;僭上逼下,是五凶;變應怪變,是六凶。經書說:吉穴而凶葬,如同棄屍骨,遠勢低而近形高,前面有山谷後面有山岡,是龍首藏身之地。龍形中,葬在龍鼻龍額為吉,葬在龍角龍目為凶,葬在龍耳大吉,葬在龍唇大凶。葬在脈氣聚集的龍腹大吉。如果人為鑿穿,傷及龍脈,那就不只是本身葬山生凶,而且朝山也不能作穴場。否則報應即刻出現。葬山之法,像在山谷中呼喊,回聲立即傳出。這是說葬吉地和凶地所招來的福和禍非常迅速。

陰宅風水的剛柔論

《易經》曰:立天之道曰陰陽。邵氏曰:立地之道,剛柔盡矣。故地理之要,莫過於剛與柔。剛柔者,是指其體質也。天地之始,雖如漾沙之勢,沒有山川可言,然而,既然有風、氣相互摩擦,水、土相互振盪,所以只有剛的才能生存,柔的則被淘汰,於是才有了山川之形。山體剛的則用柔,故高聳而凝定;水體柔則用剛,故卑下而行。另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邵氏以水為太柔,火為太剛,土為少柔,石為少剛,這就是地的四象。水為人身的血,故為太柔;火為人身之氣,故為太剛;土為人身之肉,故為少柔;石為人身之骨,故為少剛。水、火、土、石合而為地,有如血、氣、骨、肉合之為人,也同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同樣道理。若細推之,風涸燥者皆剛,夷坦者皆柔。但是,涸燥之中有夷坦,夷坦之中有涸燥,這就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凡強急者皆剛,緩弱者皆柔,然強急之中有緩弱,緩弱之中有強急。自此以往,盡推無窮,知者觀之,思過半矣。

陰宅風水的動靜論

風水的動靜,動靜者,便是其變通也。大凡天下之理,均欲動中求靜,靜中求動,不欲靜愈靜,動愈動。古語云:水本動,欲其靜;山本靜,欲其動。這乃至理之言也!所以山靜為常,是叫無動,動則成龍也;水以動為常,是叫無靜,靜則結吉地也。所以成龍的山,一定踴躍翔舞,結地的水,必定是灣環悠揚。如果是偃硬側勒,沖激牽射,則動不離動,靜不離靜,山水便不融結也。但是一靜一動,互相循環,山也有動極而靜,水也有靜極而動,不可執一而論,全在於融化之妙。

陰宅風水的聚散論

風水的聚散,聚散者,言其形勢也。歷觀古人之葬,大部份墓穴奇怪。並不是喜歡怪也,皆因得山水之正,所以怪穴不為怪也。令人於大聚之中,或拘於形穴而不葬矣。所以便有形勢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大勢的聚散見乎遠,穴中之聚散見乎近,是二者有相需之道也。

陰宅風水的向背論

風水的向背,向背者,言其情性也。地理與人事不遠,人的情性也不一樣,而向背的道理卻非常清楚。向我的,必有周旋相與之意,其背我的,必有厭棄不顧的形態,雖可以暫時矯飾,但其真實的自然形態是不可能掩飾的。故觀地察地必須看其情的向背。向的不難見,凡相對如君臣,相待同賓主,相親相愛像兄弟骨肉,這些都為向之情也。背者也不難見,凡相視如仇敵,相抛像路人,相忌同嫉冤逆寇,這些都為背之情也。察形貌的真僞,察其情性者得其真,向背的道理明白了,吉凶禍福也就顯而易見了。所以有人曾稱地理之要,不過是山水的向背而己。

陰宅風水的雌雄論

風水的雌雄,雌雄者,言其配合也。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天下之物,講究的是配對。地理學家用雌雄來比擬,即同相互對待的道理。如何言之?山屬陰,水屬陽,故山水相對有雌雄,而山與水之中又各有雌雄。陽龍取陰穴,陰龍取陽穴,這就是龍穴之間的雌雄;陽山取陰為對,陰山取陽為對,這是主客之間的雌雄也。若其地融結,則雌雄必合,龍穴砂水左右主客必然相互登對,若單雄單雌,不相互登對,雖然結地,一定不是真吉地。經曰:雌雄相喜,天地交通。又曰:雌雄不顧不勞看。古人多以此為妙,然而也是天地自然之理也。

