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9.jpg
 
 
 
觀世音信仰
 
指以觀世音菩薩為崇奉對象之宗教信仰。據法華經普門品之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之時,
只要誦念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觀世音菩薩於二十五聖眾之中耳根
圓通最為殊勝,於我國觀世音信仰亦極普及。
我國最早有關觀世音信仰之譯經,始於三國吳五鳳二年(255)支疆梁接譯法華三昧經六卷
(已佚);西晉竺法護亦於太康七年(286)譯正法華經光世音普門品;
鳩摩羅什於姚秦弘始八年(406)譯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隋代仁壽元年(601),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共譯添品法華經普門品之偈頌;劉宋時曇無竭
譯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隨著廣說觀世音菩薩功德之法華經信仰的普及,觀世音信仰亦深入民
間。 
除法華經以外,曹魏嘉平四年(252)康僧鎧譯無量壽經;昘良耶舍譯觀無量壽經;佛
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入法界品,皆闡說觀世音之利益。東晉竺難提譯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
羅尼咒經;
北周耶舍崛多譯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闡說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之福德與靈驗。
此外尚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廣傳民間。因此等經典之翻譯,致使觀世音信仰廣為發展,
又順應此風潮,鼓吹觀世音信仰之疑偽經典遂大量產生。如高王觀世音經、觀世音十大願經、
觀世音詠託生經、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觀世音懺悔除罪咒經、觀世音菩薩救苦經、
觀世音所說行法經、觀世音三昧經等。其中高王觀世音經又稱為小觀音經。 
宋代傅亮(374∼426)依據東晉謝敷所著之觀世音應驗傳,撰光世音應驗記;宋張演
(五世紀前半)撰續光世音應驗記;齊之陸杲(459∼532)撰繫觀世音應驗記。由此可知
西晉末期至六朝時代,觀世音信仰在我國社會盛行之狀況。 
隋代智顗針對法華經普門品,著觀音玄義二卷、觀音義疏二卷;又針對請觀世音菩薩消伏
毒害陀羅尼咒經,撰請觀音經疏一卷、請觀音懺法一編。智顗另一方面積極的引用觀音三昧經
等偽經之說,明示觀音信仰之觀解,而為後世解釋普門品之典範。
知禮著觀音玄義記四卷、觀音義疏記四卷,為智顗之疏添加偈頌,並予以注釋。唐代寶思惟
譯有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一卷、陀羅尼念誦法一卷,實叉難陀亦譯有觀世音菩薩
祕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一卷。
唐中期以後密教盛行,觀世音信仰亦有不同的發展。唐末五代時,日僧慧萼自五臺山得觀音
像,安置於舟山群島潮音洞,創建觀音院,稱之為補陀落山,為觀世音菩薩之聖地。 
據傳篇幅不長之高王觀世音經,為增加篇幅,而有雜咒間雜於其中,於佛祖統紀成立時,
已成為猥雜之文流行於民間,然其誦經之靈驗,該書作者志磐則深信不疑;明代雲棲袾宏
曾極力非難高王觀世音經,然而明清以來,由於受此經之影響,觀世音信仰於民間愈形深入。
清代以後,觀世音菩薩更以送子觀音之形像出現,致信仰之範圍愈形擴展。清代弘贊著觀音
慈林集三卷;順治十六年(1659)周克復著觀音經持驗記二卷,內載靈驗事蹟一一八則,
卷末並附有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禮觀音文、辨訛語三則。 
由於觀世音信仰普及,非但譯經及論著極多,關於觀世音之造像亦多不勝數,尤於北魏之後,
造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駝山石窟等尚存有遺品甚多。
隋唐以來,受密教盛行之影響,遂造有十一面、千手、如意輪、不空𔤳索、准提等諸種觀世音
像,又基於篤信者之感應,復現蛤蜊、馬郎婦、水月、魚籃等像。
今敦煌千佛洞內之菩薩像泰半皆係觀世音像。除經論、造像之外,以觀世音為主要崇奉對象,
或冠上「觀音」名稱之寺院亦不勝枚舉,以本省為例,據劉枝萬之論文「清代臺灣之寺廟」
所載,清代臺灣境內所建佛教寺院約一○二座,其中以「觀音」為寺、宮、廟、亭之名稱者,
約五十五座以上,由此可見當時臺灣觀世音信仰之盛行。 
又日本古來亦盛行觀世音信仰,據扶桑略記卷三載,推古天皇(592∼628 在位)敕刻沈水
香木之觀世音像;聖德太子亦於法隆寺夢殿及四天王寺金堂安置救世觀世音像;
奈良朝之聖武天皇及光明皇后亦篤信佛教,於諸國建立國分尼寺,安置觀世音像,且為皇太子
之病祈願,造觀世音像一七七尊,寫觀音經一七七卷,又於各地陸續造不空𔤳索觀音、千手
觀音、十一面觀音等;平安朝之觀世音信仰亦極普及。
歷代觀世音像之雕刻、繪畫珍品極多,現今列為國寶者,達四百五十種之多。此外,關於
觀世音靈驗之述作亦多,有:觀音感通傳、觀音新驗錄、長谷寺緣起、觀音妙應集、準提
觀音念誦靈驗記圖會、準提菩薩念誦靈驗記、洛陽觀音靈驗真鈔等。 
由此可見觀世音信仰於中國及日本之盛行,然中國觀世音信仰由於混入密教而益形複雜,
