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很多人都追隨孔子想拜他為師。魯國有個叫叔山無趾的人,他因為違犯了法律而被砍掉了一隻腳,他遇到孔子以後也一直跟在孔子的後面,要見孔子並想拜孔子為師。
 
他見到孔子以後,孔子說:“你做事不謹慎,已經因為犯罪而被砍掉了一隻腳,即使你現在找到我也補救不了,有什麼用呢?”
 
叔山無趾回答說:“我只因為不明白事理,所以才會失去腳。我現在找到你,是因為還有比腳更尊貴的東西存在,我要保全它。天沒有不覆蓋的地方,萬物都被地所承載,我本來把夫子當成天地,沒想到夫子您是這樣的態度!”
 
孔子聽後,非常慚愧的對叔山無趾說:“我孔丘實在淺薄,先生怎麼不坐下來呢?請您把您知道的道理都講出來,我會非常認真的聽。”
 
但是叔山無趾沒有理會孔子就走了。
 
孔子就對弟子們說:“我今天竟然犯了這樣大的錯誤,怎麼能根據一個人以前的善惡來判斷他呢?像叔山無趾這樣因為犯錯而斷了一隻腳的人,都還努力求學以彌補以前的錯誤,何況是沒有過錯的人呢!我們一定要記住啊,即便只有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也一定有人可以做我們的老師,要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把他們的缺點當作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的進步啊。”
 
儒家認為人的地位高低,不是由財富決定的,而是由他的道德水平和學問高低決定的。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學問就要不斷的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說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認每個人都有優點和長處,都是值得他人尊重和學習的。人只有虛心向他人學習,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自身道德的不斷完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常有人問我:“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雖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樣,但是,末了,我往往會給他們總結一句:“其實,當你這樣問我的時候,就說明你還沒有做好出家的準備。因為,你似乎還不曾明白出家的意思。”
 
出家,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找個清凈的世外桃源,看看風景,休閒養生嗎?~~天底下哪裏有這樣的美事啊!
 
躲開人世間所有的壓力和煩惱,自得其樂嗎?~~就怕到時候,你樂不出來了。
 
換一種活法,謀求一條另類的生存甚至是致富之路嗎?~~您在撞大運,而且,您絕對是個垃圾!
 
經常聽人議論,現在的和尚如何如何富有。說實話,那是極其個別的現象。如果是名山大寺的管理者,以及特別有名望的所謂高僧大德們,他們會有比較多的信眾供養,也許會富有一些。除此以外,絕大多數僧人們都是比較拮据的。在我熟識、交往的僧人當中,還不曾有一個所謂的富和尚,也許,是我和他們緣分太淺吧。
 
很多人羨慕寺院的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的,多美啊!可是,人們卻忘記了一點,中國的寺院,基本上屬於公共場所,不論買票的景區也好,不買票的小廟也好,就算環境很優美,它實際上也是屬於大家的,而不僅僅為寺院以及僧人所獨有。實際上,依據佛陀的教導,以及我國目前的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寺院裏的一草一木,都不屬於某個僧人,哪怕你是法人代表;而是屬於“常住三寶”,屬於“國家”。
 
當僧人離開所住寺院的時候,他所能帶走的,就是自己的那點隨身行李。“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的確如此。~~對於無常,出家人體會最深。無常到來,你想不走都不行。即使你是一位方丈,或者當家,如果你已經不再符合地方利益的話,某些人的一句話,你就得乖乖走人。
 
真心出家,往往意味著加入了“無產階級”,從此,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再屬於你,你也不應當謀求什麼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按照佛陀的教導,連你自己的“自己”,都應當捨棄~~那就是所謂的“我”和“我執”。捨棄就是佈施,真心出家,就是一種佈施。
 
我目前所在的寺院不售票,但也時常會有遊人和香客光臨,國人的素質和修養讓我體會頗深,比如,當我正坐在床上,用電腦寫文章的時候,外面吵吵嚷嚷地來了一群人,路過我的窗口時,有人貼著玻璃窗往裏探望了一下,然後說道:“媽的!現在的和尚條件嘎好,還有電腦!”
 
