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皈依佛法僧三寶,不皈依邪魔外道,是佛弟子必須恪守的信條。但有一些佛門弟子入佛修行後,並不能正確或達到理解這一點,凡事都把自己同現實生活和衆生隔離開來,總以為自己高高在上,犯不著再學習世俗知識和其它宗教方面的東西,繼而不堪與衆生結歡喜緣,動輒板著面孔與衆生論是非長短,沒有隨喜的心腸和善巧方便等等,這些都是非常不妥當的。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要求弟子們學習“五明”:1、聲明,即聲韻學和語文學;2、工巧明,即一切工藝、技術、算學、曆數等;3、醫方明,即醫藥學;4、因明,即邏輯學、哲學;5、果明,宗教和佛學。

“學處廣大,悲心懇切”是做菩薩的基本條件。

大乘佛教號召難學能學,盡一切學。佛門不僅鼓勵佛弟子博學多聞,還認為懷疑與比較是修行的第一步,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才有大悟。比較之後,我們才知道什麽是究竟的正法。

禁止別人懷疑和進行比較是武斷與不自信的表現,這樣拒絕、迴避一切而得出的信仰也不是真信仰,其道心也不會堅固。就像一些外道法師或邪教法師總是禁止其信徒排斥和拒絕別的書籍與學理,這是非常武斷的。

而佛弟子舍利弗質疑佛的傳法時,佛還非常高興地說了一句:“善哉”。認為這是誠實的表現。沒有心開意解時切不可自欺欺人,懷疑往往是悟入真理的動因之一。

釋迦牟尼佛將化世的法門分為五乘(即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天乘(人道和天道)是修行佛學的基礎,也是一切宗教(邪教除外)、外道的共通法門,同時也是世俗各人文學科、自然科學所提倡的共通的善法。

因此,真正的佛弟子不能排斥其它善法(這恰是入佛的基礎),若謗毀世俗科學、外道和其它宗教就更不應該了。因為萬法圓融,世俗智慧、科學文明也好,外道氣功也罷,必有可取之長處,而且有的成就還非常高。

從相對意義上講,它們都是有情衆生一定的智慧的産物,是究竟善法予世俗中的某種依托或體現。一樣是妙有真空,一樣是緣起性空。

原本般若波羅蜜多溶於一切,好的修行者,不僅可以識別一切緣起法的不究竟之處,還能虛心學習它們的長處。善法不一定非依止“佛”這種語境出現,相反是“佛”的這種語義語境背後的東西同一切善法本身就是一體。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說:“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可見法的尊貴並不下於佛。釋迦牟佛也得依法才得以解脫生死,乃於成佛。佛弟子當然也得依止於最究竟和根本的善法,才能得到究竟圓滿的果報。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多年依法證悟成佛後所傳下的這個法,則是為我們提供了這個究竟圓滿的可能性。於是,自此世上(我們這個時空)才有了“佛”及“佛法”這種語義下的概念名相。其內核卻是究竟的善法,是般若波羅密多。

佛說過有一種修行境界的人叫“獨覺”,比阿羅漢境界還要高,可證“辟支佛”果位。

這種人雖生生世世都可能無緣遇佛駐世,不曾聽聞佛的傳法,但他一直都堅持獨自修行,且能以“心法” 為重,常觀“無常”,從而悟出了一定的善法(叫“十二因緣”),並證得了一定的智慧,所以叫“獨覺”。即獨自覺悟之義。如“獨覺”遇佛駐世則叫“緣覺”,得究竟善法後進步很快,成就也會更大。

因此,佛門無門,萬法圓融,萬法歸宗,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不僅不會謗毀、貶斥世俗科學和別的宗教,還會向一切宗教、外道氣功師、世俗科學虛心地學習,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