後更與道教結合,發展出「娘娘廟」之信仰;民間信仰素以觀世音為女神,加以崇拜,日久
遂與道教之「娘娘神」信仰混合,而有「觀音娘娘」之稱。
〔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卷三十、卷三十四、瑜伽師地論卷七、大日經義釋卷四、法經錄卷三、
翻譯名義集卷二、諸說不同記卷二、卷三、卷五、卷七〕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梵名 Avalokite〆vara,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
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闚音菩薩。
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
另一梵名為 ①ry⑧valokite〆vara,音譯阿唎耶跋盧枳羝鑠筏囉,為聖觀世音之義。與
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
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
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
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
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攝化
眾生。 
關於觀世音菩薩之住處,據新華嚴經卷六十八載,此菩薩住南海補陀落山。故其住處即在此
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觀世音受記經中,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
脅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淨土為此菩薩之本住處。
密教亦以此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脅侍,並謂此菩薩與阿彌陀佛原為因果之異,尋其本覺即為
無量壽佛,但由本誓故示現大悲菩薩形。密教復安立此菩薩於胎藏界曼荼羅、中臺八葉院
、觀音院、遍知院、釋迦院、文殊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等諸院中,其形像、持物等各異。
然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等,則以觀世音為釋迦之脅侍。關於觀世音
菩薩之形像,因其應化無方,故相狀亦頗多,而以二臂之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其示現
神變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
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提、如意輪、不空𔤳索、青頸、香王、阿麼坃等,亦皆有
個別之儀軌。又不空𔤳索神變真言經舉出四面大悲觀音、除八難僊觀音、播拏目佉觀音、
大梵身相觀音、根本蓮華頂觀音、廣大明王央俱捨觀音等。
此外,摩訶止觀卷二上舉有六觀音,諸尊真言句義抄揭示十五觀音,又有二十五觀音、
三十三觀音等;其中,部分非基於經軌而來,而係至後世混合中國及日本之民俗信仰所產生。
觀世音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後傳至中國內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關觀世音之
記載甚多。
西藏信仰觀世音尤盛,代代之達賴喇嘛皆稱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廣傳
於該地。自西晉竺法護之正法華經譯出後,中國內地亦大興觀世音之信仰,有關著作亦頗多。
自北魏以後,造觀世音像之風益盛,今大同、龍門、駝山等地存有遺品甚多。
隋唐以後,隨著密教之傳入,諸種觀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薩像,觀世音像即
居大半。又以元魏孫敬德之高王觀音經為始,觀世音菩薩救苦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世音
三昧經等諸經亦陸續出現。
相傳其顯靈說法之道場在我國浙江普陀山。據稱其生日為陰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為九月
十九日,成道日為六月十九日。
〔舊華嚴經卷五十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大寶積經卷八十二、
卷一○○、悲華經卷三、人日經卷一具緣品、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金剛恐怖集會
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卷五、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卷三十、
卷三十四、瑜伽師地論卷七、法華經文句卷十下、法華義記卷八、注維摩詰經卷一、
般若心經幽贊卷上、大日經疏卷五、三部祕釋、大唐西域記卷三、玄應音義卷五、法苑珠林
卷十七〕
 