假如您是我,假如您聽到這樣的話會很氣憤的話,建議您,就不要考慮出家了。因為,這是家常便飯啊。出家,並不是為了得到些什麼,而是一種放下,一種佈施,一種徹底的出離。~~乃至於,一種對於虛假概念和俗情塵世的全面超越。
 
從小處說來,出家,佈施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佈施了家人親情的牽掛,佈施了工作和就業機會,佈施了吃喝玩樂的個人享受。再進一步,佈施了那個狹隘的自我,和種種習氣。
 
從大處說來,出家,佈施了整個世界,所謂的三界,從以前自以為是的主人,轉換成了《楞嚴經》第六卷當中所說的“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的客人。因為,一旦出家,就不應當再把這個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而應當把它看作是需要出離和超越的“火宅”,也是煩惱苦海。
 
所以,古代高僧們常說,出家,就是出離三界之家,出離煩惱生死之家,出離五蘊六塵之家。~~倘若沒有如此認識的話,出家,就沒有意義。即使茫然地走上了出家之路,也將注定不會是一條光明之路。
 
就我自己來說,從二十四歲開始看到佛經,一邊工作,一邊試圖了解一下“封建迷信”的內容。事實證明,道聽途說完全靠不住,佛經一點兒都不迷信,其文辭之優美,道理之深刻,內容之廣博,論證之詳實,知識之科學,心境之平等、包容、自在、灑脫、慈悲,無出其右者。
 
在我的認識來說,這就是人類最偉大的著作。而且,佛經的數量竟然那樣多,簡直浩如煙海了。讓我怎能不對它們的闡述者~~佛陀,油然生起景仰追隨之心呢!於是,我開始學佛。
 
當我發現,一邊工作一邊念經學佛,自己內心卻難以寧靜,學修難以深入的時候,我就決定~~我要出家,專心學佛。無論將來的生活有多麼地艱苦,無論人們如何地看待我,也無論放棄賺錢的機會有多麼可惜,還無論父母家人朋友如何地失望。~~人生的路,要自己走。這樣才能無怨無悔。
 
我甚至不曾和誰商量過,是否要出家,我只是提前兩年,把自己的這個決定告訴了父母,告訴了兄弟、朋友和同事,讓他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儘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嗤之以鼻,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別人失望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失望,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失望。
 
如今,包括父母在內,沒有人再為我而失望了,因為,他們逐漸發現,我的選擇並不算壞。甚至,我反而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看望他們,反而生存地比別人更加輕鬆自在一些。~~這足以證明,那些當初為我失望的人,是多麼地短見和多餘,多麼地無常,多麼地無足輕重了。如果說,當初,放下這一切,的確需要一些勇氣的話;如今,我早已不會在意這些,如同虛空浮雲一般的東西了。
 
出家,真正是一種佈施。佈施地越徹底,牽掛就越少,就越容易入道。我自己當初的那些做法,在今天的某些人看來,就像是杭州話所說的那樣~~“腦子有病”,東北人說的~~“大傻”。
 
當時,我有一些財產,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的時候,大概是一套商品房,和幾十萬存款吧。本來我打算給父母一些錢,因為並不知道我的錢相對寬裕,我母親說:“我們用不到你們的錢,將來退休金都花不完。”
 
我想想也是,於是,就把絕大部分存款捐到皈依師的寺院裏了,留了六、七萬現金,隨身帶著,作為尋找出家地方的路費。迅速地辭掉了工作,把房子交給兩位好朋友照看,房產證也一併交給他們保管。於是,我就踏上了出家的旅程。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到了好幾個省,我交著伙食費和住宿費住了好幾個寺院,每到一處,都留心觀察,看哪位師父人品好,就向他來打聽,在哪裏出家合適,哪個寺院風氣好,師父的修行好,等等。
 
因為那時的寺院條件都比較差,有困難的出家人到處都是,最起碼,都缺路費。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散財童子”,散來散去,等到終於選擇好了出家寺院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不到一萬元了。即便如此,等我到達剃度師父所在寺院的時候,慢慢地,我才發現,差不多,我就算是一個富翁了。
 
於是,和幾位共同發心出家的同修,住在一眼大窯洞裏,每天燒火做飯,掃地劈柴,規律地作息,接受著寺院常住的考查。經過了半年左右,師父看我們這一撥人的確不錯,破例同意提前給予剃度,並選好了日子。
 
這時,我想起了自己還有一樣牽掛的事~~我還有一套房子呢!要把它處理掉,免得將來影響修行。而且,後路也要斷乾凈才好,要把這個家出到底。和我的兩個朋友電話裏商量了一下,就開始辦,迅速出手給了一位朋友的上司,賣了十五萬元,送給兩位朋友每人一萬元辛苦費,因為他們都不算寬裕。其它的十三萬元,都匯給了我師父,捐給寺院。
 
我師父是一位極其厚道、具足德行的修行人,向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因果分明。他不肯接受我對他個人的供養,只接受供養常住,並一再讓我自己多留一些備用,我就留下了一萬元,其它供養寺院常住,全部登記入賬。出家,我就這樣出家了。
 
剃度後一年左右,師父安排我們師兄弟幾個一同去受戒,路途很遠。當時,我的錢已經散的差不多了,“散財童子”生涯宣告結束。在受戒歸來的時候,身上正好是一無所有,如今回憶起來,還能記得起那種輕鬆愉悅的心情,無牽無掛,兩袖清風,無怨無悔,光明磊落。從此後,唯一向道之心,未曾退失。
 
