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哲人曾言:“一般人所要解決的問題,總是生活上的問題;我卻不是要生活下去,而是要從生命中解放出來。前者是順走,後者是逆行。”
發心濟世度生,獻身佛教真理的知識分子,在外要經受世俗的陳規陋習、各種偏見歧視,向內要與自身嗔癡愛、七情六欲殊死交戰,逆行返本,實非易事;並且“要學好,魔要找”,困境,折磨,種種考驗,八苦交煎,實猶如一葉孤帆,飄搖於蒼茫大海,頂著急風暴雨,在驚濤駭浪中逆水行舟。 難怪有出家知識青年慨歎:“為什麼出家修道,愈修愈苦?” 殊不知,天之殺物正以成物,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天之困人,正以成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 順緣可以得到加持,逆緣卻可得大加持。人生旅程,如此之例,俯拾皆是。 曾於郊外林叢,偶見群鳥爭飛,有雛鳥正學振翼。突然間,母鳥猛撲而來,以喙狠啄其子,幼鳥趨避,母鳥又一再追趕。難道母鳥不愛其子,追撲何其急也?原來它在實際訓練稚子對其天敵鷹雕之類,猛烈攻擊時的防避方法,實真愛其子也。 另有故事,言一賊父帶領初上陣行竊的兒子,於午夜進入一深宅大院。待子正四顧茫然時,賊父猛然喊捉賊,並奪路而逃,留下驚惶之子。其子急中生智,潛入那人家內室,鑽入衣櫃,忙學鼠叫,方得躲過災禍。後責問其父,何其心狠,父言:“若非出其不意,給予考驗,後遇急難,如何應對?”原來此是栽培兒子的一番苦心。 常言道:溫室裏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暴風中的雄鷹卻能搏擊長空。 不經山窮水盡之際的振作奮發,又怎能領略柳暗花明之幽趣。 若是破銅爛鐵,完全不須冶煉;正因為是一塊好鋼,故要經百煉千錘。 昔者世尊,生生世世為提婆達多之所謗害,卻在法華會上為其授記,並曰:“我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勝妙功德,皆由於提婆達多善知識之所成就。” 密宗馬爾巴上師為嚴格鍛煉其弟子密勒日巴,曾給予他百般折磨、非人的待遇,終於使他成為西藏偉大的佛教導師。 故知諸佛以八苦為八師,成無上道。所以,苦為成佛之本。無數前賢大德,往往遭受特殊的折磨,借助逆緣,痛加錘煉,隱忍自重,大忍耐、大精進而修持成道。 一切苦厄、憂患和逆境皆是鍛煉志士的大冶洪爐。 美國最偉大的女性,以無比毅力戰勝了盲、聾、啞三種缺陷的海倫‧凱勒曾說過:“我常想,一個人假如能在早期的成年生活中盲聾幾天的話,那將是一種恩賜。黑暗會使他更珍惜光明,寂靜會使他更了解聲音的可貴。”這是多麼值得深思的話語! 一代高僧弘一大師曾言:“我只希望我的事業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這是何等深刻的啟示! 正如佛經云:“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薩以煩惱為菩提。”亦曰:“煩惱即菩提。” 逆境是對勇者的鞭策,是激勵志士奮發的動力,是我們進道的助緣,是我們真理之路奮進的增上緣。 每念及,佛的弟子問佛:“誰當下地獄?”佛陀說:“我當下地獄。不唯下地獄,且常住地獄;不唯常住,且常樂地獄;不唯常樂,且莊嚴地獄!”這是何等崇高、偉大的悲願! 下地獄是多麼痛苦的事,我等所遭受的區區考驗,又何足道哉! 崇尚智慧的青年,為覺證無上真理,決心犧牲小我,奉獻眾生。我們得感謝生活中的一切考驗和磨煉,因為“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拜倫語),讓我們順逆隨緣,歷境練心。 讓我們以麥帥《為子祈禱文》作為深切的期許:“不要引導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要讓他遭受困難與挑戰的磨煉和策勵,讓他藉此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讓他藉此對失敗的人們加以同情……”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