陰宅風水的強弱論

風水的強弱,強弱者,言其禀氣也。夫天下之理,中而己矣。太剛則折,故須柔以濟之;太柔則弱,故須剛以濟之;剛柔相濟,則中道得矣。論地理者,必須察其禀氣,禀氣偏於柔,則其性緩,禀氣偏於剛,則其性急。禀剛的性急,擇穴宜於緩處,若復穴於強急之處,則必有絕宗之禍。禀柔性緩,擇穴則宜於急處,若擇穴於弱緩之處,則必有冷退之患。強來強下則傷龍,弱來弱下則脫脈,故立穴之法,大概欲得酌中恰好的道理,不得倚於一偏,若偏則生出病來。然非權衡有定,則亦未易語也。

陰宅風水的順逆論

風水的順逆,順逆者,言其去來也。其來的如何?水的所發處,山的所起之地。其去的又如何?水的趨向,山的止處。知來去而知順逆者有矣,不知來去而知順逆的,沒有。夫順逆二路,如盲似聾,自非灼然有見,鮮不以逆為順,以順者為逆矣。要知順山順水者,順也,所謂來處來者是也。逆山逆水者,逆也,所謂去處去者是也。立穴之法,要順中取逆,逆中取順,這一道理,不可易改。若推而廣之,則脈有順逆,龍有順逆。順龍之穴結必逆,逆龍之穴結必順,這就是山川的自然形勢。大凡論順逆者,要知山川的大勢,默定於數里之外,而後推順逆於咫尺微茫之間,否則黑白混淆,以逆為順,以順為逆。

陰宅風水的生死論

風水的生死,生死者,言其取捨也。夫千里的來龍,只不過一席之地,如果不是生死之別,則有什麽可抉擇的!生死的說法不是單邊的,大凡有氣的為生,無氣的則為死;脈活動的為生,粗硬不動的為死;龍勢推左則左為生,右為死;龍勢推右則右為生,左為死;又有瘦中取肉,則瘦處死而肉死生;飽中取饑,則饑處生而飽處死,如此種種,均應細推之。生則可取,死則捨棄,取捨明後穴法則定,穴法定後則禍福應。如果碰到生死難辨的,取捨不當,則是造化弄人也。

陰宅風水的微著論

風水的微著,微著者,言其氣脈也。夫氣元形者也,屬乎陽,脈有形者也,屬乎陰,陽清陰濁,故氣微而脈著。然氣不自成,必依脈而立,脈不自為,必因氣而成,蓋有脈而無氣者有矣,未有無脈而有氣者也。經曰:氣乘風散,脈遇水止。無脈無氣者,水害之也,有脈無氣者,風乘之也。善觀氣脈者,以有形察無形;不善觀者,以無形蔽有形,蓋無形只在有形之內,但知者所見實,故於粗淺而得精微,愚者所見昏,故於恍惚茫昧而不曉。豈知四水交流則有脈,八風不動則有氣,此有目者所共見,有心者所共知,而術之至要,初不外是也。

陰宅風水的分合論

風水的分合,分合者,言其出沒也。脈之所以為脈,並非徒然而生,頓然而有。有其出必有其自然之來,有來則有分水以導之,其沒也必有所止,則必定有合水界之。郭氏云:地有吉氣,隨土而起,支有止氣,隨水而比。又曰: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發,氣隨而終。這是古人論氣脈的源流也。氣隨土而起,故脈行必有脊;氣隨水而比,故送脈必有水。氣起於支的開始,故上有分,脈終於支的終點,故下有合。有合無分,則其來不真,因為內無生氣可接也。有分無合,則其所止不明,因為外局無堂氣可受也。有分有合,則有來有止,有出有沒,則龍穴融結無疑,也為全氣之吉地也。但是,大有大的分合,小有小的分合。真地的融結,則有三分三合。穴前後一分合,起主龍虎所交二分合,祖龍至山水大會,三分合也。小合則為小明堂,大合則為大明堂,合於龍虎內則為內明堂,合於龍虎外則為外明堂,各不相亂,這一道理一定要弄清。