十幾年以來,無論自己內心的各種習氣如何地泛濫,煩惱如何地生起,我都不曾被它們嚇倒,因為,早在出家之前,我就學會了佈施,學會了放捨。放捨錢財,放捨身心執著,放捨面子,放捨一切有所得心~~這,大概就是出家吧。出家,就是這樣一種佈施,放下和捨棄的佈施。
 
當把一切的一切,都佈施地乾乾凈凈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清凈心,就是佛性,就是自在法身。無需尋找,它隨處自然顯現。你仍然可以把它佈施給所有的眾生,然而,誰也拿不走它,誰也得不到它。~~因為,誰都不曾缺少它。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為什麼會得病?除了細菌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體內毒素。毒素為細菌的增殖和侵襲鋪好道路。因此清除和減少體內的各種毒素,我們的身體才會保持健康活力。
 
藥物並非健康的製造者,一方面,藥物通常會引起副作用,有時甚至會帶來新的疾病;另一方面,在體內沉積的毒素沒得到清理的情況下,服用任何補品、仙丹,都不會發揮最佳療效。
 
中醫歷來認為“藥食同源”,適當的食物可以治病,而且沒有副作用,因此,食物可以說是最好的醫藥。要想保持健康,必須清除以下十二種體內毒素。
 
 
一、體內廢氣
 
典型表現:經常腹脹,而且放屁很臭。
 
長期積累的結果:腹痛,潰瘍惡化,皮膚老化,發生癌症的危險性增加。
 
食物解決方案:紅薯、富含乳酸菌的食物。
 
 
二、宿便
 
典型表現:天天排便仍有殘便感,或長期一週內持續三天以上不排便。
 
長期積累的結果:皮膚粗糙,腹脹,腹痛,大腸癌。
 
食物解決方案:富含食物纖維的雜糧、水、穀物、豆類、海藻類、蘋果、酸奶、富含寡糖的食物。
 
 
三、淤血
 
典型表現:身體疼痛,手腳冰涼,女性表現為痛經和月經不調。
 
長期積累的結果:身體各器官功能低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
 
食物解決方案:生薑、胡蘿蔔、紅花、杏、肉桂、鹹梅乾。
 
 
四、乳酸
 
典型表現:身體沉重,肩膀和脖子酸痛,感到疲勞。
 
長期積累的結果:風濕病,神經痛,發生癌症的危險性增加。
 
食物解決方案: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醋、富含天冬氨酸的食物。
 
 
五、酒毒
 
典型表現:面紅耳赤,臉色蒼白,心悸,頭痛,目眩,惡心,嘔吐。
 
長期積累的結果:酒精依賴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食物解決方案:水、柿子、貝類、薑黃、蘆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六、水毒
 
典型表現:浮腫,眩暈,尿頻,尿多。
 
長期積累的結果:鼻炎,過敏性皮炎,體重增加,關節痛,不出汗或多汗症。
 
食物解決方案:馬鈴薯、黃瓜、紅豆、西瓜、鯉魚、富含鉀的食物。
 
 
七、尿酸
 
典型表現:大腳趾根部腫脹、疼痛、口渴、尿頻。
 
長期積累的結果:痛風、高尿酸血症、腎病、尿毒症。
 
食物解決方案:芹菜、番茄、礦泉水、黑色食品。
 
 
八、壞膽固醇
 
典型表現:初期沒有自覺症狀,出現黃色瘤(淡黃色的脂肪腫塊)時可能已發展成為重症。
 
長期積累的結果: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膽結石。
 
食物解決方案:芝麻、綠茶、乾香菇、柑橘類、黃豆、堅果類、海帶、紫菜、橄欖油。
 
 
九、內臟脂肪
 
典型表現:腹部很胖,呼吸困難,心率過速,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長期積累的結果:心肌梗塞,腦梗塞,糖尿病,肝硬化。
 
食物解決方案:烏龍茶、咖啡、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富含辣椒素的食物、甲殼素、殼聚糖食品、韭菜。
 
 
十、濃稠的血液
 
典型表現:一般沒有自覺症狀,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發展成動脈硬化,及其併發症。
 
長期積累的結果:動脈硬化,血栓。
 
食物解決方案:納豆、鯖魚、大蒜、銀杏葉精、水。
 
 
十一、高血糖
 
典型表現:異常口渴,排尿次數和量增多,吃得多卻日漸消瘦。
 
長期積累的結果: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腎病。
 
食物解決方案:洋蔥、含黏滑物質的蔬菜、茶類、富含鉻的食物、富含V-亞麻酸的食物。
 
 
十二、自由基
 
典型表現:沒有典型表現,對人體各部分都有損傷。
 
長期積累的結果:全身各個器官老化,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
 
食物解決方案:蘑菇類、黃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富含多酚的食物、富含硒的食物。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糖茶:
 