千手觀音
 
六觀音之一。全稱千手千眼觀自在(梵 Avalokite〆vara-sahasrabhuja-locana)。又作千手千眼觀音、千眼千臂觀音、千手聖觀自在(梵 Sahasra-bhuj⑧ry⑧valokite〆vara)、千臂觀音、千光觀自在、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觀自在。
據千手千眼大悲心經載,觀自在菩薩於往昔聞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為利益一切眾生,乃發具足千手千眼之願,而即刻得其身。 
諸經所載形像不一,有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者;有身作黃金色,半跏坐於赤蓮花上,十一面四十手,前三面呈菩薩相,本面有三眼,右三面白牙向上,左三面為忿怒相,後一面暴笑,頂上一面現如來相者;有身作金色,千臂千眼五百面者。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為二十七面千臂,跏坐於寶蓮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或四十二)臂持器杖。
又依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千手係表以四十手各濟度二十五有,故千臂非必具足,但有四十手即可,乃表觀音菩薩廣大慈悲之化用,故多以千臂稱之;且各面各手所代表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亦隨各尊本誓之不同而異。 
其千眼係於千手之掌中各有一眼。然若為四十手者,則僅有四十眼。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為:施無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寶弓、寶箭、軍持(瓶)、楊柳枝、白拂、寶瓶、傍牌、鉞斧、髑髏寶杖、數珠、寶劍、金剛杵、俱尸鐵鉤、錫杖、白蓮花、青蓮花、紫蓮花、紅蓮花、寶鏡、寶印、頂上化佛、合掌、寶篋、五色雲、寶戟、寶螺、如意寶珠、𔤳索、寶况、玉環、寶鐸、跋折羅、化佛、化宮殿、寶經、不退轉金輪、蒲桃,另有加上甘露手而合為四十一手者。各手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等,一一具載於經軌中。 
於蓮華部諸尊之中,此尊為最勝之尊,故又稱蓮華王。其種子為Я(hr丶ⅶ),係хвмт(ha ra 丶 aⅶ)四字所合成之字,表示貪(ra)瞋(丶)癡(ha)三毒轉入涅槃(aⅶ)之義。據千手儀軌所載,此尊之根本印係以二手作金剛合掌,手背稍曲相離,二中指相合,二拇指、二小指分開豎直。此印又稱蓮華五古印、九山八海印、補陀落九峰印。其餘經軌另載有二十四種印、二十五種印之說。結根本印時,則誦根本陀羅尼,而有如下四種成就:(一)息災,(二)增益,(三)降伏,(四)敬愛鉤召等。然以其陀羅尼較長,故一般皆誦念小咒,即:唵(o匸,歸命)𐋥日羅(vajra,金剛)達摩(dharma,法)紇哩(hr丶ⅶ,種子)。
據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等載,誦持此尊之陀羅尼者,可免受飢餓死、惡獸殘害死、樹崖墜落死等十五種之惡死,而得眷屬和順、財食豐足、道心純熟等十五種之善生;或治諸種疾病、蟲毒、難產死產、夫婦和合、延命、滅罪等。 
有關此尊之儀軌及圖像等,至唐朝時始傳至我國。據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之序所載,武德年中(618∼626),中天竺僧瞿多提婆齎來此尊之形像及結壇手印之經本;貞觀年中(627∼649),另有北天竺僧以千臂千眼陀羅尼之梵本奉進,後由智通譯成漢文。故有關此尊之信仰,至七世紀已逐漸形成。 近代學者考察此尊之信仰於印度形成之情形,發現於印度神話中,相當於此尊之神格有因陀羅(梵 Indra)、原人(梵 Puru〇a)、濕婆(梵 �溮va)、毘紐(梵 Vi〇广u)等,此等諸神均有千眼之說。又大教王經卷九亦記載大自在天有千手千面之說。近代學者於西域等地探險,曾發現不少千手觀音畫像之斷片及曼荼羅等。〔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千手觀音姥陀羅尼身經、補陀落海會軌、密教發達志卷二、Le Coq: Die buddhistische Sp⑤tantike in Mittelasien; A. Stein: The Thousand Buddha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