陰宅風水的浮沉論

風水的浮沉,浮沉者,言其表裏也。夫脈有陰陽,故有浮沉。陰脈常見於表,即浮也,陽脈常收於裏,即沉也。大凡地理家察脈,與醫生摸脈一樣,好的醫生摸脈的陰陽而用藥,高明的風水師察龍之浮沉而立穴。夫三陰從天生,以其陰根於陽,故陰脈一定是上小而下大,其出口也一定尖。三陽則從地出,以其陽根於陰,故陽脈必上大而下小,其出口也必圓。所以觀脈的可用:口尖者皆陰,其脈浮於表,口圓者皆陽,其脈沉於裏。推而廣之,則凸者脈浮,凹者脈沉,微細者脈浮,粗重的脈沉,衆高一低者脈浮,衆低一高者脈沉。用此法則陰陽之理可得也。

陰宅風水的淺深論 

風水的淺深,淺深者,言其準的也。若淺深適當,則風水自成,故卜地者必以淺深為準的。宜淺而深葬,則氣從上而過;宜深而淺葬,則氣從下過,這樣雖能得到吉地卻不效應,即是這樣的原因。大凡首先察來脈的陰陽,再看四山的從佐。如果脈入首強,作凹穴,出口圓,此乃脈浮而穴陽,宜淺。來龍入首弱,作穴凸,出口尖,此脈沉而穴陰,宜深。故有淺深得乘,風水自成之說。淺深之法多變,然其理也不過如此。切要辨認入首陰陽蝦須界合明白,若當深而淺,當淺而深,差於咫尺之間,反吉為凶矣。經曰:地吉葬凶,與棄屍同,正此葬也。

陰宅風水的饒減論

風水的饒減,饒減者,言其消長也。龍虎左右各有饒減,但饒減龍虎者何也?這消長陰陽的意思也。饒減的方法,大凡以先到為主,龍山先到,則減龍而饒虎,其穴必居左,虎山先到,則減虎而饒龍,其穴必居右。大凡山水關鎖,必須交固後其氣才全,穴左則取左山為頭,須右水過宮鎖斷,即為風水陰鎖陽關也;穴右則取右山為關,須左邊水過宮鎖斷,即為風水陽鎖陰關也。惟有朝山朝水,則順關順鎖不妨,若橫水過宮,則逆關逆鎖方善。所以雖是毫厘差謬,其禍福則大不相同。

陰宅風水的趨避論

風水的趨避,趨避者,言抉擇也。天下之道,吉凶善惡常相伴,不能皆吉也,中間定有凶的地方;不可能全善也,定有惡之處。所以遇到的必不齊全,既然如此,就要趨吉避凶、去惡從善。地理(風水)也是如此。山川之所鍾不能皆全,純粹之氣不可能沒有駁雜,既不能無所駁雜,則妍媸醜好,亦其宜耳。但山川的形態不一,咫尺之移轉立即不同,或低視而醜,高視而好;或左視如妍,右視如媸;或秀氣聚下而高否;或情意偏右而左則虧。

陰宅風水的裁成論

風水的裁成,裁成者,言其人事也。夫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自有了宇宙,即有山川,數不加多,用不加少,必天生自然而後定,則天地的造化也有限也。所以山川的融結在天,而山川的裁成在人。如太過,則裁其過,如不為,則益其不及,使其過變中,截長補短,損高益下,莫不有當然之理。其始不過目力之巧,工力之具,最後是奪神功,改天命,而人與天同一矣。故善者利用自然,不破壞自然;不善者泥乎自然,卒不知其所當然。故道不虛行,存乎其人也。

陰宅風水的感應論

風水的感應,感應者,言其天道也。夫天道不言而感應,福善禍淫,皆是物也。諺云: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此善言感應之理也。所以,求地的人必須以積德為本,如果其德果厚,天必以吉地應之,以其福蔭其子孫也,地之吉亦將以符也。若其惡果盈天,必以凶地報應之,禍其子孫也。蓋心者氣之主,氣者德之符,天未常有心於人,而人之一心一氣,感應自相符合。郭氏云:吉凶感應,鬼神及人。祖先的骸骨不可不擇地安葬之,但若不修其本,惟末是圖,則不累及祖宗者少矣,何況還要福蔭其子孫。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如此聽說的:

有個時候,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國,再過三個月就是佛陀將要入涅盤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眾與菩薩眾圍繞在佛陀的身旁,還有無量無數的群眾都前往佛的住所,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禮拜。

世尊只是靜靜地沉默著,沒有說話,身上也沒有光明顯現。阿難尊者向佛陀頂禮後對佛說:「世尊在往日說法前與說法後,都有大威德光明顯現,今有無數大眾聚會一處,為什麼沒有見到一點點光明呢?這當中必定是有什麼原由的,我們願意聽聞這其中的意義。」佛陀仍舊沉默著,不作回答。

阿難尊者,像這樣請問了三次,佛陀才對阿難及大眾說:「

我入涅盤後,佛法將要滅亡的時候,在這造五逆業的濁惡世間,魔道興盛。魔在佛門內,外表裝作修道人的樣子,破壞搗亂我們的正道。穿著世俗人的衣裳,喜歡豪華的袈裟及各種彩色的服飾。喝酒、吃肉、殺害生命、貪圖口味。沒有慈愛之心,互相憎恨嫉妒。
 
有時有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出現在世間,他們精進修習道德,對一切事物以誠敬相待,人們所可尊崇歸向,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憐憫貧困、關愛老人、教育幫助窮人及苦難者,長期的以經典、聖像,教人恭敬、學習、遵行、供養,廣做一切功德,心裏面所想的全是恩賜眾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獻自身、捨棄萬物去救濟他人,不自愛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
 
如果有這樣的人出現,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誹謗宣揚這些修道人的過惡,排斥、貶低、驅趕、遣散、除名,使不能夠安住修道。

這些魔比丘共同造業,自此往後不修道德,寺廟空空沒有一個修道人,道場(包含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荒廢也不會去修整,到最後就毀壞了。他們只知道貪取財物積聚不散,也不去修真正的福德。販賣奴婢(購買勞動力)及財物,耕田種植(從事生產圖財),焚燒山林(破壞環境傷害生命),傷害眾生沒有慈心。根性低劣似同做人奴婢的人(例如金錢奴隸、名利奴隸、性欲奴隸),出家作比丘、比丘尼,沒有道德,放縱淫欲,行為污濁混亂,男女在一起不能遵守禮度。使正道逐步淡薄、消損,都是由這樣的人造成的。
 
或者有人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查,來依賴我們學道。懇求做個沙門,卻又不能修持戒律,每半個月雖然表面上也可能有誦戒,但心裏厭倦懈怠根本不想聽聞,或者是把前面與後面略去,不肯完全盡說。經文不肯讀誦與學習,或有讀的人,又不能識別文字與章句,強辯自己的解說為正確,不肯去諮詢明白的人,自高自大求好名聲。弄虛作假故作優雅的樣子,以為很光榮,盼望別人都來供養自己。
 
這些魔比丘(包含在家眾中的魔頭)在死後,精神該當墮落在無間地獄當中。在造作了五逆罪的惡業中,所遭受的餓鬼、畜生之果報,都要經歷過恒河沙那樣多的劫數。三惡道罪受完之後,才出生在邊疆小國惡劣之地,沒有三寶的地方。

法將要滅的時候,女子們精進修行,長期的作功德,男子卻懈怠驕慢,不採用法語。看到修行的沙門就像看見糞便臭土一樣,沒有信愛恭敬之心。佛法快要消失沒有了的時候,各種天界中的善人都流淚哭泣,水與旱互不協調,五穀糧食不能正常成熟,不能夠得到好的收成,還有很多瘟疫疾病四處流行,受災死亡的人數非常多。人民忙碌辛苦,官府卻謀劃得很苛刻。不能順合道理,整天想的是享樂及迷亂。惡人越來越多,就像大海中的沙子那樣多。善人卻很少,只有一兩個。
 