綠茶、白糖適量,開水沖泡,片刻飲之。有和胃補中益氣之功,還可治婦女月經不調。
 
 
二、菊花茶:
 
綠茶、白菊花(乾)適量,開水沖泡,待涼飲之。有清肝明目之功。主治肝經風熱頭痛、目赤腫痛和高血壓等症。
 
 
三、山楂茶:
 
山楂適量,搗碎,加水煎煮至一杯,再加入茶葉適量,長期飲用,有降脂、減肥的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也有一定療效。
 
 
四、銀茶:
 
茶葉二克,金銀花一克,開水沖泡後飲服,可清熱解毒,防暑止渴,對暑天發熱、癤痛、腸炎有效。
 
 
五、醋茶:
 
將茶泡好後,去掉茶葉,按茶水和醋5:2的比例配製。每日飲用二至三次,可治暑天腹瀉、痢疾,並有解酒和療酒醉的作用。
 
 
六、鹽茶:
 
茶葉裏放點食鹽,用開水沖泡後飲之。有明目消炎、降火化痰之功效。同時可治牙痛、感冒咳嗽、目赤腫痛等症。夏天常飲,還可防中暑。
 
 
七、薑茶:
 
茶葉少許,生薑幾片去皮水煎,飯後飲服。可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對流感、傷寒、咳嗽等療效顯著。
 
 
八、奶茶:
 
先用牛奶和白糖煮沸,然後按一份牛奶、二份茶汁配好,再用開水沖服。有減肥健脾、提神明目之功效。
 
 
九、蜂蜜茶:
 
茶葉適量放入小布袋內。放入茶杯沖入開水,再加入適量蜂蜜。飲此茶有止渴養血、潤肺益腎之功能,並能治便秘、脾胃不和、咽炎等症。
 
 
十、蓮茶:
 
蓮花(乾)三十克,先用溫水浸泡五小時後瀝乾,加紅糖三十克,水適量,同煮至爛,飲用時加入茶汁。有健脾益腎之功。腎炎、水腫患者宜天天服用。
 
 
十一、棗茶:
 
茶葉五克,開水沖泡三分鐘後,加約十粒紅棗搗爛的棗泥。有健脾補虛作用,尤其適用於小兒夜尿,不思飲食。
 
 
十二、柿茶:
 
柿餅適量煮爛,加入冰糖,茶葉適量,再煮沸,配成茶水飲之,有理氣化痰、益腸健胃的功效,它最適於肺結核患者飲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通常會說: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一家把幸福作為研究目的的科研機構得出結論,幸福與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無關,而是來自於一份輕鬆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研究者通過對生活輕鬆而幸福的人的研究,總結了十條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訣。
 
 
一、不抱怨生活:
 
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不貪圖安逸:
 
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感受到幸福。
 
  
三、感受友情:
 
廣交朋友並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才。
 
  
四、勤奮工作:
 
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五、降低負面影響:
 
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面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六、生活的理想:
 
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讓自己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而活。
 
  
七、給自己動力:
 
通常人們只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鬆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八、規律的生活:
 
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於保持輕鬆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拾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九、珍惜時間:
 
幸福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另外,專注還能使身體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因為,每三十分鐘大腦會有意識地花九十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環境,檢查呼吸系統的狀況,以及身體各器官的活動。
 
 
十、心懷感激:
 
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宋時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劉庭式,字德之。他是齊州人,齊州也就是今天山東一帶。他考取了進士以後,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正是這裏的刺史。蘇東坡很賞識、敬重劉庭式的人品。
 
劉庭式在沒有考取進士之前,曾經與本鄉的一位民家女子確定了婚姻關係,只是還沒有下聘金。後來,劉庭式考上了進士,做了官,又得到名人的賞識,看來是前程遠大,不可限量了。
 
可是那位女子,卻在這個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結果導致兩眼全失明了。女子的父母是種田人,家境貧寒,也就不敢再向劉家提起這門親事。朋友中,有人勸劉庭式:“那位女人已經瞎了雙眼,你為了自己的前程和未來的幸福,就另行擇親吧。如果你一定要和那家結親,就娶她的妹妹好了。”
 
劉庭式回答說:“我當年同她訂立婚約時,已經把心許給她了。她現在瞎了眼睛,但是她的心還是好的。我若是違背了當初的心願,我的心倒是變壞了。再說:人人都會變老的,當妻子年老色衰時,我們也不能更換年輕美貌的女子吧?人得守誠信,自己不能變心。”
 
就這樣,他們二人結了婚。婚後,劉庭式儘量照顧好這位雙目失明的妻子,夫妻和睦度日,很是恩愛,先後養育了幾個孩子。
 
蘇東坡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對劉庭式的行為也深為感佩,說:“劉庭式真是一位情操高尚的人啊!”
 
