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天功包括小周天功(又名“子午周天”、“百日築基”、“取坎填離”等)和大周天功(又名“卯酉周天”、“乾坤交媾”等)。一般認為源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又經後世的不斷補充和完善而成。
【姿勢】
有盤坐、自然坐、站、臥等,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任意選擇,一般多採用坐姿。要求身體儘量保持端正,身體放鬆,以利於任督二脈的脈氣運轉。
【呼吸】
可先採用自然呼吸,待熟練後再採用逆呼吸、撮閉呼吸等。總之要使呼吸自然柔和,細勻深長,然後一呼一吸,與氣在經脈中的運行密切配合。注意使吸氣之終,氣到百會;呼氣之末,氣歸於丹田,如此反複周流循環。
【意念】
初學者以意守丹田為主。如雜念太多不能入靜,可採用數息、調息、守內外景等來幫助入靜。熟練後也可意守命門或會陰。
真氣發動,沿任督二脈運行,此時的意念活動就是行周天。待周天純熟後意念仍守丹田。
【小周天】
在調理好姿勢、呼吸、意念之後,將丹田之氣逐漸下移到會陰,然後輕輕吸氣,同時提肛,內收小腹,舌抵上顎,以利任督二脈交通,吸氣、收腹促使氣自然到達尾閭,並循督脈經天樞、玉枕而達百會穴。
接著改為呼氣,鼓腹鬆肛,以意領氣,將氣由百會穴自兩耳頰分別到達兩眼外側,然後再至舌根,舌尖落下舐下顎,像嚥物一樣將氣嚥下。
再沿任脈下降至小腹丹田處,將氣下沉會陰,然後將氣呼盡,繼續進行下一循環。
這樣一來,氣由會陰借助丹田的力量,經三關(尾閭、天樞、玉枕),通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形成一周,使氣在任督二脈周流循環運行不息。
【大周天】
本功法是在小周天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階段的修練,是練氣化神的過程。大周天內氣運行的路線,除任督二脈外,也在其他經脈上運行。
擺好姿勢,放鬆身體,入靜。
先呼氣,舌舐下顎,氣沉丹田,小腹隨之鼓起,再將氣下沉到會陰,分作兩股沿大、小腿內側,直下足心湧泉穴。
再吸氣,小腹隨之收縮,舌舐上顎,以意領氣,從足心出發,沿小、大腿外側回到會陰部,然後提肛,將氣沿督脈過三關,上達頭頂,再順兩耳前側分下,會合於舌尖。
此時恰與呼氣時的氣息相接,如此自頭頂的百會穴,至足底的湧泉穴,周而復始,循環運行。
~大周天~
大周天是古代氣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內丹術功法中的第二階段,即練氣化神的過程。它是小周天階段基礎上進行的。內丹術認為:通過大周天,使神和氣密切結合,相抱不離,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稱它為大,是由於它的內氣循行,除沿任督兩脈外,也在其他經脈上流走。相對來說,範圍大於小周天,故稱為大周天。
根據內丹術理論,通過小周天階段,後天精氣得到充實,並逐步返還成先天精氣,故大周天就採用先天八卦圖進行指導。在先天八卦圖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兩卦,但實際上,在內丹術中總是著眼在坎離兩卦上,而坎離兩卦,已處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稱乾坤交媾,或稱卯酉周天。
大周天過程開始於正子時,此時有六根震動的現象,在丹田內產生大藥。大周天過程中,內氣運行的路線,可因人而異,有沿奇經八脈走的,也有僅沿任督及其它一、二條經脈走的,甚至也有沿十二正經中的某幾條經脈走的,都屬於正常現象。
大周天有時也按六字氣訣,把噓、呵、呼、咽,吹,嘻六宇,頃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再對與病有關臟腑,選念二個字音各十八次,繼又將六字各念六次。以上共計一百零八次,為六字氣訣的大周天(宋‧鄒樸庵《太上玉軸六字氣訣》)。
註:大周天,古代天文術語,指太陽繞地球轉一圈。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