劫將要到達盡頭,所以日與月的時間也變短了,人的壽命也轉而短促。四十歲頭髮變白,就成了老年人,男子因為放縱淫欲,精力費盡而死亡。男子的壽短,女子的壽長,或者有男子壽命六十歲,女子卻有七、八、九十歲或至一百歲的。到後來,有大水忽然發起,經常一下子就來到,沒有一個固定的時期。世間人們不能正信,依舊作往常的事。很多眾生混雜在一起,不管是高貴還是貧賤,都沉沒漂浮在水中,被魚鱉等吃咬。當時有菩薩、辟支、羅漢,想來相救,眾魔卻從中阻撓、驅逐,使不能趕到相會、參與解救。
 
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根性的眾生,進入大山中有福德的地方,泰然淡泊遵守本份,以達到歡喜快樂壽命延長。後來,有諸天衛護著月光菩薩出世,月光菩薩與三乘眾人遭遇相逢,共同興盛正道五十二年。

《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首先會消滅掉,十二部經典緊接著也會滅掉,全部不會再出現,連文字也不能見到。沙門的袈裟不覺之下,就自然地變成了俗家樣式,跟在家人的服裝沒有什麼兩樣了。佛法滅亡時,就好比油燈一樣,在臨滅時光明會變得更亮一點,跟著就滅了。我法滅時,就跟油燈滅時相似,也會興盛一下。自此以後的漫長歲月,就像那漫長黑夜,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這樣之後,要過數十億年,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世間修證成佛,才會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風調雨順五穀滋潤茂盛,樹木很長很高大,人都有八丈高,人壽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到救度的數量,多得到沒有辦法稱名計算的。」

賢者阿難向佛禮拜後,問佛說:「應該用什麼名字叫這部經呢?怎樣的去奉行受持呢?」

佛說:「阿難!這部經的名字可叫做『法滅盡』,宣揚告知一切眾生,讓眾生能分別決斷。功德無量不可稱計。」四部弟子聞經後,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全部都向佛頂禮後離去。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十老人騎竹馬,失腳跌倒長林下。仰天大笑白雲間,道出軒轅多少話。