劉庭式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其實啊!古人的婚姻觀跟現代人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
 
詩經裏有一著名的詩句叫: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代的很多年輕人啊很喜歡引用,特別是在新婚燕爾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美好願望。但是人們往往只是領會了字面上的甜蜜浪漫的意境,而沒有去體悟這句話背後的深意:牽著你的手,與你一起慢慢老去。
 
這可是一個漫長的生命過程啊,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兩個人會一起經歷怎樣的人生呢?榮華?富貴?貧病?戰亂?離別?‧‧‧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執子之手,不離不棄嗎?
 
其實在這句詩的前面還有一句,叫: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契是契約的契,闊是闊別的闊,成說,在這裏當訂立講。我把這句詩的意思翻譯成:與你訂立一份契約, 只有一人死了一人還在生,才能把我們分開。這樣的婚約是何等的份量啊。那是一生的託付,一生的承諾和一生的責任。
 
在西方社會裏,人們同樣對婚約看得很重,在教堂裏的婚禮上,在上帝面前發誓:遵照上帝的安排,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要互相關愛,互相忠誠,不離不棄。把婚姻看得很神聖,很莊嚴。
 
所以自古以來啊,無論是哪一個民族,婚姻的前提都是誓約,它保證了婚姻的合法性,也具有了對彼此的約束力。在西方有上帝的見證,而東方則以天地為見證。
 
現在人們還沿用的形容婚姻的說法,如終身大事、從一而終等,大概都是出自於這樣的婚姻觀。正是基於這樣的婚姻觀,前面故事裏的劉庭式才能夠信守婚約,不以客觀環境狀況的變化而改變初衷。
 
也許現代的人很難理解劉庭式的做法,覺的他傻。因為現代人早已經不把一紙婚約當成一回事兒了,有沒有婚約都無所謂:沒有婚約,兩個人愛了,就在一起;有了婚約,兩個人不愛了,照樣分開。誰也不欠誰的。根本不去考慮對方的感受,更別說孩子,老人的情感。
 
是啊,環顧我們周圍,今天這個人離了,明天那個人又再婚了。大家都在婚姻的殿堂裏忙忙碌碌,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勞神結婚、離婚,兩個人一好了就住一起了,不好了就分開了,換男朋友、換女朋友就像換衣服一樣。還美其名曰尋找自己真正的幸福。那麼問一句:你找到了嗎?
 
當你對別人不信守諾言的時候,別人也同樣不會對你信守諾言;當你不尊重別人的時候,你也同樣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當你把自己的喜好感受需要利益,放在首位的時候,別人同樣不會,把你的喜好感受需要利益放在他的首位。一顆變壞了的心,又怎能找到一顆好的心來陪伴呢?這樣追求來的所謂自由的結合,又何來長久可言呢?所以說起來啊,真正傻的是現代人吶。
 
劉庭式娶了瞎了眼睛的妻子,信守了婚姻的承諾,保住了兩顆好的心,這兩顆好的心在日後漫長的歲月裏,只能越來越融合,越來越心心相印。真正能夠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的幸福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那麼他們不是最聰明的人嗎?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方三世,一切法門,一切修行人修行都離不開禪定。
 
何名禪定?身心不執不迷不住即為禪定。又名三昧定境,三摩地。不入四禪八定,三昧定境,難以成就。但欲入四禪八定,八萬四千種三昧定境,必須先打通氣脈。但氣脈怎麼樣才能通呢?只有六根清靜,不逐六塵,不散亂不昏沉,正念堅定,人身的元氣才能生機不絕,旺盛圓滿。當心靜久不動,元氣一步一步的積累,到在一定的量後,氣脈自動會被旺盛的元氣打開。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氣脈,轉河車。此類功法萬不可學,很容易走火入魔。為什麼?因為元氣就如電視機的電源,氣脈就如電線。你不充電接電發電,直接修氣脈,那很容易弄壞“電線”,造成“電線”錯亂而短路。更何況,如果元氣不足,“電源”不足,就算打通氣脈也沒多大用處。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打通氣脈的方法:那就是心靜,六根靜,不求不迷不急,靜靜等候,等到精足氣足神足時,氣脈自然會通,三昧定境自然會入,絲毫強求不了。世上不管什麼法門,離開了心去修,離開靜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無所住,心無所求,心無所迷地坐禪,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氣脈?可不可以計算出來?
 
