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公風水,與其他各種派別相比,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縝密性,體現在定向分野的細劃、確定水口的精確性和對大小空亡論證的確定性。
風水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易學思想體系。體現傳統唯物主義哲學觀、審美觀,現存古建築、皇家陵地,無處不表達著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給人中正對稱,與自然呈現水乳相融的美感;五行相生相剋,陰陽平衡哲學觀處處可見。
簡言之,風水學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排斥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重視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感應,並指導人們如何按這些感應來解決選址和建造,這在當今也是十分有時代意義的。
然而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和認知偏重的差別,使得風水學研究路岐枝多,歷朝歷代觀點、技法不盡一致,形成眾多的流派。各流派觀點和認知方法,相互矛盾,難分真偽,致使後學者無法適從,一頭霧水。
僅五行屬性而論,就多達十餘種,同一山向,有定屬性為火的,也有定為水,還有定為木的,十分混亂,比如:壬山丙向,洪範五行定為火局,以雙山五行定則為木局,而正五行就為水局。
因此以我學習研究風水學多年的體會是:讀得經典越多,涉獵流派越廣就越迷茫,就在迷宮裏陷的越深。直到習得了楊公風水,才體會到風水學的博大精深和嚴謹科學性,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找到了開啟風水學研究的方法和依據。
諸多易學思想在楊公風水中得到了最恰當的詮釋,真正體現人類追求天道自然與人的融合,使風水學成為人們尋找吉祥用地的景觀評價系統,具有符合當今時代的科學性。
傳統的中華文化實質上是一個講究“氣”的文化,傳統哲學將創造生靈、頤養萬物的神秘力量稱之為 “氣”。風水學的研究也不例外,選擇和營造一處“好氣場”是各風水流派共同的追尋目標,這就有了眾派林立中的同一性,乘生氣是所有風水流派進行風水選擇的首要因素,於是《葬書》也就成了全部風水流派所遵奉的“經”。
各家各派運用各自的風水原則和操作技術,通過尋龍、察砂、觀水、點穴等去尋找吉祥之“生氣”。在這諸多的指導原則和操作技術中,既有科學合理的東西,也存在許多不科學的成份,較之楊公風水而言,感性的東西多,理性的少一些。
第一:楊公風水的理論體系是“乘生氣”的最佳實踐者。
尋龍是乘生氣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生氣的有無,在於龍。所謂尋龍就是通過對山脈的觀察,來實現對“乘生氣”的追求,尋找到能“迎氣生氣”的區域。在區域上多數流派都採用二十四山向,也就是說把龍分為二十四,脈線區間為十五度。楊公風水將山向細分為七十二山向,脈線區間在五度以內。因此在入首龍的屬性定位上,楊公風水顯然比其它流派要精細。
在一般流派的一個山向中,如丑山未向,楊公風水中細分為三條不同性質的龍,分別屬於不同的分局。由此看出將丑山定位為一條龍,確是過於粗放,且欠精確。
例如國民政府前主席林森出生地風水的考證,水口:癸丑;立甲子金穴,即壬山丙向兼子山午向。丁未、坤申、庚酉水朝堂。在仕途方面,主應由翰林而登皇位。如果以壬山而論,洪範五行定,壬午丙乙火,為火局,水口應在辛戌,水出生養位,顯然是不驗的;以水局來論,也不能應驗。可見來龍屬性的正確定性,是關係著能否做到乘生氣的關鍵。
因此從覓龍意義講,七十二龍的劃分,更加趨向合理和科學,其“顛倒五行”也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第二:對水口的定位界限明確。以水口點的形式,精確的界定了兩局之間的界線。
“入山觀水口,登穴看明堂”水法要求水要到堂局,來水要屈曲,去水應盤垣有情,《山洋指迷》中對的要求有八項。一眷,去水仍眷顧有情;二戀,眷戀深聚;三迴,多曲迴環;四環,繞抱迴環;五交,兩水多水交匯;六鎖,戀曲緊鎖;七織,交流如織;八結,眾水會瀦。形象明確了對水的要求,以上之水固然為吉,可如果沒有一個封閉、關鎖的水口,就不能關鎖諸水,也不能聚得吉祥之氣。
到達到山水交融,通過聚合外氣來聚合內氣的目的,全賴水口的確定。在這個問題上有多種觀點,有的用明堂前的三叉水的交匯點作為水口,也有用水流通過的橋樑為水口,還有分來水口和去水口的;玄空地理稱水口為城門,並分正副城門,水口多達三處等等。
既便有的流派也以墓絕胎處做水口,也沒有界定兩局的界線,例如金局水出癸丑、艮寅、甲卯,水出艮寅絕位做金局論是沒問題的,如果水出子癸火金兩局分界線附近;水出卯乙金水兩局分界線附近,如何進行分局界定呢?總應該有個明確的界線,查閱手頭所存風水經典文獻,均沒有答案。
只有在楊公風水中,提出了水口點的概念,即所謂水口點是陰宅金井底或陽宅基地的等高線,與地面明堂內所有水流會聚流向囚謝方的流線俯視交點。以此科學的劃定了兩局界線,避免了水口定性的模糊性,通過水口的關鎖來實現隨龍水、堂前水的瀦和聚,使周圍環境之氣,即堂氣聚於明堂前,從而實現風水學所倡導的內乘生氣,外接堂氣的最佳態勢。
第三:楊公風水理論與實踐,處處充滿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空亡問題做出了正確結論。
歷史上各流派之間,對大空亡、小空亡有多種觀點,玄空地理認為二十四山中如果兼線到達兩山分界線,則為空亡線,如立乾山巽向兼亥已,到達兩山分界線,就是小空亡;如立亥山已兼線壬山丙向,到達兩山的分界線,就是大空亡。
因為乾與亥同在一個乾卦中,故為小空亡,而壬山和亥山分屬乾卦與坎卦故為大空亡。也有流派認為不存在空亡問題。
楊公風水把七十二龍中,扣除六十甲子以後的十條龍,定為大空亡,兩龍之間的分界線不佔空間部分定為小空亡。
對以上觀點本著實事求事的原則,本人進行了長達半年的風水考察,通過立坤山正線陰宅的五個案例進行走訪調查,楊公風水的大空亡問題確實存在,並有很大的危害性。廟宇多坐小空亡的理論,同樣成立。
在把握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上,楊公風水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把龍從遠方奔騰而來的態勢稱為勢,明堂之內所見局部的峰巒,呈靜態,就稱之為形,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係。
對於風水中富有神秘性的青龍、白虎做出了正確的詮釋,在許多經典的風水典籍中,均以青龍為吉,白虎為凶,推而廣之,左邊房屋為青龍房、水流為青龍水,還有什麼“青龍不怕高萬丈,就怕白虎來欺身。”而在楊公風水看來,只是對穴場左右,護衛穴場低小山峰,隸屬於主體龍的的低小山峰,只是個方位而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