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關於修功

大雁功是佛道合一的功法,它由晉代高僧道安所創,後長期在道教中秘傳,因而功法中綜合了佛功和老子正宗丹功的妙機。據經書記載,道安乃是中國佛教創始人之一,精通佛典,智慧超勝,而且通道通儒,所以大雁功功法也體現了宗師道安的智慧。

此派功法以“大雁”命名,也頗有來歷。佛經中有“五百雁為五百羅漢”之說,道家則將大雁視為長壽鳥,雁飛行高度達九千公尺,雁體具有極高之能量,而且氣功能煉之“金丹”在雁體內天然俱足。

人們說大雁功得氣快,可能有一定道理。一是因為功法效應,另外還有“信息效應”。即練功時收心入靜,一敬想大雁之形或“大雁”二字,氣場就出現,再敬想“飛翔”,炁便循經絡自然運動,然後敬想“安睡歸氣”,則可氣收下丹田。儘管有此效應,但練功還是要按各功的要求進行,無住、無為、無求,功成於自然。
 
進入練高中級功,要注意《功理淺述》中所介紹的經絡和穴位,有些重要穴位也要清楚。何謂七竅、五心、頂上三百會?七竅即眼耳鼻舌,是神經中樞的重要部分,五心指手心、腳心、胸部中心;掌心連心(冠心)、連十指(趾),頭部後海也連十指(趾);手掌、腳掌被稱為人腦的第二中樞。頂上三百會穴,前為命門,中為三焦,後為百會。這些穴位要練通、練活,便能收氣、進氣。

如何練?一字“空”。是何意?私心雜念拋掉,腦要淨,什麼都不想,便是“空”。
 
人腦(大、小腦)是司令官,七通八達,若什麼都不想,腦部就都貫氣,直通達尾椎,從天頂到尾椎各部位都不會有病。靜功入功後,排掉一切不良氣息,完全清淨,腦裏則是“意想天開,望不到邊,無邊無際”,“既有我,又無我”。“離物離相”,除自動收採天、地真氣外,分離“紅塵”,斷絕“外緣”。當然“紅塵”是客觀存在,但練功中要分開、要丟掉。

練空才能“歸真”,“無相”才是“實相”。它使人體固有功能“返本歸原”,“得大自在”。健身治病也自然而得。目前許多練功者入靜只有25%,就已治好病,如能“空”,則可不患病。練空,還有長功快、目標性強、想到得到(僅限於善事)的妙機。
 
練空,也有一個過程,開始要做到“靜而鬆”,身心(肉體、意識)都須靜鬆,在此基礎上,再達到“空而淨”,始能神氣圓滿。

大雁功以老子的“無為”法煉“道丹”,主張三氣成丹,即地氣、天氣、(人體)元氣(亦稱“生氣”,是一種最活潑的能量)。三氣合一氣,一氣化三清,化三清即三丹結成,“金丹”築就。紮根於天頂,—氣貫通,一氣化三清,元氣俱足,法光顯現。

精氣神為人身三寶。人的力量來自於精神。精神何來?“通”者也。精氣神就是“通”,清淨、無雜念就能“通”。

綜上所述,就是要“道法自然”、“正準實”(或稱真準實);“法自然”即修練“真如無為”之境;正準實即“心正”(意境空)、形準(姿式不離規範)、相實(無相為實相)。所有這些都是滲入了佛功的機理。
 

二、關於修德

修德(修性、修心)是佛和道統一的宗旨。功德圓滿,才能功成正果;道德得道,才可正道圓通。成就正果,在佛家是修成大智慧,道家則是出現各種特異功能和益壽延年。
 
在大雁功來說,兩者兼而有之。問題在於修功者能否心誠、志堅地堅持“功德兼修”的根本宗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懷坦蕩,忠誠老實。既不妄語,也不狂語。不露鋒芒,愈高愈知不足。對人謙和,既不嫉人之長,又不護己之短。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團結為重。

修功既是為已,又不為己,首先是利人、度人,其實利人即利己,度人即度己,常謂“德大功大,捨大得大”,真實不虛。但修功者首先要自度,自己尚未得度,何以度人。為人教功、治病是功德,但開人“智慧”、引人“得法”是更大功德。不執於“有為”和脫離煩惱是修功修德的關鍵所在。
 
“德”並不抽象,它是人腦物質體派生出的心理情態,對人體功能有強大的反饋作用。具有“度人”、“受忍”之極大心力,才能斷除各種煩惱。亦即“好事不求報,吃虧不計較”,或者說“吃虧常樂,便宜難忍”,這樣才能心境平和,經常樂觀。這並非“阿Q主義”,相反,它是一種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的高尚心境,不但為修功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化他人的正確之法。
 
修功者對於得功、得法不要單純執於功力達於何種階段,而要看行、智、心、境與前相較向上的程度。能夠“化怨為忍”,按正果修練,一心秉正,則天地均知。大仁大義,腹中盛下宇宙,包容八方,才能成高人。
 
 

註:大雁功第二十七代傳人為楊梅君,第二十八代傳人還未出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
    文生心

    文生心的部落格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