絕對準確的時間是算不出來的,但大致的時間可以算出來。那如何計算?要計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怎麼算?這有密法,我公開也無妨。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得先了解人身的結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
 
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玉液,把這口玉液嚥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
 
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乾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乾的。只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要計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氣脈初通,即365×9=3289,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說:百日築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這是個基數。這個基數是對十六歲童身未破,身體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堅定的人的數字。
 
如果是大於十六歲十年左右,則365×10。如果大於十六歲二十年,則365×11。如果大於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類推。如果身體處於亞健康,則再加一倍。如果身體體弱多病,則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只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泄一次精,當補9口真氣。每遺一次精,也要補9口真氣。每見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人見色心動真氣元氣則散。每微動三回嗔心,就要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真氣所化的玉液加邪火就變成痰,沒有用了,所以人萬不可動嗔心。因為大動嗔心,傷元氣更大,要補一口到九口真氣。如以上加減,即能算出你要坐禪多少座,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築基,才能氣脈初通,打開任督二脈或奇經八脈。
 
如果要氣脈大通,轉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蘊,就不是這樣算的了。這樣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礎,先行功德的。這個修道基礎,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應該完成的。連這個最本的基礎,都沒有完成,你現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於打通氣脈,證六神通,出菩薩意生身,是不是太急了?
 
三千五百座是最基本的!很多人一聽,可能想:那我不是要坐十年八年?其實,如果精進的話,並不用多久。如果你每天精進,一天用功十二小時,二個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個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築基。
 
你要知道:佛法修行在於心,心靜即是坐禪,心無所求即是坐禪,六根不隨境轉即是坐禪,心中無我執即是坐禪。修坐禪者,當如是修禪。如果是上根利器,日夜用功,行住坐臥心皆定,那二個七七減半,即一個七七即可成就。
 
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閉關打七七,專念一句佛號或一個咒,專參一個話頭或專坐禪,於七七四十九天內氣脈大通,並悟道證果的很多,在書上可查出一大堆。但世上上根利器極少,也沒有這麼大的道心。像閉百天關,一天用功十二小時,另十二小時吃飯睡覺,剛好完成三千多座。
 
如果像世尊一樣日夜禪定,日夜用功,剛好七七四十九天左右完成。365×9=3289刻鐘(每刻二十分鐘,以一刻為一座。),而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用功就是3528刻鐘。去零為整,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完成三千五百座,填滿身上365個大穴每穴9口真氣。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決心,那就二個七七,一百天完成。再不行,就每天六小時,二百天完成。再不就行,就每天三小時,這三百天左右,一年完成。如果你能完全三千五百座,不能悟道證果,氣脈大通,一般來說,至少都可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再這三千五百的基礎上,再精進,就不會像初修行一樣了,雖然不能入大定,但入個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難的。
 
如果你心不能靜,真氣元氣化不了,四大五行轉不了,那可以專念一句佛號,專持一個咒。但如果想念佛持咒的同時,還能轉化四大,那宜金剛誦,不宜過於大聲,或則氣散體外。如果真氣化不出,可試念大悲咒,專一遍大悲咒就能化一小口真氣,如果專心念一刻鐘大悲咒,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當然其他咒語也可以,我個人的體驗,持過很多咒,以大悲咒及寶生陀羅尼化真氣元氣神速。楞嚴咒行不行?好不好?當然行!當然好!只是我不會念楞嚴咒,因為太長,沒有體驗過。但效果必定是好的,因為關鍵是心專不專一,對修的佛號或念的咒信心夠不夠。
 
修行,就是修心修身修行為。修心,斷惑證真,斷意識流,見不生不滅法身,是智慧,是見地。修身,轉四大五行,破身見身障,破五蘊,是功夫,是定力,急不來,非一步一步腳印不可。修行為即修一切心口意善,修六度萬行,磨習氣,積福德資糧。修心修身修行為,就是法報化三身。
 
若說悟道難,那轉身之四大五蘊更難。君不見歷史上很多祖師悟道了,住茅屋專修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謂悟後起修。若說轉身四大五蘊難,那佈道行道更難,什摹是佈道行道?就化身千百億,度千百億眾生,要把正法傳開,建教團,建道場,還要看眾生的根基,因機設教,比轉身四大五蘊更難千百倍。
 
我之前曾說,三千五百座是築基功夫,是修一切法門的人都應該完成的。閉關日修夜睡,一百天剛好可以完成。如果日夜用功,七七四十九天可完成。上根人可在此七七四十九天內成就。那築基之後,再進一步修持,若破四大五蘊,氣脈大通,那要坐多久?如何計算?
 
