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齋醮是道教儀式專稱。

齋,指的是古人在祭祀以前,必須沐浴更衣,不喝酒,茹素,不行房事,表示祭祀人肅穆而崇敬之意。

醮,在漢代有兩個意義,一是作冠娶之禮解,一是作祭祀儀式解。

醮者,祈天地神靈之享也,亦有多種,所有餅果,並須清潔,不得肉脯葷穢,天官不佑。後來有句稱“但請高行三洞法師,潔置靈坮,轉經誦咒,奏表呈章,建齋設醮,伺謝五帝。”“修齋設醮,切須諷詠 ,怡神滅鬼,功德無邊。”

在道士心目中,即“以涓潔為先,精神為本,丹心苦志,以希感通。”“齋”包含著“醮祭”,“醮”也包含了“齋戒”。

至今在地區上盛行的齋醮活動大致有三種:

一.城市居民打醮。以祈生意興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二.鄉民打醮。一般由香頭(組織鄉民參與打醮的召集人)集合當地民眾聯合打醮,名曰“公醮"一般在春秋兩季較多。所打醮名稱有“太平醮”.“保安醮”.“讓熒醮”.“壽醮”.“求晴雨醮”等。祈禱合家平安,畜牧興旺,五穀豐登。

三.獨醮,即單獨家庭打醮,通常是某一家遇難逢災,祈願保家平安,消災降福而邀請道士舉行打醮。打醮內容及規模根據信徒要求而定。

除此以外,道教儀式還有稱作“科儀”和“道場”的。“齋醮”和“科儀”是道教徒使用的,而“道場”則是社會上流行的對道教儀式的俗稱。有的人說“看道士做道場去”,這裏說的做道場就是舉行道教科儀的意思。

“科儀”之儀,當然指的是儀式。科,是法規條例的意思,為法式、程式和規制。道教稱儀式為“科儀”就是說道教的儀式是有一定的程式的,不能胡亂行事。科儀就是道教儀式。

功德,是道教齋醮儀式集會的統稱。功德原來有功業和德行的意思。“言功德者,功謂功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

法事,是對道教科儀的統稱。其所指的內容比“功德”所指的要小。功德相當於齋醮,而法事則相當於科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