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

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
 
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琴曲流傳下來。

《琴操》中記載:“伏羲作琴。”然而考察世界各民族進化的歷史,凡在野蠻的時代,均能製器作樂。中華民族也不例外。

在伏羲之時,中國社會已進入文明時期,必早已製有各種樂器。不過定名定制,始自伏羲。所以雖說作於伏羲,其實必早已有琴了。

又有吳儀《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武王改為七弦,直至現在仍如之。”

這種琴的製作,雖然始於伏羲,可是今日的古琴,實際上始自虞舜,完成於武王。古人體高肢長,愈進而愈短。所以琴的長度,也日益減短。

今日的古琴,長三尺六寸三分,損益它,各為徽識,裝飾以金玉的圓點,稱為徽全弦。十三徽,以指按而彈之,即十三音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