這個簡單,說出來只怕你堅持不了。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當如下計算:
 
人身365大穴,對應地球公圍太陽一周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故當以365大穴乘最大數9,人身有五行五大五蘊,人身如果除了五行五大,身上不會留一滴水一絲毛,故應當再乘以5,即365大穴乘大數9乘5大,即是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的數。然後五行五大的五,乘之前再加一,再乘,就是破四大五蘊的基數了。
 
為什麼要加一再乘?因為未成道前,難免偶爾會泄精漏丹,動嗔傷丹,所以要加一倍補之。即365×9×(5+1)=19710座。如果你閉關三年,每天坐禪六小時,剛剛是19710座,一座一刻也不多不少。
 
古人提出百日築基,七七四十天關,三年關,其實是根據人體的四大五行,五臟六腑,三脈七輪來定的,不是亂定閉關時間的。
 
你如果說:“那不過外道之說!”那你生病後,吃藥或推拿按摩針灸為什麼會病好?如果你修行,忽略了轉四大五蘊身障的重要性,那是浪費時間,做表面功夫而已。如果你否定人體結構對修行的重要性,科學性,那是愚昧愚癡,法執太重,應該清醒了。
 
你說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為什麼會痛?你說色即是空,那你隱個身給我看看!為什麼隱不了?因為你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很多大德往生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發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為他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你若真想證道證果,先發願坐三千五百座。至於是心靜無求無執地保任,還是專念佛號或是念經持咒,看各人根基及因緣。
 
如果道心更大,那就閉關三年再說,就算沒有證果,沒有大徹大悟,至少都煉出了定力,不可能毫無收獲的。
 
如果你看了此文,還是不能放下諸求諸緣,安心坐禪念佛持咒,你該當何罪!修行人應當知道:每浪費一天,生命就短一天。每老一天,精氣又泄了一部分,又更比前一天更難打通氣脈,更難轉四大五行五蘊。
 
修行的同修們,莫浪費光陰,放下所求,忍耐初坐禪的腿痛心散亂昏沉攀緣,修行去吧!
 
我所言論,不作聖解。是對或非,君自參悟。
 
 
 
編者註:
‧‧‧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
本文出自原稿,未知是否筆誤,或另有它意,請閱者自行取捨參用!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性是上天賦予人的良知本性,是人生命本質中最美好的東西。因此能夠保持善性和不斷昇華道德,就是人最應該力行的。君子喜歡看善書、行善事,不僅自己行善,而且提倡、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使人覺悟而由此帶來福祉,使一切歸於天理正道,所以古語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古人勸善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為其中幾例。
  
春秋時,魯國的子路“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暇豚”(《史記》),第一次拜見孔子時,頭上插著雉羽,腰佩暇豚服飾,一副好勇之態。孔子向他講了學習的重要性:“人君而無諫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馭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哉?君子不可不學。”
 
子路聽了很受教育,心悅誠服的穿上了儒生的衣服,向孔子學習禮樂。孔子向他講述了君子之道和為政之道:“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做官就要以身作則,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
 
子路追隨孔子周遊列國弘揚道德,思想境界也在一直不斷提升,他忠心於老師,盡職於國家。孔子稱讚他說:“子路聞過則喜,過而能改,其進矣!”子路後來出任蒲邑大夫,實行禮樂教化,果然經過三年,蒲邑大治,民風淳厚,孔子三稱其善。
  
明代時,山右人伍千筋力大好勇,平日常舞槍弄棒,一句話不合心意,就出重拳打人。或爭奪別人財物不償還,或借人錢財不立借據,人們都害怕他。一天,天很熱,他上城樓乘涼,有幾人先在樓上乘涼,看見他來了,都嚇得避到別處去了,只有一位老人仍坐在那裏不動。
 
伍千筋盛氣凌人地說:“眾人都跑了,你還不動,是不是認為我拳腳不厲害?”老人說:“你執迷不悟啊。你父母撫育你長大成人,希望你成為於國於民有益之人。你有一身武藝,不思報效國家,卻甘心作無賴,使國家少了一個可用之才,可惜!可惜!”
 
伍千筋聽了老人教誨,非常慚愧,他流著淚說:“周圍人都說我是可惡的壞人,我也就當自己是壞人。今日聽老人好話,如同聽到晨鐘暮鼓,令我猛然清醒過來。只是我作壞人時間長了,就像月亮殘缺難圓一樣,縱然痛改前非,不知能不能成為正人君子?”
 