先分二至定陰陽,甲子三元氣節藏。二至須尋真甲子,符頭方合古軒王。

五日一候六十時,三候為氣無易移。甲己上元謂候始,數餘即閏二至宜。

冬至陽遁起一宮,小寒大寒二三逢。立春換宮從八起,雨水驚蜇九一中。

春分三上起符頭,清明穀雨四五流。立夏還從四五換,小滿芒種五六遊。

夏至陰遁九宮前,小暑大暑七八邊。立秋二上符頭轉,處暑白露一九天。

秋分七上五子來,寒露霜降六五排。立冬六上為正位,小雪大雪五四開。

天上三奇甲戊庚,人間三奇乙丙丁。地下三奇壬癸辛,三奇缺一日月會。

日辰月氣與星生,九宮遁甲為人事。地下八輪是地輪,三奇喜與三才合。

天干地支有差別,盛衰變化是奇生。更與用宮相契合,避凶趨吉不須迷。

三元原是合三才,人事此中早已排。有始方知何何事,無終此事已成灰。

天干化合定根苗,支上沖空庫合招。還有三奇虛透出,六親得力契如膠。

伏吟宜動喜相沖,惟有反吟靜自榮。沖貴有情還忌剋,靜居生養始成功。

原來是一水宮王,辰庫天刑玄武藏。若還亥子江河漫,怕遭壬癸天雨殃。

九紫原為熒惑宮,受生得氣便多風。須知巳午人間虎,還是丙丁天火逢。

七赤宮金為破軍,五為飛火中央煞。破軍火煞兩相逢,定決干戈道路中。

相逢申酉為刀劍,若遇庚辛天亦同。值事金匱武曲良,白虎大難禍難藏。

更逢支干合於會,只宜征戰在西方。四為田野五穀苗,逢金削苗禍自招。

八為稻麥稷黍倉,若逢沖散更虛張。二為稻黍稷麥場,白虎闖入必多殃。

民之歎嗟受饑餓,朝朝走竄啼他鄉。龍入虎穴忌秋場,寅卯相逢是故鄉。

二六牛耕在白沙,若臨肥地亦堪誇。寶鏡沉水嫌夏冬,動中申酉喜相逢。

犬吠空林春不宜,牛羊值之亦得時。青山綠野二八遊,四季安閒巳午休。

雞入虎口怕遭焚,時逢寅卯亦無憂。龍逢寶劍忌金風,青郊相值亦安榮。

鏡墜紅爐忌巳火,申酉之時不受苦。羊入水月怕水旺,秋風起兮可無恙。

細雨微風嫌春夏,冬來得意逢土怕。四季五穀入山莊,寅卯相逢豬見狼。

雞啼牛背忌秋郊,薰風一起喜相招。黃金失色在亥子,若逢寅卯罪不死。

雞入刀砧在四六,和春蕩古猶為福。羊遭湯火畏薰風,秋月明聽曉夜鐘。

青山綠水遨遊遍,柳綠性不同桃紅。牛逢毒草怕青春,碧水流連亦可驚。

豬觸雷門愁碧樹,滔滔水流亦無慮。豬走荒郊怕土崩,江湖溪河可潛形。

墮鏡埋塵尺許中,偏逢後土向土樂。日落寒江亥子愁,蛇頭馬尾亦無憂。

牛集龍尾怕春雨,四季平安亦可許。牛馬難犬兩相逢,只怕安然四季同。

見龍在田春雨時,怕遭秋日猴雞欺。天門金鎖秋日開,此間蛇馬不許來。

牛耕水田夏雨成,不宜春柳兩旁生。草欺五穀宜除草,應加厚土培根早。

風送雷門春日好,金風一起生煩惱。秋山落照不宜秋,夏日炎炎正可遊。

雞鳴曠野喜東風,草木黃落雁無蹤。月麗中庭秋不宜,夕陽西墜朔風吹。

犬逢獵箭隨牛羊,龍狗臨之亦奮揚。馬嘶芳草在西郊,不應南向馬啼勞。

黃牛觸雷茂土中,兔虎相逢命不容。犬入深潭豬鼠宜,若驅蛇馬步行遲。

田莊五穀宜加土,怕入青林逢兔虎。鸞入天門夏日長,不宜渡海入長江。

龍行土坑畏金風,寅卯交加喜自從。虎嘯風生秋月上,威風凜烈坐玉帳。

馬嘶風草怕窯竈,西郊相遇成言曜。牛食青山四季天,若逢春樹自窮年。

牛入虎穴穴要深,重重厚地得安身。雞奔湯火愛東郊,刀砧相遇禍非遙。

五福聚井歸四季,雜樹叢中無畔地。荒山曠野怕逢春,春日逢之山不寧。

白虎歸林喜在秋,火山相澤更生愁。茂樹重山春雨青,不應刀斧入山深。

用神最喜旺生榮,日月時伏氣相充。用衰星旺凶中吉,用旺星衰吉裏凶。

身用相沖最不宜,若逢空庫事遲遲。凶事沖空終必散,吉逢空庫敗無耗。

剋中帶合敗還成,庫內逢沖切忌身。動出泄宮為得氣,五行無救事無因。

貴格遠來喜得時,若還失氣定他期。假如貴格兼無氣,立定圖為敗可知。

定合三奇身用中,虛中透出入相逢。用神若得居生旺,此日求謀決有終。

玉符遁甲理精微,道畢完期竹馬歸。達得歌中真妙意,青青楊柳燕飛飛。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國歷史中有關關公(關羽)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是在唐朝以後,(若依年份計算應為隋朝時代)。

又依(佛祖統紀)有這故事傳說:於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間,(三國之漢蜀為公元221-263年,正式立國於公元223年。約相距370年後,即公元592年的隋文帝時期,隋朝為公元581-617年) 時有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於泉山建精舍。

一日,他正趺坐入定時,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吼,於定中聽到:『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悽厲叫聲,原來正是關公被東吳敵軍斬下其頭,後更將其頭顱轉送去到了曹操處,因而憤恨不平,遂率領其鬼神眷屬到處找尋自己的人頭時所呈現的恐怖景象,由以擾亂了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是一位得道之高僧,深知其怨氣不息,故以佛理導化而反問曰:『關將軍,你過去曾砍下他人的頭顱無數,你今日怎麼不去還給別人的頭呢?』作出如是開導後並即時向其講說佛法與因果之理。

