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論人生之來源,有經父母之緣,假湊幾種物質而結成,並經二五之精塑而成之,構成之身體暫存於現象空間中,
此肉體未成之前,應是四大(水、火、風、土),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部份,並無區分人我之異相,而在既生之後,也不過是四大五行的暫時合成體,故世人之謂我,應歸納為假我說。
其在暫置期間,只不過是提供真我之屋舍,功能也僅是供給真我所需使用之器物,這種供需方式,便是生的現象。
等到有朝一日,真我要離開這暫居地,或假我之體日漸敗壞而致根枯樹倒,這真我便斷然而離,此時的現象,便是死的呈現。
死後之假體既來自於四大五行,告終仍將回歸原位,骨與土合,肉與水共,氣復返於大氣中,故世間所論之生死,實際就是這種假我與真我之間的因緣際會和飛灰煙滅之表象。
再述另一個真我之來源,應受之於無極,佛曰天命之性,在老子意境中就是觀妙之妙之所在,也就是道之本體,此本體源於無極之真空界,一本散萬成為異相後,巧緣與假我合併便成為男或女之人類了。
緣聚緣散伴隨業力之牽纏可為人或鬼,依道德之界降,為仙為佛,在現象中他只有來去,而無生死,嘆世人不知此真假之相互關係,一昧以假我之存亡,視為人生之大事,實為眾生迷昧之來源,
尤其甚者,進而為假我之身沉迷於七情六慾,自甘墮落真我於不拔之地,如此生生死死,隨業力浮浮沉沉,這就成為長久之輪迴種子了。
凡夫俗子存活在相對界中,沒有一事一物是絕對不變的,所以貪生怕死和長生不老的觀念是一種妄想,有生就有死,有花開則有花謝,這是自然也就是所謂的道,因此在人出生之後,也是死亡的起程。
但天有好生之德,在生命過程中,當努力進德修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要以平常心相待每件人、事、物,那麼每個日子都會充滿喜悅、自在與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