老人說:“你果真回心轉意,修身向善,又怎麼不能修成正人君子呢?”伍千筋從此改惡從善,報效國家,後來官至副元帥,治軍嚴明,愛民如子,受到人們的稱讚。
  
明代教育家王陽明所著的《象祠記》中記述了黔西縣靈博山象的祠廟的故事。象是舜帝的同父異母之弟,驕橫跋扈,多次設計害舜。舜總以孝德的行為感化他,終於使他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後來象在封地有鼻任用賢人,推天子的恩澤於百姓,勤於政務,造福於民。當地的苗民後來因懷念他而為他建了寺廟。
 
這使人們領悟到:君子修養自己的品德,即使遇到如象這樣不善良的人,也能把他感化。更使人感到:舜的高尚品德進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澤流傳的遼遠長久。
  
古語說:“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德教善化可以啟發人的心靈,去思考人生的真諦及如何關愛他人的道德問題,而不是陷溺於利欲之中。善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善的力量無處不在,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心,引導人追求和實踐真理,回歸良知本性,做出善良、正義的選擇。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漢地居士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喜歡講神通,比如什麼神奇的夢境啊、自己看到什麼佛菩薩啊等等,一門心思地去追求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個人可以從這個大廈的二十九層樓飛到對面的樓上去,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跟著他一起飛過去嗎?即使飛過去,又怎麼樣呢?能解決我們的生老病死嗎?不可能的!
 
像我們這樣的人要見到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佛為我們指定的路,是穩固、踏實、符合實際的路,我們就要踏踏實實地沿著這條路去走。
 
雖然在修行過程中會自然出現一些神通,我們也不排斥這些神通,即使產生了神通,我們也不要理會、不要在乎,因為神通永遠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外道會有神通,中陰界的眾生也會有神通,甚至餓鬼道的可憐眾生都有神通,但他們都沒有獲得解脫。
 
因此,我們必須要走安全、可靠、準確的脫離輪迴之路。這樣的解脫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經穿越了這條路的修行人,所傳授給我們的智慧來指引。
 
如果我們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們聚在一起既不講佛教的見解,也不講出離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麼樣可以獲得解脫,而是今天說這個人有神通,明天說那個人夢見過佛菩薩,不僅其他人會認為佛教就是迷信,而且自己也會離解脫越來越遠,因此,我們一定要改掉這些習氣,珍惜這些修法,要有條不紊地去修。
 
學佛人首先所需要的,就是虔誠、單純、純潔的,不能以其他神通之類的東西所動搖的穩固之心。只有始終保持這種心態的人,才能學佛、才能成就。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便秘:
 
如果你排便間隔時間多於三天或三天以上,你可能患上了便秘。按照症狀不同,便秘可分為習慣性便秘和偶發性便秘兩種類型。大腸形成糞便,並控制排便,是人體向外排出毒素的主要通道之一。如果毒存體內,影響脾胃的運行,造成大腸的傳導失常,導致腸道不通而發生便秘。長期便秘,糞便不能及時排出,會產生大量毒素堆積,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會繼發腸胃不適、口臭、色斑等其它症狀,導致人體器官功能減弱,抵抗力下降。
 
 
二、胖:
 
如果你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體重(千克)/體表面積(平方米)]大於24,就屬於肥胖了。肥胖是一種營養過剩的疾病,如果長期過量食用高脂、高熱量食品,體內毒素就會滋生,造成機體失衡,引發肥胖。患者除體弱無力、行動不便、動作時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或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症狀外,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質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異常。
 
 
三、黃褐斑:
 
內分泌發生變化、長期口服避孕藥、肝臟疾患、腫瘤、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都是黃褐斑發生的原因。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有姣好的容顏,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的臉上出現了黃褐或淡黑色斑片,那一片片呈地圖狀或蝴蝶狀的斑片,使肌膚失去了原有的水嫩光澤。
 
 
四、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各種毒素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隨著血液循環危及全身;而當排出受阻時,又會通過皮膚向外滲溢,使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痤瘡。此外,微量元素缺乏,精神緊張,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都是痤瘡的誘因。所以我們不能只注意“面子”上的功夫,而忽視了體內的“環保”。
 
 
五、口臭:
 
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症狀,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變成了毒素。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感邪熱,虛火鬱結,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氣不清爽。
 
 
六、皮膚搔癢: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其它器官無法解決的毒素。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以及內分泌障礙等,使皮膚的這種功能減弱就會引發搔癢。慢性胃炎:是由飲食沒有節制,脾胃虛弱、勞逸過度所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的症狀。
 
 
七、十二指腸潰瘍:
 
憂思鬱怒、肝鬱氣滯的內生之毒,飲食不節,過饑過飽,過食辛辣等物,嗜煙酒帶來的外來之毒,都可引起十二指腸潰瘍。
 
 
八、腸道易激綜合症:
 
指腸道對刺激,有過度的反應或有反常現象出現,致使血流滯緩,排毒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留存體內。主要特徵是腹部不適或腹痛、腹脹、腹瀉、便秘。
 
 
九、濕疹:
 
多是由消化系統疾病、腸胃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或是環境中的各種物理、化學物質刺激,所引起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性疾病,它也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過多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造成的。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