因關帝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聞法後立即明白而心生覺悟及慚愧,並向大師求授五戒,正式皈依成為佛法的弟子,誓願以其精忠之心去成為護持佛教正法的護法。

從此以後,這位千多年來備受中國人共所敬重的忠義英雄人物,便成為了佛教的伽藍菩薩,與韋陀菩薩並稱為佛教護院的兩大護法神。

在佛教寺院每日的早晚課中,都會唸誦伽藍讚:『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此感謝伽藍菩薩與護法等之殊勝功德。

關公(關羽)的詳細資料:

中國民間對關羽在死後被超升為神聖的傳說,流誦經年,關羽可說是第一位,亦是唯一的一位能被佛、道、儒等三家皆共所崇拜及敬仰的神聖。佛教把他尊之為護法菩薩;道家與儒家則把他尊之為『關聖帝君』,既是一位神聖,亦是『忠義英勇』的象徵。

流傳至今不論在兩岸三地,及至在海外的華人社區,當中亦設有不少『關帝廟』,更普及至部份的政府機關與商舖或住戶,常年香火不絕的供奉。由此可見關帝在民間心目中的重要性。

相傳關帝是一位英武魁梧,身長九尺並蓄得一束美鬚,臥蠶眉,丹鳳眼,面如紅棗,唇若塗脂,神威凜凜。且天生威武神勇,身上更帶有一股天地浩然之正氣,天生一副威武神相。

因時數所限,關羽兵走麥城時被敵軍所設之陷阱殺害,結果被斬了頭顱並轉送到曹操處。從此便成了無頭的孤魂並且常留連飄泊於荒野之間。又因為關羽認是含冤而死,故其陰魂不息、不願離去,並於夜間四處出沒,一心希望能找回被斬去的頭顱,因而漫無目的地尋尋覓覓,轉眼便過了近四百年之久。

到了隋朝時,才遇到了上文所述的智者大師向他說法及皈依才得以安自解脫。而關帝在皈依佛法後更有感佛恩的功德浩大,才能有機會脫離困苦之鬼道而往生天界,繼而發了大宏誓願,要永久護持佛法,遂成為了護持伽藍園地之護法菩薩,此於上文亦已述及。

又相傳關帝被超渡而初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玉皇大帝的天宮) 時,玉帝非常賞識及敬重其忠義德行與浩然正氣,故玉帝即時封了關羽為『南天帝君』,且與玉帝並肩而坐。故此在天界的眾神便稱關羽為『左玉皇』。

世間佛教徒會稱關羽為『伽藍尊者或伽藍菩薩』(伽藍是為佛寺院的通稱);一般民間大眾則稱為『關聖帝君』,而一般未認識者亦尊為「關公」和「關帝」等之稱號。

在我們可以見到之寺院或佛教徒家中,若供奉有佛菩薩時,亦常會在左右兩旁供奉伽藍護法菩薩(關帝)及韋陀護法菩薩。
 
而在西藏佛教密宗方面,亦有關公的密法儀軌及密咒流傳,藏傳佛教的密宗弟子信眾們,當然將關帝視作正信的大護法菩薩去敬奉。

在藏傳佛教中對關帝有如下的傳說和看法:一有說認關帝其實是一尊古佛的再來者;亦有說是馬頭明王本尊的眷屬之一所化現等。

而藏密的大成就者如:當代的大寶法王、阿秋仁波切、清朝的國師章嘉大師與民國時代著名的諾那呼圖活佛….等各大法王與活佛上師,均亦認同關帝為佛教的大護法。

更於二零零五年的大年初三,噶瑪巴(即大寶法王)親手撰著了『關公修持儀軌』並示諭各信眾修持關公祭儀之法事。由此可知關帝是佛教中正信的一尊大護法菩薩,為漢藏兩地的佛法樹立起無比的大法幢!

這法的緣起是於第五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受明成祖永樂皇帝迎請至南京傳法時,(永樂即公元1405-1423年,至今六百年)從此之後便將漢地的護法『伽藍尊者』即關帝,帶回西藏楚布寺供奉,而當時大眾便將此護法神稱之為『噶瑪漢神』,此即是關公初入藏地的因緣。

關帝在中國民間信仰者極為普及,大眾若感到居家有邪廆精靈鬼魅等作祟,只要誠心敬禮供奉及祈求關帝,深信必能得到關帝的威靈護佑,故關帝亦被稱為『伏魔大帝』是此來由也。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禁術是一種傳自上古的巫術,後來主要被中醫和道教吸收,又稱禁法或者禁祝。禁,有節制、制服、治療等多重含義。

一些看過奇幻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有一枚寶印——黃神越章。黃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而越章中的越代表了“禁”,這是因為禁法多數出自越國,章即印章的意思。足見咒禁之歷史悠久。

綜觀整個禁術,可以分為氣禁門和咒禁門。氣禁,就是人用各種“氣”來達到禁的目的。

例如葛洪祖師在《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到會氣禁的人可以和瘟疫災區的人睡在一起而不得病,入深山可以讓蛇蟲遠離。遇到豺狼可以用禁法讓他們不動。練氣禁到高層次的人,身體可以讓鋒利的刀子隨意戳而沒有事情。另外,還可以禁水令其倒流,吹一下氣可以讓大火滅掉……

氣禁想來是離我們比較遠的法門了,而咒禁則離我們最近,古籍中一般將咒禁法稱為“咒道門”和“禁道門”可以不依附符而單獨行事的法術。

鬧得沸沸揚揚的“九字真言”,其實就是禁法。而且是屬於咒禁範圍。它的真名乃“六甲秘祝”,出自《抱朴子內篇·登涉》。據祖師的記載來看,該咒“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故被流民三十三天鐵板六壬教奉其為高級實用咒法。

咒禁法,只需要念咒和配合一些訣法、罡步和運氣即可治療瘡毒、血流不止、瘋癫、邪顛(花癡)、節制豺狼虎豹和蛇蠍,甚至還可以幫助産婦順利生産。學成之後,外出遇到惡狗便可依法制服。

持禁齋戒是學禁法的頭等大事,《神仙經》云:“凡欲學禁,先持知五戒、十善、八忌、四歸。皆能修治此者,萬神扶助,禁法乃行”

五戒:

一曰不殺
二曰不盜
三曰不淫(超出夫妻範圍的算“淫”)
四曰不妄語(說謊、謾罵、輕蔑等)
五曰不飲酒、嫉妒

十善:

一 濟扶苦難
二 行道見死人及鳥獸死者皆埋之
三 敬重鬼(尊敬弱勢群體,不是要人迎祀)
四 不行殺害,起慈憫心
五 不憐富憎貧
六 心行平等
七 不重貴輕賤
八 不食酒、肉、五辛
九 不淫聲色
十 調和心性,不乍嗔乍喜

八忌:

一 忌見死屍
二 忌見斬血
三 忌見産乳
四 忌見六畜産
五 忌見喪孝哭泣(自己家裏喪事見到那是沒辦法)
六 忌抱小兒
七 忌共女人同床
八 忌與雜人論法

四歸:

一 不得著穢污不淨潔衣服,即神通不行
二 不得惡口咒詛罵詈
三 不得共人語,詐道稱聖
四 不得飲酒食肉,殺害無道

另外還有,不可以在污穢的地方念咒,不可以隨便談論神明,不可以和雜亂的人侃大山,不可以隨意打動物,不可以騎馬坐驢……如果以上的內容犯的話,咒禁法的靈驗就不大。如果能好好遵守,咒禁的靈驗度就比較高了。

解穢水法:如果一個學咒禁的人遇到了污穢的東西,比如見到死屍,見到了動物交配或者遇到了所謂“靈界朋友”就需要用這個水來洗澡和內服。

材料:

竹葉(竹子內素潔,外剛柔,為清淨之藥)十兩
桃白(桃樹乃陽剛服鬼之樹,取意鎮邪)皮四兩
柳白(具有濟渡的功能)皮四兩

用水一石二斗(大約120升)煮沸以後去掉渣滓,用來洗澡。另外可以光用竹葉和桃白和水熬出香味後喝下,可以解穢。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